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保护我国海外利益之研究素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9 00:36:02

保护我国海外利益之研究素材论文

找了一个,网址只供参考。不够再到网上搜搜。就差不多了。

天涯社区看看

您好:

你是湖南商学院的吧

保护我国海外利益之研究论文

首先是外交手段,其次是军事手段

教育部今天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呈现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不久前,教育部组织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八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在全国74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万份,回收有效问卷万份。参与座谈、访谈的学生有2600余名。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继续呈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 对党和政府一年来的工作评价客观并给予充分肯定。 调查表明,大学生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工作上。在问卷列举的2001年26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工作中,大学生平均关注率达75%。关注率超过80%的有12项,其中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美国‘9?11’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美国部队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等4项,关注率均在90%以上,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注率高达97%。有89%、74%的学生“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战后日本首度出兵海外”两事件。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央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中央一年来着力抓的“深入揭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国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平均认同率达73%。尽管大学生对反腐工作期望较高,但认为2001年反腐“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的比例仍然比1999年、2000年分别上升了8个和5个百分点。 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央对厦门远华走私案和沈阳慕绥新、马向东腐败案以及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的查处,显示了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并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反腐倡廉的工作一定会做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支持和拥护高等教育改革,现行的改革措施和主张得到学生的普遍赞同。对问卷所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10项举措,平均认同率达79%。其中92%的学生赞同“深化教学改革”,91%的学生赞同“健全和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90%的学生赞同“允许高校学生跨系、校选课”,89%的学生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87%的学生赞同“鼓励高校引进、使用国外高质量教材”,82%的学生赞同“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在人生价值判断上,大学生高度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76%的学生同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70%的学生同意“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89%的大学生不同意“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在价值取向上,调查显示,大学生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就业选择比较务实,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进一步增强。 在道德认识上,95%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浪费粮食、言语行为不文明等不良现象,多数学生表示反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就业形势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自己最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外语水平”等。

利益交换,谈判为主,战略威胁为辅;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3日文章】题:中国应考量如何保护海外利益(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走出去”产生国际地缘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国际经济方面实行“走出去”战略。这一新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走出去”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产物。有了客观经济需要,才有政府“走出去”的政策。西方一些人士把中国的“走出去”政策解读为新殖民主义,这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中国必须意识到“走出去”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对国际经济事务已具有实质性影响力,并且因为这种影响力的基础是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也可相信其是可持续的。另外一方面,中国也要意识到“走出去”对当地社会及其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尽管中国“走出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其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各种利益并不总是能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利益分配的不均又会影响当地社会的政治。当中国的“走出去”成为不同政治利益较量目标的时候,中国的利益就容易受损害。此外,尽管“走出去”主要表现为经济贸易方面,但任何国际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产生冲突。正因为冲突不可避免,中国必须考量如何保护“走出去”的海外利益,包括驻外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以及合同的履行等。具体说来,“走出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健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处于饱和状态。中国要“走出去”与这些国家的资本竞争并不容易。又因为中国和这些国家具有不同政治价值和文化,中国“走出去”行为往往被误读,被政治化,这更增加了中国“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些国家是法治型国家,契约文化发达,中国“走出去”的利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与西方既得利益发生冲突中国“走出去”的对象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大多还处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一些国家尽管有诸如选举等民主因素,但国家的制度化程度还比较低。制度化程度低也表明政治上人治色彩浓厚,国家政策经常因人而异。中间社会力量小,族群关系复杂,加上或左或右的激进政治力量,社会稳定经常成为大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中国“走出去”非常不利。更复杂的是,中国的“走出去”不可避免要和西方国家已经在那里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在非洲主要是欧洲国家的利益,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美国的利益。欧美早期在非洲、拉丁美洲实行殖民主义政策,殖民政策结束后又有各种形式的新政策,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展自身的影响。尽管西方政策遭到那里人民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在这些国家也培植了相当的亲西方政治势力。中国“走出去”不仅要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也会和他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冲突。中国如果不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和西方协调利益,中国本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受到损害。欧美对中国的做法可资借鉴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成为历史。但应当看到,极其丑陋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一些情况下往往是西方国家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手段。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那么依靠什么来保护海外利益呢?当然,现在有新的国际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等来保护各国的海外投资。但从现实面看,现存的国际规则并不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看看美国和欧洲国家是如何努力来保护他们“走出去”的利益,包括在中国的利益就知道保护海外利益的困难了。中国政府在保护欧美在华利益方面已经尽心尽力,但西方还是不放心。除了要中国恪守世贸组织规则外,他们通过设立各种机制来保护他们在华利益。欧美对中国的做法是否可以给中国一些启示呢?至少给中国提出了如何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这个重要问题。

保护我国海外利益之研究论文摘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3日文章】题:中国应考量如何保护海外利益(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走出去”产生国际地缘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国际经济方面实行“走出去”战略。这一新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走出去”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产物。有了客观经济需要,才有政府“走出去”的政策。西方一些人士把中国的“走出去”政策解读为新殖民主义,这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中国必须意识到“走出去”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对国际经济事务已具有实质性影响力,并且因为这种影响力的基础是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也可相信其是可持续的。另外一方面,中国也要意识到“走出去”对当地社会及其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尽管中国“走出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其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各种利益并不总是能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利益分配的不均又会影响当地社会的政治。当中国的“走出去”成为不同政治利益较量目标的时候,中国的利益就容易受损害。此外,尽管“走出去”主要表现为经济贸易方面,但任何国际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产生冲突。正因为冲突不可避免,中国必须考量如何保护“走出去”的海外利益,包括驻外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以及合同的履行等。具体说来,“走出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健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处于饱和状态。中国要“走出去”与这些国家的资本竞争并不容易。又因为中国和这些国家具有不同政治价值和文化,中国“走出去”行为往往被误读,被政治化,这更增加了中国“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些国家是法治型国家,契约文化发达,中国“走出去”的利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与西方既得利益发生冲突中国“走出去”的对象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大多还处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一些国家尽管有诸如选举等民主因素,但国家的制度化程度还比较低。制度化程度低也表明政治上人治色彩浓厚,国家政策经常因人而异。中间社会力量小,族群关系复杂,加上或左或右的激进政治力量,社会稳定经常成为大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中国“走出去”非常不利。更复杂的是,中国的“走出去”不可避免要和西方国家已经在那里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在非洲主要是欧洲国家的利益,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美国的利益。欧美早期在非洲、拉丁美洲实行殖民主义政策,殖民政策结束后又有各种形式的新政策,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展自身的影响。尽管西方政策遭到那里人民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在这些国家也培植了相当的亲西方政治势力。中国“走出去”不仅要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也会和他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冲突。中国如果不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和西方协调利益,中国本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受到损害。欧美对中国的做法可资借鉴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成为历史。但应当看到,极其丑陋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一些情况下往往是西方国家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手段。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那么依靠什么来保护海外利益呢?当然,现在有新的国际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等来保护各国的海外投资。但从现实面看,现存的国际规则并不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看看美国和欧洲国家是如何努力来保护他们“走出去”的利益,包括在中国的利益就知道保护海外利益的困难了。中国政府在保护欧美在华利益方面已经尽心尽力,但西方还是不放心。除了要中国恪守世贸组织规则外,他们通过设立各种机制来保护他们在华利益。欧美对中国的做法是否可以给中国一些启示呢?至少给中国提出了如何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这个重要问题。

天涯社区看看

“如果你能够看到鱼翅是怎样做成的,鲨鱼的鱼鳍是如何被割下的,以及每年有七千多万条鲨鱼,最终是为了鱼翅汤而送命,你还会购买它吗?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鲨鱼物种都濒临灭绝,但是,我们可以拯救它们。请记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则公益广告的话语,让多少人幡然醒悟!而钓鱼岛事件,又让多少人意识到中国的海洋权益!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傲放、奥秘无穷,都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与载体。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漫长,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海洋中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第一,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是深入我国大陆的内海;其他三个是我国在太平洋中的边缘海;第二,我国海疆北起鸭绿江,南至曾母暗沙,东起钓鱼岛群岛,西至北仑河口;第三,我国拥有约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和万千米的岛屿海岸线;第四,我国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第五,我国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1/3,其中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洋是我们国家的另一条生命补给线。我国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人类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服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洋里的生物可以食用、药用、(本身是药物,或者可由生物体提炼出药物)、科研用途、娱乐用途(饲养、观赏)、农用(饵料)、生物能等等;海洋里的物理资源或能源资源有:发电(波浪发电、潮汐发电、温(盐)差发电等等);海洋的化学资源有:海水淡化成淡水、海水中直接提取痕量元素(金、铀、氘、溴、碘、镁、钾……)、海水中直接提取化合物(食盐、芒硝、石膏、重水、卤水等等);海洋的地质(矿物)资源:锰核、石油、天然气、矿砂、底砂等;海水可直接利用的例子有:利用冰山提取淡水、海水冷却核电厂发电机组及其他机械、海水脱硫、冲洗、稀释等等;海洋的空间资源有:运输、航行、休闲娱乐等。海水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给我们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发生的热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首先,我要号召大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们从大海中索取的实在是太多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食物,提供船舶航行的条件,给我们呈现美丽的风景,但是人类在利用海洋的同时并没有悉心呵护海洋,她现在面临着海水污染等各种问题,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这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及早树立起保护海洋的意识。海洋能有效地缓解中国的能源问题,减少进口量和对外国能源的依赖,海洋是内陆的有效屏障,即便要发生战争也不容易烧到内陆上,海洋是谋求海外发展的重要通道,能有效地帮助经济的发展。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儿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是海洋权益。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权益。我国有许多事件关于海洋权益,其原因不外于:历史原因,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与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广阔,所辖岛屿众多,维护海洋权益注定是一个长期任务。面对目前的一些分歧和争端,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摩擦和冲突,我们需要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共同发力,从官方到民间齐心合力,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和各方面的压力,使地区风险始终处于管控之中。只有采取实质性的手段,给挑衅者划出红线,才能让他们清醒起来,不敢随便造次。一个强大的中国,需要以鲜明的主张和坚决的行动,强力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国家规规矩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不可能以牺牲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为代价。我们不轻言动武,但也从不惧怕讹诈。随着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还在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手段,去始终把握住未来局势发展的主动权。争夺海洋权益,其中不外乎是为了海洋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保卫支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此外,还有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空间的质量;等等。总之,海洋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巨大,不可能形容的重要性,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势在必行!

教育部今天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呈现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不久前,教育部组织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八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在全国74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万份,回收有效问卷万份。参与座谈、访谈的学生有2600余名。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继续呈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 对党和政府一年来的工作评价客观并给予充分肯定。 调查表明,大学生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工作上。在问卷列举的2001年26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工作中,大学生平均关注率达75%。关注率超过80%的有12项,其中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美国‘9?11’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美国部队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等4项,关注率均在90%以上,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注率高达97%。有89%、74%的学生“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战后日本首度出兵海外”两事件。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央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中央一年来着力抓的“深入揭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国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平均认同率达73%。尽管大学生对反腐工作期望较高,但认为2001年反腐“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的比例仍然比1999年、2000年分别上升了8个和5个百分点。 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央对厦门远华走私案和沈阳慕绥新、马向东腐败案以及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的查处,显示了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并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反腐倡廉的工作一定会做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支持和拥护高等教育改革,现行的改革措施和主张得到学生的普遍赞同。对问卷所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10项举措,平均认同率达79%。其中92%的学生赞同“深化教学改革”,91%的学生赞同“健全和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90%的学生赞同“允许高校学生跨系、校选课”,89%的学生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87%的学生赞同“鼓励高校引进、使用国外高质量教材”,82%的学生赞同“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在人生价值判断上,大学生高度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76%的学生同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70%的学生同意“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89%的大学生不同意“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在价值取向上,调查显示,大学生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就业选择比较务实,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进一步增强。 在道德认识上,95%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浪费粮食、言语行为不文明等不良现象,多数学生表示反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就业形势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自己最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外语水平”等。

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研究的论文

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海军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果,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从改造、恢复一艘废旧的航母起步,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这可谓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起点,将加速推进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的全面战略转型。驶向深蓝”已是大势所趋。 没有强大的“蓝水海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蓝水海军”,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自然结果。 例如最近的航母MV,推出展现辽宁舰及水兵的MV令人耳目一新,显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传统上,中国海军处于次要地位,不管是在军队中还是在公众的印象中。辽宁舰或许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民族自豪感象征,它加入海军充分说明了海军在武装力量中的地位上升。这部MV是严肃认真的公关行为,不只是为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甚至不只是为了辽宁舰,而是为了整个海军。正如一位喜欢这部MV的人对中国媒体所说,这部短片让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的舰载机也很 从这部MV和美国防长哈格尔最近参观辽宁舰的事情上看,中国显然已经充分准备好把展示海军引以为傲的东西作为一种公关工具。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说,这种展现反映了对中国军力的信心日益增强。辽宁舰一直作为中国新的军事地位的明显象征。拥有航母是中国成为世界级海军大国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辽宁舰服役后,中国终于可以足够轻松自由地开始真正展示它的这个新装备。 航母的建造有利于海防,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水域覆盖很广,许多蕴藏丰富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的中国领海都远离大陆。中国作为一个历来重视陆军发展的国家,多年没有注重海军建设,自然使得周边的国家,特别是日本,菲律宾等国更加容易的占据远离中国本土的中国岛屿。中国必须利用航空母舰来加大中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以加强这些岛屿的防卫,否则对今后中国外海就很可能频繁受到周边国家的侵略。 航母是一个国家实现远洋的必备条件。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深化,中国人已经不能满足于牢牢控制在本土的自然资源,商业契机和政治影响范围。如今许多中国的石油钻探,商业贸易和渔业作业等都逐渐向远离本土的海域和地区延伸。如果中国迟迟没有一个航母战斗群来保护这些海外利益,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利益被别国吞并而无法阻止。拥有航母就代表中国可以派海军到远离国土的地区去保卫本国的利益和国民的安全。 .除了自卫和保护海外利益,如果中国拥有航母就可以向外国 - 特别是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反华势力显示中国绝对不是软弱可欺,可以利用航母战斗群航行在世界各地让敌视中国的国家心存顾忌。知道随时可能遭到中国的打击而不敢随意的持远无恐来挑战中国的基本利益。 另外,拥有航母的中国就可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例如这次索马里海盗事件,如果中国拥有庞大而坚不可摧的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亚丁湾常年巡洋,不单保护本国的船只,也可以保护其他各国船只不受海盗欺负,甚至可以更加主动的为国际社会除去一大害,赢得国际声誉和主导国际发展趋势。一旦一个国家拥有航母,则进可攻,退可守,更加灵活和主动的保卫本国的国际利益不被随意侵犯。中国作为一个准备复兴和不断取得国际积极地位的国家必须拥有航母来达成我们的目的。 可以说,辽宁舰的服役,是中国军力增长的标志,更是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标杆! 望采纳。幸幸苦苦整了半天啊!!!!

你是湖南商学院的吧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3日文章】题:中国应考量如何保护海外利益(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走出去”产生国际地缘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国际经济方面实行“走出去”战略。这一新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走出去”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产物。有了客观经济需要,才有政府“走出去”的政策。西方一些人士把中国的“走出去”政策解读为新殖民主义,这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中国必须意识到“走出去”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对国际经济事务已具有实质性影响力,并且因为这种影响力的基础是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也可相信其是可持续的。另外一方面,中国也要意识到“走出去”对当地社会及其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尽管中国“走出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其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各种利益并不总是能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利益分配的不均又会影响当地社会的政治。当中国的“走出去”成为不同政治利益较量目标的时候,中国的利益就容易受损害。此外,尽管“走出去”主要表现为经济贸易方面,但任何国际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产生冲突。正因为冲突不可避免,中国必须考量如何保护“走出去”的海外利益,包括驻外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以及合同的履行等。具体说来,“走出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健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处于饱和状态。中国要“走出去”与这些国家的资本竞争并不容易。又因为中国和这些国家具有不同政治价值和文化,中国“走出去”行为往往被误读,被政治化,这更增加了中国“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些国家是法治型国家,契约文化发达,中国“走出去”的利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与西方既得利益发生冲突中国“走出去”的对象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大多还处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一些国家尽管有诸如选举等民主因素,但国家的制度化程度还比较低。制度化程度低也表明政治上人治色彩浓厚,国家政策经常因人而异。中间社会力量小,族群关系复杂,加上或左或右的激进政治力量,社会稳定经常成为大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中国“走出去”非常不利。更复杂的是,中国的“走出去”不可避免要和西方国家已经在那里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在非洲主要是欧洲国家的利益,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美国的利益。欧美早期在非洲、拉丁美洲实行殖民主义政策,殖民政策结束后又有各种形式的新政策,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展自身的影响。尽管西方政策遭到那里人民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在这些国家也培植了相当的亲西方政治势力。中国“走出去”不仅要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也会和他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冲突。中国如果不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和西方协调利益,中国本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受到损害。欧美对中国的做法可资借鉴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成为历史。但应当看到,极其丑陋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一些情况下往往是西方国家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手段。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那么依靠什么来保护海外利益呢?当然,现在有新的国际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等来保护各国的海外投资。但从现实面看,现存的国际规则并不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看看美国和欧洲国家是如何努力来保护他们“走出去”的利益,包括在中国的利益就知道保护海外利益的困难了。中国政府在保护欧美在华利益方面已经尽心尽力,但西方还是不放心。除了要中国恪守世贸组织规则外,他们通过设立各种机制来保护他们在华利益。欧美对中国的做法是否可以给中国一些启示呢?至少给中国提出了如何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这个重要问题。

楼上回答的很好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论文素材

找了一个,网址只供参考。不够再到网上搜搜。就差不多了。

您好:

教育部今天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呈现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不久前,教育部组织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八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在全国74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万份,回收有效问卷万份。参与座谈、访谈的学生有2600余名。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继续呈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 对党和政府一年来的工作评价客观并给予充分肯定。 调查表明,大学生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工作上。在问卷列举的2001年26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工作中,大学生平均关注率达75%。关注率超过80%的有12项,其中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美国‘9?11’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美国部队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等4项,关注率均在90%以上,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注率高达97%。有89%、74%的学生“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战后日本首度出兵海外”两事件。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央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中央一年来着力抓的“深入揭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国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平均认同率达73%。尽管大学生对反腐工作期望较高,但认为2001年反腐“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的比例仍然比1999年、2000年分别上升了8个和5个百分点。 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央对厦门远华走私案和沈阳慕绥新、马向东腐败案以及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的查处,显示了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并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反腐倡廉的工作一定会做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支持和拥护高等教育改革,现行的改革措施和主张得到学生的普遍赞同。对问卷所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10项举措,平均认同率达79%。其中92%的学生赞同“深化教学改革”,91%的学生赞同“健全和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90%的学生赞同“允许高校学生跨系、校选课”,89%的学生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87%的学生赞同“鼓励高校引进、使用国外高质量教材”,82%的学生赞同“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在人生价值判断上,大学生高度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76%的学生同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70%的学生同意“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89%的大学生不同意“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在价值取向上,调查显示,大学生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就业选择比较务实,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进一步增强。 在道德认识上,95%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浪费粮食、言语行为不文明等不良现象,多数学生表示反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就业形势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自己最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外语水平”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