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会计毕业论文读书报告笔记

发布时间:2024-07-04 23:49:29

会计毕业论文读书报告笔记

会计学原理读书笔记(精选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会计学原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会计学原理》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对专业会计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

技工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职、大学学生来说,较为薄弱。因此,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学生多感觉较难掌握。笔者认为,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使《会计学原理》贴近生活,实现会计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一、由浅入深引导《会计学原理》的术语很多,在会计教学中,根据会计的内在特点,用自拟的形象化语言,对各知识点进行描述,可以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而倍感亲切。在讲解“资金筹集业务核算”时,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包括国家投资、其他单位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等;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些内容。笔者举例:“现在国家鼓励职校、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如果你们想在毕业后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开一家小企业,首先要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钱!”“这个钱从哪里来呢?”学生们回答:“可以让老爸老妈先投资一部分”,“还可以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啊,是免息的哦!”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父母的投资就像接受投资者投入资金中的个人投资,向银行申请的小额贷款就像债权人借入的资金。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了。在讲解资金运动时,学生不理解资金怎么会“动”起来。教师接着筹集资金的话题引导学生:“筹集到一定资金后,就可以自己开办企业了。

办企业首先要有厂房,租厂房、租设备,买原料,才能生产出产品。产品上产出来后,再卖出去,又得到了钱。这些钱又用来继续扩大生产,用来买原材料,又生产出新产品……如此不断重复,大家想一下,这些钱是不是经过了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钱——原材料——产品——钱?这就是资金运动。”学生听完讲解,会意点头。在讲解资产这一概念中,要重点强调拥有或控制。笔者在讲解时举例:“张x同学,现在你口袋里有三百元钱,其中有一百元是借王x同学的,这三百元钱,是不是都是你的资产呢?”学生回答:“不是,因为其中的一百元不属于张x同学”。这时,正好引入负债的概念。老师用风趣、贴近生活的语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评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把会计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培养起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课本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一定数额的班费,用于班级开支,让学生学会进行账务管理,按课本要求记账,确保班级经费开支由每个学生审核,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另外,要让学生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把每个学期个人的开支都进行详细记录,每个月结算一次,查看自己每个月的开支是否超过限额。通过记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开支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在讲到原始凭证的内容时,让学生将购买班级用品的发票与课本上所列的内容一一核对,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教会学生养成记账的习惯,计算家庭收入与开支,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激励创新生活化学生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后,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系统分析、有机结合,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有深入了解,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授课主要围绕会计要素、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等专业理论知识及抽象的专业技能进行课堂灌输。这显然有悖于“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高职教育理念。本文围绕《会计学原理》教学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践行“以过程知识为主;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必然

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内容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实践技能的训练,但这种技能是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抽象技能,与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分离,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另外,独立于会计工作过程以外的课堂教学,在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会计工作工程的真实情景,从而造成会计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脱离于会计的工作实际,乃至学生毕业时不能完成他所学职业的工作任务。比如:刚毕业的学生到新建单位不知道什么是建账。

二、设计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

当代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状况要求会计学生毕业上岗的零对接,这就对学生未出校门身先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会计学原理》授课必须要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要求重新设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一)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大凡初学会计学原理的人对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都有一种共识:概念零碎、抽象困扰、操作繁琐、入门艰难。得此共识,主要源于理论教学过程脱离会计工作步骤的实际。基于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不断改革尝试,我认为如果在课程教学体系上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定能改变上述看法,从而使《会计学原理》的理论教学更趋理想。

首先,在“会计”概述中,用实例引入“会计岗位分工”、“会计工作步骤”、“会计核算的意义”、“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等最基本的会计理论,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和职业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认识、有一种自豪感、优越感和责任感,从而激起对今后内容学习的兴趣。

其次,讲述会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即:借贷复式记账法,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必然涉及的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并以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为实例,再现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在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应用情况。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会计事项进行分析的思路、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种会计数据传递、衔接的环节。该阶段的教学主要目标是结合实际熟练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而为下一步教学完成正确会计信息的积累。

再次,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结合前期讲述内容边讲边做,依次完成建账→会计事项分析→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期末调账和编制工作底稿→对账和结账→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等业务技能的训练。该阶段的教学更应彰显实际操作的魅力,让一张张凭证、账页、表格都变成学生手中精美的作品。

(二)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

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将会计工作过程所必需的设置账簿、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理论上十分抽象的理论内容,与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例如:

1、建账与设置账簿。课堂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设置账簿的说法,而在实际工作中建账是企业在成立之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确定账簿种类、格式、内容及登记方法的一种实务操作过程。而且不同的企业在初建和年初建账时所需要购置的账簿是不相同的,总体讲要依企业规模、经济业务的繁简程度、会计人员多少,采用的核算形式及电子化程度来确定。由此看来,建账与设置账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必须的,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具体的技能还需在反复训练中得以提高。"

2、记账凭证与会计分录。课堂教学中的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记账方法标明其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分录则表现为会计凭证,具体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

3、会计账簿与“T”型账户。为了教学方便,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T”型账户,而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使用“T”型账户作必要的工作底稿外,一般不用“T”型账户而直接使用会计账簿,具体表现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

4、登记账簿与过账。二者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也有一定的差别。登记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经济业务序时地、分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而过账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了登记账簿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防止重登漏登账簿的措施的做法。

诸如以上问题,如果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不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对初学的学生就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从而对会计工作无从下手。

(三)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设置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

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关注财务法规条文的规定性以及课堂抽象的操作练习,其后果必然是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脱节。如何从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工作的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会计工作过程情景的能力,设置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把教室模拟布置的像会计工作室一样,大家分成几组、各组成员分别扮演“购买材料”业务工作过程中的某一角色,如供应商、业务员、会计员、出纳员、保管员等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对学生形成基本工作经验,培养职业工作能力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就必须要建立起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的模式。同时配合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实现“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高职教育理念,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一、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涉及会计有关的基本理论、概念多;实务性强,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章节联系紧密,逻辑性强,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做到理论与实务并重,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明确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直接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内容简介

《会计学原理(第4版)》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本书根据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思想,结合浓缩的典型的会计实务,对会计的总体架构与基础知识做了介绍。

三、目录及具体章节结构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原理

第五章 会计记账方法——应用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规范

第十二章 会计信息化

四、社会肯定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之一。作为立信会计系列精品教材的《会计学原理》,自2006年9月第一版发行以来,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居于前列,在国内会计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五、编写思想

(1)以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阐述主线。根据教学的需要,分总论、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记账方法——原理、会计记账方法——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规范、会计信息化十二章依次进行论述。

(2)将会计学原理与当前的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会计学原理的阐述能够体现会计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对会计实务的阐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的会计法规为依据,按我国企业会计的相关核算规定来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3)将教学法寓于教材之中,在编写体例上注重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为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每章阐述之前编写了“学习目的与要求”“课前预习题”;为便于学生把握每章的重点与巩固所学的内容,在每章阐述之后编写了“本章要点概览”“主要术语”“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更深入地学习,还列出了每章的“阅读文献”。

(4)告别枯燥,有图有真相。对诸多会计实务处理程序,本书用图形象地概况、串联知识点。

问题一:论文读书笔记的格式是怎样? 题目: 作者: (翻译: ) 书刊名称: 内容摘要: 心得体会(剖析): 我也有写过,望采纳 问题二:论文读书笔记怎么写啊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场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书名 2、作者 3、内容梗概 4、摘抄 5、感想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添一些内容,比如说改写、提问等。切记:感想一定要比前四项写的都多,要不老师会K掉你的! 问题三:怎样写学术论文和读书报告 四、读书报告的要求五、读书建议 写学术论文不难,难的是事先明白它的要求、形成按学术规范从事研究的日常习惯 学术规范的日常化 学术论文应考虑如下九方面要求:第一,他 把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作为直接研究对象 借对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的阐释而间接表现自我 考察研究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的能力 首要的是“他”性而非“我”性,是借助“他”性而呈现“我”性 少走冤枉路第二,材 必须援引足够的文献注释或调研材料 考察收集和引证文献材料的能力 一看论述能否以材料作论据 二看材料是否可靠而翔实 三看是否按规范作注 注释是学术论文的支撑点 评委看论文常常就看注释第三,小 学术论文选题不是广博而是窄小,即选取有特定范围、边界或程度并具备材料基础的具体对象去研究 可选择人物、概念、流派或形态的历史等,不宜直陈新理论 20年多年前导师告诫弟子:写一群作家或一个时代的文艺思潮第四、新 学术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 创新能力: 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思维加工和再造, 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协作精神,挑战风险的勇气等等大学生创新素质(1)好奇心和兴趣(2)直觉和洞察力(3)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 问题四:求科技论文读书报告怎么写?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1.题目 2.署名 3.文摘 4.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 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7.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 代) 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 泻) 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 轮) 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 文) 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 家) 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 我) 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 尼) 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称) 8.参考文献 问题五:毕业论文读书笔记怎么写 1:大概内容 2:好词’好句'好段 3:有感 问题六:学术论文的读书笔记怎么写老师让写读书笔记,不是读 今天,我读完了意大利着名儿童文学家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我觉得科洛迪很了不起,因为他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孩子.我还认识了许多书中的人物:有勇敢的木偶匹诺曹,后来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有善良的仙女,曾经帮助木偶匹诺曹改正错误;有可恶的小矮人车夫,他把孩子们带到“玩具城”里,让他们变成驴,最后把他们卖了赚钱;还有可怜的杰佩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木偶匹诺曹.他开始时很调皮、任性、懒惰、不爱学习、不关心他人.最后他改正了坏毛病,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孩子.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拿这几天我的英语辅导课来说吧,我已经快四年级了,在英语学校学习两年了,跟英语老师也很熟悉了,再加上我经常坐在班级的第一排,总跟老师说话,也不怕老师了,所以这几天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讲.纸是包不住火的,老师找了我的父母,说我这几天的课堂纪律很不好.爸爸妈妈严历地批评了我.现在读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有错误就要及时改正的道理.我要向匹诺曹学习,改掉我这些坏毛病.《木偶奇遇记》真是一本好书,他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从中也受了很大的教育. 问题七:大学生读书笔记怎么写3000字论文 书名: 作者:*** 主要人物:********** 时期:**** 内容简介:********************************* (150字左右) 读后体会:********************************** (200字左右) 好句摘抄:********************************** (3句左右)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问题八:学术论文的读书笔记怎么写老师让写读书笔 开篇先总结学术论文的中心思想 分段叙述:学术论文中会有很多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其实都是一个小重点。你用自己的话分段将这些叙述一遍 总结,谈谈自己对这篇学术论文的感悟,或者是由这篇论文引发的思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毕业论文会计读书笔记

第一章 会计:用于决策的信息企业提供给外部及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通常称做 财务会计信息。供企业管理层和其他人内部人士使用的信息通常则称做管理会计信息。企业的存在不只是向公司提供财务资源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赚得回报,企业也要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经营,需要在广泛的社会责任范围中协调其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财务方面的成功。、会计信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会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不是一个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会计信息的最终产品是决策,这项决策不论是由所有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工会、还是由关注企业财务业绩的其他团队所作,都会因使用会计信息而最终得到加强。会计信息有时被称为商业语言。 从用户角度看会计为了更好的了解会计信息,你需要对以下内容有所了解:会计信息所描述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产生会计信息过程中所涉及的假设和计量技术与制定各种决策有关的信息 会计信息的类型财务会计指的是描述一个经济主体(组织或个人)的财务资源、义务和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确定他们的稀缺投资资源放到何处。管理会计产生和解释相关的会计信息,用来帮助管理者经营企业。许多管理会计信息具有财务会计的性质,只是它被描述为一种与当前的决策直接联系的方式。税务会计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不是编制纳税申报表,而是进行税务规划。税务规划是指预测经营业务的税务影响,并对这些业务进行规划,以使纳税义务最小化。 会计系统会计系统包括企业用以(1)产生会计信息并(2)把这些会计信息传递给决策者的人员、程序、方法和记录。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尽可能有效地满足组织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系统由以下决定: 确定信息需求 产生会计信息的成本会计系统应该符合成本效益,也就是说,产生信息的价值应超过其产生成本。 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1、解释并记录经营业务的影响。2、对相似业务的归类,从而产生对管理者有用并可用于会计报告之中的各项合计数和小计数。3、汇总并向决策者传递系统所包含的信息。 谁来设计和安装会计系统 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对报告企业具有财务利益的个人和其他企业,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对外财务报告主要面向两个团体-----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对外财务报告的目标投资者可能关心投资回收和投资报酬,这两件事构成了公司的现金流量预测。判断公司因使用你的资金而向你提供投资回收和投资报酬的预期能力,对做出这一判断有用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现金流量预测。对外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1、提供对制定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2、提供对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有用的信息。3、提供关于企业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这些资源和要求权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信息。一般而言,报表只是一个“某些事可被认可是真实的”宣言。所以,财务报表只是一个用货币语言陈述的宣言,它描述企业可以被认为是真实的信息。主要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 是一张用财务语言反映在某一个特定日期公司状况的报表,有时被描述为一家企业用财务或货币术语拍摄的快照,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日期企业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损益表 是一张反映公司活动的报表,它反映在一段时间与利润相联系的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其结果。损益表是描述公司活动的报表,它表述了一个特定时期企业的盈利率。现金流量表 是一张反映公司一段时间内涉及现金活动详细情况的活动表。表述了在特定时期中现金已经变动的方式。 对外报告的信息的特点财务报告----一种手段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历史性本质不精确和近似计量通用目的假设通过解释增加有用性 管理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每位员工都需要使用会计报表,具体的目标不同,这些目标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 管理会计的目的向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持续的评价信息只是会计系统的目的之一。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是以公司的目标和任务最具体层次为起点的。 管理会计信息的特征及时性的重要意义明确决策权以未来为导向效率和有效性的衡量手段管理会计信息:一项手段 会计信息的整合性整合性一词指的是以下特征:全面、完整、无损、健全、真实和可信。 制度特征编制会计信息的标准 公认会计原则(GAAP)会计原则不同于物理法则:会计原则并不是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等待人们去发现。相反,这些原则是人们根据大家所认为的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目标而制定的。会计原则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为一项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所制定的规则,如棒球和篮球。在美国有两个公认的会计组织尤为重要。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审计是对一家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查,旨在确定这些报表的公允程度。 职业组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管理会计师(IM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美国会计协会(AAA) 胜任能力、判断和伦理行为会计信息的整合性要求诚实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即要求做正当的事。CPA应遵循公众利益,所谓公众利益就是会计职业界所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的利益。其他原则强调了诚信、客观、独立性以及完成职责时保持应有关注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最重要的是职业人员特有的责任----为公众的最大利益服务,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从职业机会而言,会计可以划分为公共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会计、会计教育、薄记。 总结注释

会计学原理读书笔记(精选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会计学原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会计学原理》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对专业会计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

技工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职、大学学生来说,较为薄弱。因此,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学生多感觉较难掌握。笔者认为,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使《会计学原理》贴近生活,实现会计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一、由浅入深引导《会计学原理》的术语很多,在会计教学中,根据会计的内在特点,用自拟的形象化语言,对各知识点进行描述,可以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而倍感亲切。在讲解“资金筹集业务核算”时,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包括国家投资、其他单位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等;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些内容。笔者举例:“现在国家鼓励职校、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如果你们想在毕业后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开一家小企业,首先要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钱!”“这个钱从哪里来呢?”学生们回答:“可以让老爸老妈先投资一部分”,“还可以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啊,是免息的哦!”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父母的投资就像接受投资者投入资金中的个人投资,向银行申请的小额贷款就像债权人借入的资金。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了。在讲解资金运动时,学生不理解资金怎么会“动”起来。教师接着筹集资金的话题引导学生:“筹集到一定资金后,就可以自己开办企业了。

办企业首先要有厂房,租厂房、租设备,买原料,才能生产出产品。产品上产出来后,再卖出去,又得到了钱。这些钱又用来继续扩大生产,用来买原材料,又生产出新产品……如此不断重复,大家想一下,这些钱是不是经过了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钱——原材料——产品——钱?这就是资金运动。”学生听完讲解,会意点头。在讲解资产这一概念中,要重点强调拥有或控制。笔者在讲解时举例:“张x同学,现在你口袋里有三百元钱,其中有一百元是借王x同学的,这三百元钱,是不是都是你的资产呢?”学生回答:“不是,因为其中的一百元不属于张x同学”。这时,正好引入负债的概念。老师用风趣、贴近生活的语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评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把会计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培养起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课本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一定数额的班费,用于班级开支,让学生学会进行账务管理,按课本要求记账,确保班级经费开支由每个学生审核,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另外,要让学生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把每个学期个人的开支都进行详细记录,每个月结算一次,查看自己每个月的开支是否超过限额。通过记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开支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在讲到原始凭证的内容时,让学生将购买班级用品的发票与课本上所列的内容一一核对,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教会学生养成记账的习惯,计算家庭收入与开支,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激励创新生活化学生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后,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系统分析、有机结合,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有深入了解,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授课主要围绕会计要素、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等专业理论知识及抽象的专业技能进行课堂灌输。这显然有悖于“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高职教育理念。本文围绕《会计学原理》教学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践行“以过程知识为主;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必然

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内容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实践技能的训练,但这种技能是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抽象技能,与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分离,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另外,独立于会计工作过程以外的课堂教学,在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会计工作工程的真实情景,从而造成会计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脱离于会计的工作实际,乃至学生毕业时不能完成他所学职业的工作任务。比如:刚毕业的学生到新建单位不知道什么是建账。

二、设计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

当代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状况要求会计学生毕业上岗的零对接,这就对学生未出校门身先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会计学原理》授课必须要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要求重新设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一)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大凡初学会计学原理的人对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都有一种共识:概念零碎、抽象困扰、操作繁琐、入门艰难。得此共识,主要源于理论教学过程脱离会计工作步骤的实际。基于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不断改革尝试,我认为如果在课程教学体系上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定能改变上述看法,从而使《会计学原理》的理论教学更趋理想。

首先,在“会计”概述中,用实例引入“会计岗位分工”、“会计工作步骤”、“会计核算的意义”、“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等最基本的会计理论,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和职业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认识、有一种自豪感、优越感和责任感,从而激起对今后内容学习的兴趣。

其次,讲述会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即:借贷复式记账法,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必然涉及的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并以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为实例,再现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在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应用情况。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会计事项进行分析的思路、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种会计数据传递、衔接的环节。该阶段的教学主要目标是结合实际熟练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而为下一步教学完成正确会计信息的积累。

再次,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结合前期讲述内容边讲边做,依次完成建账→会计事项分析→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期末调账和编制工作底稿→对账和结账→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等业务技能的训练。该阶段的教学更应彰显实际操作的魅力,让一张张凭证、账页、表格都变成学生手中精美的作品。

(二)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

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将会计工作过程所必需的设置账簿、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理论上十分抽象的理论内容,与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例如:

1、建账与设置账簿。课堂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设置账簿的说法,而在实际工作中建账是企业在成立之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确定账簿种类、格式、内容及登记方法的一种实务操作过程。而且不同的企业在初建和年初建账时所需要购置的账簿是不相同的,总体讲要依企业规模、经济业务的繁简程度、会计人员多少,采用的核算形式及电子化程度来确定。由此看来,建账与设置账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必须的,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具体的技能还需在反复训练中得以提高。"

2、记账凭证与会计分录。课堂教学中的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记账方法标明其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分录则表现为会计凭证,具体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

3、会计账簿与“T”型账户。为了教学方便,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T”型账户,而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使用“T”型账户作必要的工作底稿外,一般不用“T”型账户而直接使用会计账簿,具体表现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

4、登记账簿与过账。二者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也有一定的差别。登记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经济业务序时地、分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而过账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了登记账簿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防止重登漏登账簿的措施的做法。

诸如以上问题,如果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不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对初学的学生就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从而对会计工作无从下手。

(三)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设置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

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关注财务法规条文的规定性以及课堂抽象的操作练习,其后果必然是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脱节。如何从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工作的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会计工作过程情景的能力,设置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把教室模拟布置的像会计工作室一样,大家分成几组、各组成员分别扮演“购买材料”业务工作过程中的某一角色,如供应商、业务员、会计员、出纳员、保管员等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对学生形成基本工作经验,培养职业工作能力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就必须要建立起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的模式。同时配合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实现“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高职教育理念,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一、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涉及会计有关的基本理论、概念多;实务性强,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章节联系紧密,逻辑性强,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做到理论与实务并重,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明确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直接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内容简介

《会计学原理(第4版)》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本书根据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思想,结合浓缩的典型的会计实务,对会计的总体架构与基础知识做了介绍。

三、目录及具体章节结构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原理

第五章 会计记账方法——应用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规范

第十二章 会计信息化

四、社会肯定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之一。作为立信会计系列精品教材的《会计学原理》,自2006年9月第一版发行以来,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居于前列,在国内会计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五、编写思想

(1)以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阐述主线。根据教学的需要,分总论、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记账方法——原理、会计记账方法——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规范、会计信息化十二章依次进行论述。

(2)将会计学原理与当前的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会计学原理的阐述能够体现会计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对会计实务的阐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的会计法规为依据,按我国企业会计的相关核算规定来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3)将教学法寓于教材之中,在编写体例上注重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为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每章阐述之前编写了“学习目的与要求”“课前预习题”;为便于学生把握每章的重点与巩固所学的内容,在每章阐述之后编写了“本章要点概览”“主要术语”“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更深入地学习,还列出了每章的“阅读文献”。

(4)告别枯燥,有图有真相。对诸多会计实务处理程序,本书用图形象地概况、串联知识点。

1、≤由厚到簿≥2005年会计读书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 会计的概念和起源:会计的概念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 会计的作用:1、 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2、 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3、 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 会计主体:1、 概念: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2、 掌握三个方面(1)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三、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四、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即:一、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一贯性原则;3、 相关性原则;4、 及时性原则;5、 明晰性原则二、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1、 权责发生制原则;2、 配比原则;3、 历史成本原则;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三、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1、 谨慎性原则;2、 重要性原则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四节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 资产1、 含义: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 特征:(1) 资产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3) 资产必须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二、 负债1、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效益流出企业。2、 特征:(1)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三、 所有者权益1、 含义: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2、 特征(1)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四、 收入1、 含义: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2、 特征:(1)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3)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五、 费用1、 含义: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 特征:(1)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 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3)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六、利润: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涧。2、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6——投资投资(Investment):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通常有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之分。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对资源的投向及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面。而狭义的投资则专指企业的对外权益性投资(如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和债权性投资(如购买国库券或其他公司的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形成后,根据投资方的投资占被投资方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比例以及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控制性股权投资共同控制性投资重大影响性投资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应按以下情况分别确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应收债权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涉及补价,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成本法(CostMethod),是指以长期股票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登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依据,投资金额不受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的影响,即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通常仅反映投资的初始成本。在投资发生重大持久性不可逆转的贬值时,才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作减值处理,并确认投资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宣布分发的现金股利时,投资方做投资收益处理。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一般指占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20%以下的情形,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要点如下:投资发生时,按实际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入账后,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股权持有期内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在投资当年,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清算股利的金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①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每股盈余×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或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每股盈余×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②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投资年度以后,投资企业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和清算股利,可按以下公式计算:①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清算股利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由于长期投资的股票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投资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为准确反映当期损益,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用以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EquityMethod),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要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而相应地进行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无论是因为盈亏引起的变动,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动,投资企业都要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调整的目的在于完整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的实际权益。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一般指占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20%以上的情形,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的核算要点如下:投资发生的核算:投资发生的核算在权益法下,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购入股票时,需要在“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账户下设“投资成本”三级明细账,用于反映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不一致,其差额在“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账户下设“股权投资差额”三级明细账反映。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这里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权投资差额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长期股票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若高于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账户的借方;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账户的贷方。投资损益的核算:权益法下,投资损益不反映实际收到的股利,而是记录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当期损益中所拥有的份额,即投资后,投资方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由于利润的变动)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分别以下情况处理:(1)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其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2)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一般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超过投资账面价值的亏损分担额做账外记录。如果以后各期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记录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不包括在内。(3)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视为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利益的返还,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可见,投资方在期末按照投资比例和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之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初始投资成本;二是根据对方损益而调整的数额。为了将两者加以区分,“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下需要分别设置“股票投资(投资成本)”、“股票投资(损益调整)”三级明细账。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作为“应收股利”入账,同时减少“股票投资(损益调整)”明细账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动的核算: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而变动。这些变动中除上述盈亏变动外,还包括以下情况:(1)因被投资单位资产评估、接受捐赠资产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2)因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这些权益项目变动的调整,遵循同一个原则:按所持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股票投资”或“其他股权投资”明细账下设“股权投资准备”三级明细账反映),同时作为资本公积增加处理(与被投资单位增加的权益项目相同)。3、《会计》读书笔记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节 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的特点及其分类 我国的应收票据即指商业汇票,一般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转作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二、不带息应收票据三、带息应收票据企业应于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规定计算票据利息,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同时,冲减财务费用。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票据期限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经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利率换成日利率(年利率/360)四、应收票据转让 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第三节 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的概念会计上所指的应收账款有其特定的范围:首先,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不包括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其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的债权,如购买的长期债券等;第三、应收账款是指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予以确认。二、应收账款的计价(一)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的扣除。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入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确认。(二)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价法,另一种是净价法。总价法: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现金折扣只有客户在折扣期内支付货款时,才予以确认。在这种方法下,销售方把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视为融资的理财费用,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处理。我国会计实务中通常采用些方法。净价法:将扣减现金折扣以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据以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这种方法将折扣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三、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二)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三)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四、坏账及坏账损失(一)坏账损失的确认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除有确凿确凿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二)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1.直接转销法直接转销法是指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允许企业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坏账损失。2.备抵法(1)余额百分比法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第一,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及时借记和贷记该项应收账款等科目,而不应直接从银行存款科目转入坏账准备科目。第二,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等,应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而不直接冲减“管理费用”。(2)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会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不应该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3)赊销百分比法就是根据当期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4)个别认定法就是根据每一应收款项的情况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方法的同时,能否采用个别认定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存在明显的差别,导致该项应收账款如果按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同样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将无法真实地反映其可收回金额的,可对该项应收账款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不得多提或少提,否则应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五、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货款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4、高级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导 论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1、根据历史的记载,在会驻地发展的几千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 1)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即有会计的萌芽形态。古代会计是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漫长时期的会计。 2)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 3)现代会计:从20世纪中期至今是现代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层。 现代会计的形成有着以下三个重要标志: 1、会计工艺的现代化; 2、企业会计形成两个重要分支; 企业会计在理论与方法方面随着内部与外部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支。 财务会计:又称“外部报告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边界不断变化,职能范围日益扩大。二、财务会计概述: 1、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容: 会计理论:通常是指会计实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是指财务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的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等会计基础理论观念构成。 1)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是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集团或个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等真实有用的相关信息,以满足他们对企业投资、贷款和进行宏观调控等决策的需要。 2)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的合理工科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依据这些假收集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概念: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 4)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决策以及科学的会计程序。 3、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 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则”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 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三、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背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西方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由此而带动的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使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1)各国经济不断迅速发展状大,在股份公司发展的基础上控服公司的兴起和发展,进而集团公司的大量涌现,使财务会计的目标更主要地转向外部报告。 2)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西方国家不仅进一步推行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国际化,而且大规模实行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而促进国际间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扩大,突破了企业经济活动以国内为主的特征。 3)为满足商品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不仅国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而且国际金融市场亦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 4)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企业的经营范转不断扩大,交易形式更加灵活,新的经济业务形式不断增加,以往不存在或并不广泛出现的”特殊经济业务”将不断涌现。 5)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和拉美各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高级财务会计含义指: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般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四、高级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1、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1)外币交易与折算的会计业务 2)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业务; 3)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特殊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 1)期货交易与经营的会计业务 2)现代租赁经营的会计业务 3)房地产经营的会计业务。 3、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 1)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 2)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总公司与所属分支机构及各所属企业内部往来的会计业务 3)企业合并和集团公司建立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业务。 4、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 1)通货膨胀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企业停来、破产与清算的会计业务五、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 1、对会计假设的发展和变化 2、对会计概念的变化 3、会计原则的发展。

会计专业论文读书笔记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潘序伦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内部信息)和道德风险(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财务报告中管理当局法律职责的权限,以及会计人员为什么常常会陷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困境之中。书的写作背景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认为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认为该经济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的类型有逆向选择即一些人掌握了另外乙烯二所没有的信息,另一种则是道德风险即交易中的一些人不能观察到另外一些人采取的可能影响到各方利益的行为。书中所讨论的基本点是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会计信息不对称意味着投资者最终会同时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信息在可靠决策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对管理者业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在书的结尾部分,又对两种问题进行同时控制进行讨论,产生新的问题:保证让投资者获得有效信息机制,就是说,虽然控制了逆向选择,但另一方面不一定会是激励经理人员,控制道德风险的最优机制。而相关和可靠性原则的结合所得到的信息是对投资者最有利的信息。其中相关的信息是指投资者能够用来评估公司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而可靠信息则是指不会被管理当局操纵的准确信息。而在现实情况中,有着诸多因素会对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干扰,因此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调和会计信息的这两种不同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本书就进入了问题解决的方面学习,对于解决这个基本问题的观点有两种。其一,认为市场力量可以充分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二,认为要进行会计管制来保护投资者。目前,我们仍不知道这两种观点谁对谁错,但是在会计中已存在诸多管制,并且新准则的产生速度没有减慢的趋势。在管制问题上,又进行了一部分的历史回顾,来说明是否要建立会计管制。20世纪初期,这一时期只是在研究会计实务时对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一种理论上的诠释与说明,以及进行一些方法运用理由上的逻辑推论。20世纪30-6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涉及了构成今天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部分核心问题,如会计假定和会计原则等内容。但其研究尚不完整。20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的FASB发布的一系列公告共同构成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结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先后发布,可以说是对以会计准则制定为核心的规范型的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自此之后的中西方有关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研究的成果,大多均是以此为基点的。前面我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阐明了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和他想告诉我们的一些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些基本信息已经在这本书写作背景下的当时社会的财务会计的发展情况。下面我就想重点说说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和感悟,也许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有些出入,也可能会因为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造成所些许言不达意之类的小错误,也请不要见怪,我所表达的也只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所做的一些感悟。在书开始的时候,就采用大量的现值模式来描述财务会计的环境,我觉得这跟我们现在所用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也许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也是蛮好的,比较有利于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上学期高财的学习中,我也了解到,在未来现金流量是确定的,已知的时候,经济中的无风险报酬是固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财务报表。套利的存在使资产的市价与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等,而公司的市价也就等于货币性资产与全部资产联合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再减去全部负债的现值。同样的,我们也能很轻松的计算出公司的净收益,但它不具任何信息内涵,因为投资者自己也能很容易地计算出来。决策有用性,现在对我来说是一点都不陌生的,因为从一开始接触会计的时候,就学习了这个理论,但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理论是在这里被提出运用的。这让我对这个理论的学习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提醒我们,在进行证券期望收益与风险信息的评估时,要找准我们所需得的财务信息,不能靠自己的直觉或者其他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随意的判断或者其他行为。在进行下一步学习的时候,还在书中发现了有效证券市场理论,这个也是在财务管理中学习到的知识,在这本书中,我觉得又进一步的将我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升。因为在财务管理中知识学习了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不了解其中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在财务报告中的运用。在书中,阐明了充分披露的好处,就是使得投资者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以及增进证券市场能力使投资者直接投入到最有生产效率的地方。会计人员将信息都收集起来,集中进行披露,而市场价格综合了投资者集体的信息处理及决策能力。这样,市场价格本身就有大量的信息内涵。以上的内容就是我在看完整本书之后的一个总结与自己在课堂中所无法学到的知识或者说是对知识的一个升华。看完整本书之后,也对财务会计理论具体研究什么,大体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以及加深了对我以前所学的会计理论的一个认识。虽然有些时候,一些专业术语还是有点晦涩难懂,而且我在写读后感时,有些用词还是不够专业,不够严谨。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这本书确实是让我所学整个的会计理论有个整体的联系和提升。

1、≤由厚到簿≥2005年会计读书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 会计的概念和起源:会计的概念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 会计的作用:1、 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2、 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3、 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 会计主体:1、 概念: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2、 掌握三个方面(1)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三、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四、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即:一、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一贯性原则;3、 相关性原则;4、 及时性原则;5、 明晰性原则二、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1、 权责发生制原则;2、 配比原则;3、 历史成本原则;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三、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1、 谨慎性原则;2、 重要性原则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四节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 资产1、 含义: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 特征:(1) 资产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3) 资产必须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二、 负债1、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效益流出企业。2、 特征:(1)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三、 所有者权益1、 含义: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2、 特征(1)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四、 收入1、 含义: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2、 特征:(1)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3)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五、 费用1、 含义: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 特征:(1)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 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3)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六、利润: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涧。2、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6——投资投资(Investment):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通常有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之分。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对资源的投向及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面。而狭义的投资则专指企业的对外权益性投资(如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和债权性投资(如购买国库券或其他公司的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形成后,根据投资方的投资占被投资方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比例以及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控制性股权投资共同控制性投资重大影响性投资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应按以下情况分别确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应收债权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涉及补价,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成本法(CostMethod),是指以长期股票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登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依据,投资金额不受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的影响,即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通常仅反映投资的初始成本。在投资发生重大持久性不可逆转的贬值时,才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作减值处理,并确认投资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宣布分发的现金股利时,投资方做投资收益处理。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一般指占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20%以下的情形,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要点如下:投资发生时,按实际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入账后,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股权持有期内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在投资当年,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清算股利的金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①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每股盈余×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或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每股盈余×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②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投资年度以后,投资企业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和清算股利,可按以下公式计算:①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清算股利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由于长期投资的股票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投资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为准确反映当期损益,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用以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EquityMethod),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要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而相应地进行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无论是因为盈亏引起的变动,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动,投资企业都要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调整的目的在于完整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的实际权益。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一般指占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20%以上的情形,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的核算要点如下:投资发生的核算:投资发生的核算在权益法下,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购入股票时,需要在“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账户下设“投资成本”三级明细账,用于反映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不一致,其差额在“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账户下设“股权投资差额”三级明细账反映。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这里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权投资差额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长期股票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若高于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账户的借方;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账户的贷方。投资损益的核算:权益法下,投资损益不反映实际收到的股利,而是记录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当期损益中所拥有的份额,即投资后,投资方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由于利润的变动)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分别以下情况处理:(1)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其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2)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一般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超过投资账面价值的亏损分担额做账外记录。如果以后各期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记录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不包括在内。(3)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视为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利益的返还,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可见,投资方在期末按照投资比例和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之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初始投资成本;二是根据对方损益而调整的数额。为了将两者加以区分,“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下需要分别设置“股票投资(投资成本)”、“股票投资(损益调整)”三级明细账。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作为“应收股利”入账,同时减少“股票投资(损益调整)”明细账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动的核算: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而变动。这些变动中除上述盈亏变动外,还包括以下情况:(1)因被投资单位资产评估、接受捐赠资产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2)因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这些权益项目变动的调整,遵循同一个原则:按所持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股票投资”或“其他股权投资”明细账下设“股权投资准备”三级明细账反映),同时作为资本公积增加处理(与被投资单位增加的权益项目相同)。3、《会计》读书笔记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节 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的特点及其分类 我国的应收票据即指商业汇票,一般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转作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二、不带息应收票据三、带息应收票据企业应于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规定计算票据利息,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同时,冲减财务费用。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票据期限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经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利率换成日利率(年利率/360)四、应收票据转让 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第三节 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的概念会计上所指的应收账款有其特定的范围:首先,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不包括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其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的债权,如购买的长期债券等;第三、应收账款是指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予以确认。二、应收账款的计价(一)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的扣除。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入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确认。(二)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价法,另一种是净价法。总价法: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现金折扣只有客户在折扣期内支付货款时,才予以确认。在这种方法下,销售方把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视为融资的理财费用,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处理。我国会计实务中通常采用些方法。净价法:将扣减现金折扣以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据以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这种方法将折扣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三、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二)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三)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四、坏账及坏账损失(一)坏账损失的确认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除有确凿确凿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二)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1.直接转销法直接转销法是指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允许企业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坏账损失。2.备抵法(1)余额百分比法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第一,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及时借记和贷记该项应收账款等科目,而不应直接从银行存款科目转入坏账准备科目。第二,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等,应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而不直接冲减“管理费用”。(2)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会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不应该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3)赊销百分比法就是根据当期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4)个别认定法就是根据每一应收款项的情况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方法的同时,能否采用个别认定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存在明显的差别,导致该项应收账款如果按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同样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将无法真实地反映其可收回金额的,可对该项应收账款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不得多提或少提,否则应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五、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货款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4、高级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导 论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1、根据历史的记载,在会驻地发展的几千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 1)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即有会计的萌芽形态。古代会计是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漫长时期的会计。 2)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 3)现代会计:从20世纪中期至今是现代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层。 现代会计的形成有着以下三个重要标志: 1、会计工艺的现代化; 2、企业会计形成两个重要分支; 企业会计在理论与方法方面随着内部与外部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支。 财务会计:又称“外部报告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边界不断变化,职能范围日益扩大。二、财务会计概述: 1、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容: 会计理论:通常是指会计实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是指财务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的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等会计基础理论观念构成。 1)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是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集团或个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等真实有用的相关信息,以满足他们对企业投资、贷款和进行宏观调控等决策的需要。 2)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的合理工科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依据这些假收集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概念: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 4)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决策以及科学的会计程序。 3、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 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则”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 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三、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背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西方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由此而带动的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使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1)各国经济不断迅速发展状大,在股份公司发展的基础上控服公司的兴起和发展,进而集团公司的大量涌现,使财务会计的目标更主要地转向外部报告。 2)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西方国家不仅进一步推行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国际化,而且大规模实行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而促进国际间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扩大,突破了企业经济活动以国内为主的特征。 3)为满足商品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不仅国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而且国际金融市场亦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 4)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企业的经营范转不断扩大,交易形式更加灵活,新的经济业务形式不断增加,以往不存在或并不广泛出现的”特殊经济业务”将不断涌现。 5)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和拉美各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高级财务会计含义指: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般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四、高级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1、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1)外币交易与折算的会计业务 2)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业务; 3)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特殊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 1)期货交易与经营的会计业务 2)现代租赁经营的会计业务 3)房地产经营的会计业务。 3、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 1)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 2)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总公司与所属分支机构及各所属企业内部往来的会计业务 3)企业合并和集团公司建立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业务。 4、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 1)通货膨胀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企业停来、破产与清算的会计业务五、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 1、对会计假设的发展和变化 2、对会计概念的变化 3、会计原则的发展。

第一章 会计:用于决策的信息企业提供给外部及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通常称做 财务会计信息。供企业管理层和其他人内部人士使用的信息通常则称做管理会计信息。企业的存在不只是向公司提供财务资源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赚得回报,企业也要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经营,需要在广泛的社会责任范围中协调其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财务方面的成功。、会计信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会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不是一个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会计信息的最终产品是决策,这项决策不论是由所有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工会、还是由关注企业财务业绩的其他团队所作,都会因使用会计信息而最终得到加强。会计信息有时被称为商业语言。 从用户角度看会计为了更好的了解会计信息,你需要对以下内容有所了解:会计信息所描述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产生会计信息过程中所涉及的假设和计量技术与制定各种决策有关的信息 会计信息的类型财务会计指的是描述一个经济主体(组织或个人)的财务资源、义务和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确定他们的稀缺投资资源放到何处。管理会计产生和解释相关的会计信息,用来帮助管理者经营企业。许多管理会计信息具有财务会计的性质,只是它被描述为一种与当前的决策直接联系的方式。税务会计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不是编制纳税申报表,而是进行税务规划。税务规划是指预测经营业务的税务影响,并对这些业务进行规划,以使纳税义务最小化。 会计系统会计系统包括企业用以(1)产生会计信息并(2)把这些会计信息传递给决策者的人员、程序、方法和记录。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尽可能有效地满足组织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系统由以下决定: 确定信息需求 产生会计信息的成本会计系统应该符合成本效益,也就是说,产生信息的价值应超过其产生成本。 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1、解释并记录经营业务的影响。2、对相似业务的归类,从而产生对管理者有用并可用于会计报告之中的各项合计数和小计数。3、汇总并向决策者传递系统所包含的信息。 谁来设计和安装会计系统 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对报告企业具有财务利益的个人和其他企业,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对外财务报告主要面向两个团体-----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对外财务报告的目标投资者可能关心投资回收和投资报酬,这两件事构成了公司的现金流量预测。判断公司因使用你的资金而向你提供投资回收和投资报酬的预期能力,对做出这一判断有用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现金流量预测。对外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1、提供对制定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2、提供对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有用的信息。3、提供关于企业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这些资源和要求权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信息。一般而言,报表只是一个“某些事可被认可是真实的”宣言。所以,财务报表只是一个用货币语言陈述的宣言,它描述企业可以被认为是真实的信息。主要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 是一张用财务语言反映在某一个特定日期公司状况的报表,有时被描述为一家企业用财务或货币术语拍摄的快照,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日期企业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损益表 是一张反映公司活动的报表,它反映在一段时间与利润相联系的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其结果。损益表是描述公司活动的报表,它表述了一个特定时期企业的盈利率。现金流量表 是一张反映公司一段时间内涉及现金活动详细情况的活动表。表述了在特定时期中现金已经变动的方式。 对外报告的信息的特点财务报告----一种手段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历史性本质不精确和近似计量通用目的假设通过解释增加有用性 管理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每位员工都需要使用会计报表,具体的目标不同,这些目标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 管理会计的目的向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持续的评价信息只是会计系统的目的之一。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是以公司的目标和任务最具体层次为起点的。 管理会计信息的特征及时性的重要意义明确决策权以未来为导向效率和有效性的衡量手段管理会计信息:一项手段 会计信息的整合性整合性一词指的是以下特征:全面、完整、无损、健全、真实和可信。 制度特征编制会计信息的标准 公认会计原则(GAAP)会计原则不同于物理法则:会计原则并不是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等待人们去发现。相反,这些原则是人们根据大家所认为的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目标而制定的。会计原则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为一项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所制定的规则,如棒球和篮球。在美国有两个公认的会计组织尤为重要。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审计是对一家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查,旨在确定这些报表的公允程度。 职业组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管理会计师(IM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美国会计协会(AAA) 胜任能力、判断和伦理行为会计信息的整合性要求诚实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即要求做正当的事。CPA应遵循公众利益,所谓公众利益就是会计职业界所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的利益。其他原则强调了诚信、客观、独立性以及完成职责时保持应有关注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最重要的是职业人员特有的责任----为公众的最大利益服务,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从职业机会而言,会计可以划分为公共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会计、会计教育、薄记。 总结注释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摘要:

我国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得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都面临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为了企业为了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本文中,笔者以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企业在面临新的会计制度下应对财务管理变化的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创新;财务管理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国外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我国的市场当中发展,这给我国的很多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当然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国内的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

一、早期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不公开

多数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不能公开的工作,企业的财务一定要保密。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由于不公开就会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程度。例如企业为了应付审计部门的检查,账务虚假,这就使得外界的企业不能够了解该企业的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财务管理当中的制度不健全

虽然很多企业都设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但是企业的领导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认识不清楚,领导只是单纯的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会计的记账,出纳的负责资金的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不重视,所以对于会计的资质要求很低,甚至会使用一些没有会计从业的经验的人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信息化技术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生产的产品极其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将产品的质量放在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地位,却将企业管理彻底的忽视。因此企业内部管理的设备不能于外界最新的管理技术同步,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大大的降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的更加透明。这就使得投资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可以投资这个企业,对于投资的目标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二)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益

我国的经济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制度,因此新会计制度的颁布有助于我国的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国很多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进几年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统一起来。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快了我国于国外企业接轨的步伐。我国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会计的从业人员水品更高,因为要于国际接轨。新制度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除了以前的传统的财务工作外,还要求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把控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新的会计制度是对于老的会计制度完善,促进我国企业于国外企业的接轨。

三、新会计制度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可以实现管理的多元化。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压力很大,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可以继续的生存,采取多元化管理的方式、获得资金的支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风险存在的今天,国家为企业能过生存下去,会给企业很多的资金支持,企业在资金的支持下,合理的利用资金,定期的评估风险,使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不断的增强。要利用专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同样财务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是相当的重要。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调整好报表的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出,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彻底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财务管理人员非常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人员,所以我们必须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很高的素质。因此,企业在对于信息化软件更换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业务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这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因此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在我国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企业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潘燕军.浅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J].经济效益江苏商论,2013(3)199一199

[2]管凌青.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田[J].科技2016(2):92一93.

摘要:

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二者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外部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上的支持,促进金融会计体系的完善,推动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此外,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多维度来构建模型,从而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模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业务与管理等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形式,会计也需要跟随这些变化不断地去完善。新的形势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不能满足政府与企业的管理需求,现代会计体系要求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融合,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二者的优势与作用。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是面向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会计体系,它主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经济信息,对企业已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与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是面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与规划,管理会计需要在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上进行整理、加工和报告。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和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力与智力资本的创新与管理,而智力资本难以用会计报表反映,管理者必须依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作出决策。无论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都需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内容,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表现为一致性。此外,从信息的来源上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是一致的,都是直接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

管理会计深化了财务会计内容

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来源是一致的,但是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上进行处理而来的,它需要利用财会会计的相关信息来指导、组织与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见,管理会计其实就是财务会计的发展与延伸。从管理会计的内容来看,也是对财务会计进行归纳总结,如在财务会计内容基础上开展的变动成本计算、投资分析与决策、预测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等,其丰富和深化了原有财务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和信息质量特征有所不同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使用对象有所不同,因此,其侧重点也有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它侧重于依据过去来预测未来;财务会计则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以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信息。在信息质量要求上,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国家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务必做到真实、准确、及时、相关和可靠;管理会计则不受国家会计制度的影响,可以灵活选择方法。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可靠性应该要高于财务会计。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对信息的把握更准确可靠,其监控的力度更高、手段更多。如果能有效融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变得更加可靠。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也能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与内涵,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与共性需要,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关联性。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学术界一直都有探讨。早在1996年胡玉明就提出用资本成本会计来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鲍芳(2001)建立了模型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问题;徐玉德(2002)提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于2004年给出了融合的IIMS模型;明雄(2006)分析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行性;赵序海(2015)从多维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尽管不同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二者的融合问题,但是当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与认证制度,缺乏专业的协会去推动其发展。在欧美国家,有专业的会计协会的民间组织构建了会计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发布权威的管理会计研究报告,形成了典型的应用案例等,这些都使得管理会计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而我国则发展相对滞后;(2)对会计融合的模型研究相对较少,未能形成系统的融合路径研究;(3)现有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都偏理论探讨,却反实证研究与深度的研究分析,因此研究成果的可操作与实践性都相对较差;(4)现有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外部使用者则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对于二者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总体思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实际是从过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混合发展的思路向融合方向转变。事实上财务会计中的资金管理、经营分析、资产管理、会计核算、预算决策等内容也是管理会计所包含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将这种混合模式逐步向融合方向转变。会计融合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完善金融会计体系出发,规范管理会计行为,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多维度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模型,从而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健全金融会计体系,规范管理会计行为

为了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政府应该给予宏观上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同时注意规范管理会计行为。对此,政府应该首先健全现有的价格机制与机制,形成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与普及的良好外部激励因素,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管理会计在市场资源配置的积极主导作用。鼓励成立民间权威会计协会,推动管理会计的建设与完善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奠定基础。在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对管理会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立法,确保管理会计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违法的会计行为应提高监管和惩罚力度,从而不断规范管理会计的发展。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有力的保障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存在的一大障碍就是人才问题,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融合。对此,有必要加强对会计融合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发挥会计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促进人才的交流与培训,定期组织会计融合专题论坛、组织会员交流、会计人才的培训与认证、开辟杂志专栏等,推动管理会计的深度改革;

(2)深化高校会计学科体系改革,特别是推动管理会计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研究,形成管理会计的高校实训基地,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开始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

(3)加强在职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素质,从而从从业人才中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切实提高高级会计人才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4)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经验,通过与国际合作交流,引入先进的融合理念与方法,提高国内管理会计水平与影响力。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会计模型

完善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就需要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数据的采集。财务会计的数据采集是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数据,包括会计计量、确认和凭证填制的过程;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数据的甄选,然后依据模型得到管理报告或方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数据源相同,利用信息技术将会计凭证数字化,储存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当中。

构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模型,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财务报告与管理报告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后,还需要构建管理会计模型和财务会计模型,以生成管理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模型主要通过建立财务账务处理模型和报表生成模型来实现;管理会计模型则通过建立管理会计标准和管理会计分析计算模型来实现。生成好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给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则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者用于管理、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及录入形式传统的会计记账方式是以货币为单位,依靠借贷记账法来完成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记录,这难以满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来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和记录形式。首先在会计科目信息中增加过度科目转换栏和备用信息说明栏,通过货币与非货币信息连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的输入方式也应该在业务部门现场完成任务时即输入相关财务信息而不用等会计做账才输入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完善了会计信息的输入方式,还能够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动态共享。

构架多维度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模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需要构建多维度模型来实现,除了管理会计模型、财务会计模型外,还有必要构建客户维度模型、产品维度模型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管理会计要求的从多业务角度提供精细化、多维度的价值信息,从而支持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需要。

4、结语

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二者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外部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上支持,促进金融会计体系的完善,推动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此外,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多维度来构建模型,从而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改燕.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并存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2]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2).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财会通讯,2002(7).

预算会计改革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新时期,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改革要求相适应,则需要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会计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这也使各单位会计工作中暴露出许多新问题。因此,需要抓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完善会计体系,创新会计核算方法,从而构建出完善的会计体系,全面提高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深化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快推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各单位会计工作需要与当前会计工作建设需求有较好的契合度,同时在诸多领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体系,确保财务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

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即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充分的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因此,在当前预算会计改革进程中,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位总预算与预算实现了有效的合并,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能够更全面、有效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数据,强化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管。

(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我国各单位预算制度在执行方面都有所欠缺,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托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制度的有效执行,并更好地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在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及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需要做好各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预算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这一契机,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当前新环境的现实需求相符,加快推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针对当前发展的要求和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这就要求各部门要统一预算,并按照既定的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程序、标准和预算报表体系等,编制出独立和完整的部门预算,有效解决当前各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对预算的审计,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全面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利用预算绩效评价来实现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管。

(二)开展政府统一采购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通过实施政府统一采购,可以有效控制各单位采购环节的不规范行为。各单位对于自己所需要的采购物资,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上报,审核通过后,政府依照规范化和公开化的流程来统一采购物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规避了采购环节会计工作中账实不符的问题,使各单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

(三)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在当前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账户和财政专户,实现对各单位预算资金的有效控制。当前,财政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向各单位进行预算资金拨款,财政零余额账户具有不可提现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需要额外支出预算外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并由财政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授权支付,以此来有效规避单位内部预算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单位会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实时监管资产,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新的改革环境、新的制度体系,要求单位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提高会计核算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也进一步要求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首先,单位应强化对长期资金的有效监督,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中,应严格依照会计准则,避免固定资产流失或“虚报”等情况,确保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体现。其次,资产管理是全面深化的实时监管,确保财务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基础。

(二)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

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与国际预算会计制度接轨的会计制度,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创新核算方法和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的有效性,做好预算外资金和财政拨款的分类工作,细化预算会计制度。通过建立权责发制来全面提高制度的约束性,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还要明确职责及部门分工,并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形成有效的财务反映

为确保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财务情况,应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并进行科学细分。一方面,要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制度,并创新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细化结算项目。另一方面,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并将“基建”纳入会计核算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消除财务数据交叉问题,严格控制资产总额、负债等“虚增”情况,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语

依托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来加快构建的会计体系,并进一步创新会计核算方法。同时,还要抓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良好契机,加快推进会计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为各单位会计工作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计毕业论文读书笔记范文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原则:1.要客观需要,颇有价值。选题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例如“企业联盟问题研究”,就是这样。正如一汽集团李启祥副总经理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大众”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2.要捕捉灵感,注重创新。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是指一种新的观点,创立新说,新的论据(新材料),新的补充,新的方法,新的角度。也有人说创新指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内容与方法都是新的。还有人认为创新指独特见解,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对前人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和简化等。由上可见,一篇论文总要有一点创新,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论文。创新靠灵感,灵感靠积累。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砥砺中才能偶然产生一点思想的火花,而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可能变成学术创新的起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ne8r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 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摘自: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