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血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6:34:07

关于血液的论文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今天,对外伤、分娩、大手术等病患,输血已经是常规操作,人们对此也觉得理所当然。虽然现抽现输的输血方式早已被摒弃,但不论是在影视剧作品里,还是生活中,有人身患重伤被送往医院,总还是会有亲人朋友撸起自己的袖子大喊:“医生,抽我的血!”在最近热播的韩国剧集《太阳的后裔》中,也毫不意外地出现了输血的场面,甚至引发了网友“操作不专业”的吐槽。可见,输血作为一种救命的手段,早已深入人心,输血急救的相关操作和标准也被许多人所熟知。

但是,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至今才有约百年历史。算上之前走的那些弯路,从可以被称为“输血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段问世至今,也才四百年左右的时间。和医学中的其他门类一样,输血医学也经历了从蒙昧到开明、从粗陋到精细的发展历程。

神秘的血液

早在古代,人类就察觉了血液的重要性。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创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体液学说在欧洲影响极为深远,人们认为血液中蕴含着生命、精神和力量。古罗马流行格斗竞技,恢弘巍峨的竞技场遗址至今还伫立在意大利。在那时,一旦场上分出胜负,尤其当败者身负重伤、血流如注,观众们便会蜂拥而入,争相啜饮这位濒死之人的鲜血,认为可以借此获得这位斗士的强健体格和过人勇气。 还有人认为鲜血具有恢复体力、返老还童的神奇功效,吸血鬼的传说故事也同样层出不穷。17世纪匈牙利的女伯爵伊莉莎白·巴托丽为了留住流逝的青春,利用贵族的强权和财富,先后将数百名少女在地下室放血,她则一边喝这些少女的鲜血,一边用来沐浴。这一真实事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游戏中的情节。在古代的中国,也有着许多与血液有关的传统。比如“歃血为盟”,人们认为血液里寄托了人的精神,用血立下的誓约是不能反悔、不能违背的。又比如“滴血认亲”,那时人们还不了解血型、抗原与抗体等原理,只是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血液似乎与遗传有关。在中医典籍里,刺破特定的穴位放血,也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最初的尝试

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类第一次用血液治疗疾病,是在1492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因患脑卒中而昏迷,众医生束手无策之际,一位医生建议用人血治疗。当时医生们并不知道血液应该被注入血管,只是将血液从三名男孩身上抽出再注入教皇口中。这样的治疗当然无效,教皇于当年年底去世,而三名男孩也因失血过多而白白送命。在15世纪后期,人们一度认为精神错乱、抑郁、癫狂等症状都是因为“血中有毒”导致的,因此放血就成了一种治疗手段。“放血疗法”曾风靡一时,一直盛行到16世纪。罗马教皇的医生们所不了解的血液循环理论,直到1616年才由英国医学家威廉·哈维发现,至今正好四百年。哈维用动物实验阐明了血液在体内的环流方向和运行途径,他在1628年和1651年发表了两篇有关血液循环的论文,人类这才知道血液是如何在体内流动的。

输血的先河

1665年英国医生理查·洛厄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他把一只健康狗的动脉,和另一只放血后濒死的狗的静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健康狗的血液流进濒死狗的体内,让濒死狗活了过来。这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觉得血液和精神、性格、灵魂存在联系。受到动物输血的启发,人们认为将动物的血液输入人体,能治疗麻风、溃疡等疾病,还能改变性格,治疗精神疾病。最早的翔实的记录,就是1667年的几起输血手术。给狗输血的那位洛厄,尝试着把绵羊的血输给“癫狂症”患者亚瑟·科伽,希望让小伙子免除病痛,从某种角度来说,目的达到了:众目睽睽之下,科伽在几分钟内便一命呜呼了。而在同一年,法国著名御医简-巴普提斯特·丹尼斯则首次成功地将动物血输给人类,他将羊血输给一位长期发烧的男孩,奇迹般地治愈了他之前嗜睡和精神错乱的症状。随后他又将小牛的血液输入了他的“狂暴症”病人安东尼·莫里体内,剧烈的免疫反应使莫里濒临死亡,幸运的是他挺过了那些高烧、休克,而且在数月内暂时恢复了平静不再疯狂。丹尼斯这两次奇迹般的治疗,在欧洲引起了极大震动,输血疗法一时成为热门。但在进一步治疗中,病人再次接受牛血后出现了发热、脉搏加快、肾部疼痛、黑色尿等典型输血反应症状并最终死亡,死者家属状告丹尼斯犯有杀人罪,1668年法庭判决,今后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进行输血。后来,由于以各种方式将动物血输入人体的治疗,都因出现输血反应而造成许多例死亡,被证明是失败的,法国和英国都颁布法律禁止给人输血。

成功的曙光

禁令颁布后的一百多年,曾轰动一时的输血疗法变得无人问津。1795年美国医生菲利普·菲兹克完成了有记载的首例人与人之间的输血,但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直到1817年,英国妇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频频目睹产妇因大出血而死亡,对此忍无可忍的他,先用动物进行输血实验,取得成功后,设计了一套输血器材,进行了将健康人血输给濒死之人的治疗尝试。他共为11例大失血病人输血,成功救治了其中的5例。1818年他在伦敦内科学会上作了关于输血的报告,他总结得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1、只能用人血,2、只适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这次报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次激起医学界对输血的兴趣,但当时人们对血型还一无所知,所以无法解释输血后有些病患能存活下来,有的却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布兰德尔开创了直接输血法,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采用了消毒法,对输血器具进行消毒,并在手术中采用无菌操作,为避免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输血医疗的发展。

血型和抗凝

1901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基于红细胞表面抗原的ABO血型系统,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人类的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障。他因此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并被人尊称为“血型之父”。1907年美国病理学家路德维格·赫克通建议通过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进行交叉配血来提高输血安全性,同年美国医生鲁本·奥腾伯格完成了首例使用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输血实验,此后他大力提倡血型匹配。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人类不断发现新的红细胞血型,如Rh血型、MN血型等。除了血型,血液凝固也是输血手术中的一大障碍。美国外科医生克莱尔从1898年至1909年先后对55例患者进行了61次输血,其中2/3取得了成功。他改进了注射器,使用石蜡油管、注射针头、小接管、三通管、活塞等作为输血器材,让受血者和献血者同时躺在手术床上,使献血者的动脉和受血者的静脉相连接,缩短输血时间,避免血液凝固。1914年开始,比利时的阿尔伯特·哈斯汀和美国的理查·路易森等人先后报导了枸橼酸盐的抗凝血作用,并提出用枸橼酸盐和葡萄糖与血液混合,在抗凝的同时可以保持红细胞活力。这些极大地促进了输血医疗的发展,使输血从高精尖技术变为许多医生都能完成的手术,至1920年左右,输血手术及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均已被普及。

血液的保存

1915年,美国病理学家威尔将枸橼酸盐抗凝的血液放在冷藏箱内保存,成为血库工作的奠基人。1918年战地血库开始出现在人类历史中,1921年伦敦有了输血服务所,对输血器具、采血及输血方法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1937年美国首家血库在芝加哥成立,1939年二战开始时,美国已有多处输血服务所,大量献血者前来献血。由于血库的普及,血液保存时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1943年洛狄特和莫里森配制出了酸式枸椽酸葡萄糖(acidcitrate dextrose, ACD)溶液作为抗凝血剂,全血储存时间延长至21天。1957年吉布森提出在ACD保存液加入磷酸盐组成CPD(citrate phosphatedextrose)保存液,全血的保存期延长到28天。1979年一种新的抗凝血剂CPDA(citrate phosphatedextrose adenine)被采用,其中添加了腺嘌呤(adenine),从而延长红细胞保存期限到35天。

按成分输血

人们还发现,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血液组分,功能不同,保存条件也不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同时很好地保留血液中各成分的活性。全血保存温度为4±2℃,公认的主要质量标准是输注后24小时循环内存活的红细胞数不小于原有数目的70%,其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在此温度下1~2天即失活。凝血因子Ⅴ、Ⅷ和Ⅸ等可在-20℃保存1年,血小板在20-24℃保持温和震荡可保存5天。1952年,亚当斯等试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高黏滞血症,同年,第一台初级血细胞分离机问世。1959年,发明CPD保存液的吉布森首先正式提出成分输血的概念,1960年,弗雷瑞奇收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进行输注获得成功,1965年科恩成功地进行了血小板输注,1969年墨菲和加德纳论证了室温下储存血小板的可行性。20世纪70年代前,临床一般采取输注全血来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改善患者贫血时的缺氧症状。全血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下降等导致免疫和止血功能丧失或不足,不能用于治疗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而白细胞、血小板随保存时间的崩解,会在输注时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70年代中期开始,成分输血迅速发展,在采血后血液各成分活性尚保持完好的时间段内及时分离、浓缩制备成血液成分制品,或用血液成分单采机直接采集,并将各成分保存于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很好地解决了全血中部分成分失活的问题。到80年代之后,国际上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选用红细胞悬液或其他成分血液进行临床救治,仅有少数医疗机构使用全血救治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国在成分输血开展后,也仅在部分大手术、大出血、新生儿换血等情形下使用全血。

关于血液细胞问题的研究论文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影响策略论文

在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促进作用之下,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检验科室当中。实践经验显示:血细胞分析仪作用于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响应迅速、重复性好、以及数据精确度高在内的多方面确切优势[1-2]。但受到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性影响,导致在临床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大量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血小板的检测而言,计数结果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成为了临床中反应较多的问题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明确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落实相应的纠正与控制方法,这一问题备受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选取2014年1-3月,健康体检对象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3月,健康体检对象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27例,女23例,年龄1~72岁,平均(±)岁。

方法

使用希森美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工作。由希森美公司提供溶血剂以及稀释液。在空腹状态下,分别实施静脉抽血(血样剂量为2 ml)以及末梢采血(血样剂量为120 μl),使用 mg单位EDTA抗凝管储存分析。分别实施仪器法以及手工法两种检测方案。计数作业分别进行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计数结果。

观察指标

对仪器法以及手工法下,不同时间状态下所对应的血小板计数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静脉血以及末梢血下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分别应用仪器法以及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即刻测定状态下,仪器法检出数据明显低于手工法检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静置10 p="">);静置8 h后,仪器法检出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见表1。在不同采血区域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采集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为(±)×109 p="">)。

3 讨论

血浆中血小板体积小,无色,且黏附性高。当血液自血管破损位置流出后,血小板一旦与破损血管的内皮细胞或组织成分发生接触反应,则势必会迅速粘附于血管壁之上。再加上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血浆标本需要与抗凝管表面发生接触反应,故而最终导致血小板大量粘附于抗凝管内壁并发生聚集反应,造成血小板计数上的偏差问题[3]。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无论是在仪器法还是手工法作用下,所采集血小板数均较实际数据更低。同时,本次研究中数据显示: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对比中,两者所对应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静脉血而言,末梢血采集中潜在大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扎针深度、取血速度等等在内),都将对最终所生成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集静脉血样完成血细胞分析工作。若必须以末梢血进行分析,则要求满足扎针3 mm深度,且血样应当自然流出,以保障血小板检出数据的精确性。

同时,有关研究报道中显示:对于抗凝剂而言,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展开检测作业的过程当中,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抗凝剂类型的影响[4]。当前,国际化学标准委员会所推荐的抗凝剂为EDTA二钾抗凝,应用该推荐抗凝剂,可最大限度的保障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同时,血液与抗凝剂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会对检测质量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有关临床研究中指出:在受检血液比例过高的情况下,由于抗凝剂无法与之形成匹配关系,进而可能导致待检测血浆样本当中出现微血块。而微血块的产生势必会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被堵塞,造成检测结果上的偏差。反过来说,在受检血液比例过低的情况下,抗凝剂同样无法与之形成匹配关系,主要表现为浓度的提升,带动血浆样本当中血小板的肿胀与崩解反应,产生大量与血小板大小基本一致的碎片,导致计数过程当中容易发生偏差[5-6]。

同时,本次研究数据中显示:在分别应用仪器法以及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即刻测定数据以及放置8 h后的测定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这一研究数据提示:一方面,在抗凝剂对血小板黏附性以及聚集性进行一致的同时,会导致血小板形态自双凹模式转变为球形模式,体积明显增大,即刻上机测试下,导致血小板测定数据明显较低。而在放置10 p="">)。同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且在8 h开始呈现出显著差异,提示测定时间同样是造成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结合相关研究数据而言,无论是对于光散法还是对于阻抗法而言,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计数的过程当中,结果基本可靠且稳定。但对于存在血小板形态异常以及明显降低的对象而言,不同方法下的计数结果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病理因素影响下,血浆中会产生大量的非血小板颗粒,最终导致计数结果假性增多。当前相关报道当中认为能够确保血小板计数准确的方法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建立在免疫学基础之上的计数方法,即使用荧光对血浆样本中的抗血小板抗体进行标记;第二类是建立在激光散射基础之上的测定方法,在激光散射计数干预下,分离非血小板颗粒以及血小板,从而确保计数的准确性[7-8]。但以上两种方法成本较高,普及性较差。故而当前所选取的复查方式主要以手工计数法为主。针对本方法计数精确性上的却是可以增加一项在血涂片上间接计数血小板的方法作为补充,使用抗凝血液推血片,在瑞氏蚺蛇处理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及对应的血小板,根据两者之间的比值,按照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方式,求得最终数据[9-10]。根据以上措施的落实,配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达到消除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细胞分析精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实践工作中需要重视对抗凝剂类型、采血区域、放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必要时进行涂片以及直接计数复查,配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达到消除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细胞分析精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凝,郭树霞,胡成进,等.试析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正常其他参数不显示的原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1061-11062.

[2]胡明定.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600-601.

[3]谭江峡.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315-316.

[4]郭利利,顾平,张葵,等.10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检测的动态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12-214.

[5]吴君霞,范贤峰,许赣,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凝指标与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231-233.

[6]李勇,慕悦意,夏永辉,等.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对血液疾病血小板检测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2):329-332,369.

关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论文题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医生应该本着严于律己的精神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而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下面是搜索整理的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105个,供大家参考阅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一: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3]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6]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26]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34]自闭症儿童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二: [36]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在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37] T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离体及在体检测2-羟基戊二酸效能初探[38]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的高血压患者早期左房功能障碍的定量研究[39]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40]IVIM-DWI技术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应用研究[41]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MAVRIC-SL序列去金属伪影的研究[42]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VH-DWI匹配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43]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44]磁共振诊断精囊腺囊肿并结石1例[45]干燥综合征腮腺MRI的研究进展[46]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47]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影像学研究进展[48]腹针加头针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原发性失眠45例[49]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50]骨科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51]X光片和多排螺旋CT、MR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对比[5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53]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价值[54]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及检出率影响分析[55]浅析CT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周围性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56]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57]CT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58]眼内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价值[59]临床与影像护理的有效配合对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分析[60]低、高频探头超声联合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61]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62]小儿肾病综合征并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护理[63]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64]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6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效果观察[66]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67]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应用疗效分析[68]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对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69]百里醌通过激活SIRT1/STAT3通路对脓毒症所致大鼠肝损伤和糖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70]艾滋病模型中关键指标SIV DNA绝对定量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的创新应用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三: [71]113例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与病原分析[72]多模态多维信息融合的鼻咽癌MR图像肿瘤深度分割方法[73]断层径照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剂量学研究[74]尼帕病毒Taqman 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75]利用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方法检测模拟临床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76]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是否合并超体重患者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77]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分析1例[78]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79]批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护理工作实践与思考[80]重症监护室肺癌患者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储氧面罩吸氧有效性的比较[81]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82]应用PDCA循环法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83]方舱CT技术进展与临床应急使用现状[84]应用上肢康复操视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85]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研究[86]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87]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88]优质护理措施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分析[89]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90]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流程的探讨[91]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92]品管圈在提高居家胰岛素笔废弃针头回收率中的应用[93]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94]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95]电话随访联合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96]综合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97]糖尿病患者的内科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98]全面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99]目标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100]探讨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响[10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的护理[102]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03]静脉微量泵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104]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联合瑜伽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05]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上就是关于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血液病贫血相关文献论文

小儿白血病主要论文(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小儿血液专科撰写和文献期刊发表)主要临床治疗论文:血液系统肿瘤患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防治.现代医学,2004年,第2期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副反应及其防治.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第1期婴儿白细胞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分析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第3期同济9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远期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第12期强烈化疗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肾功能的保护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第2期大剂量阿糖胞苷早期强化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国小儿血液,2001年,第6期亚胺培喃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并发感染疗效分析.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第3期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儿童白细胞和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00年,第6期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用药方式治疗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年,第11期多中心协作方案序贯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第3期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急性白血病肝脏浸润11例报道.临床儿科杂志.1999年,第5期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型白血病.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第9期儿童急性白血病肝功能损害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小儿血液,1998年,第6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第9期PVDL诱导治疗儿童急淋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疗效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期(增刊)小儿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97年,第3期吡柔比星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1997年,第3期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1997年,第6期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强烈化疗后感染中的防护作用.临床儿科杂志,1997年,第2期MCP-841,842方案系统长期治疗儿童淋巴源性恶性肿瘤临床疗效.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年,第11期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疗法.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年,第2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儿童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4年,第6期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和临床.临床儿科杂志,1994年,第4期(增刊)主要基础研究论文: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时血浆和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测定研究.上海医学,2005,第3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和血浆中的表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年,第1期阿糖胞苷体外对人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淍亡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小儿血液,2004年,第3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中国小儿血液,2004年,第4期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淍亡及其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第4期汉族人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上海医学杂志,2003年,第1期(增刊)VEGF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第4期难治性白细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第6期还有很多内容

小儿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9(4):218~219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化疗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观察. 中华儿科杂志, 1999,37(6): 371~372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淋巴瘤. 2001,10(5):306~307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的观察. 实用癌症杂志.能2001,16(6):665~666MDM2、p53基因及其蛋白质与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2003,12(6):280-282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病. 广西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2003 (参编)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1例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7):482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研究. 中国小儿血液,2004,9(6):250-252MDM2的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28~931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5):286-28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5):286-288细胞周期蛋白D1、D3、E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 58-60鼠双微体2、p16、p53蛋白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15):1004-1005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MDM2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白血病..淋巴瘤, 2006, 15(4):252-25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IL-8含量测定及评价.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 761-762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17):2647-2650儿童急性白血病生存素和细胞周期素B1基因表达.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2):2179-2182儿童急性白血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研究. 临床荟萃, 2006,(21):785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cyclin D1基因的表达.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7):570-573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科技出版社, 第三版, 2007 (参编)P73基因及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2):99-10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3):237-240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例临床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8, 13(2):75-76

关于血液病,可以查看一下文献: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两种新基因突变作者:陈琼 , 陆晔玲 , 许冠群 , 丁秋兰 , 王学锋 , ...摘要:目的对两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与抗凝指标,并进行易栓症筛查和表型诊断。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T抗原(AT:Ag)和AT活性(AT:A),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AT基因(GI号28906)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及3’端非翻译区,利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在正常人群中筛查以排除多态性。结果先证者1和先证者2AT:Ag分别为126mg/L和117mg/L,AT:A分别为49%和48%。先证者1和先证者2的AT基因2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杂合缺失突变3239~3240delCT和杂合无义突变3206A—T(K70Stop),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的杂合突变。结论两例先证者均为Ⅰ型遗传性AT缺陷症,由AT基因3239—3240delCT和3206A→T(K70Stop)突变所致。出版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 2010 , 31 (3) :145-148《5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及其体会》作者:董雷鸣 许冠群张利伟丁秋兰王学锋 , ...目的:通过系列的实验检测和文 献复习,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规范化诊断方法。方法:应用临床诊断、一般凝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温育纠正试验、稀释试 验、Nijmegen法、Bethesda法测定因子Ⅷ抗体(FⅧAb)和排除试验等,诊断5例AH-A患者。结果:应用系列诊断方法检测5例AH-A患 者,均获得准确的AH-A诊断。结论:所使用的系列诊断流程,对AH-A患者的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8 , 7 (5) :492-496

关于血液透析机论文范文资料

护理医学论文2000字

论文题目: 探讨留置导管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晚期形成尿毒症,为了维持生命,血液透析[1]成为最主要的诊疗手段。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条件。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为动、静脉内 瘘 ,但很多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 瘘 手术,而股静脉留置插管技术的应用可为肾衰患者在自身未建立动静脉内 瘘 前或动静脉内 瘘 建立失败后提供良好的血管通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如果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不当,会出现以导管感染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接受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1~77岁,平均(±)岁,其中慢性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5例;对照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2~76岁,平均(±)岁,慢性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4例,痛风性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实验组护理方法

置管前护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置管操作了解较少,存在恐惧、紧张、担忧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平和耐心,每天和患者进行3-5次沟通交流,向患者说明病情,消除患者的紧张戒备心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治疗。

置管中护理:(1)安置患者于仰卧的体位,膝关节略微弯曲,垫高臀部,髋关节伸直并稍向外旋转;(2)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3)插管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插管时间;(4)进行皮肤消毒时,应保证足够的消毒剂剂量及充足的消毒时间,对穿刺部位毛发较多患者应予以剪除而非剃除,备皮范围应>8cm,减少感染诱因。

置管后护理:(1)工作人员戴无菌手套,消毒导管口,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再注入导管容量等量的肝素封管液,然后拧紧消毒的肝素帽,导管口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妥善固定;(2)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出血等症状,一旦发现置管脱出有大出血状况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3)嘱患者尽量注意休息,生活中避免抓挠穿刺处,大小便及翻身等的注意事项;(4)每天取下导管处敷料,用安儿碘消毒两次,每次消毒范围直径>5cm,注意保持敷料干燥、卫生;(5)换药时认真细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股静脉留置插管护理。

疗效评价标准

导管感染判定标准:穿刺处红肿、疼痛;导管局部血培养与外周血培养出现相同细菌且数目远多于外周血培养的细菌数;每导管节段定量培养菌落记数>100cfu;患者出现发热、嗜睡、畏寒等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液透析顺畅,呼吸平稳、血压正常,患者无不良反应。有效:血液透析较为顺畅,呼吸不畅得到缓解、血压接近正常值。无效: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脱落,呼吸急促,患者明显感到不适。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的导管感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导管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感染5例,感染率;对照组感染19例,感染率。经 t 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实验组39例患者精神气色明显好转,血液透析顺畅,血压等指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总有效率达到;对照组21例患者身体指标恢复正常范围,总有效率达到。经t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护理效果显著。两组患者具体治疗效果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是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而血液透析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血管通路[2],股静脉置管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且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价格比人造血管便宜,透析效果也更好,因此股静脉置管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内 瘘 成熟前、食物和药物中毒等血液透析的治疗。但留置导管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留置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导管感染几率于其使用时间呈正相关,降低导管感染成为留置导管护理的重要目标[3]。常规护理应用于周期相对较长的留置导管护理很难保证护理质量,致使导管感染几率较高,因此股静脉留置导管应进行针对感染诱因的重点护理,全面提高护理水平,力求降低导管感染率[3]。

综上所述,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诱因较多,对股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针对感染诱因的重点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感染几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磊.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08,4 (4):188

[3] 欧阳凌霞.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5(3):4-7.

[4] 程晓媚,周美珍.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329.

[5] 高同凤.股静脉留置插管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3,9(11):862.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我们要知道, 工作 总结 具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 经验 性这些特点。在写工作总结就应该围绕这些展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血透室护士的 个人总结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血透室护士的个人总结1

20--年里,血液透析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以及全体科员的密切配合下,克服人员少,工作量繁重的重重困难,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严格执行吉林省"血液透析基本操作规程",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努力在管理与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 措施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全年护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健全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1、认真组织学习护理部年初重新制定的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结合二甲等级复合评审细则要求及血液净化室建立及资格认定要求,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和严密的 工作计划 ,完善龙井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各项 规章制度 、技术操作规范、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护理紧急风险预案、透析患者饮食及护理等相关文件,按省血液净化中心下发的"血液透析规范操作流程"规范了各项操作,对血液透析实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

3、坚持查对制度,各项护理操作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上机时双人核对医嘱和设置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透析质量和病人安全,并保证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习,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按年初业务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计划,组织护理人员每周二次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操作培训和考核,保证各项成绩达标。

2、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专业技术水平,以全国20--版"血液净化操作规程"作为工作指南,吉林省血液净化中心下发的"血液透析规范操作流程"规范各项操作,严格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加强消毒隔离管理,确保患者透析质量和治疗安全。

3、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认真学习和领会二甲等级复核评审检查细则,学习尿毒症透析患者饮食、治疗和护理等相关知识,使全体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提高人性化服务理念,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开展护理服务

1、我们透析科所面对的是一特殊的群体,由于该疾病患病时间长且不能彻底根治,家属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有某些不足时,易使患者产生失落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由于透析时间长,生活治理能力下降,之要担负高额的治疗费用,更易产生轻生和绝望。因此,我们首先做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位患者,细心聆听患者倾诉,努力理解患者心理,善于掌握每个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交流技巧,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使他们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2、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由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

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让其养成严谨、敏捷、果断的工作作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忽略任何一点症状、不放松任何一个血透环节、不错过任何一次抢救机会。一年来,共透析治疗4074人次,未出现一例护理差及错事故,全年无一例透析感染和传染病交叉感染事故,为我院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

四、定期考核检查,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透析质量控制是透析规范化管理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强化护理人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使全体护人员充分意识到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医疗护理质量服务的意识及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并定期质量督查、检查、考核和评价,加强对血液透析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的管理,判断护理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今年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护理部安排的每周质量检查外,由护士长和科室护理监督员负责检查,每月进行4次以上的自查,通过平时的检查使许多易于疏忽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临床安全医疗护理提供了保障。每月专项召开护理安全工作议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及防范措施,对于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地原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 教育 ,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更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确保血液透析、医疗安全,提高透析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五、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4月份我科新开展了,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净化治疗 方法 ,3位病人共接受12次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同时也为医院增加了经济效益。

2、在不断专研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年内已撰写论文2篇。

3、派送3名护士到上级医院学习血液净化操作技术,1名护士已回科室工作,2名护士为后备力量,并派送1名护士参加全省"血液净化规范操作流程"短期培训班,不仅学到了新的的理论,也进一步规范了技术操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血液透析科护理工作,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指导和全体科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圆满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尤如金秋累累的硕果,虽然美满,但都已悄悄落下,在品味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健康教育还流于形式;在规章制度执行方面,仍有少数同志意识淡漠;在论文撰写、护理科研方面几近空白;病人的需要是我们服务的范围,病人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标准,病人的感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优质服务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使服务更情感化和人性化,为医院的服务水平登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20--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基本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2、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各项规定,隔离透析间歇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进一步防止交叉感染。

3、争取多派送护士出去参加,相关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科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各项技术操作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评。

4、为确保患者透析质量,加强透析用水的配置管理,配液室护士相对固定,定期对透析用水进行监测,保证透析用水配置准确,各项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实行人性化服务,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关怀,实行弹性工作制,确保患者治疗需求。

血透室护士的个人总结2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病人实际上过着一种很不正常的生活,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终生依赖于医疗设备、依赖于医护人员存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血液透析患者不仅要给予心理上的安抚,还要给予人性化关爱,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提高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所谓的“小小血透室”实际上承载着透析病人生存的全部希望,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各种中毒病人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在此对20--年度血透室的护理工作经验做一总结:

1、明确透析中心的 岗位职责 ,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制定了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使血透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能及时解决。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工作,严格查对制度,包括患者的预冲管路、血管穿刺、透析治疗及治疗参数的设定,保证每个班次必须有2个以上的护士在岗,相互检查,包括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积极参加院内各项业务学习与培训,每月一次血透专业学习。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大专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护士的素质,并非单纯的业务水平,要在专业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修养,包括语言文字修养、人际关系修养、伦理道德修养、 理性思维 修养等等。在生活中关心护士,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护士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友爱。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不仅仅是医患、护患之间要有人性化的关怀,护士与护士之间是工作关系、是同事关系,更是朋友关系,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与沟通,能够创造良好的医疗与工作氛围,促进护患关系的---,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对血透室的管理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日常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相互协作,无班次之争;急诊透析时,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无论是晚间急诊还是周日透析,从没有推诿现象,也不因加班而影响次日正常工作。

2、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病人开始透析后,往往有很大的压力,如透析的风险、痛苦、自由的限制,疾病本身对身体的影响,透析费用,亲情的改变等等,所表现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绝望,有的甚至因此仇视社会仇视医护人员。亲切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能够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讲解其他患者的透析效果,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为其设定透析计划,尽可能让他们不纠缠在疾病的痛苦、生命长短中,而注重生存质量,笑对人生。透析病人长期与医护人员接触,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性。

血透室护士的个人总结3

各位领导: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性质、工作性质、工作职能、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及工作对象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我们血液透析的护士,由于岗位职责及履行的义务的不同,其任务更艰巨。多年来的护理生涯造就了自己一颗永恒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服务态度及精湛的技术,尤其一年,由于护理部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的对我们进行了素质培训,尤其是护士的 礼仪知识 、 人际交往 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使我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做为血透室的护士,对患者就要有一颗同情心,这也是我做人的一个宗旨。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他们必须领带透析面生存,实际上这是一种较痛苦的生活。他们的社会生活、工作及家庭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己的生命、预后、事业、前途忧心忡忡,再加上血液通路手术,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经济上的负担,性功能减退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使病人出现抑郁逆反行为。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做为血透室的护士,就要有一个较强的责任心,这也是我做人的一个准则。透析患者的体外循环管路里,有近200多毫升的血液,以每分钟200多毫升的速度在不停地运转四、五个小时,并且每个管路都有数个接头与侧孔,稍有疏忽,就会使患者丢失血液,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我们都知道,每个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所以,每丢失一滴血液不仅患者本人,就连我们都感到十分心痛。肝素的用量更是马虎不得,用量大,会导致病人出现出血倾向;用量少,不但达到到防止凝血的作用,同样会导致病人丢失血液。这就需要我们护士要随时随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机器的盍情况及管理的衔接是否完好等。上班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确保数个房间病人的生命安全。

做为血透室的护士,就要有一个科学的服务态度。科学是人类历史的结晶,我们要承认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作为护理工作者,不但要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耐心地做好他们地思想工作,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相信科学,信任我们。使他们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入尿毒症期后,除了换肾、腹膜透析外,血液透析这是唯一的途径,别无选择,告诫他们不要走弯路,更不能相信鬼神而花冤枉钱且误事。有好多患者开始透析前对血液透析都特别反感,不愿接受,并错误地认为透析类似抽烟,一但上了隐就很难戒掉,其实透析机就相当于我们一个人的肾脏,对于一个失去肾功能的肾脏来说,它只是起了一个替代作用。对首次透析的患者,应向其解释病情,说明透析的必要性及透析的方法。必要时带他们的来透析室参观,并由透析过的患者介绍情况,以便解除紧张情绪。

做为血透室的护士,对患者所具有的同情心、责任心、关心和爱心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娴熟和精湛的技术更是我们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有得保障,只有熟练的技术,才能真正减轻病人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苦练透析和各种操作技术,如动脉穿刺技术,内瘘穿刺及股静脉穿刺技术等。

做为血透室的护士,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操作技能,那就是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技术。那粗长的内瘘针,那三米多长的血液管理都是与人体血液直接相通的,还有各种留置管(如颈内静脉插管、股静脉插管等)是直接暴露于外界的。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处理不当,会引起好多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血液透析室内的清洁,每次透析完毕及时清理卫生,用消毒液擦拭床及桌椅,还有地面,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通风换气,及时更换床单、被套、枕套,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并达到质量要求。

更应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传染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如乙肝、丙肝、流行性出血热等,我们一定要严格隔离制度,要在隔离间内专机透析。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被感染上传染病,也要防止由我们将病原菌带给其他患者,接触此类患者时一定要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手套,最后将患者的废弃物做无害他处理后再送去焚烧。

做为血透室的护士,这些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使我们颇感欣慰。而我们今后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但是我们有医院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我有信心有能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工作的中我将继续努力,刻苦钻石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医院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血透室护士的个人总结4

对我有着特殊意义的20--年即将过去,回看这特殊的一年,仿佛历历在目。在今年的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能遵守各项院纪院规,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主动积极的完成各级领导给予的工作任务。除了圆满的完成了“血液透析”的进修学业外,还成功的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创建了血透室,并良好的开展和维持血液透析工作。

人说万事开头难,自血透室开科以来,我协助护士长制定血透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账目管理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做到超前思维,保证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有据可查和及时解决,保证血透室工作顺利开展。

在工作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用亲切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来增强护患感情,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给予饮食指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对疾病的盲目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我还经常主动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改善服务工作。在没有家属陪同的透析病人透析中,我能担起家属的责任,送水、热饭、搀扶、更衣、协助大小便等,从不埋怨脏和累。

对于我的本职工作,我负有高度责任心,胆大心细。血液透析工作具有较高风险,作为护理操作者,我既有风险意识,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除此之外,我还有具有高度的营销意识,为医院的经济效益有着高度的敏锐性,做到服务好每位固定病人,留住每位咨询病人,推广医院的软件与硬件,吸引更多的病人。我积极参加各种院外学习,不断丰富自己,主动参与科内“两新技术”的开展,自血透室开科以来,共完成血液透析410台,其中:血液透析滤过(两新技术)20台,血液灌流2台,无肝素透析11台。全年工作中,无护理安全事故、差错的发生。

身为血透室院感负责人,除日常透析工作,我还要完成对水机、透析机的定期保养工作,和对透析用水、透析液、透析环境的定期的监督工作,最终,我以“优秀院感质控员”;我管理的血透室,以“优秀院感科室”的荣誉称号,圆满画上了今年的句号。

回顾这一切的一切,这只是一个小开端,我会全心全意工作,协助科主任和护士长让我们医院的血透室更富特色,更加壮大。

血透室护士的个人总结5

一、提前一小时上班,着装整齐,精神饱满,迎接病人。

二、接待患者主动、热情、细致、耐心,尊重患者权利,一视同仁。

三、各班按工作职责,各就各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急救物品、药物是否齐全。

四、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按操作规程进行装管、预充、循管、上机、观察病情、下机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五、凡事以大局为重,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团结同事,不斤斤计较。

六、关心集体,爱惜公物,节约水电,发扬主人翁精神。

七、下班前,消毒机器、关水处理,做好各区域清洁卫生,保持整洁---。

八、按规范书写诊疗、护理和---记录。

九、科室分办公班、责任班、机动班,各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注重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自20--年从事血透工作以来,因血透工作专业性很强,与临床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她经常翻阅血透方面的护理技术资料与书籍,并从中总结经验,苦练扎实技术,终于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及专项技能。因工作需要和过硬的工作,她担任了血透室的护士长,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并未改变她对护理事业的追求,她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与科室的姐妹们团结一起同奋战,共患难,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已踏上死亡边缘的病人。血透室病人随透析年龄的增长,阳性病人发生率逐渐增高的困扰,她狠抓消毒隔离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自20--年年底至今每半年普查结果显示连续两次无一例阳性病人的产生,受到同行的充分认可。20--年7月在全省医疗机构血液净化中心(室)专项检查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多年来,她深深知道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必须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有良好的技术技能,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对患者大公无私的关爱,所以她在工作中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关心每一位病人,耐心地听取病人意见,勤奋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病人早日康复尽自己最大努力,由于她工作突出,多次被评为院、局“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

血透室护士的个人总结相关 文章 :

★ 血透室护士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2020护士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 血透护士个人年终总结

★ 血透室护士进修心得体会

★ 护士护理心得体会范文6篇

★ 血透护士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

★ 血透室个人工作年终总结书

★ 血透室护士述职报告范文(2)

★ 血透护士年终总结

★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大全5篇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 金桂龙 丁之玮 郭玉霞 赵湘湘 蒋阳平 王云忠双氧水声学造影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 --- 钟惠琴 陆海娟 陆金霞 沈姚琴602例乳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 麻林爱影像引导下肺肿块穿刺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 任剑飞 汤耀东 吴宏成 何一兵 姜静波 葛挺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90例临床分析 --- 季新明 吕再玉成份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防止非溶血性反应效果观察 --- 徐进 倪文仙 应敏洁 王芳 金雅虹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8例分析 --- 顾霄 彭卫东 徐涛盐酸米多君治疗透析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 叶青 郑斌 谢微加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 罗盛 孙岚 田园 孙文瑞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 王泽军 郑坚 叶水凤 张秋凤HVEGF_ 165 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 王宾 沈来根 朱越锋 李鲁滨 郭治宇 刘振杰腹膜后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 钱卫玲 范美娟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 吕蕊萍 冯彩英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 梅慧红 周爱妹全麻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探讨 --- 陈亚萍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全肺灌洗术的配合 --- 钱跃飞 黄长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治不孕症162例护理 --- 王枸允 杨智莉个体化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杨越明 陈秋美 周敏华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的程序改进 --- 张鹏 包磊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杨惠英ICU病房病原菌检测分析 --- 戚均超 孟曙芳 王琴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分析 --- 郑小银 徐立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孙敏燕 俞凯 楼新江慢性咳嗽120例临床分析 --- 刘英文 王选锭芦荟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 --- 陈亮 竹剑平新癀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 邹丽 黄文光妊娠妇女孕晚期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分析 --- 徐小芬 吕杰强 蔡晓红 叶绿溺水儿童死亡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的探讨 --- 钟政武 周招美 王月武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 浙江临床医学编辑委员会2008年春节年会在杭召开 --- 鲍迪富右位心全内脏反位伴慢性肾炎1例 --- 李道婷 蒋欣欣 王国红 冯剑 胡卫民麦绿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 --- 徐海鹰 郭伟娣 江月仙结核性腹膜炎和肝癌患者的腹水与血清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 王剑超 王寅 张娟文微卡联合化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 黄冠成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陈智能 杨林 王伟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 罗凡砚 蒋海河 林国强 雷凯波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影响 --- 郑瑛 郭建荣 潘志浩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 陈越 潘文志 钟一红 丁小强自体微粒皮移植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探讨 --- 罗旭 林才 陈更新保存羊膜与生物羊膜在眼表碱烧伤中应用的疗效比较 --- 郭霞 邱海燕 陈健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