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曾尊固地理研究论文选集

发布时间:2024-07-07 17:09:59

曾尊固地理研究论文选集

(1)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在编委会领导下,由我会具体组织实施)(2)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科学出版社,1980年)(3)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科学出版社,1984年)(4) 《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科学出版社,1981年)(5) 《中国自然地理》(地下水),(科学出版社,1981年)(6) 《中国自然地理》(土壤地理),(科学出版社,1981年)(7)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3年,1988年)(8)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科学出版社,1979年)(9) 《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4年,1986年)(10)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11) 《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1979年)(12) 《中国自然地理》(自然条件与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13)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14)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15)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16)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17) 《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8年)(18) 《GEOGRAPHY IN CHINA》(Science Press, 1984)(19) 《RECENT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IN CHINA》(Science Press, 1990)(20) 《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21)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22)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23)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24)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25) 《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26) 《生态系统建设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测绘出版社,1997)(27) 《1960年地理学术会议文集(地貌)》(科学出版社,1962年)(28)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三年年会论文选集(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65年)(29)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五年地貌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30) 《中国地理学会1977年地貌学术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31) 《中国地理学会第一次构造地貌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4年)(32)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科学出版社,1985年)(33)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34) 《地貌及第四纪研究进展》(测绘出版社,1991年)(35) 《地貌过程与环境》(地震出版社,1993年)(36)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37) 《地貌实验与模拟》(地震出版社,1993年)(38) 《地貌、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39) 《资源、环境、区域开发研究》(科学出版社,1988年)(40) 《机遇与挑战——90年代的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41) 《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年)(42) 《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43) 《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44) 《生物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3)(45) 《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46) 《地理学创新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7) 《1978年中国地理学会陆地水文学学术会议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48)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49)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测绘出版社,1989年)(50)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2年)(51)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年)(52) 《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53)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1980年)(54)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1年)(55) 《农业布局与农业区划》(科学出版社,1982年)(56) 《地理学与农业》(科学出版社,1983年)(57)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5年)(58) 《国土规划与经济区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59) 《数量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1988年)(60) 《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1988年)(61) 《环境中污染物及其生物效应研究》(科学出版社,1992年)(62) 《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63) 《地图学的开拓与进展——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64) 《遥感新进展与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序号 教材(教学用书)名称 作者(排名) 出版日期 出 版 单 位1 自然地理学 刘南威( 1 ) 2000 科学出版社2 综合自然地理 刘南威( 1 ) 2001 科学出版社3 导游学教程 徐颂军( 2 ) 2001 中山大学出版社4 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 杨士弘( 1 ) 2002 科学出版社5 《地理图像系统与信息》 罗寿枚( 2 ) 2003 北京三联书店6 《专题制图原理及其计算机应用》 罗寿枚( 2 ) 2001 湖南地图出版社科研成果(我院教师发表的被 SCI 和 EI 刊物收录的论文目录)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者(排名) 发表日期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1 The age of the “old red sand” on the coasts of south Fujian and west Guangdong , China Wu Zheng(1)(吴正等) 2000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5( 13 )2 Palaeo-Monsoon activities of Mu Us Desert, China since 150ka Li Baosheng(1)(李保生) 2000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623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Sediments in the Yutian-Hotan Oasis, South Xinjiang, China Li Baosheng(1)(李保生) 2002 Acta Geologica Sinica, 76 ( 2 )4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Bailang River Valley, Qilian Shan Zhou Shangzhe(1)(周尚哲等) 2002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Vol. 97/ Geomorphology of the Urumqi River Valley and the uplif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Quaternary Zhou Shangzhe(1)(周尚哲等) 2002 Science in China (D), 2002 ,45(11)6 Geomprphologic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 Shaluli Mountain region during the Quaternary Zhou Shangzhe(1)(周尚哲等) 2004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50 ( 1 )7 A bayhead chenier at Chengwan, South China Wang Wei(1)(王为等) 2004 Jof Coastal Research(Special Issue)(43)8 Possible solar forcing of decades- to century-scale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Zhong Wei(1)(钟巍等) 2004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9 (11)9 An approach to the fluctuation mechanism of Ecotone Sun Wu(1)(孙武等) 2002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14 (1)( EI)10 Effects of multiple soil conditioners on a mine site acid sulfate soil for veriver growth Xu Songjun(2)徐颂军 2004 Pedosphere , 14 ( 3 ) 序号 著 作 名 称 作者(排名) 出版日期 出 版 单 位1 风沙地貌与风沙工程学 吴正(1) 2003 科学出版社2 风沙地貌研究论文选集 吴正(1) 2004 海洋出版社3 网络化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技术、方法与应用 迟国彬(2) 2003 科学出版社4 珠江口地区风暴潮沉积研究 王为(3) 2002 广东科技出版社5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研究 李保生(参著) 2002 海洋出版社6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 李保生(参著) 2003 河北人民出版社7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徐颂军等(2) 2004 中国林业出版社8 城市生态环境学 杨士弘(1) 2002 科学出版社9 中国的北回归线 刘南威(1) 2001 科学出版社10 港澳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测评报告 陈忠暖(1) 200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 中国日本全新世环境演变对比研究 丘世钧(章主笔) 2002 广东科技出版社12 中国区域地理 韩渊丰(1) 2000 广东高教出版社13 专题制图原理及其计算机应用 罗寿枚 (1) 2001 湖南地图出版社14 地理图像系统与信息 罗寿枚( 2 ) 2003 北京三联书店15 技巧与实例 胡伟平 ( 3 ) 2003 冶金工业出版社16 识花认草 徐颂军( 1 ) 2002 广东人民出版社17 21世纪科技前沿知识100 例 徐颂军参编 2001 广东高教出版社18 《地理景观》(城市景观部分) 肖玲( 4 ) 2000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第五卷) 张加恭(参编) 2002 商务印书馆

地理教学论文曾云

垃圾学校好吧···我就是当年的学生,你们真的以为这个学校好?有点钱选择其他学校不好吗?你是有多恨你孩子要把他送来这里

从2008年开始,学校已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学校通过《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以年薪10万为回报,共收到3800多份应聘资料和咨询电话,经过初审、面试、笔试、试教、考核,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最终组建起专职教师队伍。他们大都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教育发达省份,平均年龄44岁,都是省市级骨干教师,都是本科或以上学历。毛孝全,强林教育董事长,云南昭通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62年3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曾在昭通地区第一中学、云南师大附中任教中学物理;曾一手创办强林书店和云南强林高考补习学校。2007年8月成立孝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卷》、《学乐时空》系列教辅资料的研发。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扶风县召公初中 党新发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产生.培养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奇特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二是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充分运用体语,喻语,快满语等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法 观察 实习 语言艺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呢.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除了向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阐述外笔者对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定员为50亿个人,我们为这辆车厢内的乘客.车上备有相应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无限制的乱搭乘客,汽车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尽车子中途停下,或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发展除过人类对地球积极的影响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或是已经暴露,或是潜在的灾难.通过理论与事实的教育,学生就会明白:地球要养育好人类,人类要从地球上获得更大限度的资源,我们就得认识,了解地球,就得探讨,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和环境相协调.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渗及地理学."我国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做为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深挖教材内涵,采用有趣的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以 "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关于"宇宙"应当向学生这样设问: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吗 (学生众说纷纭)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讲"天体"时笔者曾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乘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吗 在飞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观察到哪些东西和现象.2,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例如:对于星座可让学生先自己照着"九月星空图"绘出星座图形,晚上把学生带到野外实际观看,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语言:(1)启示语: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突破主题.比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咱们这里的学校在一年之中见不到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的现象呢 (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呢 最后又问:引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2)比喻语: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地震发生原因时,可问学生你们见过屠夫杀猪的情形吗 (学生当然见过),然后借用杀猪比喻地震发生.笔者编了一首顺口溜:地球应力是把(无形的)刀,裂破皮层(指岩层)血流(指能量)多.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3)快慢语: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可采用精练简明,高频快节奏的语言振波刺激学生听觉.比如讲述"快行冷锋","火山爆发"就可用快,猛,爆的语言振波.慢语可以使学,对所讲知识产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如讲"暖锋天气","地热 "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进行演示.总之不论在哪一节课当中,快慢语应当有机结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四,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历届学生中每届都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将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风化雨似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好感和尊敬,从而呼起学习上的积极性;第二 对这类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绝不能采用训斥,探苦,讽刺的方法.比如××学生长期以来不认真,听课,作业,练习题常常不做不交,笔者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此时抓住该生闪光点和他谈笑风生交流感情.生活诸方面多加关照,课堂若不专心听课,可有意提问,回答不上来可和言悦色予以提醒注意.这样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情感:学不好地理,对不起老师.他就会想方设法力求认识地理,力求学好地理.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上所谈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河北师大地理系 张贞锽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来深入中学实际,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将来升理工科大学不考地理,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麻烦,人地关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以及当前片面追求应试模式这一倾向,在社会上和我们教育界内部,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好学坏无关紧要,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教学改革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地理事实材料过多,文字叙述平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等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加之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教材内容组织处理不当,不突出教学重点,不运用必要的直观手段,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校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资源,人口,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用处大.在这些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并不感到地理难懂难记,而觉得很有趣味,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领导对地理课也重视.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当有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后,就会取得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重视.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热爱地理教学,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二,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上好地理绪论课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 为什么要学 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学好 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 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 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 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 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 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 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 为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六)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七)不断变换刺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 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 为什么 2.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 为什么 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4.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巧记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十)指导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学习兴趣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丰富多采的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源泉.我们一定要从地理教材的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知识兴趣因素,而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寓趣味性于科学性和思想性之中脱离知识的兴趣是无价值的,脱离科学的兴趣是荒谬的,脱离正确思想的兴趣是庸俗的.我们要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切忌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庸俗失真,把学生引向歧路.(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2008年开始,学校已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学校通过《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以年薪10万为回报,共收到3800多份应聘资料和咨询电话,经过初审、面试、笔试、试教、考核,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最终组建起专职教师队伍。他们大都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教育发达省份,平均年龄44岁,都是省市级骨干教师,都是本科或以上学历。毛孝全,强林教育董事长,云南昭通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62年3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曾在昭通地区第一中学、云南师大附中任教中学物理;曾一手创办强林书店和云南强林高考补习学校。2007年8月成立孝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卷》、《学乐时空》系列教辅资料的研发。张启友,校长,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华东师大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曾任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随州市中语会副秘书长,市级骨干教师,《学习报》特约记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特约撰稿人。三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奖。2003年曾带领学生参加央视“第二起跑线”《沟通无极限》并参与节目制作工作。黄健,教务处主任,四川泸州人。中学生物高级教师,1963年11月出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历。曾任四川省泸州泸天化中学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教科室主任,昆明南洋学校中学部主任、副校长;昆明西点文化学校生物教师、班主任。1989年至1993年所任教班级连续四届高考成绩列泸州市第一名。泸州市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高考模拟考试命题组成员,市青优课大赛评委。所著论文曾获全国中学生物教学界权威杂志《生物学通报》主办的全国优秀生物教师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2009年10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生物教师及学校教务处主任。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高考考点把握准确。高书涛,学生处主任,黑龙江哈尔滨人。1974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96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呼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2001年供职于牡丹江铁路局职教分处团委,历任干事、副书记,其间多次荣获哈尔滨铁路局“优秀青年突击手”、“优秀团干部”、牡丹江铁路分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1年—2009年供职于昆明南洋学校,历任教师、导育处主任、监察室主任等职。其间多次获得呈贡县和南洋教育集团“优秀德育干部”称号。论文《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获得昆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论文一等奖。李忠贤,学校总务处主任,云南东川市人。1953年10月出生,毕业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7年,曾任学校教导主任,1980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所管理的班级在学习、纪律均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2006至2007学年,班级上线率达83%。2007至2008学年,班级上线率达90%。2008至2009学年,班级上线率达93%。最高增分202分,平均增分72分。刘丽丽,学校校委会成员,陕西省石泉人。1956年10月出生,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专业,本科学历,地质工程师。曾在东川矿务局地测科、设计院工作,曾任云南大东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经济协作处办公室主任,1996年2月至2006年5月创办“云南东川思祥矿产公司”,担任公司法人代表。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担任云南强林高考补习学校学生处主任和班主任工作,所管理的班级在学习、纪律两方面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与好评。 2007年至2008学年,班级上线率达90%。2008年至2009学年,班级上线率达93%。最高增分150分,人均增分70分。简璐,学校校委会成员,湖北省随州市人。1969年2月出生,高级教师,湖北大学本科学历,自1989年9月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多次受教育部门和政府表彰。曾被随州市、昆明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先进工作者”、“市骨干教师”等称号。在市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分获全国教师一、二等奖。其中《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设能力》、《如何在班会中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获全国教师论文一等奖。《如何在班会中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一文被刊登于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坛新论》上。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大赛中获奖。本人信奉:还学生以主体,寓教学与欢乐。座右铭: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点一滴入手,一丝一毫过关。 张丽琼,班主任,云南东川人。1960年1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职称。1989年—1996年9月在东川长虹小学任教,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工作。1996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96年9月在东川技校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并任学校管理科副主任职务直至退休。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徐兴文,班主任,云南延津人。195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机械工程师职称。1969年9月在原东川矿务局机械总厂工作,当过工人,从事过行政、生产、人事及技术管理工作。多年兼任云南省第五十四职业鉴定所指导考聘教师。多次荣获矿务局“先进生产者”、“优秀管理干部”和“优秀党员”称号。2009年6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理一班班主任。 杨双英,副班主任、宿管员,云南东川人。中师学历。1982年—1996年,东川矿务局落雪矿机关幼儿园任教。1996年—2001年,东川矿务局落雪矿老来红小学任教。2001年—2009年,昆明南洋学校任生活教师。1986年矿务局“三八红旗手”。1992年、1998年、1999年矿务局优秀教师。2009年6月加盟强林学校,现任理科(2)班副班主任兼女生宿舍管理员。 吴孝惠,班主任,云南东川人。1964年11月出生,高中文化,1996年至2002年在昆明华美英语幼儿园任幼儿教师,2003年至2009年在昆明南洋学校担任学生管理工作,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管理教师称号,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009年6月加盟强林学校,现任理科(2)班班主任。 王国蓉,副班主任兼宿舍管理员,重庆市人。1955年2月22日生,初中文化,1979年至1984年在重庆市水上运输公司白沙沱船厂任图书管理员,1984年至2001年在昆明市金殿生物制药厂工作,2010年3月加盟强林学校,任文科班副班主任兼宿管员。专职教师简介张启友,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华东师大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曾任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随州市中语会副秘书长,市级骨干教师,《学习报》特约记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特约撰稿人。三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奖。2003年曾带领学生参加央视“第二起跑线”《沟通无极限》并参与节目制作工作。丁继华,云南曲靖人。1943年3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化学特级教师。曾在昭通地区一中、云师大附二中、师大五华实验学校、师大附中大理新世纪中学任高中化学教师、教研组长、实验室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等职。曾兼任昭通地区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地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昆明市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省化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电教学会常务理事等职。2009年加盟强林,担任孝全文化公司顾问,强林学校专家督学。欧阳映平,湖南邵阳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63年2月出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曾任湖南韶山学校、株洲市光明中学、昆明南洋学校、昆明钟惠培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新疆巴州第一师范学校语文教研员。曾荣获县市级“教学比武一等奖”;所辅导的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作文竞赛一等奖。2009年7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专职语文教师。教学风格:泼辣、幽默、亲和力强。单强,湖北咸宁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1964年12月出生,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本科学历。曾任湖北通城沙堆中学数学教师,湖北通城第二高级中学年级主任及教务主任。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威宁市“市级骨干教师”;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论文《“等价交换”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如何把握高标》等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高一差生数学心理分析》在《中学数学》上发表;班主任管理论文《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7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专职数学教师、班主任。教学严谨、缜密、责任心强,强林学校金牌数学教师。余金祝,湖北黄冈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1963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先后执教于湖北黄石市某重点中学10年,广州某私立学校8年,武汉某高复中心5年,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负担轻、质量高”标兵。所教学生有多人进入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业余时间认真钻研业务,先后合著的《中汉英语程序训练》、《高中英语同步训练》、《实用中学生英语词汇手册》于湖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连任几届复读班,高考英语单科人均增加20分左右。2008年7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专职英语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具有丰富的高考英语教学经验。古恒昌,四川江津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196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学历。曾任重庆市江津四中工会主席、教务主任、副校长;重庆市江津市教委监办公司副经理、经理;川外贵阳附属外语学校校长助理、英语教师。2009年7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专职英语教师。英语口语流畅、标准,对高考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深受学生和家长认可和欢迎。周永生,湖北潜江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5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本科学历,曾任湖北黄冈二中、湖北潜江中学、青海一中、银川一中、昆明西点学校物理教师。所辅导学生曾获得物理高考省级第一名(147分);十七届奥赛省级物理一等奖;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论文《弹簧的妙用》一文刊登于《中学物理》杂志。2009年8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重点班物理教师。讲授细致、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提升幅度大。何天佐,黑龙江人。中学一级教师,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哈尔滨第十九中学、宁夏银川一中、昆明西点文化学校化学教师。2001年9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3年9月被评为哈尔滨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曾发表多篇论文,培训化学竞赛在全国多次获奖。2008年7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生动灵活、治学严谨、感染力强,深受学生喜爱。胡祚,云南玉溪人。中学生物一级教师,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教育系,研究生学历。曾任新平县第一中学生物教师、班主任;曾荣获高考生物成果奖“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教师”。2009年8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及高一年级生物教师。黄健,四川泸州人。中学生物高级教师,1963年11月出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历。曾任四川省泸州泸天化中学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教科室主任,昆明南洋学校中学部主任、副校长;昆明西点文化学校生物教师、班主任。1989年至1993年所任教班级连续四届高考成绩列泸州市第一名。泸州市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高考模拟考试命题组成员,市青优课大赛评委。所著论文曾获全国中学生物教学界权威杂志《生物学通报》主办的全国优秀生物教师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2009年10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生物教师及学校教务处主任。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高考考点把握准确。姚赞怡,湖北随州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1973年11月出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曾任教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第二中学、昆明光华学校。曾荣获随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昆明市高三政史地复习课竞赛及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有多篇论文获奖。黄涧湘,湖南永州人。中学政治一级教师,1973年3月出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曾任湖南永州市第五中学政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郴州菁华园学校政治教师、班主任。自1997年以来,一直担任高三复读班专职教师,两度荣获湖南省永州市教学比武高中政治组一等奖。2005年所带班级取得文综班平均238分的好成绩,在永州五中任教八年间,每年超额完成学校所定高考升学指标。2007年打破湖南郴州菁华园学校文科补习班连续五年无高考奖的记录,所当班主任文一班取得二本以上升学率达85%的好成绩。2008年7月加盟强林学校,2009年高考所带文科班取得升学率达95%以上的好成绩。陈燕婷,云南人。中学地理一级教师,1965年8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学历。曾任昆明市第三中学、云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师大五华实验中学高中地理教师。2006年三月在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06年昆明市高三政史地专题教学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2006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届教育教学论文研讨”活动中,论文《情感教育是我教学的出发点》收录于论文集《走进新课堂》(综合卷P195)并荣获三等奖。2008年10月在“2008年昆明市地理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评审”中,所著论文《高考复习中多元智能的培养小结》荣获二等奖。2009年8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专职教师。李涛,河南南阳人。1974年3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研究生学历。曾任河南省社旗县一中地理教师、文综组组长。在2002年度该县举行的地理技能“三板一画”中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南阳市参加比赛,并获得二等奖,在2006年南阳市举行的高中地理讲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9年3月加盟强林学校,担任高考复读班历史、地理教师。韩高春,湖北省洪湖市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1963年10月出生,毕业于湖北荆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学历。 曾在湖北洪湖市二中、潜江江汉油田东方红中学、新疆吐哈油田高级中学任化学教师,2009年7月-2010,在云南玉溪华培外语实验学校任高三补习班化学教师,学校化学学科组长,2010年5月加盟昆明强刘博,四川内江市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1974年12月出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学历。曾在四川威远自强中学校、云南玉溪一中分校任教高三数学,在任教期间,长期担任毕业班、补习班教学,在04级,06级,09级所教班级均取得县高考教育一等奖,其中09级重点6班数学成绩仅仅次于县国重两个尖子班的数学成绩,实现了从高一接手的时候对学生许下的承诺:经过三年之后,成绩超过国重除尖子班之外的所有班级。 我校目前还荟萃了一大批师大附中、昆一中等在职优秀高特级教师,他们多年在高三把关,多次参加云南省高考阅卷工作,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突出。刘老师: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教学风格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刘老师:师大附中高新一中物理高级教师,年级主任,教学风格责任心强,耐心细心。周老师:五华实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教学风格注重学法的引导。夏老师:北师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教学严谨,注重个性化辅导学生。白老师:师大附中高新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教学生动、教态自然,深受学生喜爱。王老师,师大附中高新一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真、严谨。2010年秋季学期,我们将面向云南省组建专家团队。招聘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及心理师、励志演讲师,免费为全省高中学校学生和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和教学指导,为云南省高中教育教学作出新的贡献。

地理杂志曾这样评价阿坝县

你这篇作文超过200字了

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

欧洲先进的世界观传入我国后,究竟曾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从《明史》中便能觅得踪迹。《明史·天文志》说:“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兹掇其要论,著于篇而实录所载。”〔(7)〕“掇其要论”,既然是利氏等人的理论,当然包括艾儒略,若将《外纪》卷一之首“五大洲总图界度解”中的观点与《天文志》、《外国传》记载对比,不难发现,主要影响至少可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大地乃圆形球体,踞于天体(宇宙)的中心。《外纪》说:“天体一大圆也,地则圆中一点,定居中心,永不移动。盖唯中心离天最远之处,万重所趋,而地体至重就下,故不得不定居中心。稍有所移,反与天体一边相近,不得为最下处矣……可见天圆地方,乃语其动静之德,非以形论也。地既圆形,则无处非中,所谓东西南北之分,不过就人所居立名。”对此,《天文志》汲取并发挥说:“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裹黄,则天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西洋人之说,即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出之。”艾氏承认地理大发现所取得的成就,宣传大地是球形这是进步的,但终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束缚,鼓吹在天体中,地球“定居中心,永不移动”,对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543)和他的同胞、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布鲁诺所宣布的太阳系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科学理论(1581)讳莫如深,暴露出他世界观的局限性,故未能引导我国学者科学地认识太阳系。 其二,世界分为五大洲。《明史·外国传》说:“意大利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亚洲,亦百余国;第四曰亚墨利加洲,地更大,以境土相连分为南北二洲;最后得墨瓦泥加洲,为第五。”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一直认为天下分九洲。故世界分为五大洲的新颖观点,对明末清初知识分子产生较大影响,如吴承恩在他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中说:“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具芦洲。”在谈到猴王寻师时说:“忽行西洋大海,他想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到西牛贺洲地界。”〔(8)〕吴承恩将世界分为东西南北四大洲,各洲之间都有大海相隔,去西牛贺洲要漂西洋大海,显然吸收了明代中西海上往来及世界地理知识的营养,从而构思创造了神话小说中的四大部洲。

我只知道中国评选的:1西沙群岛(海南)、2涠洲岛(广西)、3南沙群岛(海南)、4澎湖列岛(台湾)、5南麂岛(浙江)、6庙岛列岛(山东)、7普陀山岛(浙江)、8大嵛山岛(福建)、9林进屿和南碇岛(福建)、10海陵岛(广东)

研究汪曾祺的论文

已发送注意查收。

我是个高中生,也想出出主意,写一下自己的拙见。首先以美的总体开篇,写到表现美的方式异和同,引出。分析沈汪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沈笔下的力量多是生活中各种经历所凝聚出来的,汪已经算是一种比较平静的人生经历了。(主体)沈作品中的思路是自然力量养育出的一种人文,景为文的心,而汪则更偏向于以景衬文。可以举例分析。沈的写作思路像蒙蒙细雨一般,对结构的全面没有太大的苛求,只是用正常语序表达出就可以了。汪受的教育比较全面,潜移默化。文章已经包含出一种结构,如涓涓的细流了。从沈,汪的作品中,我觉得还可以与曹文轩的作品比较一下,悲痛的力量逐渐淡化着。是因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秉性再逐渐改变吧?毕竟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而日子好起来了,人们也就不愿意刻意去写不曾经历的痛苦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美让人神往也就在于不同的人理解的美是不同的。能从这两位先生身上学点东西,我已经很幸福了。

第二章 风雨人生路上行身染恶性疟疾,使他差点误了考期;他抱病参加考试,总算如愿以偿考取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从高邮去上海,必得通过日本人的封锁线。常有青年学生在过封锁线时,被日本人无端抓走甚至杀掉。祖父、父亲一同商议好久以后,决定让汪曾祺扮成药材商人。为此,还让汪曾祺到"保全堂"熟悉业务几天,背下一些常见药材的价格,以应付日本人的突然盘问。就这样,家人还是不放心。正巧一个在上海静安寺出家的高邮人回乡探亲,他也要回上海,有了这个和尚照顾,汪曾祺毫无风险地到达上海,顺利地找到准备一道去昆明的同学。他们的路线是从上海到香港经越南到昆明,进出越南必须有法国领事馆的签证。其他同学来得早,都已办好了,就差汪曾祺,别人不好代替。没有签证,还是走不成。后来是一位姓郑的同学想办法,托人找关系,凭借黄金荣的一张名片,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签证。1939年7月中旬,汪曾祺和他的同学踏上去昆明的漫长路程。这段路本来就不好走,何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坐轮船从上海出发。要是一个人在旅途中,单是从上海到香港这段水路就够沉闷单调的,因是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倒也不寂寞。从香港到越南还算顺利。当时越南属法国殖民地,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他们赶到河内,费了些周折,终于买到了去昆明的火车票。汪曾祺的身体原来就不强壮,经过这一路十多天的辛苦劳累,觉得十分疲劳。在河内,他们住在一家小旅馆内,价钱倒不贵,就是卫生条件太差。天一黑,蚊虫特多,一顶破蚊帐根本无济于事,简直无法入睡。幸亏只住两天,要是时间再长一些,汪曾祺肯定受不了。就这样,打从上海出发算起,前后花了近二十天时间,这些年轻人总算赶到昆明,这时离正式考大学只有六七天了。由于报考的学校不同,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让这么多人仍然住在一起的地方,到昆明以后,大家就分头找住处。当时,从内地迁到昆明的学校很多,汪曾祺通过同学关系,寄住在位于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学生宿舍里。这地方离著名的风景区翠湖很近,汪曾祺在这之前从别人口中听说过,从书上见过介绍,可是还没等他去翠湖游览就病倒了。这是他到昆明后的第三天,才把宿舍安顿好,早上一觉醒来,冷得发抖。冷过了发热,浑身像火炉般烫人,而且伴着剧烈的头疼。又过了一会儿,大汗淋漓,内衣湿透,虽然轻松了一些,但人感到很虚弱。同济中学的那个学生是个热心人,一看这情形,赶紧把他送到校医务室。验血以后,校医初步诊断是疟疾,但同时发现血内有好几种病菌,包括伤寒菌,这可不是小事,叫立即送医院。在医院,护士给汪曾祺量了体温,超过40度。她二话不说,先给汪曾祺打了一支强心针。这时,汪曾祺感到不妙了,问护士:"要不要写遗书?""怎么问这个问题?"护士看了看稚气尚未完全脱尽的汪曾祺,看他满脸紧张的神情,笑了,安慰说:"不要紧的,给你打强心针,是怕你烧得厉害,人受不住。"再次抽血化验,医生看了化验结果说,有多种病菌潜伏,但主要问题是恶性疟疾,必须打针。汪曾祺猛然想起,这病与在越南河内那两天住宿有关,当时不在意。这就是书中说的瘴气吧?护士把注射针剂拿来了,汪曾祺一看是606,马上声明:"我生的不是梅毒,我从来没有......"看他急得满脸通红的样子,护士又忍不住笑了。她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很纯朴,也很可爱。看来,他平时看的书很多,很杂,懂得的知识不少,可有些是一知半解。护士耐心地告诉汪曾祺:"606并不是专治梅毒的,也是治疗恶性疟疾的特效药。奎宁、阿脱平这些常用药,对你已经不起作用了。"注射606后,汪曾祺的病情在一两天内迅速好转,可是身体依然虚弱。他要求出院,医生不准。汪曾祺急了,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说:"我千里迢迢赶到昆明,是来考大学的,明天就是考期,不让我出院,就要误了考期,那怎么行?"医生只好同意,再三关照他注意饮食,只能吃流食,藕粉、蛋花汤都可以。汪曾祺对藕粉印象不佳,于是第二天喝了一肚子蛋花汤。 到昆明后,汪曾祺报考的学校,第一个就是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这是他心仪已久的志愿。他多次听人说过,在这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名牌大学组成的大学中文系中,有他十分景仰的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名人,能够做他们的学生,听他们的课,那才真正的三生有幸。考试进行了三四用状天仪天,考试科目有国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八门。汪曾祺一门不拉地参加了。一个星期后就发榜,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挤到西南联大学校的门口看榜,激动的汪曾祺也在其中。对于这次带病进考场,其中一些科目又是他平时头疼的课程,因此他不敢抱太大希望。为了以防万一,他在填报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同时,还填报了迁到昆明的国立艺专。这所学校是由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合并而成的。他的计划是,如果考不取西南联大,学不成文学就去学画。尽管如此,他仍首先看中国文学系新生名单,才看了几行,就看到自己的名字,顿觉心花怒放。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如愿以偿更令人快乐的呢!翠湖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简陋的西南联大办学条件激起他的学习信心学校虽然发榜,但离开学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汪曾祺的情绪很好,既因为如愿以偿地考取西南联大中文系,也因为疾病消除,身体逐渐好起来。他正好抓紧这段时间,看看书,游览昆明的风景名胜。他与同学们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游览次数最多的地方则是住处附近的翠湖。汪曾祺对翠湖印象很好,觉得翠湖既与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一样,成为一个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又有自己独特的方面,那就是湖与城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别的地方,城是城,湖是湖。翠湖不同,是湖,也是一条路,并不妨碍交通。湖当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甬府道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因此,翠湖中往往是游人少,行人多,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昆明气候好,四季如春,翠湖的垂柳即使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在雨季,翠湖到处可见的柳树绿得简直要滴下来,树影倒映在极清的湖水中,只能用"翠"字来形容。汪曾祺注意到,路过翠湖的昆明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有人甚至停下来,在路边石凳坐一坐,抽一枝烟,难得悠闲地四下看看。即使匆匆忙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每逢这时,汪曾祺就感慨地想,翠湖每天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汪曾祺对翠湖印象好,还因为翠湖里有一个图书馆,这是他一生中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道观,但非常安静整洁。正是在翠湖图书馆,好学的汪曾祺抓紧开学前的有利时间,读了很多书。这个图书馆藏书颇多,而且有些是善本,汪曾祺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那时,他看书还没有明确目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什么都感兴趣,逮住什么看什么。此时的汪曾祺像一头饥饿的小羊,乍一闯进肥美的草原,一个劲地贪吃不止。多年后汪曾祺仍念念不忘翠湖图书馆,还因为图书馆有位孤独、负责但有点怪癖的管理员。此人给了他终生难忘的印象,这真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读者去早了,门还没有开,只好在外面等。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早就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拨到8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的古典人物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拨到12点,下班。这完全是一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也可能举世无双。但包括汪曾祺在内的读者习惯了,并没有意见。游览昆明名胜,去翠湖图书馆看书之外,汪曾祺还常与一道被录取在西南联大的同学到新校舍去玩。这大抵是因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大学学习生活的渴望与好奇。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些甚至是借用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这里原来是一片坟地,但坟主的后代已不知去向,联大征用这片土地并未引起麻烦。汪曾祺之所以对新校舍感兴趣,是因为他听说文、理、法三院的男生都住在新校舍,对自己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不免要格外关心些。第一次到联大新校舍,汪曾祺甚至有点失望,与他想像中的高等学府差距太大了。有一座校门,但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汪曾祺的春夏秋太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去的那天,一场骤雨刚歇,马路上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就是这条大路把新校舍一分为二,路以西是学生宿舍,路以东是图书馆、大食堂、教室......汪曾祺迫不及待地去看学生宿舍。嗨,一样简陋不堪。土墼墙,草顶,两头各有门。窗户是在墙上留出方洞,直插着几根带皮的树棍,空气倒是很流通的,因为没有人在窗洞上糊纸,当然更没有玻璃。所有学生宿舍都是大统间,两边靠墙,床与墙垂直,各排了10张双层木床,一张床睡两个人,一间宿舍可住40人。一开始,汪曾祺很担心,这样的宿舍太简陋,住的人太多,能睡好觉吗?再接着看几间高年级学生的宿舍,他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来学生并不老老实实地把双层床靠墙直放,刻板地向右看齐。聪明的学生总是重新组合,把三张床拼成一个"U"形,外面挂上旧床单或钉上纸板,就成了一个独立天地,屋中之屋。汪曾祺还看到,宿舍中没有桌椅,但聪明的大学生自有办法,他们去买了很便宜的肥皂箱,一般三个就够用了。上面一个糊一层报纸,便是书桌;下面两层放书,放衣物,这就是书橱、衣柜了。椅子?床就是。看来,许多未来学士就是在这样的肥皂箱桌面上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论文。参观了新校舍,特别是参观了学生宿舍,原来为校舍、宿舍过于简陋而感到微微失望的汪曾祺,心中忽然充满了感动与激动。他想,千百年来,寒窗苦读成了中国读书人的宝贵传统,这种传统在西南联大得到史无前例的继承与发扬。敌寇入侵,国难当头,一批名牌大学迫不得已迁到昆明,根本就不可能指望有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在艰苦而恶劣的条件和环境中,坚持高扬起西南联大的旗帜,是希望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不断,一如既往地培养和造就救国、保国、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人的希望。理解和想通了这一切,汪曾祺渴望早日开学,渴望多学一点知识的心情,变得特别强烈起来......他从"跑警报"中体会出从容不迫、乐观坚强的民族性格开学了。汪曾祺就住在新校舍的学生宿舍25号,一住就是两年。他睡靠门的上铺,下铺是姓刘的历史系的同学,河南人。说来令人不信,两年中,汪曾祺和姓刘的同学几乎没有见过面。刘是个很用功的老实学生,每天黎明即起,到树林里去读书;汪曾祺相反,是个夜猫子,天亮才回去睡觉。就这样,两人始终没有见面谈话的机会。对于学生搬动床位,调换宿舍,学校是不管的,更不用说过问学生作息时间了。西南联大的自由于此可见一斑。开学后的生活给汪曾祺留下难忘印象的不是学习,而是"跑警报"。1939年、1940年这两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个时候几乎说不上有防空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有时竟然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27架飞机来昆明轰炸。起初,汪曾祺有些紧张。后来,习以为常了,一有警报,就随着老师、同学往郊外跑。再后来,非但不紧张,这位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的有心人,居然饶有兴致地观察、收集起同学们跑警报中的言行,越想越有味道,进而还从中悟出关于生活、人生、民族性格的大道理。警报有三种:预行警报、空袭警报和紧急警报。汪曾祺注意到,联大学生见到昆明的制高点五华山上挂起红球,发预行警报了,一般是不跑的,照常上课。倒是市里的百姓一见预行警报,就开始向郊外移动,但是也不紧张,甚至还有人吹着哨,或低声唱着民歌。等到有空袭警报了,汽笛声一短一长,联大学生才离开教室往外跑,虽然没有准地点,像是漫 、山遍野,但人有习惯性,自然地形成几个比较集中的"点"。有两个"点"让汪曾祺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一个在古驿道的一侧,靠近历史语言研究所资料馆,有一片马尾松林,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尽管空袭就在眼前,但做小买卖的照样在这里吆喝着卖各种零食,更多的学生则躺在软软的松毛上,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蓝得像要滴下来的天空。另一个"点"比较远,得沿古驿道走出四五里,驿道右侧较高的土山上有一横断的山沟,可能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自然地形成一个天然的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弹片也不易蹦进来。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就是在这个天然防空沟里,汪曾祺意外地、更是吃惊地发现,竞有联大学生用碎石子或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有两副新意盎然的对联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曾巩研究论文目录

曾巩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於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不无指导意义。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编辑本段]曾巩与应用文 曾巩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於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不无指导意义。应用文起源于尧舜时代。他在《辞中书舍人状》中论述应用文的历史发展时,断定应用文起源于尧舜时代。在唐、虞、夏、商、周时代。君主一方面创新政事,按百官的实绩赐与爵位和恩惠,另一方面教化治理平民,一定要有诏、号、令、命一类的应用文诏告天下,传达君主的意图。于是君主挑选聪明、才能出众、工於语言的文学大臣载於典册,使君主的意图传布畅达,施行於天下,传於后世,这样就产生了应用文,以作为教化治理的工具。“窃以唐虞三代之君,兴造政事,爵德官能之际,所以播告天下,训齐百工,必有诏号令命之文,达其施为建立之意。皆择当世聪明隽逸、工於言语文学之臣,使之散扬演畅,被於简册。以行之四方,垂之万世,理化所出,其具在此。”(《辞中书舍人状》)应用文起源于尧舜是他根据有圣君就有应用文推断出来的。因为圣君要治理国家,治国的号令要使天下人周知,唯一的途径就是借“能言之士”通过文字传达,应用文是治理国家所必须的。”盖圣君难谕之情,将欲施於号令,得当世能言之士,然后是於文辞”(《谢中书舍人表》最早的应用文见於甲骨卜辞,是现今通行的说法,曾巩认为应用文的起源早于甲骨卜辞。这种说法还是可信的。其一,符合应用文为应用而产生的实际;其二,符合有文字便有文章的基本原理,据近年考古研究的资料表明,汉字历史可远溯到五六千年前。(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5年第1期《曾巩应用文论》)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十分严谨。《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曾巩也擅长写诗,有400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迫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注意。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20000多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故能“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其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惟恐得之晚也”(曾肇《亡兄行状》,见《元丰类稿》卷末)。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宋元学案》云:“陈无己(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义意加备,无己大服。”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明史·王慎中传》载:“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 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旧题曾巩撰,前人考订系出于伪托。

唐宋八大家《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散文鉴赏

刘向所定①《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②称十一篇者阙③。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④,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⑤,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⑥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⑦。其设心注意⑧,偷⑨为一切之计⑩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11}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12}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13},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14}。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15}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

【注】

①定:编定。②《崇文总目》:书名。宋王尧臣等编撰,六十六卷。③阙:同“缺”。④法度:法律制度。⑤用:施行。⑥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⑦易合:容易迎合各国国君。⑧设心注意:居心和用意。设,置。注,措。⑨偷:苟且,私下里。⑩一切之计:一时权宜之计。{11}寤:通“悟”,醒悟。{12}正:政治。{13}有为神农之言者:《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许行,战国时楚人,曾见滕文公,陈述神农的主张,力主君臣同耕、自食其力。孟子在书中记叙了许行的见解,并加以驳斥。神农,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又称炎帝。{14}著而非之:记载下来并予以批评。著,记载。非,反对。{15}高诱:东汉学者,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曾注释《战国策》等书。

刘向所整理的《战国策》,流传到宋代,已残缺不全,并且出现了许多错讹。曾巩访求残缺,考订谬误,将其补充修缮,还写了这篇序文。本文作于宋仁宗嘉祐后期曾巩校书史馆时,此期间正是曾巩散文艺术风格成熟阶段,本文堪称是他博厚文风的一篇代表作。

当时,朝廷上下正因为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激烈辩论,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祖宗法度”。保守派以为祖宗之法不可变更,而力主变法的王安石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法先王之政,而法先王之意的主张。曾巩是赞同王安石的看法的,本文便是借评价刘向《战国策》,阐述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

本文在布局上非常严谨。无论是就全篇而论,还是从具体的段落来看,这种特点都十分明显。文章首先叙述了《战国策》一书的勘校情况,而后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结尾又回归于《战国策》注本,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间的议论部分,指出战国策士是“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曾巩有着深厚的儒学修养,同时又是一位极为博学的作家,他在文中将所有的论述与儒家的基本理论及以往的历史事实结合得非常紧密,从而将道理阐发得极为明白。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曾巩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先举出孔于和孟子为例,正面说“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这也是一个衡量的标准。进而举出战国策士的行为作为对照,证明这些策士导致杀身亡国的原因是有悖于先王之意,这也与王安石当时的主张是一致的,可见他论述的是战国策士,而所阐发的,却是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政治主张。

后人评论

王慎中:“此序与《新序目录序》相类,而此篇为英爽轶宕。”(《唐宋八大家文钞•曾文定公文钞》)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1

【原文】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2。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序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3教化,修法度4,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年。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生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5、孙膑6、吴起7、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8。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9。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总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二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

【注释】 1战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后来经过刘向整理成为三十三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的游说之士的策谋、言论和活动。 2阙:通「缺」,缺少。 3明:表明。 4修:整治。法度:制度,规矩。 5商鞅:鞅卫的庶孙,喜欢刑名之学,入秦见孝公,劝说富强的方法。 6孙膑:战国齐人,师从于鬼谷子。 7吴起:魏国人,在他逃到楚国之后,做了楚国的相。 8寤:通「悟」,醒悟。 9放:放弃。绝:断绝。

【译文】 刘向所编定的《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崇文总目》说缺少第十一篇。我访问了一些士大夫家,才得到了全书,校正了书中的谬误,对那些一时无法查考的问题存疑。这样一来,《战国策》三十三篇才又恢复完整。 序言说:刘向在这部书的评论中说:「周朝开国之初,明确教化,制度完备,因此天下大治。到了后期,盛行阴谋欺,推行仁义的道路堵塞了,因此天下大乱。」这种说法已经很高明了。但最后却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揣摩当时的君主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才不得不这样说。」这种说法可以说是被流俗迷惑,而缺少坚定的自信了。 孔孟的时代,距离周朝初年已有几百年了,旧的法令制度早已不存在,旧的风俗也已绝灭。他们二位却独独宣扬先王的政治,认为是不可改变的,难道他们是要强迫天下的君主去做后世做不成的事情吗?也只是要根据他所生活的历史时代,所遭的变化去制订当时的法令制度,使它不失去先王的治国原则罢了。 二帝三王治理天下的时候,他们的变化固然不同,他们的法制固然相异,但是他们治理国家天下的基本原则,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先做,什么后做,都是一样的。孔、孟二位的主张,只是这样而已。「法」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必完全相同。「道」是用来作根本的,不能不一样。这道理是不可以变更的。所以他们二位恪守这个主张,哪里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呢?只是因为他们能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罢了。他们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不被世俗迷惑而坚于自信的人啊! 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却不是这样,不知道的不容置疑,只是为他们的说法容易迎合国君的心意而喜欢,他们的居心用意,只不过是侥幸谋划权宜之计罢了。所以他们高谈阔论诡谋欺诈的便利,而隐讳失败的可能;大肆宣扬战争的好处,而竭力掩盖它的祸患。那些一个一个这样做的,都有一点小利而有不能承受的大害;个个有所得,却抵不上它的损失。最后,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因此而丧身,而任用他们的诸侯和秦朝也都灭亡了。这些人是世上的大祸害,很清楚了,可是世俗之人却仍然执迷不悟。只有先王之道,随着时世适应变化,制订不同的法制,考察它没有缺点,实施它没有弊病,所以古代的圣贤,从来没有人拿先王之道来换取游士的权宜之计的。 有人说:「邪说会妨害正道,应当完全抛弃它、彻底禁绝它。那么,这部书不加销毁行吗?」回答说:「君子禁绝邪说,一定要揭露它的谬误,使它大白于天下,使得当世的人都知道这种邪说为什么是不可听信跟从的,然后再加以禁止,这样使大家的认识就统一了。使得后世的人都知道这种邪说是不能推行的,然后作为警戒,这样就使大家有明确的看法。哪里一定要销毁那些书籍呢?摒弃而杜绝邪说,没有比这办法更高明的了。所以,孟子的书中,有研究神农学说的,有研究墨子学说的,都记载下来而加以批驳。至于说到这本书的述作,上和《春秋》相接,下到楚汉之争的开始,记载了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纵横家的事迹,确实是不该废弃的。」 这本书有高诱作注的二十一篇,也有的说是二十二篇,《崇文总目》记载的只存有八篇,现在保存了十篇。

【评析】 曾巩与欧阳修同乡,曾向欧阳修学习古文,深于治儒。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政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 文章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认为战国乱世,就是因为「谋作用,而仁义之路塞」造成的,在创作风格上也跟欧阳修相近,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扩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学上。明代归有光在《文章指南》中曾作如是说:「文章意全胜者,词意朴而文意高。意不胜者,词意华而文意鄙,为曾子固《战国策目录序》无一奇语,无一怪字,读之乃太羹元酒,不觉至味存焉,真大手笔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