论文发表百科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16:30:06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微模式启动,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介都逐渐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给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我国课堂教育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小学教学;信息技术

时代正在迅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愈发重要,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使用微课教学,微课的主要核心就是对相关的教学视频进行组建,同时还包含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一些素材和课件、教学设计与练习测试等等。它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呈现关系营造了相对独立的、完整的、主题式的资源应用的“微课程”,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产生了很多有利的影响。

1微课使学习变得简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实践性很强,常常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演示把内容呈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练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课堂实践都是有限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无法快速地全部记住,以至于对一些问题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微课的出现,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可以嵌入微课程。微课程,可以将一节完整的课片段化,重点、难点突出,促进了整堂课的'上课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与演示下,学生能记住一部分内容,记不住的内容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在解决不掉的时候,学生可以求助老师,当然也可以打开微课视频,仔细观察自己不会的那部分内容的操作步骤,在很难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直到自己学会了为止,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及时解决了自己的难题,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锻炼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制作“电子小报”的时候,对于制作中涉及到的文字的美化以及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使用等等问题老师都会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但是老师一节课的时间往往是讲不完的,就是勉强讲完了学生也消化不了,再加上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不同,一个问题也许老师讲解的很多遍学生还是无法理解,而微课程的嵌入就减少了老师对同一问题的重复率,学生遇到不会的通过观看微课程里的“电子小报”制作的视频就可以了,哪里不会看哪里,里面有详细的步骤,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地学习进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微课虽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它的“微”,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传统的正常的教学,只有把它嵌入课堂之中,才能促进老师教学、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以往的传统课堂,学生都是处于一种学习的被动状态,老师满堂灌输知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机会提出来,导致学生不会的问题不断累积,最后不懂的知识太多,以至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中容易疲倦、开小差,对自己自暴自弃,所以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随着微课程的嵌入,整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被分成了一段段的,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直听老师讲课,而是逐渐变成了听课学习、实际操作、再听课、再操作的形式,这样反复的学习、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把握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学习与动手练习中深入理解了课堂内容,并有了深刻的把握。微课的使用使学生不再一味地依赖于老师,对于自己遇到的难题就会借助于微课视频的帮助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始终保持大脑的快速运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

3助学生解决疑惑

一个班级学生很多,但是只有一个老师,老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都照顾周到,难免对很多学生有所忽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限的课堂,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不懂的问题和细节也不同,老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所有学生的疑问,更难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微课程的嵌入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把教学内容详细得展现出来,对一个问题可以很深入地讲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理解能力来学习,通过微视频的指导,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微视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比如在“幻灯片设计模板”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对教材内容中的“设计模板”来美化幻灯片进行讲解,但是书中却没有重点讲述“自定义配色方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微视频的学习从而掌握“自定义配色方案”,选择适合自己幻灯片的配色方案,从而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幻灯片美化”的学习目标。

4结语

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在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会用信息技术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作者:刘东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看庄镇前圪小学

参考文献:

[1]朱振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45-46.

[2]张晗阳.微课程在小学Scrat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赵锋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评价的若干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4:50-51.

[4]王宪.信息技术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9:15.

[5]乔超.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02:215+217.

[6]刘莉.关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若干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02:30-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实践性强。而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此,笔者从简述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基本要求入手,重点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基本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众所周知,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越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还被其他课程挤压,而教育大纲中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前面的重要难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文本内涵作为主体,以系统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主题为纽带,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设计教学主题及生成性思维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且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规律,同时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教学环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体验,所以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并将学生的零散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性格规律等,也和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其一,所选择的主题要具有新颖性。即在选择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及性格特征,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立体性。即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血目标及理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其三,所实施的教学主题要具有新颖性特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至教学氛围中,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索。[2]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好主题教学目标,并明确主题教学范围。因为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范围的确定,对后续课程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就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课堂教学主题时,应遵循新颖性及立体性原则,确定主题教学范围以及教学目标。[3]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然后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生所关注的最新热点话题,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历程的视频等,如计算机最先开始是由“埃尼阿克”发展而言,其占地面积为170m2,质量高达30吨,其后发展成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上网本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并且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及不良影响等,最终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时,应设计如下学习任务:word文档内文字编辑、图片编辑、文字排版、剪贴等。在此基础上,巧设比赛教学情境,以“校园生活”“家庭旅行”“我的梦想”等为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进行个人赛或小组对抗赛。在比赛期间,学生可按照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图片、艺术字以及文字排版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师积极观察每位学生的office软件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ffice软件。采取这种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性格色彩以及思维特征等,还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学生完成了主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题学习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积极情感因素。[5]例如:当结束了《word排版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后,笔者建议教师从学生的技术点、学习态度、作品创意以及整体排版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你所设计的作品十分有创意,很不错,但是如果在图片旁边添加适当的艺术字一定更加完美!”“不错!这海报设计得十分精致,但假设标题换一种排版方式将更好!”等语言,对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评定好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可在班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等,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实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手段相互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些效率,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应用型的知识,因此,值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君.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9).

[2]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

[3]陈淑彦.主题式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09).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8).

[5]郭小平,张文兰.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7).

高中信息技术互动参考文献期刊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论新课标下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研究 论文关键字:新课程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论文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实现这一基本任务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常言“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讲授法,任务驱动,小组探究,启发式,分层递进教学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但有些老师一味的钻研课本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很显然这是不合适的。信息技术是与时俱进的,要想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信息搜索》时,增加课程的内容的趣味性和时事性,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上海世博”为主题,教师播放上海世博主题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整个课堂以上海世博为主线,将教学目标穿插在一个个学生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授《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安装》时,以《硬件纸牌》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任务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恰当的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制作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也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教学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着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得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式时,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正因如此,尊重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次教学正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具体方式和策略之一,它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编程教学中,由于差生理解能力差,因此我要求这部分学生只要掌握基本语句,写出一种设计方案即可;而中等生则在掌握基本方法基础上有所提高,进行一题多法的解题训练;对优生则要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深度、提高知识的难度,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并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同时也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四、发现教学,启发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发现学习。那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怎样让学生发现学习呢?例如,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数据的统计为教学难点之一,我们可以以一份成绩为例,提出问题:如何得到第一个人的同学的总分,学生会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迅速得出结论,推出求总的第一种方法,即使用传统方式,将求和的项依次累加得到结论之后,再提出问题:若这份成绩表中数据项较多,如有100项,要将这100项进行累加,采用刚才的方法是否太繁琐?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找到工具栏中熟悉的内容“∑”求和,完成操作,此时得到求和的第二种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第二种方法之后,及时指出,在Excel中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函数供我们使用,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得到第三种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接受学习”,而是启发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总之,对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的探究,要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说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形式,因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所谓教无定法,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4]祝智庭,李文昊.《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彭国华.《分层递进教学,适应学生差异》.载《素质教育大参考》.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初中信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 张正德《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 傅劲松、宁红涛《家园城市.生态城市.网络城市〈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与未来城市规划构思》,载《城市问题》1998年第3期4 詹运洲《信息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载《城市问题》1998年第2期5 王颖《信息化城市的负面效应探析》,载《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3期6戴逢等《城市规划与信息技术中国广州市的发展与实践》,载《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3期李芝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陈峻俊: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系责任编辑张黎夫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高中信息技术课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

论文摘要: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信息化生活相结合,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一些经验,并以案例的形式作了剖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想与现状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当前,回归生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重要特色。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1]。

然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受早期计算机教材和传统教学观念等影响较深,以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考核为目标,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考核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行了。许多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程当成一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课来教,忽视了技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典型地表现为学生只知道为了通过考核而学习信息技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学生不会举一反三,不知道怎样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毫无生活气息、没有生命特征,学生往往满怀期待进入课堂,充满失望离开机房。

二、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意义

将知识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易于设置“最近发展区”,能很快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恰当地设置与学生原有经验相冲突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易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教师来说,以上理论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其较为特殊的实践意义。

首先,教学本身就是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活动(比如信息的获取、评价、存储、管理、加工、表达、集成、发布、交流),把教学活动围绕信息活动主线展开,建立起信息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这些必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与创造的课程,将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解决问题的开始。教师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1]。

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2],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是新课改的需求,是改变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我们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以信息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展开注重实践的教学评价,都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信息活动基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下面,我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活动,学习又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生如果能够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特别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更会使其对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价值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时,我要求学生将本节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用不同的结构化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并在课堂内展示,讨论各种结构化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优势。这就是利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常用的归纳知识点的学习经验,比较生动贴切。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将文本信息结构化的意义,而且能够较快完成学习任务,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将不同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更好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改进。

又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特意设置了一个拓展题,要求学生用excel的图表来解决数学和物理上的一个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数学和物理上经常研究的实际问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利用图表的直观解释,学生能够方便地弄清其中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次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一个启示。

再如,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较多地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从选择研究性课题到作结题报告,学生会碰到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记录与存储信息、怎样将信息表达得更清晰等问题。从这样一些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可以将“获取信息”、“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管理”、“信息的集成”等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二)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

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高中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每年一度的校运会、艺术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踊跃参加、并愿意花时间投入的活动。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每次都能赢得高涨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即是将课堂引向了生活,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

比如,因为艺术节上报名参加的歌唱类节目数量较多,艺术节组织者只能通过听录音筛选出其中优秀者参加,因此制作出优秀的音频作品是学生取胜的关键。而“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加工”的学习时间正好在艺术节举办的时间之前,通过音频的采集、合成、加上音效等信息活动后,学生在听到自己的歌声与伴奏完美的结合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生存亦是从家庭生活开始。家庭是最接近学生的外部环境,无论怎样的家庭氛围,都使得学生学习的途径、资源拓展了,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家庭生活的品味,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就请学生提前收集家中的电费单据,再利用初中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将一年中每个月的峰时用电量、谷时用电量、总用电量记录在excel的工作表中,在课堂上进行计算与统计的操作,并用图表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讨论并得出各种有价值的、建设性的结论来。学生在信息活动的基础上,分析了用电多少的各种原因,也能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案。

(四)与学生的信息化生活结合

许多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往往视计算机和网络为洪水猛兽,然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化生活离我们却是如此的近,家长和各学科老师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而家长和部分学科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及学生。学生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信息化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改变家长与部分学科老师的偏见,而且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当下一个家庭有计算机并接入因特网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而部分家长还在为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而烦恼。在学习“组建小型局域网”时,我从学生对信息化生活的浓厚兴趣出发,请学生在课前调查各自家庭上网的需求与方式,然后在课堂中汇总需求,根据需求提出方案,画出网络拓扑图,再模拟采购设备,并动手组建可以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的局域网。学生列举了软网关,加双网卡、代理加交换机、路由器等多种方案,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经过这样的创造活动之后,成就感强烈,后续学习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也未见兴趣明显下降。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的提升;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将课堂引向美好生活。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论文初中教学论文论文|中学论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论文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是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种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 [DOC]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看来我们得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学科观,给信息技术教育以应有重视,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了思想上的重视,我们还要在提. ? 教师论文 ? 初中教学论文 关于新课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实践信息技术教学论文.http://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实践性强。而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此,笔者从简述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基本要求入手,重点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基本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众所周知,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越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还被其他课程挤压,而教育大纲中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前面的重要难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文本内涵作为主体,以系统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主题为纽带,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设计教学主题及生成性思维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且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规律,同时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教学环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体验,所以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并将学生的零散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性格规律等,也和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其一,所选择的主题要具有新颖性。即在选择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及性格特征,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立体性。即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血目标及理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其三,所实施的教学主题要具有新颖性特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至教学氛围中,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索。[2]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好主题教学目标,并明确主题教学范围。因为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范围的确定,对后续课程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就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课堂教学主题时,应遵循新颖性及立体性原则,确定主题教学范围以及教学目标。[3]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然后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生所关注的最新热点话题,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历程的视频等,如计算机最先开始是由“埃尼阿克”发展而言,其占地面积为170m2,质量高达30吨,其后发展成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上网本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并且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及不良影响等,最终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时,应设计如下学习任务:word文档内文字编辑、图片编辑、文字排版、剪贴等。在此基础上,巧设比赛教学情境,以“校园生活”“家庭旅行”“我的梦想”等为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进行个人赛或小组对抗赛。在比赛期间,学生可按照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图片、艺术字以及文字排版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师积极观察每位学生的office软件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ffice软件。采取这种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性格色彩以及思维特征等,还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学生完成了主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题学习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积极情感因素。[5]例如:当结束了《word排版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后,笔者建议教师从学生的技术点、学习态度、作品创意以及整体排版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你所设计的作品十分有创意,很不错,但是如果在图片旁边添加适当的艺术字一定更加完美!”“不错!这海报设计得十分精致,但假设标题换一种排版方式将更好!”等语言,对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评定好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可在班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等,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实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手段相互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些效率,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应用型的知识,因此,值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君.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9).

[2]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

[3]陈淑彦.主题式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09).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8).

[5]郭小平,张文兰.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7).

论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

论文摘要: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信息化生活相结合,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一些经验,并以案例的形式作了剖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想与现状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当前,回归生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重要特色。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1]。

然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受早期计算机教材和传统教学观念等影响较深,以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考核为目标,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考核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行了。许多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程当成一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课来教,忽视了技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典型地表现为学生只知道为了通过考核而学习信息技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学生不会举一反三,不知道怎样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毫无生活气息、没有生命特征,学生往往满怀期待进入课堂,充满失望离开机房。

二、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意义

将知识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易于设置“最近发展区”,能很快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恰当地设置与学生原有经验相冲突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易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教师来说,以上理论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其较为特殊的实践意义。

首先,教学本身就是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活动(比如信息的获取、评价、存储、管理、加工、表达、集成、发布、交流),把教学活动围绕信息活动主线展开,建立起信息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这些必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与创造的课程,将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解决问题的开始。教师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1]。

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2],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是新课改的需求,是改变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我们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以信息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展开注重实践的教学评价,都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信息活动基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下面,我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活动,学习又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生如果能够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特别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更会使其对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价值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时,我要求学生将本节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用不同的结构化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并在课堂内展示,讨论各种结构化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优势。这就是利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常用的归纳知识点的学习经验,比较生动贴切。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将文本信息结构化的意义,而且能够较快完成学习任务,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将不同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更好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改进。

又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特意设置了一个拓展题,要求学生用excel的图表来解决数学和物理上的一个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数学和物理上经常研究的实际问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利用图表的直观解释,学生能够方便地弄清其中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次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一个启示。

再如,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较多地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从选择研究性课题到作结题报告,学生会碰到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记录与存储信息、怎样将信息表达得更清晰等问题。从这样一些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可以将“获取信息”、“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管理”、“信息的集成”等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二)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

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高中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每年一度的校运会、艺术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踊跃参加、并愿意花时间投入的活动。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每次都能赢得高涨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即是将课堂引向了生活,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

比如,因为艺术节上报名参加的歌唱类节目数量较多,艺术节组织者只能通过听录音筛选出其中优秀者参加,因此制作出优秀的音频作品是学生取胜的关键。而“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加工”的学习时间正好在艺术节举办的时间之前,通过音频的采集、合成、加上音效等信息活动后,学生在听到自己的歌声与伴奏完美的结合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生存亦是从家庭生活开始。家庭是最接近学生的外部环境,无论怎样的家庭氛围,都使得学生学习的途径、资源拓展了,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家庭生活的品味,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就请学生提前收集家中的电费单据,再利用初中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将一年中每个月的峰时用电量、谷时用电量、总用电量记录在excel的工作表中,在课堂上进行计算与统计的操作,并用图表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讨论并得出各种有价值的、建设性的结论来。学生在信息活动的基础上,分析了用电多少的各种原因,也能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案。

(四)与学生的信息化生活结合

许多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往往视计算机和网络为洪水猛兽,然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化生活离我们却是如此的近,家长和各学科老师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而家长和部分学科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及学生。学生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信息化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改变家长与部分学科老师的偏见,而且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当下一个家庭有计算机并接入因特网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而部分家长还在为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而烦恼。在学习“组建小型局域网”时,我从学生对信息化生活的浓厚兴趣出发,请学生在课前调查各自家庭上网的需求与方式,然后在课堂中汇总需求,根据需求提出方案,画出网络拓扑图,再模拟采购设备,并动手组建可以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的局域网。学生列举了软网关,加双网卡、代理加交换机、路由器等多种方案,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经过这样的创造活动之后,成就感强烈,后续学习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也未见兴趣明显下降。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的提升;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将课堂引向美好生活。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虽然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高考科目中却并未涉及这一科,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这就导致学校与任课教师也一直将信息技术课程看作“副科”,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常常被边缘化。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以下是我整理的信息技术课改论文,欢迎阅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这也是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怎样的整合原则,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呢?

1.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辅助”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当根据教学的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发展。

去繁就简原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都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指将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在活动中,既要有普遍达标式的应用型任务,也要留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应用"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与技能,而"创新"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课的压力,让枯燥的教学转换为轻松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对整个世界还充满好奇和憧憬的状态,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会有很大兴趣。

教学课件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小学数学的信息技术课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不断增添和修改,将小学数学教学的最新成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资料,更有助于更新学生对小学数学的了解方向,从而建立更为开阔的视野。信息技术设备便于操作,并且便于保存。

3.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分析

立足学生实际,制作有效的教学课件。在小学数学PPT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彻底充分的了解,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性格特征、数学思维养成情况、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以帮助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应当研究教学并对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重难点所在等等进行探究和深入了解。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简单性的原则,避免过度花哨的教学课件喧宾夺主。教师应当重视的是课件的,而不教学课件的展现形式。总之,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目的性原则、简洁性原则,以确保教学课件真正达到实效性。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实现教学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声音、图像以及信息技术课件的方式来表现媒体的功能,将教学融入到一定的情景当中,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充分激发这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用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发挥教学中寓教于乐的优势。在讲课的过程,如果能够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对学生要学的传递十分有效。

利用信息技术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生活实例,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出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实现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数学课堂要多有活动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积极融入、参与,并且认真实践、积极去思考。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仅是对相关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还可以通过观察来提出问题,通过PPT 播放相关材料,对各种信息手段加以搜集。鼓励小学生积极去总结相关,并发现其中的奥妙,在此之后,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相关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小学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和现代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起,再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那么现代教学课堂也就不能完全沿用老的教学方法了。各学科如此,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更是如此,理由有三:(1)它是一门新的学科。我国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列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2)它的核心目标使然。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标准》中明确提出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3)该课程本身所具有特点使然。它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性与应用性。所以该学科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搞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关键,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呢?结合本人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

一、要更新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仆人”。我想,这也是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术老师首先应具有的一种心态,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先锋崔其声说过,“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因此,一名好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在于他的课讲得有多好,而在于他的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现成的教育学习模式很少,况且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一切的技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这种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道德修养,教师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二是专业技能,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对所用教材全面理解,高度把握,融会贯通。

三、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令信息技术课教师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我想很多同行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学生人数多,供学生用的微机少,而课时安排更少。同时由于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甚至很多同学名字都叫不出来,那么,要深入学生内心深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无异于上青天,如若再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致使课堂纪律不尽如人意……这时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有一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四、要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落实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信息技术课内要有很多操作性的内容,教师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合理化的学习,既不能专为技术而学习,又不能放弃技术纸上谈兵。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性很强,老师还可以将该学科的学习整合到其他学科当中,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要重视这门学科,信息技术课也是“主科”

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科教学应“排名不分先后”,信息技术老师应首先更新自身观念,即信息技术课也是主科。很多教师,甚至是学校领导都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副科,甚至还不如美术课、体育课,学校轻视,教师不重视,甚至连自己都这样认为,那信息技术老师的自信在哪儿?又何谈能搞好这门学科呢!为了能保证这门学科的健康良性的发展,不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坚信信息技术课也是主科,在此也想提醒那些学校领导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了,别再唯升学是举,也重视一下学生素质的培养吧!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能越上越有滋味,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就会越教越起劲,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那么,我们国家的信息化能力必然会越来越强。让我们付出行动,为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而努力吧!

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2004年,国家正式出台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仅在课程内容上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而且在课程的性质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参与、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践表明,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分层教学

在上课前,了解学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差异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比较丰富,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一般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第二个层次: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第三个层次:学生直接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很少或学习能力不够强,或对电脑没有兴趣,学习有一定困难。

在教学中,先按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全班集体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做练习。一般情况下,第一层次的学生往往很快完成练习并掌握了教学内容。第二层次学生完成起来难度不大,可安排第一层次的学生分组帮忙指导,教师则集中精力辅导第三层次学生。

在教学深度上,确定教学目标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能够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采用分组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把在分组教学完整实施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做详细的规划和预案处理,避免分组流于形式。可通过问卷调查或平时课上表现,根据学生的电脑知识、学习成绩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4人左右,每个小组保证至少一名知识丰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由其担任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督促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配合分组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组长不但负责维持本组纪律,而且要能够部分地解决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分析、汇总本组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分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分组活动需要学生很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选好小组的组长非常关键,只有小组长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先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明确地告诉组长,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磨合,各小组长能真正地成为组员的教学小助手,组员间的协作关系更加稳固可靠,使他们结成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

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协作交流,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成为学习主人的同时,情感交流也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美展现。上课期间,教师布置“任务”在各组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较难的“任务”会使学生频繁地提问,组长在能力范围内及时给予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组员间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献计献策,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就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体现,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巡回指导、逐一点拨。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完毕,根据“任务”或课题的完成情况及各组的写作意识与组员的参与程度、掌握进度等,采取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组进行点评。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同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反思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得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三、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创设任务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教师创设,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创设任务。第二种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教师起引导作用。比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任务,或教师设计出开放度较高的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自己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任务驱动法是要营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任务要有针对性,即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设计的任务要有阶梯性,要因人而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驱动“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把握好教材,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每节课的知识点与技能蕴含其中,任务必须与学习的主题相吻合。

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任务可先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设计的评价量规表,由小组的各个成员先进行交流、讨论、评价,对不完善的地方作相应的修改。教师则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对任务完成好的加以表扬,对任务完成有困难的或有瑕疵的加以引导或点拨。通过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来说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

“任务驱动”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把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学习模块,并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2004年秋季以来,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有20个省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体推进部署,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于2010年下学期全面推开。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老师的意见比较分歧,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有很多的弊端,还不如不改,而我认为,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由于它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学生、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认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怎么去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变革呢?我通过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态度的端正。

不可否认,新课改以来,课程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才刚刚推行,对于信息技术的考核机制不明确,并因为传统考试机制的影响,人们仍然会把是否拿入高考作为衡量一门课程是否重要的标准。举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果有人问一名老师教的哪个科目,信息技术教师回答后,通常对方都会表现出一种轻视,因为信息技术等同于豆芽课。虽然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列,并且也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在所有高中学科教师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仍然处于最底层。

所以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认真的面对。以前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信息技术课太好上了!”还有老师说:“我上课从来不需要备课,备课笔记都是应付学校检查的”。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的作用是依次对各种常用的办公软件进行介绍,于是出现了“微软说明书”式的教学。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课堂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无目标、无定位的混乱散漫状态。认真的对待这门课程不仅是为以后信息技术拿入高考奠定基础,而是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做好作为一名教师的本分。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多数在发牢骚、报怨言,说来说去还是地位低、待遇差、领导不重视等话题。我认为,能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放下怨言,,通过主动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这样的教师,专业技术不错但教学能力不强,这种情况男教师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教学能力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方面较差,这种情况女教师比较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注重了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

所以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不光是教学方面的还有专业技术方面的,很多人认为一些学校有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却不专用,往往身兼数职,成为“电教保姆”。甚至有的教师说,他们的角色是领导检时的“守门员”、电脑故障时的“维修员”,不能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那样集中精力教学。但是我却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其它职责,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因为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科目,他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而是通过理论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视教学设计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高达99。8%,从这个数据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是有兴趣的,尽管这种兴趣可能仅仅是对打游戏、看电影。在课改后,我们为什么不反思呢?为什么学生对我们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呢?是教学方法太枯燥乏味了,还是游戏的乐趣实在是太强了学生才会分心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不是老师满堂灌,而是学生想学。

在新课改下,有的老师转变了旧的观念,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大家都想方设法从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如:网络技术应用中《认识IP地址》这节课,有的老师采用了开心词典的答题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激活课堂气氛。有的老师在讲IP地址的构成是这样设计的:

师:“大家家里有固定电话吧?”

生:“有”

师:“下面我把我们学校部分部门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家,请大家寻找规律”

师:对了,日常生活中电话号码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该电话的所属地区,后一部分表示该地区一个电话的号码,在因特网中,计算机的IP地址也分成两部分:即“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一下子同学们对IP地址的结构有了认识,然后老师再趁机引导,“电话号码能相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不能!”于是老师说:“我们的IP地址同样不能有重复,同一个网络所有计算机使用同一个网络标识,其中每一台计算机又有唯一的主机标识,这两部分构成了IP地址。”经过这样的引导,许多同学茅塞顿开。可见,此类精心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同时,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

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讲解“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时,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一方面,我们在享受信息世界带来的各种益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网络的攻击,教材虽然提到了“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资料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反对对方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实践证明,辩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交流和评价信息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与实践相结合,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我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