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数学论文500字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3 04:24:36

数学论文500字高中

论小学生解题能力什么是解题能力?构成解题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长期以来,正是由于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无法作出明确回答,才使得应用题教学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使得应用题教学心理研究长期陷于困顿。显然,要改革当前应用题教学体制,优化应用题教学系统,推进应用题教学心理研究,就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揭示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质、构成要素及形成发展规律。本文试作探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心理研究虽对解题能力的实质没有作出明确回答,但纵观哲学与心理学文献,有关能力问题的讨论已有了相当长的历史。这些有关一 般能力的基本观点,影响着人们对解题能力的基本看法。人们关于解题能力实质的日常看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因素论观点。把解题能力看作是某些一般能力因素(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运算能力等)的综合体,试图通过对解题能力的因素分析或经验分析,探讨影响解题活动的一般能力因素。2.先验论观点。解题能力是与个体经验无关,并先于个体经验而存在的实体,把能力看作是主宰活动的非物质心理实体的官能,或把它看作是遗传而来的个人禀赋。3.经验论观点。经验论观点与先验论观点相对,解题能力是个体在解题过程中习得的知识经验,提出解题能力即解题知识。4.“合金”论观点。从对能力形成发展条件的研究出发,认为解题能力是先天秉赋和后天解题活动成果的融合物(亦即“合金”)。上述四种观点能否正确反映解题能力的实质呢?本文认为,首先,解题能力属于特殊能力。根据唯物辩证法,一般能力虽然大致地概括了特殊能力,但却不能完全代替特殊能力。因素论观点用一般能力来界定特殊能力的本质,否认了特殊能力的特殊本性及其形成发展的特殊规律,因而并不能正确地揭示解题能力的实质。该论点反映在教学上,实质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导致了教师用一般能力的训练取代解题能力这一特殊能力的培养。第二,解题能力在本性上是调节解题活动的个体心理特性,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个体心理特性虽不完全排斥生理因素或先天因素对能力形成、发展的影响作用,但究其本性则是人类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主体能力的反映活动,在头脑里构建起来的心理形成物,属于经验范畴。先验论观点把解题能力看成是先天的、固定不变的实体,夸大了遗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因而常常把学生解题能力的暂时低下看成是该学生无法提高能力的根据,这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断在教学中是十分有害的。第三,解题能力作为个体心理特性,对解题活动的调节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验论观点不仅抹煞了解题知识与技能的不同调节作用,缩小了能力实质的内涵,而且忽视了能力作为活动调节机制的稳定性能,把能力简化成了知识实在。该观点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以解题知识的传授代替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应用题教学的效能。第四,对能力形成、发展条件的认识不同于关于能力实质的观点,前者要解决的是影响能力的形成、发展因素的问题,而后者要解决的是能力是什么的问题。“合金”论观点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问题,却并没有揭示出解题能力的真正实质。那么,解题能力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稳定的调节机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类化了的解题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我把这一对解题能力实质的基本观点简称为类化经验观点。解题能力实质的类化经验观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①从本性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一种个体心理特性,因而在原则上属于经验范畴;②从功能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③从结构上说,它是解题知识和技能组成的经验实体;④从性能上说,它对解题活动的调节具有稳定性,因而是一种类化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经验;⑤从类别上说,它是解题这一特殊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属于特殊的数学能力。要全面认识解题能力的实质,还必须看到,小学生解题能力并非是单一的类化经验,而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解题能力组成的层级系统。在这个层级系统中,按所调节的活动对象的复杂性和数量性质的不同,包括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三个不同层次的解题能力。这些能力在经验的概括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按所调节活动类型的不同,每一层次的解题能力又包含了算术法和代数法两种不同类型的解题能力,它们在经验的概括水平上大致相仿,但在经验的构成要素上却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解题能力,究其实质仍是类化经验,只是经验的含义有所变化。因此,解题能力的层级系统实质是类化经验的层级系统。在树立了解题能力的类化经验观和层级系统观的基础上,为深化解题能力的认识,为应用题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指导,还必须对能力的构成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确定构成能力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成分。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元,单价是:÷1=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斤元,它的单价是:÷,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而别人那儿是÷,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

数学小论文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摘要]: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概念的深层理解和精确把握,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学概念数量众多并且非常抽象,如何才能达到一个真正理解且深层记忆的效果呢?下面简述几种方法。[关键词]: 举例 温故 索因 联系 比喻 类比1、举例法:举例通常分成两种情况即举正面例子和举反面例子。举正面例子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一般为具体使概念生动化、直观化,达到较易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向量空间的时候就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在解析几何里,平面或空间中从一定点引出的一切向量对于向量的加法和实数与向量的乘法来说都作成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复数域可以看成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数域F上一切m*n矩阵所成的集合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与矩阵的乘法来说作成F上一个向量空间,等等。举反面例子则可以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加深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时候就可以举这样的一个例子。试判断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 , , 。这就需要我们对反比例函数有本质的把握。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呢?一切形如 的函数,本质是两个量乘积是一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1)中y和x-1成反比例关系,(2)中y+3和x成反比例关系。定义中要求k为常数当然可以是-1,所以(1),(2)不是,(3)是。2、温故法:不论是皮亚杰还是奥苏伯尔在概念学习的理论方面都认为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授新概念之前,如果能先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作一些适当的结构上的变化,再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高中阶段讲解角的概念的时候最好重新温故一下在初中阶段角的定义,然后从角的范围进行推广到正角、负角和零;从角的表示方法进行推广到弧度制,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然过渡较易接受。又如在讲解线性映射的时候最好首先温故一下映射的概念,在讲解欧氏空间的时候同样最好温故一下向量空间的概念。3、索因法: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具有丰富的背景和真实的原因,当你把这些原因找到的时候,那些鲜活的内容,使你不想记住这些概念都难。例如三角形的四个心:内心、外心、旁心和重心,很多同学总是记混这些概念。内心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而得名内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因而的名外心;旁心是三角形一个内角平分线和两个不相邻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旁切圆的圆心而得名旁心;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的重力平衡点而得名重心。当你了解了上述内容,你有怎么可能记混这些概念呢?又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样定义的,过点做直线的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度,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为什么不定义为点和直线上任意点连线的线段的长度呢?因为只有垂线段是最短的,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再如:我们之所以把n元有序数组也称为向量,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它包括通常的向量,作为特殊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与通常的向量一样可以定义运算,并且有许多运算性质是共同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4、联系法: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联系性,任意数学概念都是由若干个数学概念联系而成,只有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彻底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是有规律的。那规律是什么呢?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项与项之间的规律、数列整体趋势的规律。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我们说的通项公式,项与项之间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递推公式,数列整体趋势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极限问题。当项与项之间满足差数相等的关系时,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当项与项之间满足倍数相等的关系时,数列就被称为等比数列。这样我们对数列这一章的概念便都了然于胸了。5、比喻法:很多同学概念不清的原因是觉得概念单调乏味、没有兴趣,从而不去重视它、深究它,所以我们在讲解概念的时候,不妨和生活相联系作些形象地比喻,以达到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映射的时候,不妨把映射的法则比喻成男女恋爱的法则。两个人可以同时喜欢上一个人,但一个人不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这不正是映射的法则: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唯一的像与之对应吗?又如函数可以理解为一个黑匣子或交换器,投入的是数产出的也是数;投入一个数只能产出一个数;但是当投入不同数的时候可以产出同一个数。再如:满足和的像等于像的和、数乘的像等于像的数乘的映射称之为线性映射。这不正像一个人怎么舞动他的影子就怎么舞动吗?所以有的时候把线性映射理解为“人影共舞”的映射。 6、类比法:在学习向量空间的时候,很多同学疑问重重。向量不就是那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吗?怎么连矩阵、连续函数、甚至线性变换也可以理解为向量呢?这一切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当你作如下思考的时候,一切便顺理成章了。让小学生算一道5-7的题,他会说你这道题出错了,但是让一个初中生去算的话,他就会告诉你等于-2;当你让一个初中生对负数进行开平方运算,他会说不能对负数进行开平方。然而高中生却能够进行运算。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于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的深入和扩大。正如数的概念由小学生的整数、分数和小数扩大为初中生的实数最后扩大为高中生的复数。同样对于向量的理解也就不能只限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应该把这一观念转变过来。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总之一句话:数学概念是重要的,分析概念是有趣的,在乐趣和玩赏中去理解概念是容易做到的.

高一数学小论文500字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发现,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 要学好高中数学,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集合 进入高中,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就是集合.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是集合单元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定义等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已知集合M={X|X²+X-6=0}集合N={Y|aY+2,a∈R},且N∩CuM=Φ,则实数a=多少?因为N∩CuM=Φ所以N⊆ M\x09因为M={X|X²+X-6=0}={-3,2}所以N={2}或{-3}或{-3,2}\x09当N=Φ时,a=0\x09当N={2}时,2a+2=0,a=-1\x09当N={-3}时,-3a+2=0,a=2/3\x09所以实数a=0或a=-1或a=2/3注意:不能忘记Φ时的情况 不等式(1)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3)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4)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例:解关于x的不等式x-a/x+1

数学,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平凡而又美丽。你也许会说:“数学不就是几个阿拉伯数字嘛,那也谈得上美丽?”然而,正是它的简洁,才造就了它的美丽与神奇。初识数学,是再简单不过的“1、2、3”,难道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数学?可是,我错了,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表面,它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数学的难度渐渐的加深。从加、减、乘、除到小数、分数,数学的奥妙与美丽正逐渐向我展现。数学就像一个大集体,而那一个个数字则像一个个快活的小精灵,整天舞动着。“1”是它们的大哥,将身体挺得笔直,显得威风凛凛;而“2”则像个恬静的少女,扭曲着身体,显得羞答答的;“3”是个健壮的小伙子,天性乐观,怀抱远大的理想……其他几个兄妹更是俊俏、清秀,个个身怀绝技。这十个小精灵朝夕相处,团结一心,见姐妹太少,它们还会进行自我组合,产生新的数字呢!看,“1”见“0”一个人太寂寞,胆子又小,便主动与它组合,陪伴在它身边,便产生了“10”。其他兄妹受到启发,纷纷响应,庞大的数字从此遍布天下。有数字还不够,小精灵们觉得不够热闹,便请来了更多的玩伴。于是,小数点来了、分数带着家人来了、字母们也应邀而来……凡是受到邀请的,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数学王国热闹极了!可是,尽管来了,调皮的本性依旧改不了。瞧,“顽皮鬼”小数点趁主人不注意,从“2”的身边一蹦蹦到了“3”的前面。见主人心急火燎地寻找,它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活像是在与主人捉迷藏。为此,我也没少被它愚弄。见它“胜利”后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抓住这调皮的小数点!很快,在考试时,我俩又相遇了,一见是我,小数点轻蔑地说道:“嘿嘿,手下败将,怎么又回来了?”说着,又想使用“看家本领”来迷惑我。早有防备的我一举看穿它的诡计,迅速将它揪住,将它放回原位去了。调皮的小数点终于被制服了,望着它那垂头丧气的模样,一丝快慰不禁涌上心头。如果仅仅是外表,数学还不足以称得上美丽,它那独特的内在美,更是使它留名千古。数学的范围很广,得到的传播空间也较多,几千年前,印度人创造了它,阿拉伯人将期修正,它有着很强的表达力,形象以及快捷铸就它不朽的历史。古今中外,它成就了多少事物的诞生,世界七大奇迹,有哪一样不是在数学的熏陶下完成的?从祖冲之精密的推算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从爱迪生数千种发明到高科技世界,数学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数学,哪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哪来猜想与定理?会有哪一个工程能顺利进展?数学是无私的,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大家,从不索取什么;数学是公平的,它只将自己奉献给勤奋努力的人,鼓励他们继续奋斗;数学是“无情”的,它憎恨懒惰,面对那一只只贪婪而不肯付出的手,它一概置之不理。数学就像一根丝带,将自己与人们的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如果没有这根丝带,世界将会是怎样呢?其实,数学的美丽还远远不只这些。它带给人们独立性,带给人们成功的喜悦,带给人们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它将自己的“美”献给每一位热爱数学的人。数学是春天的第一滴春雨,滋润大地;数学是夏日的太阳,充满激情;数学是深秋丰收的田野,带给人无限喜悦;数学是寒冬的一片雪花,洁白无暇。它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是送给奋斗者最好的礼物,它是千古文化不朽的功臣。啊,朋友,爱上数学,播下智慧的种子,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成功的喜悦吧!

数学是一们基础学科,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到它。现在我们已经步入高中,由于高中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甚至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可现在怎么了?”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正是由于你在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影响,才会造成学得累死而成绩不好的后果。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以下我谈谈我的高中数学学习心得。一、 认清学习的能力状态。1、 心理素质。由于我们在初中特定环境下具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当中,就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产生畏惧感,面对失败时不应灰心丧气,而要勇于正视自己,及时作出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2、 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1) 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进入高中以后,不能还像初中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真正的听课,顾此失彼,被动学习。(2) 学习的条理性。我们在每学习一课内容时,要学会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为若干类,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重点难点要突出。不要忙于记笔记,而对要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摞,问题也有一大堆。如果还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而忙于套着题型赶作业,对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记硬背,则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3) 忽视基础。在我身边,常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能牢牢地抓住课本,而是偏重于对难题的攻解,好高骛远,重“量”而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考试中不是演算错误就是中途“卡壳”。(4) 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卷面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于老师解说的心理,做作业不讲究效率,心思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二、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1、 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1) 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2) 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针对地起来,注重实效。(3)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算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 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5) 抓45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希望于课下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 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因为有些知识只有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3、 及时的巩固、复习。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最后,还想提出几点注意:1、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贪多求快,囫囵吞枣。2、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华罗庚提倡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强对应用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长远出发,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数学小论文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论文初中500字

随着教育科研意识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 根据笔者的切身经历,我认为初写数学论文的教师, 为了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3)电子形式,比如以网络、光盘、软盘等为载体的信息. 来源于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权威性高,有的时效性快,有的针对性强,有的信息量大. 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主要用于一般性的信息;(2)做摘记,写在本上,编好序号目录,以便查找,所记内容比卡片更详尽,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3)复印,对于特别重要并且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全文复印,复印件应用同样大小的复印纸,对不同大小的原件缩放得一样大,便于装订、排序、编目;(4)存盘,这是针对电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的一种保存方式,复制到微机硬盘或软盘上. 有条件的,还能使用录音、录像、刻录光盘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来,我手抄20多万字,复印存盘10多万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我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 “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提示我们教学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学生中也会有许多新颖的解题思想,值得教师学习;(4)考试总结,测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集中检验,即使在素质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试视为应试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宫”,关键是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适应素质教育;(5)解题分析,教师平时应坚持解答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6)调查反馈,调查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所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阅读他人的论文时,有时也能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对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质疑;(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几年来,我以“教学手记“形式,积累的素材已达200多份45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文,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数学论文(或文章)100余篇17万字. 其中,有些论文的素材积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01年第10期的《“动”了五年的压轴题》一文,是在对1997年~2001年五年间,河北省中考压轴题的命题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整理而成的;发表于《校园学习·数学》2002年第1~2期的《方程(组)中考复习精要》一文,素材源于对2001年70余份中考试题的分析精选.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 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 近期,我正负责河北省“创新教育”子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工作,这一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将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参加了2000年8月在京举办的“全国初中数学教育第十届年会”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 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据此李凤君老师和我合作写成《怎样判断勾股数》一文,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第2期上. 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就拿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来说:河北省2000年中考于6月22日结束,我随即对当年的中考试题加以分析,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深入剖析,于7月份创作完成了《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00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并寄给《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后来发表于该刊2001年第3期;一般每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汇编资料最早在10月份面世,通过研究我发现,1998年的中考试题中不等式应用题异军突起,而且当年考生的得分率偏低,必将引起以后中考师生的注意,针对这一新动向,我于11月份写成《例谈中考不等式(组)应用题》一文,对此进行分类研究,并补充编拟新试题,指出命题趋势,该文发表于《河北教研》1999年第2期. 四、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写论文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按照一般情况,提醒初写者先尝试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练习写学习辅导类的文章. 几年来,我在《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中生周报》等报纸上,发表学习辅导类文章数十篇. 这些虽然一般称不上“论文”,但是进行这样的写作,既可以当作练笔,又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视为一次小小的课题研究. 学习辅导类的报刊面向广大学生,通常用稿量大,发表得快;其内容突出针对性,深入浅出,形式灵活;所需稿件短小精悍,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与教学同步,应该比教学进度提前3个月寄稿;写稿还应分析用稿动向,目前学习辅导类报刊多数存在高年级稿多、低年级稿少,综合知识稿多、单个知识稿少等等现象,初写者可以倾向于写“少”的方面的稿;稿件写完后要反复修改,确保无误,再抄写或打印寄出. 第二步,进行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侧重于解题方法研究等实践性强的,由浅入深,不要急于写理论性太强的论文. 可以先探讨解题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后深究素质能力,进而分析命题原则,预测趋势走向等. 如果写有些理论性的文章,可以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新课题,比如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1年第9期的《谈计算器的教学》一文,就是在此方面的尝试. 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论文的范围不求广,但求分析透彻,凝练精华;论文篇幅不求长,大家都知道的少说或不说,适可而止,相信读者的阅读水平,主要适于教师阅读的论文,长短不一,就我发表的论文而言,短的仅千余字,长的近7000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类论文与学习辅导类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规范得多,但对与教学同步性的要求则比较宽松;为提高发稿率,应认真研读报刊风格,留心新增栏目、征稿启事,对发现的问题勇于质疑争鸣. 五、文外功夫,提高修养 文外功夫,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个人修养、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表现. 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讲究文德,不要过分看重名利、沽名钓誉. 必须信守承诺,尤其是应约写稿,一定要迅速及时,保质保量;如所约稿件较多,也可以多写几篇给编辑以选择的余地;为避免信件丢失,可用挂号信寄稿,有时还需用特快专递、传真、发E-mail等方式. 当前很多单位(甚至有的是个人)利用教师希望发表论文的迫切心理,征集各种名目的“自助论文”,对此应慎重对待,不能为了名利,就写一些没有价值的文字,花钱发表. 一稿多发一般是由一稿多投所致,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收到用稿通知、样报样刊或稿费,而再投他刊造成重复发表的尚有情可原;但有的把一篇稿同时寄往多家报刊,甚至明知已经发表录用又另投他刊,即使侥幸被重复发表,无论间隔时间长短,也很容易被读者识破,这样做既不尊重编辑,影响报刊质量,又坑害读者,降低个人声誉,结果适得其反. 更为严重的是剽窃抄袭他人论文,不但可耻,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我从1996年初开始着手于素材的积累,不断自觉的夯实基本功,历时一年多,直至1997年开始投稿,结果投寄的第3篇论文《代数式求值十法》就被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1997年第6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细细回味,一年多的“寂寞”也是初次收获的重要因素,如果坚持不下来,也只能是半途而废了. 相对于更多的论文作者来说,我还算是幸运的,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提到投稿数十次、甚至近百次以后才有作品问世,其间的酸甜苦辣、经验体会是难以言传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上所谈是我对初中数学论文写作的几点看法,希望能给刚刚开始写作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所涉及的内容较为肤浅,如要在论文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借鉴更多人的成功之道,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实践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初中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你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逻辑思维 ,对前人 总结 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 教育 ,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 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而…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论文500字

大学想要学好高数,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制定一个计划,这样才能成功。1.先将书仔细看一遍,每一章看完后,便做课后习题,此时肯定是有许多的题不会做,没关系,将不会做的用笔做个记号,接着做后面的题。2.将不会的习题翻书找出它在哪节中出现过,仔细想想,如果实在想不出就看看什么的,总能找出相似的例题。 3.将整本书全部按上述方法做完后开始做模拟试卷,将不会的题对着课本目录寻找它跟哪章哪节有联系,然后将相关章节仔细看一遍,再回过头来做题。4.对书中的重要定义,公式最好用小本子记下来,以便前后对照着来看.书中内容章章相连,前章就是后章的基础,考试中许多题目是好几章的内容杂合在一起的,不过大家也别害怕,随着高校的普及,特别是公共课;大有趋于简单之势,所以只要把知识点搞懂,稍深点的题不用太钻研。5.例题要做熟,其实例题都是按公式的套路来的,做熟就行了,考试中一定都是那几个公式都要考的。6.作业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可以与参考书对照。上高数课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很容易忘记,上一次课的内容到下一次课也许就忘光了,所以复习是必须的.

呃呃,如如学数学的要重视基础提高能力,积极经验

高等数学其实并不难学,很多人畏之如虎,其实大可不必,以下经验总结(碎碎念)希望能帮到大家。【仅供参考】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因为特殊原因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学完高数上下。我采取的办法是通过刷视频课和刷题的办法来学习。把百来集的上海交通大学乐经良老师的高等数学课听完,然后集中刷题。因为时间紧,甚至全程开倍速。全部课看完后集中刷题。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我不应该把学习和练习分开,这导致我后续刷题一度非常痛苦,进度很慢。很多学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一看就懂的知识点都已经忘了,又得再看再学。而且选择了完整刷课后题的策略,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后续考前着急忙慌的,时间很紧。  同时复习过程中也诞生了题选系列,无论考前时间多么紧张都在坚持更新,现在即使考完了我也准备更新下去。这个系列应该会更新到高数完结,欢迎关注。  这个专题的初衷在于以尽可能少的题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经过本人刷题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挑选出代表性的题目,并制作详细的答案详解。因为是个人整理,也没有外援辅助,所以难免可能会有一些小错误,无论是有知识性错误还是错别字,特别是有时候有公式渲染出错,显示tex parse error,都欢迎联系我解决。感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的讨论不同的学习情况: 一、你学习过或者正在学习高数,准备应付考试。课堂上听的都懂,基础知识体系已经在课堂上建立,不建议全刷课本题目浪费时间,可以找学校历年期末卷做做看,有信心也可以尝试考研卷。不过考研卷难度较大,做了不要被打击到信心,期末肯定没那么难。同时,欢迎浏览本专题的各种题选系列,课本题选和期末卷题选以及考研题选,难度与综合性逐级递增。 二、你上课日常听不懂,云里雾里,或者因为没跟上,渐渐听不懂,或者没有学习过高数,需要自学高数。强烈建议看书自学,遇到不懂的再问人,这是个不错的办法,方便且快捷。如果自学学不下去,可以尝试上慕课上icouse找视频课来看,首推上海交通大学乐经良老师的高等数学课,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学系水平不错,而且这个老爷爷也很幽默风趣,你会喜欢他的,icourse上有他的全套视频,b站也有。同时学习过程中最好定时做题巩固知识点,不建议把课本习题都做一遍,题量太大,而且有些题意义不大。特别是后期临近期末时间比较紧张,可以参考本专题题选系列。结合期末考卷或者考研卷刷题。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高等数学是大学工科里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学的自动化专业中更显得格外重要。经历了快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一定认识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与困惑,因此,特对在学习中的遇到困难与将来如何更好的努力,不断提高学习这门课的能力进行了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有所进步。

高中学习数学我经历过两个数学老师。先说说第一个数学老师吧,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老师,他以前是教初中的后来通过考试,升就教了高中,我们是他教的第一届的高中学生。

对于这个我第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我认为他和第二个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上课从来不用ppt,他喜欢写板书,所以每节课后我们都记下满满几页的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单单就我来说我是不能适应的,因为我喜欢上课跟

着老师教学的思路去学习,但是他要我们上课记下他在黑板上学习的板书,这样就导致我们光顾着去做笔记,却没有跟着他上课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不能去理解他讲的是什么,课下对着笔记我们又不记得他上课是怎么讲的。所以高中前部分我的数学一直都不好。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这是一个我估计快要退休的了老师,这个老师因为教书了很多年很有教书经验,也是他后来拯救了我的高中数学。他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天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其实之前很多老师也这么要求过我们,但是我都没有很好的去要求自己。我的这个老师虽然年龄有点大,但是一点没有影响他上课的激情,他上课很有感染力,我每节课都跟着他的思路后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上简单的记一下笔记,但是不能影响我跟着他的节奏去听课,也是后来在他的帮助下高中数学成绩有了突飞猛进。对于高中的数学就做这么多的概述,接下来谈谈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我对高数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不仅在知识反方面得到了充实,在思想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高等数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识记的知识相对减少,理解的知识点相对增加;不仅要求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还要明白其来龙去脉;联系实际多,对专业学习帮助大;教师授课速度快,课下复习与预习必不可少。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政治论文500字高中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中国最终要建立起“和谐社会”, 胡锦涛主席指出:“人人享有发展的新世纪”。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同样,没有和谐社会,也就没有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是同步发展的。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有关“和谐教育”的论述,对我们都有所启发。 随着中国整个教育“新课改”的快速深入,新理念中有了一些教育语言符号,如“极端的应试教育”、“新课改”“、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社会是依赖法律和道德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法律制度是通过民主政治建立的,道德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长期积淀基础上的。而“和谐教育”则是:和平教育与发展教育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课程都应当渗透和平教育。和平教育原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和平教育应当是人类共同必修的终身课程,是在全球实现和谐教育的重要途径。 南北朝时期的文豪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这是那一时期( “ 原始、理想中 ” )的和谐社会模式。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政策思考逻辑起点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从劳动及社会保障的角度看,充分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公平,是决定一个社会和谐的三个最重要因素。马克思在论述“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时,间接为人类描绘了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阶段,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人们之间相互协作,实现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成“自由人联合体”,所有资源和财富,包括个人劳动力,都既是公共的,又是个人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将其个人劳动力与联合体的客观要素相结合,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消费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可以说是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当今,人类所遭遇到 “ 发展困难 ” 、 “ 全球性危机 ” 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贫穷和两极分化同步增长现象分不开的。当代人类严峻的生存境遇激发着海内外学者从理论上反思和追问揭示出,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人为世界,既可能是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性化世界也可能是限制和束缚人的异态化世界,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是在于怎样的发展。 我们知道,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说:教育是社会发展基础的重要的组成因素之一。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 诺贝尔奖 ” 至今无人获得、 “ 科技创造几乎是零 ” 、 “ 极端应试教育 ” (基础教育中的)严重地摧残着我们中小学的师生身心健康,使得我们的中小学生中大面积的厌学、辍学,他们饱尝 “ 考试 —— 失败,再考试 —— 再失败 ” 的痛苦;他们在一次次的人为造成的 “ 失败 ” 中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甚至也丧失了做人的信心 …… 。自古以来,我国封建主义社会时期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 ,以儒家思想文化作为教化后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用的士大夫,维护封建帝王对人民的统治。教育人者为父为师都要后生学子们读 “ 四书 ” 、念 “ 五经 ” ,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利禄,荣宗耀祖,教育的价值观是 “ 学而优则仕 ” 。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教诲下, “ 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 ,读到头悬梁锥刺股,才是人们赞赏的榜样。若有不屑此道者,即使是集大观园里三代人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也要被打得皮开肉绽。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教育,不但是以社会为本位的,而且已经狭窄到就是 “ 官本位 ” 的教育。 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症结,就是中国以僵死模式为特征的残酷的应试教育制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病,从教育乱收费到占用学生的假期补课,从学生身体被搞坏到个性被压制,到学生自尊心被毁灭甚至自杀,从考试作弊到教材买卖中的腐败,从应试教育日趋强化到素质教育只喊不做,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这个教育制度与教育本体产生严重的偏离(不和谐)。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枝叶花果遭到虫害的问题,而是根子腐烂的问题。没有素质教育的空间,我们就无法以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来调整我们的教育,而这就把我们的教育逼向了死路。高考的残酷竞争直接控制了我国的基础教育。 “ 一考定终生 ”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成千上万的孩子被挤落桥下。并且,大学毕业即失业 —— 教学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从教育质量来说,我们的应试教育摧残学生,因此大量家庭只好将几十万孩子送出国学习,每年大量的外汇流出中国 …… 。这都反映出教育改革严重滞后。 小时候我的一位中学老师曾对我说:“ 语文语文,多读会写。读多了好文章就会写了。” 我认识一些作家,他们谈经验,仍然是逃不出 “ 多读多写多想 ” 这几个字。但是,现在的语文是怎么教的呢?我认识一位学校高三语文的把关老师,他是最会训练学生语文考试的名老师。他告诉我他的办法是: “ 根据考试的知识点,一个点、一个点地磨学生。成语是一个知识点,那就好好练两个星期的成语。拼音是一个知识点,但占考卷分数比例低一点,那就练上一个星期。什么是语文课,做试卷,改题,改错,重复记忆,训练学生注重考点的能力。考试的绝窍是,多做试卷题,多复习试卷题。 ” 这样的应试教育经验,将学生变成了 “ 考试机器 ” ;不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如何考语文试,这对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完全是一种破坏。我们有位数学老师说: “ 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维方式。而数学思维方式,首先就是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有数学的关系,这个宇宙是由数学规则组织起来的。其次,就是要学会去找这种数学关系,能找出一对数学关系来,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宇宙自然的奥秘,就体现在数的关系的奥秘之中。但是,我们这些数学教材,只是将过去的科学家找出的数学关系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好考试,而不是刺激学生的数学兴趣,不是刺激学生去找自然万物的数学关系的兴趣。物理所学的,就是物理现象的数学关系。化学所学的,就是化学现象的数学关系。 ‘ 数 ’ 穿透一切。但是,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之间,根本没有密切的联系,各教各的,学生看不到其中的根本性联系。无聊的考试破坏了学生的兴趣。我要当好老师,首先就要以考试为中心,也就是说先破坏学生的科学兴趣。 ” 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为适应社会需要而确定的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教育是面向广大民众的,通过教育,唤起民众的觉醒,团结民众斗争,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解放后的教育方针是为青少年学生制定的,仍然是培养 “ 为政治 ” 的人、 “ 为建设 ” 的人。 “ 这种目的观,究其实质就是把人当做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塑造,以国家、社会的名义压抑甚至抹杀人的个性,忽视个体的需要,否认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极大地束缚了人的发展,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既便如此,我们的师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换来的是 —— 创新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的 “ 书奴 ” 。以至于外国的 “ 大老板 ” 们讥笑我们的教育道: “ 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厚,你们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比我们多,但你们却仍然要进口我们的产品,买我们的专利 …… ! ”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要“保持儿童的天赋”。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和谐发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或是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的天性之中。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仅仅是把它作为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其次,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有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再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上述这些看法,都曾经长期被我们当作资产阶级教育家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育目的而进行批判。即使现在我们正吸收着他们的观点,有专家学者的探讨和教师的呐喊,但尊重儿童生命个性和生长规律的教育,仍然没有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教材、教学评估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已开始尝到了长期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的苦果。我国的孩子从儿童到少年这一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在全国统一的教材下,年复一年地过各年级考试的关,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这其中培养了一批批 “ 考试英才 ” ,不仅每年都出那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就连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也数我国成就最辉煌。但我们的教育由于缺乏了人文的关怀、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没有让儿童、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土壤,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尚未培养出一位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就连孩子在夏令营活动,出国交流学习的活动中,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想象创造的能力无一不在外国孩子的面前败下阵来。我们的教育已经萎缩到只能培养一批批 “ 矮小化人才 ” 。这样的结果怨谁,只怨 “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我们过去只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育促进人的潜能发展的内在价值,只关注教育的派生价值,只看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很少看到教育对人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 我们可以说: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在 “ 以生为本 ” 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进行。 “和”、“谐”这两个中国字,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中,书中写道“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能伤之。”这段话的意思是:有道则和,有德则合,有“道德”则“和合”;有“合和”则“和谐”,有“和谐”则“团结”,有“团结”则“成功”。所以,“和谐教育”的释义应是: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和谐促进团结和成功,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民终身教育,这才是“和谐教育”。古代希腊的杰出哲人都提倡和谐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知识和德行的关系以及教育在培养德行中的作用。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写道:“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蔡元培先生最先提出“五育并重”的教育思想,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在中国大陆,近半年世纪来强调的“五育”是:“德、智、体、美、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作为教学的根本原理,以求得教学过程的和谐。后来的教育学家又拓展了“适应自然”的内涵,包括了“适应社会”、“适应个性”、“适应思维”,这才能达到教育的和谐。“和谐”常常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世界公认教育的“四大理念”:“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教育民主”。世界公认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中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主张提高人的“四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中国新课程改革提倡为所有学生打好“四大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中国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是: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和谐教育”的释义应是:教育的“四大理念”、“四大支柱”、“四大素质”、“四大基础”以及“五育”中的每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和谐教育”即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阿诺·彭齐亚斯专题写了一本书《和谐》。他认为:世界经济在经历“数量时代”、“质量时代”之后,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和谐时代”。书中论述了“和谐时代”的特征是:直接获取信息、便利的经济、重视人格化、建筑式组织管理、从协作求价值、技术融合和复兴环境。“和谐时代”即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重视知识生产、知识创新,把人当作人,强调人的和谐发展。所以,“和谐教育”的释义应是:适应世界走向“知识经济”,走向“和谐时代”的教育,应是重视人格化、从协作求价值、技术融合和复兴环境等为特征的“和谐教育”。 科学是认识世界,探究自然之奥秘;技术改造世界,设计出人类需要的产品;人文是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实现主体价值。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密切相关。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是指提高人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增强科学技术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是指提高人的人文知识和能力,增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将“科学、技术、人文、和平”四种教育整合起来,是实现整体层次的和谐教育的必由之路。即,和平教育。 在小学、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必要进行和平教育。主要的途径应当是在各门学科教育中自觉地、渗透地进行和平教育。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总要涉及“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的冲突事件。如何评价、判断和理解这些冲突事件,是渗透式地进行和平教育的好内容。根据系统科学之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的启示,即:教师应当主动应用如下三条原理讲评各种冲突事件: 1 .互动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互动)——宽容原理):冲突双方都应“设身处地”,“将心比己”,彼此沟通信息,用宽容包容的态度去解决冲突。 2 .发展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 ( 发展——双嬴原理 ) :冲突双方要有远见地看到共同利益,寻找双嬴之道,用理性和智慧战胜各种冲突。 3 .整体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 ( 整体——平等原理 ) :教师在讲课时,要设想是“全人类都在倾听”,要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贯穿民主平等的精神。 总之,和平教育与冲突解决,两者是紧密相关的。和平教育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也完全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0 世纪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家庭的健康。战争、灾害和社会动乱,造成成千上万的家庭破坏;暴力、吸毒与精神污染,造成许许多多的家庭崩溃。人们自身的价值观念的负面变迁,也引起了各类家庭的麻烦和困难。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着“癌变”。这引起了各国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面向 21 世纪,我认为,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儿童教育到成人教育,都应该贯穿和平教育。在伦理、责任、审美、宗教,这些广义的课程中,都必须渗透和平教育。孔子指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自己想生存也帮助别人生存,自己想发展也帮助别人发展。”上述“孔子原理”的逆否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我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孔子原理有助于人们互动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上述原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将心比己”,“设身处地”。进行伦理教育应当通过具体事例,让人们自觉遵守上述原理。将“孔子原理”应用到“家庭”,则由“伦理教育”深化到和平教育,使家庭较为稳定,使社会较为稳定。 并且,学校的和谐教育(和平教育)只有向“以生为本”的目标努力才能健康发展 当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际上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开放化,迫使各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更加关注教育发展的战略。我们已经落后,我们不能贻误时机再落后。推进素质教育已是我国教育的国策,素质教育从星星之火已开始成燎原之势,国家全力推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尽管目前高考改革尚待时日,追求升学率的社会要求迫使学校处于两难境地,但我们一批批重点学校、实验学校都已经对自己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要求,“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人”等提法已成为一些学校的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情感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的实验已遍地开花。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一大批校长、教师都在沉思、都在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提醒我们:“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健全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以为:除去家庭、社会也要与学校教育和谐配合的因素外,单就学校的和谐教育,主要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学校教育的目的要使受教育的学生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发展,不可或缺,但不一定是平均发展。和谐发展是指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如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各学科知识的协调发展,增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协调发展,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协调发展,认同共性和张扬个性的协调发展,继承传统和大胆创新的协调发展,等等。同时,和谐发展里还包含着有序地发展,就是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教育和教学活动。二是学校的教育方法要和谐,即各种教育方法要配合得当。教育方法要讲究科学性。就要符合学生生长和生成的规律,要尊重生命的差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少一些一刀切的要求,多一些分层推进、单个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中,学习的天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学生,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推断学生。教育方法要讲究艺术性,就要在施教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教育美学的原理,用寻找美的视觉看待学生,用微笑亲切的姿态面对学生,用赏识赞扬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关心爱护的真情实意感化学生,用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打动学生。教学方法要讲究协调性,就要做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各科老师之间达到默契,教师的课堂教学可学习运用“和谐教学法”,“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要建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环境美,是由于能唤起愉快情绪的天然造化与人工创造的和谐促成的。我们竭力使孩子能在校园里到处都看到自然美,而且感受到是由于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劳而变得更美。当孩子周围的件件东西都没有显得过于惹人瞩目而是处于似乎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它们便可以和谐地构成环境的总的美学气氛。”要建设亲切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要千方百计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从墙面、标牌到板报、橱窗,让每一处可书画的地方都起到宣传进步文化的作用;从校报校刊到校广播站(电视台),让每一个可利用的传媒工具都发出鼓舞学生上进的声音;从科技节到艺术节,到各种游览外出,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创造出新、锻炼能力的机会。只有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学生才能各取所长、各显所能、各尽其力,使自己协调发展、茁壮成长。学校更要注意在领导者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民主、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良好风气。增强学校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从而使学生在其中培养出优良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和谐教育(和平教育)只有靠“以生为本”的策划才能更加有效。 我国长期以来“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形成了只重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过程中只有教材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学生只能听从、识记。教材、教法与儿童自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与他们的生活、情感、经验没有联系。当前高考的应试压力仍由高中向初中、小学传递,小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作业越来越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儿童、青少年厌学、弃学的情绪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使儿童学习的天性被消蚀,想象的火花被扑灭,美好的情感被扭曲,创造的潜能被扼杀。当这些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不能实现时,全面而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进行和谐教育(和平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时,应该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体现精神实质的政治意识文明可视为其内在的灵魂。正确地揭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对于研究政治文明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在内的人类政治意识系统。政治意识文明就是上述政治意识不同层面的进步状态。从构成要素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包括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从价值取向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则是包括公平、公正、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自由、自主、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难以一一列举的进步的政治理念。 政治意识文明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必然地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社会存在的变迁推动着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因此,研究政治意识文明不能脱离现实社会条件。罗素说过:“政治理想必须根植于个人的生活理想。政治学的目标就是要使个人的生活达到最优。政治家所考虑的应当是各式各样具体的人——男人、妇女、儿童——而不是别的或凌驾其上的什么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这个世界。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政治学的使命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必要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同时也要尽快提高公民的自主意识。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使“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列宁也特别强调群众的自觉性是国家力量的表现,他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就目前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政治意识文明发展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政治意识文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经济基础来谈政治意识文明,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政治意识文明的独立作用。实际上,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时代,直至现代的信息时代,其中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时代意识,而且这种时代意识制约着整个文明的发展。 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总之,在每一时期,在每一文化阶段,这种单一的‘内在精神’都制约着从道德、艺术、政治体制到哲学的全部形式。”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之魂

高中政治小论文:搞好高中政治复习 面对当前的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模式的改革,如何搞好各科的复习摆在了每个教师的面前,思想政治复习课同其他的学科一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把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疏理、概括、归纳、整理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新课讲授时的知识缺漏得到弥补并巩固和加深,同时又凭借复习课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知识朝着能力方向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真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呢?我认为,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复习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1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 2要下工夫将来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3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 4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查看、准确的“图景”。 二、政治复习课无特定的复习方法。但也应有法可依 根据复习的目的要求,要精心地选用复习方法,安排复习的程序,然而正如讲授新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复习课的复习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并不是说复习课就可随心所欲,任意应付,而是“教而有法”。这是什么呢?我想凡是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现状出发,为指导学生顺利而完满地完成复习目的任务的复习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复习课的目的要求,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教材大纲及考纲的要求,选定复习方法、设计复习方案。 三、把握重点,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1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者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电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既要熟悉其时代背景、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等,还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3当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点和新增加的考点是政治总复习的又一个重点。考试说明是每年高考命题的依据,而且每年都使用加减法。仔细分析这些考点,参照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涉及的频率,区分高考内容的必考点、选考点和盲点。对于必孝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进行复习;对于选考点特别是当年新增加的考点必须倍加重视,并且要与当年时政热点(焦点)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作为政治总复习的重中之重。 4针对各自的弱项加大复习的力度,通过强化复习和适度的练习,重点把握其内涵与要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务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阶段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犹如电脑一般,鼠标一点,记上心来。要达到这一点,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适当增加看教材的遍数,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考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五、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拐杖”。这就要求考生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全面认真且深入地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有利于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高考政治试题的设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把问题编制在特定的情景材料之中,都与大家的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的重大时政有关。如何提高得分率,如何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考生十分重视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在大家明确了总复习的方向、把握了命题趋势之后,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较为规范、科学的练习题,训练答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潜能的开发,就会取得满意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境界。实践证明,适度地及时地练习是增强复习效果的根本途径。 如何做到适度呢?首先要选择一本较好、较新、较为科学、规范的复习资料或习题集,而且跟上教师复习的进度,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它做完做彻底。其次针对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有重点地思考并设计一些题目,自拟自答。力求答案准确、精练、全面而且看创新。第三,有选择地做各地的交流试卷,排除偏、难、怪的试题,禁止题海战术,反对以多取胜。第四,经常带着问题请教老师,或者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课下与同学切磋,争取有问题不过夜,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和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