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教育文摘周报转载文章

发布时间:2024-07-05 10:37:45

教育文摘周报转载文章

A、学术论文:60、2006,《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59、2006,《Is Our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lace》,《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6,《“9·11”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与问题》(第二作者),《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1期。57、2006,《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它》,《教育探索》第1期。56、2006,《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美国“富布赖特计划”评说》(第二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6期。55、2005,《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54、2005,《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援助策略》,《课程·教材·教法》第9期。53、2005,《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与评价》,《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52、2004,《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与评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51、2004,《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50、2004,《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49、2004,《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障碍的探究》(第二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第11期。48、2004,《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第12期。47、2004,《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教育科学研究》第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年3月9日第6版观点摘编。46、2003,《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录。45、2003,《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44、2003,《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比较教育研究》第2期。43、2003,《高中生应有怎样的技能素养》,《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42、200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育评论》第2期。41、2003,《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第3期。40、2003,《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39、200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评价》,《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38、2003,《课程开发:含义、性质和层次》,《教育探索》第5期。37、2003,《后现代异域的课程话语》,《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36、2003,《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学科教育》第7期。35、2003,《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比较教育研究》第8期。34、2003,《建构课程的新理念》,《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33、2003,《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外国教育研究》第89期。32、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二作者),《教育实践与研究》第9期。31、2002,《再造教育的文化: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参考》第1期。30、2002,《21世纪英国高中课程取向探究》,《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29、2002,《课程评价:类型和模式》,《课程研究》第24期。28、2002,《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4期。27、200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外国教育研究》第6期。26、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特点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教育评价》第6期。25、2002,《耗散结构理论与后现代课程范式》,《全球教育展望》第7期。24、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23、2001,《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22、2001,《为成功而学习》,《课程研究》第1-2期。21、2001,《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教育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2001,《课程改革及其基本问题》,《课程研究》第4期。《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5月15日第6版全文转载。19、2001,《对课程行动研究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6期。18、2001,《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17、2001,《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6、2001,《课程设计取向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15、2001,《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全球教育展望》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4、2001,《解读课程行动研究》,《上海教育》第14期。13、2000,《从教育领域的危机谈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12、2000,《对21世纪师范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论丛》第1期。11、2000,《瑞典新的高中课程及改革特点与分析》,《课程研究》第1-2期。10、2000,《意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问题》,《学科教育》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9、2000,《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教育科学》第3期。8、2000,《当前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特点、困难和问题》,《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7、2000,《20世纪末德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动向》,《学科教育》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7月19日第2版、7月26日第2版全文转载。6、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学科教育》第4期。5、2000,《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教育选择》,《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4、2000,《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外国教育资料》第6期。3、2000,《20世纪末瑞典义务教育课程革新的理念与举措》,《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2、2000,《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下)》,《学科教育》第12期。(2000年以前略去)

学会合作 文/罗定 李森 来源:素质教育大参考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秀,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得奖以后,毫不吝啬地将得奖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一位邻居就很惊讶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种子超过你的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形态,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比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转而污染自己,这位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地,若农夫将得奖的种子不送给邻居,则邻居们在南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污染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 就某些方面来看,这位农夫和他的邻居们是处于互相竞争的形势,然而在另一方面,双方却又处于合作的微妙状态。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如此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日益明显。 由此笔者想到了某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写得一手的好论文,几乎每周都能在报刊上看到他的文章,并且不时地有文章被《教育文摘周报》、《北大报刊资料》转载。2001年开始,学校让他负责“十五”课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可两年下来效果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位老师长期一人“孤军奋战”,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交流,其次他还担心“把我的经验都告诉别人,他们超过我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像这位语文教师的人并不鲜见:有些教师合作的意识和动机较差,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经常是“单打独斗”,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愿意去帮助别人。还有些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自己出发,抢时间、争地盘,为了自己的学科、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造成了同志之间的相互隔阂和疏远,造成了自己的封闭和孤独,甚至产生了教育的内耗,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化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今天已不再是个人奋斗的时代,不再是居里夫妇关起门来,拿一个锅搅来搅去就能搅出伟大发现的时代,今天是一个合作奋斗的时代。学校教育是一项集体性的劳动,学校教育的成功是集体智慧带来的成功。一个学校要办好,只靠校长、只靠教师、只靠某个人,现在肯定是不能的。同样,一个孩子要成才,只靠家庭教育、只靠学校教育、只靠社会教育,也是不可能的。教师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影响施加得如何,取决于力的平衡。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对于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他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缺乏合作精神,与领导、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 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合作的基础是理解,合作的关键是宽容,合作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一种时代的精神: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团队精神的建设、教育创新……无不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工作的作风,惟有合作,方能形成合力,挖掘师生的潜能,创造奇迹。

《教育文摘周报》是转载已经发表的期刊论文。有的学校将转载之后的文章认定为核心级别成果,这要看自己的单位。

教育文摘周报没有在知网等平台检索到该杂志,因此不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请慎重!

教育文摘周报文章转载

A、学术论文:60、2006,《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59、2006,《Is Our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lace》,《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6,《“9·11”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与问题》(第二作者),《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1期。57、2006,《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它》,《教育探索》第1期。56、2006,《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美国“富布赖特计划”评说》(第二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6期。55、2005,《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54、2005,《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援助策略》,《课程·教材·教法》第9期。53、2005,《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与评价》,《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52、2004,《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与评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51、2004,《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50、2004,《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49、2004,《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障碍的探究》(第二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第11期。48、2004,《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第12期。47、2004,《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教育科学研究》第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年3月9日第6版观点摘编。46、2003,《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录。45、2003,《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44、2003,《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比较教育研究》第2期。43、2003,《高中生应有怎样的技能素养》,《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42、200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育评论》第2期。41、2003,《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第3期。40、2003,《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39、200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评价》,《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38、2003,《课程开发:含义、性质和层次》,《教育探索》第5期。37、2003,《后现代异域的课程话语》,《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36、2003,《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学科教育》第7期。35、2003,《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比较教育研究》第8期。34、2003,《建构课程的新理念》,《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33、2003,《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外国教育研究》第89期。32、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二作者),《教育实践与研究》第9期。31、2002,《再造教育的文化: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参考》第1期。30、2002,《21世纪英国高中课程取向探究》,《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29、2002,《课程评价:类型和模式》,《课程研究》第24期。28、2002,《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4期。27、200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外国教育研究》第6期。26、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特点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教育评价》第6期。25、2002,《耗散结构理论与后现代课程范式》,《全球教育展望》第7期。24、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23、2001,《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22、2001,《为成功而学习》,《课程研究》第1-2期。21、2001,《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教育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2001,《课程改革及其基本问题》,《课程研究》第4期。《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5月15日第6版全文转载。19、2001,《对课程行动研究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6期。18、2001,《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17、2001,《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6、2001,《课程设计取向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15、2001,《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全球教育展望》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4、2001,《解读课程行动研究》,《上海教育》第14期。13、2000,《从教育领域的危机谈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12、2000,《对21世纪师范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论丛》第1期。11、2000,《瑞典新的高中课程及改革特点与分析》,《课程研究》第1-2期。10、2000,《意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问题》,《学科教育》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9、2000,《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教育科学》第3期。8、2000,《当前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特点、困难和问题》,《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7、2000,《20世纪末德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动向》,《学科教育》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7月19日第2版、7月26日第2版全文转载。6、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学科教育》第4期。5、2000,《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教育选择》,《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4、2000,《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外国教育资料》第6期。3、2000,《20世纪末瑞典义务教育课程革新的理念与举措》,《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2、2000,《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下)》,《学科教育》第12期。(2000年以前略去)

学会合作 文/罗定 李森 来源:素质教育大参考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秀,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得奖以后,毫不吝啬地将得奖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一位邻居就很惊讶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种子超过你的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形态,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比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转而污染自己,这位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地,若农夫将得奖的种子不送给邻居,则邻居们在南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污染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 就某些方面来看,这位农夫和他的邻居们是处于互相竞争的形势,然而在另一方面,双方却又处于合作的微妙状态。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如此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日益明显。 由此笔者想到了某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写得一手的好论文,几乎每周都能在报刊上看到他的文章,并且不时地有文章被《教育文摘周报》、《北大报刊资料》转载。2001年开始,学校让他负责“十五”课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可两年下来效果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位老师长期一人“孤军奋战”,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交流,其次他还担心“把我的经验都告诉别人,他们超过我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像这位语文教师的人并不鲜见:有些教师合作的意识和动机较差,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经常是“单打独斗”,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愿意去帮助别人。还有些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自己出发,抢时间、争地盘,为了自己的学科、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造成了同志之间的相互隔阂和疏远,造成了自己的封闭和孤独,甚至产生了教育的内耗,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化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今天已不再是个人奋斗的时代,不再是居里夫妇关起门来,拿一个锅搅来搅去就能搅出伟大发现的时代,今天是一个合作奋斗的时代。学校教育是一项集体性的劳动,学校教育的成功是集体智慧带来的成功。一个学校要办好,只靠校长、只靠教师、只靠某个人,现在肯定是不能的。同样,一个孩子要成才,只靠家庭教育、只靠学校教育、只靠社会教育,也是不可能的。教师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影响施加得如何,取决于力的平衡。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对于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他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缺乏合作精神,与领导、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 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合作的基础是理解,合作的关键是宽容,合作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一种时代的精神: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团队精神的建设、教育创新……无不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工作的作风,惟有合作,方能形成合力,挖掘师生的潜能,创造奇迹。

一个是交响乐团的演奏.一个是国外科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

教育文摘周报转载的水平取决于其转载的内容质量和来源的可信度。如果它只是简单地转载一些低质量的文章,那么很难说它的水平有多高。但如果它能够选择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并从可靠的来源获取它们,那么它的水平就可能更高。总之,教育文摘周报的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并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内刊转载文章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内部刊物转载文章是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属于著作权侵权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内部刊物转载文章是侵权。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时才是合法的:1、著作权人或受著作权人委托的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做不得转载、摘编文章的声明;2、支付报酬、注明出处。否则,就是是侵权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包括:(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视听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是侵权。根据《最高院解释》的规定,网站间相互有转载、摘编的权利,对于网站内各篇文章的转载权,仍归原作者,只要转载、摘编的网站注明文章出处、支付作者稿费,就合法获得转载权。禁止网站转载自己作品的权利在著作权人,因此,\"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的告示一般来说是无效的,除非网站得到了作者的授权委托。"

教育周报杂志

认可《快乐学习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和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重点打造的教育教学类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41-0100。 栏目设置:学法指导、教法研究、精品课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班级管理。《快乐学习报》的办报宗旨是:把握重点,紧贴课堂;形式活泼,追求趣味;关注成长,提升素养。 快乐学习报社将时刻以兴学育人为、服务教育为己任,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创造有价值的出版服务。

2004年创刊至今,《家庭教育周刊》走过了五个春秋,得到了数十万家长的青睐和认可。一位家长给编辑部的来信中这样说:“《家庭教育周刊》在我生活中的地位远远不止一份报纸那么简单。我看《家庭教育周刊》,连中缝都要仔仔细细读一遍。这是一份关系着我教育孩子成败的报纸,由不得我不认真。”读者的肯定是一份报纸的最高荣誉,为什么《家庭教育周刊》能得到家长这样高的评价呢?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家长们的目光呢?独生时代,家长渴望家庭教育的“救星”在记者的历次采访中,接触过很多父母。无论他们工作、地位和家境的差距有多大,可在面对孩子时,他们的身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家长。很多父母在接受采访时声泪俱下地向记者倾诉他们的教育孩子中的不解、懊悔和担忧。这些父母无论曾经有多少成功的经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个人的起跑线都是一致的。现代社会,父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焦虑,他们只有一棵独苗苗,教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很多父母其实已经意识到应该首先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教育好孩子,但是怎么提高呢?家长们心中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石家庄市一位姓刘的父亲这样说:“我想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说实话,我现在用的都是老一辈那套,不是打就是骂。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这些方法在孩子身上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有一次,我儿子从学校逃学回家正好被我逮着了,我当时二话没说甩手就给了他一巴掌,可是,在我放下手的那一刻,我看到儿子眼里的倔强和怨恨,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失败,妻子也总是劝我换种方式教育孩子,可到底用什么办法才好?怎么用呢?”一位沧州的母亲说起自己14岁女儿的变化也显得非常迷茫:“孩子的成长让我觉得很痛苦,这段时间,我发现她在镜子前面一站就是半个小时,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屋子发呆,我们说的话她越来越不爱听,还老是大喊‘烦死了’,总是想往外跑,打电话从来都是背着我们,发短信也不让我们看……我觉得孩子变得陌生了,是不是她出了什么问题,还是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孩子,我发现我一直是在适应孩子的成长,但适应赶不上变化。现在的孩子新问题这么多,我希望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对孩子多一些了解和认识。”还有一位承德读者给记者写信说:“说真的,我这一辈子,对孩子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是最多的。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给孩子煮饭,帮她叠被子、挤牙膏。下午孩子一进门,我就笑眯眯地上前帮她提书包、给她递拖鞋。晚上我还要帮她调最喜欢的动画片,给她铺床、倒洗脚水。可是,我做这这一切都换来了什么,有一天,我正在菜市场买菜,看到女儿和一个同学走过来,我本想上前叫住她,可是却听到她对同学说:‘我其实最烦的就是我妈,跟她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个废物。’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我妹妹说我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除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一些家长还提出希望经常获得一些最及时、最实用、最有可读性的家庭教育信息,随时随地提醒和帮助自己教育孩子。“这些年来,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重视归重视,真正遇到问题,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教育孩子。我们做《家庭教育周刊》,就是希望能够指导没有犯错的家长,帮助已经犯错的家长,敲醒不肯觉悟的家长。我们的报纸分四开八版,每个版面都是根据家长的实际教子需要设置的。”主编刘秀娥说。《家庭教育周刊》,一份“好看实用”的报纸创刊五年来,《家庭教育周刊》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但不变的是“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定位,以及“好看实用”的办报宗旨。很多《家庭教育周刊》的老读者评价这份报纸是兼具时效性、资料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了家长实际满足的一份报纸。新鲜的家庭教育信息作为一份家庭教育专业报纸,家庭教育信息的传播是其重要功能。很多家长从《家庭教育周刊》上找到了他们当前最关心的教育新闻、最在意的教育事件、以及他们没有想到的教育问题。“现阶段,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不多,而且非常不系统。一些大点的综合类报纸或者网站,对于家庭教育最多只是一个栏目,而且不够具体。《家庭教育周刊》因为专业显得更加全面、具体,我需要的家庭教育信息在上面几乎都能找到,大大方面了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沧州的一位家长这样说。在《家庭教育周刊》中,家长们可以从了解到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发生的新事件、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最新的教育资讯、教子问题,比如:《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系列报道》、《<开学第一课>,将安全意识注入孩子心中》《学生呼吁办<家范>,教家长学教子》等;可以看到近期学校的相关活动,比如“校园风采展示台”等;还可以关注社会上的家庭教育焦点问题,比如“关注网瘾少年系列”、“关注出走少年系列”等。从中,家长们可以最快捷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珍贵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从2007年我就开始订阅《家庭教育周刊》了,读过的报纸我一张都没舍得扔。因为我知道,这些报纸我随时都可能用到。每当我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和疑问时,都会习惯地翻阅以前的报纸。看过之后,我能更加得心应手地教育孩子。”石家庄市建明小区的王先生说。据记者了解,像王先生这样,把《家庭教育周刊》作为自己“教子资料库”的读者不在少数。很多家长看报纸的同时会随手摘抄和记录,一位姓刘的母亲还把《家庭教育周刊》中她喜欢的栏目剪下来,做成一本剪报,放在自己的书柜里。“《家庭教育周刊》中很多栏目都可以作为教子资料收藏,比如:‘情绪管理系列’、‘提升家庭幸福能力系列’,7版‘服务频道’上的‘成长提示’、‘学习园地’等栏目。当家长们遇到一些教子困惑时,看看这些东西,会非常有帮助。”刘主编说。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无论报纸有多好,如果家长不爱看,一切都将归于零。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工作繁忙之余,家长们都希望读到轻松易懂的文字,不愿意咬文嚼字去自己琢磨。针对家长读者的这一情况,《家庭教育周刊》从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在《家庭教育周刊》中,看不到大篇幅的高谈阔论,更多的是家长喜闻乐见的教子小故事,形象具体的教子案例。在《家庭教育周刊》中,“天下父母”的事例短小精炼,通过展示成功家长的真实经验以及失败家长的实际教训,让家长更好地借鉴经验、避免教训;“亲情港湾”的故事优美感人,用最通俗和最感人的语言赞美亲情,表达亲子之间的融洽,让家长们从中获得更多感悟和启示。就连“父母课堂”这样专业的版面,编辑们选稿都力求语言深入浅出,用最浅显的语言让家长明白一个深刻的问题,用最现实的案例,给家长最好的说明。“在轻松愉快的故事阅读中就能够掌握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啊!”一位父亲笑言,他经常和妻子一起讨论这些教子故事,在辩论和反思中,两个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实际有用的教育方法更多的家长订阅报纸,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子当中遇到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他们需要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周刊》处处体现其实用性。比如:‘智慧父母’中,讲述亲子之间故事的同时,还告知家长一些真实有效的教子方法;“亲子沟通”中,分析家长为何会和孩子之间产生沟通障碍之外,还一步一步指导家长如何破除亲子沟通的坚冰,真正走近孩子;‘父母茶座’中,指出父母一些做法的不当之处后,还会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注意事项……家长读过报纸,可以从中了解怎么纠正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怎么和孩子有效沟通,怎样辅导孩子学习,怎样帮孩子避免一些疾病,怎样吃得健康、玩得开心,怎么更轻松地解决孩子的一些成长问题等等。这些内容涉及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并用具体、有效的指导帮助家长,让家长真正看到效果,获得教育的乐趣。贴心的家庭教育热线服务除了报纸上的内容外,为了更好地向读者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吸取更多意见建议,《家庭教育周刊》特别开通一部咨询热线。家长可以诉说教子烦恼,可以咨询教子方法,也可以为报纸提出意见和建议。五年来,《家庭教育周刊》接过数不清的求助电话,有的家长看到报纸上的感人故事后,向编辑、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家长看到报纸的热点问题讨论后,也打电话咨询自己的相似困惑,更有一些家长直接打电话要求来编辑部当面倾诉。“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家庭教育周刊》的工作人员以其敬业和热情,在广大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很多家长只要出现教子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周刊》。《家庭教育周刊》是河北省唯一一份家庭教育类报刊,四开八版彩色印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是CN13—0065,邮发号是17—123,每周二出版。《家庭教育周刊》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子女的实际问题,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家庭教育周刊》以周报的形式创办,做到周周提醒家长朋友们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变化,学习相应的知识,使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让家长做到无悔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周刊》有两种订阅方式,一种是家长学校统一订购,这是针对参加河北省家长学校的家长学员而言的,价格会有所优惠;另一种是家长通过邮局单独订阅。

《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以下简称《教育周刊》)由省教育厅新闻办公室协办,承载着省教育厅机关报的功能和作用,是全省唯一的专业教育类报纸。 《教育周刊》以关注教育、服务教育为办报宗旨,重点传达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新政策、新举措,挖掘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发展和改革中的做法、亮点和成就,报道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动态新闻,宣传教育系统先进的人和事,对教育行业的热点难点进行关注和评析。 为了让全省教育系统通讯员投稿更加精确,提高来稿质量和使用率,现就《教育周刊》的用稿情况说明如下: 一、教育要闻: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重大事件、举措,非常突出的人和事,重点需要各地、各校在发展中具有改革性、探索性、创新性的一些做法,要求稿件确保真实、有点有面、事例详实、典型性较强。如XX中学五年探索小班化教学之路、XX县如何让教学点焕发生气、XX市率先实行XX政策、XX县撤并高中整合资源等等。 此类稿件长短不限,主要看内容的典型性和详实程度,若能配图更佳。 二、日常新闻:主要报道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具有新闻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件。如:XX县校安工程建设采取追问制、XX小学期末考试不公布成绩、XX中学考核教师学生说了算等。稿件字数由内容而定,一般不超过1000字。 三、各类简讯:教育局和学校的日常新闻,字数一般控制在100-300字之间。如XX县教育局为中小学校长上安全课、XX中学举办第三届校园艺术节等。 四、教育评论:针对新近发生的跟教育相关的事件的评析,最好是评析我省或者作者身边的事情,要求积极向上、观点新颖、论据详实,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 五、图片新闻:跟教育相关的专题图片报道和教育局、学校开展活动的新闻图片,专题报道图片一般在三至五幅,文字不超过500字为宜,其它图片一至两幅即可,文字说明不超过150字为宜。 六、副刊作品: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副刊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以及书画作品(包括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一般作品文字篇幅不宜超过2000字,书画作品要拍成图片,要求清晰、工整。 七、其它稿件:如人物访谈、人物专访、舆论监督、读者来信等稿件亦可常年投稿。《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本月改版,增设书画版块,现面向全省教育工作者征集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来稿请发至 来稿一经刊发,即寄样报和稿酬,欢迎赐稿。 《教育周刊》投稿邮箱: 邮寄地址: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编辑部

教育周报期刊

教育周报网址:

教育周报版块介绍:

小学语文

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特以"教-扶-放"的方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宽泛的生活为背景,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把学生的学习引领到生活场内,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

依据新课程标准,紧贴教材,把趣味性、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加入了互动栏目,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融入一个美妙的世界中,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以及家长的辅导指明了方向。

小学英语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贴教材,把握不同阶段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目标,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语境中体验真实的英语和有趣的生活。

学语文初、高中版

均为四开四版,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分析多套教材特色,并总结归纳其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推出读写综合型报纸。报纸以提学生的"阅读""写作"两大基础能力为目标,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可读性和实用性。报纸策划新颖、栏目丰富、选文精美、讲解透彻,专业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将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专业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教育周报》:

《教育周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主管主办、教育周报出版有限公司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辅类周报。

教育周报是省级别刊物.。《教育周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主管主办、教育周报出版有限公司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辅类周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0088。是为了满足广大老师同学需要指定的教育性报纸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