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幼儿性别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4 12:35:20

幼儿性别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提供几篇论文,仅供参考.离异家庭教养孩子的误区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固然是巨大的,但离异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的选择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问题,现在有一部分离异家庭在教育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把孩子当作出气筒“你怎么和你那个坏老子一样”“你真没出息,都是被你妈妈宠的。”有些离了婚的妈妈或者爸爸虽然在离婚时力争对孩子的抚养权,但却只是为了不让对方得逞,或将孩子视为“人质”,通过控制孩子来报复对方。在这样的家庭中,妈妈或爸爸常对孩子过于严厉,百般挑剔,动辄指责孩子的某个特点;很少对孩子的痛苦和孤独加以慰藉,甚至将自己生活的不顺都归罪于另一方和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可能获得积极的成长动力,也不可能正确地看待和应对自己的处境,甚至思想感情和道德认知会产生严重缺陷。推荐阅读>>>一个单亲妈妈的教女经 热点:看那些坚强的明星单亲妈妈误区之二:溺爱过分,包办代替“宝贝,世界上只有妈妈最爱你了!”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A在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犯错误时舍不得批评,孩子不肯上进时总有借口,“谁叫他没有大树可依呢?”天真、幼小和“一张白纸”的孩子,最需要家长经常性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溺爱却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误区之三: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我累死了,你还缠着不放,去吧,自己去做吧,别烦人了!”这样的声音时常在单亲家庭中萦绕。这一类父母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虽然他们也扬言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爱。既没有与孩子共同体验忧乐,也谈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如何。另一类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是因为他们坚持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一样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和责任心是比较弱的,需要加以培养,毕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难需要家长帮助的。误区之四: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啊,你怎么对得起我啊?”“你可要给妈妈争口气啊,给你那死鬼老爸看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普遍的心态。离异的家长更是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瞧,我一个人也能把孩子带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态度简单、粗暴和生硬。态度生硬,批评过多会导致孩子发现情感障碍及逆反心理、恐惧心理。甚至拒绝家长任何合理的要求。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会恶性循环,影响孩子正常的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误区之五:将孩子扔给祖父母“孩子,我忙死了,你去外婆家住一段日子!”离异后的男女要独自承担事业、家庭的重担,很自然地就将教养孩子的任务转移给自己的父母。隔代教育最常见的弊端就是:当孩子没有了爹,或没有了娘时,特别容易使老人将爱意调浓,而造成溺爱。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阻碍其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误区之六:将孩子当作生活的惟一重心“宝宝,你可要争气了,你是妈妈惟一的依靠了!”“妈妈以后就全靠你了!”有些妈妈在离婚前就缺乏独立自我、职业目标和社会生活,离婚后,又陡然失去了丈夫这一重要生活支点,会把孩子变成自己生活的惟一目标,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影响孩子的心理。误区之七:阻止另一方与孩子往来“孩子,你爸爸不要我们了,我们也不要再见他了。”“宝贝,我们俩相依为命,没有你妈妈也照样过得好。”很多家庭离异后,都千方百计阻止另一方与孩子往来。但是父母双方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功能是不可相互替代。特别是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是通过对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一方父母的认同机制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如果一方角色的长期缺失,会对孩子的双性气质的平衡、各种不同兴趣、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误区之八:教孩子憎恨对方“你爸爸是个坏人,世界上最坏的人”“我们现在这么可怜,都是你爸爸造成的!”现在的很多离婚案,都是以一方伤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居多,被伤害的一方难免会鄙视、憎恨对方,也会仇视那个第三者。他们往往会把这种仇恨带给孩子。从小就有仇恨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变得自暴自弃,充满仇恨情绪、自我和不信任他人。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未来.谈谈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并随着离婚率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最难处理的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面对那些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完整家庭之爱的无辜的孩子们,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细碎和烦琐的。现在我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体会及做法。二、首先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这样一些问题:<一>这些学生矛盾心理多,如需要朋友与不合群的矛盾、渴望得到信任与不信任别人的矛盾。这些孩子一方面很坚强,另一方面又非常脆弱。<二>是家教缺乏,不良行为突出。表现为不讲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差,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爱撒谎,缺乏责任感;一是亲情缺失,心理问题严重。爱与同学打架闹矛盾,逆反心理重,不太与人交往,合作意识差<三>是学习习惯差,上进心不强。表现为家庭作业普遍完成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四>是自由散漫,不服管教。表现为管不住自己,常常逃学去网吧、逃家,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学校和监护人都感到无可奈何。三、单亲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单亲家庭的父母经历了离婚或丧偶的痛苦,身心俱疲,许多时候,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大致可分为几类:(—)、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 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托给爷爷奶奶照管,而老人们往往只能做到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大多是心有余力不足,使孩子放任自流,结果造成了孩子学习习惯差,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二)、学校、家庭管理脱节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法管教子女,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孩子在学校老师管不了,回到家中又无人管的局面,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见,残缺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同时也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四、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措施。对于种种不良的心理特点,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积极引导他们,逐渐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特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离异家庭学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上关心与帮助。在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老师在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各种具体困难,随时关心他们在健康等方面的情况。离异家庭学生不能享受双亲家庭学生同样多的爱,教师要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第二父母。绝对禁止恶言训斥,多做个别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在校外活动中,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教师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让家庭离异学生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思想上教育引导。针对他们的矛盾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六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班主任可采用成立课外学习小组的形式,帮助他们学习功课,以提高成绩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可使他们明确人生目标,又可逐步消除孤独感。另外要引导他们多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以及影视片,以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讨论文学作品,认识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我班有一学生,父母离异后重新组成了家庭,他的成绩在班上较好,但有一种不健康心理,我刚接这个班时,他是语文科代表,由于自己的语文成绩不是班上最好的,他多次要求不做科代表。对此,我耐心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他正确看待分数。经过努力,他的语文成绩上去了,思想也得到了提高。<二>行为上严格要求。必要时要用法规校规来约束。首先要耐心、细致而又严格的要求,同时还应进行纪律、公德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分相结合有时可能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三>、要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关爱他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爱是残缺的。作为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要真诚的爱护他们,关键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向。对成绩不佳的单亲家庭孩子要以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长辈的爱护走进他们,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出错时给予指导,成功时给予赞美。曾经有一个跟随父亲的男孩明明,由于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他经常空着肚子上学,生活上缺少大人的关心,经常不洗澡换衣。知道这一情况后,我经常都为他准备早餐,练习薄用完了买新的给他,在一件件的日常小事中,让他感到与老师拉近距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四>要当好孩子、家长的桥梁班主任要向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公布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让单亲家庭的父母能经常与班主任、课任老师保持联系。班主任要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或电话沟通等方式,经常汇报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在校表现,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共同提高的桥梁。例如我班单亲孩子陈佳佳,我在家访时,从她父亲口中了解到这么一件事:一次,爸爸问她把抽屉中的钱花得到哪里了,她称自己把钱借给班上的同学了。之后我到班上了解证实到并没有哪个同学借了他的钱,实际是她挥霍掉了。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深感痛心,于是我私下与她谈心,让她认识到说谎的坏处,认识到父亲对她的爱,老师对她的关心。事后她在日记里表示要做个诚实的人。平常我也经常通过电话与其父亲对他的行为进行核实汇报,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五 >以集体的力量感染单亲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性格孤僻,在集体中也少有自己的朋友,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自卑感,常常沉默不语。这时,我们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班干部关心、团结、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用“结对子”的方法,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单亲孩子,使班内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帮助他们的责任,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往,为他们的交往提供条件和方便,使他们得到大家给予的帮助,获得来自父母以外的爱的补偿。单亲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爱,对同学、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作为班主任,我们铭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幼儿园性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你早期性教育开展主题报告的话,一般情况下其实有很多这种PPT之类的,你可以就是写一些关于这种的调查之类的,然后把调查写进去是最好。

(4)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较全面地列出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及在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所涉及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4)参考文献应能反映国内外新的学术成果,且一般应有1/2左右的外文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幼儿书法、幼儿图书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坚定不移地把体、智、德、美全面育人的幼儿教育目的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曾经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 教给幼儿 唱歌 、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纲要》的这一阐述,在促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艺术早期教育认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经济、 文化 生活的发展,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都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实践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而应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历史、教育条件的种种不同,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也不应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和现代化的实际,树立明确的、更为 完善的幼儿艺术教育目的。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 、情感、智力、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乐于被幼儿所接受,下面简述这些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 故事 、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从而培养起幼儿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识周围世界的有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催发幼儿的想象。另外,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只有艺术是比较自由的。它可以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种具体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使幼儿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有生命和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而自由驰骋。艺术活动又有许多是操作性活动,在活动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幼儿达到心灵手巧。总之,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虽然不象智力训练那样直接,但对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的智力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叫多智力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六种:语言运用智力、数学运算智力、音乐智力、空间造型智力、身体活动智力和个人控制感情与体察他人情绪的智力。这六种智力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是一种 混合体 。 艺术教育对其中各种智力的发展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首先教育。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自然、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等内容几乎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影响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的发展。艺术教育又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和成长。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在体质方面,舞蹈尤其具有健美肢体并使之传情达意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音乐,它的语言是节奏、旋律、音色等。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形体等。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而有音乐感的耳朵又恰恰是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培养出来的。所以,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接触和能够掌握的艺术语言虽然是浅显的,但却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语言。运用 这些语言,幼儿就可以表达感情、实现艺术创造。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萌芽的时期。艺术活动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易于实现的形式,使这种创造性借助艺术而表现出来,并使幼儿对此建立起信心,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的功能,因此它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教育目的,可称为一般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面对所有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培养和教育的目的,可称为特殊性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特殊性目的则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目的。它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准备。它除了应以一般性目的为基本内容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教育。它具有体、智、德、美的教育功能。它的教育目的应理解为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1]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论述幼儿性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理学意义

幼儿进行幼儿园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据研究,儿童发育的最早表现是原发性性功能反应,常见的有未满l岁的男孩出现阴茎勃起;3~6岁的男孩或女孩会用刺激生殖器以取得快感,进而可发展抚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并对大多数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喜欢窥视。[2]这些性行为是无意识的 ,是性中枢在发育的表现,并受到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显示孩子性发育的进行。有专家认为,人的性发育开始得很早,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不是中性体,因此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然而,有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训斥;有的家长则加以忽视,或者觉得难以于启齿;还有的家长用“龌龊”“下流”来教育孩子。这些不科学的行为和态度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产生怪异的想法,长大后引发性攻击、性功能障碍或性压抑等行为。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具备的生理学意义,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二)心理学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幼儿园性教育是必要的。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3]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 ,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 ,尤其是5岁以前。这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 ,无疑对儿童今后的一生有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或好或坏将扩展到一个人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行为方面。”[4]

另外,依据心理能量发展理论,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人的心理能量,它会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幼儿性里比多表现为对有关性问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生育之谜、对身体构造的探索和对性行为的模仿上。对幼儿的教育要顺应其里比多发展的状态,否则会造成里比多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在外表现为神经症。

幼儿对性的好奇和对其他事物的好奇一样,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究。而当这种由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引发的求知动机受到忽视和压抑时,幼儿面对各种言语、图像、行为等信息就会被动地建构他们对于“性”的看法。而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极易吸收错误的信息,或者因为理解困难而无法建立有关“性”的正确观念,导致更为迷惑好奇。因此,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和建构相关的经验,还不如由家长和教师提供正确适宜的性知识,帮助其过滤掉不良的信息。

(三)现实意义

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猥亵儿童案件达103件,涉案104人。而且,从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的“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短短的20天内,全国范围至少有8起校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其中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24起,占到。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有:被害人低龄化;被害次数高频化。犯罪嫌疑人屡屡将魔爪伸向儿童想必是考虑到儿童的无力反抗,甚至不知道要反抗,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侵害。如果孩子受到过正规的性教育,他们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拒绝侵害,或者至少也知道告诉父母,求助他人。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堪忧,无辜的孩子们急需受到保护。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因性无知使自己和社会遭受巨大损失。[5]从长远来看,幼儿园性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

二、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我国的性研究和性教育发展已近一个世纪,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受到重视和良好的普及,发展道路极不平坦。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的发展更是受到忽视和限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

(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性教育的态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开展性教育仍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相关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在孩子还没有性发育之前就进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高伟德教授指出,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有两个重要阶段,2、3岁是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是另一个关键期。同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孙云晓认为,应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进行性教育。

也有部分人士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有研究者对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态度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认为应该从学龄前期教起的家长占43 % ,教师仅占 %[6] ,充分反映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认识不足这一事实。而且,有的幼儿家长对开展儿童家庭性教育持消极态度,担心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反对和排斥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

(二)幼儿园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更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的观念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的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7]

2.性教育教材匮乏

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材,在性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教材,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引发家长的不满。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进行了课程的试行,但由于试行的效果不理想而叫停。

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五万多专业教师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幼儿园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性教育师资的薄弱。

三、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性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的任务。幼儿园性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幼儿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性教育。

(一)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性方面问题时,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回避这个话题,另一方面由于性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匮乏,很难正面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因此,幼儿园开展性教育关键的一点是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培训。首先,幼儿教师要转变性教育观念,要认同幼儿性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把集体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多多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了解国内的试点情况。从能力和心理上做好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并生发。

(二)加强家园性教育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是开展幼儿园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班内环境布置、网络论坛等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方面会承受很大的变化,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当把幼儿在园或在家的一些不良行为互相反映给对方,共同商讨对策,不应认为这是个难于启齿的问题,不好意思提出来,而造成信息闭塞不畅。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远远胜过幼儿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性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幼儿获得科学的性教育,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创设健康社会环境

无论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早期经验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无时无刻地向儿童兜售“性息”。儿童天性好奇,鉴别能力尚未建立,加之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极其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不健康的信息,为儿童的成长和性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电视媒体方面,儿童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性节目”,针对儿童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使儿童能顺其自然地生发一种健康的性态度。

【参考文献】

[1]吴建中. 重视 3~12岁儿童的性教育[J]. 基础教育 (重庆),2005,20(4): 58-60.

[2]王晓平,范文坚.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J].教育导刊,2010,(5):85-86.

[3]孙晓勉,谢怡,马佳.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J ]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2007, 18 (2) : 85-87.

[4]李君.关于儿童家庭性教育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J ]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6, 2: 79 �C 81.

[5]薛玲,郭素芳,赵更力.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 ,19(8) :122-123.

[6]吴缃琦,孙晓勉,谢怡.家长及教师对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观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8,(10):525-529.

[7]高亚彬,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1).

幼儿教育开题报告论文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如下: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

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

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

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

《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

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幼师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论文幼儿教育的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如下: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

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

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

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

《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

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幼儿安全教育开题报告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安全需要我们来守护,那你会怎么写安全教育开题报告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安全教育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确保幼儿的在园安全,每个幼儿园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安全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表现为说教多、实操少、要求多、落实少,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安全教育中大多处于片面强调成人对幼儿的被动保护,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实践层面欠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不够,一旦意外事情发生,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为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作为此次的课题研究内容。

意义:

1、现实意义。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课题,它不仅牵涉到幼儿园的稳定,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食物中毒、园车车祸、拥挤踩踏、校园暴力事件、火灾、摔伤……根据最新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100名死亡儿童中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而这个数字以7%--10%增加。一个个花朵般的生命受到伤害,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在这些意外事故中,有人为造成的伤害事件,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在幼儿的无意识中造成的。因此,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和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

2、实践意义。在当今中国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幼儿是弱者,这一事实和现实被成人真正地认识、理解和认同。目前幼儿园虽都提出了幼儿安全教育,但这教育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师的.行动是在过分的保护幼儿,安全教育也处于片面教育和说教,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因此,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提升幼儿安全保护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能够将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行之有效,从而构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屏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安全教育: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幼儿认识安全的本质含义、重要性及获得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教师、家长安全教育水平的过程。

2、有效性:是天文学专有名词,英文原名validity,是指受教育者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某方面发展的程度,在判断学习到的某种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的标志是:受教育者是否增加了该项知识与技能,能否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该项内容的发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应用。

3、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指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幼儿园目前安全教育现状,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进行汇总梳理,积极探索消除各种隐患的对策,充分挖掘和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人员分工;

(2)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

(3)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广泛收集理论材料;

(4)召开开题会,对课题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13年5月)

(1)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2)全面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幼儿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各类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3)加强课题管理,边实验边小结,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性总结。

9月:

1、幼儿安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汇总;

2、细化及优化各岗位、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操作性强的安全保障机制;

3、幼儿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4、教师培训讲座《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及处理》的培训;

5、签订安全责任书;

6、每月向家长发放《花儿朵朵》园刊。

10月:1、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家长学校—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

3、亲子DIY制作—安全小书;

4、主题谈话活动“怎样保护自己”;

5、安全小卫士评比。

11月:1、消防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社区活动:走进消防队;

3、专家培训《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4、灭火器使用及演练;

5、安全教育主题墙创设;

6、课题小结。

12月:1、交通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家长课堂--交警叔叔来园讲课;

3、“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评比活动;

4、教师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观摩评比;

5、教师交通安全知识答题竞赛。

1月: 1、饮食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专题讲座: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3、给家长的一封信—节假日安全教育;

4、教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答题、竞赛;

5、主题讨论活动:吃什么最健康。

3月: 1、紧急撤离、疏散、逃生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防震、防火安全撤离演练活动;

3、、专题培训:邀请公安处对安保人员进行防暴安全器械的正确使用培训;

4、、安全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5、、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

4月: 1、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我运动,我健康”安全游戏竞赛活动;

3、家园亲子活动“我设计的安全标语”;

4、主题谈话“我会这样玩玩具”。

5月: 1、用电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安全教育儿歌创编活动;

3、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评比;

4、家长学校:家庭中的安全教育;

5、主题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5月)

1、汇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接受专业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花儿朵朵》园刊;

3、幼儿园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保障机制;

4、秦川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案例集锦;

5、优秀安全教育活动论文;

6、教师安全教育随笔;

7、安全教育儿歌创编;

8、安全教育工作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汇总;

9、教师及家长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知识答卷;

10、各类突发事件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11、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剪影;

12、致家长的一封信。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