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维普

发布时间:2024-07-03 15:54:50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维普

新版南大cssci核心,更新变化整理(详细请参考完整核心目录)1、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序放在第一位)+6,-1增加期刊:党的文献、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集刊转)、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研究。变动期刊:理论视野2、管理学+2,-2增加期刊:科学决策、社会保障评论变动期刊:科技管理研究、中国科学基金3、哲学+1:增加期刊:逻辑学研究4、语言学+3,-2增加期刊: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变动期刊:外语学刊、红楼梦学刊5、艺术学+3,-2增加期刊:美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建筑学报变动期刊:戏剧、南京艺术学院学报6、历史学+3,-2增加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国际汉学变动期刊:民国档案、文献7、考古学研究+1,-1增加期刊:敦煌研究辑刊变动期刊:敦煌研究8、经济学:+2,总量70个(最多,因为太多不排除有误,请自行核对)增加期刊:金融评论、保险研究9、政治学+3,-1增加期刊:国际政治科学、国际展望、南亚研究季刊(国际政治强势)变动期刊:理论与改革(政治学与行政学仅存3枚,老梁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还在扩展版,对此表示遗憾,惊诧!)10、法学+2增加期刊:中国刑事法研究、东方法学11、社会学不变;民族学+1,-1增加期刊:文化遗产变动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12、新闻传播学+1-1增加期刊:新闻界变动期刊:国际新闻界13、图书情报+2-2增加期刊: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现代情报变动期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4、教育学+1:增加期刊:高校教育管理15、体育学+2-1增加期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变动期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综合性社科:总量-2,+5-7,变动较大增加期刊:宁夏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东疆学刊、学术前沿、天府新论变动期刊:学术交流、学习与探索、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兰州学刊17、人文地理+5:增加期刊:地理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18、高校学报(未注明哲社版、社科版,请自行补充):+6,-6增加期刊:齐鲁学刊、烟台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变动期刊:同济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对这些学报深表同情!注:部分未列入学科期刊未发生变化。

刘继华,男,生于1978年2月,江西人,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近现代区域史学术兴趣与特长:基督教在西北的传播、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西北的相遇与对话、中国近现代西北地方政治与社会 1998. 09- 2002. 07 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基地班攻读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 09- 2005.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5.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助教2005. 07 华中师范大学第二期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暑期讲习班2007. 09- 2007. 11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访问学人2008.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2008. 07- 2008. 08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研修暑期密集课程2008. 09- 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方向,师从章开沅教授) 硕士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基督教史 (1)中国内地会与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1876-1952),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2011,主持(2)基督宗教与近代西北社会,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当代中东改革与近代中国西北宗教社会史专题研究”子项目,2010,主持(3)基督教中国内地会对西北穆斯林社会的传教活动研究,兰州大学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9-2011,主持(4)近代中国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相遇与对话,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参与(5)中国内地会与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著作(1)《兰州大学校史》(上编第五至九章撰稿作者),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论文1.基督教女传教士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的述论——以内地会濮氏母女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2.基督教内地濮氏父子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述论,《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世纪后期青海基督教传播史考述——兼论基督教传教士与藏族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4.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兼论基督教在青海的早期传播,《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5.汉学家德效骞与早期中罗关系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6.基督教宣道会对西北藏族传教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7.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召开,《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8.知味墨与基督教在华穆斯林事业:以知味墨的西北之行为中心的探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9.基督教传教士与陕西辛亥革命:以英国浸礼会传教士为中心的探讨,《近代史学刊》(第7辑)2010年10.中英庚款董事会兴办西北教育活动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11.中国内地会在甘肃医疗传教事业的兴起:兰州博德恩纪念医院的建立与发展研究,《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2.论于右任的民族主义思想,《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3.清末民初宣道会甘肃传教述论,《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陈声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4.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与民主主义:从民族主义的视角研究西北回族军阀,《西北近代社会研究》(张克非、王劲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年15.关于青藏战争的几个问题,《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刘光华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6.中英庚款“退款”与抗战时期的西北教育,《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涂文学、邓正兵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17.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构成及其特点,《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8.龚自珍、林则徐与近代西北开发,《历史文化论丛(第一辑)》(王希隆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9.龚自珍、林则徐开发西北的思想,《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0.明朝开发西北的政策述评,《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5期21.关注西北的史学家——秦翰才,《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2.民国时期西北盟旗制度变迁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3.民国时期甘肃土司制度变迁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曾先后参加“救亡与发展: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 “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文明的交融:第二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对话”、“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历史与现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与对话”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

CSSCI(2012-2013)拟收录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共179种) 本目录根据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个大类的学术期刊179种,按学科代码顺序分类排列。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 学科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管理学(10种) 1 科技管理研究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2 中国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 科学观察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4 现代管理科学 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5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6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7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中共中央党校 9 中国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10 上海管理科学 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 马克思主义(1种) 1 毛泽东思想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哲 学(3种) 1 逻辑学研究 中山大学、中国逻辑学会 2 周易研究 山东大学、中国周易学会 3 管子学刊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宗教学(3种) 1 中国道教 中国道教协会 2 中国穆斯林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3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汉语类(3种) 1 汉语学习 延边大学 2 当代修辞学 复旦大学 3 华文教学与研究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等 民族语言文字(1种) 1 满语研究 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 外语类(4种) 1 外语研究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3 上海翻译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 4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外国文学(1种) 1 外国文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5种) 1 扬子江 江苏省作家协会 2 中国文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3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4 文艺评论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 创作与评论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艺术学(10种) 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星海音乐学院 2 民族艺术研究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等 3 艺术评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4 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 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央戏剧学院 6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解放军艺术学院 7 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8 戏剧艺术 上海戏剧学院 9 装饰 清华大学 1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历史学(4种) 1 古代文明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2 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4 中国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考古学(5种) 1 华夏考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学会 2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馆 3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 4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 5 中国历史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经济学(23种) 1 税务与经济 吉林财经大学 2 科技与经济 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3 农村经济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 4 工业技术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5 中国金融 中国金融出版社 6 技术经济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7 商业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8 消费经济 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9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10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11 广东商学院学报 广东商学院 12 经济与管理 河北经贸大学 13 开放导报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14 中国发展观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5 经济研究参考 经济科学出版社 16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西安财经学院 17 调研世界 中国统计学会 18 生态经济 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19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20 中国流通经济 北京物资学院 21 国际经济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2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23 财务与会计 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 政治学(16种) 1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天津行政学院 2 电子政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3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4 行政论坛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5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6 理论与改革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7 日本问题研究 河北大学 8 红旗文稿 求是杂志社 9 甘肃理论学刊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10 阿拉伯世界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11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12 东南亚纵横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等 13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14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1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6 太平洋学报 中国太平洋学会 法学(8种) 1 政法论丛 山东政法学院 2 北方法学 黑龙江大学 3 法律适用 国家法官学院 4 河北法学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省法学会 5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甘肃政法大学 6 中国刑事法杂志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7 中国海商法年刊 中国海商法协会 8 证据科学 中国政法大学 社会学(4种) 1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2 青少年犯罪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 3 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社 4 社会保障研究 武汉大学 民族学与文化学(6种) 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北方民族大学 2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大学 4 回族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院 5 民族教育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 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 新闻学与传播学(5种) 1 编辑学刊 上海编辑学会、上海文艺出版集团 2 传媒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3 新闻界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4 新闻与写作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5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版协图书评论协会 图书馆、文献与情报学(5种) 1 图书馆学研究 吉林省图书馆 2 现代情报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 3 新世纪图书馆 江苏省图书馆协会、南京图书馆 4 高校图书馆工作 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5 四川图书馆学报 四川省图书馆协会 教育学(14种) 1 中国远程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高教发展与评估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3 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 4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5 黑龙江高教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高教学会 6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 7 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8 高校教育管理 江苏大学 9 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 1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 11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 12 现代教育管理 辽宁教育研究院 13 思想理论教育 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 14 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体育学(3种) 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 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 3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统计学(1种) 1 统计教育(休刊)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等 心理学(2种) 1 应用心理学 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 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人文经济地理(3种) 1 地理研究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国际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 世界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 环境科学(3种) 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 2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综合性社会科学(15种) 1 学术探索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 学术交流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 社会科学家 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 西藏研究 西藏社会科学院 5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6 理论月刊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7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省社科联、省社会科学院 8 兰州学刊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科联 9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 科学·经济·社会 兰州大学 11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界联合会 12 理论与现代化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3 晋阳学刊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14 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 15 中华文化论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高校综合学报(20种) 1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通大学 2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北京联合大学 3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4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大学 5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大学 6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 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 8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 9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海大学 10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 1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 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交通大学 14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哈尔滨商业大学 15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 16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 17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交通大学 18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边大学 19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北师范大学 20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 2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12年1月14日

西北民族学报万维

本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反映最新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发扬学术民主,贯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本刊以西北、民族为立足点,保持西北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为浓厚特色。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99)全国首届高等学校社科学报“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99)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政治史1.《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2.《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机构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 《民国政府的边政内容与边政特点——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历史学报》2011年1期全文转载。4.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合著)。6.《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7. 《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8. 《论杨增新的政治思想》,《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9.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民族国家构筑的同质异向: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关系的考察》,《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合著)。12.《从两则档案史料管窥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云南档案》,2011年第1期。13.《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得失及其影响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2期。15.《论杨增新的经济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5期(合著)。17.《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民国春秋网》全文转载。18.《论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合著)。19.《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7期(合著)。20.《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民国前期新疆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杨增新统治时期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2.《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载《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另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3.《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4.《辛亥革命与云南边疆的早期现代化》,《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重九起义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5.《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26.《秦汉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27.《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张海鹏等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合著)。28.《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述评》,《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合著)。29.《清代开发西部述评》,《文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30. 《论历朝的西部经营》,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边疆研究学术史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期。2.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历史学报》2013年第1期。3.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西藏网》摘转西藏治理部分。4. 《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理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年5月28日摘 转部分内容。5.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社科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6.《边疆研究与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边政公论〉有关云南研究述论》,《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以〈边事公论〉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以〈边政公论〉为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1.《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合著)。12.《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3.《关于近年来盛世才研究现状的考察》,《文山师专学报》,2008年4期。书评、报刊文章:1.《近代英国与新疆关系研究的力作——读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2.《读王劲教授著<邓宝珊传>——兼谈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载《天水师范学报学报》,2005年第4期。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4月11日。4.《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10月10日。5.《1944年的滇西战略大反攻》,《团结报·文史周刊》2014年5月15日。6.《“新疆富力,必埒全国”——近代国人关于开发新疆的认识》,《中国民族报·民族理论》2010年5月28日。

主要从事汉唐边疆史研究,侧重于民族关系、管理机构、边疆政权以及疆域理论等方面,主要科研著作有:1、《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独著,14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9年再版。2、《中国少数民族禁忌》,合著,7万字,载《中国文化杂说》第5卷,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3、《斑驳陆离的婚俗》,独著,10万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世界民族知识丛书》,副主编,10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论丛》,合著,1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文化丛书》,副主编,10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7、《都护制度研究》,独著,26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研究续论》,合著,10万字,国家重点“东北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9、《20世纪西部开发史》,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0、《汉唐藩属体制研究》,独著,4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1、《〈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研究》,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6月。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简列如下:1、《西汉西域屯田与使者校尉考辨》,《西北史地》1989年第3期。2、《略论西汉时期陈汤经营西域》,《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3、《高句骊的祭祀礼仪》,《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3期。4、《西汉西域都护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5、《西凉府政权的灭亡与宗哥族的发展》,《西北史地》1991年第2期。6、《准噶尔汗国的西部扩张》,《民族译丛》1991年第5期。7、《述论王莽的民族政策》,《民族研究》 1992年第1期。8、《东汉度辽将军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9、《非洲坦伯马人以住居为舞台的葬礼》,《民族译从》1992年第4期。10、《两汉重要边吏的选拔和任用制度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11、《西汉前期和亲政策新论》,《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12、《唐朝派往回纥的使者述论》,《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13、《唐朝派往突厥的使者述论》,《北方文物》 1994年第4期。14、《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 。15、《高丽与唐王朝互使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1期。16、《唐王朝与西突厥互使述论》,《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17、《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18、《唐王朝与新罗互使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2期。19、《由使者来往看唐王朝与薛延陀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20、《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21、《从高句骊县到安东都护府——高句骊和中央王朝的关系述论》,《民族研究》 1998年第3期。22、《东夷校尉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第3期。23、《使者与汉文化的传播——以唐代为例》,载于《汉族地域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24、《使者与唐朝边疆民族管理体制》,《民族研究》 2000 年第 1 期。25、《“用夏变夷”与刘敬的和亲建议》,《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26、《唐代使者来往礼仪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2期。27、《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民族关系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28、《唐代单于都护府的几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29、《唐代安东都护府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3期。30、《从校尉到都护:唐代东北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转变》,《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1、 《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1期。32、《唐代安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2004年第2期。33、《关于高句丽侯驺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34、《刘渊政权的出现与北方民族主动认同“中国”的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35、《简论曹操对乌桓的征讨及意义》,《史学集刊》2005年第2期。36、《西汉时期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37、《关于高句丽早期历史的几个问题》,《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38、《高句丽与东汉王朝战事杂考——以〈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的记载为中心》,《东北史地》2007年第1期。39、《“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40、《关于藩属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对中国古代疆域理论发展的理论阐释》,《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41、《〈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辨析——以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为中心》,《东北史地》2008年第2期。42、《边吏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以两汉为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43、《由解明之死看高句丽五部的形成与变迁——以桂娄部为中心》,《东北史地》 2009年第3期。44、《浅议元朝的“四等人”政策》,《史学集刊》2010年第2期。45、《两汉王朝治理西域的经验与教训》,《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46、《简论曹魏的鲜卑政策》,《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5期。47、《多民族国家疆域研究的历程及其特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李大龙教授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其中对汉唐边疆史、高句丽历史、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开辟有民族宗教、民族历史与文化、西夏学、人类学、国际问题、法学、经济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民族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马廉祯,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马廉祯,男,回族,1978年生。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召集人、运动训练学系副主任、香港中华国术总会会长、甘肃省马氏通备武学学会会长、《武学》主编和天水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感谢您投稿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我们正在尽快进行审核,请耐心等待,另外,请注意稿件的字数要求,稿件中文字数应该在200字以上,若不满足要求,将被视为不符合投稿标准,审稿员将不会对其进行审稿。如果您在审稿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回复您的问题。

本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反映最新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发扬学术民主,贯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本刊以西北、民族为立足点,保持西北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为浓厚特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灵芝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作为菌物药原料的使用和研究已经有悠久的 历史 。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就有白娘子盗取仙草灵芝救活许仙的故事。

在民间灵芝多被赋予了“长寿福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有关灵芝药用价值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我国2020版《药典》中记载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美国草药药典与治疗纲要》中也收录了灵芝药材。

灵芝中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具有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肿瘤、抗病毒、保肝护肝、抗氧化等多重作用。

迄今为止,已从20 余种灵芝中分离鉴定了600 多种活性物质,可大致分为:三萜类、类萜类、多糖类、甾体类、生物碱类等。

随着灵芝在 养生 保健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作用逐步被证实,灵芝被广泛用于各类保健食品和药用产品,比如用于癌症治疗的辅助剂。市场上灵芝相关的产品日益增多,对灵芝药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灵芝有哪些种类?什么灵芝才是药用灵芝?灵芝的品质如何鉴定?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品有何区别?

一. 灵芝的分类

我国药用灵芝 历史 悠久、分布广泛,但由于生产环境差异和长期的相互引种杂交等因素,灵芝的分类较为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灵芝多达200多种。

这么多种灵芝,如何分类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分类的。在中医药典籍中,主要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按照灵芝的颜色分为“六芝”,即赤芝、紫芝、黄芝、白芝、黑芝、青芝。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六芝”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察,如坚冰也。”

《本草纲目》对“六芝”的性味、功能有详细的描述,六芝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与疗效。比如赤芝主治胸中结,益心气;白芝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魄。

在现代,《中国真菌志》灵芝科记载的灵芝有98种,《中国灵芝图鉴》中记录中国灵芝有103种。这么多灵芝,都有药用价值吗?

二. 哪些灵芝才是药用灵芝?

我国灵芝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到目前只有14种被人们所利用。其中,2020版《中国药典》中灵芝仅收载了赤芝、紫芝,是我国法定的中药材。另外,松杉灵芝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由于野生灵芝的资源非常有限,我国灵芝栽培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赤芝是人工栽培最多的品种。在我国灵芝的主要产区,分别为闽浙产区、东北长白山产区、大别山产区和山东鲁西产区。四大产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三. 灵芝的品质如何鉴别?

(1) 看外观

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 cm , 厚1~2 cm 。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

赤芝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 cm,直径1~ 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

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 cm。

人工栽培品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 cm, 厚 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抱子。

(2) 看成分

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被认为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可作为衡量灵芝品质的标准。2020版《中国药典》中以灵芝多糖、三萜及甾醇含量的高低作为评价灵芝质量的标准。日本等国则以灵芝酸含量高低来控制灵芝的质量。

2020年,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发表了一项关于四种不同品种灵芝的质量研究。该研究比较了灵芝药材道地产区的松杉灵芝、密纹灵芝与人工栽培的赤芝、紫芝。

该研究中,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最高,其它品种的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密纹灵芝、赤芝、紫芝。

并且四个品种灵芝的灵芝酸成分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灵芝鉴别的有效方法。

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的学者对不同产地灵芝中的多糖、总三萜、麦角固醇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灵芝,以上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栽培地的气候、培养基等环境密切有关。

关于灵芝的知识,您了解了吗?

参考资料:[1] 灵芝家族知多少,生命世界,2022. [2] 四种不同品种灵芝的质量研究,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3] 中国药典2020版第一部. [4] 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中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山东化工,2021.

湖北民族大学没有人工智能制造专业。

湖北民族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校园依山傍水,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面积近16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亿元,藏书200余万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320余万种。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不断提升。1999、2004、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0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5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湖北民族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宿舍还可以。

在校生实行公寓一体化管理,学生公寓与教学区联成一体。

8人间上下铺,没有放衣服柜子,有课桌和椅子,每个宿舍后面有两个大柜子,每人一个小格子,可以放下课本、被子等,无单独的浴室;

6人间有2个上下铺,还有2个上铺(这下面是个大书桌,每人都有一个小的组柜,还不错),有单独的浴室和水龙头;四人间有4个上铺,下铺是单独的书桌,有衣柜,有浴室和水龙头。

科研工作: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截至2021年,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湖北民族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