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红色经济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1:13:54

关于红色经济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名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 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 将历史、文化 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总体来说,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 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我国红色旅游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要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走开发与保护同步的路子,着重进行制度创新。文章在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软”、“硬”障碍,提出了加大投资、改进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搞好与区域绿色旅游、扶贫旅游的多产品结合,做好区域整体营销策划,打造好红色旅游品牌的建议措施。认为可采取以下方面的具体措施:政府主导,综合协调;规划先行,科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加大对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红色旅游消费和社会投资;宣传造势,尽快扩大市场和培育品牌;加强对红色旅游区(点)的服务管理和人员培训;红绿蓝结合,培育大产业、大市场;进行红色产品的延伸和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避免大规模无序开发。将红色旅游和传统旅游紧密结合,将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化、系列化,为最终实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可靠的途径。

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名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 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 将历史、文化 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总体来说,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 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铭记历史,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编就是要来和大家说说关于哈尔滨的一些红色旅游景区,这些地方留下的都是历史的痕迹,想要更加的贴近历史,可以去看看这些信息。

革命的印迹不应该被忘记,红色旅游的意义显而易见。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是十分的具有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1948年10月10日开馆。该馆馆舍是1931年建成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1933年9月,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这座大楼,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

东北抗联博物馆

东北抗联博物馆将在原有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扩建,采用仿古式的欧式建筑风格。该馆预计于2010年底建成,将与紧邻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形成完整的展览体系,生动、全面地展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光辉历史。东北抗联博物馆将全面生动、直观反映东北抗联金戈铁马14年艰辛历程,还原东北抗联的真实形象,挖掘弘扬抗联精神。

哈尔滨烈士陵园

哈尔滨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是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体育街1号。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系全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由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灵堂、烈士墓等建筑组成。由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了“哈尔滨烈士陵园”园名。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这里建立了一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部队,这里同德国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并称为世界两大灭绝人寰的杀人魔窟。本部大楼内把房间开辟成罪证陈列馆,基本是以挂在墙上的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做展览。

国外关于绿色发展研究现状论文

你可以参照一些国内外的老总的思维和战略去对比着写!在充分了解了他们的思维后,去写出自己的东西!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我帮你,这个非常简单 论文题目:绿色营销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绿色营销的发展与研究己成为90年代以来现代营销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从对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外对绿色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营销概念、绿色营销市场的细分、绿色产品的定价策略、绿色促销、绿色消费行为、绿色营销策略组合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的主流市场营销理论就一直遭受着来自其它理论领域,包括非主流市场营销理论的批评。例如,营销战略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任意开采;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关系太少而生产出了太多的对健康和环境有害的产品;通过广告刺激、产品的差异化以及人为地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等等。在这种形势下,营销学界也围绕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营销概念,其中,绿色营销最具代表性。在营销理论中,目前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绿色营销所强调和探讨的是企业应该以及如何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在绿色营销中,环境友好可能是一个营销工具和营销手段,也可能是一种营销理念,而且绿色营销中的环境已不只局限于生态环境。因此,绿色营销意味着,绿色市场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种采取环境友好行为的压力,又是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市场机会。绿色营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营销者的广泛欢迎和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通过绿色产品、绿色分销、绿色广告等绿色营销策略,适应和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绿色营销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内涵仍存在着许多争议,实践仍然局限在那些通过提供有限数量的绿色产品迎合有限数量的绿色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企业。当允许市场提供非绿色产品且这些产品能够甚至更多地为企业带来利润时,绿色营销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但总体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营销的发展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MiehaelJ叮 PolonskyandP址 汕e飞 erllx〔“〕,用战略的眼光来重新评价绿色营销,提出企业应注意自身生产与环境相协调,抓住绿色时机,依靠绿色营销领先于其他企业;chialinchen〔l2]对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了基于质量模型的分析 ;DevashishPujari〔‘3〕等分析了绿色化和竞争力对环境新型产品的开发造成的影响。国内理论界、学术界介绍传播进而深入研究绿色营销这一理论基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7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罗国民、彭雷清、王先庆三人著述的《绿色营销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内绿色营销研究首开先河。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沈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1998年1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方华、张向著著述的《绿色营销》;2000年1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万后芬、马瑞蜻、夏祖洋和钟沁异四人著述的《绿色营销研究》。这些著作主要研究:(1)绿色营销的有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2)企业的绿色营销战略问题,包括绿色市场供求分析、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绿色产品开发战略;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企业实施的绿色营销策略,包括绿色产品经营过程的组合与包装、商标策略、绿色产品的定价理论与价格策略、绿色产品分销渠道的选择、建立和管理、绿色产品的广告与促销等。由此,国内学者己经从传统营销学角度整体把握了绿色营销的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近几年,由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树立,学术界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开展对绿色营销的研究。不光对绿色营销从微观角度分析绿色营销的含义,同时还指出了绿色营销的伦理涵义叫,其包含三方面内容:①有利于确立“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有利于确立可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问题;③有利于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功力观,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黄熙〔l5]认为绿色营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微观拓展,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但这种正外部性也给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带来了负的效应,容易出现“成本独自承担,效益大家共享”的局面,即市场失灵。韦明与于晶丽〔16]认为开展绿色营销可以实现人、经济、社会等的多赢,但由于各方认识不同,在开展绿色营销方面遇到一些阻碍,所以利用博弈论来探讨绿色营销的困境和出路的。王成昌与吕永红〔l7J认为在开展绿色营销方面除了依靠企业和消费者的力量,也要靠政府规制.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综述论文

简介: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这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红色旅游进行规划实施。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纲要内容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范围:1、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相关的景点。 2、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景点。 3、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游击队抗日相关的景点。 4、与解放战争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景点。 5、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迹的景点。发展目标: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04至2007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要达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达到18%左右。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效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80%以上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以上标准,其中40%要达到4A级标准。到2007年,争取有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争取有8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规划期内普遍得到修缮。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重要意义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看来,不少旅游区更多是只注重前期的开发,忽略了后期的投入。我想你可以就这个问题写很多东西出来。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来源:寻乌县信息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自1999年我省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个重要增长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我省红色旅游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心得高潮,把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订本纲要。一、重大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一)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它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宣传的是政治内容,运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能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二)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三)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互融,区域旅游线路互连,城乡旅游市场互动,海内外客源互流,实现地区间经济效益再分配,符合科学发展,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协调。(四)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敬。革命老区曾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经济社会大多还比较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扶贫扶智结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五)红色旅游是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红色文化是中华名族的骄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彰现革命精神、展示崭新风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当前我省正在广泛开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即可让人们了解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又能向世人展示江西崭新的时代风貌。(六)红色旅游是我省建设“旅游休闲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江西建设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后花园”,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大战略决策。发展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我省旅游业的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并籍此带动绿色、古色旅游开发,促进旅游整体发展,使江西尽快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和海外人们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二、发展条件(一)资源极为丰富,品位独特超群。江西被誉为“红土地”,即指全省以红壤土为主体的地形地貌,更指江西为最重要、最著名的革命老区。全省各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胜迹、旧址和纪念物,拥有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旗的地方——南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萍乡等著名的革命圣地和9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有一大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又大多与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相映生辉,对发展旅游十分有利。(二)基础条件良好,品牌基础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强的接待能力。全省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京九铁路、天字型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井冈山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我省还有一支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具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专业队伍。我省推出的三条黄金旅游线路中的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在市场颇受欢迎;“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已成为闻名的旅游品牌。(三)历经多年探索,积累不少经验。我省从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编排红色旅游线路、策划红色旅游节目,到组织大型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联合兄弟省市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开展红色旅游理念研究等方面,均具有率先性和创造性,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影响日益深远,适逢发展良机。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大。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团工会组织都纷纷将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作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红色长征开始7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年内我国将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明年又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家旅游局还确定明年为红色旅游发展年,这些都为红色旅游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两个务必”的要求,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切实搞还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实利用红色资源,大手笔策划,高水准运作,大力推进我省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红色旅游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红色旅游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我省旅游“三色”互融、品质超群的鲜明特征;将瞻仰放下与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旅游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将省内红色旅游与省外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与兄弟省市联手打造中国红色旅游品牌,为我国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四大战略目标,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开发好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六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开发建设,把红色文化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名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精品。(二)打造出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将井冈山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中心,将南昌、瑞金、萍乡安源、上铙集中营等地建设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了的红色旅游基地,使“红色摇篮”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三)建设成快速增长的红色旅游产业,近几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每年要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05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和收入力争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到2007溺爱,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力争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左右。(四)培育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读对革命老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革命老区脱贫制服奔小康的步伐。五、总体布局全省红色旅游按照“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一个龙头:井冈山红色旅游区,包括赣西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永新、莲花、泰和、万安、遂川、吉安、吉水、永丰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四个基本点:南昌红色旅游区,包括南昌市区八一起义系列、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新建望城岗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瑞红色旅游区,包括赣南的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大余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萍乡红色旅游区,包括赣西北的萍乡安源工人运动系列和秋收起义萍乡纪念馆、铜鼓纪念馆、修水纪念馆以及新余、万载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上饶红色旅游区,包括赣东北的上饶集中营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及陵园和弋阳、横峰余江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两个集散中心:南昌主集散中心;赣州次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赣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赣浙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六、开发重点(一)突出主题形象,搞好景区建设。井冈山红色旅游区要突出革命摇篮的主题和革命胜地与秀丽风光相结合的特色;加快实施朱毛会师再现工程、黄洋界保卫战再现工程、茅坪红军村访习体、验区建设工程、井冈山红色之旅建设工程、主峰景区建设工程、笔架山十里杜鹃长廊建设工程、完善和提升永新三湾改编旧址景区等,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南昌红色旅游区要突出英雄城的主题和革命历史名城与花园城市相结合的特色;完善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小平楼等红色景区景点,兴建陆军博物馆。瑞金红色旅游区要突出共和国摇篮的主题和红色故都与客家风情相结合的特色;完善和提升叶坪、沙州坝、云石山等红色文化博览区和兴国将军纪念馆、于都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景区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萍乡红色旅游区要突出中国工人运动与秋收起义策源地的主题和革命故地与古摊文化、高山草甸风光相的特色;完善和提升安源工人运动纪念博览区、萍乡秋收起义广场、铜鼓纪念馆、修水纪念馆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上饶红色旅游区要突出血染的奉碑主题和革命旧址与三清山绝景相结合的特色;保护上饶集中营旧址,完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保护和整理横峰闽浙赣苏区旧址和弋阳方志敏纪念馆、余江邹韬奋故居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二)半好重大节事,创造旅游亮点。今年秋季举办办2004中国奥克斯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以后每年秋季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在南昌举行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旅游推介、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活动,在井冈山举行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和业内交流活动。每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举办井冈山杜鹃节,举行杜鹃化观赏、革命胜地访习、革命传统教育研讨、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表演以及经贸洽谈、旅游交易等活动。每年8月1日至7日在南昌举办英雄城国防教育周,并于“八一”建军节在“八一”广场隆重举行升军旗仪式、大型主题文艺晚会等活动。每年11月7日在瑞金举办红色故都华诞纪念活动,举行中华苏维埃旧址考察、中央机关寻根、旅游推介活动和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大型文艺晚会。(三)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艺节目的开发,南昌策划并推出“军旗升起的地方”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井冈山完善“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瑞金策划并推出“赤国红都——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萍乡策划并推出“秋收起义之歌”红色主题文艺节目;上饶策划并推出“血染的丰碑”红色主题文艺节目。(四)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旅游产品。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艘要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络的基础上,突出改善景区公路和游步道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与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安排与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相协调的住宿和饮食设施。在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加快建造会展中心,促进我省商务会展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扩大商品产销,推出特色餐饮。要努力改善红色旅游商品产销的经济环境,鼓励生产适销对路的红色旅游商品,疏通并扩大供销渠道,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使红色旅游商品产销的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数的增长速度。积极开发以金属、玻璃、石块、木材、棉麻为材质,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革命文物等为主题的系列红色旅游纪念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竹品、服饰以及农副产贫寒;编制反映红色旅游书籍、光盘等。鼓励发展红色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在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同时,要大力挖掘和推出反映红色文化的特色菜肴和食品。七、主要措施(一)统一规划布局,分级组织实施。为准确把握战略方向,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达到最佳整体效果,并争取时间,加快发展速度,各有关市、县、区和有关部门都要依据本纲要的原则,尽快研究制订便于操作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已经确定、正在实施的项目,要一鼓作气,早日建成;已经看准、具备条件的项目,要尽快上马,付诸实施。鉴于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强,各地在制订实施方案时,都要注意与相关产业规划的相关部门紧急衔接。(二)改善交通条件,增强旅游运力。要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兣建设,改善景区交通状况,并鼓励汽车业发展。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要开通更多的航班,以便远程游客来赣旅游。铁路部门要增开与省外主要城市的直通客车,并采取加挂车厢、预留客票、连网购票等形式,方便游客旅行。(三)加快“三个整合”,强化建设管理。要按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体制、旅游产业大要求,把“三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开发出复合型旅游精品。要全面理顺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实行对景区统一管理。要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红色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四)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我省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提高知名度。要加强省际横向联合,逐步在国内主要旅游点城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形成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促销攻势,建立稳定的客源市场网络。各红色旅游区的宣传推广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适时推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招徕性强的旅游线路和旅游节事活动,并要主动与兄弟省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互动对接。要鼓励旅游企业在省外设立促销机构,或利用我省各驻外机构,通过直接派员或委托、合作的方式,开拓旅游业务。(五)搞活旅游经济,提高综合效益。以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指导我省旅游经济工作。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特点,巧妙组合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的多种复合型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参观点要逐步降低门票收费价格乃至免费对公众开放,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旅游景区景点和经营性项目,则要努力搞活经营,增加游客消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对开发红色旅游人才的认识,把旅游教育培训作为红色旅游基础工程来抓。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有志于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来。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七)实施优惠政策,广筹建设资金。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和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下进行。各级政府要采取优惠政策大力鼓励红色有的发展。要切实增加读革命旧居旧址维护、红色旅游开发和景区公路建设的投入,完善红色旅游参观点和相关基础设施。同时,减免投资红色旅游项目的规费,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经营性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和其他配套旅游项目。(八)树立客本观念,营造旅游气氛。一游客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旅游也的具体化。要转变观念,强化意思,从更新经营理念入手,大力营造旅游氛围。要组织和动员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旅游环境培育,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增强“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自觉塑造和展示良好的社会风貌。要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卫生和秩序。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突出本地红色文化的特色,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氛围。

红色旅游:前进中的审视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老区发展论坛上,很多老区的代表纷纷表达了自己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情和信心。红色旅游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说明,红色旅游在宣传革命历史、振奋革命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老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从根本上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红色旅游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能否按照旅游规律办事,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发展,对于红色旅游在未来的可持续 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作为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发展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有关专家把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即公费学习和政治接待阶段。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而是当作政治任务,进行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产出。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地方,开始起步发展旅游业,并占得一定先机。 加快发展阶段。90年代中后期,几年一次的重大纪念活动更是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排浪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纪念活动为契机,无论是宣传报道,还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丰富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共同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接待高峰,坚定了各地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红色旅游”的口号一经提出,迅速得到了有关地区的响应。 市场化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受旅游黄金周等因素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也明显受益。事实证明,红色旅游在非纪念日同样具有其发展的市场和空间。各地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和研究,就是对市场化条件下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的探讨,意味着红色旅游正逐步按照旅游发展的规律走向纵深。 可持续发展问题 据调查统计,革命圣地延安从1990年至2002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2003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280万人次;2003年到井冈山和庐山参观的人数分别达到412万和128万,到古田会议纪念馆参观人数近20万。据推算,近年来到各主要红色旅游基地旅游的人数超过1亿人次。 应该说目前红色旅游发展形势大好,但这种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从客源角度分析,最初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的学习考察,在公费旅游被明令禁止的情况下,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意义得以发展;一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但从现在的发展来看,仅仅依靠这两种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积极拓展新的客源。红色旅游能否后继有人,就取决于我们用何种手段去挖掘和展示。对于年轻一代,他们对曾经的革命战争年代缺少感性认识,不会自发地产生游览兴趣。而要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热情,就必须采用他们所能够接受的更为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方式。 以市场为鉴再整河山 一个地方要力争吸引足够的客源,关键是要有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当前的红色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初级和粗放型的,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解说、宣传、展示不够形象生动,对革命历史意义的揭示、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深入人心,缺少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红色旅游项目。 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在于,各地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全国的规划和统筹,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因此,红色旅游在当地旅游资源中占有什么地位,应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给予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如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旅游资源密集、丰富、成片的地区,可以把红色旅游作为主打形象。但那些资源相对零星、单一,只有区域性影响的地方,就不一定要把红色旅游作为当地旅游的“主打”形象,而要考虑当地什么旅游资源最富有吸引力、最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 专家指出,老区发展需要资金和智力的支持,需要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宣传促销的支持,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从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切忌雷同,要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形成合力。 而今迈步从头越 西柏坡有句很响亮的口号: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老区发展论坛上,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杜一力把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富民效应称为我们神圣而无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她说,老区的开放、开发、建设都已经晚了一步,需要寻找一个与现代发展相结合的渠道。而旅游恰恰就是这种弥合区域差异、促进农村与城市交流的重要渠道。红色旅游的开发,就是老区人民积极主动寻求发展的过程,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作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红色旅游的发展既有利于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又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致富百姓,造福一方。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才提出把建立一批红色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发展的道路充满坎坷和崎岖,但老区人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阔步向前。

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5期

[2].薛可;核能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一新能源答问[J];少儿科技;20xx年06期

[3].李正孝;核能源安全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8年08期

[4].谢满廷;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太原科技;20xx年02期

[5].赵世勇;核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J];青海国土经略;20xx年06期

[6].米尔顿·S·普利斯特,蔡德诚;核能源与核安全[J];科技导报;1986年04期

[7].核能仍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7期

[8].岳建平;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年18期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刘肖岩,雅科夫列夫;航天器核能源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年06期

[2].宋文杰;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可预见的更安全的核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6期

[3].宋文杰;寻找更安全的核能源一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J];百科知识;20xx年07期

[4].新快;核的泄漏后各国寻安全能源地热在日本或取代核能[J];安全与健康;20xx年09期

[5].刘成安,伍钧;裂变核能源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可能[J];高技术通讯;20xx年02期

[6].戴彦德;核能应成为能源发展主流[J];绿叶;20xx年08期

[7].彭士禄;核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希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4期

参考文献:

[1]景继强,栾洪为.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xx,(2).

[2]杨旭红,叶建华,钱虹,薛阳.中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上海电力,20xx,(6).

[3]邹树梁.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4]祁恩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xx,(4).

[5]叶奇蓁.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xx,(1).

[6]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xx,(3).[责任编辑安世友]

[1]项伟峰.中韩国际物流和贸易结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xx,33(8):240-242.

[2]蔡芸,汝宜红,杨一铭,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子分析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2):40-45.

[3]王利梅.中韩区域物流合作必要性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11:008.

[4]赵松岭.国内外低碳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xx(1):90-92.

[5]李廷妮,邓春.低碳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5(11):9-10.

[6]黄超俏.探索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下区域内国际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xx,18:007.

[1]陈秀琴.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23).

[2]张潜.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xx(4).

[3]赵旭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12).

[4]李德伟,范松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xx,04:101-105.

[5]石向实.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75-81.

[6]廖乐焕,孙丹.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xx,03:66-71.

[1]王庆国.伊春物流业稳步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亟待强化[N].伊春日报,20xx.

[2]云利珍.我国发展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和对策建议[J].国际经贸消息,20xx.

[3]刘岩,张增玲.由物流业变化看经济发展.伊春新闻网,20xx-04-29.

[4]杨文慧,王勇,查德利.浅议政府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20xx.

[5]叶家伟,孙建军.发达国家物流模式带来的启示[J].国际经贸消息,20xx.

1、盖笑松: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 年,217 页。

2、魏彩: 《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年,27 页、71 页。

3、冯晓霞: 《学前儿童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入学准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xx 年第 7 ——8 期。

4、杰克·肖可夫等: 《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 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方俊明、李亚伟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334 页。

5、孙晓莉: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xx 年第 6 期。

6、韩世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利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 年,103 页。

7、顾微微: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教育评论》,20xx 年第 4 期。

8、齐明珠: 《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人口与经济》,20xx 年第 6 期。(责任编辑:admin)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xx(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xx(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xx(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xx(6):76—77.

参考文献:

[1]谢德高.营销战略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2]何辉.从分析作品开始学广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3]张衔,陈丹镝.名人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张琦.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J].社科纵横,20xx(3).

[5]郭健义.水准缺失的名人广告效应[J].名人广告,20xx(12).

[6]马莉.漫谈名人广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7]李喜岷,陈双全.破解名人广告风险[J].全球品牌网,20xx(2).

[8]徐凤兰.理性对待名人广告[J].新闻实践,20xx(11).

[9]陈谦.名人广告探析[J].东方论坛,1997(2).

[10]傅慧芬.名人广告面面观[J].国际广告,1993(2).

[11]张宏.名人广告的战略价值、风险及对策[J].市场营销,20xx(2).

[12]齐尉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论名人在广告传播中的利和弊[J].新闻知识,20xx(7).

[13]喻勤娅.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10).

[1]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2] 宋士云,吕磊.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综述[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3] 赵保强,张庆利. 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xx(03)

[4] 王东升,马勇占,孙毅. 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1)

[5] 李莹. 国外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模式特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6] 秦军.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7] 秦椿林,肖林鹏. 论体育政府利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xx(05)

[8] 费瑛. 我国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中“利益失衡”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xx(01)

[9] 杨菲菲. 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社会价值开发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0]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1]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实现体育利益均衡的条件: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xx(06)

[12]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制度创新:体育利益格局均衡的保障[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13] 文雄. 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xx(05)

[14] 薛保红. 芜湖市大型企业员工体育生活方式与压力管理的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5] 石亚军,施正文.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5)

[16] 杨叶红,方新普. 中国、美国、德国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3)

[17] 廖文剑.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