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求学杂志

发布时间:2024-06-30 07:09:13

求学杂志

高中生杂志订阅排行榜

1、《求学》:

创刊于2001年。除了应试的内容,还有关于大学、专业的介绍,其他考生的故事等。可以缓解备考的压力,了解教育方面的资讯。对于大学、专业,请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它有理科版,文科版,素材版等几个版本。

2、《南风窗》:

创刊于1985年。它是属于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时事刊物,深刻不偏激,理性又自由,能看到社会的弊病,也能保持积极的信心与谨慎的思考。高中生阅读可以了解你不曾接触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写作的深刻度。

3、《高考金刊》:

创刊于2000年。它是一本指导高考、辅导学生、宣传高校的杂志,与《求学》的定位相似。直接面对考生,及时传递最新高考资讯,介绍国内外大学与专业,全面讲解学科涨分技巧,助力高考志愿填报,兼顾了应试与教育资讯。

4、《Vista看天下》:

创刊于2005年。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由此看来,知乎上的高中生确实是高端人群,以后估计也是年薪百万了。对于接收信息渠道有限的高中生,《Vista看天下》有深度有广度。

5、《作文素材》:

杂志中提到的素材当杂志看,比起用烂的老梗,它的素材出现率较低,有新颖感。作文讲解的话,自己写一篇,再看例文,再改文章,这样坚持下来,高考时只要字不太丑,应该能有高分。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杂志有:

《读者》,《语文月刊》,《素材》,《创新作文》,《最小说》,《男生 女生》,《课堂内外》,《中学生博览》 ,《辽宁青年》 ,《读友》,《中学生》,《花季雨季》,《意林》,《青年文摘》,《格言》,《故事会》,《少年博览》等等,这些杂志都是不错的选择。

杂志发展到当前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

扩展资料:

《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是中国的儒学思想。

这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她的封面。

封面是刊物的眼睛,《读者》的封面如她的明眸清澈见底,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她十分可靠,值得信任,是一个真诚的老朋友。有人说,不管在哪一个报刊亭,离得远远的,就会在花花绿绿的刊物中一眼认出她。正如古诗词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语文月刊》《素材》《创新作文》《最小说》《男生 女生》《课堂内外》《中学生博览》 《辽宁青年》 《读友》《读者》《中学生》《花季雨季》《意林》《青年文摘》《格言》《故事会》《少年博览》………………希望以上我推荐的您能喜欢,谢谢!

1、《英语街》《英语街》是一本以中学生的视角来阅读世界的双语杂志,杂志新颖,涵盖关于时下流行的新闻讲解、名人文章、采访、影评、社会调研。大部分内容为中英互译,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对照翻译,少数文章为纯英文。

有中考版/高考版/绘读版,高考版最后有完型、选词填空等题目,适合拓展英语阅读。绘读版基本都是文章。

2、《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这本杂志偏干货类,里面有很多写作技巧、作文素材、作文范文等,对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有专业的一线教师参与编写,非常适用于高三备考阶段。对近期的一些事会有模拟的作文题以及范文,给出的作文题目的解析会指导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写,并且举例出相应的可以使用的素材。

比起用烂的老梗,杂志中提到的素材更加有新颖感。里面的作文可以精读。适合日常积累,一天花十几分钟看一点,比如睡前。一个月一本,很适合反复看,值得参考的文章很多的。有些真的写得特别好,开头和结尾甚至是行文思路都可以借鉴啊!

3、《中国国家地理》

高中地理知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主要考的是知识点,靠刷题来反复记忆,大题需要靠积累来达到融会贯通。要达到这种融会贯通,强烈推荐中国国家地理!但这本杂志一定是要看内容看主题。

4、《求学》

《求学》是中国第一本高考杂志,是一本适合高中生的关于介绍大学的杂志,共有文科、理科、作文素材版3个版本。

内容涵盖励志故事、黑马的故事、出国留学记、还有一些学长学姐介绍自己的大学、有一些大学的照片,还有教大家填志愿、低分上名校、巧用政策。最后是学科的一些习题、解题方法。可以缓解备考压力,了解教育方面的咨询。

5、《Vista看天下》

《Vista看天下》是国内唯一一份综合性新闻故事高端文摘读本,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

分类很科学,包括有:时事、财经(比如有一期介绍了瑞辛咖啡的发展和融资)文化、娱乐、封面故事、号外、生活、专栏等等,涵盖了很多维度的内容。

时事部分很精彩,不仅有当下正炒的火热大事,也会讲一些国家发生的事,国内外的新闻都很齐全。可以通过这个杂志快速完成新闻评述的素材和话题积累。封面和内页摸起来都很舒服,内页用的比较轻的铜版纸,书也不重。

求学杂志2007

?什么录取分数啊?

那本杂志也没那么神,看你的目的是什么,扩大视野的话,文科生看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也很好啊!!没什么适合不适合的,看书嘛!有欲望就去看啊!!呵呵,祝你学习进步!!!

非常好,我很喜欢,喜欢里面的劲锐人物,很激动人心

适合 开卷有益啊 且也不错

求是学刊杂志

是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一)论著《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45万字,参撰10万字)(排名第三)。(二)项目主持江苏省科研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排名第三)。(三)论文1.《社会认知是具身化的吗?》,《社会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译者)2.《寻找心智的生物学基础》,《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1年第2期(独立)3.《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心理学版(第二作者)4.《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自然辩证法通讯》(中文核心,CSSCI),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5.《具身模仿论的回应:“模仿”需要“理论”吗?》,《哲学动态》(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8期(独立作者)6.《教育神经科学:检验与超越教学争论的科学途径》,《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7.《自闭症脑功能性关联障碍研究进展:来自fMRI的证据》,《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8.《教室里的神经科学: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取向》,《外国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9期(第一作者)9.《关于儿童模仿能力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其研究展望》,《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2期(独立作者)10.《从颅相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百年演进》,《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5期(独立作者)11.《第一代认知科学五十年:离身谬误与危机根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12.《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13.《共享身体表征:心智阅读起源的具身匹配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14.《孤独症碎镜假说述评》,《心理科学进展》(中文核心,CSSCI,CSCD),2010年第2期(通讯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15.《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16.《围绕符茨堡学派无意象思维实验的争论与启示——纪念符茨堡学派创立11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17.《神经现象学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论纲》,《系统科学学报》(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18.《脑与行为的进化史观:整合心理科学的“战役式”设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独立作者)19.《第三种文化在认知科学中的浮现》,《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0期(独立作者)20.《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评丁峻教授的新著〈思维进化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1期(独立作者)21.《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22.《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心理研究》,2010年第1期(通讯作者)23.《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its plasticit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SCI),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24.《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25.《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26.《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27.《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28.《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心理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29.《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09年第1期(通讯作者)30.《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碎镜假说述评》,《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31.《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32.《Mirror neuron system as the joint from action to language》,《Neuroscience Bulletin》(CSCD,Spring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33.《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34.《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35.《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基于脑的教育:回顾与展望》,《教育学术月刊》(中文核心),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36.《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心理研究》,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37.《具身模仿:从神经元到现象体验》,《求是学刊》(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5期(译者)38.《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39.《镜像神经元与主体间性现象学》,《世界哲学》(中文核心,CSSCI),2007年第6期(译者)40.《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人类学学报》(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41.《镜像神经元系统解剖结构研究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42.《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意义》,《自然杂志》(中文核心),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43.《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模仿行为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44.《镜像神经元研究概况述评》,《生命科学》(中文核心),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45.《后悔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46.《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06第3期(第一作者)47.《耗散结构视野下神经质症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从森田疗法到新森田疗法的嬗变》,《医学与哲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48.《感受性问题与当代心身关系功能主义的批判》,《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49.《像神经元系统研究视阈下心脑复杂巨系统举要》,《复杂性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科技核心),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50.《Mirror system based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Springer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51.《功能主义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蒙蔽》,《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52.《近十余年来国外进化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社会心理研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双月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入选期刊”,第二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北方地区优秀期刊,黑龙江省精品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中国期刊网、中国电子光盘版入编期刊。

求学杂志物理

《中学生数理化》刊物简介 高中使用邮发代号:36-49 初三使用邮发代号:36-67初二使用邮发代号:36-89 初一使用邮发代号:36-91各年级版月定价:元 各年级版半年价:元 本刊1981年10月创刊,1983年10月分为高中版和初中版。2003年初中版改为旬刊,分别供初一使用、初二使用、初三使用,从而使初中版更具针对性。 顾问单位: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 刊名题字:华罗庚 本刊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常任理事单位。 本刊曾蝉联三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双百期刊方阵,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 该刊期发行量最高达380万份,2003年期发行量达105万份。 《中学生数理化》杂志创刊以来,150多位院士为本刊题词、撰文,如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王元、杨乐、白春礼、周光召等。在本刊创刊20年刊庆时,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专为本刊题词“学好数理化,一生能创新”。 《中学生数理化》各年级版的办刊特色是“活、实、新、趣”。注重学会学习,强化知识梳理;注重大气和灵气的培养,强化创新能力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中学生数理化》每期所发文章及习题构思巧妙、题型新颖,深得广大读者好评。开设有“概念辨析”、“名师专题讲座”、“解题思想方法”、“高考冲刺”等栏目。多年来,该刊对高考、中考命题趋势分析准确,对考试信息掌握及时,对考试范围把握全面。 《中学生数理化》为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各年级版每期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数学潜能知识竞赛、数学系列知识竞赛等。知识就是力量,参与就是胜利。

“教学和教研是教师的两翼,无论失去哪一翼,都飞不高,甚至要跌下来。教学和教研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教师有责任使他们齐头并进,协调发展。”——钱梦龙、陈钟梁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老师把教研和教学相割裂,这显然是错误的。相反,教师做一些研究是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对很多中学教师来说,做研究似乎还是个高不可攀、甚至无从下手的问题。笔者以为,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贵在一个“做”字: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做”——对自己的“做”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在于“做”——在自己“做”的过程中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做”——通过研究让自己“做”得更好。因此,中学教师做研究,不仅可行,而且必要。本文试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从做细、做实、做新、做深四个角度,对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谈一些想法,以期对广大教师朋友的专业成长有所助益。一、做细所谓做细,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贪大求全”的误区,善于从细节入手,树立关注细节、小题大做的严谨态度;提升跳出细节、小中见大的研究智慧;培养积累细节、积少成多的良好习惯。1、关注细节关注细节,不仅需要我们中学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慧眼,具备一种化大为小的能力,能从日常工作中敏锐地捕捉到细节,更需要我们中学教师有一种对细节进行“小题大做”的严谨态度。例如,做一名好教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但如果我们以此为题开展研究,就会很难进行。若我们对这个问题作如下处理: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上好某一堂课→如何设计某一个环节。从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到如何上好课,再到如何上好某一堂具体的课,最后细化到如何设计该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如新课如何导入、问题如何设计、情景如何创设、材料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我们会发现,随着研究问题的细节化,不但我们可思考和分析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而且更使我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笔者曾写过《以变求新,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发表于《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7期)和《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等文章,其实都只是对“材料如何处理”这一细节的小题大做罢了。因此,笔者以为,中学教师做研究,首先在于做细,只要我们关注细节,把工作做细,把研究做细,细到深处天地宽。2、跳出细节我们关注细节,并不是简单地记录细节,更不能纠缠于细节。关注细节要求我们跳出细节看细节,要能够挖掘出细节所蕴含的指导意义或教育教学价值来。一次,我校一位政治教师去听课,专门关注了多媒体课件上字体的大小、学生在课堂上笑了几次等问题。也许有些老师会觉得奇怪,这也值得关注吗?其实,字大不大、学生笑了几次等细节问题,背后蕴含的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道德追求问题:课件是给学生看的,如果学生看不清,这样的课堂能说是道德的吗?政治课相对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笑一笑,而是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枯燥乏味中学习,这样的课堂能说是道德的吗?如果我们跳出细节,就不难发现,其实字大不大、学生笑了几次等小细节背后都蕴藏着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的大问题。笔者写过不少解题研究方面的文章,发现解题研究的关键就在于跳出细节。笔者以为,教师讲解题目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题目答案,二是理解题思路,三是析命题特点,四是探教学启示。如果教师能跳出“解题”这一细节,把题目讲解到第三、四个层次,那么把他所讲的内容用文字组织起来,无疑就是一个颇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了。我们中学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最不缺细节,只要提升跳出细节的研究意识、修炼小中见大的研究智慧,相信教研之花定会绽放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面前。3、积累细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细节对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是非常基础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细节的积累。我们平时所积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研究某个问题的“引子”,也有可能成为我们撰写某篇文章的重要素材。笔者把教学教育中的一个个细节理解为一颗一颗的珍珠,珍珠多了,我们就能把它们串联成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笔者平时所取得的研究心得或成果,某种程度看都要归功于这种细节的积累。以发表于《求学》杂志2008年第2期的《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为例:笔者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非常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大到一个模块,中到一个单元,小到一个知识点,都可构建起自成一体的知识系统。其实,构建一个或大或小的知识体系,对整个高考复习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细节。但内容不同、大小相异的知识体系积累多了,笔者经过比较、分析、抽象,就概括出了政治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几种基本模式,《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也就形成了。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一定要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和多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细节,积少成多。二、做实所谓做实,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为研而研”的误区,善于虚功实做,立足实践,使自己的研究更具底气;结合实际,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灵气;讲求实效,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生气。1、立足实践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做,即对自己的做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是做,即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换言之,我们的研究一定要立足实践。具体而言,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即要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自觉的分析和思考;二是反思实践中的得失,即要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深入的追问并出自己的回答。例如,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有很多堪称经典的素材,但课本上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和运用,这是很多政治教师经常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改头换面,注重呈现形式的新颖性”、“角色转换,力求人材关系的亲近性”、“借题发挥,强调思维过程的开放性”、“时空错位,讲究使用时机的灵活性”、“优化组合,挖掘材料之间的联系性”等课本材料的处理方法,写成了《以变求新,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一文。我们如果能这样立足实践,对实践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给自己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才会让自己的研究更具底气。2、结合实际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主要需考虑两方面的实际。一是教师的自身实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会有自己的劣势与弱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也会有做得相对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们从自己的长处与成功处入手进行研究,往往更容易出成绩。例如,笔者对网站建设非常感兴趣,做教研组网站白马湖在线已经有五、六年的经历,因此对教研组网站建设作了系统的研究,申报并完成了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了《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5期》)和《对当前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两篇文章,就是结合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而开展的研究;再如笔者每年都能在研究高考、指导高考复习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与笔者长年任教高三,在指导高考复习方面做得还算成功不无关系。二是教师所处的环境实际。笔者曾写过《校园人文资源入课来》(发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5年第2期)一文,其实就是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研究的产物,因为笔者所任教的春晖中学,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有“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特别是办学早期,有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杨贤江、范寿康、朱光潜、王任叔等一批大师执教春晖园,为今日春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我们教师如果能这样结合实际开展研究,瞄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做文章,在自己的成功之处下功夫,无疑我们的研究将会更容易出成绩,我们的研究将更具个性与灵性。3、讲求实效我们中学教师不能为了研究而做研究,我们的研究要服务于教育教学,讲求实效。为此,我们的研究要始终围绕两个靶点:一是研究教师的教,重点是教法的改进;二是研究学生的学,重点是学法的指导。笔者曾做过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习模型的建构”的教改项目研究,把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策略引入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来,通过教师的“教”的改进实现了学生学法的改进和学能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项目研究也获得了绍兴市普通中小学优秀学科教改项目评比二等奖,作为研究成果的自学能力培养系列文章《练习的策略》、《看书的学问》和《建模的思想》分别发表于《求学》杂志2008年第11期、2009年第1期和2009年第2、3期,在读者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其实,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只有围绕“教”与“学”这两大核心开展的并能服务于教与学的研究,才是真正有实效的研究。也只有真正有实效的研究,才是有出路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研究,才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又必须做的研究。三、做新所谓做新,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人云亦云”的误区,善于在“新”字上做文章,敢于研究新问题,敏于寻找新角度,善于提出新观点,而不只是盲目地“赶潮流”或“随大流”。1、研究新问题中学教师做研究要敢于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新碰到或出现的、还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研究的新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当然,我们研究的新问题可以是宏观的。如我们春晖中学自2005年开始开创性地在中学阶段全面推行学科建设,那么学校教学教研的基本单位的教研组在学科建设中应如何定位、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笔者作为政治教研组长,敏感地认识到这就是一个有待遇研究的新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课题“中学教研组学科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被立项为2010年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我们研究的新问题也可以是中观的。如相对于上课而言,教师如何听课是一个较少有老师进行系统研究的中观的问题,其实关于听课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听什么?这牵涉到听课目标的确定与内容的选择;怎么听?这牵涉到听课技术的支持与现场的观察、记录;听课之后干什么?这又牵涉到课后的讨论、反思与实践改进问题;等等。当然,研究新问题也可以是微观的,微观到某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某个知识点的探索,等等。如笔者曾写过《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第11—12期)一文,研究的就是一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试题如何设计这个教学的微观环节问题。我们中学教师要敢于研究这种新问题,因为新,因为还没人或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投入精力进行研究显得更有价值,也更易出成绩。2、寻找新角度研究新问题,但并不是只研究新问题。毕竟,我们中学教师日常面临、需要解决的更多还是一些具有共性的、已有很多老师做了研究或正在研究的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更需要我们中学教师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寻找新的研究角度。例如,寓言典故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被政治老师研究了很透的问题。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寓言典故除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外,还蕴含着很多的经济思想,是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于是便从寓言典故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这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写成了《哲学典故中的经济学启示》一文,最后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2期上。再如,高考试卷的评价研究是一个老生常谈且参与者众多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如想从全国上下众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中脱颖而出、高人一筹,就必须找到一个良好的角度。笔者曾写过《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发表在《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8期)和《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第8期)两文,就是找到了两个很好的研究角度: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在于找到了批评这个角度,因为03年的文综卷是一份广受好评的试卷,但再好的试卷,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第二篇文章的成功,则在于笔者找到了新课程理念这一独特角度。我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善于寻找新的研究角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老的问题,往往能发现一些别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看到一片别人所看不到的研究的新天地。3、提出新观点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不了新问题,寻找不到新角度,那么,提出新观点也不失为我们做“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以笔者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5期上的《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一文为例:随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中学教研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对于教研组网站究竟应是什么样的、教研组网站与其他网站的区别究竟有哪些这一问题尚没有人进行完整的研究与论述。为此,笔者作了初步尝试,“提出了注重质量,突出‘教’味”、“服务教师,强调‘研’味”、“打造特色,追求‘组’味”的观点,强调教研组网站必须突出“教”味、强调“研”味、追求“组”味,还教研组网站真正的“教”、“研”、“组”三味。这个研究就属于提出新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对于教研组网站研究的空白。当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填补空白型”,即就某个尚未有明确结论与观点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相对明确的观点,以填补空白;二是“补充说明型”,即某个问题虽已有一定的结论,但你觉得尚不够完整、仍有话要说,便可对此进行研究,加以补充和完善;三是“纠正批驳型”,即某个问题虽形成了结论,或有人提出了观点,但你觉得这个结论或观点不对,便可以此为“靶子”进行批驳,并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一文就属于第一种情形。四、做深所谓做深,即指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要走出“浅尝辄止”的误区,善于在“深”字上求突破,树立“进一步,海阔天空”的研究理念,做到工作问题化,关注持续化,研究主题化。1、工作问题化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中学教师做研究,首先要能对自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做研究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练就一种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即要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问题化,如下图所示。以一堂课为例,教师一堂课下来,从宏观来讲,无非是两种感觉,一是上得好,一是上得不好。但就研究而言,需要我们对此作进一步思考:这堂课上得好(不好),好(不好)在哪里、表现在哪些方面?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既然这些原因造成了这堂课的成功(失败),那么对自己有何启示也即自己今后该怎么办?以笔者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9期上的《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为例:一次,我校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整堂课下来听课老师都觉得课上得很好很有味道。但笔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在思考:这堂课到底好在哪里?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学生讨论活动组织得相当成功。这个讨论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经过全面分析,笔者认识到这个讨论成功主要在于讨论情景的创设、讨论信息的捕捉、讨论结果的运用。那么这次成功的讨论对我们组织课堂讨论有何借鉴意义呢?笔者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讨论情景的创设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讨论信息的捕捉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讨论结果的运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归宿的观点,撰写了《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从这篇文章的来历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工作问题化对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的重要性。2、关注持续化由于个人兴趣爱好、工作经历、自身素质、工作环境等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人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有必要对自己的关注点作一梳理与分析,选定一个或几个自己较感兴趣或平常有较多思考的问题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持续地关注,收集并积累与之相关的各种材料,进行不断地思考、分析与研究。笔者曾写过教研论文写作的系列文章:《浅谈教研论文选题应遵循的三条原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4期)、《漫谈政治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和《教研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7期)。其实笔者在2004年的时候就有写这些文章的想法,因为当时笔者在我们上虞市暑期教师继续教育时作过一个相关的讲座,但讲与写毕竟是两回事,讲容易成文却很难。但当时虽没写成这些文章,我对如何写教研论文这个问题的关注却一直没有中断,思考也日益成熟,到08年的时候,这些文章终于一篇一篇的完成了。所以笔者相信,“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对某一个问题的关注,只要持续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3、研究主题化研究需要积累,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为此,笔者建议我们中学教师做研究一定要确定一至三个最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在一定的时期内重点围绕确定的主题,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推向深入。笔者回顾自己的教研经历,发现自己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一是课堂教学研究,二是考试研究,三是学法指导研究。其中解题研究是考试研究和学法指导研究的交叉点。笔者在此以自己发表过的解题研究方面的文章为例对研究主题化的重要性作些简单说明。为便于分析,笔者把解题研究文章分成三类。第一类:《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例谈原因类主观题解答的基本策略》、《对策类主观题解题的基本策略》、《如何认识类问题解读》;第二类:《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类型大盘点》;第三类:《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政治主观题解题中的转换艺术》、《政治主观题解题常见思维障碍剖析》。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笔者所列的第一类文章与第二类文章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第三类文章与第一、第二类文章从某个角度看就是一种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我们很难说,第二类文章没有以第一类文章为基础;我们也很难说,第一、第二类文章对第三类文章的撰写没有助益。因此,笔者以为,中学教师做研究一定要强调主题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我们研究过程上的延续性,克服“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式的研究,避免陷入经常性的“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的尴尬和“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无奈;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的研究围绕主题,以横向拓展、纵向深化的方式不断推进,突显研究内容上的承接性和启发性,从而使前面的研究更好地成为我们后续研究的条件和基础,或让我们能从以前的研究中生发出新的研究灵感,做到研究内容上的前后承接,不断深化。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1914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皮埃尔·居里夫人――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居里夫人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下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一位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他们生活清贫,工作、学习却十分紧张。在1896年,法国亨利·贝克勒耳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基础上,居里夫人在分娩大女儿依莱娜期间,对当时已知的80种元素一一进行测试,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并用波兰(Poland)命名第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Polonium),另一个新元素为“镭”。 他们的研究工作是在自己修整的简陋“实验室”里。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后来还第一次获得了金属镭。1903年,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她和居里先生、贝克勒耳一起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奖。1906年,居里先生因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仍然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她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讲座,指导实验室工作,潜心研究着各种放射性元素;同时,她还全部担负起供养老居里先生和教育两个女儿的责任。居里夫人成了世界公认的卓越科学家以后,还不断受到科学界顽固保守势力的冷遇和压抑。1911年,他接受朋友的劝说,参加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的竞选,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落选。反对者所持理由之一是,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然而公正的人们敬仰她,就在同年12月,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不久,法国医学科学院选她为院士。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一贯遵循的原则。在发现镭后,为了使镭尽快地服务于人民,他们拒绝申请专利权,立即公开了提取镭的方法,即使那时他们自己的生活还很艰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救护伤员,居里夫人把X射线设备安装到汽车上,奔走于战场各处进行轮回医疗,挽救了大批受弹伤士兵的生命。在她刚开始从事放射性研究时,由于不了解射线对人体的破坏作用,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来又长期在条件很差的环境里工作,致使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她的身体,得了恶性贫血病。就是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也没有因为一生的磨难和不幸遭遇,有过丝毫抱怨和遗憾。使她兴奋的是,巴黎大学为她盖起了镭学研究所,东边是居里实验室,西边是研究射线对生物的作用的巴斯德实验室。在居里实验室这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科学机构里,她每天指导各种有关物理与化学的研究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居里实验室完成了有关放射性研究的论文达500篇以上,其中有许多是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同时也是她最高兴的,是1934年她的长女依莱娜和女婿约里奥发现了人工放射现象,并于193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也的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法国和外国的科学家,后来法国的学生们大多数成为法国原子能事业的骨干,现任法国原子能总署高级专员的泰亚克,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是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玛丽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就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很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关于铀及其化合物的工作报告:铀及其化合物能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从哪儿来?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够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是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某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 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 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于是停下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和他的妻子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 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不可改变的。但是这种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

梦里过客 现教传媒 - 现代教育报主办,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领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高层机构鼎力支持的教育专业报。 德育报 - 面向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者。 家庭教育导报 - 周报,提供家庭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和信息。 教育部政报 - 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部网站的教育部政报。 教育导报 - 由四川教育报刊社主管、主办。1988年1月创刊。 生物报 - 含教学园地,学生园地,报社简介等。 生物报 - 中学生学习报,含生物教育、生物科技、生物试题等。 小学生报 - 是辽宁省教委主办,提供教育相关信息。 小学生阅读报 - 提供人生之路、阅读指要、科学世界等。 小学生周报 - 福建教育厅、少先队福建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交流各地少先队活动,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新清华周报 - 新清华周报电子版。 学习报网站 - 学习辅导,学习资料提供。 学英语报社 - 提供教育信息、英语学习资料等。 英语测试报 - 提供英语测试报的内容介绍和征订服务。 语文周报 - 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教学辅导类报纸。 招生考试报 - 目前中国大陆仅存的高考招生领域专业化、正规化的报纸。 招生考试报 - 四川省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主办。 中国电脑教育报 - 赛迪集团经营,提供电脑教育信息。 中国教师报 - 中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每逢星期三出版。 中国教育报 - 关于教育方面的各种信息介绍。 中国教育报 - 介绍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信息。 中国教育报 - 提供教育新闻、法规,理论探讨等。 中国教育报 - 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 中华教育报 - 含教育资讯、招生信息、培训进修等。 中华阅读网 - 含作文园地、美文共赏、书库文摘、教育信息等。 中小学电脑报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媒体。 作文评点报 - 辅导中小生如何写好作文。 作文周刊 - 提供报纸介绍,征稿征订启事,中文习作,教学交流。读与写 - 中小学教育信息。 高中生 - 面向高中生的杂志,含课程辅导、作文、校园生活等。 高中生 - 一本指导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综合性必读刊物。 广东教育杂志社 - 提供本社介绍、本刊精选、留言、论坛等。 国际教育工程期刊 - 以刊登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类大型国际期刊。 海南数学学习杂志社 - 《数学学习》是海南省数学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刊物,双月刊。 家庭教育杂志 - 宣传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江西教育期刊社 - 隶属于江西省教育厅,有《江西教育》、《教师博览》、《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 教育管理与科研杂志社 - 发布关于《教育管理与科研》《新教育》的大量教育管理学术论文信息。 教育科学研究 - 教育科学研究月刊网络版。 教育探索 - 黑龙江省教科院、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 教育信息化 - 报道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等。 教育信息化杂志社 - 提供各期目录、精品汇粹、读者调查等。 教育与现代化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科学课(初中生数理化) - 湖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面向初中学生的理科学习辅导大型月刊。 空中英语教室读者服务综合网 - 提高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的服务。 论文发表网 - 《中国科教博览杂志》是发表各类论文的国际性学术期刊。 浦东教学研究 - 教学期刊。 求学 - 求学》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其编委会由全国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联合组成,广西出版杂志社出版。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 由11家报刊联合打造,介绍各类教育信息。 少先队员 - 《少先队员》杂志是一本由共表团广东省委主办的刊物。 神州学人 - 报道教育外事工作。 树人网 - 河南教育报刊社的网站,报道教育信息。 数理天地杂志社 - 介绍《数理天地》的内容和希望杯数学邀请赛的赛事。 数学教学 - 本刊是以研究中等学校数学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 台湾学前教育月刊 - 介绍零到六岁儿童的发展教育信息。 天津教育杂志社 - 介绍出版的多种杂志:天津教育、同学少年、家长、启蒙等。 未来梦 - 成都市第七中学社团联合会杂志。 西外民办教育研究杂志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版 -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网络版,提供各期文章查询与线上阅读。 小主人报网站 - 面向青少年的杂志。 新课程研究月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刊物。 新世纪教育论坛杂志社 - 含每期目录、论坛精选等。 学生天地 - 包括德育教育、两课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栏目。 学术期刊 - 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术期刊介绍的网站。 宜宾中等职业教育 - 宜宾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电子版。 英语沙龙 - 《英语沙龙》杂志办,收录《英语沙龙》和《英语文摘》杂志的电子版以及出版动态和各种英语活动。 幼儿画报 - 《幼儿画报》杂志的红袋鼠儿童网站。 幼儿园 - 以3~6岁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为读者对象的半月刊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 - 含教育技术理论、课堂电化教学实践、教育软件、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电教技术设备等。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 全国性教育类学术期刊。 中国教育 - 中国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国教育杂志社编辑。 中国教育家 - 《中国教育家》由中国教育家协会主办,具有标准ISSN/CN刊号的大型核心期刊。 中国教育家杂志 - 介绍国内外教育发展、中国教育专题、名师名校、教育培训等。 中国教育期刊网 -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含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介绍。 中国教育杂志网 - 提供杂志简介、栏目简介、往期等。 中国考试 - 国家级的考试专业杂志,由担负着普通高考、自学考试、社会考试、海外考试的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 - 由国际教育交流促进会主办,系教育权威性、实用性、指导性的大型综合教育学术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 由中央电大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远程教育通讯 - 远程教育杂志,含教育研究观点动态。 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 - 汇集我国教师远程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及国外的相关经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定会刊。 中学政治杂志 - 关于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杂志。

求学高考杂志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杂志有:

《读者》,《语文月刊》,《素材》,《创新作文》,《最小说》,《男生 女生》,《课堂内外》,《中学生博览》 ,《辽宁青年》 ,《读友》,《中学生》,《花季雨季》,《意林》,《青年文摘》,《格言》,《故事会》,《少年博览》等等,这些杂志都是不错的选择。

杂志发展到当前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

扩展资料:

《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是中国的儒学思想。

这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她的封面。

封面是刊物的眼睛,《读者》的封面如她的明眸清澈见底,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她十分可靠,值得信任,是一个真诚的老朋友。有人说,不管在哪一个报刊亭,离得远远的,就会在花花绿绿的刊物中一眼认出她。正如古诗词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求学(求学)读音为qiú xué。是指1.从师学习。 2.多指在学校学习。 3.探求学问。看看求学(求学)怎么造句?1词语意思求学(求学)qiú xué∶在学校学习;上学∶探求学问2国语词典研求学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舍吾求学,更须审思。」3网络解释求学 (高考资讯·指导杂志)《求学》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其编委会由全国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联合组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等顶级人物担任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后雄、中国教育报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上海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等知名人士担任资深顾问,工作站、作者遍布全国高校。《求学》致力于全面系统地推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全面指导高考,并以其丰富翔实的资讯和权威实用的指导赢得了广大高中生读者及其家长、老师的青睐和喝彩。求学 (汉语词语)求学,是汉语词汇,出自《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解释为在学校学习;上学。

意思是:从师学习的时期。求学是指人需要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生涯指一个人的生命、人生,如:职业生涯。求学生涯的模式是终身学习,即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求学》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其编委会由全国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联合组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等顶级人物担任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后雄、中国教育报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上海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等知名人士担任资深顾问,工作站、作者遍布全国高校。《求学》致力于全面系统地推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全面指导高考,并以其丰富翔实的资讯和权威实用的指导赢得了广大高中生读者及其家长、老师的青睐和喝彩。2001年创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