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悲惨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3 12:25:56

悲惨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论《歌剧魅影》的悲剧之美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的一部杰作。自《歌剧魅影》1986年在伦敦首演16年来,一共在20个国家110个城市演出了超过65000场,观众达到58000000人,获得包括劳伦斯-奥莉维亚、托尼奖等50多项音乐剧大奖,可见这部音乐剧的魅力之大。2004年12月,《歌剧魅影》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这是个典型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关于一个出没歌剧院里,用一副面具遮掩自己丑陋面孔的神秘幽灵,爱上一个女高音歌唱演员的故事。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人物感情,充满张力的戏剧化冲突,以及19世纪社交界特有的那份自严谨中爆发出来的神秘恐惧和性格压抑。舞台上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大剧院,阴森恐怖的地下世界,敏感多情的贵族青年,楚楚可怜的红伶少女。还有那张脸,那隐藏在木然恐怖的假面背后的自卑嫉恨,狂暴而又脆弱的心灵,几乎所有可以调动观众情绪的要素都浓缩在卡斯顿-勒胡德原著中,并在韦伯的手中为它拂去浮尘,再绽芳华。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出色的音乐是一部音乐剧成功的关键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较之其他三部经典音乐剧(包括《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不同的地方是剧中剧是整部音乐剧的重要特点,并为世界音乐剧艺术开创了一个接近大歌剧的新风格和新样式。剧中采用了大量古典音乐的背景,(例如歌剧院在排练歌剧《汉尼拨》《耳背公爵》《唐璜的胜利》中出现的古典歌剧中用传统的美声唱法演唱的咏叹调),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使两者完美结合,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半音进行的主导动机贯穿剧情进程,造成扣人心弦的戏剧紧张度,在全剧一开始,这个充满神秘感、恐怖感的旋律,一下子就把观众引入到这个悬疑的爱情故事中去。全剧最精彩的唱段莫过于第一幕中幽灵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面,深不可测的地底两人的深情二重唱“歌声魅影”,演唱多有美声成分,音乐动机在不同的调上一次次再现,把当时那种亦真亦幻般睡半醒的戏剧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及将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得及其凄婉、完美而动人;旋律节奏中多采用的附点音型,有一种强烈的推动感和紧张感,制造出全剧中第一个情感高潮,克里斯汀与幽灵声情并茂的歌唱,使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美妙、真诚而又略带感伤的浪漫爱情故事当中,同时也期待着幽灵、克里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的感情接下来将会如何发展下去。全首都是很有节奏感的咚咚声,搭配向下进行的音乐,弥漫着诡异的 气氛,在魅影带着Christine来到地下室配上的音乐与环境很好的贴合,紧张,压抑的。每次魅影出现都是这首。间接体现魅影的阴暗,这是个黑暗压抑的角色。当拉乌尔对克里斯丁的感情给予肯定时会响起一首Thepoint of no return 这是一首是所有音乐中最打动我的一段那一刻,我看到了克里斯汀对魅影的迷恋和依赖,很难说那是不是爱,但的确是依恋,每次他们独处的时候,克里斯廷看着魅影的眼神都很空洞,好像被蛊惑了一样。他们的那段合唱,实在是默契到了极点,乌尔眼中的泪光,有震惊的成分,他不敢相信克里斯汀居然真的对那个他眼中的“疯子”有那么深的感情,也有恐惧的成分,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希望保护他的爱人,努力给她他所认为的自由。“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lifetime. Lead me, save me from my solitude……”太感人了,热切渴望中又带有抹不去的绝望,心碎啊……其中还有一段《All I Ask of You》,是全剧中反复出现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场次因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唱词。可以说,这是全剧的主题旋律,不同角色、不同唱词的不同演绎,表达了两位 男主人公对克里斯蒂娜不同的爱情。我听过很多版本的这首歌,但当我在电影版《歌剧魅影》里听到杰拉德�6�1巴特勒在戏中戏《唐璜》中未唱完的那段时,立刻被巴 特勒的演绎所折服,立刻认为这是所有版本中演绎得最为到位的一种。规定情境是这样的:幽灵埃里克准备在《唐璜》的演出过程中破釜沉舟,与公众势力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他杀死了扮演唐璜的演员,自己乔装登场扮演唐璜, 与克里斯蒂娜一起演唱了剧中的一段优美的咏叹调,此时,他无法按捺心中的爱意、挣扎和绝望,唱出了那段《All I Ask of You》。但是,由于克里斯蒂娜突然揭下了他的面具,“all I ask of you”那句中的you没有唱完。这里的唱词是这样的: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me, save me from my solitude. Say you want me withyou here beside you. 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Christine, that's all I ask of...打动我的是埃里克那一句绝望的呼唤,——Christine。那一个简单的名字,被巴特勒演绎得回肠荡气,充满了爱和渴望,更深的则是痛彻骨髓的绝望,——那一瞬间,让人无法不心动,让人无法不心伤。还有在天台那一段 当魅影捡起玫瑰 响起ALLI ASK OF YOU时简直能听到魅影心碎的声音。因此《剧院魅影》音乐,除了如歌的旋律美和情感刻画得细致入微之外,还体现出韦伯创作个性的另一面,即很高的专业修养和对于音乐戏剧性的深刻理解。这部歌剧中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舞美部分。在这部作品刚出现时,故事中阴森,带着恐怖的诡异气息,已深深植入读者的心中,电影中,让许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开始,在空荡中仿佛仍回荡着那年魅影如鬼的低吼的宽大剧院中举行的拍卖,黑白的现在推移向记忆中永远不会褪色的过去,在吊灯悬起的刹那间,无彩色于彩色迅速交替,一部片的灯光,是掌控整部片的气氛的要角。在灯光上,整部片主要都在阴暗少光的情况下演出,黑色在心理上本就容易与神秘和静寂以及死亡和诡异产生联想,片中整个场景皆笼罩在黑暗中,只有剧院中微弱的灯光勾勒出剧中的主角,特别是魅影一角,罕少有正面光源直接将他的身形全部显出,多是半隐在黑暗之中,更是强调出他仿佛黑夜的气质,并且营造出整部片的空间呈现幽深中带著神秘的气氛。他是自卑的,害怕光明,因为会被伤害。此外,舞台美术在这部剧中也是最夺目的亮点之一。对于任何一种舞台戏剧而言,舞台美术的极端重要性尽人皆知,音乐剧同样如此。舞台美术具有的广阔表现力,它可以根据音乐剧内容的需要,创造性地再现任何实有的或虚幻的、历史的或现实的、本土的或异域的典型环境,它可以在舞台演出的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有利于人物活动的广阔天地,也可以在舞台演出极其有限的时间长度内呈现从漫长的瞬间的无穷变化。因此,舞台美术的这种场景变迁和时间推移的高度灵活性,使它具有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殊能力,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表现音乐剧主题所需要的任何外部环境和戏剧氛围。

维克多•雨果(l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有一次看见姐姐的几个孩子饿得直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几次越狱,被抓回来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结果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的牢。出狱之后,冉阿让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这时,一个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 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这时,市里来了一个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农村姑娘,到城里做工,被人诱生下一个女儿。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个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个恶棍,趁机敲诈她,芒汀被迫卖掉美丽的头发、漂亮的牙齿,又卖身当了妓女,最后贫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让听说后立即去照顾她,答应在她死后抚养她女儿珂赛特。这时,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踪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在马德兰市,他抓住了一个贫穷的工人,认为他就是冉阿让,准备把他送进监狱,为了救这个无辜的工人,冉阿让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监狱的路上,他设法逃脱了。 冉阿让马上找到珂赛特,带着她躲在一个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过去了,珂赛特已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个共和党人马吕斯相爱了。1832年,巴黎爆发了共和党领导的起义,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镇压,马吕斯身负重伤,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下水道把他救了出来。这时,沙威混进起义者队伍进行侦察,被抓住后判处死刑,由冉阿让去执行命令,枪毙沙威,但冉阿让却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让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难容,投河自杀。 珂赛特和马吕斯结婚了,年轻人非常幸福。冉阿让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日子,最后他死在了珂赛特的怀里。 《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所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与1901年,但雨果死于1885年,所以尽管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可还是无缘诺贝尔。 【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大事记】 1802年 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诗人维尼等人共同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于期刊发表第一首诗。 1822年 编成第一本诗集《颂歌与杂诗》。与艾德娜在圣苏比士大教堂结婚。 1825年 被授与荣誉勋章,参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礼。 1827年 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浪漫主义宣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领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 1841年 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公开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度。 1843年 剧本《老顽固》(Les Burgraves)失败及女儿列欧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转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晋身贵族,封为雨果伯爵。 1848年 创办《大事纪报》。 1850年 被捕入狱,雨果化名兰文逃离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国外。 1853年 充满讽刺政治意味的诗集——《惩罚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6年 雨果当选参议员。 1883年 完成《世纪的传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灵榇置于凯旋门下,供万民瞻仰,旋葬于巴黎伟人墓园。 【主要作品】 1827: 《克伦威尔》(Cromwell) (剧本) 1829:《东方诗集》(les Orientales) (诗) 1830:《欧那尼》 (Hernani) (戏本) 1831:《钟楼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说) 1838:《吕布拉》(Ruy Blas) (剧本) 1853:《惩罚集》 (les Chatiments) (诗)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诗) 1862:《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说)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说) 1859-1883:《世纪传说》(la Legende des siecles) (诗)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说)参考资料: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维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别墅 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所写的序文。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〇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法国的Besancon(但是他认为巴黎是他「灵魂的出生地」),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他从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时期,他的文学底子就相当厚实,对于各类学问也广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决心要当文学家。他二十岁与青梅竹马的女友Ad e Foucher结婚,同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Odes et po ies diverses),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岁的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四八二年法国的社会情形,也对人性的层面提出了严肃且深刻的问题。他接下来一部世界闻名的小说巨著,就是耗费十四年光阴,完成于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现在被改编为音乐剧,风靡全球数百万音乐人口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成功的改编 「悲惨世界」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当年出版时厚达一千两百页,而依本地远景出版社钟文的译本,更是厚达五册共2119页,一百二十万字,这样一部时空背景横亘二十年的长篇小说,要将之改成三个多小时就演完的音乐剧,委实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berg与Alain Boublil两人却做到了。这算是两人第二次合作音乐剧,一九七三年他们曾经在巴黎推出「法国大革命」一剧,结果相当成功,一九八〇年两人再度推出「悲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伦敦音乐剧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认为这出剧相当有潜力,于是请了Kretzmer、Fenton与两位原作者合作,改编成伦敦与百老汇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惨世界」在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后佳评如潮,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响,随后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剧也获得乐评青睐,夺得八项「东尼奖」,真可说是叫座又叫好了。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20.论审美现代性 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12.《腐蚀》的艺术特征 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31.胡风的诗和诗论 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36.瞿秋白杂文论 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42.试论高觉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45.苏青小说研究 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49.论徐志摩的诗 50.论闻一多的诗 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52.论穆旦的诗 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54.论沈从文的《边城》 55.萧军小说研究 56.论田汉的戏剧 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30. 曹操与诗文革新 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47.谢灵运与山水诗 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62.唐诗的精神风貌 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65.论李贺诗的怪诞 66.李贺诗与屈原赋 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71.杜牧的史论诗 72.论韩愈散文的“气” 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75.唐传奇与佛教 76.唐传奇与道教 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95.苏洵散文研究 96.论苏轼的“超然” 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103.论杜牧的咏史诗 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106.苏轼各体词研究 107.苏词的风格 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 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123.明代散曲与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125.《郁离子》研究 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128.《花间集》风格论 129.《花间集》题材论 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134.《水浒传》风格论 135.《水浒传》接受史 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17. 论洪水神话 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19.论神话的影响 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21.论×地的人物传说 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23.论×地的英雄传说 24.论×地的历史传说 25.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32.论×地的嘲讽笑话 33.论×地的幽默笑话 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42.论×地的民谣 43.论×地的民歌 44.论×地的山歌 45.论×地的民间小调 46.论×族民歌 47.论×地的劳动歌 48.论×地的农民苦歌 49.论×地的长工歌谣 50.论×地的工人苦歌 51.论×地的妇女苦歌 52.论×地的讽刺歌谣 53.论×地的情歌 54.论×地的仪式歌 55.论×地的儿歌、童谣 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57.论×地的政治谚语 58.论×地的劳动谚语 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60.论谜语的历史 61.论×地的谜语内容 62.论×地的谜语分类 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64.论×地歇后语分类 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66.论×地相声 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24.形声字起源试论 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26.《说文》省声研究 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35.主谓间“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赞(101)评论转载(202)分享(116)复制地址编辑

外国文学肯定有的,一般本科段要掌握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史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我毕业论文就是《从<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相关资源很多可以借鉴你还看过《悲惨世界》吗?看过的话答辩就更轻松了

悲惨世界论文研究

维多·雨果(Victor Hugo)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 不错,这位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除了《悲惨世界》之外,还创作了《钟楼怪人》(巴黎圣母院)、《克伦威尔》等文坛名著,生于1802年的他,处于浪漫主义澎湃又衰微、革命兴起的十九世纪,在生活与工作上也出现与当代思潮相仿的两极化,以至於他个人的生命历程也充满了转变。 在创作上,他一直是当时法国文坛的指标;二十岁以前雨果写作古典派诗文小说,但到二十五岁(1827)之后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克伦威尔》《侯拿尼》,其立论观点却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而自四十三岁时(1845),由於思想转变及放逐生活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走向较灰暗写实的自然主义风格。在政治上,他是大革命时期的热门人物;年轻时参加保皇党,尔后热衷于共和政体,为鼓吹革命而奔走,不但晋封伯爵,又当选国大代表、国会议员,真是意气风发!然而在一八五一年他因反对拿破伦称帝过分激烈,被放逐国外长达二十年,直到一八七○年拿破伦惨遭滑铁卢而垮台,才得以返国。在信仰上的改变则可以由他的文学中看出来,早年的诗集《惩罚》中对主教特权极尽嘲弄的能事,后期作品《悲惨世界》里又创造出米礼爱主教如此博爱神圣的人物来,让悲惨的世界多了一丝温馨。 雨果在十四岁就自许:「我将来要做就做夏多布·里昂(Francois Rene Chateaubriand,1768-1848,是法国名作家兼政治家)。」因此他跟随着偶像的脚步,朝文学与政治两方面并进,他在巨作《悲惨世界》中所透露出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就鲜明地表现出这样的影响来。在他一生中,革命始终是其生活及写作内容之一大变因,革命而起的新政权带给他流放的命运,但正印证「痛苦是创作的泉源」这句话,放逐生涯虽不如意,却成为雨果创作最丰富的一段时光;大革命的局势和社会的颠沛面也一直是他小说中的题材,纪实的内容及戏剧化的铺陈,不断地吸引不同时代的媒体和剧作家的注意,不论是二十世纪初的默片或是普契尼的歌剧(未改编成功)都曾以之为题材,至今雨果的名字依然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著作也依然感动著一代代的读者,不管是迪士尼的卡通也好,百老汇的音乐剧也好,雨果对时代的感触化为今日你我的感动,他的笔端在晦暗世界中划出一缐光明,如同其一生不变的奋斗,象徵著人性中最坚定的情操。 剧情简介由于悲惨世界这部小说对法国而言简直就像中国人对三国演义那样熟悉,所以在改编时许多枝枝节节都已删除,采重要片段串成带状故事,起自冉阿让的假释与领悟,终於充满希望的追寻光明,十分动人。以下是按著时间的顺序来介绍这部巨作:序曲:1815年·笛涅(Digne) 冉阿让,罪犯24601身陷牢狱与手铐脚镣相伴十九年之后,终于获得一纸假释令,得以离开不见天日的生活,然而这张黄色的自由状纸,并未让他在社会上取自由,反而处处引来歧视,使他流浪街头,只有笛涅的主教米礼爱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时分,多年来穷困的习惯让他故态复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只银烛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带到主教的面前对质,令他讶异的是主教非但没有揭发,反倒为他撒谎说是他赠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后,冉阿让跪求原谅,主教只要他宣誓将灵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并将另一只烛台也送给他。冉阿让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撕毁假释令,决心再创新生。 1823年·近海的蒙特里(Montreuil-sur-mer) 八年过去了,冉阿让的确履行了当年的誓言,彻底改头换面,不但易名为麦道临,并且成了蒙特里受人爱戴的市长兼工厂厂长,以慈善闻名。这时,在他工厂里的一名女工芳婷正遭受著凄惨的际遇,她年轻因一时热情,怀了个女孩,岂知负心郎一走了之,留下她们母女,为了小小珂赛特,只有把她寄养一途了;把女儿安顿在汤乃第家之后,芳婷放心的上巴黎去做女工,对珂赛特的思念给了她无尽的力量,挣来的钱都寄回汤家,只盼女儿生活过得宽裕,那儿知道汤家在信上所说生病一事都是假的,所有的钱都进了汤家的口袋和他们的艾潘妮嘴里,现在芳婷又再次接到这样一封讨钱信,一不小心落入同事手里,人人鄙夷她,联合工头将她赶走,不知情的冉阿让签下公文,芳婷就此流浪街头。芳婷一心只想到女儿的药钱,在卖了项上的项鍊盒和一头长发之后,走投无路的困境下,她加入了码头区的妓女行列,痛苦地贩卖灵肉,直到有一天她因拒绝一位无礼的客人,和他发生拉扯,恰好新上任的警长贾维到任,不分青红皂白就定她的罪,目睹此景的市长出言制止,命贾维放走了芳婷,并送她到医院休养。 当贾维欲与市长争论职责时,街上有位老人被松脱的马车压住,冉阿让立即冲上前顶起了车子,异常的力气勾起贾维对编号24601罪犯犟烈的记忆,他已经追缉24601多年始终无功,但怀疑一位人见人爱的市长显然不正当,这使他非常困惑,想不到警方不知去那儿抓了一位无辜的铁匠来定罪,贾维以为自己错怪市长还向冉阿让致歉,正直的冉阿让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于是来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分—犯人24601。贾维立刻就想逮捕他,但冉阿让心系芳婷的病体,情急之下打昏贾维逃逸。 在病榻上,芳婷充满感激的将珂赛特的未来交给冉阿让,他也一一允诺,芳婷悲哀的一生在对珂赛特的思念中结束之后,身负责任的冉阿让即刻马不停蹄赶向芳婷所说的小镇蒙佛梅,去解救她可怜的遗孤。 1823年·蒙佛梅(Monfermei) 小珂赛特已经在经营酒馆的汤乃第家寄养了五年,她一直以来不断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佣般被来去差使,同年的酒馆老板女儿艾潘妮,却受尽宠爱,两个女孩的生活如天渊之别,但珂赛特并未养成怨天尤人的个性,她只默默期待梦中的母亲有一天能来接她回家。冉阿让来到汤家时,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他当下决定带走珂赛特;汤乃第夫妇使出拿手的狡猾嘴脸,狠狠敲诈了一番,珂赛特终於能脱离苦痛,真正享受起一个孩子应享的快乐生活。冉阿让把她带回巴黎,以父爱呵护她长大,天伦之乐带给这两个曾受命运折磨的人莫大的满足,然而贾维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冉阿让身上,挥之不去…… 1832年‧巴黎(Paris) 九年过后的巴黎,充满着动荡的气氛,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与地狱无异,政府里惟一关怀穷人的将军拉马克(Lamarque)又病危,人民的前途堪虞,社会涌动著一股革命的暗潮。小加夫罗契是一群妓女和市区乞丐中的中坚分子,连汤乃第夫妇也沦入丐帮生活,有一回还抢上冉阿让父女,因此还让贾维和万犟见上一面,只不过贾维当时没有认出来,发现之后气愤极了,再度立誓拘捕冉阿让。 这时的艾潘妮已是青春少女,她暗自喜欢著同学马里欧,可是马里欧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街上撞见的珂赛特身上了,无奈的艾潘妮答应要去打听珂赛特的消息。 革命青年们,包括马里欧,经常在一家ABC咖啡馆集会,他们的理想高昂,计画在拉马克将军过世那一天爆发革命,人人都在为这一天而兴奋著,陷入恋爱的马里欧却格外的迷失、脆弱,毕竟在动乱中的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也都是迷惑。这一天,很快的来临了。加夫罗契冲进店里,宣布将军的死讯,青年一齐涌上街头,寻求大众的支持。 亭亭玉立的珂赛特也为了对马里欧的相思而苦,冉阿让逐渐能感受到女儿的转变,但他依然不愿透露她的身世,珂赛特对此不甚谅解;另一方面,由於马里欧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只好带他来找珂赛特,两人终於能互诉衷曲,艾潘妮在旁边忍受著悲伤,还阻止了丐帮的抢劫,著实是个坚犟的女孩。此时冉阿让考量革命的乱象和贾维的威胁,决心带珂赛特离开巴黎,这对恋人就生生地分离了,对他们而言,这革命的前夕显得多么晦暗哪!情人害怕永别,暗恋者痛失希望,逃亡者冀求安全,惟一能有一丝丝愉快的,大概只有像汤乃第这种等著捡死人便宜的人吧。 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进展,学生开始建筑防御工事,艾潘妮决心陪伴马里欧到底,所以加入了青年们的工作,马里欧看到她喜出望外,派她送信给珂赛特,却落入为父的手里,为了女儿的幸福,他想要去劝阻马里欧参加起义,却发现冒充同志的贾维被加夫罗契认出,而捆绑在地,他自愿料理贾维,其实是故意的放走他。 革命爆发,领袖恩佐拉在枪林弹雨中丧命,加夫罗契为收集弹药中弹而亡,同志也大都牺牲殆尽,马里欧也受伤昏厥,幸而有犟壮的冉阿让救了他。在下水道里,冉阿让先后遇见汤乃第和贾维,他恳求贾维放他走,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动,贾维让出路来,可是一生的坚持并不容易扭转,他内心受到极度的煎熬,终於无法自解,投河自尽。 马里欧逐渐康复,他并不了解是谁救了他一命,只好把一切归功于珂赛特的照料,冉阿让将他的过去对马里欧坦白,并表示为了不妨碍他们的未来,他宁愿独居终老。在婚礼上,汤乃第夫妇带来一项他们自认是丑闻的消息:冉阿让在下水道盗过尸。并取出一只金戒指,马里欧立刻认出是他的,随即了解到自己一向误解的岳父就是神秘的救命恩人,夫妻俩赶到冉阿让处时,只剩下那一对银烛台陪伴著他,两个年轻人在微光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老人终於走了,他的灵魂和芳婷、艾潘妮、和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庇护著一对爱人,迎向光明的明天。 人物简介冉阿让(Jean Valjean) 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於他并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他倔犟不惧犟权的个性使探长贾维对他深恶痛绝,他过人的气力也使贾维对他印象深刻,两人遂结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缘。假释后他受神父启发向上,改名当上市长,为人慈悲,帮助女工芳婷抚养女儿珂赛特,救了女儿的情人—革命青年马里欧,在女儿有了好归宿之后,带著赎罪的爱离开了人间。 芳婷(Fantine) 冉阿让工厂里的一名女工,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怀了男友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为了女儿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但由於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灵肉,幸好遇见冉阿让,托付了女儿的未来才安心的逝去。 珂赛特(Cosette) 芳婷可怜的女儿,当初虽然被母亲恳求般的托付给酒馆一家,却没有享受到一天童年的无忧生活,反而被当成女佣一般,成天埋头做杂活,母亲攒下的钱几乎全用来栽培酒馆老板的亲生女儿。不过她苦命的日子比起母亲是少了许多,冉阿让把她视如己出,使她能忘却童年回忆,后来她和青年马里欧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贾维(Javert) 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所以穷其一生誓将他抓回牢狱,却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这对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因此他在下水道放走背负马里欧的冉阿让之后,由於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选择跳河一途结束他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汤乃第夫妇(Thenardier) 小镇蒙佛梅一家酒馆的老板,典型的中下阶级人物,贪财、自私、卑鄙,个性倒也十分逗趣,夫妇俩可谓天造地设,互相挖苦,对珂赛特一致的欺压,对女儿艾潘妮一致的溺爱,后来汤乃第先生沦为丐帮帮主,在义勇军后方搜括死亡者身上的值钱物品,最后两人还在珂赛特的婚礼上著实耍宝了一阵,真是不改其性。 艾潘妮(Eponine) 汤家的独生女,自小倍受宠爱,是挺瞧不起珂赛特的,但也许是受教育的缘故,她比父母有良知多了,虽然暗恋对象马里欧并不爱她,她仍然愿意为他打听珂赛特的消息、为他送情书,又为要和他共存亡而跑回战区,中弹在马里欧怀中断了气,也算得上是为她的父母赎罪吧。 马里欧(Marius) 十九世纪标准革命青年,为理想热血奔腾,为珂赛特纯情洋溢,在起事中负伤昏迷,被冉阿让所救,虽说同伴大多牺牲令人无限感伤,但最终如愿娶得珂赛特,也是美事一椿。 恩佐拉(Enjolras) 革命青年的领袖,风度翩翩,在策动的起事中壮烈身亡。 加夫罗契(Gavroche) 革命时代下早熟的孩子,聪明有主见,是个包打听。 主教米礼爱(Bishop Myriel) 笛涅地区的主教,是冉阿让出狱后惟一愿意收容他的人,以爱心和宽容转瞬间感动了冉阿让,也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名家评论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维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於奥特维别墅 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所写的序文。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法国的Besancon(但是他认为巴黎是他「灵魂的出生地」),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他从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时期,他的文学底子就相当厚实,对於各类学问也广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决心要当文学家。他二十岁与青梅竹马的女友Ad�e Foucher结婚,同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Odes et po�ies diverses),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岁的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四八二年法国的社会情形,也对人性的层面提出了严肃且深刻的问题。他接下来一部世界闻名的小说巨著,就是耗费十四年光阴,完成于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现在被改编为音乐剧,风靡全球数百万音乐人口的-「悲惨世界」(Les Mis�ables)。 成功的改编 「悲惨世界」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当年出版时厚达一千两百页,而依本地远景出版社钟文的译本,更是厚达五册共2119页,一百二十万字,这样一部时空背景横亘二十年的长篇小说,要将之改成三个多小时就演完的音乐剧,委实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berg与Alain Boublil两人却做到了。这算是两人第二次合作音乐剧,一九七三年他们曾经在巴黎推出「法国大革命」一剧,结果相当成功,一九八○年两人再度推出「悲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伦敦音乐剧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认为这出剧相当有潜力,於是请了Kretzmer、Fenton与两位原作者合作,改编成伦敦与百老汇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惨世界」在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后佳评如潮,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响,随后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剧也获得乐评青睐,夺得八项「东尼奖」,真可说是叫座又叫好了。 剧情大纲 由于「悲」剧原著时间横亘长达二十年,音乐剧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包括进来,因此改编成音乐剧的「悲惨世界」分成了:序幕-1815年「Digne」、第一幕-1823年「Montreuil-Sur-Mer」、第二幕-1823年「Montfermeil」、第三幕-1832年「Paris」四个部分。由於「悲惨世界」有环球版、伦敦版、百老汇版等数个录音版本,以下便综合三个版本,以歌曲为经纬,介绍整出剧的剧情发展: 序幕,1815年,Digne 「工作之歌」(Work Song) 序幕开始,地点是一八一五年法国土隆(Toulon)的一处监狱,犯人在烈日下劳动,一边唱著「工作之歌」(Work Song),狱吏Javert高声喊著编号24601的囚犯Valjean,他可以假释出狱了。Valjean因为偷了一条面包要给他姊姊快要饿死的小孩,被判五年徒刑,但由於多次试图越狱,刑期延长到十九年,如今方才重获自由。出狱的Valjean在农场工作与旅店投宿时皆遭受歧视,被赶了出来,万念俱灰之际,Digne地方的主教收留了他,并供给他一顿晚餐。 「Valjean的逮捕与宽恕」(Valjean Arrested/Valjean Forgiven) Valjean半夜偷走银制餐杯离开,但白天时却被两个警察扭送回来,主教慈悲为怀,告诉警方Valjean手中银器乃是他相赠之物,并且还拿了一对银烛台送给Valjean。警察离去后,主教告诫Valjean要重新做人,并替他祝福。 「我做了什么事?」(What have I done?) 这时舞台上留下Valjean独自一人,他懊恼於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叹自己为何如此糊涂,成为一个夜贼;继而想起仁慈的主教待他如平常人一般,称他为兄弟,抚慰他的灵魂,受到感动的Valjean决定痛改前非,於是撕去了代表重刑犯的黄色身份证明,昔日的Valjean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改头换面的新人於焉重生。 第一幕,1823年,Montreuil-Sur-Mer 「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 八年后,Valjean变成了Madelaine先生,此时他已经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并且成为Montreuil-Sur-Mer这个地方的市长。这天工人们下了工,唱起了「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工人之中有一位女工名为Fantine,她收到女儿养父母的来信,信中说孩子生病,需要医药费…,而这信被另外一名好事的女工抢了过去,於是两人为了抢信开始扭打了起来,Valjean闻声从工厂走出,要工头平息这场喧闹。众人知道了她这件不名誉的事,起闹要求将她解职,於是,Fantine失业了。 「我做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 丢了工作的Fantine失望极了,在弦乐与竖琴的伴奏下,缓缓唱出「我做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歌词中回忆年轻时丈夫尚未抛弃她们的美好时光。 「漂亮的小妞们」(Lovely ladies) 接下来场景换到码头,水手、妓女、嫖客四处可见,水手与妓女们唱著「漂亮的小妞们」(Lovely ladies)相互调情,Fantine到此想要卖掉她的首饰,但是对方出价太低。此时有一位乾瘦的老太婆看上她亮丽的秀发,出价十法郎,Fantine想到如此可以负担女儿的费用,便答应了。在其他莺燕的怂恿之下,Fantine竟然也沦落风尘,出卖起自己的灵肉。 「Fantine被捕」(Fantine's Arrest) Fantine与一位寻芳客发生了冲突,不幸的Fantine随后被捕,逮捕她的是警官Javert,此时Valjean在人群中看到这情形,便上前了解情况。当Valjean知道了Fantine的故事,便答应送她去医院,并且帮她照顾女儿。 「失控的马车」(The Runaway Cart) 这时在一旁发生了车祸事故,一辆失控的马车压住了路人,马车十分沈重,没有人能动得了它。Valjean欲上前一试,在众人直说不可声中,将马车抬了起来,救了轮下人一命。警官Javert看到这一幕大感惊奇,将市长拉到一旁,说市长此举令他想到他以前苦苦追捕的一个假释犯Jean Valjean,因此人也是孔武有力,现在这个嫌犯终於在日前就逮,说完便扬长而去。 「我是谁?」(Who am I - The Trial) Valjean听到Javert这样说,便知道Javert捉错人了,此时他内心展开一番天人交战-如果自首,那么他又将被判刑,但如果不自首,害得别人无辜受累,自己良心又将受谴责。於是他自问:「我是谁?我能一辈子隐姓埋名吗?我如何再度面对自己?」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他走进法庭,褪去衣衫露出胸前刺青,高喊:「我就是Jean Valjean,犯人编号24601!」 「Fantine之死」(Fantine's Death) 场景接著转换到医院,在病榻上的Fantine梦见她的女儿Cosette,她正如慈母般地叮咛著,并且要唱催眠曲给孩子听。接著Valjean进来,虚弱的Fantine将女儿托付给Valjean之后,含笑而终。 「冲突」(The Confrontation) 此时,Javert走了进来,Valjean请对方宽限三天的时间,将Fantine女儿Cosette的事情安顿好后,他将会自动归案,但是Javert并不相信昔日的罪犯如今已经洗心革面,认为「牛牵到北京还是牛」。Valjean随手捉起一把椅子,将之打碎并以尖锐的木片与Javert对峙,并对著一旁的Fantine发誓会照顾她的女儿。两个汉子接下来一阵扭打,Javert被击倒,Valjean趁隙逃脱。 第二幕,1823年,Montfermeil 「云端的城堡」(Castle on a cloud) 地点转换到Montfermeil这个地方,小Cosette与Th�ardiers夫妇同住在他们开的旅店当中已有五年,Th�ardiers夫妇对待Cosette相当苛薄,简直就是拿她当下人使唤。此时Cosette正在打扫,她一边打扫一边梦想著:「啊!我好希望在梦中去那个在云上面的城堡,那边没有地板可扫,只有一个有好多好多玩具的房间,还有许多小朋友;然后,有一个全身穿著白衣的阿姨,搂著我,唱催眠曲给我听,而且说她好爱我…。」小Cosette的美梦很快被打断,尖酸的Th�ardiers太太走了过来,要Cosette出外到林中水井打水,Cosette请求不要让她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外出,但仍然被Eponine(Th�ardiers夫妇的宝贝女儿)推了出去。 「屋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另一边在店中,几名酒客聚集,店老板Th�ardiers先生正穿梭在客人之中服务,大伙齐声高唱「屋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闲聊嚼舌一番。 「协商」(The Bargain) 屋外,Valjean在林中恰巧碰上了外出取水的Cosette,於是便牵著她的手回到旅店,准备付一笔钱带走她。Th�ardiers夫妇虚情假意,跳著「狡诈的华尔滋」(The Waltz of Treachery),把Cosette说成是他们捧在手上的心肝宝贝,意图十分明显,当然是想要提高Valjean所给的价码。Valjean最后给了两人一千五百法郎,顺利带走Cosette。 第三幕,1832年,巴黎 「向下看」(Look Down)时光流转,接下来的第三幕从九年后的巴黎开始,幕启时街上乞丐、流浪儿、妓女、学生到处走动,唱出「向下看」(Look Down)。一旁,Th�ardier夫妇与女儿Eponine也来到了巴黎,Th�ardier夫妇仍然恶性不改,聚集了一小撮党羽做一些偷窃抢劫的勾当。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正当Th�ardier先生向一位迎面而来的男子请求施舍,认出他竟然就是带走Cosette的Valjean,於是上前便拉住他,两人展开一阵拉扯。 「Javert干涉」(Javert's Intervention) 巧的是,这时巡逻的警员刚好经过,带头者正是Javert,Eponine见状大呼一声,众人作鸟兽散,Valjean也趁机拉著在旁边的Cosette溜走了。Javert走过来,正奇怪刚刚被Th�ardier所纠缠的男士不知去向,却从Th�ardier口中得之那人就是他日夜亟思逮捕的Valjean,於是便唱出「群星」(Stars),他以天上的群星为证,发誓必定要将Valjean缉拿到案。接著广场上只剩Eponine一人,她记起方才那少女原来就是小时候寄住自家的Cosette,此时学生群的头头Marius走过来,问她是否认识那女孩(指Cosette),并请求Eponine替她打听Cosette的下落,这委托就成了「Eponine的差事」(Eponine's Errand)。 「ABC咖啡厅」(The ABC Caf�耎ed and Black) 在ABC咖啡厅(注一)中,以Enjolras为首的学生们正在讨论革命大计,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信号来传达起事的指令,以便於指挥群众,最后便讨论出以「红」、「黑」两种颜色来作为革命旗帜的颜色-红色代表愤怒人民的鲜血与黎明前的世界,黑色则代表过去黑暗的岁月与漆黑的夜。就在大家激昂兴奋地讨论之际,小男孩Gavroche冲进来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Lamarque将军死了!学生领袖Enjolras化悲愤为力量,打算在Lamarque的丧礼上利用聚集的人群举事,他并且带领大家激动地唱出「你听到人民的歌声了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歌词大意为:「不甘为奴隶的人民唱出愤怒的歌,心跳与鼓声相互激荡,当明日来临,新的生活即将展开!」 「Rue Plumet街」(Rue Plumet-In my life) 布景转到Rue Plumet街,Cosette独自在花园,她发觉她自己恋爱了,就在与Marius一见钟情之后。她第一次发现爱情离她如此之近。接著Valjean走近安慰她,随即离开。而Marius在Eponine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园门口;即将与所爱的人相见,Marius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而Eponine却显得落落寡欢,因为自己所爱的人现在却要和别人相会。 「一颗心充满著爱」(A Heart full of Love)Marius走进花园,与Cosette互诉情衷,Eponine在外面听了心如针刺,她多么希望Marius的甜言蜜语是对著她说啊! 「攻击Rue Plumet街」(The Attack on Rue Plumet) 此时Eponine的父亲Th�ardier带著他的手下也来到了花园之外,想要向Valjean抢夺一些财物,Eponine为了不让父亲得逞,遂大叫一声,众人见事机败露,四下散去。Marius见状随即离去,Valjean听到惊呼声匆忙赶来,Cosette父亲说她因看到墙外有三人鬼鬼祟祟而尖叫,Valjean以为阴魂不散的Javert又找上门来,认为此地不宜久留,决定带著Cosette离开。 「再多一天吧!」(One day more!)由Valjean带头开唱的「再多一天吧!」道尽众人心事:Valjean心想只要再多一天,他就能带著Cosette远走高飞;Marius与Cosette把握最后一天相处的机会,Eponine在一旁黯然神伤;Javert等待著要混入学生们的阵容中,伺机从中破坏;Enjolras与学生们期待明天起义举事,高举著自由的大纛,推翻专制的政权,让每个人都当主人! 「防御工事地点」(At the Barricade)起义之师选定了建筑防御工事的地点,Enjolras正对著群众发表谈话。Marius发现Eponine竟然女扮男装混在人群中,便劝她赶紧离开,并请她带信给Cosette。Eponine将信交给Valjean,Valjean展信读了一遍,便走回屋内,留下Eponine。 「独自一人」(On My Own)这是Eponine独自一人所唱出的「爱之歌」,表达出她对Mar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设计巧妙,跌宕起伏。借主人公之口说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小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其细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复杂而言,它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悲惨世界》问世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它在时间之流的大海上傲然挺立,它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千千万万人民,不断造访的一块艺术胜地,而且将永远是人类文学史中一块不朽的胜地。

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将直接决定你脱发的严重程度和熬夜的频率1、有思路时如何确定选题相信在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已经有些想法,有自己感兴趣想要探究的方向。在这个想法之上,去知网等网站查一些资料,看看是否有人做过相关研究,总结归纳一番前人的研究后,以此为基础打磨一番你最初的“想法”,让“想法”成型为“选题”。例如,有人脑海里的选题雏形是法译版《红楼梦》中使用到的翻译技巧。首先,我们可以先查一下有关《红楼梦》译本的相关论文。粗略浏览一番,你会发现与此有关的研究,大多数都把范围限定在某一类特定词汇上例如:姓名翻译、习语、专有名词等。如何搞定论文选题?这时,你脑海里泛泛的点子便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比如缩小在红楼中菜名的翻译方法。由此,一个选题的雏形便出来了。接下来,只要和导师再讨论一番,选题应该就没大问题了!所以概括来讲,就是以下几步:查资料—总结归纳相关研究—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咨询老师润色选题2、没思路时如何找到思路但是,也有些同学们会说:“我真的一点想法也没有,毫无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一定的思路走,其实也能抓住丝丝缕缕的灵光。首先,我们得明确大方向。这个大方向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未来的职业、未来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等因素来决定。对于法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通常有以下几个方向:翻译、文学、语言学、文化、社会研究、国际关系等。选定大方向后,再次缩小范围。举例来说,如果选择文学,可以从限定在某世纪、某个流派、某个作家、某本作品上;语言学则可以从语音学、形态学、句法等角度去挑选;文化的话,可以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交通经济等角度考虑……角度确定后,选题雏形已经基本出来了。我们此时要做的,就是根据兴趣或者自身水平等因素,确定研究的最小范围。比如选择了文学后,只需要在文学这个方向里,再次限定一个范围,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选题可以是研究其中人物的形象,可以是研究语言风格,也可以是研究浪漫主义的特点等。总而言之,大家尽量发散思维,多查资料,多阅读文献,多和老师们交流,一定会选出一个有趣又高质的选题!3、选题误区虽说选题可以自由发挥,但切记以下几个误区!否则,“我写不下去了”的痛苦呐喊会伴随整个学期。第一,不要太过求新。选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但不能太过新颖。因为在论文中,归纳前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都需要做一个文献综述,在这部分中我们需要分析不同作者的观点,再以此为基础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论文选题太创新,无任何类似研究,一说明这个选题无研究价值,二你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会给后期带来不少麻烦。当然,也得避免选题太老旧,提不出新观点,最后只能做重复性研究。第二,论文的选题一定不要太宽泛。前文也提到了,选题的过程就是从大方向不断缩小的过程。如果选题太宽泛,要研究的东西就相应增多,最后什么都泛泛而谈,什么都没有深入。所以,选题一定“精”!第三,别选自己毫无兴趣的领域。毕竟写论文是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果毫无研究的兴趣,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折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从来不会出错!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 读书心得 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书心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1

“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本书作者雨果这样评价。

可以说,《悲惨世界》这部皇皇巨作在写作之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据雨果所知,1806年,一个叫彼埃尔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苦役;1828至1830年间,雨果先后搜集了有关奥利主教和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此外,雨果参观了比赛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1848年的革命打断了他的创作,12年后他才回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中,直到1862年,《悲惨世界》在比利时问世。小说的创作历史三十余年,堪称鬼斧神工。这段时间也是法国的多事之秋,政权在王权制和共和制之间来回变动,雨果在此期间也遭受了种种磨难。

文章 的内容是这样的:冉阿让为养活姐姐的孩子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几次逃狱未果,服苦役达19年之久,以致出狱后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欲望。但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成为了勤劳致富的马德兰市长。后身份暴露重又逃脱监狱,解救已故女工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后不断遭警探沙威的追捕,参加了共和起义,并解救了马吕斯。既而,他促成了马吕斯与珂赛特间美满的婚姻。马吕斯却因误会冉阿让的真正身份而疏远了他。在冉阿让临终前,误会得到冰释,他躺在青年夫妇的怀中安然死去。

文章情节曲折跌宕,叙述风格抒情味浓,语言昂扬激越、热情洋溢。

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在探索人物的心灵时,雨果写到:“在但丁面前也曾有过这样一扇阴森可怖的门,他曾犹豫过,不过我们还是进去吧。” 冉阿让内心善与恶的斗争,似乎失去珂赛特关爱的挣扎,以及告诉马吕斯自己真实身份的矛盾迷惘,小伽弗洛什纯真 儿童 内心世界,还有外祖父吉诺曼对马吕斯的拳拳爱心与他倔强性格的冲突等等。雨果都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渲染、勾勒。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确是一件让好奇心得到满足又使人生悲的事情。雨果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笔细腻激扬,理解和同情的心情油然而升。

文章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情节展开中穿插许多冗长的介绍和议论。譬如,为了介绍马吕斯的父亲如何在战场上被泰纳迪埃解救,作者之前详细叙述了滑铁卢战役的经过;还曾煞费苦心写了一篇有关 俚语 的论文等等。这些固然不乏真实性,也显示了作者的知识之广与才气之盛,但上百页的篇幅的确影响到了情节的发展。

在情感方面,雨果自己说:“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惩罚依然存在,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毒害的现象依然存在,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

总而言之,《悲惨世界》是人类苦难熔炼的绚烂史诗。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使我增长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从小就喜爱读书。

时间久了,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每次读书,我都会兴致勃勃地走进那充满芳香的书房。每当走进书房,我都能闻到那“迷人心窍”的书香,仿佛那有趣的图书就摆在我的面前。拿起图书,我心中难免会有几分激动。很快,我便投入到看书的情景中,陶醉在那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的书海中。我便在那无边无际的书海中畅游。

俗话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开始勤奋读书,在我读过的书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它便是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图书《悲惨世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的残酷。一个苦役犯,他的名字叫冉阿让,为了抚养姐姐的七个孩子,他必须去偷面包给他们吃,最终因偷了一个面包背判了19年苦役。难道现在的社会连养活一个人都养不起吗?难道连一个面包都要如此的斤斤计较?转眼间,19年的岁月飞速流逝。冉阿让出狱了,可是,人们都离他远远的,就连住的地方都不给,就连住在狗窝里的狗都要赶他走。每个人的权利不都因该相等吗?为什么你们有睡觉的权利,而他没有?他觉定报复这个社会,可是,他后来却改变了主意。也许,改变他的正是那个主教,他偷了主教的东西,而主教却没有责备他,还送了他东西。主教说,他赎的是冉阿让的灵魂。十九年来冉阿让第一次流下眼泪。真是因为这样,那个苦役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市长出现了。也许,他的改变,他的坚持,却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的形象,在这一刻,成为了书中最为光辉的亮点。马德兰市长帮助了一个有一个人,为了救被压在车底的割风连信命都要丢了,可真正帮助过、关心过他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本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寂寞”二字。虽然是两个不起眼的小字,却让那孤单的人感受到巨大的疼痛。他们整天生活在被人抛弃、欺负的环境中,只会让他们的内心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其实,在冉阿让背着马吕斯,穿过整个巴黎市区下水道时,他可以健康的再活六十年。但他最后还是安祥平静地逝去了,他之所以安静的死去,是因为他把柯赛特视为自已的女儿,让他这个,从没爱过,孤身一人,从未领略过父亲,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柯赛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给他过欢乐,幸福,温暖的人。可是,当柯赛特与马吕斯结婚后,他却经受不住寂寞的侵袭,在那样舒适,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当今社会的残酷无情。也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多陪父母 说说 话、聊聊天,也是很快意的。人老了,渐渐地,寂寞就侵占了他的内心。以前,我还不太了解什么是寂寞,自从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寂寞是一捆多么沉重的枷锁。

你看,一本书。就让我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没了书,人们将永远不会进步;没了书,人类将永远不会成功。你看,书多么珍贵啊!让我们一起好读书、读好书、爱读书吧!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3

我是从《悲惨世界》认识雨果的。

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善良和博爱在悲惨的社会现实在发亮的 故事 。尽管那个时代的背景如此灰暗,但从故事在我仍能感到从心底升起的温暖。

无论是主人公冉阿让、警察威尔还是米里哀主教,他们都很执著,冉阿让执著于对世界和社会,对道德与法律投桃报李的潜规则,米里哀主教执著于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夜不闭户,对全世界以德报怨的品质,然而,尽管在某些角度上,威尔是反角,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执著的,他为他的执著放弃一切,后来因为被自己处心积虑要带进监牢的冉阿让所救,他一生所执著的信念瞬间被冲击得只剩下碎片,他无法想信,尽管事情就发在在他身上,最后,他受不了道德良心的拷问,向自己开了最后一枪,死在那个悲凉的夜晚。

书中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个灰色的冬天,冉阿让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他带着犯人耻辱的标记,走进一个小镇。小镇上每一个人都避开他,没有人会收留一个曾经的小偷。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命运为他打开了一扇门。他在一位好心的老妇人的指点下, 拜访 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住在华丽的教堂旁边一间低矮的小屋子,而镇上的小医院则搬进了大教堂——这位主教让出了本应属于他的华美的教堂,镇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有一位如此可敬的主教。米里哀主教的屋子燃着温暖的炉火可以照到从不关上的门的外面。出人意料地,米里哀主教以接待贵宾的形式接待了这个潦倒的主人公。或许是长期的监禁使他的报复心益增,他最后还是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套银餐具。但天亮以后,小镇的警察抓住了他,并送到主教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害怕,他又要回到那个黑暗的地方了吗?那个仁慈的主教看到昨天他收留的人正如主教的妹妹所担心的那样,他会后悔吧。然而没有,他所有的想象都落空了。米里哀主教诚挚地看着他的眼睛,片刻以后,他微笑地问冉阿让:“你早上怎么走得这么急?把我要送你的一对银烛台都忘了拿。”说着拿来他姑姑留给他的唯一一对银烛台,递给冉阿让。警察连忙放开他,连声道歉。冉阿让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大逆转。他一直没回过神来,站在米里哀主教门前,米里哀主教微笑地询问他:“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故事从这里展开了,尽管后来再没有见到米里哀主教,但改变后的冉阿让不正是另一个米里哀主教吗?在故事的最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以最幸福的方式,他所收留的芳汀的女儿送他离开,在汇流成河的泪水和崇敬中,他安详地熟睡了。

这部作品写于一八六一年。当时这部作品把雨果推上文学巅峰,雨果是高傲的,也是孤独的,他笔尖露出的锋芒,让历史也为之一震,雨果是不朽的,一如他的作品。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4

读完《悲惨世界》,我流泪了,为美丽、伟大的爱流泪。整个故事虽然是以金钱至上、人心冷漠的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但爱的脚印却无处不在。

冉阿让有爱,所以拼命工作养活姐姐和她的七个孩子,所以会为了他们去偷面包。但是他的爱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爱,更多的是对社会、对他人的爱,是一种大爱。他当了市长以后,常常接济穷困的人,并为群众创造了财富;他不顾自己丧失生命和身份被拆穿的危险,到马车底下救人;他本可以永远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一直当他的市长,但是为了还老人项马迪的清白,他承认了自己就是冉阿让;芳汀因为误会而侮辱了他,而他并不记恨,一直无条件地帮助可怜的芳汀,甚至在芳汀死后还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涉险去救她的恋人马吕斯;沙威被俘后,他本可以一枪打死沙威来报复,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宽恕了沙威,把他放走了……他的爱就像冰天雪地中的一团火,为周围的一切带来光明与温暖。一个与他毫无瓜葛的人,他都回帮到底,他的心是博大的、宽广的。

而造就这样一个冉阿让的是卞汝福主教米里哀先生。米里哀先生是仁慈的化身,他爱着所有人,任何人向他求助,他都会帮助,他为镇上的慈善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冉阿让出狱后,没有人愿意收留他,而米里哀先生却与他人不同,他收留了冉阿让,并且十分关心他、照顾他。就算冉阿让偷了他的银烛台,他也用一颗博爱的心宽恕了这一切。冉阿让正是因为被他的宽容和善良感动,才像他一样把爱播洒在人间。米里哀先生的爱不仅仅是改变了冉阿让一个人的人生,更是由改变冉阿让一个人的人生而造福了许多人。

芳汀的爱很单纯,只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但却同样令人感动。她为了女儿,一个人在外面努力赚钱,因为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只要攒够钱,就可以把女儿接回自己身边,让她过上好日子。每次无耻的德纳第夫妇以珂赛特需要钱为理由向她要钱时,她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筹钱,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头发和门牙,一个女人做出这样的牺牲,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但是对女儿的爱让她有勇气,为了女儿,即使再辛苦,她的心里也很快乐。

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爱,再看看德纳第夫妇和沙威,反差竟如此之大。

德纳第夫妇的灵魂已经被金钱完全腐蚀了,不要说爱,他们连做人最起码的良知都没有了。为了钱,他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说谎而不脸红,残忍地对待只有六、七岁的珂赛特,甚至可以弄伤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博得别人的同情,爱与良知在他们眼中只是不值钱的垃圾。

沙威是个铁面无私的警察,他有原则、不被金钱利诱。他与德纳第夫妇相比,还有良知,但他的心中没有爱,当他面对芳汀的苦苦哀求时,不仅无动于衷,而且毫不留情的把她关金了监狱,甚至从未动过帮帮她的念头。一个人如果没有爱,还会是一个完整的人吗?

作者雨果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充满爱的渴望,社会应该是充满爱与温暖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关心和帮助的。他用自己的笔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座爱的里程碑,因为有爱的世界才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5

轻轻撩《悲惨世界》的面纱,你看到了什么?

苦楚、折磨。雨果爷爷的金笔下流露出了19世纪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世间的一切不幸,在《悲惨世界》里流露得淋漓尽致。

故事中主人公冉阿让前半生经历了艰辛的贫民生活、黑暗的监狱生活。法律和习俗的压迫使他由物质的贫困渐渐走向精神的堕落。但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冉阿让用后半生的时间实现承诺,做出了一系列震人心魄的 事迹 。

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卞福汝主教。他虽然是一名主教,但是他没有滥用权力,而是用自己的俸禄去帮助穷人,为人们造福,而自己却简朴节俭,毫无怨言。就这样,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成了穷人们心中的天使。他无私奉献,忘我的精神也让我敬佩。这种可贵的精神比天上的太阳还灿烂,比宝石还纯真无暇,比天空还无边无际。当看到卞福汝主教准备登山“拜访”强盗时,我的心随着故事情节高低起伏,在卞福汝主教做出决定时,我又是多么着急呀!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滑落,全身的肌肉绷得紧紧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我凝视着字眼,焦急,恐惧涌上心头。“他不怕吗?强盗啊!九死一生的冒险行为。”我忘情地嘟囔着。当看到卞福汝主教对穷人斩钉截铁说的`那句话:“永远不要害怕,盗贼和杀人犯,那只是身外的危险。而真正应该害怕的是我们自身。”语气是那么的坚定,毫不迟疑。我想这就是卞福汝主教给我的回答吧!主教的家庭生活和他社会生活一样,自甘淡泊,却又严肃而动人。

感动的泪落在冉阿让的故事里。一个苦役犯在封建社会的无尽黑暗里“挣扎”,因为“特殊的身份”,没人愿意相信他,试想一下,在面对无数的挫折、一切打击后,自己已是千疮百孔。没有同情,没有安慰,更没有信任,像坠落在没有光明的深渊,生活是多么绝望啊!然而,在他遇上卞福汝主教后,他邪恶的灵魂被“天使”带回。黑暗的角落里,破天荒开了一道天窗,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他当上了海滨蒙特伊城市长,他也像他恩人那样,爱民如子,为腐败的社会做最后的努力。穷人们无不对他敬重、钦佩。倘若他当初并没有选择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改变自己;也像以前一样做令人讨厌的“恶人”。那他现在依然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依然生活在“悲惨世界”里。我对他充满崇敬,是因为他是“悲惨世界”里的一位慈善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一位慈善家,还因为他选择了爱,他还相信世界的美好存在,善良在向世界扩大,善良的力量你不可小觑。它比金子钻石都珍贵,“信任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悲惨世界》让我明白了:无论世间多么邪恶,但你不能改变心中一直有的善良的种子,让它成长,你会得到比什么都珍贵的礼物——他人对你的信任。

一轮明月升在夜空,一盏灯火照亮黑暗。不要放弃世界,因为会有一盏灯为你照路。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5篇相关文章:

★ 关于《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5篇

★ 关于《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6篇

★ 关于《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3篇

★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左右5篇

★ 《悲惨世界》5篇读后感1000字

★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与感想1000字10篇

★ 关于《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000字4篇

★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体会整合5篇汇总精选范文1000字

★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5篇

★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体会初一作文5篇汇总1000字

关于悲惨世界的论文题目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读《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_《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来源:日记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题目《不过人间》,悲惨的世界只有人间才有,所以不过人间

高尚的灵魂 这个世上,凡是伟大的人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冉阿让,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 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那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又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当然我也隐约地感到一层悲剧成分: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现出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话说的不错:时代造就英雄。我们从小也学过董存瑞、雷峰之类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当今社会难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吗?答案是: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师、家长总教导我们: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和栋梁!而此话的言下之意则是:若干年后,世界的美好与和平就要靠我们去创造、维护了。 可在我看来,我们这代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杀死八旬老太;什么骑车撞伤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见伤者见死不救……都已经屡见不鲜了。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和平!”但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悲惨世界论文研究综述

一、何为问题研究自问题出发,理论创新始自发问方式的变迁。那么接下来要追问,何为问题?许多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的人写了大量连其自身都不知为何物的文章,调查研究也不是一个收集材料就自动从无知变为有知的过程。没有预设的大多数经验处于习焉不察、听而不闻和熟视无睹的状态。我们不会对熟悉发问,习惯阻碍了我们的发问能力。也就是说,缺少预设,经验材料将处于不察、不闻和不睹的状态。有人说研究不能从成本出发,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研究要从现实出发?也有人说不对。还有人说,研究要从问题出发,也就是说要有问题意识。但什么是问题呢?我尝试给出一个简要的定义。所谓问题,就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由这个反差而引起的心理困惑。这是一个好像有点抽象的定义,但我觉得很重要。也可以说,研究是从困惑开始的。如果进一步推论的话,预期和实践的反差越大,那么困惑就越大,我们将困惑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心理状态称为焦虑。所以正是困惑和焦虑,推动了我们的研究与调查。换句话说,阅读、调研和思考的动力来源于困惑和焦虑。因此,研究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对于研究者本人来讲,要排除其内心的困惑和焦虑。这种焦虑的长期存在,会损害人们的积极性,所以要排除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有或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功能。这种功能叫什么?叫治病;治什么病?心理疾病;什么心理疾病?焦虑和困惑。古人早已把这个问题讲的非常清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为己而学,意思是说,学者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解决自己的困惑,并用新的答案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这是研究的第一个目标。第二,当你的研究取得成果,有同类困惑的人,在听了你的报告或看了你的文章后,其困惑得以消解,心灵得以安顿。所以学术研究对他人也有益。总之,学术研究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为己的,这叫自利或自觉;第二个目标是为他人的,为那些和研究者具有同样困惑的人服务,这叫利他或觉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类似佛教的追求。所谓菩萨的定义就是自觉觉人,自利利人。已经达到佛的境界,就是彻底的觉悟。佛这个字本意就是觉悟的意思,佛就是觉悟,觉悟了就是佛。按照印度佛教的想法,觉悟了之后就可以脱离生死轮回的罪恶之世。这个学说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人对它进行了修正,觉悟了以后不能到世外去,还要留在人间去启发那些尚未觉悟的人。所以说,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浅谈李清照酒词中的情感世界摘要:“酒”一直是我国诗人钟爱的寄托情感之物,在唐诗宋词中“酒”就有了其独特的意象。现在可考的李清照诗词中有22首都有“酒”的描述,而可考的李清照词总共约45首。从数据就可以看出,“酒”在李清照的笔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不然也不会对“酒”有如此多的描述。通过对李清照词中“酒”分类的梳理,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女词人一生的坎坷,她的情愁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次研究将对李清照现存词进行完整的统计,并以清照一生重要时间节点为分期,对其中酒词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感受李清照的词酒人生。关键词:李清照 酒词 情感 分期Emotional world in Li Qingzhao's wine poemsAbstract"Wine" has always been a favorite emotional sustenance of Chinese poets. In Tang and Song poetry, "wine" has its unique image. There are 22 poems about "wine" in Li Qingzhao's poems, and there are about 45 poems in Li Qingzhao's poems. From the data, we can see that "wine" is a very important image in Li Qingzhao's works, otherwise there would not be so many descriptions of "wine". By sorting 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wine" in Li Qingzhao's Ci, we can see clearly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poetess's life. Her sorrow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untry. This research will carry on the complete statistics to Li Qingzhao's existing Ci, and take the important time node of Qingzhao's life as the stage, carry on the concret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the wine Ci, and feel li Qingzhao's life of Ci and : Li Qingzhao, Wine words, Emotions, Staging一、引言(一)时代背景北宋实行以文化兴国的民族政策,使宋代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北宋,儒学复兴,文化受到重视,学者们得到了提拔,并获得了自由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开明的政治环境中,当时的文人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他们擅长写词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靖康之变以后,宋高宗建立了南宋,首都迁往南方,当时的文人们也只能被迫南渡。这些随着宋室南渡由北入南的词人,即是“南渡词人”, 由于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他们的国家被打破、家人被流放,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词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李清照便是当时的“南渡词人”之一。(二)研究综述李清照是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南渡词人”的代表人物。她少有诗名,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著名的“易安体”,独具特色,因此,她自在世的时候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她的词也成为了历代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综观前人的成果,对李清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对对李清照作品、思想及生活的研究。学者们对李清照的作品及思想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最终对李清照的作品及思想作出了较为一致、较为客观的评价,认为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更是“崇尚自我人生价值的勇士,是女性解放的先驱,是中国文学史上倡导平等的文学批评的旗手”。其二,是对“易安体”的独特性及文学史意义进行的研究。李清照词风独特,自成一体,“易安体”一直以来就倍受关注,其语言通俗易懂、音律明白晓畅、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倜傥而有丈夫气的特点,说明了“易安体”的精妙在于词学观念、审美体验、女性意识和艺术手段四个方面,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于李清照词的研究中,咏物写意、情感分类方向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清照词中“酒”的权威性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分类词集。本次研究将对李清照现存词进行完整的统计,并以清照一生重要时间节点为分期,对其中酒词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感受李清照的词酒人生。二、李清照词统计研究(一)研究路径在北宋,词虽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似乎还没有被普遍承认为“正统”文学,所以北宋人的词一般不收入文集。清朝,刊刻词集之风盛起,各家搜采校对,多出很多新的资料,但诸家所刻,仍有不齐全之处,不足以探求一代词作的全貌。20世纪以来,前辈学者们对李清照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因此,本课题以20世纪以来在辑录、整理、评注、校注等方面比较权威的七本著作为蓝本,这七本著作分别为:①《全宋词》②《李清照集校注》③《重辑李清照集》④《漱玉集注》⑤《李清照全集评注》⑥《李清照诗词选》⑦《李煜、李清照词详解》。(二)研究结果笔者在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取七本著作中较为一致的作品作为认定的李清照词作,因此,通过上表,笔者认为以下45首词可以确认为李清照的词,分别为:蝶恋花3首(泪湿罗衣脂粉满、暖雨清风初破冻、永夜恹恹欢意少),浣溪沙4首(淡荡春光寒食天、髻子伤春慵更梳、莫许杯深琥珀浓、小院闲窗春色深),摊破浣溪沙2首(病起萧萧两鬓华、揉破黄金万点轻,菩萨蛮2首(风柔日薄春犹早、归鸿声断残云碧),如梦令2首(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怨王孙2首(帝里春晚、湖上风来波浩渺),鹧鸪天2首(暗淡轻黄体性柔、寒日萧萧上锁窗),渔家傲2首(天接云涛连晓雾、雪里已知春信至),此外还有26首词:点绛唇·寂寞深闺、多丽·小楼寒、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行香子·草际鸣蛩、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临江仙·云窗雾阁常扃、满庭芳·小阁藏春、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念奴娇·萧条庭院、清平乐·年年雪里、庆清朝慢·禁幄低张、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声声慢·寻寻觅觅、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忆秦娥·临高阁、永遇乐·落日镕金、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长寿乐·微寒应候、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李清照酒词研究(一)李清照词中的“酒”文化当你对李清照所作的全部作品细细品读后,会发现一个十分惊奇的现象.李清照那具奇光异彩的许多词作.以酒入词的作品竟占其全部作品的一半。这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诗仙、酒圣的作品中.均难以企及如此的境界。这几近一半的酒词.具有较为明显的三种风格特征。前期作品的天真、优雅、浪漫,中期的作品缠绵、寂寞、愁怨,后期的作品哀怨、无奈、思国。这三种风格,恰恰反映了作者曲折、失意、落寞的一生。某种意义上说是酒造就了她灵敏善感的气质也是酒延续了她丰富多彩的诗词生命。更可以说是酒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光彩。(二)李清照酒词统计分期笔者对以上确认的45首李清照词做了统计,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酒的词作竟有22首之多,占据半数之多,身为一名女性,其词与酒的关系如此密切,不能不令人惊叹。其中具体酒词划分见下表:序号 词作 创作时期 是否酒词 “酒”意向1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出嫁前 是 尊、醉、绿蚁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出嫁前 是 残酒3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出嫁前 否4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出嫁前 否5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婚后 否6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婚后 是 醉7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婚后 是 醉、琥珀、杯8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婚后 否9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婚后 否10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婚后 否11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婚后 是 病酒1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婚后 否13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婚后 是 酒、盏14 蝶恋花·暖雨清风初破冻 婚后 是 酒15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婚后 否16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婚后 是 酒17 念奴娇·萧条庭院 婚后 是 酒18 怨王孙·帝里春晚 婚后 否19 点绛唇·寂寞深闺 婚后 否20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婚后 否21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婚后 是 金尊22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南渡后,赵明诚在世时 否23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南渡后,赵明诚在世时 是 酒、醉24 临江仙·云窗雾阁常扃 南渡后,赵明诚在世时 否25 行香子·草际鸣蛩 南渡后,赵明诚在世时 是26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南渡后,赵明诚在世时 是 酒、醉27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28 满庭芳·小阁藏春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29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30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酒31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32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酒、醉33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酒34 忆秦娥·临高阁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残酒35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36 长寿乐·微寒应候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37 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尊、醉38 清平乐·年年雪里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醉39 多丽·小楼寒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醉40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酒、醉41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42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43 永遇乐·落日镕金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酒44 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是 淡酒、盏45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南渡后,赵明诚去世后 否表 1表1中标注为“否”的词作表示词中无有关于“酒”的意向,本次研究不做赘述,对于标注为“是”的22首词作笔者将进行详细研究。由表1不难看出,李清照生平词作确定的不过45首,其中酒词便占据22首,其中有如“淡酒”、“残酒”、“病酒”等显在的描写,也有如“金尊”、“琥珀”、“绿蚁”等使用了借代手法的隐喻描写,但无论是淡饮还是浓醉,无论是显在还是隐喻,也无论是乘兴而作还是饮恨而为,我们都可以从易安词浓郁的酒香中推测出她彼时的遭遇和心境,让千年后的我们,透过词篇,与易安居士感同身受,因她的伤春而感怀,因她的思夫而心生爱怜,因她的思乡怀国而倍加感慨。 图表 1清照的酒词,道尽了她的生活状态,贯穿了她的一生。由图1可知,李清照饮酒作词自少女时代便开始了,婚后经历南渡、丈夫离世,酒一直是李清照词中重要的意向,尤其是明诚去世后,李清照酒词数量统计有10首之多,占据了其一生酒词近半数。易安饮酒,饮着“一怀愁绪”,饮得“满衣清泪”,饮出国破人亡的无限愁思无限恨……四、李清照酒词分期分析李清照的生活,从未离开过酒,无论是开心还是忧伤,易安居士都以举杯饮酒的形象出现。不同的是,从少女到少妇再到南渡寡居,杯中的酒饮的不是同一个味道了。随着词人生活的愈加艰难,酒味也就愈加苦涩,透过词人手中的酒杯,我们可看到南渡前后清照不同的生活状态,或幸福,或感伤,或空虚,或寂寞,或凄凉……(一)婚前清照未出嫁前,此时清照的词颜色明丽、气氛活泼、充满朝气和热情。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梅花历来是质清高洁的象征,它在百花绝迹时,独自开放在清幽的地方,当时的李清照,正值豆蔻年华,自矜自得,以梅自喻。在这个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良宵,为什么不备金尊、绿蚁,花前共一醉呢?于是,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尊,淡绿的酒和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二)婚后18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是佳偶天成。婚后清照与明诚夫妇伉俪情深,却时常面临分别,这个阶段清照的词多以思念丈夫、盼望丈夫早日归来以及独处时的感时伤怀之作为主。“伤春悲秋”几乎是每个敏感的人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特征,才华横溢又感时伤事的女词人易安居士自然不例外。易安居士伤春、惜春,但不象黛玉,唱一曲《葬花吟》,“手把花锄出绣帘”。她饮酒,而且不是小饮,是“浓睡”都不能“消”的畅饮、痛饮。有词为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首词作于李清照19岁时。年轻的她,刚过了悠然的少女时期,正享受着美满婚姻带给她的甜蜜与幸福。清照爱花,尤爱海棠。偏偏“昨夜雨疏风骤”,词人不免担心花儿的命运。她的担心不是从今晨醒来才有的,“浓睡不消残酒”便是一证。这句词在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醒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醉酒是因为惜花。清照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才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可见,“浓睡不消残酒”只因———惜花———伤春。如果说此时的伤春情怀只是一个少妇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那么,在南渡后,面对“旧时天气旧时衣”,已是“识尽愁滋味”的词人,情怀是否也如旧时呢?(三)南渡后,赵明诚在世时44岁南渡,颠沛流离,飘零他乡,面对山河的破碎,朝廷的偏安一隅,伴随李清照的,是不幸与痛苦,是与丈夫两地分居的孤独。生活支离破碎,清照易感,却没有办法处理那无限的痛楚,只好寄情于酒,寄情于词了。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这里欣赏不到李清照少女、少妇时期的情调了。眼前海棠红艳,可物是人非,如今是青灯孤影,酒阑歌罢,夜夜难眠,酒已饮尽,杯已倾空,可思念亲人的哀愁却仍无以解脱。这里的酒是断肠酒,词是断肠词。同样的帘外海棠花落,同样的杯中酒尽饮,同样的伤春时节,但此时的清照,已经不再是一个衣食无忧、爱情甜美的女子了。“酒阑歌罢玉尊空”,杯中的美酒终有喝光的时候,现在,只剩下空空的酒杯了。可是幽深的怨恨与哀愁却没有丝毫稀释,反而因着“借酒消愁”更愁了。(四)赵明诚去世后丈夫去世以后,清照变得孤苦无依,一方面是要面对国家的政局动荡,一方面是要面临家庭的支离破碎,曾经家境优越的闺中小姐,遭遇如此多的变故,词多以怀念故国、怀念亲人丈夫为主题。清照晚年逐渐将个人的情感转移到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上来,在她的酒词里也多有体现。另外,晚年清照面临南宋政权的腐朽,也孤高自处,坚贞如一,所以也多有清照表达自己理想与追求的词作。五、结论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富裕悠闲,也经历了国破家亡,其词作中所表达的主题,也随着其个人经历的变化发生着升华——从个人情感的抒发到家国情怀的表达,她的这种情感变化,不仅对她以后的文人志士们有极大的影响,也跨越千百年,在历代文人中引发了共鸣。李清照的酒词,既具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也有现实主义的宣泄,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六、参考文献[1] 黄利平.词·酒·人生——以李清照的酒词官其难度前后的生 活状态.[J].景德镇高专学报,[2] 李碧芸.李清照词中的花类隐喻研究[M].[硕士论文].温州:温州大学,2013[3] 张建伟.“酒”意“词”情——易安词的“酒”意象及其 成因[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孙玉莹.《浅谈李清照酒词愁情变迁及女性特色》 古典文学,2011.[5] 刘海燕.李清照与纳兰词常用意象之比较[J].佳木斯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17[6] 柯宝成.李清照全集[M].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 文书局,2009.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维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别墅 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所写的序文。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〇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法国的Besancon(但是他认为巴黎是他「灵魂的出生地」),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他从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时期,他的文学底子就相当厚实,对于各类学问也广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决心要当文学家。他二十岁与青梅竹马的女友Ad e Foucher结婚,同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Odes et po ies diverses),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岁的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四八二年法国的社会情形,也对人性的层面提出了严肃且深刻的问题。他接下来一部世界闻名的小说巨著,就是耗费十四年光阴,完成于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现在被改编为音乐剧,风靡全球数百万音乐人口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成功的改编 「悲惨世界」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当年出版时厚达一千两百页,而依本地远景出版社钟文的译本,更是厚达五册共2119页,一百二十万字,这样一部时空背景横亘二十年的长篇小说,要将之改成三个多小时就演完的音乐剧,委实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berg与Alain Boublil两人却做到了。这算是两人第二次合作音乐剧,一九七三年他们曾经在巴黎推出「法国大革命」一剧,结果相当成功,一九八〇年两人再度推出「悲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伦敦音乐剧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认为这出剧相当有潜力,于是请了Kretzmer、Fenton与两位原作者合作,改编成伦敦与百老汇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惨世界」在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后佳评如潮,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响,随后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剧也获得乐评青睐,夺得八项「东尼奖」,真可说是叫座又叫好了。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维多·雨果(Victor Hugo)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 不错,这位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除了《悲惨世界》之外,还创作了《钟楼怪人》(巴黎圣母院)、《克伦威尔》等文坛名著,生于1802年的他,处于浪漫主义澎湃又衰微、革命兴起的十九世纪,在生活与工作上也出现与当代思潮相仿的两极化,以至於他个人的生命历程也充满了转变。 在创作上,他一直是当时法国文坛的指标;二十岁以前雨果写作古典派诗文小说,但到二十五岁(1827)之后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克伦威尔》《侯拿尼》,其立论观点却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而自四十三岁时(1845),由於思想转变及放逐生活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走向较灰暗写实的自然主义风格。在政治上,他是大革命时期的热门人物;年轻时参加保皇党,尔后热衷于共和政体,为鼓吹革命而奔走,不但晋封伯爵,又当选国大代表、国会议员,真是意气风发!然而在一八五一年他因反对拿破伦称帝过分激烈,被放逐国外长达二十年,直到一八七○年拿破伦惨遭滑铁卢而垮台,才得以返国。在信仰上的改变则可以由他的文学中看出来,早年的诗集《惩罚》中对主教特权极尽嘲弄的能事,后期作品《悲惨世界》里又创造出米礼爱主教如此博爱神圣的人物来,让悲惨的世界多了一丝温馨。 雨果在十四岁就自许:「我将来要做就做夏多布·里昂(Francois Rene Chateaubriand,1768-1848,是法国名作家兼政治家)。」因此他跟随着偶像的脚步,朝文学与政治两方面并进,他在巨作《悲惨世界》中所透露出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就鲜明地表现出这样的影响来。在他一生中,革命始终是其生活及写作内容之一大变因,革命而起的新政权带给他流放的命运,但正印证「痛苦是创作的泉源」这句话,放逐生涯虽不如意,却成为雨果创作最丰富的一段时光;大革命的局势和社会的颠沛面也一直是他小说中的题材,纪实的内容及戏剧化的铺陈,不断地吸引不同时代的媒体和剧作家的注意,不论是二十世纪初的默片或是普契尼的歌剧(未改编成功)都曾以之为题材,至今雨果的名字依然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著作也依然感动著一代代的读者,不管是迪士尼的卡通也好,百老汇的音乐剧也好,雨果对时代的感触化为今日你我的感动,他的笔端在晦暗世界中划出一缐光明,如同其一生不变的奋斗,象徵著人性中最坚定的情操。 剧情简介由于悲惨世界这部小说对法国而言简直就像中国人对三国演义那样熟悉,所以在改编时许多枝枝节节都已删除,采重要片段串成带状故事,起自冉阿让的假释与领悟,终於充满希望的追寻光明,十分动人。以下是按著时间的顺序来介绍这部巨作:序曲:1815年·笛涅(Digne) 冉阿让,罪犯24601身陷牢狱与手铐脚镣相伴十九年之后,终于获得一纸假释令,得以离开不见天日的生活,然而这张黄色的自由状纸,并未让他在社会上取自由,反而处处引来歧视,使他流浪街头,只有笛涅的主教米礼爱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时分,多年来穷困的习惯让他故态复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只银烛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带到主教的面前对质,令他讶异的是主教非但没有揭发,反倒为他撒谎说是他赠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后,冉阿让跪求原谅,主教只要他宣誓将灵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并将另一只烛台也送给他。冉阿让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撕毁假释令,决心再创新生。 1823年·近海的蒙特里(Montreuil-sur-mer) 八年过去了,冉阿让的确履行了当年的誓言,彻底改头换面,不但易名为麦道临,并且成了蒙特里受人爱戴的市长兼工厂厂长,以慈善闻名。这时,在他工厂里的一名女工芳婷正遭受著凄惨的际遇,她年轻因一时热情,怀了个女孩,岂知负心郎一走了之,留下她们母女,为了小小珂赛特,只有把她寄养一途了;把女儿安顿在汤乃第家之后,芳婷放心的上巴黎去做女工,对珂赛特的思念给了她无尽的力量,挣来的钱都寄回汤家,只盼女儿生活过得宽裕,那儿知道汤家在信上所说生病一事都是假的,所有的钱都进了汤家的口袋和他们的艾潘妮嘴里,现在芳婷又再次接到这样一封讨钱信,一不小心落入同事手里,人人鄙夷她,联合工头将她赶走,不知情的冉阿让签下公文,芳婷就此流浪街头。芳婷一心只想到女儿的药钱,在卖了项上的项鍊盒和一头长发之后,走投无路的困境下,她加入了码头区的妓女行列,痛苦地贩卖灵肉,直到有一天她因拒绝一位无礼的客人,和他发生拉扯,恰好新上任的警长贾维到任,不分青红皂白就定她的罪,目睹此景的市长出言制止,命贾维放走了芳婷,并送她到医院休养。 当贾维欲与市长争论职责时,街上有位老人被松脱的马车压住,冉阿让立即冲上前顶起了车子,异常的力气勾起贾维对编号24601罪犯犟烈的记忆,他已经追缉24601多年始终无功,但怀疑一位人见人爱的市长显然不正当,这使他非常困惑,想不到警方不知去那儿抓了一位无辜的铁匠来定罪,贾维以为自己错怪市长还向冉阿让致歉,正直的冉阿让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于是来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分—犯人24601。贾维立刻就想逮捕他,但冉阿让心系芳婷的病体,情急之下打昏贾维逃逸。 在病榻上,芳婷充满感激的将珂赛特的未来交给冉阿让,他也一一允诺,芳婷悲哀的一生在对珂赛特的思念中结束之后,身负责任的冉阿让即刻马不停蹄赶向芳婷所说的小镇蒙佛梅,去解救她可怜的遗孤。 1823年·蒙佛梅(Monfermei) 小珂赛特已经在经营酒馆的汤乃第家寄养了五年,她一直以来不断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佣般被来去差使,同年的酒馆老板女儿艾潘妮,却受尽宠爱,两个女孩的生活如天渊之别,但珂赛特并未养成怨天尤人的个性,她只默默期待梦中的母亲有一天能来接她回家。冉阿让来到汤家时,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他当下决定带走珂赛特;汤乃第夫妇使出拿手的狡猾嘴脸,狠狠敲诈了一番,珂赛特终於能脱离苦痛,真正享受起一个孩子应享的快乐生活。冉阿让把她带回巴黎,以父爱呵护她长大,天伦之乐带给这两个曾受命运折磨的人莫大的满足,然而贾维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冉阿让身上,挥之不去…… 1832年‧巴黎(Paris) 九年过后的巴黎,充满着动荡的气氛,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与地狱无异,政府里惟一关怀穷人的将军拉马克(Lamarque)又病危,人民的前途堪虞,社会涌动著一股革命的暗潮。小加夫罗契是一群妓女和市区乞丐中的中坚分子,连汤乃第夫妇也沦入丐帮生活,有一回还抢上冉阿让父女,因此还让贾维和万犟见上一面,只不过贾维当时没有认出来,发现之后气愤极了,再度立誓拘捕冉阿让。 这时的艾潘妮已是青春少女,她暗自喜欢著同学马里欧,可是马里欧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街上撞见的珂赛特身上了,无奈的艾潘妮答应要去打听珂赛特的消息。 革命青年们,包括马里欧,经常在一家ABC咖啡馆集会,他们的理想高昂,计画在拉马克将军过世那一天爆发革命,人人都在为这一天而兴奋著,陷入恋爱的马里欧却格外的迷失、脆弱,毕竟在动乱中的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也都是迷惑。这一天,很快的来临了。加夫罗契冲进店里,宣布将军的死讯,青年一齐涌上街头,寻求大众的支持。 亭亭玉立的珂赛特也为了对马里欧的相思而苦,冉阿让逐渐能感受到女儿的转变,但他依然不愿透露她的身世,珂赛特对此不甚谅解;另一方面,由於马里欧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只好带他来找珂赛特,两人终於能互诉衷曲,艾潘妮在旁边忍受著悲伤,还阻止了丐帮的抢劫,著实是个坚犟的女孩。此时冉阿让考量革命的乱象和贾维的威胁,决心带珂赛特离开巴黎,这对恋人就生生地分离了,对他们而言,这革命的前夕显得多么晦暗哪!情人害怕永别,暗恋者痛失希望,逃亡者冀求安全,惟一能有一丝丝愉快的,大概只有像汤乃第这种等著捡死人便宜的人吧。 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进展,学生开始建筑防御工事,艾潘妮决心陪伴马里欧到底,所以加入了青年们的工作,马里欧看到她喜出望外,派她送信给珂赛特,却落入为父的手里,为了女儿的幸福,他想要去劝阻马里欧参加起义,却发现冒充同志的贾维被加夫罗契认出,而捆绑在地,他自愿料理贾维,其实是故意的放走他。 革命爆发,领袖恩佐拉在枪林弹雨中丧命,加夫罗契为收集弹药中弹而亡,同志也大都牺牲殆尽,马里欧也受伤昏厥,幸而有犟壮的冉阿让救了他。在下水道里,冉阿让先后遇见汤乃第和贾维,他恳求贾维放他走,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动,贾维让出路来,可是一生的坚持并不容易扭转,他内心受到极度的煎熬,终於无法自解,投河自尽。 马里欧逐渐康复,他并不了解是谁救了他一命,只好把一切归功于珂赛特的照料,冉阿让将他的过去对马里欧坦白,并表示为了不妨碍他们的未来,他宁愿独居终老。在婚礼上,汤乃第夫妇带来一项他们自认是丑闻的消息:冉阿让在下水道盗过尸。并取出一只金戒指,马里欧立刻认出是他的,随即了解到自己一向误解的岳父就是神秘的救命恩人,夫妻俩赶到冉阿让处时,只剩下那一对银烛台陪伴著他,两个年轻人在微光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老人终於走了,他的灵魂和芳婷、艾潘妮、和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庇护著一对爱人,迎向光明的明天。 人物简介冉阿让(Jean Valjean) 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於他并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他倔犟不惧犟权的个性使探长贾维对他深恶痛绝,他过人的气力也使贾维对他印象深刻,两人遂结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缘。假释后他受神父启发向上,改名当上市长,为人慈悲,帮助女工芳婷抚养女儿珂赛特,救了女儿的情人—革命青年马里欧,在女儿有了好归宿之后,带著赎罪的爱离开了人间。 芳婷(Fantine) 冉阿让工厂里的一名女工,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怀了男友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为了女儿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但由於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灵肉,幸好遇见冉阿让,托付了女儿的未来才安心的逝去。 珂赛特(Cosette) 芳婷可怜的女儿,当初虽然被母亲恳求般的托付给酒馆一家,却没有享受到一天童年的无忧生活,反而被当成女佣一般,成天埋头做杂活,母亲攒下的钱几乎全用来栽培酒馆老板的亲生女儿。不过她苦命的日子比起母亲是少了许多,冉阿让把她视如己出,使她能忘却童年回忆,后来她和青年马里欧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贾维(Javert) 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所以穷其一生誓将他抓回牢狱,却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这对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因此他在下水道放走背负马里欧的冉阿让之后,由於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选择跳河一途结束他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汤乃第夫妇(Thenardier) 小镇蒙佛梅一家酒馆的老板,典型的中下阶级人物,贪财、自私、卑鄙,个性倒也十分逗趣,夫妇俩可谓天造地设,互相挖苦,对珂赛特一致的欺压,对女儿艾潘妮一致的溺爱,后来汤乃第先生沦为丐帮帮主,在义勇军后方搜括死亡者身上的值钱物品,最后两人还在珂赛特的婚礼上著实耍宝了一阵,真是不改其性。 艾潘妮(Eponine) 汤家的独生女,自小倍受宠爱,是挺瞧不起珂赛特的,但也许是受教育的缘故,她比父母有良知多了,虽然暗恋对象马里欧并不爱她,她仍然愿意为他打听珂赛特的消息、为他送情书,又为要和他共存亡而跑回战区,中弹在马里欧怀中断了气,也算得上是为她的父母赎罪吧。 马里欧(Marius) 十九世纪标准革命青年,为理想热血奔腾,为珂赛特纯情洋溢,在起事中负伤昏迷,被冉阿让所救,虽说同伴大多牺牲令人无限感伤,但最终如愿娶得珂赛特,也是美事一椿。 恩佐拉(Enjolras) 革命青年的领袖,风度翩翩,在策动的起事中壮烈身亡。 加夫罗契(Gavroche) 革命时代下早熟的孩子,聪明有主见,是个包打听。 主教米礼爱(Bishop Myriel) 笛涅地区的主教,是冉阿让出狱后惟一愿意收容他的人,以爱心和宽容转瞬间感动了冉阿让,也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名家评论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维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於奥特维别墅 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所写的序文。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法国的Besancon(但是他认为巴黎是他「灵魂的出生地」),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他从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时期,他的文学底子就相当厚实,对於各类学问也广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决心要当文学家。他二十岁与青梅竹马的女友Ad�e Foucher结婚,同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Odes et po�ies diverses),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岁的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四八二年法国的社会情形,也对人性的层面提出了严肃且深刻的问题。他接下来一部世界闻名的小说巨著,就是耗费十四年光阴,完成于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现在被改编为音乐剧,风靡全球数百万音乐人口的-「悲惨世界」(Les Mis�ables)。 成功的改编 「悲惨世界」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当年出版时厚达一千两百页,而依本地远景出版社钟文的译本,更是厚达五册共2119页,一百二十万字,这样一部时空背景横亘二十年的长篇小说,要将之改成三个多小时就演完的音乐剧,委实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berg与Alain Boublil两人却做到了。这算是两人第二次合作音乐剧,一九七三年他们曾经在巴黎推出「法国大革命」一剧,结果相当成功,一九八○年两人再度推出「悲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伦敦音乐剧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认为这出剧相当有潜力,於是请了Kretzmer、Fenton与两位原作者合作,改编成伦敦与百老汇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惨世界」在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后佳评如潮,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响,随后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剧也获得乐评青睐,夺得八项「东尼奖」,真可说是叫座又叫好了。 剧情大纲 由于「悲」剧原著时间横亘长达二十年,音乐剧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包括进来,因此改编成音乐剧的「悲惨世界」分成了:序幕-1815年「Digne」、第一幕-1823年「Montreuil-Sur-Mer」、第二幕-1823年「Montfermeil」、第三幕-1832年「Paris」四个部分。由於「悲惨世界」有环球版、伦敦版、百老汇版等数个录音版本,以下便综合三个版本,以歌曲为经纬,介绍整出剧的剧情发展: 序幕,1815年,Digne 「工作之歌」(Work Song) 序幕开始,地点是一八一五年法国土隆(Toulon)的一处监狱,犯人在烈日下劳动,一边唱著「工作之歌」(Work Song),狱吏Javert高声喊著编号24601的囚犯Valjean,他可以假释出狱了。Valjean因为偷了一条面包要给他姊姊快要饿死的小孩,被判五年徒刑,但由於多次试图越狱,刑期延长到十九年,如今方才重获自由。出狱的Valjean在农场工作与旅店投宿时皆遭受歧视,被赶了出来,万念俱灰之际,Digne地方的主教收留了他,并供给他一顿晚餐。 「Valjean的逮捕与宽恕」(Valjean Arrested/Valjean Forgiven) Valjean半夜偷走银制餐杯离开,但白天时却被两个警察扭送回来,主教慈悲为怀,告诉警方Valjean手中银器乃是他相赠之物,并且还拿了一对银烛台送给Valjean。警察离去后,主教告诫Valjean要重新做人,并替他祝福。 「我做了什么事?」(What have I done?) 这时舞台上留下Valjean独自一人,他懊恼於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叹自己为何如此糊涂,成为一个夜贼;继而想起仁慈的主教待他如平常人一般,称他为兄弟,抚慰他的灵魂,受到感动的Valjean决定痛改前非,於是撕去了代表重刑犯的黄色身份证明,昔日的Valjean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改头换面的新人於焉重生。 第一幕,1823年,Montreuil-Sur-Mer 「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 八年后,Valjean变成了Madelaine先生,此时他已经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并且成为Montreuil-Sur-Mer这个地方的市长。这天工人们下了工,唱起了「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工人之中有一位女工名为Fantine,她收到女儿养父母的来信,信中说孩子生病,需要医药费…,而这信被另外一名好事的女工抢了过去,於是两人为了抢信开始扭打了起来,Valjean闻声从工厂走出,要工头平息这场喧闹。众人知道了她这件不名誉的事,起闹要求将她解职,於是,Fantine失业了。 「我做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 丢了工作的Fantine失望极了,在弦乐与竖琴的伴奏下,缓缓唱出「我做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歌词中回忆年轻时丈夫尚未抛弃她们的美好时光。 「漂亮的小妞们」(Lovely ladies) 接下来场景换到码头,水手、妓女、嫖客四处可见,水手与妓女们唱著「漂亮的小妞们」(Lovely ladies)相互调情,Fantine到此想要卖掉她的首饰,但是对方出价太低。此时有一位乾瘦的老太婆看上她亮丽的秀发,出价十法郎,Fantine想到如此可以负担女儿的费用,便答应了。在其他莺燕的怂恿之下,Fantine竟然也沦落风尘,出卖起自己的灵肉。 「Fantine被捕」(Fantine's Arrest) Fantine与一位寻芳客发生了冲突,不幸的Fantine随后被捕,逮捕她的是警官Javert,此时Valjean在人群中看到这情形,便上前了解情况。当Valjean知道了Fantine的故事,便答应送她去医院,并且帮她照顾女儿。 「失控的马车」(The Runaway Cart) 这时在一旁发生了车祸事故,一辆失控的马车压住了路人,马车十分沈重,没有人能动得了它。Valjean欲上前一试,在众人直说不可声中,将马车抬了起来,救了轮下人一命。警官Javert看到这一幕大感惊奇,将市长拉到一旁,说市长此举令他想到他以前苦苦追捕的一个假释犯Jean Valjean,因此人也是孔武有力,现在这个嫌犯终於在日前就逮,说完便扬长而去。 「我是谁?」(Who am I - The Trial) Valjean听到Javert这样说,便知道Javert捉错人了,此时他内心展开一番天人交战-如果自首,那么他又将被判刑,但如果不自首,害得别人无辜受累,自己良心又将受谴责。於是他自问:「我是谁?我能一辈子隐姓埋名吗?我如何再度面对自己?」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他走进法庭,褪去衣衫露出胸前刺青,高喊:「我就是Jean Valjean,犯人编号24601!」 「Fantine之死」(Fantine's Death) 场景接著转换到医院,在病榻上的Fantine梦见她的女儿Cosette,她正如慈母般地叮咛著,并且要唱催眠曲给孩子听。接著Valjean进来,虚弱的Fantine将女儿托付给Valjean之后,含笑而终。 「冲突」(The Confrontation) 此时,Javert走了进来,Valjean请对方宽限三天的时间,将Fantine女儿Cosette的事情安顿好后,他将会自动归案,但是Javert并不相信昔日的罪犯如今已经洗心革面,认为「牛牵到北京还是牛」。Valjean随手捉起一把椅子,将之打碎并以尖锐的木片与Javert对峙,并对著一旁的Fantine发誓会照顾她的女儿。两个汉子接下来一阵扭打,Javert被击倒,Valjean趁隙逃脱。 第二幕,1823年,Montfermeil 「云端的城堡」(Castle on a cloud) 地点转换到Montfermeil这个地方,小Cosette与Th�ardiers夫妇同住在他们开的旅店当中已有五年,Th�ardiers夫妇对待Cosette相当苛薄,简直就是拿她当下人使唤。此时Cosette正在打扫,她一边打扫一边梦想著:「啊!我好希望在梦中去那个在云上面的城堡,那边没有地板可扫,只有一个有好多好多玩具的房间,还有许多小朋友;然后,有一个全身穿著白衣的阿姨,搂著我,唱催眠曲给我听,而且说她好爱我…。」小Cosette的美梦很快被打断,尖酸的Th�ardiers太太走了过来,要Cosette出外到林中水井打水,Cosette请求不要让她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外出,但仍然被Eponine(Th�ardiers夫妇的宝贝女儿)推了出去。 「屋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另一边在店中,几名酒客聚集,店老板Th�ardiers先生正穿梭在客人之中服务,大伙齐声高唱「屋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闲聊嚼舌一番。 「协商」(The Bargain) 屋外,Valjean在林中恰巧碰上了外出取水的Cosette,於是便牵著她的手回到旅店,准备付一笔钱带走她。Th�ardiers夫妇虚情假意,跳著「狡诈的华尔滋」(The Waltz of Treachery),把Cosette说成是他们捧在手上的心肝宝贝,意图十分明显,当然是想要提高Valjean所给的价码。Valjean最后给了两人一千五百法郎,顺利带走Cosette。 第三幕,1832年,巴黎 「向下看」(Look Down)时光流转,接下来的第三幕从九年后的巴黎开始,幕启时街上乞丐、流浪儿、妓女、学生到处走动,唱出「向下看」(Look Down)。一旁,Th�ardier夫妇与女儿Eponine也来到了巴黎,Th�ardier夫妇仍然恶性不改,聚集了一小撮党羽做一些偷窃抢劫的勾当。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正当Th�ardier先生向一位迎面而来的男子请求施舍,认出他竟然就是带走Cosette的Valjean,於是上前便拉住他,两人展开一阵拉扯。 「Javert干涉」(Javert's Intervention) 巧的是,这时巡逻的警员刚好经过,带头者正是Javert,Eponine见状大呼一声,众人作鸟兽散,Valjean也趁机拉著在旁边的Cosette溜走了。Javert走过来,正奇怪刚刚被Th�ardier所纠缠的男士不知去向,却从Th�ardier口中得之那人就是他日夜亟思逮捕的Valjean,於是便唱出「群星」(Stars),他以天上的群星为证,发誓必定要将Valjean缉拿到案。接著广场上只剩Eponine一人,她记起方才那少女原来就是小时候寄住自家的Cosette,此时学生群的头头Marius走过来,问她是否认识那女孩(指Cosette),并请求Eponine替她打听Cosette的下落,这委托就成了「Eponine的差事」(Eponine's Errand)。 「ABC咖啡厅」(The ABC Caf�耎ed and Black) 在ABC咖啡厅(注一)中,以Enjolras为首的学生们正在讨论革命大计,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信号来传达起事的指令,以便於指挥群众,最后便讨论出以「红」、「黑」两种颜色来作为革命旗帜的颜色-红色代表愤怒人民的鲜血与黎明前的世界,黑色则代表过去黑暗的岁月与漆黑的夜。就在大家激昂兴奋地讨论之际,小男孩Gavroche冲进来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Lamarque将军死了!学生领袖Enjolras化悲愤为力量,打算在Lamarque的丧礼上利用聚集的人群举事,他并且带领大家激动地唱出「你听到人民的歌声了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歌词大意为:「不甘为奴隶的人民唱出愤怒的歌,心跳与鼓声相互激荡,当明日来临,新的生活即将展开!」 「Rue Plumet街」(Rue Plumet-In my life) 布景转到Rue Plumet街,Cosette独自在花园,她发觉她自己恋爱了,就在与Marius一见钟情之后。她第一次发现爱情离她如此之近。接著Valjean走近安慰她,随即离开。而Marius在Eponine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园门口;即将与所爱的人相见,Marius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而Eponine却显得落落寡欢,因为自己所爱的人现在却要和别人相会。 「一颗心充满著爱」(A Heart full of Love)Marius走进花园,与Cosette互诉情衷,Eponine在外面听了心如针刺,她多么希望Marius的甜言蜜语是对著她说啊! 「攻击Rue Plumet街」(The Attack on Rue Plumet) 此时Eponine的父亲Th�ardier带著他的手下也来到了花园之外,想要向Valjean抢夺一些财物,Eponine为了不让父亲得逞,遂大叫一声,众人见事机败露,四下散去。Marius见状随即离去,Valjean听到惊呼声匆忙赶来,Cosette父亲说她因看到墙外有三人鬼鬼祟祟而尖叫,Valjean以为阴魂不散的Javert又找上门来,认为此地不宜久留,决定带著Cosette离开。 「再多一天吧!」(One day more!)由Valjean带头开唱的「再多一天吧!」道尽众人心事:Valjean心想只要再多一天,他就能带著Cosette远走高飞;Marius与Cosette把握最后一天相处的机会,Eponine在一旁黯然神伤;Javert等待著要混入学生们的阵容中,伺机从中破坏;Enjolras与学生们期待明天起义举事,高举著自由的大纛,推翻专制的政权,让每个人都当主人! 「防御工事地点」(At the Barricade)起义之师选定了建筑防御工事的地点,Enjolras正对著群众发表谈话。Marius发现Eponine竟然女扮男装混在人群中,便劝她赶紧离开,并请她带信给Cosette。Eponine将信交给Valjean,Valjean展信读了一遍,便走回屋内,留下Eponine。 「独自一人」(On My Own)这是Eponine独自一人所唱出的「爱之歌」,表达出她对Mar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