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为什么自然资源学报登不进去

发布时间:2024-06-29 14:56:31

为什么自然资源学报登不进去

编辑部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或北京市9719信箱)《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

(一)实验室简介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隶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7人,下设10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开展成岩成矿物质成分(同位素、元素)、结构、年代学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的一系列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仪器,以及开展地球物理、遥感信息处理和可视性矿产资源评价的众多的先进设备。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包括地质调查项目)等众多科研项目的工作。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以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和勘查评价技术为研究方向。其特色在于将成矿背景、成矿过程、成矿规律、矿床模型和勘查评价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其优势在于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能够将成矿及找矿理论研究与勘查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研究成果能迅速地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二)2013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1.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

“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也是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在新世纪批准设立的首个矿产资源编图国际合作项目。通过8年多的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提出客观实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划分全球标准,从全球1285个主要矿床中筛选出445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建立具有国际权威的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数据库。

(2)以世界地质图委员会为国际合作平台,首次编制完成数字化的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3)根据大陆裂解增生、大洋开启闭合、洋陆相互作用及其地质演化特征,结合全球地质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首次在全球大陆范围划分出4大成矿域和21个巨型成矿区带,提出全球成矿统一性、不同区域成矿特殊性、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作用等新认识,深化全球成矿规律研究。

(4)在编图研究基础上,对世界主要类型矿产资源和各大洲矿产资源进行了战略评价,研究探讨了中国矿产资源战略问题。

该项成果为我国编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部署地质调查国际合作、从全球视野破解我国矿产资源难题,提供了重要战略参考和科学指导。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即将在全球范围正式发布《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英文版),使本项成果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全球地质界,在发展全球成矿学、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等方面具有世界指导意义。

此项成果2013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我国主要金属矿床模型研究

根据国际矿床模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金属矿床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我国20年来矿床研究和勘查成果的进一步总结和提高,建立或提升了我国主要矿床模型。首次按照国际标准,以矿床类型为主线,结合产出地质环境,开展了与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和稀有多金属矿床,与中酸性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铁和钼矿床,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与海底喷流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主要金矿床等典型矿床模型和矿集区尺度模型研究,为在一定地质背景下开展特定的矿产及其组合找矿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了26组矿产111个矿床模型的编写,编辑完成了《中国矿床模型概论》。根据我国矿产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查工作的需要,比较全面系统地编著了《国外主要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介绍了当今国际上主要类型矿床的特点、成矿机制、分布规律、形成背景以及矿床尺度、矿集区尺度和区域尺度的矿床模型,包括造山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铁氧化物铜金矿床、黑色岩系型矿床、砂岩型铀矿床、红土型镍矿床和红土型铝土矿床等13类矿床模型。根据我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和特点,选择主要成矿带(区)及代表性矿田或矿床,融汇了前人工作和本次研究的提升内容,系统提出了矿床、矿集区和区域尺度的矿床模型,编制了《中国东部中生代金属矿床图册》,探讨各类矿床的形成过程,最后总结提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环境,构筑出主要不同类型矿床组合的矿床模型,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查提供支撑。

该项成果于2013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经全国有关各单位科技人员奋力拼搏,历时8年,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制定国家资源战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和“十二五”矿产勘查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有:①首次实现1、2、3、4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②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编制了系列图件,建立了矿产地一览表及数据库。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及19位博士、博士后等,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68篇。

工作成果在一些重要矿床,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江西淘锡坑钨矿、盘古山钨矿、贵州大竹园铝土矿等矿床的勘查评价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提出了“五层楼+地下室”新成矿模式。

4.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建立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体系

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在借鉴国内外矿产预测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圈定了各类不同级别预测靶区、成矿远景区近5万处,优选了省级成矿远景区和全国成矿远景区。预测评价了每个靶区、成矿远景区的潜在资源量。编制了单矿种资源潜力分布图、远景区分布图和勘查部署图等。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工作是一项任务庞大、覆盖全域的复杂系统工程,与以往和国外矿产预测比较,此次预测评价在地质资料水平、矿产预测方法、预测广度等方面处于国家领先水平。此项预测成果将对我国资源预测评价和矿产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5.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取得重要进展

历时5年努力,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结构、深部成岩成矿过程、矿集区3D结构探测取得一批重大发现,深化了对巨型成矿带和矿集区形成的认识:

(1)发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生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浆底侵的地震学证据,证实存在多级岩浆活动,诠释了巨型成矿带成岩、成矿的动力学成因。

(2)揭示了成矿带地壳精细结构和变形历史。发现上地壳由多重滑脱层上的逆冲-褶皱构造系统组成;后期的伸展盆地多数是在逆冲断层的基础上再活化形成。

(3)明确了郯庐断裂、长江构造带等重要构造带的性质。发现郯庐断裂为逆冲-推覆构造,张八岭隆起为一推覆体;“长江深断裂”为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多重逆冲构造,伸展阶段演化为伸展坳陷;“庐江-繁昌-湖州”断裂为伸展拆离构造带,向西可能与信阳-霍山断裂相接。

(4)获得铜陵、庐枞矿集区3D结构,揭示出重要岩体和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深化了对成矿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6.钾盐成矿理论和预测评价取得重要进展

(1)裂谷成钾模式。从古生代—中生代晚期—新生代,钾盐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从克拉通稳定巨型陆表海,转变为裂谷盆地。裂谷构造沉降形成封闭性良好的盆地,同时伴有大量火山活动,以温泉等形式带来丰富的深源成矿物质,一些裂谷还与大洋沟通,接受海水的补给;上述构造、物质条件与干旱气候的耦合,导致钾盐沉积成矿。总结研究提出裂谷成钾“两阶段三过程”模式。第一阶段,地表盐湖-太阳能作用;第二阶段,埋藏-岩浆热能作用;“三个成钾作用过程”:第一是蒸发沉积,第二是沉积淋滤,第三是变质-改造(图35,图36)(地球学报,2013,34(5),全文已被下载82644次)。

图35 裂谷盆地成钾模式图

(2)塔里木水化学与罗布泊成钾物源研究。课题组共采集和收集资料获得537件水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塔里木盆地河水SO4/Cl背景值为,分别高出柴达木盆地河水()和海水()两倍多和18倍多;而塔里木盆地河水K/Cl背景值为,高出海水()两倍多。由此说明,塔里木盆地地质背景本身具有富K和SO4、贫Cl的特征,这可能就是造成罗布泊盐湖巨量钙芒硝沉积、钾盐富集和盐湖氯相对亏损的地球化学背景(Boying et al.,2013)。研究还发现,除了蒸发作用和周围山区岩石风化影响外,塔里木盆地氯化物型盐泉水广泛分布,表明了来自地球深部的CaCl2型水参与了盆地水体演化及补给罗布泊盐湖。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水体的最终归宿。塔里木盆地地质背景即老地层富钾,构成了罗布泊盐湖成钾的矿源区,不仅对解释罗布泊富钾机理和中国陆块成钾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也对在罗布泊深部和外围开展找钾奠定了科学依据。

图36 裂谷盆地钾盐沉积及富钾卤水形成过程示意图

(3)钾盐找矿与资源预测。江陵凹陷钾盐勘查:在裂谷成钾模式指导下,通过实施油钾兼探,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基本掌握了江陵凹陷深层富钾卤水的分布规律,建立钾盐资源模型,评价获得富钾卤水氯化钾资源预测量为亿吨,确定了下一步勘查的主攻方向和优选靶区。

罗布泊钾盐预测:建立了盐湖钾盐聚集模型,推算获得罗布泊地层水体中可能蕴藏有亿吨KCl资源量。目前,勘查发现卤水KCl的资源/储量为亿吨,剩余亿吨,故此,推断罗布泊尚具有很大的找钾空间。

兰坪-思茅盆地成矿预测:建立成矿地质体体积法资源量预测方法,计算预测区兰坪-思茅盆地预测区钾盐资源量达亿吨;综合评价,预测结果可信度为,高于传统地质体体积法(范建福,肖克炎等,2013)。至今,仅在勐野井发现2000万吨钾盐资源量,可见,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找矿尚有较大的潜力。

(4)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低品位钾盐开发利用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盐矿开采的多级驱动溶矿方法,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 1 )。在青海别勒滩地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整体提高溶剂水位,增大溶矿面积,增加可溶矿开采的有益矿产资源总量,增大溶矿效率,切断单级驱动产生的优势通道,有效降低了溶剂的直排浪费。该项技术如果成功运用到整个察尔汗地区,对于缓解我国钾盐资源短缺现状意义重大。

(5)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该项研究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主要完成人:李浩、唐中凡、尹新斌、雷光元、刘小力、汤建良、李守江、黎礼、李红星、谭晶晶、郭兴寿、颜辉、湛留意、刘成林、侯悦民)。

罗布泊(罗北凹地)硫酸盐型卤水钾矿的大规模成套技术开发,涉及三大技术系统,即采矿(卤)系统、盐田系统和装置加工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要从事罗北卤水资源勘查、成因与赋存规律等研究,查清了矿区的富钾卤水化学特征(氯化钾品位等)与分布规律、储层物性、卤水动力学条件与卤水富集区等,为采矿系统的首采区选择等奠定了科学基础。

7.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研究新进展

充分认识到膏盐层氧化障在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根据长江中下游中下三叠统膏盐层与玢岩铁矿关系密切的现象,提出膏盐层不仅为成矿提供大量Na+、Cl-等矿化剂,还是重要氧化障,将岩浆熔体中Fe2+氧化成Fe3+,促使岩浆分异出铁氧化物,形成矿浆型铁矿。矿浆型和热液型矿体同时存在,两者在空间上具“双层成矿结构”(图37)。

图37 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双层成矿结构”

8.铁矿床研究进展

提出了5期铁矿大规模成矿动力学背景,将与4种铁矿类型有关的控矿系统划分为海底火山喷气-沉积型、超浅成侵入体型、中-浅成中酸性侵入体型、深成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型和叠加改造型5种类型,建立了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和岩浆型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为成矿预测奠定了重要基础。

提出了BIF原始沉积物除二氧化硅、氢氧化铁胶体外,还有铁白云石泥新认识;总结了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空间分布、矿石类型及成因机制;首次获得辽宁弓长岭二矿区大型富铁矿有关蚀变岩的U-Pb锆石年龄为1840±7Ma,厘定富铁矿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通过控矿构造研究,提出背斜对于矿体尤其是隐伏矿和富铁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韧性变形有利于硅铁分离形成富铁矿,贫铁矿层间断裂与其他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也有利于富铁矿的形成。

厘定了阿尔泰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形成时代为398~385Ma,西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形成时代为317~300Ma,宁芜地区梅山玢岩型铁矿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提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大陆岩浆弧边缘环境;提出阿尔泰阿巴宫铁矿和宁芜地区玢岩铁矿属于基鲁纳型。

将新疆北部与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辉绿岩型和岩浆岩型,形成于5个成矿期:早泥盆世(407~384Ma)、中泥盆世(382~375Ma)、早石炭世(362~324Ma)、晚石炭世(323~302Ma)和早-中二叠世(289~261Ma)。形成于6种环境,阿尔泰早泥盆世为岩浆弧环境,准噶尔北缘中泥盆世为大洋岛弧环境,西天山早石炭世为岩浆弧环境、晚石炭世由俯冲-碰撞转换为拉长环境,东天山石炭纪为岛弧环境、早-中二叠世为后碰撞环境。提出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多数为与火山岩同时代的潜火山岩,属同源演化的产物。

9.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建立了锂同位素实验方法,分析精度与国际同类实验室水平相当,实现了标准样品的长期稳定重现,可用来测定天然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根据Li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特提斯洋壳板片的流体参与了斑岩的源区富集,而俯冲印度地壳的流体/熔体参与了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源区富集,提出了拉萨地块斑岩、钾质-超钾质火山岩成因模式。对比了裂谷环境与碰撞环境碳酸岩的源区特征。

10.率先利用石英毛细管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原位观测硫酸盐热还原反应(TSR)过程

硫酸盐热还原反应广泛发生在各类油气盆地和与盆地流体有关的金属矿床内,因而对TSR反应机理的认识对于油气藏的开发利用和与盆地流体有关金属矿床成矿机理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很多学者从野外地质特征、理论计算及实验模拟方面对TSR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TSR反应过程复杂,存在一系列反应的中间产物,以往利用的淬火分析技术难以有效揭示TSR反应过程。针对这一难题,我们率先将最新开发出的石英毛细管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引入TSR模拟实验中,结合原位的激光拉曼分析,实现了对高温高压下对TSR反应的原位观测。以往的研究认为S-H2O-CH4之间的反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TSR反应(Chen et al.,2009),我们通过一系列模拟实验的开展,查明S-H2O-CH4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其中包含了S的水解反应和高温下硫酸盐的热还原反应(TSR),并在250℃以上实现了CH4对硫酸根的还原,这一温度比以往模拟实验中利用CH4对硫酸根还原的温度更加接近于自然体系下TSR反应发生的温度,为深入理解自然体系甲烷参与TSR反应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图38)。

图38 石英毛细管合成流体包裹体(a)和原位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装置(b)

11.秦岭中生代花岗岩研究进展

系统总结了秦岭中生代花岗岩演化特征,探讨了晚中生代花岗岩与钼等多金属矿的关系。揭示了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240~250Ma和225~190Ma两个阶段演化,厘定了俯冲碰撞到后碰撞的演化特征。厘定了晚中生代花岗岩160~130Ma和120~100Ma两阶段从I型向I-A过渡和A型演化趋势,并揭示了与钼矿的密切关系。通过中生代花岗岩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分析,初步查明了秦岭不同块体的地壳深部组成特征,对深入认识成矿分布规律提供了新依据。

12.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研究进展

与澳大利亚和美国同行合作对我国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区的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开展了解剖研究。

(1)个旧地区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背景。运用SHRIMP和LA-ICPMS高精度锆石U-Pb定年方法,对个旧地区基性-中性-酸性岩浆岩组合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这一套起源不同的岩浆岩的结晶时代基本一致,它们构成了双峰式的岩石组合。此外,提出该区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成矿能力与分异程度正相关;辉长岩为岩石圈地幔物质发生熔融后经过少量的地壳混染而形成,暗色微粒包体是玄武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发生物理-化学交换的结果,碱性岩由幔源岩浆经历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形成,镁铁质岩墙为同一幔源岩浆受到大量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研究表明,个旧地区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和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背景(图39)。

图39个旧地区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模式

(2)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成因。结合个旧矿区的成矿金属元素空间分带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规律,认为个旧锡是具有典型的与花岗岩有关热液矿床的特征;H-O-S同位素系统填图结果支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早阶段的成矿流体以从花岗岩出溶的岩浆水为主,晚阶段天水/地表水发生了流体混合。云母Ar-Ar、辉钼矿Re-Os和LAICPMS锡石U-Pb测年结果证实,个旧地区成矿时代矿区与岩浆活动一致,发生于晚白垩世。(3)运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探索“层间氧化矿”成因和S n的成矿条件。运用新近发展的Fe同位素分析技术,从矿化元素本身的角度对层间氧化矿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不同氧化程度矿石的Fe同位素组成呈规律性的变化,认为这种矿体为后期氧化形成。运用SEM-CL和LA-ICP-MS技术对锡石晶体开展内部结构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锡石环带结构的发育程度与花岗岩之间的距离存在负相关性,且不同成矿环境中的锡石均具有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元素含量受控于锡石的原子半径及其电子价态,为Sn成矿条件提供了重要的新观察和新认识。

13.大瑶山地区与加里东期钨钼矿成矿作用

初步构建了钦杭成矿带南西段大瑶山地区岩浆岩及相关矿床的时空格架,研究了岩浆岩类型、特征和成矿专属性。通过典型矿床解剖,确定了矿床类型,探讨了成矿机理,重新划分了成矿系列。提出大瑶山地区存在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成矿系列,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是今后大瑶山地区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古龙-倒水-夏郢和大黎断裂带两个找矿远景区,并在已知社垌大型矿床外围新发现了3个斑岩型-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铋矿床,在成矿理论创新指导矿产勘查工作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

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贸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1] 郝红. 景华扬,谈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公有制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xx 4,24—25 [2] 井士锌,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 煤矿现代化 20xx 3 [3] 樊钱涛,如何运用薪酬激励员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xx 3 27—28 [4] 王少东,张国霞 建立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 20xx 35—36 [5] 徐晓明,公司管理中的薪酬激励机制 河南化工 20xx 6 45—46 [6] 张涛,如何发挥薪酬激励的持久性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72—74 [7] 程瓯,将员工激励进行到底 人力资源 39—40 [8] 胡盈,交换中的刺激 人力资源 53—54 [9] 董玉森,当前部分国企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0] 刘颖,走出薪酬激励的困境 通信企业管理20xx 9 56—57 [11] 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 企业员工激励方法 中国经济出版社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依然存在着同20xx年一样的不利因素,为了使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

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发展对外贸易有着重要影响,20xx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样和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就目前国际关系分析,中日、中菲领土争端依然是威胁我国政治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会对双方贸易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要使得20xx年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突出成就,首先我国政府要在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日、菲的友好关系,加强双边谈判,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断,为双边贸易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其次应加强同欧盟等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有效谈话,防止将经济问题演化为政治问题,以双赢的方式解决贸易问题,争取在较短时期内解决贸易问题,为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再次政府也应当提倡全国人民以理性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杜绝在政治纠纷中有意挑起不必要的争端,损害人民利益和经济发展环境.20xx年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也是同各个国家友好开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出口产品在激烈的竞争和贸易壁垒盛行的国际市场中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因素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使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将出口产品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不仅有利于避免贸易壁垒的压制,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国际市场的一定份额.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以及科技进步、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的推动,即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改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使得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国贸易的改善还应当顺应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思想,即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环保产业贸易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三)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波动,且近几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我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坚持以我为主,使人民币汇率的有序浮动符合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应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需求和同贸易国之间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和贸易发展实现双赢.

(四)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出口依存度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随着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20xx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依赖于内需,减少出口的依存度,而内需的扩大不仅要解决国内就业再就业问题,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全力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矛盾,并且合理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在职人员工资,调整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更新消费观念,千方百计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假日经济,调整限制消费的税费政策等.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对人们经济消费的引导.完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五) 贸易伙伴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据目前中日等国家争端形势判断,20xx年这种不断升温的领土争端及贸易壁垒限制,使20xx年对外贸易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同20xx年同样的威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尚未平息的各种争端,20xx年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转变以往主要贸易伙伴国稳定不变的局势,顺应着新型国家不断崛起且快速发展的形势我国应将贸易伙伴国向多方发展,扩大贸易地理范围,逐步摆脱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要贸易地位的现状,是我国对外贸易在尚未缓和的国际关系中得到回升,免受争端影响,是经济发展更能顺应全球化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 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xx 年1月.

[2] 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xx年,第4期:第105-108页.

[3] 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xx年,第5期,第102页.

[4] 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年,第1期,第58页.

[5] 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 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xx-08-12.

[7] 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20xx-9-28

[8] 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xx(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xx(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xx(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xx(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xx(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xx(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xx(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xx(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xx(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xx(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xx(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xx(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xx(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xx(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xx(05)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xx(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xx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xx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xx

[6] 李.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xx(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xx(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xx(05)

为什么大学学报进不去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登不进去可能是因为网络不稳定。可以查看一下网络环境再登录看看。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吉林省总人口为万人,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7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省会长春市。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吉林省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海拔最高点是长白山的白云峰(2691米)。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流水地貌占,湖成地貌占,风沙地貌约占。

网络问题。因为网络太差,所以进不去,点击刷新即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简介《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以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质采矿、矿物工程、有色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应用数理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可供有关高等院校师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厂矿企业及地质队工程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中参考。

内部网站吧,建议弄个学校在校师生的号试试

是网络连接异常导致。1、首先打开电脑检查网络。2、其次打开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官网进行测试网络连接是否异常。3、最后点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官网重新进入即可。

自然资源学报是什么意思

自然资源学报录用难度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

好投。1、《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只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练达,插图请绘制清晰等都可以投。

截至2014年底,地理资源所共有在研项目/课题116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5项、承担课题30项,主持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项目1项、课题9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课题18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7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重点项目18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20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2项、课题10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创新集群及重要方向项目15项,中国科学院STS项目14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2项;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星及应用产业专项项目2项,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交流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承担经费在100万以上国家部委委托项目14项、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48项。2014年,地理资源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1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服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的成果“南海及周边地区遥感综合监测与决策支持分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毛乌素沙地砒砂岩固沙造田技术研究应用及其生态改善作用”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金属污染农田污染物阻隔技术集成及应用”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4年,地理资源所共发表论文1805篇,其中SCI和SSCI刊物收录论文750篇,中国国内刊物913篇,EI、ISTP及其他国外刊物论文142篇。出版学术著作(地图集)50部,获得受理和授权专利2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项,完成区域(全国)发展规划31项。19份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中办、国办刊物采用。 地理类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地球信息时空图谱、“数字地球”战略以及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创新型工程应用论文以及相关评论与简讯;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总排序和学科排序逐年上升。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已跻身于先进期刊之列,2010-2013年连续3年影响因子排名测绘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第二名。《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2008年影响因子达到。 资源类 《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自然资源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研究中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区域自然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综述和简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自然资源学报》连续7次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和2011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评为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06—2011、2013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资助。《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

自然资源学报价格

主要国际期刊文章:* Chinese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2010: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3/2005 (55), p. 61 – 68.(英文,SCI收录论文) 1/2*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rket Policy o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In: Food Policy, Vol. 27/5-6 (2003), p. 561-573.(英文,SCI和SSCI收录论文) 1/1* Agrarmarktpolitik in China nach dem WTO-Beitritt: Reformen und Perspektiven.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4/2002 (52), p. 249 – 254。(德文,SCI收录论文)1/1* Chinese Agriculture after the WTO Accession: Competitiveness and Policy.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Vol. 40 (2001), No 3, p. 251-268. (英文)1/1* Zur Frage der Wettbewerbsfähigkeit der chinesischen Landwirtschaft nach dem WTO-Beitritt.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9(2001), p 97-111. (德文,SCI收录论文) 1/1* Auswirkungen der chinesischen Agrarmarktpolitik auf die Pflanzenproduktion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6(1998), 。(德文,SCI收录论文)1/1* Ueberlegungen zur Entwicklung der Landwirtschaft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0(1995), 。(德文,SCI收录论文)1/2*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Catalysts for Increased Chinese Food Quality.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 26, Issue 1, 2008. 1/2* Integrating Africa to Global Economy: Seeking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of Sino-US and European Unio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4 (10), pp. 903-912, October, 2009. (英文,SSCI收录论文)2/2* Policy Reform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ume 81, Issue 1, October 2006, Pages 61-79. (英文,SSCI收录论文)3/3近年来主要国内期刊文章:*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 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出口增长的就业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9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 第04期。(浙大一级期刊)。1/3* 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年第8期。2/2* 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与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11年4期。1/2*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如何优化治理家族企业。《中国外资》,2011年第14期,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11年08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优化研究——以北京顺义区某村生猪养殖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0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1年03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2* 跨区水利工程投入与受益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水利学报》,2010年第8期。(浙大一级期刊,EI收录)。1/3*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10期。(浙大一级期刊)。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来自北京顺义区农村的政策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4期。1/4*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10期。1/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5期,人大全文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0年10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粮价波动下的东部动物性食品消费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期。2/2* 农民工健康权益问题的理论分析: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 《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的AIDS模型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第9期。2/2*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地关系, 非农就业与劳动报酬的影响效应。《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经济地理》,2008年第5期。(浙大一级期刊)。2/2* 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1/2* 收入增长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趋势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1/2* 上海财政支农结构及政策优化评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技术经济》,2008年第11期。1/2*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玉米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4年。《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2/2* 谈大学生“村官”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浙江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及综合评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3*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2* 干旱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教育资源不均等对收入差异影响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1/2* 关于我国教育发展与收入差异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4期论点摘编。1/2*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动因分析:基于CMSA模型。《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产业化中农户经营风险特征及有效应对措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1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 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2期。2/2* 俄罗斯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世界农业》,2006年第1期。2/2*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协整关系与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2/3* 市场化转型中的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对浙江、湖北两省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6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反应:以浙江为例的MOTAD模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粮食供求展望:一个分区域、多市场模型的模拟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 重构农业对社会的贡献。《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对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变化趋势的基本判断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1*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浙大权威期刊)。1/2* 农业行业协会:利益代表而非经济合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载。(浙大权威期刊)。2/2* 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与浙江农作物生产反应:价格、风险和定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政策改革。社会科学报,2002年总第803期,第三版。* 明天的农业:激励、制度、基础设施和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6期。1/2*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不好意思,没有这方面最新的排名!下面是05年的排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1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1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8电镀与环保 15工业水处理 23工业用水与废水 29海洋环境科学 16化工环保 20环境保护科学 31环境工程 26环境科学 2环境科学学报 3环境科学研究 7环境科学与技术 21环境污染与防治 19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4农村生态环境 8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9上海环境科学 13生态环境 6水处理技术 22四川环境 28消防科学与技术 30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7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2中国环境监测 27中国环境科学 4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5资源科学 5自然资源学报 1

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贸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1] 郝红. 景华扬,谈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公有制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xx 4,24—25 [2] 井士锌,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 煤矿现代化 20xx 3 [3] 樊钱涛,如何运用薪酬激励员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xx 3 27—28 [4] 王少东,张国霞 建立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 20xx 35—36 [5] 徐晓明,公司管理中的薪酬激励机制 河南化工 20xx 6 45—46 [6] 张涛,如何发挥薪酬激励的持久性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72—74 [7] 程瓯,将员工激励进行到底 人力资源 39—40 [8] 胡盈,交换中的刺激 人力资源 53—54 [9] 董玉森,当前部分国企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0] 刘颖,走出薪酬激励的困境 通信企业管理20xx 9 56—57 [11] 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 企业员工激励方法 中国经济出版社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依然存在着同20xx年一样的不利因素,为了使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

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发展对外贸易有着重要影响,20xx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样和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就目前国际关系分析,中日、中菲领土争端依然是威胁我国政治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会对双方贸易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要使得20xx年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突出成就,首先我国政府要在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日、菲的友好关系,加强双边谈判,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断,为双边贸易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其次应加强同欧盟等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有效谈话,防止将经济问题演化为政治问题,以双赢的方式解决贸易问题,争取在较短时期内解决贸易问题,为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再次政府也应当提倡全国人民以理性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杜绝在政治纠纷中有意挑起不必要的争端,损害人民利益和经济发展环境.20xx年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也是同各个国家友好开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出口产品在激烈的竞争和贸易壁垒盛行的国际市场中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因素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使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将出口产品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不仅有利于避免贸易壁垒的压制,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国际市场的一定份额.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以及科技进步、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的推动,即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改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使得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国贸易的改善还应当顺应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思想,即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环保产业贸易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三)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波动,且近几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我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坚持以我为主,使人民币汇率的有序浮动符合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应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需求和同贸易国之间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和贸易发展实现双赢.

(四)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出口依存度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随着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20xx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依赖于内需,减少出口的依存度,而内需的扩大不仅要解决国内就业再就业问题,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全力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矛盾,并且合理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在职人员工资,调整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更新消费观念,千方百计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假日经济,调整限制消费的税费政策等.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对人们经济消费的引导.完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五) 贸易伙伴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据目前中日等国家争端形势判断,20xx年这种不断升温的领土争端及贸易壁垒限制,使20xx年对外贸易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同20xx年同样的威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尚未平息的各种争端,20xx年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转变以往主要贸易伙伴国稳定不变的局势,顺应着新型国家不断崛起且快速发展的形势我国应将贸易伙伴国向多方发展,扩大贸易地理范围,逐步摆脱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要贸易地位的现状,是我国对外贸易在尚未缓和的国际关系中得到回升,免受争端影响,是经济发展更能顺应全球化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 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xx 年1月.

[2] 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xx年,第4期:第105-108页.

[3] 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xx年,第5期,第102页.

[4] 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年,第1期,第58页.

[5] 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 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xx-08-12.

[7] 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20xx-9-28

[8] 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xx(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xx(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xx(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xx(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xx(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xx(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xx(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xx(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xx(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xx(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xx(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xx(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xx(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xx(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xx(05)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xx(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xx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xx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xx

[6] 李.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xx(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xx(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xx(05)

自然资源学报投稿

6是字体大小,宋表示宋体意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