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南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4-07-08 05:06:34

南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题主图中应该是期刊的期号,一般参考文献有年、卷、期、页码。没有卷号的,可以通过公式自己计算出来。期刊卷号公式:期刊的发表年-创刊年+1=卷号

例如第一篇,期刊名称是《企业家天地》,在知网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输入期刊名称检索,就查到了该期刊的创刊时间及该期刊相关的其他信息:

套用公式:期刊的发表年-创刊年+1=卷号    2007-1984+1=24  卷号为24

参考文献中的书刊著录项目依次为: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社(前面注明所在城市)、刊名、出版年份、刊发年期、起止页码。其中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会议录[C]、学位论文[D]、报告[R]、汇编[G]、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外文原文的参考文献体例要求相同。示例如下:[1]刘国均,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7.[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6]魏新.关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99:13.[7]林慧芳.美国出版业概况[M]//陆本瑞.世界出版概观.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1-23.

1 明代宦官势力干预北部边防的严重后果(提纲)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会议】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1993-08-010 412 明太祖与明成祖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经营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会议】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08-011 413 明末清初社会矛盾的变化与洪承畴、郑成功、施琅的功过评价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会议】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05-010 484 论明王朝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会议】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1994-12-011 785 朱元璋与明代文化(提要)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会议】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08-010 336 朱元璋民族成份考辨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会议】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手册2005-06-300 187 朱元璋民族成分考辨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会议】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08-010 138 教育部凤阳五七干校生活片段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明史学会【期刊】江淮文史2011-09-019 晋商做大做久的奥秘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明史学会【期刊】同舟共进2010-12-010 2610 明初空印案发生年代考 陈梧桐 【期刊】历史研究1982-06-150 1011 明神宗的贪财好货与化国为家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明史学会【期刊】同舟共进2011-08-01 612 刘基死因考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刊】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20 513 无尽的追思深切的怀念——忆张海鹏教授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期刊】博览群书2011-08-01 414 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中国明史学会; 北京市历史学会【期刊】同舟共进2010-03-010 2815 朱元璋出生地考辨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刊】社会科学辑刊2010-01-150 6516 严谨扎实的实证功夫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10-03-010 1917 怀念韦庆远教授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10-05-010 1318 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陈梧桐 【期刊】传承2010-05-100 3319 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陈梧桐 【期刊】领导文萃2010-11-230 1320 “学向勤中得”的启示 陈梧桐 【期刊】政策瞭望2009-01-200 621 明代后期: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9-0422 漫议明史通俗读物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9-05-010 4323 郑成功复台与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刊】江西社会科学2009-08-250 8224 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与教训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刊】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200 3925 黄河母亲的欢乐与忧伤 陈梧桐 【期刊】绿色中国2006-02-010 726 黄河母亲的欢乐与忧伤 陈梧桐 【期刊】绿色中国2006-04-010 1227 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的拓荒之作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6-05-300 4228 气势磅礴的农业文明史图卷——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农业考古2006-02-280 7129 论明前期的清官循吏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京【期刊】史学集刊2006-0930 从《由僧钵到皇权》到《朱元璋传》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京【期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31 “飞入寻常百姓家”读《看了明朝就明白》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7-01-150 2132 读《明代班军制度研究》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7-03-150 8733 从赐徐达食蒸鹅的传闻说起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7-08-150 6434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顾诚全集》序言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京【期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151 9235 少数民族风俗画卷——读《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 陈梧桐 【期刊】中国民族2008-01-060 4536 一部正德历史的活剧读《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8-07-010 4437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国茶文化读《长江流域茶文化》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5-06-070 8838 朱元璋民族成份考辨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史林2005-0639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写作札记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5-12-070 5940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国茶文化——读《长江流域茶文化》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期刊】农业考古2005-11-300 6541 施琅统一台湾与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京【期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42 自从出了朱皇帝——读《朱元璋与凤阳》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4-08-150 4243 面貌一新的汉光武帝传记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3-02-150 1744 顾诚印象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3-09-150 1845 黄启臣著《澳门通史》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历史研究1999-12-150 8546 西汉军事思想的重大成就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学术月刊1999-08-150 5047 澳门的昨天和今天──评黄启臣新作《澳门通史》 陈梧桐 【期刊】中国图书评论1999-12-300 1648 略说清官 陈梧桐 【期刊】文史天地2002-01-152 3649 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京【期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750 西汉王朝开拓边疆斗争的历史意义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09-154 14251 读《王朝鼎革与英雄悲歌》陈梧桐 【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01-250 452 论郑成功驱荷复台的英雄业绩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07-151 5653 《黄河传》自序 陈梧桐 【期刊】博览群书2001-03-070 354 黄河文化──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 于希贤; 陈梧桐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205 31955 读《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陈梧桐 【期刊】历史研究1994-12-150 15356 一部有创见的心学研究著作──评《心学与中国社会》 陈梧桐 【期刊】贵州文史丛刊1994-05-050 5157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江西社会科学1995-06-252 8658 明朝民族事务管理机构述略 陈梧桐 【期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8-284 6959 明清松锦之战与洪承畴的功过评价 陈梧桐 【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07-150 14060 论施琅统一台湾的历史功绩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09-150 6161 一部将南明史研究推向新水平的佳作——评顾诚著《南明史》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历史研究1998-02-153 26062 发挥学科优势办出基地特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文科基地建设的特色与措施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09-150 3063 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 陈光中; 陈梧桐广西大学中文系; 广西大学中文系教师【期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0665 历史的亡灵与“四人帮”的野心——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为什么要重新抬出帝王将相? 陈梧桐; 姚喁冰 【期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03-020 666 一个篡党夺权、卖国投敌的严重步骤——揭开“四人帮”鼓吹“法家爱国,儒家卖国”的阴谋 陈梧桐 【期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05-010 667 “四人帮”鼓吹“法家爱国,儒家卖国”论的罪恶目的何在? 陈梧桐 【期刊】天津师院学报1977-08-290 468 论朱元璋对蒙古的“威德兼施”政策 陈梧桐 【期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05-0111 6969 论李光地对清初统一事业的贡献 陈梧桐 【期刊】清史研究1993-04-020 4570 论朱元璋的“居安虑危”思想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期刊】江西社会科学1993-10-280 3671 默默地钻在地下改良土壤——忆姚涌彬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期刊】农业考古1993-04-020 672 回味无穷的观音韵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期刊】农业考古1993-07-020 1373 正确阐述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陈梧桐 【期刊】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2-313 5774 关于新编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二册的几个基本观点问题 陈梧桐 【期刊】历史教学1979-01-310 1275 论朱元璋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陈梧桐 【期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04-304 13976 论朱元璋的封建文化专制 陈梧桐 【期刊】学术月刊1980-04-301 5377 关于处理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原则的商榷 陈梧桐 【期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05-019 4178 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与董楚平同志商榷 陈梧桐 【期刊】浙江学刊1981-05-012 2479 《明末清初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斗争》一课的教材分析 陈梧桐 【期刊】历史教学1981-06-300 1480 《三国鼎立》教材分析 陈梧桐 【期刊】历史教学1981-10-280 981 论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古代民族战争 陈梧桐 【期刊】求是学刊1982-08-291 10282 论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 陈梧桐 【期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06-305 4983 朱元璋对人才的使用与摧残 陈梧桐 【期刊】社会科学辑刊1982-05-011 4384 论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陈梧桐 【期刊】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3-022 7085 朱元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期刊】农业考古1982-04-021 2686 《明朝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教材分析 陈梧桐 【期刊】历史教学1982-07-300 2687 再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董楚平同志再商榷 陈梧桐 【期刊】浙江学刊1983-08-290 1888 朱元璋取得反元斗争胜利的基本原因 陈梧桐 【期刊】社会科学辑刊1983-08-290 3889 朱元璋创办过农桑学校吗?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期刊】农业考古1983-07-020 1790 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张士诚的经过和原因 陈梧桐 【期刊】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0-270 7991 论中国各族人民友好合作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兼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陈梧桐 【期刊】求是学刊1984-03-012 2692 论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 陈梧桐 【期刊】中州学刊1984-04-300 2593 如何对待涉及民族关系的爱国主义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期刊】江汉论坛1985-01-210 2194 论朱元璋的治国思想 陈梧桐 【期刊】社会科学辑刊1985-03-022 4695 应该重视史学理论的研究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期刊】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7-03-020 1796 明洪武年间的睦邻外交与海禁 陈梧桐 【期刊】史学集刊1988-07-017 10297 朱元璋功过评估 陈梧桐 【期刊】社会科学辑刊1990-03-020 8198 朱元璋处死贩卖私茶的驸马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期刊】农业考古1991-12-300 1899 不能忽视的“另一半”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梧桐 【报纸】中国民族报2010-12-240 0100 简评《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 陈梧桐 【报纸】光明日报2010-04-040 5101 纵横探察论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梧桐 【报纸】光明日报2001-11-220 6102 明中期史研究又有新创获 陈梧桐 【报纸】光明日报2003-05-130 4103 追寻明清江南望族的踪迹 陈梧桐 【报纸】中华读书报2002-08-210 3104 谁证明了朱元璋是回族? 陈梧桐 【报纸】中华读书报2005-06-150 9105 什么人能称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陈梧桐 【报纸】北京日报2006-06-050 10106 《万历十五年》质疑 陈梧桐 【报纸】北京日报2007-03-050 47107 朱升的出山与退隐 中央民族大学陈梧桐 【报纸】光明日报2007-09-070 3108 揭示明朝民族政策演变的轨迹 陈梧桐 【报纸】学习时报2006-09-110 16109 明代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陈梧桐 【报纸】学习时报2007-04-090 5110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陈梧桐 【报纸】学习时报2007-06-180 4111 气势磅礴的农业文明史图卷 陈梧桐 【报纸】中华读书报2006-02-150 4112 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 中央民族大学陈梧桐 【报纸】光明日报2008-01-010 5113 “赞成大业,母仪天下”的马皇后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陈梧桐 【报纸】光明日报2008-01-270 5114 民俗风情放异彩南江文化铸品牌 本版编辑?黄伟宗叶春生司徒尚纪张镇洪陈梧桐范兰德吴伟鸿 【报纸】南方日报2008-02-260 12115 概况一部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朱元璋传》 陈梧桐 【年鉴】中国出版年鉴1980-01-010 4116 传记中国历代名君中国历代名巨中国历代名将 肖黎; 李桂海; 陈梧桐; 苏双碧 【年鉴】中国出版年鉴1988-01-010 0117 图书气势磅礴的农业文明史图卷——《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陈梧桐 【年鉴】中国出版年鉴2007-01-010 3

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金梁教授个人简介】长期从事书画创作以及教学工作,书法擅长魏碑、隶、行、草书,古朴儒雅功力浓厚,独具风貌。数十次参加美国、日本、韩国国际及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倍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刻碑。被团中央《中国青年》邀请书写百幅名人名言长期连载。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专著】张明整理01.《〈续书史会要〉补证》,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02.《明代书法史探微》(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03.《张金梁书法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04.《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05.《〈书史会要〉校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张金梁教授著述之论文】张明整理01.《浅议书法的电化教学》 载《书法报》1987年8月12日第32期第2版02.《唯不能同斯大雄——王蘧常书法浅探》(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1991年9月·浙江杭州)03.《“二石”比较论》(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6月·河南洛阳) 载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等编《王铎论集——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论文》,第275—285页;亦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37—248页04.《艰难的美——黄道周书法研究》(中国书画节研讨会入选论文·1994年·天津)05.《从文化现象看明朝的书法发展》(’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95年·北京) 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03—215页06.《谈〈书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 载《书法报》1996年7月31日第31期(总第629期)第3版07.《论刘墉》 载《书法研究》1996年第6期(总第74辑),第90—103页08.《朝代书法风尚辨——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编者商榷及其它》(’96中国书法批评年会论文·1996年9月·湖南张家界) 载《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75辑),第58—64页09.《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康有为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7年·广东广州) 载《书法之友》1997年第4期,第21—24页;亦载《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书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6—30页10.《明朝书“家”知多少》 载《书法报》1997年4月23日第17期第3版11.《博学才能发展 兼蓄才能创新——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载《书法》1997年第3期,第2—3页12.《庄㫤评书的启示》 载《书法报》1997年7月9日第28期第3版13.《高山仰止 丰碑并立——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载《’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69—174页;又《书法报》1997年8月27日第35期第3版、9月3日第36期第3版连载;亦载《陆维钊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68—175页14.《明朝“状元”书法一瞥》 载《中国书画报》第70期15.《现代草书“三圣”散论》(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7年·浙江宁波) 载《近现代书法研究——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92—203页16.《从“阁体”谈到书法的评选》 载《中国书画报》1997年17.《在“全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3期,第6页18.《访章祖安先生》 载《书法报》1998年5月4日第18期第1版19.《从楚王好细腰谈起》 载《书法报》1998年5月18日第20期第1版20.《也论“正”、“大”》 载《书法报》1998年8月17日第33期第1版21.《书法史刍议》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9日第45期第3版22.《释“展览”》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23日第47期第1版23.《释“协会”》 载《书法报》1998年12月7日第49期第1版24.《论书法的“中和”美和“冲和”美》 载《书法》1998年第6期,第45—46页;亦载《美的沉思——美学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73—276页25.《谈“中书舍人”和“台阁体”》 载《书法报》1999年3月29日第13期第3版26.《论丰坊》 载《书法研究》1999年第2期(总第88辑),第50—66页27.《〈续书史会要〉研究》 载《中国书法》1999年第4期,第33—35页28.《非“吴门书派”》 载《书法报》1999年4月26日第17期第3版29.《时代的呼唤——雅俗共赏》 载《书法》1999年第5期,第6—8页;亦载《美的沉思——批评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69—272页30.《释“评委”》 载《书法报》1999年7月19日第29期第1版31.《从〈书学史〉谈到书法史的研究》(祝嘉书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江苏苏州)32.《涤浊呈清——新世纪书法瞻望》 载《书法报》2000年1月24日第4期第1版33.《世纪书坛点将录》 载《书法报》2000年1月10日第2期第3版、1月17日第3期第3版34.《〈孙仲隐墓志〉研究》(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入选论文) 载《书法导报》2000年11月29日第48期第3版;亦载山东省高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高密文史选粹》,2002年10月,第478—488页35.《浅谈明代书法教育》 载于植元、栾传益主编《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大连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15—120页36.《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载《青少年书法报》37.《明代书法“尚理”论——兼论书史的研究方法》(荣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5—305页38.《明朝书法分期管见》 载《书法报》2000年10月16日第17期第3版39.《论明代书法对社会的影响》(国际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2000年·浙江杭州) 载《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57—266页;又《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第22—24页(节选);亦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5期(总第103辑),第84—98页40.《论解缙书法的两面性》 载《书法报》2000年12月11日第25期第3版41.《技道两进 挥翰写心——评徐州市青年书家十人展》 载《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42.《贵哉“东北风”》 载《书法报》2001年1月22日第4期第2版43.《丛文俊书学体系蠡探》 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1日第28期第3版、7月18日第29期第3版44.《健全书法高等教育 促进书法学科建设——丛文俊教授谈吉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相关问题》 载《书法报》2001年7月23日第30期第1版;亦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8日第29期第8版45.《论“错误”借鉴与书法的发展》 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总第102辑),第79—92页46.《汇集众美 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评介》 载《书法》2002年第1期,第30—31页47.《〈唐二娘子家书〉言辞没受倭语影响》 载《书法》2002年第3期,第41页48.《广采博取 鉴古铸今——论丛文俊先生的书法艺术》 载《书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页49.《从“作品限制出境”说起》 载《书法报》2002年3月25日第12期《兰亭》副刊第6版50.《浅议章草》 载《书法报》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51.《关于评论明初“三宋”书法的两个问题》 载《书法评论》第1期(2002年7月),第5—9页52.《〈佩文斋书画谱〉署录〈续书史会要〉正误》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页53.《论流行书风》 载《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学术论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6—69页54.《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 载《金景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29—237页;亦载《书法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113辑),第98—105页55.《说“清”》 载《书法》2002年第12期,第13—15页56.《子昂荐雪庵》 载《书法报》2003年1月27日第4期(总第943期)第3版57.《亲近“二赋”》 载《书法报》2003年2月24日第8期《兰亭》副刊第2版58.《谈草书》 载《书法》2003年第2期《众人说草书》(下),第29—32页59.《高密历史文明之光“高密戈”》 载《高密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95期第8版60.《凿穿混沌 开辟鸿蒙——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评介》 载《书法报》2003年5月26日第21期第3版61.《逸园影印洪武本〈书史会要〉考》 载《文献》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页;亦载《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65—475页62.《张天骏婢善书考》 载《书法丛刊》2003年第4期,第95—96页63.《明永乐初期朝廷书事考辨》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95—403页64.《白沙论》 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117辑),第70—84页;亦载《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6—154页65.《明代殿房书办研究》(荣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55—172页;亦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119辑),第94—119页66.《从浮云与树林谈起——〈明代书法史探微〉自序》 载《书法报》2004年3月1日第9期第3版67.《明代华亭书家》 载《书法评论》2004年第1期,第14—22页68.《永乐初朝廷书事考》 载《书法丛刊》2004年第4期,第35—41页69.《吴门长者——文征明》 载《中国书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页70.《“名”、“贵”:明代书法评论的两大范畴》 载《书画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页71.《“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页;亦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18页72.《论张海》 载《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艺术评论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4—47页;又张海《张海书法·代序》73.《胸罗万象 健笔凌云——丛文俊先生书法艺术浅探》 载《书与画》2005年第5期,第8—11页74.《明沈度〈敬斋箴〉考》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页;亦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3期,第37—38页75.《论好太王碑书法——兼与爨宝子碑比较研究》 载《好太王碑暨十六国北朝刻石书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01—113页76.《文征明书法领袖吴门成因研究》 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9—36页77.《当代书法应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载《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96—400页78.《“真宰相”刘统勋之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7年第3期(总第5期),第11—14页79.《康里子山名字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7月第4期,第3—6页80.《论明拓〈兰亭序〉》 载《兰亭雅集·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6—38页81.《异彩纷呈的东北书法》 载《吉林日报》2007年12月6日第13版《东北风周刊》82.《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 载《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44—50页83.《郑文焯其人其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8年第1期(总第6期),第47—50页84.《明代朝廷玺印研究》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页85.《明代宫廷书法研究》 载《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5—32页86.《明代“中书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8年第11期,第43—46页87.《海上升明月——论王蘧常章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载《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33—339页88.《张改琴书法浅论》 载《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8—79页89.《论当代草书》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1期,第29—32页90.《〈永乐大典〉纂修人研究》 载《文献》2009年1月第1期,第128—138页91.《殷商金文章法蠡探》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1期,第42—49页92.《“桓夫人善书”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页93.《“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新论》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5期,第41—45页94.《书异其人——论黄庭坚其人其书》 载《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第69—77页;亦载《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538—550页95.《三论雪堂》 载《书画艺术》2010年第3期,第62—69页96.《向传统索取新意 在时尚中把握自我》 载《吉林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8版97.《明代以“疏”论书研究》(“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9年12月·江苏南京) 载《书法报》2010年5月19日第19期第21版98.《简论书法史研究法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载《中国书法》2010年第8期,第97页99.《〈砥柱铭〉长卷非黄庭坚真迹》 载《书法报》2010年7月14日第22版,亦载《书法》2010年第10期,第33—35页【张金梁教授著述之序跋】张明整理01.《赵生泉〈金石探幽〉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2.《陈国成〈吾衍〈三十五举〉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3.《梁继〈张照年谱〉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4.《赵彦辉〈寒山帚谈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5.《张明〈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6.《张函〈明末遗民书法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7.《徐文平〈处州历代书法〉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08.《〈书法史图鉴〉序》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09.《〈孙初画集〉序》10.《书中龙也——〈十七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3年,大学毕业后接受国家工作分配,就职于故宫博物院,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清宫旧藏古籍的文章。1989年,创作的第一本书《紫禁城秘闻》发行。随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先后出版相关著作达30多本;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专题发言,宣读论文;潜心研究宫廷版本、宫廷历史以及宫廷历史人物,发表了许多文章。著有书籍:《皇帝品茶》,故宫出版社。《雍正如是说》,故宫出版社。《明清二十四后妃》,故宫出版社。《乾隆南巡》,故宫出版社。《珠联璧合——海峡两岸文物故事》,华艺出版社。《慈禧私家相册》,中华书局。《慈禧与晚清残局》,香港和平图书公司。《末代女皇的一生》,香港和平图书公司。《向斯说慈禧》,工人出版社简体字版;台湾知本家文化公司繁体字版。《慈禧私密花园》,华夏出版社简体字版,香港和平出版公司繁体字版。《清代皇帝读书生活》,中国书店出版社。《天禄珍藏》,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笈》,中国书店出版社。《女人慈禧》,华艺出版社,香港和平出版公司繁体字版,韩国胡萝卜出版公司韩文版。《乾隆养生之谜》,文化艺术出版社。《故宫往事》,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宫廷御览图书》,紫禁城出版社简体字版。《康熙皇帝画传》,紫禁城出版社。《后宫的金枝玉叶》,紫禁城出版社。《康熙相薄》,学苑出版社简体字版,台湾远流实学社繁体字版。《皇帝的佛缘》,紫禁城出版社简体字版,香港和平图书公司繁体字版。《中国宫廷善本》,文物出版社简体字版,台湾远流实学社繁体字版。《乾隆养生录》,文化艺术出版社简体字版,台湾远流实学社繁体字版,韩国世宗出版社韩文版。《漫游宫廷禁地》,台湾老古文化公司。《漫游历史禁地》,台湾老古文化公司。《斜阳下的宫殿:民国时期故宫往事》(寒布合著)《中国古代禁卫军》(王镜轮合著),解放军出版社。《珍图本历代宫廷生活》(王镜轮合著)《帝王后宫生活实录》,大众文艺出版社。《皇帝的女人们》华艺出版社。《中国历朝皇宫禁卫实录(上下册)》(王霜合著),群众出版社。《中国历朝皇宫生活全书》(王镜轮合著),华文出版社。《中国皇帝游乐生活》,新华出版社。《宫禁后妃生活》,华艺出版社简体字版,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繁体字版。《中国古代宫廷生活》(王镜轮合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皇朝兴亡丛书:《最后的紫禁城》、《皇朝天运》、《帝王生活》、《宫闱秘史》,工人出版社。故宫藏品大系主编:《故宫藏品大系:臣工写经》、《故宫藏品大系:御笔写经》、《故宫藏品大系:抄本》上下册、《故宫藏品大系:戏本》上下册等书,故宫出版社;撰有文章:《缥缃盈天府——清代宫廷藏书考述》(《永乐文渊——清代宫廷典籍文化艺术》)《清宫武英殿刻本》《武英殿刻本之纂修》(《紫禁城》1期)《之纂修经过及其版本特征》(《故宫学刊》第1辑)《宋版古书之鉴识》(《紫禁城》)《清宫“天禄琳琅”珍籍流传考》(《2007年故宫博物院第一届清宫典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宫五修考述》(《图书馆杂志》6期)《宋版古书之鉴定》(《新世纪图书馆》3期)《大藏经及其源流》(《收藏家》9期)《中国佛经总集〈大藏经〉》(《紫禁城》4期)《清宣统时期流失宫外古籍考》(《中国文物世界》193期)(香港)《漫谈圣明君主》(一、二、三、四)(《紫禁城》1-4期)《漫话皇帝的寿命》(《紫禁城》3期)《宫廷藏书兴衰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3期)《“康乾盛世”的帝王文化》(《紫禁城》2期)2007年,在武英殿主持大型展览《天禄珍藏》,主编《天禄珍藏——清宫内府本三百年》,并参与主持故宫博物院第一届清宫典籍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11月,参加广州《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主题发言,宣读《乾隆南巡御制诗考述》。 其一,史料详实。运用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致入微,笔触轻松,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其二,场景广阔。书里生动地再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重大历史场景,生动人物故事,细腻叙述,熠熠生辉。其三,视角独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物特有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其四,文笔流畅。书里的故事引人入胜,文字叙述精彩生动。(摘自《女人慈禧》阎崇年《序》,《女人慈禧》,由清史学者阎崇年作序,两人算是忘年交。他们的结识是故宫牵出来的缘分。阎崇年曾打趣说自己有“私心”:“我看书得求他,进故宫门也得求他啊。”) 向斯作品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中国宫廷历史、文化,尤其是宫廷内府版本和清宫人物诸方面的研究,例如《女人慈禧》。书中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慈禧太后的一生。慈禧由一个生在北京西城辟才胡同那拉氏家四合院里的小女孩,从16岁的少女,走进皇宫深院后,由争宠到贵妃、到太后,进而成为朝纲专断的皇太后。慈禧御政的四十八年间,风云变幻、不动声色、暗藏玄机、稳操胜券,作者对女人慈禧的描述,运用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致入微,笔触轻松,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生动地再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慈禧先后在皇宫的储秀宫、长春宫、宁寿宫以及圆明园、西苑生活,这里的每一座宫院,从门窗装饰、屋檐彩画到饮食起居,都留下了她鲜明的个人印记。从生子、北狩、祺祥政变,到训子、恋权、同治大婚,从太监违制、平定东南,到钳制恭亲王、平反小白菜案,从曾国藩的发迹、编练湘军,到总督东南战事、传闻湘军政变,从万寿庆典到囚禁光绪,从珍妃之死到出逃西安,重大历史场景,生动人物故事,细腻叙述,熠熠生辉。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慈禧作为女人所特有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她对政务十分敏锐,“心欲细而胆欲大”。她奉行的人生哲学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要让他一生不痛快。她面对东南危局,却始终陪伴在咸丰皇帝身边,帮助他渡过难关。时局逆转,她随丈夫出逃北京,前往热河行宫。她26岁就做了寡妇,在悲痛中面对八大臣向孤儿寡母的欺凌与挑战时,表现出了非凡的胆魄、超人的机智、坚韧的毅力和高明的手腕。回到北京后,她三次与恭亲王权力较量,使恭亲王俯首称臣。儿子长大成人、结婚、执政以及凄惨去世,她再次垂帘听政、再次出逃北京等等,一一再现了一个女人十分独特的个性和生活。

1、《也谈对范文程的评价》,《社会科学》(沪)1984年第4期。2、《乾隆朝蠲免钱粮问题试探》,《南开史学》1984年第2期。3、《论〈圣谕广训〉与清代孝治》,《南开史学》1988年第1期。4、《士大夫与地方社会的结合体——清代“乡绅”一词含义的考察》,《南开史学》1989年第1期。5、《清代族正制度考论》,《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89、12转载)6、《试论中国族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谱牒学研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7、《中国族谱收藏与研究简说》,《谱牒学研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7转载)9、《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7转载)10、《试论乾隆朝治理宗族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界》1990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6转载)11、《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南开史学》1990年第2期。12、《试论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13、《最近の中国における明清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と文化》第6号,(日本)东京大学1991年6月。14、《论清朝推行孝治的宗族制政策》,《明清史论集》第2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5、《乾隆早期廷议粮价腾贵问题探略》,《南开学报》1991年第6期。16、《元代墓祠祭祖问题研究》,赵清主编《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17、《元代族谱研究》,《谱牒学研究》,第三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8、《明清时期祠庙祭祖问题辨析》,《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19、《清代啯噜新研》,《清史论丛1993》辽宁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0、《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南开学报》1994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5、10转载)。21、《论宋代“营妓”》,《历史月刊》(台湾)1997年第1期,总第108期。22、《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7、3)23、《清代治理“老瓜贼”问题初探》,《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24、《禳灾之俗述丛》,《历史月刊》1997年第5期,总第112期(署名萧驷)。25、《中国古代对老年的界定》,《历史月刊》1997年第6期,总第113期。美国纽约华文《世界日报》1997年6月23、24日“上下古今”版并载。26、《中国古代礼遇老年的制度》,《历史月刊》1997年第6期,总第113期。27、《中国族谱的人物传记》,《历史月刊》1997年第8期,总第115期。28、《中国地方志人物传记述评》,《历史月刊》1997年第8期,总第115期(署名萧驷)。29、《清代孝治政策述略》,《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30、《试论宋濂的宗族思想》,《东洋学研究》第四辑,韩国?东洋学研究会1998年6月版。31、《明代岁时节日生活》,《中国历史上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台北?馨园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版。32、《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8年第5期)33、《试论宋代以降的宗族之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34、《中国古代人日、天穿、填仓诸节新说》,《民俗研究》1999年第2期。35、《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9年第12期)36、《“虚耗”鬼的由来与禳除习俗——中国岁时节日体现的民众心态》,唐力行主编《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9年10月版。37、《清代溺婴问题新探》,李中清、郭松义、定宜庄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38、《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4 月版。39、《罗钦顺的谱论与族论——以江西泰和及吉安为中心》,上海图书馆编《中华族谱研究——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版。.40、《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41、《清代的文昌诞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0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版。42、《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43、《明代福建兴化府的宗族祠庙祭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44、《宋元时期徽州建祠祭祖的形式及其变化》,《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45、《乾隆前期治理僧道问题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2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7月版。46、《明代家庙述论》,冯明珠主编《文献与史学-恭贺陈捷先教授七十嵩寿论文集》,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7月。47、《试论明代族规的兴起》,《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48、《明代溺婴问题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49、《宗族与农村基层社会控制的历史和现实——考察宋以后江西宗族的发展》,肖唐镖、史天健主编《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50、《明代方志所见岁时节日中的女性活动》,《中国史研究》(韩国)第20辑(中国女性史 特辑号),2002年10月。

关山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服饰》,《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2.《“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新解》,《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1期。 3.《论先秦时期官工贾的社会身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 4.《“工商食官”解体说献疑》,《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5.《〈洪范〉制作年代新探》,《人文杂志》1995年第3期。 6.《秦圜钱始铸时间考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7.《春秋战国商人资本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8.《〈大浩〉作者及年代》,《光明日报》1996年7月2日《史林》。 9.《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蠡测》,《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0.《周初东都成周的营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4期。 11.《论〈召浩〉、〈洛浩〉的制作年代》,《光明日报》1998年3月27日《史林》。 12.《略论周人的天命思想》,《孔子研究》》1998年第2期。 13.《关于鲁燕齐始封年代的考察》,《大陆杂志》[台湾]第97卷3期,1998年。 14.《〈康浩〉、〈酒浩〉、〈梓材〉作者辩证》,《孔孟学报》[台湾]76期,1998年。 15.《浅谈周人的天命思想》,《孔孟月刊》[台湾]第36卷5期,1998年。 16.《从三监看武王大分封的性质》,《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 17.《关于〈多土〉、〈多方〉编次问题的探讨》,《齐鲁学刊》1999年第4期。 18.《杞国的东迁及其他》,载《杞文化与新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19.《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历史教学》2000年第11期。 20.《关于令方彝的年代问题》,《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1.《评月相定点新说及其金文历日断代》,《陕西博物馆馆刊》第八辑,2001年版。 22.《评月相定点说及其金文历日断代》,载《古文字论集》,《考古与文物丛刊》2001年。 22.《安州六器与麦氏四器年代考辨》,《管子学刊》2001年第4期。 23.《黄帝与道学文化》,载《轩辕黄帝与缙云仙都》,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读〈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5.《令簋、禽簋中的“伐楚”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2期。 26.《关于初吉是否月相的问题》,《中国文化研究》冬之卷,2002年。 27.《金文“生称谥”新解》,《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28.《从班簋的年代看徐偃王的事迹》,载《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黄山书社2002年版。 29.《关于弧壁方彝的分期断代问题》(第二作者),《文物》2002年第8期。 30.《古文字中“莒”字的鉴别问题》,载《莒文化研究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鬼谷子〉著作年代刍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2.《杨朝明〈周公事迹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33.《蚩尤非东夷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4.《商朝政区蠡测》,载《夏商周文明研究·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5.《徐偃王与龙游》,载《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36.《说甲骨文中的蜀国地望》,《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又载《巴蜀文化与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关于“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的有关问题》,载《赵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虞舜文化研究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赵文化论集》(崇文书局2006年版)。 38.《关于炎帝研究的几个问题》,载《炎帝文化》,中华书局2005年版。 39.《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0.《从阪泉之战看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载《炎帝与民族复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1.《论夏朝国家形式及其统一的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42.《说<禹贡>九州与五服》,载《中原文化与汉民族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3.《论<禹贡>梁州相关诸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又载《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4卷),巴蜀书社2008年版。 44.《论大禹治水广为流传的缘由》,载《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45.《关于春秋时代晋县的性质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6.《从陶寺文化看尧舜部落联合体的性质》,《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3期。 47.《<古文尚书·说命>真伪与傅说身份辨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又载《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48.《关于清华简<保训>的著作年代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49.《说甲骨文中的“巴方”—兼论巴非姬姓》,《殷都学刊》2010年第3期。 50.《莒国亡年辨》,《管子学刊》2010年第5期。 51.《论<春秋事语>与<左传>的关系》,《赵光贤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2.《〈左传〉“德乃降”辨析》,《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0年版。 53.《子贡与儒商精神》,《子贡与中华儒商文明》,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54.《夏朝夷夏关系新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载《嬴秦始源》(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55.《清华简<金縢>有关历史问题考论》,《古籍整理学刊》2012年第2期。56.《清华简<尹诰>与晚书<咸有一德>辨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载。57.《夏商时期方国地位下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22日历史学版。58.《论商朝统一贵族国家的建立》,《汤风濩韵》(全国首届商汤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59.《奚仲作车与中国马车的起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60.《从清华简<金滕>看周公与<鸱鸮>的关系》,《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3期。61.《从清华简<说命>看古书的反思》,《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金文“佃人”身份考》,《华夏考古》2012年第1期,第120-128页。2、《卜辞中的“梦”字及其他》,《殷都学刊》2011年第4期,第1-5页。3、《再论包山楚简“州”的性质与归属》,《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第261-283页。4、《试论葛陵楚简“丘”的性质与规模》,《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2页。5、《闻尊铭文与包山“疋狱”文书之性质》,《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1年,第267-272页。6、《琱生诸器铭文综合研究》,《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82-105页。7、《周代农村基层聚落初探——以西周金文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06-167页。8、《践鼎铭文补释及其相关问题》,《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96-202页。9、《谈谈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丘”》,《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0年,第244-249页。10、《“仲催父鼎”补释及其相关历史问题》,《古文字研究》第28辑,中华书局,2010年,第212-217页。11、《“仲催父鼎”についての补充解释及びそれに关わる历史问题》,《中国交换研究员论丛》第27号,【日】爱知大学国际交流ヤンター,2010年3月,第1-6页。12、《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第23-40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13、《包山简“州加公”、“州里公”身份述论》,《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04-214页。14、《鄩氏诸器铭文及其相关历史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第13-26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15、《血族组织地缘化与地缘组织血族化——关于周代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几点看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第116-123页。16、《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第8-17页。17、《中子化盘铭文别释》,《东南文化》2008年第5期,第43-46页。18、《关于“叀”字本义的一个假说》,《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第251-256页。19、《浅谈“荣仲方鼎”的定名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第61-68页。20、《叔虞鼎的定名与西周历史上的虞国》,《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3-367页。21、《(矢+廾)季鼎、扬簋与西周法制、官制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南开学报》2007年第2期,第101页-112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22、《说“敢”》,《史海侦迹》,香港新世纪出版公司,2006年,第16-28页。23、《亢鼎铭文与西周土地所有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第19-27页。24、《关于商代妇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第237-244页。25、《<尚书·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解》,《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第341-359页。26、《金文“咸”字词义、用法缕析——兼论〈尚书·康诰〉等篇的年代问题》,《中华文史论丛》71辑,2003年5月,第273-288页。27、《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第73-80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28、《〈肄簋〉铭文释读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4期,第68-73页。29、《重论“咸为成汤说”》,《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45-149页。30、《〈大戴礼记〉源流考》,《文史论集二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36-74页。31、《周代男子以“孙”相称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中华书局,2001年,第49-57页。32、《从商金文“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华夏考古》2001年第1期,第87-93页、第109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33、《卜辞“多生”考》,《文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42页。34、《周代赐姓制度考述》,《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第1-7页。35、《燕召诸器铭文与燕召宗族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25页。评述与其他1、《多维视野下的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日。2、《20世纪中国年代学研究的盛举》(下),《历史教学》2001年第3期,第34-35页。3、《20世纪中国年代学研究的盛举》(上),《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第39-42页。4、《夏商史》(第二作者),《中国历史学年鉴1998》,三联书店,2000年。5、《读<殷墟都城探论>》,《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8日。6、《胶州三里河陶器图录》,《胶州历史文化初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7、《西周诸王年代诸说分王检索》(合作),《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8、《中国大百科全书修订版》毛公鼎、克鼎等商周青铜器与金文词条16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9、《Rhyming Dictionary(韵书)浅述》(合作),《图书与情报》1993年第2期。10、《如何掌握经济及商业文献信息》(参编),惠世荣主编,华夏出版社,1993年。

《引钞盐制起源新探》,《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3期 《粜界制滥觞新探》,《中山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纯文学》(香港)复刊第3、4期,1998年7、8月 《海峡两岸秘戏图考》,《东方文化》2001年第1期 《谶纬研究述略》,《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白虎通义〉是不是“章句”》,《学术研究》2002年第9 期 《论两汉的章句之学》,《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4 期 《论章句之学的谶纬化》,《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 《光武帝“始正火德”正解——对两汉德制史的一项新阐释》,《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汉家尧后”说考辨》,《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 《“土火相乘”政治活剧的重演》,《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谶纬文献中的几个政治文化命题》,《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研究》 第4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广东释道著述考〉与海云系佛教文献研究》(合作),《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4期 《岭南遗民僧函可“私携逆书案”述析》,《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6期全文复印) 《“郦学”因缘——吴天任及其〈杨惺吾先生年谱〉》,《图书馆论坛》2005年第6期 《王莽对“尧后火德”说的移植利用》,《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 期 《海峡两岸秘戏图考》,《东方文化》2001年第1期 《莫仲予诗术艺术探微》,《岭南文史》2002年第2期 《思乐泮水 薄采其芹》,附张荣芳《秦汉史与岭南文化论稿》,中华书局2005年6月版 《五行相胜框架下的四个帝德谱》,《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作为明遗民精神领袖的函昰禅师》,《海云寺—别传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海关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冼玉清对岭南佛教文献研究的贡献》,《冼玉清研究论文集》,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1月版 《王弘诲与利玛窦首次进京》(第二作者),《图书馆论坛》2007年第3 期 《清代岭南佛教文献整理与出版的新成果》,《广东佛教》2008年第5期 《成鷲及其〈咸陟堂集〉》,《资讯管理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成鹫“通海”辨》,《学术研究》2009年第2期 《论屈大均与佛门的关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论屈大均(今种)的出家与还俗》,《天然之光——纪念函昰禅师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清初僧诤记补二则》,《陈垣与岭南——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版 《屈大均之名本为法名》,《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好说到我店选选吧

《考古学读本》,杨楠, 北京大学出版社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古墓、珠宝、古尸、陪葬 ,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 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 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 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序 我们的心愿引子壹 汉兵马俑坑的发现贰 发掘清理兵马俑叁 寻找兵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试掘到正式批准发掘伍 内外墓道发掘告捷陆 会战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贵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两个问题后记 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六,《帝国的辉煌》 本书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图书。秦始皇陵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秦国历史以及秦所创造的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 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书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来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本书集中展示了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问世3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丁冬:西藏西部一处前佛教时期居住遗址的发?? 西藏西部陶器制作工艺的观察和初步研究 De-ga (榆林窟)之会盟寺的比定图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遗址发掘与研究,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此遗址被列入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境内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本小册子,作者尽力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这一段牵涉众多学科和专业性很强的历史,融会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这是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随笔集,收录其80及90年代所写书序、讲演稿、报刊文字及访谈记录。内容涉及考古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学者介绍,学界轶闻掌故、考古时事及对学术的前瞻。以随笔的形式,读者不仅可了解张光直学术上的直知灼见,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诙谐、宽容、乐观、热富有社会使命感的尊长。这是“张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著。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书包括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趣话文物几个篇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究了考古中的来龙去脉之谜。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考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者、考古过程、考古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身心体验。 红山玉器图鉴 ·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走进汉画 ·宜德彝器图谱 ·清代地方私帖图录-甲种本之二十 ·戴志强钱币学文集-甲种本之十七 ·中国传统漆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三卷) ·中国考古学(第5卷)=Chinese Archaeology ·古墓--雅俗中国丛书 ·走进考古现场 ·南宋官窑与哥窑(杭州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宋元青白瓷鉴藏 ·国宝 ·中国寻宝地图 ·国宝沉浮录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三编)上下 ·考古探险·古代王朝的历史踪迹 ·考古探险·绝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险·记录神秘的历史碎片 ·考古探险·再现历史的神秘辉煌 ·考古探险·医病史中的生死轮回 ·再现昔日的文明:东方大港宁波考古研究 ·鉴识古印 ·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明清床榻 ·盈握珍玩 ·木样年华(中国古代家具) ·皇室文玩珍藏 ·让你价值连城(收藏家发迹的秘密) ·洛阳考古集成(隋唐五代宋卷) ·洛阳考古集成(夏商周卷) ·簠斋金文化 ·音乐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簠斋金文题识 ·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 ·昭陵唐墓壁画 ·龙山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胡汉之间:“丝周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 ·文物鉴定与研究 ·科技考古(第一辑) ·西汉孤魂:马王堆汉墓发掘之谜 ·古玩谈旧闻--文玩鉴赏丛书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彩色版))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 ·东方考古(第1集)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 ·翡翠首饰价值考成(上、下册) ·中国陶瓷史 ·中国文物年鉴.2005 ·巴东罗坪 ·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中国民间人物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中国民间人物 ·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论丛) ·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究-原匈奴、匈奴 ·古今神秘现象全纪录--考古篇 ·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 ·最新田野报告:考古(《纽约时报》科学版) ·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 ·中国考古未解之迷 ·世界考古未解之谜:彩图版 ·中国考古地图 ·世界考古大探索(世界悬疑与文明大探索)珍藏版(4) ·火坛与祭司鸟神--中国古代祆教美术考古手记(紫禁书系) ·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 ·古代玉器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天文考古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沙漠考古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古代铜鼓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世界考古奇案(探索未知世界系列丛书) ·考古学、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百科系列)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考古学论文集(上,下)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双色版] ·新石器时代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上、下册) ·探索· 考古发现 ·考古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世界著名考古发现探秘(少年的文化之旅)/少年博览丛书 ·青桐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上、下册) ·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 ·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插图本) ·中国考古未解之谜--彩色未解之谜系列 ·考古的故事 (世界卷) ·沉舰--3000年海战史的考古之旅 ·吴城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吴城文化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 ·古代漆器(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宋元明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帛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屈家岭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红山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马王堆汉墓(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石窟(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服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裴李岗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秦兵马俑坑(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城市(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隋唐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玺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秦汉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曾侯乙墓(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农业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夏商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第一辑(8本套装) ·古代岩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滇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秦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20世纪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旧石器时代考古(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楚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广州南越王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手记--秦兵马俑 ·(正背翻)中国 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语石 语石与同评-考古学专刊丙种第四号 ·青藏铁路西藏段田野考古报告(西藏高原田野考古系列丛书) ·揭阳考古(2003-2005) ·郑州宋金壁画墓(中国·郑州考古) ·中国郑州考古四郑州大师姑2002--2003 ·清江考古(长阳地区考古发掘报告)(精)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精)--中国文库 ·中国考古学----走进历史真实之道(中国文库) ·中国化石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1901--2000(东北地区卷) ·2003年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原考古大发现3楚墓疑云 ·中原考古大发现1叩醒商城 ·中原考古大发现2殷墟之谜 ·中原考古大发现4龙门佛光 ·中国考古探秘-风雪定陵(插图版) ·中国考古(英文) ·美术考古学导论(刘凤君) ·中国考古学史 (插图珍藏本) ·考古学读本 ·考古学读本 ·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考古学读本 ·中国名砚揽胜 ·考古探险·古代王朝的历史踪迹 ·考古探险·绝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险·记录神秘的历史碎片 ·考古探险·再现历史的神秘辉煌 ·考古探险·医病史中的生死轮回 ·金沙:21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 ·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 ·民国交通联运图印花税票(附数据库光盘)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考古学理论导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译丛 ·理论考古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译丛 ·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华南考古(1)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二卷) ·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名窑地图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东方考古(第1集) ·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 ·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 ·高句丽遗迹(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渤海遗迹(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魏晋南北朝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石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简牍/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 ·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张宏彦著) ·闽宁村西夏墓地(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精)/福建文物考古报告 ·文字考古(1)(精)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张昌倬主编)专升本) ·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 ·美术与考古(上下册)--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13 ·许昌漯河钱币发现与研究 ·临海文物志 ·上海文博论丛·第13辑 ·汉长安城武库 ·羊城考古发现与研究(1)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中国考古未解之谜世界考古未解之谜/彩色未解之谜丛书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2000年卷)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 ·白玉鉴赏 ·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200年卷)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2000年卷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 ·潜江龙湾:1987-2001年龙湾遗址发掘报告 上下 ·文物学 ·明清青花瓷画鉴赏 ·古玩指南:铜器 ·古玩指南:玉器·镶嵌 ·马王堆汉墓探秘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 ·隋代虞弘墓 ·北齐徐显秀墓 ·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敦煌考古漫记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 ·厦门考古与文物(第二辑)--厦门文化丛书 ·真如集:浙江考古学会学术论文集 ·揭阳考古 (2003-2005) ·名家收藏趣谈 ·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 ·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陶瓷器玩藏文图--精致生活丛书 ·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提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 ·神木新华 ·清代御窑瓷器 ·旅游文物鉴赏 ·铢积寸累:广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选萃 ·清三代青花盖罐 ·西湖名人墓葬(西湖全书) ·钧台窑发现与探索 ·中国考古学(英文版 全四册) ·来自地下的声音:中国历史考古大发现 ·沙漠考古 ·华夏神都:全方位揭迷三星堆文明 ·守望砚田 ·故宫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集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共二册 ·陶白捐赠文物选集 ·原州古墓集成 ·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八卷 ·文博丛谈 ·捐献铭记 ·汉英文物考古词汇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 ·中国陶瓷简史:英文 ·Pediatric Anesthesia Handbook ·揭阳考古(2003-2005) ·河南旧石器考古与第四纪研究论文集 ·文物精华 ·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 ·考古大悬疑 ·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 全三册) ·美洲考古大发现:被征服者扼杀的文明 ·中国历史考古大发现:来自地下的声音 ·西亚北非考古大发现:打开历史之门 ·古希腊罗马考古大发现:欧洲文明之源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文明的曙光 ·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彩塑保护 ·安阳殷墟出土玉器 ·考古大悬疑(发现·探索丛书(经典版))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社科文献精品译库 ·长清西汉济北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宋元明考古(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两周考古(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帛书(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灿烂佛宫(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 ·屈家岭文化(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大汶口文化(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马王堆汉墓(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美术与考古(上下)(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晚清民国瓷器 ·西域考古图记 ·南通博物苑文物精华 ·昙石山文化研究 ·汉代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 ·希腊艺术与考古学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 ·中日两国考古学·古代史论文集 ·古钱币 ·太原隋虞弘墓 ·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4辑 ·邢台粮库遗址 ·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 ·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砚谈/把玩之旅丛书 ·西亚考古史(1842--1939)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七卷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 ·中国考古未解之迷:图文版 ·昆虫羊甫头墓地 ·触摸尘封的历史 ·官窑内造款作品集/古玩与收藏丛书 ·洛阳王湾--田野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考古卷) ·甲骨文拓片精选:书体分类及临摹指要 ·收藏杂学 ·考古中国4D ·考古中国3D ·考古中国2D ·考古中国1D ·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巴蜀考古论集 ·大家小书·野人献曝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古代青铜器/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四川历史考古文集 ·中国古玉鉴藏 ·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上.下 ·龙泉青瓷赏析 ·中国考古学要论 ·淘宝上海 ·锦灰三堆 ·旧都文物略 ·古陶珍宝:唐三彩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十卷 考古论集 ·2003成都考古发现 ·东方考古(第1集) ·成都考古发现(2002) ·中国史前考古研究论集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八卷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二)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 第四卷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语石;语石异同评(考古学专刊)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上) ·人类的十大考古发现 ·潜山薛家岗 ·中国化石古人类和就石器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1901-2000)·东北地区卷 ·探索·考古发现 ·湖南考古2002(上下册) ·夏商周文明研究·五 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七十周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大彩文库:古砚 ·大彩文库:漆器 ·大彩文库:清代玉器 ·大彩文库:古茶器 ·耶稣最后的法老:提示西方文明的真实历史 ·天下第一剑:兖州镇水剑纵横谈 ·乾陵文化研究(一) ·唐惠庄太子李�墓发掘报告 ·闽侯县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 ·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遣址调查与勘测报告 ·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 ·考古学研究(五):庆祝邹衡先生七十五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 ·郑州文物考古与研究一(上下)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第二卷 卜辞通纂)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第五卷 金文丛考)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第三卷殷契粹编) ·秭归苗评(含光盘) ·郑州大河村(全两册) ·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众的研究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10卷 ·中国西部考古记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银器卷 ·银器 ·新中国股票证图录 ·中国粮票目录 2003-2004年版 ·中国债券目录 2003-2004年版 ·中国旧纸币目录(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 2003-2004年版 ·昨日盛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支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 ·神秘瑰丽: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混沌初开:中国史前时代文化 ·旅游文物艺术/旅游学新视野丛书 ·文物鉴定与研究(2)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二卷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 ·安阳文物精华 ·雕刻艺术.印钮 ·收藏与投资 毛泽东像章目录 ·大彩文库:象牙雕刻 ·珠宝 ·郭店楚墓竹简 ·任式楠文集 ·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大彩文库:青花瓷 ·大彩文库:古代铜镜 ·考古之谜 ·明代磁州窑瓷器 ·火坛与祭司鸟神(中国古代袄教美术考古手记) ·任家咀秦墓(精) ·古玩 ·历代印学论文选 ·红山古玉藏珍 ·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兵器、刑具卷) ·观赏石·盆景石·石砚及印章石鉴赏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丛 ·简牍帛书发现与研究 ·慧眼识宝(二) ·慧眼识宝(一)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楚地简帛文献思想研究(二) ·鉴藏如意(保值收藏) ·鉴藏铜墨盒 ·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学术文库)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 ·探寻黄河文明 ·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 ·秭归柳林溪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上下 ·中国音乐考古学 ·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 ·戏剧与考古 ·宋元明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 ·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3辑配合国家基本建设专集)(精)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玉石之路(遗失在古墓中的历史) ·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苏州考古 ·考古学研究(五 上下)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四卷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商周古文字类纂 ·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 ·隋唐考古 ·胶东考古研究文集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7)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8)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6)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5)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10) ·屈家岭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9)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3)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2)

关山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锦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谋略家张良和关山有着不解之缘。张良本姓姬,六国时韩国贵族后裔,祖上三代相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背负着国恨家仇的张良一心图谋复国,倾散家资,以求刺客,策划刺杀秦始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幸天下,行至原阳博浪沙。张良雇刺客用大铁锤,阻击秦始皇,惊天动地。却误中辅车,刺杀失败,张良只好向西北逃至深山,隐居在关山的一条沟里,即张良沟也就是今天的盘古河。据说汉谋臣张良在关山隐居时,常静座在白龙潭边,面对横空出世的白龙瀑布,反省自己的前半生,感叹到自己在博浪沙刺秦的举动,就像一个莽汉仅凭自己的一身之勇去撞天柱,只能是血溅五步之内;就像悬崖上的瀑布摔在潭边的巨石上,只会是魂飞魄散。此后韩国贵族公子的真实姓名永远消失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个璀璨不朽、响亮的名字---张良(张子房)由此诞生,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与关山精妙绝伦的山水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张良在关山隐居了三年半时间,反省自己的前半生,苦读兵书、诸子百家,韬光养晦,得关山山水之灵性,集万物精华之静心智。终于厚集大成。后来辅助汉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成就了一代汉朝帝国帝成之师。孤峰山上、张良沟内与张良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处:子房宫、藏书阁、抚琴台、奕台、驸马坟……散落其间。以张良为背景的历史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1、《金文“佃人”身份考》,《华夏考古》2012年第1期,第120-128页。2、《卜辞中的“梦”字及其他》,《殷都学刊》2011年第4期,第1-5页。3、《再论包山楚简“州”的性质与归属》,《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第261-283页。4、《试论葛陵楚简“丘”的性质与规模》,《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2页。5、《闻尊铭文与包山“疋狱”文书之性质》,《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1年,第267-272页。6、《琱生诸器铭文综合研究》,《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82-105页。7、《周代农村基层聚落初探——以西周金文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06-167页。8、《践鼎铭文补释及其相关问题》,《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96-202页。9、《谈谈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丘”》,《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0年,第244-249页。10、《“仲催父鼎”补释及其相关历史问题》,《古文字研究》第28辑,中华书局,2010年,第212-217页。11、《“仲催父鼎”についての补充解释及びそれに关わる历史问题》,《中国交换研究员论丛》第27号,【日】爱知大学国际交流ヤンター,2010年3月,第1-6页。12、《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第23-40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13、《包山简“州加公”、“州里公”身份述论》,《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04-214页。14、《鄩氏诸器铭文及其相关历史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第13-26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15、《血族组织地缘化与地缘组织血族化——关于周代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几点看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第116-123页。16、《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第8-17页。17、《中子化盘铭文别释》,《东南文化》2008年第5期,第43-46页。18、《关于“叀”字本义的一个假说》,《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第251-256页。19、《浅谈“荣仲方鼎”的定名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第61-68页。20、《叔虞鼎的定名与西周历史上的虞国》,《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3-367页。21、《(矢+廾)季鼎、扬簋与西周法制、官制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南开学报》2007年第2期,第101页-112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22、《说“敢”》,《史海侦迹》,香港新世纪出版公司,2006年,第16-28页。23、《亢鼎铭文与西周土地所有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第19-27页。24、《关于商代妇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第237-244页。25、《<尚书·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解》,《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第341-359页。26、《金文“咸”字词义、用法缕析——兼论〈尚书·康诰〉等篇的年代问题》,《中华文史论丛》71辑,2003年5月,第273-288页。27、《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第73-80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28、《〈肄簋〉铭文释读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4期,第68-73页。29、《重论“咸为成汤说”》,《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45-149页。30、《〈大戴礼记〉源流考》,《文史论集二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36-74页。31、《周代男子以“孙”相称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中华书局,2001年,第49-57页。32、《从商金文“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华夏考古》2001年第1期,第87-93页、第109页。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33、《卜辞“多生”考》,《文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42页。34、《周代赐姓制度考述》,《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第1-7页。35、《燕召诸器铭文与燕召宗族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25页。评述与其他1、《多维视野下的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日。2、《20世纪中国年代学研究的盛举》(下),《历史教学》2001年第3期,第34-35页。3、《20世纪中国年代学研究的盛举》(上),《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第39-42页。4、《夏商史》(第二作者),《中国历史学年鉴1998》,三联书店,2000年。5、《读<殷墟都城探论>》,《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8日。6、《胶州三里河陶器图录》,《胶州历史文化初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7、《西周诸王年代诸说分王检索》(合作),《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8、《中国大百科全书修订版》毛公鼎、克鼎等商周青铜器与金文词条16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9、《Rhyming Dictionary(韵书)浅述》(合作),《图书与情报》1993年第2期。10、《如何掌握经济及商业文献信息》(参编),惠世荣主编,华夏出版社,1993年。

1.《〈孟子〉中的训诂》,《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1期。2.《〈释名〉语言学价值新论》,《武汉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5期全文转载。3.《〈释名〉声训的文化内涵》,《中州学刊》1991年第5期。4.《训诂术语补正》,《河北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5.《〈白虎通〉对训诂学的贡献》,《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文汇报》1992年11月3日摘要介绍。《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1期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2期全文转载。6.《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及其对语言研究的启示》,《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7.《谈谈当前辞书中存在的问题》(与杨合鸣合作),见《训诂与语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8.《黄侃的语源学理论和实践》,《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9.《 ’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0.《〈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1.《元散曲重叠式形容词浅谈》,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2.《〈古尊宿语要〉的近指代词》,《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13.《〈古尊宿语要〉的旁指代词》,《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14.《〈古尊宿语要〉的三身代词》,《人文论丛》1999卷。15.《〈古尊宿语要〉的语气助词“在”》,《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对外汉语教学论集”。16.《树立民族形象,推进社会文明》(谈《语言文字法》的意义),《湖北教育报》 2000年11月13日。17.《“移位说”献疑》,载《语苑集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8.《〈汉语变调构词研究〉读后》,《中国语文》2001年第3期。19.《湖北黄梅话的人称代词》,《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20.《〈古尊宿语要〉的“如何”》,载《Collected Essays in Ancient Chinese Grammar》,Paris──2001。721.《“这”单独作主语问题补证》,《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22.《“动+得+可能补语”中“得”字的语法性质》,载《汉语史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23.《疑问代词“云何”的历史发展》,载《新疆大学语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4.《湖北黄梅话的指示代词》,《方言》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25.《先秦两汉时期的“云何”》,《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26.“走作”补义,《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27.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光明日报》2004年4月22日C1版头版头条。28.《全元散曲》中的“被”字句,《长江学术》第6辑(2004年5月)29. 黄侃,《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0. “他”字复指词组的历史发展,《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版。31. 禅宗语录词义札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收入《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第七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暨简帛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06年版。32. 佛教文献中“何”系疑问代词的兴替演变,《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第31辑(2005年)33. 《黄侃年谱》序,司马朝军《黄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34. 《孙子兵法语法研究》序,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版。35. 《故训汇纂》的语义学价值,《〈故训汇纂〉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36. 大力加强禅宗语录句法研究,《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版。37. 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语文知识》(郑州大学)2007年第1期。38. 读《尔雅》及其注疏札记,《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39. 无主语“被”字句的历史发展,《汉语新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07年2月版。40.《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序,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41.古汉语判断句中“为”、“是”的连用,《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42.魏晋以后疑问代词“云何”的发展与衰亡,《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43.汉语にぉける古今命名方法の变迁について(汉语古今命名模式变迁漫议)(全文被译成日文),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一《东アジアにおける知的システムの近代的再编をめぐって》,2008年3月发行。44.动量短语句法功能补议,《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4期。45.《轻动词理论及汉语相关问题研究》序,刘长庆《轻动词理论及汉语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46.《全元散曲》中的动态助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7.《〈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序,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48. 近代汉语书面文献与现代方言词语的考释,《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49. 从黄梅方言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看辞书相关条目,《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0.从“小学”到“语言学”(『小学』より『语言学』ヘ),《东ァジァ近代における概念と知の再编成》(2008年11月日本京都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 “近代东亚概念和知识系统的再编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 センタ一2010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刊号:issn0915-2822。51. 黄侃学术在武汉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语言学》第四辑(北京大学,2010)。52.《近代汉语连词》序,席嘉《近代汉语连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53. 黄梅方言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举隅,《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2009《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54.《“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序,唐为群《“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学术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55. 汉译佛经中的“为”字选择问句,《汉文佛典语言学—第三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56. 禅宗语录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长江学术》2011年第3期。57. 配对型“也好”源流考,《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58. 汉魏六朝汉译佛经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收入《圆融内外 综贯梵唐—第五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59. 谈谈禅宗语录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摘要。60.“莫非”源流考,《南开语言学刊》2012年第2期。61. 中国文化中花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韩国)第21集,2012年。62.“也罢”源流考,《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63. 禅宗语录中选择问句的发展,《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11辑,2013年6月。64. 汉译佛经透露汉语发展变化信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8日B01版。65.“枉状”“月朵”词义考,《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4期。66.方以智语言哲学观浅论,《人文论丛》2013年卷。(排名第二)67. 黄梅方言中的“妈妈”和“老板”,《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12月版。68.“何莫不”小考,《正学》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69.《<景德传灯录>语言探索》序,《<景德传灯录>语言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14年8月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