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幼儿语言论文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4-07-03 10:39:12

关于幼儿语言论文的文献综述

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儿童语言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学前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道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发展

人类交际交往离不开语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离不开语言作为桥梁。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人,出生后在正常的生活环境里,都能够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为其入学后正规地学习书面语言打下了基础。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都将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学习宜早不宜晚,十二岁以前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儿童对语音在学龄前期最为敏感,其次是对语法的掌握,对词义和语用的理解则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持续不断

的发展。由此推论,学前期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现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我对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从出生到进入小学阶段,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我们日常所说的学前期指的是孩子上幼儿园这段时期(3—6岁),即狭义的学前时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心理学家儿童语言教育家大量的长期的观察研究得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成,无论他们出生的地点、出生后所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如何,也无论他们掌握语言时间快慢、智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如何,儿童掌握母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他们掌握母语的过程都很相似。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喃语阶段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能自言自语似地发出各种声音,但并不代表有什么实际意思。但这阶段婴儿已能理解成人的一些面部表情和语调,能够对成人的某些手势和简单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成人大声呵斥,婴儿就会嚎啕大哭。成人对他微笑,孩子会对这个笑做出积极反应。

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举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构成,随不同的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妈妈”在儿童语言中可以表示“妈妈回来了”,“妈妈抱抱我”“妈妈我要吃饭”等等,又或者“苹果”可以表示“那是一个苹果”,“我要吃苹果”“给你吃苹果好不好”等等。单词句阶段通常延续半年时间。

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它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和宾语,但使用中仍常被简略、间断;结构不完整,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称为“双”词句。双词句有两种组成形式:一种是围绕着主词展开的句子,主词外加上一个动作、一种属性或一种状态,如“宝宝手”、“娃娃掉”等,这被称为“主词句”;另一种是不使用主词的陈述,只是表示一个动作,如“吃饭”、“上街”、“踢球”等。

这个时期,婴儿学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婴儿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要积极应答,在宝宝说出词的时候可以拿着相应的东西并给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刺激宝宝的语言中枢。

4.大约在2岁半以后近入实词句阶段

实词句只用实词不用虚词,字数可以超过两个。例如:“妈妈打”“爸爸抱抱”等。

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这个阶段俄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已基本完成,能够正确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要说的。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认知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当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正如皮亚杰所说,“语言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凝缩的符号,又是一种社会的调节。语言在这种双重意义中便成为思维精密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通过语言教育的不同活动,儿童脑中的大量信息都会被儿童用特定的词汇表达出来,他们的头脑中有那些事物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他们认知能力的一个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完成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语言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教育,儿童能够学会学习运用语言交际的社会规则,例如:文明、礼貌用语,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讲话方式等。通过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从而使儿童能够在表达交流时能够自由自在,不至于害怕。在这样的场合情景下,儿童能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与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时时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关注,从语言教育的发展目标,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与教育途径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

【2】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幼儿语言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前期辅助教育。当前,我国的幼儿语言教育发展并不是很好,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幼儿时期又是人一生中语言智慧提高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幼儿启蒙时期打好语言的基础,对孩子以后进入小学、中学学习乃至一生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项艰钜的任务。从现实角度来说,这项工作目前还做得很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人们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展开探讨,并就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探讨分析

一、前言

孩子入园后,长时间都会待在幼儿园,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相处。幼儿园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孩子在通过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初步的性格。0到3岁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影响。而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其命运。孩子幼年时期形成的一些性格对于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专业素质,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水平提得更高。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质上就是通过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孩子们为学习主体。然后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正确发音、提升他们的词汇量与口语表达能力,乃至阅读识字,从而达到提升他们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最终让他们主动学习语言,融入环境,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语言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记忆力非常好。因为他们年龄太小,基本没有经历事情。所以干扰也小,较为专注,自然可以记住东西。因此,在三岁之前的语言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性。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幼儿园语言教育可以提供固定的教学交流环境。其专业性是家庭无法相比的。

三、目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整体的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

1.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有些人认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听和说。在十年前也许是对的,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应当高度重视与读、写的结合培养。

还有部分幼儿园和教师习惯对儿童进行统一授教,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因为它容易让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关注,这对内向的孩子造成了一种自卑心理。

2.教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孩子们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讲故事、看图说话、谈话。在传统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一般会以一个话题如尊敬老年人来探讨,但是这种谈话仅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幼儿的想象为基点。幼儿需要丰富多变的物件来认知,所以谈话的效果其实也并不突出。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幼儿园的广泛使用。但由于一些教师制作技能有待提升,因而导致课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从细节入手,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幼儿发音不清楚要慢慢纠正。幼儿语言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少量字句发音不准也很正常。当幼儿出现上述问题时,教师应该在鼓励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变化环境,让幼儿无意地学习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其次,幼儿答错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幼儿答错问题可能是没有理解问题、没听清楚、站起来有点紧张。因此,教师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敏锐地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急于否定、批评幼儿,就是让幼儿敢说,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尝试错误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最后,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过于着急。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引导的方法。

2.引入综合活动,开展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

教师要把语言教育活动内容蕴含多种形式活动之中,如谈话活动、讲话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还可以引入成熟的综合活动,来丰富语言教育活动内容。首先,综合活动更强调各种方法的相互整合,应该说这样的理念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多领域的渗透可以 *** 幼儿的说话欲望,保证幼儿的积极兴趣。其次,综合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生活、自然和社会,真正地在向“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的语言教育目标迈进。

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教师一定要学会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1明确内容至上的原则。即形式只是为了充实内容而存在,要杜绝花哨的课件,使儿童关注内容本身,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目的。2教师应提高课件制作技能,要通过互相学习、增加PPT制作的培训,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为实现语言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3.对于特殊学生要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对于某些较为特殊的学生是要有其特殊教育方式的。对于一些聪明又有天赋的孩子,教师要重点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以激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还有就是对于一些语言学习确实有一定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更要耐心予以引导,方法要得当。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在与之交流互动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弄清楚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者有口吃等等。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多锻炼他们,有表现好的地方要给予他们更加丰富的奖励。必要的时候,要与家长进行定期交流。因为孩子幼年时期教育的影响会伴随一生。

五、结语

为了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质量,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不断地更新和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思维。而在实际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包括纠正孩子们的基本发音,引导孩子们朗诵儿歌,或是教他们一些常见的口头语等等。最终如何做好每一个孩子的语言启蒙工作,并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几乎是每位幼儿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面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又同时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了解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这才是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2]杨玲,肖华锋,田晓雨.试论幼儿园语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3]周康燕.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铁富镇连防幼儿园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有关幼儿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论文

. 周兢.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加蓉,卢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赵寄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夏燕勤,邹群霞.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 唐淑. 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二)[C].南京:南京师范出版社,2004 8.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 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0. 周兢.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1. 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2. 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13. 陈定儿.点亮童心: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4.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以康州大哈特福德地区为个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5. 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6. 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 17. 方卫平.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M].上海:明天出版社,2012 18. 梅子涵.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M].上海:明天出版社,2011 19.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

幼儿《看图说话》训练通过特定的画面,教师充满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儿语言学习的潜能,培养幼儿有顺序,有条理地观察图画,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养成当众发言大胆,有感情,声音宏亮的好习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学习说完整话,简单有条理的描述一件事的叙述能力,并在口语表达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鼓励幼儿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口语交际的能力,为幼儿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不久,我看见我的一个博客好友用一种看图写诗的方式在创作,并且,每一幅图都能创编出一首动人的诗。随后那些前来观看的博客好友,也随之编起诗来,而且每一首诗都和图片有着某种。我想,如果把这种形式带到幼儿园,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那么,以后他们的看图写作能力一定很棒! 幼儿的想象是无穷尽的,你给他的每一样东西,他们想象的结果都会令你惊讶!在他们眼里,每一朵白云都是有生命、有活力的,或许是一只羔羊,或许是一只小猫,都会隐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皮亚杰说:“幼儿是泛灵性的,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在幼儿眼里都是有生命和情感。幼儿用充满好奇的眼睛来看世界,他们是天生的梦想家,世界在他们眼里变得生机盎然。” 其实幼儿是有想象的潜能的,在教育活动中,也有许多能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内容,比如谜语、顺口溜、绕口令、笑话、创编儿、续编故事结尾、美术想象添画等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因为他们给与了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我曾在大班开展过“吹牛皮的我”想象活动,我问:“你想发明一顶什么样的帽子?”有的小朋友回答:“我想发明一定可以带我飞翔的帽子”,想去哪里就可以飞向哪里;也有的说想发明一顶可以养宠物的帽子,不管自己去哪里,心爱的小动物就跟随到哪里……可见小朋友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又如大班看图讲述《小兔过生日》,小班看图说话《圆圆的 弯弯的》都给幼儿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但不论在哪一节课上,我发现男孩举手次数少于女孩,回答问题的男孩在语言讲述方面也次于女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 问题提出 关于幼儿性别差异的研究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维勒(Weller)的实验结果显示:在语言发展方面,女孩说话比男孩早,且词汇丰富,言语缺陷较男孩少;许多有关语言运用的研究也发现男孩和女孩在、语调、词汇句式、谈话内容、交际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二、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 (1)“语言游戏活动—看图说话”会给幼儿带来快乐,激发兴趣 幼儿园里应该多利用“语言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看图说话是最有效的活动方式。因为图片会给幼儿带来启发,进而让幼儿对语言产生更多更大的兴趣。 (2)“语言游戏活动—看图说话”对幼儿园里男孩和女孩言语行动数量的改变 第一、由于男孩的语言发展起步晚与女孩,幼儿园老师在“语言游戏活动—看图说话”中应有意识的多给男孩语言表达的机会,耐心的引导男孩进行各种句式表达的练习。到了6岁时男孩和女孩的语言发展水平已无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打破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身比男孩要强的思维定势,不能忽略男孩语言能力的培养。 第二、女孩在各个年龄段使用形容词、副词、语气助词以及礼貌用语的频率均高于同龄男孩,而男孩和女孩在形容词和副词使用上的表现呈“同高同低”的并行趋势。这说明在“语言游戏活动”中交流双方会有意识的互相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多鼓励男孩和女孩多在一起做“看图说话”游戏,在游戏中促进他们的语言运用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第三、做到“家—园”同步,合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家中,家长可以陪同幼儿一起做“语言游戏活动”。比如“看图说话”,家长可以将图片利用“拟人化”的形式启发幼儿;而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电子幻灯技术,让图片变得灵活、有趣味儿,从而引起幼儿想继续探索的欲望。在做“语言活动游戏—看图说话”中,可以由小到大,由简到难的给幼儿看一些图片,让他们先看图说一句简单的话,再慢慢学说一个故事,甚至编一首儿也未尝不可

幼儿园关于语言的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 摘要 ]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占主导地位。它囊括了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内的所有语言。幼儿园教师合理的使用教学语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实现教学目标。

[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策略探究

幼儿园教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启蒙阶段时期,对人的发展有着基础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心理研究人员在面对心理问题患者时,一般都是在患者幼儿时期寻找根源。幼儿园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这个阶段使用最为频繁,作用最大,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教语言的重要性,本文就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交流工具之一。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通过语言符号、各种动作或信号把情感、思想和信息传递给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和技能。它不能单独存在于教学之中,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教学行为。因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幼儿获得语言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她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领儿童促进语言的发展,还对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的稳健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

在应用教学语言的同时,教师通过对儿童的发展情况的了解,及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

(一)特点之一,趋于儿童化

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是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之一,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语言能力。它在语法、语汇、语用和语音的应用上具有语汇通俗易懂、形象化词组多和句子短小精悍、语气词多、句法结构简单语气略带夸张、语调舒缓等特点。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能加深教师与幼儿的了解并拉近双方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理解和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二)特点之二,具有艺术性

艺术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艺术性教学语言使得语言变的生动活泼、极具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力,是以中极具创造性的幼儿教学方式,它以艺术的审美性为根本,将人类语言刻画的活灵活现。另外,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唤醒又热张开心灵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自由飞,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探究

(一)运用策略之一,讲授语策略

就上幼儿园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乏知识和经验,还处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完善过程之中,主要通过直观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思维,从而认识外界事物。在幼儿的大脑中,他们的词汇都是一些能直接表现形象的词语,不存在抽象性的词汇,对词汇的`理解一般都片面,而且十分有限。所以,作为幼儿启蒙之师的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应用一些他们熟知的物体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使他们通过对物体的认知,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

另外,幼儿的注意力差且分散性强,教学时应尽量涉及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心神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揭示教学内容蕴含的意义、思想和情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运用策略之二,评价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引导和塑造他们学习观、价值观,还可以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自我概念。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完成更多的教师要求,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愿意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批评性的评价虽然能及时纠正幼儿出现的各种小错误,并提出不足之处,引导其回到正确的途径,但也不宜频繁的批评,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批评,不仅能达到评价的目的,有时还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具体而言,在积极评价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出现表扬的廉价性,即不宜过多的表扬,否则难以达到评价的目的,也不能含糊其辞的表扬,即教师对每位幼儿都进行表扬,将表扬变得模式化、程序化,达不到表扬的初衷,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表扬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哪里受到表扬。

教师要客观地指出幼儿的缺点、错误,并以身示范。教师批评的语言严禁用挖苦、讽刺的语言羞辱幼儿,用恐吓性的语言威胁幼儿,用教训、指责、怪罪的语言埋怨幼儿。教师这些讽刺、挖苦、威胁的语言,极易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教师要以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关注幼儿身心特点,从语言中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呵护孩子纯洁的心灵,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

(三)运用策略之三,情感语运用策略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不同形态。幼儿园要肩负起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状态,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发展幼儿初步的情感能力。教师向幼儿表达自己对幼儿、对活动或事件的喜好和赞许,以及表示对幼儿的同情、安慰、亲近等教师的情感支持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将积极情绪传递给了幼儿,使幼儿也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运用询问的语言策略激发幼儿的情绪共振,促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形成浓厚的情绪气氛。运用安抚语言,能够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闻的心理距离。同时那些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的语言所表达出的消极情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消极情绪,进而容易使幼儿疏远教师,影响幼儿情感的发展,影响幼儿人际交往。

总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它是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增进感情的重要方法,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增强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根本保障,是让幼儿终身受益的语言。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图片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图片;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论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思考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思考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摘要:

在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及其使用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师幼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幼儿互动教学的现状入手,从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求出发,提出幼儿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关键词:

教学语言、幼儿教师、语言素养

一、对当前教师教学语言现状的分析

教学语言在广义上指人们通过无声的或有声的方式,借助于体态、文字和口语表情达意。笔者尝试对当前在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方面上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1.用语不规范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较随意,表达不够准确,如经常会冒出“把手拿出来”“一只椅子”等语言。有些教师的语言松散、零乱,还常伴有口头禅,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由于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家乡语言的惯性使他们的语言方言化,而且语言没有得到大多教师的充分重视。

2.命令强制性

在师幼的言语交往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权威地位,师幼言语交往呈现出单向化和单一化的特征。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将教学的内容教授给幼儿,并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宜的反馈,教师的言语缺少启发性,完全是一种灌输。幼儿逐渐成为教师权威言语的纯粹接受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双向言语对话。

二、重视幼儿园教师语言的必要性

1.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分析

幼儿处在身心的初长期、意识的朦胧期,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也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乃至着装打扮都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终生。

2.幼儿教师语言的要求

(1)规范性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是他们积极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

(2)人性化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

(3)艺术化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审美性为基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幼儿展开思想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天空,吸引儿童积极地参与,唤起儿童学习的愉悦和创造力。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

(4)形象化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依据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其他感官形象来认识事物,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口语要具体、鲜明,要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能唤起幼儿对具体事物的真切感知。

三、幼儿园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

1.重视理论学习,加强训练,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对于如何加强语言修养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学好普通话,要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和音变规律,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吐字清晰,具体形象,富于美感。其次,要广泛阅读文艺书籍,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从丰富的文学遗产中充实、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素质。第三,要热爱儿童,理解儿童,真诚地对待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

2.针对幼儿特点,加强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提高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言语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幼儿外部的语言行为来把握幼儿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策略作出及时调整,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

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3.语言生动,掌握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熟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经验范围内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距离自己生活经验比较远的事物则很难理解和把握。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廖梅先.幼儿教师语言风格六要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10).

[3]江爱军.浅议幼儿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7.

关于幼儿剪纸的文献综述论文

学校艺术教育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越来越被重视。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目前,我国一方面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对此进行传承。在传承方面,采取的方法就是让非遗进入到校园,那么笔者将对学校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一、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意义

学校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合进入艺术教育中:一方面丰富了艺术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艺术情操也因此得到了熏陶。另一方面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从心里产生想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艺术的想法。总体而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的实践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和镂空的艺术特点深得师生的喜爱。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好基础

艺术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剪纸艺术的兴趣,才能够长期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那么,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剪纸艺术是通过其艺术造型来传达内在思想和文化,同时具有一定的造型规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剪纸造型,让学生了解到剪纸中常用到的月牙形等造型元素、对称等手法以及所用到的工具、材料、技艺等,激发起学生想要学习剪纸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对相关工具、材料的名称、基本用途等做详细讲解,介绍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法和造型元素。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单色剪纸的演示,如进行折、剪、贴、裱,让学生了解到基础性的剪纸步骤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要进行互评,学习初步鉴赏和评析作品。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剪纸的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艺术欣赏情境,陶冶艺术情操

创设艺术欣赏情境进行欣赏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基础给学生创设出良好艺术欣赏环境,从而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如剪纸实物、剪纸图片、剪纸视频等直观方式来创设情境,但是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融入其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例如,教师在进行“剪纸蝴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视频导入,给学生播放梁祝化蝶纷飞的片段,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环境进行布置或者借助外界条件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增强艺术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环节,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得到陶冶,同时收获到快乐和满足。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剪纸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然而有的学生比较有天赋,而有的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热爱。这时教师就可以据此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如基础级的作业就让学生剪出教材上基础的单色剪纸作品,接着难度加大一级就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基础剪纸有所创造,最高级别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创新剪纸。

(三)注重实践动手,提高剪纸技能

艺术教育的根本是要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剪纸艺术主要是让学生不断实践动手来提高技能。动手实践是提高剪纸技能最好的办法。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教师讲的开口刀法、暗刀法、单剪法、阴剪法等刀法和剪法都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剪纸要求每个步骤都要落实,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实践动手之前强调,不能求快而省略步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便学生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剪纸技能水平。

(四)深入了解剪纸,传承中华文化

在现代讲求效率的社会,传统的手工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剪纸艺术,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有责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关于剪纸的历史,或者请一些民间的剪纸艺术大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剪纸演示,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剪纸造型,让学生体会到剪纸艺术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熏陶,学生的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欲望。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又能反过来影响他们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民间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进行剪纸艺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其动手能力、审美层次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戚金美.小学剪纸教学实践成果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立权.如何切实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太低了》。。。。。。。。。

网上搜搜,一定有适合你的最好别原文照抄。呵呵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论文

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儿童语言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学前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道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发展

人类交际交往离不开语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离不开语言作为桥梁。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人,出生后在正常的生活环境里,都能够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为其入学后正规地学习书面语言打下了基础。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都将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学习宜早不宜晚,十二岁以前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儿童对语音在学龄前期最为敏感,其次是对语法的掌握,对词义和语用的理解则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持续不断

的发展。由此推论,学前期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现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我对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从出生到进入小学阶段,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我们日常所说的学前期指的是孩子上幼儿园这段时期(3—6岁),即狭义的学前时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心理学家儿童语言教育家大量的长期的观察研究得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成,无论他们出生的地点、出生后所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如何,也无论他们掌握语言时间快慢、智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如何,儿童掌握母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他们掌握母语的过程都很相似。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喃语阶段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能自言自语似地发出各种声音,但并不代表有什么实际意思。但这阶段婴儿已能理解成人的一些面部表情和语调,能够对成人的某些手势和简单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成人大声呵斥,婴儿就会嚎啕大哭。成人对他微笑,孩子会对这个笑做出积极反应。

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举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构成,随不同的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妈妈”在儿童语言中可以表示“妈妈回来了”,“妈妈抱抱我”“妈妈我要吃饭”等等,又或者“苹果”可以表示“那是一个苹果”,“我要吃苹果”“给你吃苹果好不好”等等。单词句阶段通常延续半年时间。

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它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和宾语,但使用中仍常被简略、间断;结构不完整,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称为“双”词句。双词句有两种组成形式:一种是围绕着主词展开的句子,主词外加上一个动作、一种属性或一种状态,如“宝宝手”、“娃娃掉”等,这被称为“主词句”;另一种是不使用主词的陈述,只是表示一个动作,如“吃饭”、“上街”、“踢球”等。

这个时期,婴儿学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婴儿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要积极应答,在宝宝说出词的时候可以拿着相应的东西并给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刺激宝宝的语言中枢。

4.大约在2岁半以后近入实词句阶段

实词句只用实词不用虚词,字数可以超过两个。例如:“妈妈打”“爸爸抱抱”等。

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这个阶段俄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已基本完成,能够正确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要说的。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认知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当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正如皮亚杰所说,“语言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凝缩的符号,又是一种社会的调节。语言在这种双重意义中便成为思维精密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通过语言教育的不同活动,儿童脑中的大量信息都会被儿童用特定的词汇表达出来,他们的头脑中有那些事物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他们认知能力的一个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完成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语言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教育,儿童能够学会学习运用语言交际的社会规则,例如:文明、礼貌用语,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讲话方式等。通过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从而使儿童能够在表达交流时能够自由自在,不至于害怕。在这样的场合情景下,儿童能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与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时时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关注,从语言教育的发展目标,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与教育途径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

【2】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 多看,在认识周围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与周围环境有关,让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发展幼儿语言,,让幼儿要多看,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把萝卜挖空后,在里面种蒜,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在下雪天,让幼儿去看雪景,接雪花,幼儿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多看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白雪,景观美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婴幼儿的语言词汇。 2 多听,让幼儿有说的兴趣 大家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更何况一个孩子呢。在课堂上,我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小奖品的心理特点,准备了许多精美漂亮的小奖品,用鼓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例如:在欣赏故事《小鹿历险记》时,谁答对了小动物说的话,我就奖励他一个小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使孩子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积累出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去鼓励幼儿说话,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直接面对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可能从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提高。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到春天,给幼儿讲“春天”里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人小朋友自己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哪些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春天到了,爸爸可以带我去放风筝了”等。 比如我们教幼儿词汇“五颜六色”时,把幼儿带到教室外面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看边说:“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教师告诉他们:“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说出来了。 幼儿园里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和家长要多指导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看完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图画中的故事。可以从幼儿喜爱的读物下手,让幼儿欣赏、阅读,问幼儿发什么了什么事情。让幼儿来描述他自己对读物的理解,教师及成人不对幼儿阐述做以评判(做引退者、观察者),并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事情。 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 多交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模仿。绐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多给幼儿听光碟故事、轮流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流、共同分享;带领幼儿听多种音乐,乐器的声音、到动物园多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引导幼儿把从教师、父母、小朋友、以及电视中学到的故事讲一遍,特别是到了中、大班后,要让幼儿讲自己身边发生或者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样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活动事情的能力,丰富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能力。 4 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和机会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