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是什么级别

发布时间:2024-07-08 12:07:47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是什么级别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

三大前身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

衡阳教育学院

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

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

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

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

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交流合作

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

学术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二本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学院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校区东临湘江,北峙南岳首峰回雁峰,占地面积481亩,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校区占地面积1685亩,始建于2004年,已初步显现现代化、园林化校园格局。学院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实验室万平方米,图书馆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校园网已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206人。其中,本科生10223人,专科生851人,成教在籍学生1086人。学院现有16个系(部),18个研究所(中心)。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应用化学、法学、体育教育、经济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广告学、小学教育、编辑出版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4个、非师范专业17个。所设置的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现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078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外聘各类教师14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0人、副高职称152人;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28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列入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3人、入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4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1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等奖项。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2003-2006年期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80篇,主持部级、省级教研课题2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4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十五”教育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20项。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级课题159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4部;发表科研论文1642篇(其中核心期刊505篇),学术作品110件,获得专利2项。其中被SCI、EI等国际权威杂志检索系统收录63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摘等国内权威刊物收录转载复印文章109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人居环境研究基地是湖南省首批1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南省一级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船山研究”栏目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学院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在百年办学历史中,为我国教育事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6月,衡阳市直三十所中学的教育工作人员3369人,该院历届毕业生1700余人,占总数62%以上。衡阳市各级教育行政干部80%为我院毕业生(包括现任的衡阳市教育局局长、书记);我院毕业生中,现有中央候补委员1人,省委常委1人。衡阳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和各县(市)处级干部中,我院毕业生均占较大比例。近年来,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全国四级水平考试、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优秀成绩。在校学生发表作品、论文500余篇(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人次。涌现了以“全国2005年度十大年度人物----勇气人物”周军、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已进行技术转让的肖宾宾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学生。我院每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89%以上,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努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均每年聘请外籍专家6人来院任教,并派出人员到国外访学、讲学,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外三所大学洽谈联合,对外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是湖南省“文明高校”、“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和“先进教职工之家”。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教育部、湖南省及衡阳市党政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省委书记杨正午、副书记郑培民、吴向东、省长周伯华、省政协主席刘正、省委常委秦光荣、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副省长贺同新、许云昭以及省教育厅、衡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先后来我院指导工作。目前,学院正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基本建设,努力提升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不懈努力。

我是一师的觉得我们第一师范的很不错,除了我们教科系之外就是外语系队伍庞大了

不是《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刊号为ISSN1673-0313、 CN43-1453/Z。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 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 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领先地位。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CAJ-CD》编辑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湖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船山研究”栏目获“首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2009年被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环境教育”专栏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1年“船山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 201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 第七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2013年9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获评“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

二本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学院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校区东临湘江,北峙南岳首峰回雁峰,占地面积481亩,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校区占地面积1685亩,始建于2004年,已初步显现现代化、园林化校园格局。学院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实验室万平方米,图书馆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校园网已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206人。其中,本科生10223人,专科生851人,成教在籍学生1086人。学院现有16个系(部),18个研究所(中心)。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应用化学、法学、体育教育、经济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广告学、小学教育、编辑出版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4个、非师范专业17个。所设置的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现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078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外聘各类教师14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0人、副高职称152人;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28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列入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3人、入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4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1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等奖项。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2003-2006年期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80篇,主持部级、省级教研课题2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4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十五”教育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20项。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级课题159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4部;发表科研论文1642篇(其中核心期刊505篇),学术作品110件,获得专利2项。其中被SCI、EI等国际权威杂志检索系统收录63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摘等国内权威刊物收录转载复印文章109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人居环境研究基地是湖南省首批1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南省一级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船山研究”栏目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学院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在百年办学历史中,为我国教育事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6月,衡阳市直三十所中学的教育工作人员3369人,该院历届毕业生1700余人,占总数62%以上。衡阳市各级教育行政干部80%为我院毕业生(包括现任的衡阳市教育局局长、书记);我院毕业生中,现有中央候补委员1人,省委常委1人。衡阳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和各县(市)处级干部中,我院毕业生均占较大比例。近年来,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全国四级水平考试、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优秀成绩。在校学生发表作品、论文500余篇(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人次。涌现了以“全国2005年度十大年度人物----勇气人物”周军、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已进行技术转让的肖宾宾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学生。我院每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89%以上,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努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均每年聘请外籍专家6人来院任教,并派出人员到国外访学、讲学,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外三所大学洽谈联合,对外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是湖南省“文明高校”、“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和“先进教职工之家”。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教育部、湖南省及衡阳市党政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省委书记杨正午、副书记郑培民、吴向东、省长周伯华、省政协主席刘正、省委常委秦光荣、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副省长贺同新、许云昭以及省教育厅、衡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先后来我院指导工作。目前,学院正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基本建设,努力提升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不懈努力。

不是《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刊号为ISSN1673-0313、 CN43-1453/Z。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 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 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领先地位。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CAJ-CD》编辑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湖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船山研究”栏目获“首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2009年被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环境教育”专栏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1年“船山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 201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 第七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2013年9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获评“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

三大前身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

衡阳教育学院

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

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

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

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

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交流合作

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

学术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阜阳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阜阳师范大学位于安徽省阜阳市,是安徽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设有西湖、清河2个校区,占地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专任教师1055人,93%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3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9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31人。

学校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6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阜阳师范大学

一本 学校已经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6月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情况。阜阳师范大学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其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

阜阳师范学院是二本。阜阳师范大学在安徽是本科一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安徽考生,阜阳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认为阜阳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

学校简介:

阜阳师范大学,位于安徽省阜阳市,是安徽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是在1956年阜阳高师速成班的基础上,历经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发展阶段,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6月,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阜阳师范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是二本类高校,学校已经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6月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情况。

阜阳师范大学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其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

以上内容参考 阜阳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是什么级别

不能说去那里只是混个文凭,想去混的都是垃圾一个,不管你去到哪里读书。往往只看一个学校的牌面而片面否定一个学校是不对的,这样的人做事情也是不理智的,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选择就读学校,关心学校的环境、声誉等等,都是很关键的,这毕竟关系到个人成长的外部条件的营造。但是我们说选择一个学校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去衡量,要看一个学校的“好”与“不好”,更多的是考虑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学校对学生的负责程度上。普通院校能够出人才,同样玉林师范学院也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你如何在既定的条件下定位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否则,即使是进到清华或北大,都是没用的。玉林师院是广西第一所升格的本科院校,是桂东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其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就玉林和贵港两地来说,从玉林师院(包括其前身玉林师专)出去的中小学校长超过100名;另玉林师院也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操大赛......目前玉林师院正朝着更加宽阔的道路发展。以下是玉林师范学院的简介,详情请点击:玉林师范学院简介玉林师范学院坚持立足玉林、面向广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桂东南面积万多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10;人口1,050多万,占广西总人口的1/5强,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玉林师范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广西第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创建的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玉林师范。1958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示升格为玉林专区师专。1962年以后,学校几经改制。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建立玉林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组建成立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自治区所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玉林师范学院由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发展成为西部民族地区一所充满活力的师范本科院校。目前,学校拥有东、西、南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万元,馆藏文献总量万册(含电子图书万册)。校园网络覆盖东、西、南3个校区,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0,647个。学校设有政治与法律系、教育科学系、体育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物理与信息科学系、化学与生物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部、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系(部、院),有34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1,228人。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021人,专任教师63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6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注重发挥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坚持科研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结合。2004年以来,教师承担科研项目63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厅局级124项,校级47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18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75篇,被SCI、EI、ISTP、CA收录57篇,出版专著、教材等60部。学校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5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2006年、2007年,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7项、组织奖2项。学校主办有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玉林师范学院学报》,不定期出版教学研究刊物《高教论坛》。学校还成立了“桂东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近三年来,在全国及自治区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中,共有1263人次获奖。其中,在2006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2005年、2006年两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88项,三等奖174项;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舞蹈《山魂 》获全国二等奖;2006年,学校啦啦操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并于2007年代表中国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参加了世界大学生啦啦操大赛。在六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为地方共培养了6万多“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合格人才。三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85%以上,2005年获得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步奖”。学校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定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教师培训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2004~2005年度广西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初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幼儿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公共理论课培训和研究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完成了“美中友好志愿者”等友好合作项目,与国外项目院校互派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拓宽教学空间;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开放学院、日本山口大学、宇部工业高专、韩国木浦大学、大佛大学等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并接待了西班牙、澳、英、泰、日、韩等国有关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人员的来访。学校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举办了3次国际学术会议。学校遵循“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先后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良好学校”、“全区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化模范单位”、“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玉林市。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玉林师范学院高考录取 通知书 查询入口_玉林师范学院高考取通知书查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玉林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院校名称:玉林师范学院

院校网址:玉林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简介

发展历程。学校创办于1945年,原名广西省立鬰林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广西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高等 教育 层次的专科生。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开始与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2017年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和审计工作。2019年再次当选为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联盟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学校举全校之力申硕攻坚,力争成为新一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含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高教育、 留学 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746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中外文献(纸质图书)万册,学校信息化建设覆盖东、西校区教学、科研、学生宿舍、家属区等区域的所有建筑物。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 社会实践 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入选教育部名单。

师资队伍。学校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484人,其中专任教师1035人,正高职称14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71人,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12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1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西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1人、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1人、“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资助人选15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5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11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人选5人、“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人选4人。

科学研究。学校建设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和基地,科研实力逐步增强。建设有广西院士工作站(园艺工作站)、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民族地区 文化 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东南珍稀经济物种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一流学科(培育)(系统科学)等。近年来,学校荣获省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27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荣获国家基金项目65项。2018年,由我校田键教授主持的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富氧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经费1000万元,以我校王卓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荣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19年,我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2020年,我校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我校学子荣获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获评“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目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全清诗歌总集文献”“华人华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等研究品牌。

学生疫情开学后注意事项

一:佩戴口罩。从出家门到进学校要全程佩戴,不要中途摘下口罩。推荐步行、骑车或乘私家车上下学。

二:注意手部卫生。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就是接触传播,特别是可能携带病毒的手部不要接触眼睛、嘴巴、鼻子,可以考虑上下学途中佩戴手套,到校后要立即洗手。洗手过程中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流动水或洗手液都可以。可以随身携带医用免洗手消毒液,随时随地都可清洁手部,杀灭手部病菌,而且15秒速干,方便快捷更适合孩子使用。

三:做好教室的有效开窗通风,一天3-4次,每次20-30分钟。体育课等不在教室上课的时间需将教室窗户全部打开。

四:午餐时要分散就餐,注意饭前饭后洗手,不要聚众说话,避免病毒传播。

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还可以适当补充肠道益生菌,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提高身体免疫。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六:每天做好班级卫生及消毒工作,湿式扫除,清除病毒可能藏身的卫生死角。

七:学生可随身携带保温杯,适当饮用抗感防疫茶饮,增强自身抵抗力。

八:中药抗感香包散发重要香气,也能给孩子身体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微环境,可以在孩子衣襟或书包上佩戴一个。

2021玉林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相关 文章 :

★ 2021华中师范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北部湾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武汉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佳木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山东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厦门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南京邮电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武汉体育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江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2021中国石油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玉林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玉林师范学院(Yuli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

学院简介

学校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的广西省鬰(yù)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玉林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广西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玉林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2015年,被确定为广西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746亩。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64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484人,专任教师10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71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79人,共培养外国留学生人数近1100人。

学校育人成绩显著,先后获评为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首批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教师培训基地、广西第一批初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第一批幼儿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获得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区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年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六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5个普通本科专业。

玉林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1个,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1个,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1个。

广西重点二级学科(3个):应用数学、生物化工、中国现当代文学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1个):系统科学

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1个):中国史

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1个):应用统计

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1个):数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

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师教育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学、汉语言文学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口语艺术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

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深度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珍稀经济物种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桂东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桂东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桂东南特色资源与材料研发中心、桂东南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申请到各级科研课题项目1219项,国家级项目1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获得省部级项目8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94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13篇。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37项,其中获得自治区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2017年3月,该校林华坚老师及其团队的科技成果《玉林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荣获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6年,该校成功组织申报了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并有1项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获5项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校荣誉

截至2017年2月,学校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院系概况

截至2017年2月,学校设有商学院、政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普通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7个高职(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藏馆资源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类型文献总量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种,年订购中外文报刊2000多种,订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网、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百链云资源、中国经济信息网、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EBSCO、大成故纸堆和联图非书资源云服务系统等中外文电子资源。

学术期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是由玉林师范学院主办,面向中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不定期出版教学研究刊物《高教论坛》。2010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其“太平天国史研究”、“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栏目。

学院荣誉

一.学校荣获省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21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荣获国家基金项目65项。

二.学校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

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

二、资金来源不同

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

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

三、举办者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公办本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省级么

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7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本刊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述·评论·争鸣、专题研究和信息窗等栏目。其创刊以来的详细地办刊历程如下:1. 1981年创刊,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年刊,内部交流。2. 1982年,自然科学版从综合版分离出来,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 1986年,本刊由年刊改为半年刊。4. 1987年,本刊第一期批号为“豫刊证字第38号”,第二期变为“豫报刊临时登记证HN1065”;同年由内部交流改为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 1988年,本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同年起开始编卷,一卷四期,页码连排;从第二期起,被批准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同时被《全国报刊索引》作为来源期刊。6. 1990年,本刊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972,同时被河南省教委评为A级学报,被《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7. 1993年,本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进入《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8. 1994年,本刊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9. 1995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首届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被《中国水产文摘》作为来源期刊。10. 199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11. 1997年,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2. 1998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作为来源期刊。13. 1999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学报二等奖,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来源期刊。14. 2000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作为来源期刊;15. 2002年,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引证报告,本刊该年度被引总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16. 2004年,本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17. 200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18. 2007年,本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bl)、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本刊。年6月,本刊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同时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具有3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等9大学科门类的本科院校。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建有网络信息与计算中心,有各类实验室55个,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1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万元。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3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7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成果《双向培训: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一条新路》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近3年来,又有50余项教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1项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近5年来,学校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3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著作160余部,获地厅级以上奖励400余项。学校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高校建立了稳固的联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行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跃居全国高师学报“十佳”之列,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和优秀科技期刊。自然科学版被遴选为2004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切实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连续13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并荣获“中华扫盲奖”。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两课’建设先进高校”、“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和“信阳市花园式单位”称号,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秀文明单位”。

学 院 简 介信阳师范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是河南省两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之一,也是河南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亲临视察后,誉为“教师之摇篮”。学校创建于1975年,原名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信阳分院,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定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8月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当时全国师范学院中为数不多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含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3875种。现设18个系(院)、3个教研部, 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经、管、法、教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拥有2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125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21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19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18人。现有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省教学名师、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等80余人。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735人,硕士研究生150人。学校牢固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办学特色突出,逐步建立起了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相融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评为首批省级名牌专业;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先后建成省级优秀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网络课程4门;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进行了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推行了“学分制”和“主辅修制”,这一改革成果在2005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教改成果指导教改实践,先后有34项教学改革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其中14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双向培训”教学改革,该成果在1993年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新时期,学校坚持这一改革举措,不断丰富其内涵,并以此为改革突破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构建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河南省组织的历届高校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统考中,我校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全省高校前茅。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连续3年保持在100%,全国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每年均在20%以上,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28项,省级科研课题185项,在全国师范学院中位居前列。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41篇,出版著作206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36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球形闭孔珍珠岩工业化生产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后与内蒙古赤峰市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04年北图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全国师范学院学报中唯一入选的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新西兰UUNZ商业学院成功开展了合作办学。学校还特聘著名社会活动家、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浩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王志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政治学家赵曜,著名作家二月河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还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 优秀省级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河南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在全省高校德育评估中,我校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各级各类人才6万余人,其中3000多人成为高级教师,400多人成为全国和河南省优秀教师,另有2000多人在教育和其他行业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河南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0多年来,信阳师范学院根植于大别山这片红色沃土,艰苦创业、勤俭建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过硬”的办学特色。新的时期,学校正在以“两提两增”( 提升层次、提高质量、增强特色、增进效益)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勤俭建校、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