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主题活动推进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28:16

主题活动推进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在幼儿教学中主题活动相对于传统的分课教学的好处1、主题活动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兴趣高。幼儿园的主题一般选择季节性、节日性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为话题,这样的话题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也会比较感兴趣,而且由于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能够"学以致用",当幼儿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学习的兴趣会更浓。2、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相对于传统的分科教学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因为,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3、主题活动更具灵活性。相对与传统的分科来说,主题活动更灵活,它可以根据时间、季节、节日以及孩子的兴趣灵活地确定主题的内容,可以定一个大主题,几个月完成,也可以定一个小主题,一个月或半个月完成,这样的灵活的教学形式,是传统的分科教学所不具备的。另外,主题活动更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区域活动就是一大特色,每次主题活动时,都会相应地组织一些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主题教学的一部分,在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因此,有可能父母在某段时间会感到孩子不像分科教学那样学到很多知识,但是长久的您就会发现,孩子的能力再逐渐提高,而且知识面会很广,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活动生成活动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推广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论文

2021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一

按照区直机关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区政务中心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促进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结合区委组织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政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党的宗旨’”为主题的庆“七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认真研讨,确定活动主题

在政务中心党组的支持和指导下,政务中心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会议,先后多次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研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认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既要有思想教育意义,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使活动开展真正收到实效。经过讨论,党支部决定以“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党的宗旨”为主题,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党日活动内容,增强中心党组织的内在活力,树立良好形象。

同时提出了开展活动的任务目标。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方面使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激励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达到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建设__区政务服务第一窗口的目标。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活动

中心党支部根据确定的主题,制定了详细和可行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包括四个系列活动,于20__年6月中下旬开始实施。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6月中旬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召开研讨会,学习先进共产党人的事迹,畅谈革命理想。

2、组织党员参观革命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活动。6月19日,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政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___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学习。期间,同志们认真记录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摘抄革命烈士名言警句。在鲜红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并宣誓。最后在纪念馆前集体留影纪念,结束此次红色之旅。

3、组织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从照金革命根据地参观回来后,政务中心党支部及时召开活动总结会,安排近期开展照金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参加。

4、政务中心党支部还决定在六月底至七月初,利用政务大厅宣传板牌进行为期一周的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周。展览心得体会文章和主题党日活动剪影,扩大宣传效果。

三、求真务实,活动效果明显。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人员参与面广,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效果明显。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使支部全体党员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的”效果。

一是活动范围广,本次主题活动除一名党员同志休产假外,其余党员全部参加。

二是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既有党务相关的学习交流,更有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革命根据地的参观学习。

三是信息报送及时。从照金回来上班第一天就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了信息。

四是党员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本次党日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工作热情有了很大提高。

五是对政务中心的宣传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这次参观照金革命根据地,特别受到了__市__区相关领导的热情接待。对外宣传了__区政务服务中心,扩大了我区的影响,也加强了与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

2021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二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乡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开展了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和激励全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凝心聚力共促__振兴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纪念表彰活动

我乡根据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落实精神、推进__振兴发展、发展产业、公路征迁和维持社会稳定上的贡献,采取组织推荐、民主评定的方式,在全乡评选了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优秀共产党员20名。并向先进基层党组织颁发了锦旗和奖金(每个500元)、向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和价值100元的夏凉被,鼓励和倡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七一”期间,乡党委联合“三送”驻村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走访慰问了34户困难党员,每户送上了600元慰问金和节日祝福;人防办驻固营村“三送”工作队走访困难党员4户,每户送上了慰问金300元;乡镇党政班子和驻村干部重点走访慰问全乡剩余26户困难党员,送上了100元慰问金和价值60元的食用油1桶,让困难党员在节日里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三、开展为老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

为让老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我乡组织了全乡100岁以上的老党员开展了集体过“政治生日”活动,并召开座谈会,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随后老党员们还听取了乡党委、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汇报,畅谈对党委、政府的建议和个人的梦想。会上还组织老党员们一起为党唱生日歌,点蜡烛吃蛋糕,以温馨的气氛喜迎党的100岁生日。

四、联合基层党组织,开展老党员关爱活动。

我乡采取了乡党委领导、基层党组织的响应的模式,联合卫生院党支部开展了老党员免费体检活动。乡卫生院免费为老党员进行了血压、血糖、B超、心电图等项目健康体检。一共有50多位100岁以上的老党员享受了这一服务。此外,乡党委还建立了老党员健康档案,对部分有重大疾病的老党员,将通过党内帮扶基金对其进行关心关怀。

五、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活动。

为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整治理论水平,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乡还组织开展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全乡21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精神、《新党章》、《若干意见》和中国梦等重要内容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进行了理论测试,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六、开展“‘三送’促振兴?共筑中国梦”党员义工服务月活动。

“七一”期间,我乡还联合驻乡“三送”工作队开展了党员义工活动,共组织了20多名党员在圩镇开展了卫生整治系列活动,党员义工不仅集中清扫了圩镇和农贸市场路段,还挨家挨户开展了“门前三包”政策宣传,引导圩镇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的管理监督中来,该项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2021党支部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三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院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下,市卫生局的指示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纪念活动,现将今年七一作如下总结:

一、开展慰问退休及特困党员活动,彰显出党组织的关怀

七一"前夕,我院为进一步帮助特困党员和患重病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明确帮扶任务,具体落实到人,要求为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一至两个实际困难。活动中,共计帮扶特困党员2人,慰问患病党员4人,帮扶及慰问资金达600元。

二、开展了庆"七一"暨先进活动,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我院于6月29日开展了全院范围的"纪念建党100周年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会议。表彰了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党员。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宣传党的知识,贯彻党的精神,提高党员素质,我院在今年的庆"七一"活动中,还开展了"唱响主旋律 红歌献给党"活动,通过唱响红色歌曲,唤起职工的红色记忆,而加强职工的革命传统教育,坚定职工爱国爱党的人生观。

三、以"上党课"的形式开展了党建主题活动,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七一"前夕,院党委书记林小英亲自为党员们上党课,将党工委一年来的工作向广大党员、职工作了通报,并将党的最新的政策法规向党员们进行了传达。党课中,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促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1党支部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四

6月29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2周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__街道隆重召开纪念建党92周年塈七一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党建工作任务进行部署。会议由街道办主任彭__主持,__街道全体党员干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__等市领导应邀出席了本次表彰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带领预备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街道办主任彭__宣读了表彰决定,对全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进行了隆重表彰。

党工委书记简要回顾了__街道今年以来的党建设工作各社会建设工作,并对全街道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行动统一到全市热火朝天的建设广东大西关中去,做到政治过硬、认识清醒、思想上进;二是要狠抓落实确保成效,对各项工作要强力抓推进、切实保进度、全面提质量,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水平,抓出成效;三是要创先争优出水平,[莲 山课件 ]做出一批无愧于党和人民重托的的业绩,干出一批开创幸福__新局面的事业来。

__副市长对__街道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战斗力、凝聚力,使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表示肯定,并希望__街道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党员意识(团结党员群众、提高党员形象、做好表率作用)、宗旨意识(认真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自律自强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贡献)、大局意识(全心全意服务__环保工业园、切实群众收入、全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三种意识,为建设广东大西关作出积极贡献。

2021党支部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五

今年七一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劲松三小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以主题为“议党史、学优秀、思发展、创佳绩”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透过活动加强了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党员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焕发了新的工作活力,把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创佳绩。现将活动状况做一总结。

一、全体党员、团员和入党用心分子联手开展了一次学习活动。

7月2日这一天虽然紧张的期末收尾工作还在进行,但我们全体党员、团员和入党用心分子紧紧围绕在党支部书记周校长周围,听她亲自为我们做的辅导报告。在围绕主题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党课上,周校长带着我们一齐回顾了党史,重温了党章。透过听课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对党的性质、作用、好处以及党的崇高理想、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周校长又分别针对党员、团员、用心分子的实际状况,给我们讲了怎样做合格的党员,怎样解决从思想上入党。我们一齐重温了党员要履行的八项义务,周校长逐条给我们讲解,使我们明确了就应做些什么。最后她又给我们提出了需要加强的方面,要求我们要学好新党章、党史,解决怎样要求自己、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还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解决以怎样的姿态去学习的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潜力等。透过这次长达1个多小时的党课讲座,使我们十分解渴,受益非浅。我们每一位党员、团员和用心分子也纷纷表示要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突出的业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二、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与自查。

在繁忙的工作中,党支部召开了一次党支委民主生活会。以找一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表一表在今后工作中要如何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题活动。在会上,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们重新学习了党员干部有关纪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进行学习与反思,自查服务意识和廉政建设。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用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到达共同认识共同提高。透过学习与自查进一步促进了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关、利益观、执政为民观。

三、召开红色之旅感受交流。

本学期我校党支部利用五一长假组织全体党团员来到了被称为“红色之都”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理解革命传统教育,在活动中使我们亲身体验并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是在怎样的艰苦环境中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着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在畅谈这次红色之旅的感受时,党员、团员代表分别对这次活动作了总结。党员代表在发言中谈到:虽然这次活动路途远时间紧,但与革命先烈相比,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从中深受的教育才是最宝贵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体此刻工作、学习、生活中,体此刻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此刻为教育事业的奉献中,要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思想理论水平,努力工作,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自己的极限,更大程度的发挥党员的作用。团支部书记及团员代表分别发言,在发言中谈到井冈山精神,并且深深地感到这天幸福生活来自不易,纷纷表示要学习、发扬、宣传井冈山精神。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想一想革命先辈就会释然。同时,团员们还感受到在活动中党员们给予他们的关心与照顾,正是由于同我们这个团结向上的党组织一齐活动,使得我校的团员也深受熏陶

感染。透过“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专题红色之旅交流活动,使全体党员、团员表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心争当各项工作的排头兵。

四、召开新党员转正会,重温誓词。

6月21日我们党支部围绕高凤玲转正问题,一齐学习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组织全体党员结合实际重温中国共产党党的章程和党员宣誓词。透过重温使党员们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念。在会上结合党章和高凤玲的思想工作汇报,每位党员进行讨论,充分肯定了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她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透过新老党员的心理沟通与碰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此外,在会上,全体党员对照党员八项义务和党的各项规定进行了学习与反思,总结成绩,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新的生长点,确定新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争创新的佳绩。

五、开展“三个一”活动,发挥党员带动作用。

在七一前夕,党支部书记周校长提出了“三个一”活动即:每位党员找一位申请入党的教师谈一次心,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每位党员为学校做一件好事;每位党员帮扶一位有困难的学生。党员们用心行动起来,利用空余时间找自己所负责的入党用心分子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忙其尽快成长,使他们汇集在党旗下。透过谈心,每位用心分子都主动向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思想状况,谈了对今后一段工作的打算,并纷纷表示要与党员一齐同心协力,风雨同舟,共同战斗。为了确保我校的教学质量不出问题,每个共产党员都身先士卒,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把爱心献给学生,为了帮扶学困生,党员们放弃了中午休息时间给他们补课。党员们这种自身的开拓进取、克已奉公精神,无声地感染、教育着广大群众。正是这种无声的行动激励了每一位老师的干劲,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使我们的学校呈现出稳定,向上、进取的良好事态。

能够说我们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不相互拆台,对外一个声音,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群众评议党员的工作中,满意度均到达95%。

总之,透过“七一”系列活动,使我校全体党员、团员和用心分子又鼓足了勇气,我们有信心为促进和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迎接新的挑战,去创造劲松三小新的辉煌。

一、主题党日活动是提升党员意识的重要途径

“党员意识”,就是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在党员的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党员意识的强弱,是判断、衡量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度的重要标杆,也是判断、衡量党员素质高低和先进性程度的重要因素。

二、主题党日活动是增强支部活力的重要方法

基层党支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对群众的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

要借助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把基层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践行党的先进性的战斗堡垒,不断激发支部活力,提高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三、主题党日活动是规范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从广义上看,党内政治生活是指党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党内组织体系、党内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制度等内容。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党内的思想文化活动、党内领导决策活动、党内关系和党内制度、党内行为状态等。

扩展资料:

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注意事项:

1、要有突出的政治功能

开展活动时要把强化政治功能摆在首位。结合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经常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活动主题要鲜明

要围绕实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创设活动主题,看看是不是紧扣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不是紧贴当地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

县级组织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要在年初对全年活动主题作出预安排。基层党支部可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每月活动主题,基层党委要加强指导把关。

3、活动形式要多样性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除了集中组织学习,还可以采用主题党课、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建言献策、一线攻坚、志愿服务等形式,但要注意的是决不能借活动之名违规违纪。

4、活动程序要规范

活动前,要提前告知党员活动内容和要求。开展集中学习时,会场要悬挂党旗,党员要佩戴党员徽章,按月交纳党费,经常性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活动一般由支部书记主持,全体党员按顺序交流发言,党员领导也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结束后,还要以书记点评、公告通报等方式做好活动总结并及时整理好活动台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主题党日“党味”浓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温州市人民政府-全市集中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明确主题、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注重“三明确”,不让活动成为一种形式。(1)主题明确。主题党日活动通常以“基本形式+”的模式开展,基本形式就是规定动作,“+”的部分就是结合实际确定的主题部分。做好“+”的部分,设计好党日活动主题,是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的关键之一。如果主题党日不明确,那么就起不到教育党员的作用;再例如,有的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事前没计划、没方案,日期不固定,主题不明确,党员准备不充分;有的支部书记认为戴党徽、唱国歌、颂党章、重温入党誓词是走程序,意义不大,能省则省、能免则免;还有的党员因事不能参加活动,临时口头报告,不提前履行请假手续,凡此种种,主题党日活动显得不严谨、不规范,缺乏神圣感、庄重感、仪式感。在主题确定上,可以结合每个月传统节日,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一等,开展不同的主题党日,从而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2)是人员明确,主题党日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3)是时间明确。每一个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思想工作实际,每月确定一天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将主题党日时间固定下来,避免临时性随意性。

互动主题活动论文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道德的法——法律与道德的互动现代性社会的两大规范体系——法律和道德在不时的冲突和亲合。这种矛盾着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后果是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迷惑以至于无法消除迷惑。即使是诸多的学者无论是前时的还是当下的,在诸如社会学、法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以及经济学等上诠释着这一普遍而深奥的问题,并建立起各自的理论体系。虽有所共识,但仍旧无法达成和谐的一致。依然站在各自的领域内无休止的“争吵”着,谁也无法统合人们的认识。人类思维方式的不合一致及矛盾本身具有多角度思考的特性,决定着争论是必然的。这也昭示着法律和道德这一永久以来的矛盾体将是人类探讨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永恒主题。一、 法律的原初状态法律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一般准则,并非是人类产生时所带来的“自由圣经”。它的产生由其自身的社会轨迹。按马克思的观点,法是阶级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时所产生的一种调整人类关系的手段。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中,生活在一种低下且和谐状态中的人类,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法律需求是不存在的。所以并没有适合它的空间。因此,我们不得不设问:在那时是什么使人类社会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即使它很低下?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由“谁”在支配,它又是如何支配的?而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时,那种原始的和谐的社会体系怎么会崩溃,即使它在慢慢地脱离低下?这时的利益关系又是由“谁”来统协的,并是如何统协的?当古猿进化成原始人,古猿群成为原始人社会,并且各自为生存而“奋斗”时,他们就深深地烙印着利益分层(利益分层是这样一种体系结构:利益具有不同性,不同的利益具有主次,高低,大小之分。因此,按照一定利益标准可形成一个阶梯状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人类的利益趋向总是从高到低,从主至次,从大由小的。也就是说人类在选择利益时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功利选择。)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存在着各自的不同利益,即使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外部特征,利益差别依然是实在。由于原始人自身固有的缺陷和自然条件地恶劣,造成生产力极端的低下,以至于个人无法独自生存。因此他们在本能运动的驱使下认识到“由于社会合作有可能使所有的人比任何孤军奋斗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不同的人就不得不谋求联合,走共同生存地道路。并最终在最原始、最本能的生存目标支配下合成一体。虽然人类为着同一的最高利益而暂时地基本一致,但是利益的不同性永远存在,也就意味着利益分层仍旧发生着作用。即使在被最根本且最高利益所掩盖和压制的它,依旧是不安分的。所以,同样会产生矛盾,发生冲突。产生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不是任由它自然的随意放肆。因此,就需要一些普遍的被原始人共同接受的原则加以调整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产生于原始条件下,并根基于当时最高利益下的原始的朴素道德观念,在这种现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负起了沉重而光荣的使命,充当着利益协调者的角色。诚如恩格斯所言“一切问题都有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 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一直在“努力而勤奋的”工作着。在整个原始社会期间人类是靠这种自身的“最神圣的氏族法规” 维系着一种自然和谐的社会状态,使其不断地进化发展。即使战争这一极端的纠纷争执方式的实际运用也是道德观念支配下发生的。原始的道德观念形成了一套基本一致的利益分配方式,同时又规定了对社会合作所产生之利益负担恰当的分配原则。虽然普遍而原始的道德观念由社会需求产生并以其自身的规律运作,但这主要不靠外在的物理性强制才被当时的社会中的人所遵循。而是人类对道德的认同,一种内在的信念,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伦理体系得以建立,乃是源于有组织的群体希望创造社会生活的起码条件的强烈愿望。” 而“共同的伦理准则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聚合力,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一个稳定且团结的人类社会显然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故而拥有正义、勇敢、刚毅、善良秉性的个人有十分充足的理由相信他人也是按照这种基本的体制实施行为,因而也愿意让自己容入整个社会。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生活于和谐的道德社会,也使利益的道德协调趋向于一致,不至于过分的动荡。在普遍道德观念约束下的人类行为,并非完美无缺,更非意味着行为总沿着道德原则设计的方向实施。因为利益分层是永远存在的,并且可以不时地变换结构。所以在偶然地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有可能并且事实是:人的自我约束是如此薄弱,以至于也会破坏道德原则。那种“在低级野蛮社会中,人类的较高的属性便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个人的尊严、语言的流利、宗教的感情、以及正直、刚毅和勇敢已开始成为其性格的共同特点。” 的相反面也不时地出现。这种不确定而且不稳定的内在心理促使道德原则去寻找一些外在的非物理性力量加以补救,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氏族领袖的威信,普遍的社会压力,对死亡的恐惧等都在这方面发挥着他们的作用。由此可见,道德手段并非完美无缺,其本身的固有缺陷也显而易见,因此,外在的补救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原始社会中,它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则体系,整个原始社会和谐的秩序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规则体系之上的。因此,称它为“原始法”是毫不过分的。然而秩序的荣耀并非是永恒的。人类自身的和社会的进化使我们更多、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自然以及社会,并逐步地改变自我并“驾驭”起它们。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在所难免,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程度在渐渐地降低,利益分层体系的结构在发生着变化。生存作为最高利益的地位被人类追求以生存为基础的个人美好生活所取代。因此,原本统一于原始道德观念下的联合体也在逐步的分化。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的洗礼,个体作为独立的生产者最终形成,从而加速利益分层结构的再变化,导致原始道德规范体系的最终瓦解。因为它无法抵抗住在剩余物质增长并被氏族贵族占有进而私有化情况下所孳生的物欲、情欲、贪欲等私欲的攻击。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先生深邃的洞察力:私有财产给予人类心灵以巨大影响,并引起了人们性格的新特点的出现;它在英雄的野蛮人中已成为强有力的嗜欲了。确实,被恩格斯称为“最神圣的氏族法规”的道德规范体系在那些新生的人类性格特点面前是那么的弱不禁风,以致于一吹即到。这种在同一形式下的非实质一致的社会意识冲突被最终决定性的激化了,从而导致了冲突双方的公然的激烈的对抗,以致于原有社会制度的彻底崩溃。无怪乎恩格斯先生论道:一种离开古代氏族社会的纯朴道德高峰的堕落的势力所打破的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最卑鄙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坏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当然,某种制度的隐退并不意味着制度的死亡,某种调整手段的弱化也非调整的失败。相反,历史的规律是,将出现更有利、更符合新社会的制度或调整手段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而这种或这些新的制度应该是承继了旧制度的某些合理特点,并创造性的带有新特征的,从而能够建构起新的社会结构体系。在利益向着多元化发展时,利益分层的内容在不断的充实并且结构在反复的调整,因此,众多的道德观念也在这种情况下分化出来,产生了同一规范体系下的矛盾——道德冲突。但是它们却无力以约束自身来调整其自身的矛盾。因为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并不足以把已产生的人类私欲抑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反,这种不合时宜的手段因其固有的缺陷而放纵了人类的私欲。在“纯朴的道德高峰”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那些已融入道德的外部非物理性强制方式,由于过多的依赖于道德原则,也逐渐失效。因此,在此起彼伏的道德冲突下,为了存续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势必需要一种新的能够克服道德固有缺陷的有效制度。历史选择了法律,法律在这一契机下最终伴随着私有而来,并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示着它巨大的优越性和顽强的战斗力。“只有在共同利益分化为众多的个体利益并导致普遍的利益冲突,仅靠道德、传统和舆论不足以有效维持社会存在与发展所必需基本秩序时,法律的产生才成为必需和可能。” 进而法律成了道德冲突的协调者,是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且维护着它产生后的社会秩序。当这个社会的自我运行或调控陷入到极端地不可解决地道德“陷阱”中,并不断地分裂出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同时又不能有效地摆脱这些冲突时,为了这些冲突不至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我和整个社会毁灭,更为了这个社会在由表及里的层次上保持相对的和谐状态,就设置了一种表面上临驾于社会,实质融于社会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法律。它最基本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并把冲突保持在秩序允许的范围内。可见,法律是以多元化道德冲突的协调者出现的,它在道德冲突发展到极端情况下,不得已而担负起这一沉重的历史使命的。因为凭借“良知”这样内在的道德自觉并不能把“私”控制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范围内,即使“施诸‘日常人生’者,应当是公共道德” ,但事实是必须借助外在的拥有强制力的规矩,它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法律的东西。法律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外部强制力,调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正是具有这种强悍的外部物理性强制力量,才促使具有不同道德观念的利益者遵循着相同原则下的行为规范。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破坏它意味着赋予自己以法律责任,其后果必定是不利的,不利是每个人所不希望的。所以,遵守法律就成为必需。并且,虽然法律取代道德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但并未否弃道德的积极作用。相反,法律的产生本身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调整手段也并未完全的且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道德往往成为法律的基础素材,而法律往往又巩固着某种道德;道德所不及的地方由法律调整,法律所不及的地方由道德调整。” 即使法律的强制作用也往往需要通过人的内在道德信念起作用,否则是一定存有缺陷的。只是这种强制作用使其更加直接迅速的确定且相对稳定。所以,初始的法律更多地表现出与道德的相似性以致于我们很难分辨。从原始道德演化而来的法律制度虽然具有新的特征,但道德固有的优点并未因此而被抛弃,赋予某些道德原则具有法律的效力是完全必要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初始的“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 的论调是不无道理的。二、矛盾的运动——冲突与亲合法律的出现暂时地缓和着冲突着的道德斗争,并把这种冲突限制在秩序允许的范围内。可是法律无论如何都不能消除整个社会的道德冲突,只要不同利益个体或群体的存在。相反的是,它在调整的过程中被这个冲突着的旋涡卷入其中,与道德发生着碰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强,它们的冲突也在不断地加强。脱胎于原始道德观念的初始法律,并没有剪掉“脐带”以此跟道德划清分明的界限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相反法律继承了道德固有的优越性,并克服了它固有的缺陷,它是对道德本身的扬弃。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才使法律与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暴露出不和谐的一面——冲突。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实质上是多元化价值体系的内部斗争,是价值冲突在现实社会中的反映。物质资料的极快增长,加剧了利益的分化,利益的分化必然导致分配的不公,“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合作所产生的更大利益如何分配问题不是漠不关心的,这就产生了利益冲突,因为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较大的一份,而不是较小的一份。” 从而最终的结果是利益冲突更加激烈。法律和道德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趋向,所以不可避免的发生着碰撞。这种在价值冲突支配下的社会现象,由于失去了一元化价值体系,并且这种一元化价值体系已不可能再恢复。因此,它将伴随着永久的人类社会。因为一元化价值体系存在的基础是单一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和同一的利益关系。而在现代性社会中,这种现实的基础早已不复存在。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多样性已然于我们面前,利益的不断分化更加促使不同价值观念的涌现,从而使多元化价值体系在现代社会中的牢固地位不可动摇。因此,价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们还应看到:虽然冲突导致法律和道德都有不同程度的“内伤”,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未因此而削弱两者的力量。不同价值的斗争并未使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趋于衰弱。恰恰相反,冲突本身有利于两者作用的发挥。就整个价值体系而言,这种斗争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强烈地体现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是“适者生存”原则支配下的自我净化。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手段,在调整社会关系时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多元化价值体系又使这种作用程度的差别性更加明显,并且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就整个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内容而言,一方面当某些法律规范的道德基础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时,它应就此消亡。所以此些法律规范就无存在之现实的必要性。但是道德规范的消亡是自发的,而法律规范的删除是人为的。“法律制度的特征是新法律规则的引入和旧法律规则的改变或废止能够通过有意识的立法进行,……相反,道德规则或原则却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改变或撤消。” 所以,如果这种失去道德基础的法律规范,仍旧在法典中并且被司法官员不断的援引时,危害结果将会毫不犹豫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从深层次讲,是因为失去了同一的法律价值评判标准和道德评判标准,而立法者和司法者的价值观念没有顺应这种情势变化。另一方面当原本没有道德基础的某些法律规范,已被立法者规定在法典中,并且由司法者在个案中不断适用,而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时,这些法律规范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将扩展到道德领域,从而形成体现这些价值观念的道德规范,继而充实道德范畴。然而,法律规范是人为确定的,而道德规范的扩张难以把握。所以,如果司法者在个案处理中,依旧使用严格的法定主义,而全然不顾及道德性原则时,冲突就在所难免,混乱就会造成。在本质上是因为在短期内价值观念的延伸无法适从于它的客观基础——物质生活条件和利益关系。再则,如果道德规则仍旧存在,但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改变或者废止,那么这些道德规则在人类内心深处将会变的薄弱起来,甚至“堕落”到全无的地步。由于失去外在强制力的保护,人们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经常地损害他人的、公共的利益,破坏着道德规范。倘若不能及时的阻止此等事情的发生、发展,那么道德规范将在人的不断破坏中逐渐地弱化、消失。即使刚出现时尚有民众指责此等破坏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为的重复出现,会麻木人的道德精神的感应力,从而不在关注这样司空见惯的事。可见,“虽然道德规则或传统不能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或制定而废止或改变,但法律的制定或废止却可能是某些道德标准或某些道德传统改变或衰败的原因之一。”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像诸如正义、公平、平等、诚实信用、遵守善良风俗等普遍的或个别的法律原则,其本身就是人类道德观念的有力组成部分。也因为有了道德的支持,才使法律原则能够发挥出人性的作用。倘若法律不承认或者否弃这样的道德因素,那么法律或法律制度是存有极大缺陷,它是否有生命力或者在多大程度拥有生命力都是疑问。所以“法规可能仅是一个法律外壳,因其明确的术语而要求由道德原则加以填充。” 当然这并非说法律即道德,道德就是法律。如前所述,法律产生于道德,是以道德冲突的协调者出现的。作为两个独立的实体,法律有赖于道德的存在,但又是独立自主的,不完全依附于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这也不是承认每一条法律规则都需有与之相对应的道德规范,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可转变成为法律制度的范畴。之所以称为基础其实质是在总体上,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一般情况下,与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法律规则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更具有生命力。那么这样的法律制度也将是比较稳定的。法律规范之所以为广大的民众所遵守,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些规范的背后隐藏着所谓的国家强制力,即人们由于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而遵守法律。更主要的是这些法律规范本身合乎道德原则,并且民众相信它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正义性,即法律有内在的道德价值。即使所谓的“心理强制”的实现,也需通过人的内心感受和道德准则的衡量,“如果一个规则体系要用暴力强加于什么人,那就必须有足够的成员自愿接受它;没有他们的自愿合作,这种创制的权威,法律和政府的强制权力就不能建立起来。” 因为并非所有的法律都具有强制力,法律也并不总是合理、正义的。同时,法律建构和维持社会秩序这一重要的作用以及其他的功能也往往通过道德作用得以实现。而且法律作用的实现的最好途径是法律规范的价值通过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使其内化为人类的道德信念,在人们普遍接受后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并且用这种思维定势支配各自的行为,由于这种思维定势既符合法律又符合道德,所以在其支配下的行为也将符合法律和道德。那么法律调整社会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它的作用也就实现了。道理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遵守道德和法律双重规制的行为,其必定沿着社会关系发展的方向实行,而不是去破坏它。愿望虽然美好,却过于理想化。期盼或要求人们沿着社会关系发展的方向前进而不去做相反的运动,是合理的。但人们的实际行为是否遵循于此,则是不确定的。唯一可确定的是没有道德和法律,这些期盼和要求的内容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只要道德和法律的现实存在,期盼和要求的内容就有实现的一天。因此,理想化的愿望需要实践。

快乐生活主题活动论文

高中以快乐为话题的议论文600字篇一

我看过一篇童话,写得很美。一个补鞋匠,他很穷,但他很快乐。一个富翁就问他:“为什么你那么穷,却那么快乐?”“我的妻子儿女安康,我又能养家糊口。我为什么不快乐?”补鞋匠的回答很简单,却意味深长,安居乐业就是一种快乐。

每当吃晚饭时,几乎一整天都见不到一面的家人欢欢快快地聚在一起。你兴奋地向大家描述学校的奇闻趣事,家人都微笑地注视这你。没人打断你的言语,没人给你喝倒彩,大家都在静静地听。因为这样,你学会了去聆听那些话语背后亲人朋友的真心与关爱,聆听这些看似平淡的话。我能感受到一种快乐在心底化开。

每当你遇见一个衣衫褴褛,无人问津的乞丐时,你在你的零花钱上写一句祝福的话语,并折成一份心,用双手投进碗中,给予他一份微笑。在一句“谢谢”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蜜糖在你的心里。

每当考试前夕,你以顽强的执着,在书山攀登,在题海翻腾,一切难题都因你的努力迎刃而解。终于,你获得了一份满意的成绩。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那一瞬间,老师赞许的微笑,同学羡慕的眼光,真诚的祝福,热烈的掌声,你会觉得你的努力没白费,你会觉得你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快乐。其实很简单。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你已经获得快乐,只是你未曾察觉。想想现在拥有的,你会快乐。因此,让我们抛开不必要的忧愁,迎接快乐!

高中以快乐为话题的议论文600字篇二

孩子们说:“快乐是我们在一起做游戏的美好时光。”老年人说:“快乐是我们悠闲的享手。”青年人说:“快乐是我们辛勤的劳动。”快乐,到底是什么呢??

干一份事,可以从中得到收获,但是你是否干的出色,就能决定,你是否会快乐?帮助身边的人,你会得到什么?献一份帮助,你又会得到什么?也许,你会说,什么也没到手,既没有金钱的帮助,又没有物质的需求。可是,请你想想,金钱又能代表什么,它虽然能满足你的物质需求,但却不能满足你的精神需求,只会给你带去痛苦。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富翁,很有钱,但却不快乐。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整天在田野里忙忙碌碌,但一到晚上,屋子里就传来幸福的歌声,而富翁呢,则天天数着钱袋子,总是想着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就这样,富翁越来不快乐了。有一天,富翁背着一大袋子钱来到穷人家,想让穷人帮他保管这些钱,穷人很愉快的答应了,并说自己一定会保管好的。从那以后,穷人家里不在有歌声,因为他们总是在数着钱,一天一天紧张的气氛,使穷人再也忍不住了,于是,他来到了富翁家,将钱如数奉还。

是什么原因?农夫还了钱?是什么原因?

是那快乐的气氛使农夫的心再也忍不住,是那快乐的气氛让农夫心情舒畅,是那快乐的气愤……由此可见,快乐是十分重要的。

快乐,是一切的源泉,只要拥有快乐,你就如同拥有了一切。你就会主宰一切,拥有一切,所有事物,都不在话下,所有梦想,都会实现,从而,你就是快乐的主人。

同学们,有一个快乐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你我,让快乐永驻我心,让快乐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高中以快乐为话题的议论文600字篇三

我的快乐,就是听音乐。虽然我没有唱歌的天赋,但我还是热衷于音乐。那《荷塘月色》的柔美,那《策马奔腾》的雄壮。我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那时起时落的音频紧紧揪着我的心。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音乐的旋律中沉醉,连妈妈叫了我好几声我都浑然不觉呢!

我的快乐,就是玩游戏。与游戏里的朋友们驰骋在游戏的欢乐中,虽然我老是托他们后腿,但收获了深厚的友情。每天,我和他们在游戏里一边欢笑,一边收获着胜利的果实,一直玩到晚上9点也不肯下来。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玩到晚上12点也没下线。

我的快乐,就是在秋天金黄色的田野里,与自己的小伙伴奔跑在田野里。跑起来的风带起了地上蒲公英那毛茸茸的”小伞“。那金色的田野时不时出现了那一条白色的风景线呢!累了,靠在一颗桂花树下歇息。微小的花,绽放出来的是秋的魅力。风一吹,桂花漫天飞,真是一幅秋的佳画!散落的花瓣铺在路上,渐渐地,连空气都被桂花征服了,变得芬芳馥郁。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小事物,你就会感到快乐。例如:当你看到一群飞鸟落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就在你要靠近它们的时候,它们却飞走了,飞到了另一个落脚点,你会笑着看着它们,感觉这些小小的生灵是如此的敏感。

快乐像春风,把快乐的种子播撒世界;快乐像欢歌,使你在寂寞夜中感到一种热闹的气氛,我们只要用心感受生活,就会感受到快乐!

放飞梦想,扬帆起航从儿时的牙牙学语到此刻的辩论辟谈,晃晃而悠的时间,在日新月异中流逝,消散。可梦想却在这摸不着的淡忘中扬起风帆。有位哲人说过:“梦里走过许多路,醒来却还是在床。”他形象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虚幻式的梦想中生活,在梦想中等待新的开始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朋友们,你们是否也在虚幻式的梦想中徘徊呢?人的一生要有所追求,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人生目标。前人说得好:有志者立长志,无知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将自己的蓝图构画的十分完美,但却不付诸行动,不去努力,或者只是三分钟热血,那么最终也只能使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我们早已告别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步入了少年,今天的我们充满力量,充满志向,充满希望。如今,我们有必要去好好规划一下我们的人生,为自己,为父母,为我们明天的生活去努力,去奋斗。别再犹豫,别在徘徊,时光在流逝,青春就在我们手中,抓住这短暂即逝的光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为生活,为梦想去拼上一拼!列夫托尔斯泰把人生的梦想分成一辈子的梦想,一个阶段的梦想,一年的梦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梦想。如果我们也能按照这样的模式去规划我们的梦想,每天进步一点,那么你会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实现你的目标,实现你的梦想。但是,要知道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的确,青春是资本,但是如果你不懂得珍惜,不去把握,时不待人,稍纵即逝,终将一事无成。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它禁不起挥霍,它终将逝去。人生就如同一个坐标,时间是纵轴,梦想就是横轴,人生的目标就在这个坐标中移动,不要怕输,青春是永不服输的,只要你去行动,只要你肯努力,梦想终究会实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你的梦想呢?梦想不能说,会破;梦想不能碰,会痛;梦想不在前方,在以往;梦想不在水面,而在深处埋藏;有时候梦想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有时候梦想不是炫耀,而是远离尘嚣;有时候梦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心中所想到的人;有时候梦想不是生前,而是生后;曲终了,人散了,梦想就出现了;酒醒了,心碎了,梦想就清晰了;坚持了,熬过了,梦想就实现了;去过了,看见了,梦想就放大了;梦想不是回忆,是努力,是努力了创造活着的意义;梦想不是忍受是怒吼,是决定在明天不等待;梦想不是服输,而是挣扎,然后活得更潇洒;梦想不是保守,而是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然后分享给大家;原来梦想不是孝顺,而是有时间去陪伴;原来梦想不是溺爱,而是有能力去关怀;原来梦想不是争辩,而是会心一笑;原来梦想不是来自光明的动力,而是常常来自于阴沉的激励。昙花苦等十年,只为一现,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苦练十年,只为搏击长空,毅然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彩虹苦经风雨,只为展现自己,甘愿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放弃生命,只愿瞬间永恒,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人生道路漫长,也有铺满鲜花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时候,有掌声环绕的日子,也有独自一人寂寞的时候,当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惑,走到人生的低谷,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持自己的梦想与信念,继续向前走。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使命感,努力拼搏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这样的责任感,我们应该怀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耐心,毅力与信念。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梦想的勇气与执着,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以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弥漫芬芳。亲爱的朋友们,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长,还记得每一个梦想带来的悸动吗?让梦想从心灵起飞,让梦想在岁月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学校操场上,有几个小伙子在疯狂的打球。玩累了,喝口水,擦把汗,又回到操场上“厮杀”。

这是什么?是朝气蓬勃的活力:是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的运动。他们是在享受实实在在,激情的快乐。

突然,我听到一个激动的声音:“快看啦,我这次又考了100分,妈妈一定会夸奖我的!”。我心头微微一震:100分,多么诱人的字眼儿,谁都想拥有它。仅仅报分的那一瞬间,却使人那么喜悦,这是成功的快乐呀!茫然间,我来到绿草坪上,躺在地上。湛蓝的天空,鸟儿在飞翔......天为被,地为床,任其微风抚摸着我的脸。好舒服———暖暖的太阳醉人意,生活如此和谐。这种和谐,这种自然,使人心里爽朗的笑。

快乐如此简单———它不需要轰轰烈烈。实实在在。和谐自然,就是我们追求的快乐。生活多么宽广,快乐如此简单,学会享受快乐。

———简单快乐! 【篇二】

我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在向我招手。

在假期里,没有了作业和钢琴的负担,虽然有一些作业,但也是很轻松的!每天一起来,写一会儿作业,玩儿一上午,玩儿的累了就弹会儿钢琴、写会儿作业。晚上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在院子里尽情地玩耍,一直玩儿到很晚,第二天,可以一觉睡到晌午……不用担心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到校、上课……哪像开学的时候呀,每天别说尽情地玩儿了,就连玩儿一小会儿的时间都没有!作业那么多,再弹上一个小时琴……嗨,别提了!

不过,学习当中也能找到快乐。有时,读着课本上的文章,就好像站在旁边看见了那一丝一毫的细节,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好棒!有些课文带我走进怡人的景物中,让我感受趵突泉的清浅、鲜洁;西子湖畔不同韵味的绿;海上日出的奇观;美丽如诗的夕照;还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北大荒。有些课文让我跟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过瘾地看小英雄雨来机智地与日本鬼子斗;晒得黝黑的挑山工挑着重担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鲁迅先生为车夫仔细地擦着药水;饿着肚子依旧顽强行军的倔强的小红军;牺牲自己生命来挽救乡亲们的猎人海力布……我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苦,一起感动,一起沉思。

而练字呢,不仅能让我的写字水平提高,还能磨炼我的耐性,真是一举两得呀!

弹钢琴更能陶冶我的品性,有时弹着弹着,连我自己都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

想想看,邀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真的有一种好爽的感觉呢!特别是每学期期末考完试,我就盼着领通知书的那一天。因为我每次考试成绩都还算理想,每当紧张地等老师发下考试卷时,看到我得了满意的分数,顿时觉得自己有一种成就感,一种很伟大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让我好快乐!而学习的烦恼便被这快乐驱赶到很远的地方了!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幸福快乐的,只是看你怎么样去感受。当烦恼找到你时,你也可以从烦恼中找到快乐。 【篇三】

我来到书桌前,望着放在书架上的书,书给我带来了快乐。每当买一本新书时,我都会如饥似渴地贪婪阅读,仿佛每本书里都有我心中的一个秘密。书也使我学会了做人,我和书交上了朋友,它让我更充实。啊!快乐事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我来到操场上,寻找我的快乐。站在操场上,我回想起在这个操场上,我们曾经笑过,也哭过。记得那次比赛我们输了,所有的队员都哭了,同学们那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春天里,我们像刚出来的小草,迫不及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奔跑着、欢笑着、我们望着对方的小脸,傻气地笑了。啊!快了是那美好的童年。

我走进教室,翻了翻中队教育日志。“为灾区捐款活动,乔爽共捐衣物8件”啊,此时我的心中有一种喜悦之感,心中涌出一种暖流。我仿佛看见在区人民得到帮助,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多么高兴,能为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啊!快乐是无私地奉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