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我国安全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20:04:46

我国安全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到图书馆找找,按索引,关键字都行

中国知网找找可以的

2022年形势与政策的参考文献有: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等等……

我国国家安全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问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答:①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⑤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答:到图书馆找找,按索引,关键字都行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摘要]本文在把国防安全置于国际战略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构成我国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国防经济;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1、国防经济概述

国防经济,是经济学和军事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应用性经济学科,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工具研究国防与和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涉及较多国防等国家政治制度问题。

现代国防经济学始1960年,美国著名学者查尔斯・J,希奇与罗兰・麦基恩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揭开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的序幕。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

国防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资源实现国防安全是国防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国防与经济以及国防经济内部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矛盾关系是军事与经济交叉而生的矛盾。寻求在国家安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安全效益的最大化是其研究的核心。

2、国防安全概述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核心的定位。国防安全是一国安全的基本保证,也是维护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依托,梁启超《新民说》十四:“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与其他安全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和特殊的意义。

3、我国国防安全的内部构成要素

(1)观念要素。国防安全观通常是指维护国防安全过程中对国防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理论上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在一个阶段,处于一种本质安全的状态,可以认为是绝对安全。如果是长时期的历史状态,安全只能是相对的。一国的国防便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必须明确一国国防在目前形势下的相对安全状态和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安全地位,不断提高国防的相对安全程度。

(2)经济要素。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明:“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在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经济要素是一国国防安全的基础构成要素,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关键所在。

(3)军事要素。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最具有威慑性和有效性。军事要素基本包括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和后方勤务等。影响国防安全的军事要素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其涵盖的范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过渡,已经逐步延伸为“领土一领海一领空一太空”安全,更加凸显出军事要素在维护国防安全上的重要性。

(4)科技要素。科技要素包含科学和技术两大方面,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广义角度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成国防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经历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这些都与国防安全密不可分。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从历年科技发展的实践来看,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维护国防安全的有效信息的获取,高端通信设施和武器装备的研发等,都必须依托于科技要素所提供的智力支持。

4、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

(1)外交关系。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各国外交都受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我国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联合国的关系,也都影响着我国国防的安全与稳定。

我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既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2)国际格局。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其他国家和整个国际格局两大方面,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于国际格局中。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军事行为、国防战略,既包括武器扩散、军备发展、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另一方面,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动发展趋势,既涵盖了国家集团、跨国组织,更有国际恐怖组织,海洋方面的防卫压力增大,周边地区的不安因素增多等。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必须密切关注,高度警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融入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国际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内发生的一些事件又与国际问题相牵扯,受到国际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我国的国防安全不单单是一国内部的问题,同时更是涉及一系列外部要素的全局性问题。

总之,构成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密切关联,国防安全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思想层面,对其他要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要素为其他要素提供资金支持,使其他要素的发展成为可能;军事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安全有保障的内部发展环境,使其他要素免于威胁;科技要素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种智力支持,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外交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使整个国家与国际接轨。影响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既要合作又要有明确的分工,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更高的国防安全系数。

[作者简介]迟俊杰(1984-),女,山东烟台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陈金涛,(1968-),男,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一、摘要: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二、关键字:1、 形势概况2、 形势走向三、正文: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650公里,水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由550多个岛、礁、滩组成。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才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四:参考文献:(一)《人民日报》(二)《军事网》

我国的安全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一、摘要: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二、关键字:1、 形势概况2、 形势走向三、正文: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650公里,水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由550多个岛、礁、滩组成。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才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四:参考文献:(一)《人民日报》(二)《军事网》

2022年形势与政策的参考文献有: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等等……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论文题目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是考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掌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 毕业 论文的撰写与指导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一个好的题目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方便大家。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篇1 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 安全生产 管理 2、浅谈《安全生产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浅析煤炭行业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4、生产中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5、电工特种作业事故预防与安全操作仿真系统研究 6、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分析 7、论倡导与弘扬安全文化 8、安全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9、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 10、浅谈职业危害的控制对策 11、浅谈坚持“以认为本”搞好施工安全管理 12、论建立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格局 13、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浅析安全生产管理及其经济效益 15、论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式、成因及其发展方向 16、浅谈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 17、浅谈企业如何抓安全管理 18、安全科学体系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19、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 20、论我国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2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研究 22、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之比较研究 23、生产过程安全分析与评价 24、管理理论视角中的现代安全管理研究 25、浅析煤矿行业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6、安全管理 措施 在预防煤矿事故中的作用 27、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究 28、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29、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研究 30、事故应急管理研究 31、论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32、论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3、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放与应用 34、小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浅析 35、论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36、加强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探讨 37、谈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38、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 39、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40、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对策研究 41、美国煤矿企业生产法制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42、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探析 43、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研究 44、企业改制后的安全生产管理初探 45、试论我国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 46、分布式数字管理系统及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47、安全生产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 48、企业生产中实时风险检测系统的初步研究 49、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 50、我国的安全生产基本政策研究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篇2 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研究 岩土工程安全评估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知识库的构造与实现 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改进研究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安全文化视角下的工程伦理研究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与管理 方法 研究 深基坑工程安全预警体系研究 安全价值工程与煤矿安全决策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研究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场理论及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分析与预控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 泵站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方法研究 引入安全因素的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钻井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研究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安全监理的控制研究 EPC/T总承包模式福清核电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 地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GZ市天然气置换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 四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咨询服务事务所企业化运作研究 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方式研究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乌鲁木齐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与对策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群体行为交互影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变电站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研究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重庆地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 钻井工程安全动态评价方法研究 县级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县区级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质量安全 保险 费率研究 高压输电工程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河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质量与安全监督集成管理研究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评价研究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霸吴Ⅱ回500KV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研究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广州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交底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模糊积分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有效性研究 安全系统工程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煤矿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管控模式研究 HX省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改进策略研究 输电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农网管控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铁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基于安全链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管控体系设计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挣值法研究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之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赣南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及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土 木工 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 济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技术与方法研究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防洪公路安全状况评价和工程措施研究 国际EPC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工业工程方法在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火力发电厂脱硫技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失效模式分析的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管理研究 基于ObjectARX的工程图纸安全保护系统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安广江堤安全状况评价和工程措施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施工安全成本分析 余姚地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基于人因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研究 新建变电站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及安全控制研究 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研究 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监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铁路新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重庆市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家安全视阈下的载人航天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研究 滨海新区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研究 农村安全饮用水水价及饮水工程后评价 引水工程安全运行的模糊综合评价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工程保险险种选择研究 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高海拔地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及管理研究 大型架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 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输变电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重庆市“金质工程”网络安全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大型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模型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建模及应用研究 水电站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世纪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供水工程优化选型及安全经济运行策略研究 临镇—子长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公路工程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水闸工程的安全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受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成技术研究 云桂铁路YGZQ-4标隧道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研究 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应用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研究 基于轻量级J2EE架构的水电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 北京市人防工程公益化利用安全问题研究 建筑工程领域的执法行为研究 济宁市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分析与项目评价研究 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及法定刑问题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聊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研究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泵站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乐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评价研究 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及投资分析 OHSAS在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实现研究 LNG接收站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变电站工程建设中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复杂海上工程施工期的通航安全动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的本质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摘要]本文在把国防安全置于国际战略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构成我国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国防经济;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1、国防经济概述

国防经济,是经济学和军事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应用性经济学科,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工具研究国防与和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涉及较多国防等国家政治制度问题。

现代国防经济学始1960年,美国著名学者查尔斯・J,希奇与罗兰・麦基恩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揭开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的序幕。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

国防经济学研究物件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资源实现国防安全是国防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国防与经济以及国防经济内部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矛盾关系是军事与经济交叉而生的矛盾。寻求在国家安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安全效益的最大化是其研究的核心。

2、国防安全概述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核心的定位。国防安全是一国安全的基本保证,也是维护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依托,梁启超《新民说》十四:“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与其他安全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和特殊的意义。

3、我国国防安全的内部构成要素

1观念要素。国防安全观通常是指维护国防安全过程中对国防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理论上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在一个阶段,处于一种本质安全的状态,可以认为是绝对安全。如果是长时期的历史状态,安全只能是相对的。一国的国防便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必须明确一国国防在目前形势下的相对安全状态和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安全地位,不断提高国防的相对安全程度。

2经济要素。 *** 在《论十大关系》中阐明:“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在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经济要素是一国国防安全的基础构成要素,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 *** 和独立的关键所在。

3军事要素。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最具有威慑性和有效性。军事要素基本包括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和后方勤务等。影响国防安全的军事要素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其涵盖的范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过渡,已经逐步延伸为“领土一领海一领空一太空”安全,更加凸显出军事要素在维护国防安全上的重要性。

4科技要素。科技要素包含科学和技术两大方面,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广义角度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成国防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经历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这些都与国防安全密不可分。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从历年科技发展的实践来看,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维护国防安全的有效资讯的获取,高阶通讯设施和武器装备的研发等,都必须依托于科技要素所提供的智力支援。

4、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

1外交关系。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各国外交都受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外交政策,是 *** 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我国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联合国的关系,也都影响着我国国防的安全与稳定。

我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 *** 、安全和发展利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援,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既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2国际格局。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其他国家和整个国际格局两大方面,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于国际格局中。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军事行为、国防战略,既包括武器扩散、军备发展、地区冲突、区域性战争,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讯、生态等;另一方面,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动发展趋势,既涵盖了国家集团、跨国组织,更有国际恐怖组织,海洋方面的防卫压力增大,周边地区的不安因素增多等。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必须密切关注,高度警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程序的不断推进,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融入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国际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内发生的一些事件又与国际问题相牵扯,受到国际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我国的国防安全不单单是一国内部的问题,同时更是涉及一系列外部要素的全域性性问题。

总之,构成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密切关联,国防安全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思想层面,对其他要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要素为其他要素提供资金支援,使其他要素的发展成为可能;军事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安全有保障的内部发展环境,使其他要素免于威胁;科技要素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种智力支援,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外交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使整个国家与国际接轨。影响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既要合作又要有明确的分工,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更高的国防安全系数。

[作者简介]迟俊杰1984-,女,山东烟台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陈金涛,1968-,男,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摘要]本文在把国防安全置于国际战略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构成我国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国防经济;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1、国防经济概述

国防经济,是经济学和军事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应用性经济学科,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工具研究国防与和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涉及较多国防等国家政治制度问题。

现代国防经济学始1960年,美国著名学者查尔斯・J,希奇与罗兰・麦基恩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揭开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的序幕。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

国防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资源实现国防安全是国防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国防与经济以及国防经济内部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矛盾关系是军事与经济交叉而生的矛盾。寻求在国家安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安全效益的最大化是其研究的核心。

2、国防安全概述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核心的定位。国防安全是一国安全的基本保证,也是维护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依托,梁启超《新民说》十四:“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与其他安全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和特殊的意义。

3、我国国防安全的内部构成要素

(1)观念要素。国防安全观通常是指维护国防安全过程中对国防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理论上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在一个阶段,处于一种本质安全的状态,可以认为是绝对安全。如果是长时期的历史状态,安全只能是相对的。一国的国防便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必须明确一国国防在目前形势下的相对安全状态和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安全地位,不断提高国防的相对安全程度。

(2)经济要素。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明:“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在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经济要素是一国国防安全的基础构成要素,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关键所在。

(3)军事要素。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最具有威慑性和有效性。军事要素基本包括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和后方勤务等。影响国防安全的军事要素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其涵盖的范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过渡,已经逐步延伸为“领土一领海一领空一太空”安全,更加凸显出军事要素在维护国防安全上的重要性。

(4)科技要素。科技要素包含科学和技术两大方面,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广义角度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成国防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经历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这些都与国防安全密不可分。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从历年科技发展的实践来看,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维护国防安全的有效信息的获取,高端通信设施和武器装备的研发等,都必须依托于科技要素所提供的智力支持。

4、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

(1)外交关系。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各国外交都受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我国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联合国的关系,也都影响着我国国防的安全与稳定。

我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既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2)国际格局。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其他国家和整个国际格局两大方面,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于国际格局中。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军事行为、国防战略,既包括武器扩散、军备发展、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另一方面,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动发展趋势,既涵盖了国家集团、跨国组织,更有国际恐怖组织,海洋方面的防卫压力增大,周边地区的不安因素增多等。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必须密切关注,高度警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融入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国际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内发生的一些事件又与国际问题相牵扯,受到国际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我国的国防安全不单单是一国内部的问题,同时更是涉及一系列外部要素的全局性问题。

总之,构成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密切关联,国防安全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思想层面,对其他要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要素为其他要素提供资金支持,使其他要素的发展成为可能;军事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安全有保障的内部发展环境,使其他要素免于威胁;科技要素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种智力支持,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外交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使整个国家与国际接轨。影响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既要合作又要有明确的分工,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更高的国防安全系数。

[作者简介]迟俊杰(1984-),女,山东烟台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陈金涛,(1968-),男,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

我国环境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程发良,孙成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曲向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周敬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蒋展鹏,杨宏伟.环境工程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徐新华,吴忠标,陈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化学需氧量仅减少,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剩余内容参考 uy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