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化学建模或实验报告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1:14:54

化学建模或实验报告论文范文

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当代,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培养目标已经发生改变,从过去的培养“接班人”向培养“劳动者”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培养一批拨尖人才,更要体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普通公民。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中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的教育谈一些认识。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如何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参观本市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让学生对水的污染及净化有一个详实的了解,懂得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又如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时,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居民的燃料使用种类和大约日消耗量;走访加油站和煤炭加工厂,调查了解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和消耗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结构的严峻形势和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在化学教育中,课外活动可以组织绿色化学、低碳化学的主题内容,为学生讲解绿色化学的历史、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目标等,而教师则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结合,设置与环保、绿色化学以及低碳相关的课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绿色化学意识,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践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写出调查报告,向相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的建议。通过绿色化学教育,增强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增加动手能力,增强同学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使同学对绿色化学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自己更好地履行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社会责任。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开发能源的技术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将“煤化工”等专业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促进我国煤化这一特色专业发展。加强煤化工特色建设,可以扩大煤化工产业,推广清洁能源,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煤化工特色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在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发扬创新精神

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够彰显特色。特色专业是经过改革后被确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有探索和创新,但煤化工专业发展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仍然会对创新有所阻碍,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的煤化工专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煤化工特色建设。

稳定发展原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煤化工人才培养方向,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毕业后学生主要面对钢铁冶金系统,能源方向,因此在建设特色专业是,也要立足根本,找准发现,坚持稳定发展的原则。煤化工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因此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不确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建设煤化工特色的对策

创新教育观念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过程等都离不开一定的理念指导[1]。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市场分不开,煤化工专业与能源安全与供应、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摄入,煤化工专业发展也要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现教育活动,将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进行谈论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理念偏差,要及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煤化工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定期考核,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教育,这也是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措施。

创新课程体系

煤化工特色专业要突出特色,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基础教学中突出特色,从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性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煤化工特色,根据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煤化工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特色建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而能够在以往的经验中,发挥教学成果的理念,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要反应时代的特征,但也要与学校的特色向结合,建设出使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煤化工课程体系要突出特色,例如开展“焦化特色课程”、“清洁能源课程”等,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将基础必修课和辅修课程想结合,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工程与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设特色煤化工专业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将最前沿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才能够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是有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保障,在科学的监督机制中,促进煤化工专业发展。高校要保证特色专业有效进行,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及教学条件,这些物质保障是实施特色专业的前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实施不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特色专业,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反馈、教务系统质量检测等,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大学的化学实验 报告 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大学化学实验 报告 范文 _大学化学实验 总结 怎么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更多关于化学实验报告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论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复盐的制备 方法 。2. 练习简单过滤、减压过滤操作方法。3. 练习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1. 实际产量:

2. 理论产量:

3. 产率:

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的测定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加深对活化能的理解,并练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反应级数 确定反应级数:m= n=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活化能

表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利用表2中各次实验的k和T,作lg 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出反应活化能Ea。 ?k?-图,

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混合碱的测定

1.了解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2.学习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不同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结果

2. 混合碱的测量结果

实验日期: 20_ 年 11 月 18 日 开始时间: 9 时 30 分; 结束时间:11 时 30 分; 实验题目:金属的腐蚀 同 组 者:___

编号 NO: 1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2) 3) 掌握动电位扫描法测定阳极钝化曲线的方法; 测量金属在 H2SO4 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确定有关特征电位和电流密度; 测量金属在 H2SO4+ 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并考察氯离子对金属 钝化行为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与方法

阳极极化曲线一般可分为四个区: 1)活性溶解区:从腐蚀电位( ? c )开始,金属溶解按活性溶解的规律进行; 2)过渡区: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转化。此时,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 急剧下降; 3)钝化区:金属处于稳定的钝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 i p , 称为维钝电流密度)很小,并且基本与电位无关; 4)过钝化区:电流密度又开始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 当介质中存在氯离子时, 不锈钢等耐蚀金属材料表面的钝化膜容易被破坏, 存在点蚀电 位,此时,当 ? ? ?b 时,材料表面开始发生点蚀,电流迅速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 值时(如 1mA/cm2) ,改变扫描方向,开始向阴极方向扫描,可能形成一个滞后环。当 ? < ? s14rp 时,钝化膜重新愈合,金属恢复完全钝化状态;而当 ? s14rp < ?< ?b, 时已形成的点蚀继续进行,但不会产生新的点蚀。

三、 主要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

1)主要仪器设备 CorrTest 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电解池;玻璃活栓盐桥;洗耳球、金相砂纸、 镊子、丙酮棉球(处理电极表面) ;量筒;滤纸(保护电极表面不被腐蚀) 。 2)三电极种类、材料和有效工作面积 工作电极(电极材料为镍、钛或耐蚀合金) 、饱和甘汞电极(SCE) 、大面积铂辅 助电极(有效截面积为 1cm2) ; 3)测试温度及其控制方法 测试在室温下进行

四、 实验操作步骤

1)启动CorrTest腐蚀测试系统软件,打开恒电位仪的电源开关,开始预热; 2)将玻璃活栓盐桥洗净、烘干后,把玻璃活塞插入盐桥,并使活塞孔对准盐桥 的测试溶液端;将活栓插紧后,向盐桥的参比电极室注入适量的过饱和 KCl 溶液。洗净电 解池,安装辅助电极、盐桥和参比电极; 3)处理电极,将处理好的工作电极置于电解池中使盐桥毛细管尖端对准工作电极 的中心,并且它到电极表面的距离为毛细管尖端外径的

1倍。然后将三个电极连接到恒电位 仪; 4)打开“自腐蚀电位测量”窗口(快捷键F2 ) ,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测 量时间: 15分钟, 采样速率: 1Hz, 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 然后, 向电解池内注入 溶液约200ml后,立即开始计时,并接通盐桥,点击窗口中的“开始”按钮,开始开路电位 的测量; 5)当开路电位测量到所设置的测量时间后将自动停止。此时,打开“动电位扫描” 窗口(快捷键 F4 ) ,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初始电位:? (相对于开 路电位) ,终止电位:(相对于开路电位) ,扫描速率:1mV/s,采样速率:1Hz,其他 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立即点击窗口中的“确定”按钮,开始极化曲线的测量;

6)测量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清洗电解池和盐桥 (测试溶液端内、外侧) ,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更换 NaCl 溶液而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实验。注意:此时,在设置“动电位扫描”控制参数时, 应设置回扫电流密度:1mA/cm2。在测量中,当回扫曲线与正扫曲线; 7)待实验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观察工作电极表 面腐蚀形态。然后,清洗电解池和盐桥(测试溶液端内、外侧) ,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 行处理,放入干燥器备用。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i曲线图分析 当工作电极在 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 腐蚀电位 ? c 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时 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 =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 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 ?p =,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 的阳极电流密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 =;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 p =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 解电流密度ip =(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 达到过钝化电位?tp =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 坏,腐蚀再次加剧, 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 当工作电极在 H2SO4+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 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 定钝化电位?p =,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 =,达到过钝化电 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 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 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 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 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 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 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 结论 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正移金属表面会发生钝化,但是随着电位的 继续正移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会发生破坏从而使腐蚀从新加剧;

2)氯离子能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发生破坏从而加剧腐蚀;

六、 意见和建议

可以取含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从而验证氯离子浓度对钝化膜破坏的影响; 可以取不同电极及钝化剂进行实验从而验证钝化介质对钝化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观测 CO2 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 解;测定 CO2 的 PVT 数据,在 PV 图上绘出 CO2 等温线 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 ( T C) 和最高压力点 (PC) 。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 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 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 高于 TC 和 PC,则为超临界区。本实验测量 TTC 三种温度条 件下等温线。其中 T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

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 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 2-3-2 所示。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 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 ,迫使水银进入 预先装有高纯度的 CO2 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 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 由恒温浴供给。

CO2 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 ,温 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 CO2 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 2-3-1 CO2 PVT 关系实验装置图

2-3-2 试验台本体 1.高压容器 2-玻璃杯 3-压力油 4-水银 5-密封填料 6-填料压盖 7-恒温水套 8-承压玻璃管 9-CO210精密温度计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 2-3-1 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 计为准) 。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 (1)关闭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压力台上油

筒中抽满 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 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 银,则重复 (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 否开启。温 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 20℃ 或 25℃ )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 T= 23℃ 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渐增加压力,压力为 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 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读取数据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平 衡时间,保证温度、压力和水银柱高度恒定。 (3)提高压力约 ,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 二个数据点。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水银柱 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时,再读数。 (4)按压力间隔 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 当出现第一小滴 CO2 液体时,则适当降低压力,平衡一段时间,使 CO2 温度和 压力恒定,以准确读出恰出现第一小液滴 CO2 时的压力。 (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 CO2 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 CO2 液体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及最后一个 CO2 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和相应 水银柱高度。此二点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 现第一小滴 CO2 液体和最后一个 CO2 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6)当 CO2 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 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 为止(承压玻璃管最大压力应小于 ) 。 5.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 T= ℃ 左右,按上述 4 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 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 P=)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 ) ,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较准确的描绘出临界等温线上 的拐点。 (2)观察临界现象 a. 临界乳光现象 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 Pc 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 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 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 CO2 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 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 b. 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

于零,饱和蒸汽线与饱和液体线接 近合于一点。 此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 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过程;而是当压力稍有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 互转化。 c. 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处于临界点附近的 CO2 具有共同的参数(P,V,T) ,不能区别此时 CO2 是汽 态还是液态。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 体,那么,这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下面用实验证明这结论。因为此时是处

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 程,使 CO2 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调 节压力处于 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由于压力很快下降,毛细管 内的 CO2 未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其温度下降) , CO2 状态点不是沿等 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 CO2 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 果这时管内 CO2 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 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 CO2 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 时 CO2 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时 CO2 既接近气态,又接 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这 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7. 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 = 40℃ 左右) 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 T=℃ ,按上述 5 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 原始数据表 23℃ 压强 (Mpa)

将数据绘图如下:

六、实验结果讨论

1.由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数据本身的准确度不高,所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 的曲线误差较大。 2.加压的时候要缓慢加,不能过快,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一组加压不够缓慢出现了 较小的气泡,使得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压力不能超过 MPa,实验温度不高于 41℃。 2.应缓慢摇进活塞螺杆,否则来不及平衡,难以保证恒温恒压条件。 3.一般,按压力间隔 左右升压。但在将要出现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 汽相将完全消失以及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升压间隔要很小,升压速度要缓慢。 严格讲,温度一定时,在汽液二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压力应保持不变。

T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_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篇

★   考研英语学习总结范文

★   个人学习总结范文3篇

★   高中学生学习总结1000字

★   本学期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计划

★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 大学生化工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 化工实训报告范文3篇

★ 做化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如图所示: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了解复盐的制备方法。练习简单过滤、减压过滤操作方法。练习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产率:

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的测定。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加深对活化能的理解,并练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反应级数确定反应级数:m= n=。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活化能。

表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表2中各次实验的k和T,作lg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出反应活化能Ea。 ?k?-图。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混合碱的测定。

了解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学习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不同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结果。

混合碱的测量结果。

理化建模或实验报告论文范文

下载一片获奖论文,之后的所有基本就都解决了吧!!

数学建模论文写作 一、写好数模答卷的重要性 1. 评定参赛队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数模答卷,是唯一依据。 2. 答卷是竞赛活动的成绩结晶的书面形式。 3. 写好答卷的训练,是科技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 二、答卷的基本内容,需要重视的问题 1.评阅原则 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合理性,表述的清晰程度。 2.答卷的文章结构 题目(写出较确切的题目;同时要有新意、醒目) 摘要(200-3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论) 关键词(求解问题、使用的方法中的重要术语) 1)问题重述。 2)问题分析。 3)模型假设。 4)符号说明。 5)模型的建立(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6)模型求解(计算方法设计或选择;算法设计或选择,算法思想依据,步骤及实现,计算框图;所采用的软件名称;引用或建立必要的数学命题和定理;求解方案及流程。) 7)进一步讨论(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模型检验) 8)模型评价(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推广。) 9)参考文献。 10)附录(计算程序,框图;各种求解演算过程,计算中间结果;各种图形,表格。) 3. 要重视的问题 1)摘要。 包括: a. 模型的数学归类(在数学上属于什么类型); b. 建模的思想(思路); c. 算法思想(求解思路); d. 建模特点(模型优点,建模思想或方法,算法特点,结果检验,灵敏度分析,模型检验……); e. 主要结果(数值结果,结论;回答题目所问的全部“问题”)。 ▲ 注意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要求符合文章格式。务必认真校对。 2)问题重述。 3)问题分析。 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素自身的变化规律、确定研究的方法或模型的类型。 5)模型假设。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a. 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b. 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关键性假设不能缺;假设要切合题意。 6) 模型的建立。 a. 基本模型: ⅰ)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 ⅱ)基本模型,要求完整,正确,简明; b. 简化模型: ⅰ)要明确说明简化思想,依据等; ⅱ)简化后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 c. 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 数学建模面临的、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不追求数学上的高(级)、深(刻)、难(度大)。 ⅰ)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 ⅱ)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 ⅲ)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能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d.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数模创新可出现在: ▲ 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 ▲ 模型求解中; ▲ 结果表示、分析、检验,模型检验; ▲ 推广部分。 e.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ⅰ)分析:中肯、确切; ⅱ)术语:专业、内行; ⅲ)原理、依据:正确、明确; ⅳ)表述: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ⅴ)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冗长。 7)模型求解。 a. 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 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尽可能论证严密。 b. 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 若采用现有软件,说明采用此软件的理由,软件名称。 c. 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 d. 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8) 结果分析、检验;模型检验及模型修正;结果表示。 a. 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 b. 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分析原因, 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c. 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须一一列出; d. 列数据问题: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 e. 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 ▲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 求解方案,用图示更好。 9)必要时对问题解答,作定性或规律性的讨论。最后结论要明确。 10)模型评价 优点突出,缺点不回避。 改变原题要求,重新建模可在此做。 推广或改进方向时,不要玩弄新数学术语。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详细的结果,详细的数据表格,可在此列出,但不要错,错的宁可不列。主要结果数据,应在正文中列出,不怕重复。检查答卷的主要三点,把三关: a. 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创新性 b. 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 c. 文字表述清晰,分析精辟,摘要精彩 三、关于写答卷前的思考和工作规划 答卷需要回答哪几个问题――建模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结果以怎样的形式表示; 每个问题要列出哪些关键数据――建模要计算哪些关键数据; 每个量,列出一组还是多组数――要计算一组还是多组数。 四、答卷要求的原理 1. 准确――科学性; 2. 条理――逻辑性; 3. 简洁――数学美; 4. 创新――研究、应用目标之一,人才培养需要; 5. 实用――建模、实际问题要求。 五、建模理念 1. 应用意识 要解决实际问题,结果、结论要符合实际; 模型、方法、结果要易于理解,便于实际应用;站在应用者的立场上想问题,处理问题。 2. 数学建模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有数学模型; 问题模型的数学抽象,方法有普适性、科学性,不局限于本具体问题的解决。 3. 创新意识 建模有特点,更加合理、科学、有效、符合实际;更有普遍应用意义;不单纯为创新而创新。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如在本规范要求的第一页前增加其他页和其他信息,或在论文的最后增加空白页等);从承诺书开始到论文正文结束前,各赛区不得有本规范外的其他要求(否则一律无效)。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注]赛区评阅前将论文第一页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一页和第二页建立“赛区评阅编号”(由各赛区规定编号方式),“赛区评阅纪录”表格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各赛区自行决定是否在评阅时使用该表格)。评阅后,赛区对送全国评阅的论文在第二页建立“全国统一编号”(编号方式由全国组委会规定,与去年格式相同),然后送全国评阅。论文第二页(编号页)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二页建立“全国评阅编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09年3月16日修订数学建模论文一般结构1摘要 (单独成页)主要理解 、主要方法、 主要结果、 主要特点 (不要图、不要表)作用:了解文件重要性,对文件有大致认识最佳页副:页面2/3。2、问题重述和分析3、问题假设假设是建模的基础,具有导向性,容易被忽视。常犯错误有缺少假设或假设不切实际。对一些关键性的或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条件或参数应该在假设中明确约定。作假设的两个原则:① 简化原则:抓住主要矛盾,舍弃次要因素,方便 数学处理。② 贴近原则:贴近实际。以上两个原则是相互制约的,要掌握好“度”。通常是先建模后假设。4、符号说明 (可以合并)5、模型建立与求解(重要程度 :60%以上)6、模型检验(误差一般指均方误差)7、结果分析 (可以合并)8、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或 模型的推广9、模型优缺点10、参考文件11、附件(结果千万不能放在附件中)论文最佳页面数:15-21页 论文结构一题目摘要1.问题的重述2.合理假设3.符号约定4.问题的分析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6.模型的评价与推广1、误差分析2、模型的改进与推广对XXXX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1.……2.…………7.参考文献8.附录 数学建模论文一般格式 摘要(主要理解、主要方法、主要结果、主要特点)或(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建议) 问题重述与分析 问题假设 符号说明 模型建立与求解 模型检验 结果分析 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模型优缺点优秀论文要点:1. 语言精练、有逻辑性、书写有条理2. 文字与图形相结合,使内容直观、清晰、明了、容易理解3. 切忌只用文字进行说明,多运用图形或表格,并对图形或表格做精简的分析,毕竟文字性东西太过于枯燥、乏味,没人有耐性去看那么冗长的文章4. 对论文中所引用或用到的知识、软件要清晰地予以说明。5. 在附录中附上论文所必须要的一些数据(图形或表格),并将论文中所编写的程序附上去各步骤解释摘要:主要理解 、主要方法、 主要结果、 主要特点 (不要图、不要表)作用:了解文件重要性,对文件有大致认识最佳页副:页面2/3问题重述与分析: 一向导、对题意的理解、 建模的创造性创造性是灵魂,文章要有闪光点。好创意、好想法应当既在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新颖性(独特性)与合理性皆备。误区之一:数学用得越高深,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是第一原则,最合适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误区之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建模与求解上。创造性可以体现在建模的各个环节上,并且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误区之三:好创意来自于灵感,可遇不可求。好创意来自于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对问题理解的透彻程度。 表达的清晰性好的文章 = 好的内容 + 好的表达 替读者着想。该交代的要交代,如对题目的理解,关键指标或参数的引入,建模的思路,结果的分析等。 写好摘要,包括:建模主要方法、主要结果,模型主要优点。 专人负责写作,及早动手。考虑写作的过程也是构思框架、理清思路的过程,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建模的思路,反过来促进建模。 适当采用图表,增加可读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大学的化学实验 报告 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大学化学实验 报告 范文 _大学化学实验 总结 怎么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更多关于化学实验报告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论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复盐的制备 方法 。2. 练习简单过滤、减压过滤操作方法。3. 练习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1. 实际产量:

2. 理论产量:

3. 产率:

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的测定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加深对活化能的理解,并练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反应级数 确定反应级数:m= n=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活化能

表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利用表2中各次实验的k和T,作lg 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出反应活化能Ea。 ?k?-图,

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混合碱的测定

1.了解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2.学习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不同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结果

2. 混合碱的测量结果

实验日期: 20_ 年 11 月 18 日 开始时间: 9 时 30 分; 结束时间:11 时 30 分; 实验题目:金属的腐蚀 同 组 者:___

编号 NO: 1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2) 3) 掌握动电位扫描法测定阳极钝化曲线的方法; 测量金属在 H2SO4 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确定有关特征电位和电流密度; 测量金属在 H2SO4+ 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并考察氯离子对金属 钝化行为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与方法

阳极极化曲线一般可分为四个区: 1)活性溶解区:从腐蚀电位( ? c )开始,金属溶解按活性溶解的规律进行; 2)过渡区: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转化。此时,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 急剧下降; 3)钝化区:金属处于稳定的钝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 i p , 称为维钝电流密度)很小,并且基本与电位无关; 4)过钝化区:电流密度又开始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 当介质中存在氯离子时, 不锈钢等耐蚀金属材料表面的钝化膜容易被破坏, 存在点蚀电 位,此时,当 ? ? ?b 时,材料表面开始发生点蚀,电流迅速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 值时(如 1mA/cm2) ,改变扫描方向,开始向阴极方向扫描,可能形成一个滞后环。当 ? < ? s14rp 时,钝化膜重新愈合,金属恢复完全钝化状态;而当 ? s14rp < ?< ?b, 时已形成的点蚀继续进行,但不会产生新的点蚀。

三、 主要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

1)主要仪器设备 CorrTest 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电解池;玻璃活栓盐桥;洗耳球、金相砂纸、 镊子、丙酮棉球(处理电极表面) ;量筒;滤纸(保护电极表面不被腐蚀) 。 2)三电极种类、材料和有效工作面积 工作电极(电极材料为镍、钛或耐蚀合金) 、饱和甘汞电极(SCE) 、大面积铂辅 助电极(有效截面积为 1cm2) ; 3)测试温度及其控制方法 测试在室温下进行

四、 实验操作步骤

1)启动CorrTest腐蚀测试系统软件,打开恒电位仪的电源开关,开始预热; 2)将玻璃活栓盐桥洗净、烘干后,把玻璃活塞插入盐桥,并使活塞孔对准盐桥 的测试溶液端;将活栓插紧后,向盐桥的参比电极室注入适量的过饱和 KCl 溶液。洗净电 解池,安装辅助电极、盐桥和参比电极; 3)处理电极,将处理好的工作电极置于电解池中使盐桥毛细管尖端对准工作电极 的中心,并且它到电极表面的距离为毛细管尖端外径的

1倍。然后将三个电极连接到恒电位 仪; 4)打开“自腐蚀电位测量”窗口(快捷键F2 ) ,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测 量时间: 15分钟, 采样速率: 1Hz, 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 然后, 向电解池内注入 溶液约200ml后,立即开始计时,并接通盐桥,点击窗口中的“开始”按钮,开始开路电位 的测量; 5)当开路电位测量到所设置的测量时间后将自动停止。此时,打开“动电位扫描” 窗口(快捷键 F4 ) ,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初始电位:? (相对于开 路电位) ,终止电位:(相对于开路电位) ,扫描速率:1mV/s,采样速率:1Hz,其他 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立即点击窗口中的“确定”按钮,开始极化曲线的测量;

6)测量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清洗电解池和盐桥 (测试溶液端内、外侧) ,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更换 NaCl 溶液而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实验。注意:此时,在设置“动电位扫描”控制参数时, 应设置回扫电流密度:1mA/cm2。在测量中,当回扫曲线与正扫曲线; 7)待实验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观察工作电极表 面腐蚀形态。然后,清洗电解池和盐桥(测试溶液端内、外侧) ,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 行处理,放入干燥器备用。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i曲线图分析 当工作电极在 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 腐蚀电位 ? c 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时 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 =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 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 ?p =,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 的阳极电流密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 =;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 p =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 解电流密度ip =(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 达到过钝化电位?tp =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 坏,腐蚀再次加剧, 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 当工作电极在 H2SO4+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 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 定钝化电位?p =,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 =,达到过钝化电 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 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 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 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 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 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 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 结论 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正移金属表面会发生钝化,但是随着电位的 继续正移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会发生破坏从而使腐蚀从新加剧;

2)氯离子能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发生破坏从而加剧腐蚀;

六、 意见和建议

可以取含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从而验证氯离子浓度对钝化膜破坏的影响; 可以取不同电极及钝化剂进行实验从而验证钝化介质对钝化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观测 CO2 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 解;测定 CO2 的 PVT 数据,在 PV 图上绘出 CO2 等温线 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 ( T C) 和最高压力点 (PC) 。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 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 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 高于 TC 和 PC,则为超临界区。本实验测量 TTC 三种温度条 件下等温线。其中 T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

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 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 2-3-2 所示。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 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 ,迫使水银进入 预先装有高纯度的 CO2 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 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 由恒温浴供给。

CO2 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 ,温 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 CO2 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 2-3-1 CO2 PVT 关系实验装置图

2-3-2 试验台本体 1.高压容器 2-玻璃杯 3-压力油 4-水银 5-密封填料 6-填料压盖 7-恒温水套 8-承压玻璃管 9-CO210精密温度计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 2-3-1 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 计为准) 。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 (1)关闭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压力台上油

筒中抽满 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 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 银,则重复 (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 否开启。温 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 20℃ 或 25℃ )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 T= 23℃ 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渐增加压力,压力为 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 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读取数据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平 衡时间,保证温度、压力和水银柱高度恒定。 (3)提高压力约 ,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 二个数据点。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水银柱 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时,再读数。 (4)按压力间隔 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 当出现第一小滴 CO2 液体时,则适当降低压力,平衡一段时间,使 CO2 温度和 压力恒定,以准确读出恰出现第一小液滴 CO2 时的压力。 (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 CO2 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 CO2 液体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及最后一个 CO2 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和相应 水银柱高度。此二点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 现第一小滴 CO2 液体和最后一个 CO2 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6)当 CO2 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 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 为止(承压玻璃管最大压力应小于 ) 。 5.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 T= ℃ 左右,按上述 4 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 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 P=)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 ) ,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较准确的描绘出临界等温线上 的拐点。 (2)观察临界现象 a. 临界乳光现象 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 Pc 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 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 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 CO2 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 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 b. 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

于零,饱和蒸汽线与饱和液体线接 近合于一点。 此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 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过程;而是当压力稍有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 互转化。 c. 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处于临界点附近的 CO2 具有共同的参数(P,V,T) ,不能区别此时 CO2 是汽 态还是液态。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 体,那么,这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下面用实验证明这结论。因为此时是处

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 程,使 CO2 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调 节压力处于 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由于压力很快下降,毛细管 内的 CO2 未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其温度下降) , CO2 状态点不是沿等 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 CO2 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 果这时管内 CO2 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 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 CO2 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 时 CO2 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时 CO2 既接近气态,又接 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这 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7. 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 = 40℃ 左右) 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 T=℃ ,按上述 5 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 原始数据表 23℃ 压强 (Mpa)

将数据绘图如下:

六、实验结果讨论

1.由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数据本身的准确度不高,所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 的曲线误差较大。 2.加压的时候要缓慢加,不能过快,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一组加压不够缓慢出现了 较小的气泡,使得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压力不能超过 MPa,实验温度不高于 41℃。 2.应缓慢摇进活塞螺杆,否则来不及平衡,难以保证恒温恒压条件。 3.一般,按压力间隔 左右升压。但在将要出现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 汽相将完全消失以及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升压间隔要很小,升压速度要缓慢。 严格讲,温度一定时,在汽液二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压力应保持不变。

T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_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篇

★   考研英语学习总结范文

★   个人学习总结范文3篇

★   高中学生学习总结1000字

★   本学期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计划

★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 大学生化工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 化工实训报告范文3篇

★ 做化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报告论文格式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资料

实验报告.优秀范文网[引用时间2017-12-19]

一、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七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项目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的发挥,比如“你对本次实验的结果是否满意?为什么?如果不满意,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改进?”或者“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的设计可以如何改进?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或者“你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此项内容的书写应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报告的前四项应在实验前作为预习报告写出,教师应给予检查。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都已经给出,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整理或设计一遍,并用自己的语言罗列出来,避免部分学生不理解的照抄。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各项操作,规范的完成第4项和如实的记录第5项内容。最后两项督促学生在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能当场交,否则学生没有自己整理、总结和消化的时间,但也不应过长,一般1-2天为宜,教师应认真批改,打出具体的等级,对于特别优秀的报告应给予表扬;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讲解;对于个别有创新性的设计和问题,也可以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 二、 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化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化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三、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1.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和结论。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这是中学实验报告通常采用的形式,在各种实验报告册中出现的很多。当然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以上三步重复书写) [实验评价与讨论] 2.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定量实验。这些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化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表格式不需并列对照书写,具体如下: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和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与改进 罗列式与表格式内容和顺序基本相同。 3.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将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可以为将来书写科研性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① 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② 实验采用的方法, ③ 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④ 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⑤ 实验结果及分析, ⑥ 实验结论, ⑦ 实验评价和讨论, ⑧ 实验体会, ⑨ 实验参考文献。 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实验报告,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的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实验报告要点

一、扉页

并非所有的实验报告都有标题页,但是如果讲师想要标题页,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页面,包括:实验的题目、自己的名字和实验室伙伴的名字、导师的名字、进行实验或提交报告的日期。

二、标题

标题写着做了什么。它应该简短,并描述实验或调查的要点。

三、介绍

通常情况下介绍是解释实验室目标或目的的一个段落。用一句话陈述假设。有时介绍可能包含背景信息,简要总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陈述实验的发现,并列出调查的结论。

四、步骤

描述在调查过程中完成的步骤。要足够详细,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这一部分并复制实验。提供一个图表来描述实验设置可能会有所帮助。

五、数据

从过程中获得的数字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包括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内容。

六、结果

用语言描述数据的含义。有时“结果”部分会与“讨论”部分结合在一起。

七、讨论或分析

数据部分包含数字,“分析”部分包含根据这些数字进行的任何计算。这是解释数据和确定假设是否被接受的地方,也是讨论在进行调查时可能犯的任何错误的地方。

八、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结论是一个段落,总结了实验中发生的事情,假设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九、图形和图表

图表和图形都必须标有描述性的标题。在图表上标注轴,确保包含测量单位。一定要参考报告正文中的图和图表。

十、参考

如果研究是基于别人的文献,或者引用了需要文档的事实,那么应该列出这些参考文献。

化学触及的范围太广,我就列举一例。高分子化学实验 一、课程简介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训练,巩固并加深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实验条件、采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撰写科学报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具有独立工作的本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 1、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理解高聚物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会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特殊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 通过严格的、定量的实验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和化学、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又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习知识、技能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为化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 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学生应事先认真仔细阅读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次序和注意点,数据记录的格式,以及预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等。指导老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必要的提问,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达到预习要求后才能进行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后应检查测量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并作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记录当时的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规律。 3、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将原始记录交教员签名,然后正确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简明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及参考资料等。其中实验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教员应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反映出学生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解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进行该实验的设想。 4、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设计实验不是基础实验的重复,而是基础实验的提高和深化。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实验课题,应用已经学过的物理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并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式及要求 实验分为二个环节,首先做5个验证性高分子化学实验(20学时),5个验证性高分子物理实验(20学时),1个综合实验(16学时),1个设计性实验(16学时)。 设计实验的程序 选题 由老师提供的设计性实验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自己确定实验题目。 查阅文献 查阅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装置等方面的文献,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综合、归纳等。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实验装置示意图、详细的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药品清单等。 可行性论证 在实验开始前一周进行实验可行性论证,请老师和同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 提前一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仪器、药品等的准备工作。 实验实施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实验现象,考察影响因数等,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数据处理 综合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按论文的格式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答辩。 设计实验的要求 1、所查文献至少包括一篇外文文献。 2、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以培养综合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及评价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进行考核。考核以平时实验为主,学期结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为时1小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作综合评分占50%;合起来为总评成绩。 五、主要仪器设备 SWQ-Ta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SYP型玻璃恒温水浴、电子天平、减压蒸馏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简单蒸馏装置、粘度计、电动搅拌器等。 六、配套教材或指导书 何卫东编.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编,高分子实验技术(修订版)1993 七、实验项目的设置 项目序 号 实验项目 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仪器套数 每套人数 实验 要求 1、必做 2、选做 实验 属性 1、 基础 2、 综合 3、 设计4、 研究 1 单体的提纯与引发剂的精制 掌握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的提纯、引发剂AIBN和BPO的精制方法 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2 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了解溶液聚合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实验技术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3 聚乙烯醇的制备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应原理、特点及影响醇解反应的因数;通过实验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理解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真空干燥箱 4 1 必做 4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分析缩醛含量的方法 机械搅拌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酸式滴定管 4 1 必做 5 界面缩聚制备尼龙-610 加深界面缩聚制备聚合物的方法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熟悉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 电动搅拌器、恒温装置 4 1 必做 7 白乳胶的制备 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特点,掌握乳液聚合的实验技术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8 双酚A环氧树脂的制备 学习环氧树脂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环氧值的测定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9 水解缩合法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油 掌握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圆底烧瓶,搅拌器,分液漏斗,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10 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 掌握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方法 圆底烧瓶,搅拌器,滴液漏斗,通氮装置 4 1 必做 1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掌握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水性聚合物的技术和聚合物成膜后的性能分析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粘度计 20 1 必做 合计 54 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 项目一: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设计性)(宋建华老师) 1、 指导思想 以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油性涂料是目前全世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受有机挥发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水性涂料的优点是以水为溶剂,因而可以避免采用有机溶剂带来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条件等种种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涂料有优良的防锈性,可用于金属表面,其光泽接近一般溶剂漆,稳定性也较好。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是以水为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乙烯基磺酸钠(SDS;DNS86)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分步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A-151-St-BA-MAA /SDS-DNS86/H2O)乳液。 2、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首先考察温度、不同配比、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乳化剂用量—粘度曲线、乳化剂用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粘度曲线、固含量—吸水率曲线;其次对提高乳液固含量进行了研究,固含量最高可达60%左右;最后用IR光谱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用TG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用DSC测定了各种乳液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验要求:所查文献至少10篇,其中包括一篇外文文献;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 3、涉及的内容或知识点 本实验主要涉及高分子化学及实验中关于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知识点;还有水性涂料的知识点。 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 经老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再独立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

化学实验报告论文格式

醋酸解离度、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预习思考 1.两种方法测定HAc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有何不同? 2.计算中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有什么规则? 二、实验目的1.了解用pH法和电导率法测定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一、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七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项目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的发挥,比如“你对本次实验的结果是否满意?为什么?如果不满意,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改进?”或者“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的设计可以如何改进?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或者“你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此项内容的书写应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报告的前四项应在实验前作为预习报告写出,教师应给予检查。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都已经给出,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整理或设计一遍,并用自己的语言罗列出来,避免部分学生不理解的照抄。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各项操作,规范的完成第4项和如实的记录第5项内容。最后两项督促学生在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能当场交,否则学生没有自己整理、总结和消化的时间,但也不应过长,一般1-2天为宜,教师应认真批改,打出具体的等级,对于特别优秀的报告应给予表扬;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讲解;对于个别有创新性的设计和问题,也可以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 二、 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化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化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三、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1.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和结论。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这是中学实验报告通常采用的形式,在各种实验报告册中出现的很多。当然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以上三步重复书写) [实验评价与讨论] 2.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定量实验。这些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化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表格式不需并列对照书写,具体如下: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和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与改进 罗列式与表格式内容和顺序基本相同。 3.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将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可以为将来书写科研性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① 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② 实验采用的方法, ③ 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④ 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⑤ 实验结果及分析, ⑥ 实验结论, ⑦ 实验评价和讨论, ⑧ 实验体会, ⑨ 实验参考文献。 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实验报告,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的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学校应该都有论文写作指导的吧。 都写了那么多年的实验报告了,范文这个东西真得那么必要么?

一、实验目的与摘要:实验最重要的做法与目标简述。

二、实验器材:所有的器材与各数详细纪录。

三、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进行的步骤、过程,用自己能思考的方式给予整理叙述,画出流程图。

四、实验纪录与数据分析:确实纪录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作图并计算出所有可能经计算的数据,与实验册子所要求的数据分析。

化学反应:

镁与氯化铵的反应。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当加入镁粉之后,镁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铵根离子的水解产物——氨水,受热之后,则发生分解。故此反应可以得到两种气体。铜与氧气的反应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

论文专业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点

一、扉页

并非所有的实验报告都有标题页,但是如果讲师想要标题页,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页面,包括:实验的题目、自己的名字和实验室伙伴的名字、导师的名字、进行实验或提交报告的日期。

二、标题

标题写着做了什么。它应该简短,并描述实验或调查的要点。

三、介绍

通常情况下介绍是解释实验室目标或目的的一个段落。用一句话陈述假设。有时介绍可能包含背景信息,简要总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陈述实验的发现,并列出调查的结论。

四、步骤

描述在调查过程中完成的步骤。要足够详细,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这一部分并复制实验。提供一个图表来描述实验设置可能会有所帮助。

五、数据

从过程中获得的数字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包括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内容。

六、结果

用语言描述数据的含义。有时“结果”部分会与“讨论”部分结合在一起。

七、讨论或分析

数据部分包含数字,“分析”部分包含根据这些数字进行的任何计算。这是解释数据和确定假设是否被接受的地方,也是讨论在进行调查时可能犯的任何错误的地方。

八、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结论是一个段落,总结了实验中发生的事情,假设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九、图形和图表

图表和图形都必须标有描述性的标题。在图表上标注轴,确保包含测量单位。一定要参考报告正文中的图和图表。

十、参考

如果研究是基于别人的文献,或者引用了需要文档的事实,那么应该列出这些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资料

实验报告.优秀范文网[引用时间2017-12-19]

一般要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3.实验仪器和药品:4.实验步骤:5.实验记录:6.实验结论和解释----------------------范例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内容][实验评价与讨论]这是中学实验报告通常采用的形式,在各种实验报告册中出现的很多。.......................................................当然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如下所示[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及结论](以上三步重复书写)[实验评价与讨论]----------------------范例2:论文式实验报告----------------------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①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②实验采用的方法,③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④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⑤实验结果及分析,⑥实验结论,⑦实验评价和讨论,⑧实验体会,⑨实验参考文献。----------------------------注意点:1.以说明为主。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3.可以尽量用图解辅助。4.表达准确简明。

太麻烦了,你可以到iLabELN电子实验记录本中下载标准化实验模板,也可以根据实验室情况,自由构建属于自己的实验模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