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增刊

发布时间:2024-07-02 07:30:25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增刊

不是!属于省级刊物。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当前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把握不好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比重;三是教学设计程式化;四是教学重点不突出。【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3【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重视程度;朗读比重;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人说,诗歌像一杯醇香的老酒,要耐心的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醇香。古诗词简短的文字浓缩着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意境美、凝练美以及形式上的整齐美深深地迷醉着我们的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难以忘怀。“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代表了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难言之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安慰了多少相爱却不得相见的亲人们惆怅凄楚的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挚爱着的情人间誓死方休的爱情宣言,这至死不渝的海誓山盟,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曲悲壮凄美的千古绝唱。中华经典中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它们如同璀璨的珍珠,在人类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也如同精神的甘泉和食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读诗词能够丰富词汇储备,培养文言语感,读诗词能够陶冶情操,纯化性情,读诗词能够开阔视野,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但是,有不少教师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材编写者安排诗词教学内容的初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学好它,内化它,让它来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当前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应试意识作祟,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感觉古诗词内容简短,学生很容易能背诵下来,不必花太大的气力。2014年之前(2014年有了课外的古诗词赏析题)的中考试卷中,古诗词的部分都是只出默写性的题,如果学生背得熟练,再把字形写对,课文注释里有一些词的解释,看看就懂整个诗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理解性默写倒也丢不了多少分。由于课时紧,中考还要保证分数,所以有的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就草草应付,只以背、写为要点,没有重视其它。继续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征稿

教育是我在做的,这方面可以给你资料或者帮助吧。

不是!属于省级刊物。

(已发表论 仅供参考)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一)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1.日本大矢透《韵镜考》“要说”寻绎。《古汉语研究》2008年3期。2.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3.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术差异。《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4.日本学者越南汉字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6.日本汉字音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中国社科院《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2期。7.日本佛教“声明”与汉字音声调考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8.日本学者满(女真)汉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0期。9.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近代音关系研究。《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0.《词韵》音系声调。董琨、冯蒸主编《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11.日本《汉吴音图》所见《中原雅音》。《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2.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3期。13.《中原雅音》的体例问题。《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年1月3日。第七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会编。14.日本学者日本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15.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之辨”(日文)。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日本文艺研究》第 56 卷第2号。2004年9月。16.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17.《中原雅音》研究的起始时间问题。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18.日本学者对朝鲜汉字音的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4年3期。19.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20.《辨音纂要》所传《中原雅音》。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2003年9月。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21.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国家图书馆《文献》2003年1期。22.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合作)《汉语学习》2003年6期。23.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的简要回顾与思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6期。24.从几组数据看南宋孙奕俗读声调的变化。《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25.退溪次韵朱子《武夷棹歌》问题。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3、4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2年1月。第二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香港浸会大学)。大会报告。26.南宋孙奕俗读“平分阴阳”存在的基础。台湾《声韵论丛》第10辑,台湾中国声韵学会与辅仁大学主办,学生书局2001年5月。由本人在台湾第十八届声韵年会的大会(台湾台北,2000年5月)上宣读。27.《中原音韵》与吉安方音。《第六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28.释“平中清浊,仄中抑扬”。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2辑。韩国梨花社1999年10月。大会宣读,韩国大田忠南大学1999年7月。29.《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N〕音。《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30.南宋孙奕俗读“入注阴平”性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1.《九经直音》“明本”两种例说。《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32.南宋孙奕俗读“清入作去”考。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获第五次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博士生二等奖(1999,一等空缺)。33.《九经直音》北图藏本三种叙说。《语言研究》1998年6月刊,第五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4.南宋已“平分阴阳”证。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10月。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中国语文》1995年5期《会议纪要》。35.南宋孙奕音注“浊上归去”问题。《庆祝金景芳95寿辰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36.南宋《示儿编》的俗读音。《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37.南宋《示儿编》音注“俗读”的“入注三声”性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38.南宋《示儿编》“声讹”的正音性质。《语言研究》1996年6月刊,中国音韵学会第9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9.南宋《示儿编》音注“浊音清化”问题。《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40.《九经直音》反切的来源及其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41.韦应物诗韵系。《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42.《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43.《九经直音》反切与《经典释文》正读考异。《语言研究》1994年6月。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44.“图们”的口语读音及其来源。《东疆学刊》1993年第3期。45.《汉字古音手册》订误举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1期。46.《晋书音义》的“协韵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获吉林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47.王昌龄诗用韵。《延边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48.岑参高适诗韵系异同比较。《延边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在中国音韵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上宣读。49.岑参诗韵谱。《语言文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0年12月。50.《醒世姻缘传》诗词用韵考。《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51.《<韵镜>校笺》跋。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52. 清末中日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6辑,2007年5月。53. 十九世纪末叶北京官话声调初探——以日本人编《官话指南》为依据。(合作)《近代官话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2月。54.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55.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检讨. (合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56.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57.日本汉语音义书语音研究。《杨耐思先生80寿辰庆祝文集》,2011年1月,中华书局。58.南宋《九经直音》“萧豪韵”的构成。(合作)《继往开来的语言发展之路》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2月。59.《正音捃言》音系声母的特点。(合作)《语苑撷英——唐作藩教授八十寿辰祝贺论文集》,2008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0.高畑彦次郎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修订与补充。(合作)《当代语言学》2010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年2期全文摘编。61.南宋《九经直音》“支思韵”问题。(合作)《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2010年10月。商务印书馆。62.清初韵书《五音通韵》构拟问题。(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63.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4.日本汉语上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65.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6.日本汉藏对音译音研究.《民族语文》,2010年第6期。67.满田新造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批评意识。《中国音韵学》第16次会议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68.《<韵镜考>:日本江户后期韵镜学的构建》,《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2期。69.《日本<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韩国《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6),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70.《韵镜》与日本明治人名命运预测。《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71.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衰”字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2期。72.唐代古体诗的“叶韵”问题。《延边大学函授教育》1992年第1期。73.从用韵看《药性赋》产生的时代。《延边医学院学报》(社科)1992年第1期。74.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点音韵知识。《吉林教育》1989年2-3辑。75.重建清代东北方音史:向混沌求新知——评邹德文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76.《韵镜》研究史上的四条“主线”。《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77.清末民初东北官话语音系统——以新发现日本明治汉语课本为依据。中国社科院《方言》2013年第4期。(二)对外汉语教科书、汉语史、东北方言、古书校勘1.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2.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3.从中国语教科书“序”“跋”看朝鲜时期的语言教学意识(韩文)。韩国《韩华学报》总46期,2006年2月。4.《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5.校点严可均《全晋文》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期。6.《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国家图书馆《文献》1998年第4期。7.《庄子》“.以.o”句及其变式。《东疆学刊》1990年第1期。8.走向系统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步。(合作)《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9.谈唐诗中的“何事”。《东疆学刊》1988年3期。10.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11.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刊行。(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3期。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合作)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7年5期。13. 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声——读1877年刊行的《支那文典》。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14.《满洲土语研究》与20年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15.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理论——《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院《国学集刊》第三辑,2011年3月。16.仓石五四郎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翻译的意义。刁宴斌主编《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5月。17.《日本“军用”东北方言教学意识——读1933年(增订版)<日满会话>》。韩国汉阳大学《汉语方言研究论文集》,2010年4月。18.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合作),《汉语学习》2011年第1期.19.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中华读者报》2008年6月27日。20.《马氏文通》与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21.《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合作),《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22.《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7期。23.《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24.《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25.《汉语史研究系统要素视角理论范畴》,韩国中国言语文化学会《中国言语文化》创刊号,2012年2月。26《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汉语史价值》(合作),《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第4期。27..《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理论---读1905年版<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12年7月。28.《东亚语言学视阈的汉语史研究》,《东疆学刊》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6期)29.《冈氏之中国文典》(1887):日本汉语文言语法体系初次构建,《复旦学报》2014年。30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日本《现代中国语学》(1908)的意义(同李逊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31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同张辉合作),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32.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国际通语——汉语之应用(第二作者,同张辉合作),《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三)古代礼仪制度及其它1.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5、6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4年10月。第三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大学)。大会报告。2.西周觐礼初探。《遯亨集——吕绍刚教授古稀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春秋聘问的衰变。《金景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4.春秋朝觐的衰变。《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5.周代朝聘制度简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1年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6.战国时期朝聘制度的破坏。《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7.退溪家礼“循俗”问题(韩文)。韩国《退溪学报》第107期,2000年12月。又收入(韩国)柳宁夏编选《退溪先生礼学论文集》(仅6篇),《退溪学报》别刷本。陶云会社2001年7月发行。8.略谈西周会盟制度。《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9.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10.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日本创价大学《创大中国论集》第14辑,2011年3月。11.《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5期。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论文。还有其它已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发表后,或被转载、论点摘编、引用、评述多次。 (一) 专著1.《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被列为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史教科书,授课教授狩野充徳。2.《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书评《揭示周代朝聘制度》,见《光明日报》2006-07-04 。2006年9月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太原)。2007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 2007年11月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台湾《经学论丛》专门介绍。《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等几十种著作引述.3.《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专著(与李红合作),2008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1月完成,2005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日本《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2009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刘晓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等论著引述。4.《中国历代宾礼》,专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几十种著作引述。5.《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日本语学会《日本语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华读者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辞书研究》、日本中国学研究会《日本中国学会报》(2012)等报刊均有述评。2013年10月12日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等,中国语言学最高奖项,又获福建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2013年12月。同时,获厦门市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张玉来、潘钧、陈东辉、陈宁、耿军等引用。6.《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纲要》,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列为博士生教科书。7.《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8.《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语音研究》,专著,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完成。鉴定等级为优秀.9.《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二)编著1.《汉语音韵学通论》,教材,编著,主编,列入国家级“十五”教材出版规划(200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被国内外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科书或参考书。2.《古代神童考录》,编著(与陈家祯合作),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三)编\校1.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上、下,140万字),主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日本权威的《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是国内外汉语音韵学论著目录收罗最为全面的工具书。冯蒸列为学习汉语音韵学必读书。2.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3.《古代汉语》,教材。合作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曾被吉林省八所大学中文系采用。4.《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8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5. 《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7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6.《黉门钟吕》,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7.《韩非子》(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8.《后汉书》(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9.《全晋文》(点校,2人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1912年前)》,主编,四十册,中华书局,2013年。11.朱熹口语文献语言通考(四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合作),合作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12.《中国历代礼仪制度文化丛书》(五种,《中国历代婚礼》、《中国历代葬礼》、《中国历代家礼》、《中国历代宾礼》、《中国历代祭礼》),第一主编(与张黎明合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台湾义守大学列为通识课程教科书。几十种著述引用。13.《新编古代汉语》,国家级教材。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4.《大一中文课堂》,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15.《海洋文明与汉语语言文字书写》,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16.《东亚汉语史书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17.《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主编(与叶宝奎教授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8.《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与中国音韵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另有其它4种编著。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者。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1. 对诵读吟咏重视不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诵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如云里雾里, 不知所措。不能理解教师口中经常强调的带情感朗读是什么意思, 有些小学生认为情感朗读就是哪里轻读, 哪里重读, 哪里快读, 哪里慢读而已。2. 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古诗词教学,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流利的背下来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如果为了背诵而背诵, 那么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背诵只是纯粹的字与字之间的硬性组合, 因此, 语文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小学生明白诵读古诗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只注重背诵, 那么很难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3. 教学方法的偏差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偏重对知识点和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 而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层次内涵与文化意境。古诗词作为特殊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突兀, 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无法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导致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古诗词, 应付考试而已。

(一)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1.日本大矢透《韵镜考》“要说”寻绎。《古汉语研究》2008年3期。2.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3.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术差异。《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4.日本学者越南汉字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6.日本汉字音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中国社科院《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2期。7.日本佛教“声明”与汉字音声调考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8.日本学者满(女真)汉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0期。9.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近代音关系研究。《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0.《词韵》音系声调。董琨、冯蒸主编《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11.日本《汉吴音图》所见《中原雅音》。《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2.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3期。13.《中原雅音》的体例问题。《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年1月3日。第七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会编。14.日本学者日本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15.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之辨”(日文)。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日本文艺研究》第 56 卷第2号。2004年9月。16.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17.《中原雅音》研究的起始时间问题。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18.日本学者对朝鲜汉字音的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4年3期。19.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20.《辨音纂要》所传《中原雅音》。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2003年9月。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21.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国家图书馆《文献》2003年1期。22.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合作)《汉语学习》2003年6期。23.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的简要回顾与思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6期。24.从几组数据看南宋孙奕俗读声调的变化。《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25.退溪次韵朱子《武夷棹歌》问题。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3、4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2年1月。第二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香港浸会大学)。大会报告。26.南宋孙奕俗读“平分阴阳”存在的基础。台湾《声韵论丛》第10辑,台湾中国声韵学会与辅仁大学主办,学生书局2001年5月。由本人在台湾第十八届声韵年会的大会(台湾台北,2000年5月)上宣读。27.《中原音韵》与吉安方音。《第六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28.释“平中清浊,仄中抑扬”。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2辑。韩国梨花社1999年10月。大会宣读,韩国大田忠南大学1999年7月。29.《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N〕音。《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30.南宋孙奕俗读“入注阴平”性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1.《九经直音》“明本”两种例说。《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32.南宋孙奕俗读“清入作去”考。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获第五次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博士生二等奖(1999,一等空缺)。33.《九经直音》北图藏本三种叙说。《语言研究》1998年6月刊,第五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4.南宋已“平分阴阳”证。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10月。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中国语文》1995年5期《会议纪要》。35.南宋孙奕音注“浊上归去”问题。《庆祝金景芳95寿辰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36.南宋《示儿编》的俗读音。《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37.南宋《示儿编》音注“俗读”的“入注三声”性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38.南宋《示儿编》“声讹”的正音性质。《语言研究》1996年6月刊,中国音韵学会第9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9.南宋《示儿编》音注“浊音清化”问题。《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40.《九经直音》反切的来源及其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41.韦应物诗韵系。《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42.《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43.《九经直音》反切与《经典释文》正读考异。《语言研究》1994年6月。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44.“图们”的口语读音及其来源。《东疆学刊》1993年第3期。45.《汉字古音手册》订误举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1期。46.《晋书音义》的“协韵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获吉林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47.王昌龄诗用韵。《延边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48.岑参高适诗韵系异同比较。《延边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在中国音韵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上宣读。49.岑参诗韵谱。《语言文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0年12月。50.《醒世姻缘传》诗词用韵考。《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51.《<韵镜>校笺》跋。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52. 清末中日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6辑,2007年5月。53. 十九世纪末叶北京官话声调初探——以日本人编《官话指南》为依据。(合作)《近代官话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2月。54.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55.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检讨. (合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56.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57.日本汉语音义书语音研究。《杨耐思先生80寿辰庆祝文集》,2011年1月,中华书局。58.南宋《九经直音》“萧豪韵”的构成。(合作)《继往开来的语言发展之路》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2月。59.《正音捃言》音系声母的特点。(合作)《语苑撷英——唐作藩教授八十寿辰祝贺论文集》,2008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0.高畑彦次郎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修订与补充。(合作)《当代语言学》2010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年2期全文摘编。61.南宋《九经直音》“支思韵”问题。(合作)《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2010年10月。商务印书馆。62.清初韵书《五音通韵》构拟问题。(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63.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4.日本汉语上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65.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6.日本汉藏对音译音研究.《民族语文》,2010年第6期。67.满田新造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批评意识。《中国音韵学》第16次会议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68.《<韵镜考>:日本江户后期韵镜学的构建》,《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2期。69.《日本<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韩国《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6),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70.《韵镜》与日本明治人名命运预测。《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71.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衰”字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2期。72.唐代古体诗的“叶韵”问题。《延边大学函授教育》1992年第1期。73.从用韵看《药性赋》产生的时代。《延边医学院学报》(社科)1992年第1期。74.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点音韵知识。《吉林教育》1989年2-3辑。75.重建清代东北方音史:向混沌求新知——评邹德文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76.《韵镜》研究史上的四条“主线”。《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77.清末民初东北官话语音系统——以新发现日本明治汉语课本为依据。中国社科院《方言》2013年第4期。(二)对外汉语教科书、汉语史、东北方言、古书校勘1.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2.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3.从中国语教科书“序”“跋”看朝鲜时期的语言教学意识(韩文)。韩国《韩华学报》总46期,2006年2月。4.《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5.校点严可均《全晋文》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期。6.《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国家图书馆《文献》1998年第4期。7.《庄子》“.以.o”句及其变式。《东疆学刊》1990年第1期。8.走向系统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步。(合作)《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9.谈唐诗中的“何事”。《东疆学刊》1988年3期。10.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11.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刊行。(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3期。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合作)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7年5期。13. 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声——读1877年刊行的《支那文典》。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14.《满洲土语研究》与20年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15.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理论——《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院《国学集刊》第三辑,2011年3月。16.仓石五四郎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翻译的意义。刁宴斌主编《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5月。17.《日本“军用”东北方言教学意识——读1933年(增订版)<日满会话>》。韩国汉阳大学《汉语方言研究论文集》,2010年4月。18.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合作),《汉语学习》2011年第1期.19.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中华读者报》2008年6月27日。20.《马氏文通》与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21.《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合作),《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22.《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7期。23.《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24.《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25.《汉语史研究系统要素视角理论范畴》,韩国中国言语文化学会《中国言语文化》创刊号,2012年2月。26《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汉语史价值》(合作),《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第4期。27..《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理论---读1905年版<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12年7月。28.《东亚语言学视阈的汉语史研究》,《东疆学刊》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6期)29.《冈氏之中国文典》(1887):日本汉语文言语法体系初次构建,《复旦学报》2014年。30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日本《现代中国语学》(1908)的意义(同李逊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31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同张辉合作),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32.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国际通语——汉语之应用(第二作者,同张辉合作),《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三)古代礼仪制度及其它1.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5、6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4年10月。第三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大学)。大会报告。2.西周觐礼初探。《遯亨集——吕绍刚教授古稀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春秋聘问的衰变。《金景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4.春秋朝觐的衰变。《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5.周代朝聘制度简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1年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6.战国时期朝聘制度的破坏。《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7.退溪家礼“循俗”问题(韩文)。韩国《退溪学报》第107期,2000年12月。又收入(韩国)柳宁夏编选《退溪先生礼学论文集》(仅6篇),《退溪学报》别刷本。陶云会社2001年7月发行。8.略谈西周会盟制度。《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9.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10.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日本创价大学《创大中国论集》第14辑,2011年3月。11.《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5期。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论文。还有其它已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发表后,或被转载、论点摘编、引用、评述多次。 (一) 专著1.《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被列为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史教科书,授课教授狩野充徳。2.《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书评《揭示周代朝聘制度》,见《光明日报》2006-07-04 。2006年9月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太原)。2007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 2007年11月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台湾《经学论丛》专门介绍。《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等几十种著作引述.3.《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专著(与李红合作),2008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1月完成,2005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日本《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2009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刘晓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等论著引述。4.《中国历代宾礼》,专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几十种著作引述。5.《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日本语学会《日本语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华读者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辞书研究》、日本中国学研究会《日本中国学会报》(2012)等报刊均有述评。2013年10月12日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等,中国语言学最高奖项,又获福建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2013年12月。同时,获厦门市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张玉来、潘钧、陈东辉、陈宁、耿军等引用。6.《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纲要》,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列为博士生教科书。7.《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8.《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语音研究》,专著,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完成。鉴定等级为优秀.9.《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二)编著1.《汉语音韵学通论》,教材,编著,主编,列入国家级“十五”教材出版规划(200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被国内外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科书或参考书。2.《古代神童考录》,编著(与陈家祯合作),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三)编\校1.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上、下,140万字),主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日本权威的《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是国内外汉语音韵学论著目录收罗最为全面的工具书。冯蒸列为学习汉语音韵学必读书。2.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3.《古代汉语》,教材。合作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曾被吉林省八所大学中文系采用。4.《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8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5. 《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7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6.《黉门钟吕》,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7.《韩非子》(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8.《后汉书》(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9.《全晋文》(点校,2人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1912年前)》,主编,四十册,中华书局,2013年。11.朱熹口语文献语言通考(四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合作),合作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12.《中国历代礼仪制度文化丛书》(五种,《中国历代婚礼》、《中国历代葬礼》、《中国历代家礼》、《中国历代宾礼》、《中国历代祭礼》),第一主编(与张黎明合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台湾义守大学列为通识课程教科书。几十种著述引用。13.《新编古代汉语》,国家级教材。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4.《大一中文课堂》,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15.《海洋文明与汉语语言文字书写》,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16.《东亚汉语史书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17.《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主编(与叶宝奎教授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8.《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与中国音韵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另有其它4种编著。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者。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谈谈英语教育文化差异必要性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谈谈英语教育文化差异必要性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外语学习的整体性。因此,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在英语教育中认识中西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必要性。

【关键词】

英语教育、中西文化差异、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文化的积淀、丰富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受到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英语教学即语言教学,当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育了。英语教学,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西方人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

一、中西方文化主要差异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因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发展使得文化也各有不同。首先,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信念。个性,自由,平等,民主,行动,实际性,重时间,不拘礼节等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中庸,忠孝,容忍,谦逊,重礼仪,谨慎,保守,和谐等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其次,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平衡与和谐、注重人情关系。

而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处理问题的对象针对性很强,偏好将分析的对象分解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组成部分,从细节入手分析,这也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文化的表现。再次,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指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如果只是一味地对母语词汇简单地从字面附会,没有领悟到在语境中词汇的真实含义,而用英语进行交际会话,就会造成歧义,往往会词不达意。

最后,社交习俗的差异。比如,在中国人观念里,长辈或上司询问晚辈或下属的年龄,婚姻,家庭等问题,是很正常的,是关心的表现;而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这类问题纯属个人隐私,无论是长辈还是上司,询问这类问题都是不礼貌的表现,这是英文社会的交际礼仪习俗和人们的普遍心理。

二、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文化依靠语言来传播。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结构本身,还需要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西方文化知识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觉得课文教学比较枯燥,又缺乏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小,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学生惯用的学习方法无非是记笔记,背笔记,甚至背作文,这种枯燥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而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则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态。例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人文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思维方式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学英语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理解英语,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必须要借助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文化差异对于我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对于打破学生汉语的思维模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进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四,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词汇和语法有更好地把握,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使用的语境、使用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十分必要的。英语教学中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也能学到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向学生传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成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文娇.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摘要:本文从对英汉文化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简要阐述了两种文化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如何把文化差异与翻译教学结合起来,以及怎样在翻译教学中引入文化的介绍,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语言;教学

1 概述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尽管对翻译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真正意义上内涵是一致的: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各自归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因此,译者所面对的还有两种文化。讨论翻译必须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研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语学习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学习者在学习到较高阶段,就感觉到力不从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文化障碍造成的,因为学习者没有把语言放到一个整体的文化系统中去学。由此可见,把英汉文化差异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解决翻译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翻译中的空缺

绝对准确的语言交际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同一语言中也是如此。语言的不对等性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在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英汉互译中,相互无对应词或语义不对应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中的'空缺。

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虽然存在共性,但不同的语言毕竟各具特性。其特性表现在词汇上,便会造成概念表达上的不对应。它与译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相关。

语言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活动,随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新的词汇。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时,sputnik一词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均出现词汇空缺。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英语中才随之出现了moon craft,moon bounce,lunar dust,lunar soil等词语。这类词汇空缺是因科技发展的水平不一所致。还有世居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他们表达“雪”的词有十几种:空中飞舞的雪,落在地上的雪,冰块似的雪,半融化的雪等等,而在英语中,却只有snow一词。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独特而严密的封建宗法关系,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血缘关系的远近疏密泾渭分明。相比之下,英美的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结构也较松散。汉语中兄弟有别,英语中都用brother表示没有分别;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姨父等称谓之间身份各异,关系明确,而英语中凡是表示长一辈的男性均用uncle。同汉语相比,英语中的词汇在表达亲属称谓方面就出现了词汇空缺。

在英语教学中,对此类宗法关系的差异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词汇空缺所造成的文法冲突应细心揣摩,通过变换角度的变通手法化解矛盾。

语义空缺

色彩这种文化共有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意义相同,但表现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某些相同色彩却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如英文中“green”一词,在表示“青春”“未成熟”“生机勃勃”等语义时与汉语对应词“绿色”一致。但“green”一词所含的“嫉妒”之意在汉语“绿色”一词中却是空缺。同样,英语中的“black and blue”是“遍体鳞伤”,而不是“黑一块蓝一块”;“a black sheep”是“害群之马”而不是“黑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弥合语义空缺的首选方法是寻求语义上的深层对应,而不是词语对词语的表层对应。

语义空缺的另一主要方面则表现为语义辐射面的不重合性。同一个词,出自不同的言语者,不同的言语场合,或不同的语言环境均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如英语中“flower”与其的汉语对应词“花”,其基本语义相同,但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两者的差别却很大。英语“flower”用作动词可表示“开花”“繁荣”等义,而汉语中“花”却并无此意;但“花”作动词时,如“花钱”“花费”所获得的语义对于“flower”也是空白。故此,两者作动词时都出现了语义空缺。翻译时,应使学生明白弥合此类语义空缺的关键是把握词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获得的实际语境意义。

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是指词语所寓含的民族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语言承载的文化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某些词语一经翻译,原语词汇所依附的文化环境也随即发生了变化。譬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从字面上看,译句与原文词义贴切,但由于译者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仅译出了句子的表层意思。原来在英国历史上新旧宗教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以表示皈依新教,忠于新政。所以“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之意,“to play the game”原意表示“按规则进行比赛”,转义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所以,这句话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学既要强调语言形式本身,又需重视语言的文化属性。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翻译教学中,要考虑到语言的文化背景,不能失去原有的文化环境,否则便会产生对英语文化的误解。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忠言工具。文化发展是译学发展的基础,译学发展又受文化制约。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加强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对我们富有成效地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是我们在翻译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 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方珠 《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3]王蔷 《英语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查重率

<正> 广东省新会师范创建于1924年秋,至今已有65年历史。其间九迁其址,六易其名。“文革”期间,学校濒临解体。后迁往外海镇。1981年县委决定选址会城宝塔山新建。年底搬家,全校的“家当”只用几辆卡车就运完了。建校初期,上级拨到新会师范的转校费只有13万元。建什么样的学校呢?有人说:“量体裁衣吧,征地已用37万。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校长赵北严领域:中等教育;关键词:师范学校;宝塔山;建筑物;化学试剂;0 39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人民教育1989年Z1期论文一键智能排版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立即查看 >相似文献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民国云南省立双江简易师范学校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5期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教育科学论坛2022年06期陈鹤琴“活教育”的摇篮: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研究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6期论近代青海师范教育的发展——以国立西宁师范学校为例西部学刊2021年13期百年“诚朴” “忠信”犹存——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校训研究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年03期抗战时期(1938—1941)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兰台世界2020年02期浅谈当前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的转变与创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6期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教育科学论坛2020年15期浅谈中职师范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现代化2018年26期培养“共和国的信徒”:民国初年师范教育的新使命——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为例理论建设2016年05期更多 图书推荐美的历程: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与思考张冰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4-08-01历程邹元辉 宁波出版社 2018-12-01花的学校(印)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郑振铎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8-11-01风雨历程中国抗癌协会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6-01自闭历程(美)天宝·葛兰汀 #徐雅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08-01愚人学校[加]萨沙·索科洛夫 #宋云森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01-01更多 相关工具书事物异名分类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要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神经精神病学辞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神农本草经中药彩色图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更多 搜 索登录注册充值文献期刊工具书图书文集首页搜索客户端充值帮助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2023中国知网(CNKI)做最好的执行者本书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来源于众多...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小窗幽记》: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百世良师:解读一个真实的王阳明刘国祥*的《百世良师(解读一个真实的王阳

小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1]张海娟. 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策略[J]. 学周刊,2016,05:52.

[2]李艳文.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 学周刊,2016,05:104.

[3]张盼静.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2016,05:185.

[4]张婷婷.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6,08:63.

[5]石丽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6,08:123.

[6]张琦.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途径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 学周刊,2016,08:178.

[7]骆北刚,陈伟娜. 性别差异对小学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45-46+135.

[8]陈欢.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30-131.

[9]刘顺利. 小学英语歌谣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英语广场,2016,04:153-154.

[10]马毅新. 让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英语和谐课堂的催化剂[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6:123-125.

[11]彭熹.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9:178-179.

[12]张婧. 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J]. 电子测试,2016,07:165-166.

[13]张桂莲.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6,20:38-39.

[14]张忠伟.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16,20:49-50.

[15]郝晨霞.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拼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2016,20:86-87.

[16]易凤.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 学周刊,2016,20:200-201.

[17]刘敬文.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171-172.

[18]炎萍. 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海外英语,2016,05:50-51+59.

[19]陈丽萍,汪玉冰.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J]. 海外英语,2016,06:7+9.

[20]江景干.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J]. 海外英语,2016,06:12-13.

[21]何小雪. 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应用[J]. 海外英语,2016,04:14-15.

[22]胡晨媛. 小学英语课堂中活动教学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16,S1:20.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拓展: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工作的成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已经成为共识。其中,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反映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满足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理工科类大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识专业英语在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修订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必须注重读、听、说、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学生不仅能顺利阅读各种英文专业文献,而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因此,专业英语的落脚点在于“应用”;,这与毕业论文的目标是非常吻合的。目前,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如人意,与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偏差有一定的关联。

专业英语教学对毕业论文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专业素养毕业论文要求具有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获取数据的能力,并在专业方面具有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专业英语的学习能有针对性地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及时获取和传递准确的专业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2、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的学识视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专业课程的.许多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水平的经典理论阶段。如果大学生的学识视野只停留在中文参考书,显然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通过专业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参考专业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法;另一方面,专业英语中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本专业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文章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3、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成功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毕业论文可以在大学阶段通过实践和训练充分地体现出来。掌握专业英语对于继承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取得或创新实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精通专业英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开放、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应用中提高。

二、着力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专业英语在工科院校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促使学生将基础英语用于专业工程技术学习中起很大作用,对培养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动态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贯彻外语教学“不断线”;的重要步骤。专业英语既涉及到基础英语,又涉及到专业内容。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一方面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另一方面应该更注重其应用性,强调围绕着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

1、着力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毕业论文的有机内在联系明确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减少教学目的的不确定和随意性。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直接联系反映在毕业论文的英语摘要和查阅英语资料中,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入。为了增强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内在有机联系,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宜安排在部分专业课之后毕业论文之前。时间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总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在了解毕业论文要求的基础上,增强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增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信心。

2、着力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众所周知,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目前各个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师情况均有所区别,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强调以教学效果为宗旨。其一,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应注重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开阔学生英语学习、专业学习的视野。其二,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要善于采用现代化和多功能的教学手段但又不迷信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重在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优化教学手段,重点在于“参与式”;和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最后,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应与各专业课程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紧扣专业内容,学以致用充分挖掘学习潜能。补充或采用部分全英文教材内容, 介绍一些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以促进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总之, 着力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为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1981年结束的,新会师范创建于1924年秋,至今已有65年历史.其间九迁其址,六易其名."文革"期间,学校濒临解体.后迁往外海镇.1981年县委决定选址会城宝塔山新建.年底搬家,全校的"家当"只用几辆卡车就运完了.

当前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把握不好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比重;三是教学设计程式化;四是教学重点不突出。【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3【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重视程度;朗读比重;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人说,诗歌像一杯醇香的老酒,要耐心的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醇香。古诗词简短的文字浓缩着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意境美、凝练美以及形式上的整齐美深深地迷醉着我们的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难以忘怀。“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代表了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难言之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安慰了多少相爱却不得相见的亲人们惆怅凄楚的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挚爱着的情人间誓死方休的爱情宣言,这至死不渝的海誓山盟,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曲悲壮凄美的千古绝唱。中华经典中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它们如同璀璨的珍珠,在人类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也如同精神的甘泉和食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读诗词能够丰富词汇储备,培养文言语感,读诗词能够陶冶情操,纯化性情,读诗词能够开阔视野,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但是,有不少教师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材编写者安排诗词教学内容的初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学好它,内化它,让它来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当前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应试意识作祟,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感觉古诗词内容简短,学生很容易能背诵下来,不必花太大的气力。2014年之前(2014年有了课外的古诗词赏析题)的中考试卷中,古诗词的部分都是只出默写性的题,如果学生背得熟练,再把字形写对,课文注释里有一些词的解释,看看就懂整个诗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理解性默写倒也丢不了多少分。由于课时紧,中考还要保证分数,所以有的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就草草应付,只以背、写为要点,没有重视其它。继续阅读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1981年结束的,新会师范创建于1924年秋,至今已有65年历史.其间九迁其址,六易其名."文革"期间,学校濒临解体.后迁往外海镇.1981年县委决定选址会城宝塔山新建.年底搬家,全校的"家当"只用几辆卡车就运完了.

1. 对诵读吟咏重视不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诵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如云里雾里, 不知所措。不能理解教师口中经常强调的带情感朗读是什么意思, 有些小学生认为情感朗读就是哪里轻读, 哪里重读, 哪里快读, 哪里慢读而已。2. 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古诗词教学,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流利的背下来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如果为了背诵而背诵, 那么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背诵只是纯粹的字与字之间的硬性组合, 因此, 语文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小学生明白诵读古诗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只注重背诵, 那么很难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3. 教学方法的偏差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偏重对知识点和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 而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层次内涵与文化意境。古诗词作为特殊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突兀, 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无法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导致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古诗词, 应付考试而已。

不是!属于省级刊物。

<正> 广东省新会师范创建于1924年秋,至今已有65年历史。其间九迁其址,六易其名。“文革”期间,学校濒临解体。后迁往外海镇。1981年县委决定选址会城宝塔山新建。年底搬家,全校的“家当”只用几辆卡车就运完了。建校初期,上级拨到新会师范的转校费只有13万元。建什么样的学校呢?有人说:“量体裁衣吧,征地已用37万。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校长赵北严领域:中等教育;关键词:师范学校;宝塔山;建筑物;化学试剂;0 39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人民教育1989年Z1期论文一键智能排版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立即查看 >相似文献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民国云南省立双江简易师范学校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5期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教育科学论坛2022年06期陈鹤琴“活教育”的摇篮: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研究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6期论近代青海师范教育的发展——以国立西宁师范学校为例西部学刊2021年13期百年“诚朴” “忠信”犹存——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校训研究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年03期抗战时期(1938—1941)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兰台世界2020年02期浅谈当前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的转变与创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6期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教育科学论坛2020年15期浅谈中职师范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现代化2018年26期培养“共和国的信徒”:民国初年师范教育的新使命——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为例理论建设2016年05期更多 图书推荐美的历程: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与思考张冰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4-08-01历程邹元辉 宁波出版社 2018-12-01花的学校(印)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郑振铎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8-11-01风雨历程中国抗癌协会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6-01自闭历程(美)天宝·葛兰汀 #徐雅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08-01愚人学校[加]萨沙·索科洛夫 #宋云森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01-01更多 相关工具书事物异名分类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要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神经精神病学辞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神农本草经中药彩色图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更多 搜 索登录注册充值文献期刊工具书图书文集首页搜索客户端充值帮助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2023中国知网(CNKI)做最好的执行者本书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来源于众多...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小窗幽记》: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百世良师:解读一个真实的王阳明刘国祥*的《百世良师(解读一个真实的王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