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文献课关于论文的分类

发布时间:2024-07-03 01:19:07

文献课关于论文的分类

1.学位论文 ——Degree Thesis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论文(batchelor thesi...2.选题(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般需要提交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一般包含研究背景.3.标准研究论文 ——Regular Article, Standard Article 这是最常见的原创论文形式.i4.综述文章 ——Review paper 综述论文往往由编辑依据他人推荐邀请作者,但也存在自我推荐的情况.一、按照研究领域来划分从研究领域来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二、按照研究方式来划分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论文、综述型论文和应用型论文。三、按照论文形式来划分从论文形式来看,可划分为学期或学年论文、学科论文、学位论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和研究论文等。四、按照专业领域来划分从学科专业领域来看,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文学、政治学、行政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专业论文。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扩展资料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如何操作仪器等方法。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领域分类(2类)按照研究领域论文可以分成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个大类,人文社科类论文主要针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寻找社会问题并提出措施和建议;自然科学类论文主要针对自然现象,通过试验方法结合理论研究,阐述科学问题,对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改善自然、应用自然的实践方案。二、研究形式分类(3类)1、综述类论文针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技术等等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其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及缺陷,利用作者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汇编整理成的论文。2、应用型论文这类论文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撰写和发表的,根据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不同方向,做出实际的调查或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模型,对社会和自然问题进行发掘和解决,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理论指导。3、综合型论文综合性论文主要指将综述性配合评论、辩论形成的一种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个领域大量资料的整理,提出理论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也有单独作为辩论类型的论文,但由于也要进行文献资料的大量参考,故将综述论文和辩论论文合并统称为综合型论文。三、应用场景分类(4类)1、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是获得相应学位的必备资料,需要对某个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涵盖学术成果,其中博士论文还需要对重要问题做出系统解释,学位论文有及其严格的撰写、发表流程,具有严谨的格式要求和字数要求,还需要通过专家审阅,通过后留存院校和网上数据库,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凭证。2、学科论文是指高校或科研院所内,学生对某学科进行学习,结课时要上交的论文,作为对某学科有基本了解的凭证,另外,在大学某学年结束后,也有相应要求需要撰写年度学期或学年论文。这类论文的学术质量不高,主要是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方案的初步了解。3、调查报告是针对某科研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的实地调查获得的报告类论文,根据调查问题和调查对象的不同,调查报告的质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4、研究型论文一般只是发表在某期刊上的具有学术性质的论文,硕博研究生都需要发表期刊论文作为学术成果以达到毕业标准,大学生有保研或竞赛也需要发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同学位论文一样也需要很高的要求,保证原创的同时,对论文格式、排版都有相应规定。四、专业学科分类(若干)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所撰写的论文也会有相应不同类型,是对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细致划分。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管理学、艺术学几个学科大类,我国对学科门类进行了进一步的一级学科划分,共有110个一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目前随着学科发展,有很多交叉学科出现,让很多论文的专业分类标准逐渐模糊

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 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关于数学分析课程的论文参考文献

恩啊,你这个字数不是很多的

经济数学是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大一的经济数学是经济学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一经济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大一经济数学论文 范文 篇一:《经济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高等数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掌握好其专业课程知识和从事本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该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试行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分层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实行分层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好其专业课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维素质的方式和进行更高层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一般的本科院校对经济类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学就开始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然而,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后,我国的高等 教育 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高校各专业入学人数在激增的同时,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入学的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 爱好 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而相同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等数学 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下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对 教学 方法 、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 兴趣爱好 、发展志向在适当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分析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 ()“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 标。”“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而一般高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得体现上述思想。分层教学法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另外,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程度和要求有区别地制定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从2008学年开始,在我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层相比,两年来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是,对于经济类专业的两个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我们采取不打乱院系,但是分层也分班的方式。层次分为两层,即A层和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以 考研 和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目标;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使数学成为后继专业课学习的有力工具为基本原则。同时,由于A层班级的较高要求不易把握,由具有多年教学 经验 的教师担任授课工作。分层的依据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一方面参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或者有考研等在本专业领域继续研究的意向,我们可以考虑将该生分A层班级听课。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只是当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来修,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将其分在B层班级上课。考虑到班级人数和授课效果,我们采取相当三个“自然班”的人数为一个授课班。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班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班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宜。 四、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之08级以前不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60-69,70-79分数段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而90分以上的优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显提高。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学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负担。使一些对数学没有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较好解决了大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太大的矛盾。08级以后的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适应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强。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分层教学的实施使高等数学教学各方面有了大的改进,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在同一个授课班上数学课,这就给课堂和作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教师和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考试过后需要将学生成绩按“自然班”排名,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的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考核学生成绩方面,可以考虑不仅依据笔试的卷面成绩,再兼顾 其它 形式的考核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阳妮.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7. (5):87-89.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43-54. [4]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参考,1997,(10). 大一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篇二:《经济数学课的教改》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 考试方法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 经济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思路。其主导思想是:经济数学教学应当以“用数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加强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补充,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数学课;教改 很多人都知道,数学非常重要,但却不知道它重要在哪里,只知道各类考试都要考数学,似乎这是应试 教育的代名词。究竟学了数学有何作用,究竟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所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论述。其主导思想是以“用数学贯穿于整个经济数学教学的始终。”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加强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补充,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理念上以“应用”为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经济数学与一般的高等数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应使学生正确认识经济与数学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数学分析必须为经济分析服务,而不能本末倒置,应坚持“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将经济融于数学。每章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 热点 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进入各节内容,尽可能的以经济为例,使数学与经济逐步结合,最后,又以所学有关数学知识,分析每章开始时提出的经济问题。例如:讲函数时,以商品的产量受什么影响、手机话费与什么有关等引入函数的概念,讲完函数概念之后,以数学表达式给出上面提到的函数关系式,最后再给出经济分析中常见的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需求函数等)。讲导数与微分时,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某商品突然降价而利润增加的现象吗?当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引入变化率的问题,也就是将要引入的导数。讲完这一章后,再给出为什么商品降价反而利润增加的答案,就是“富有弹性”。也就是说,适当降价会使需求量较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收入。这样的教学,既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数学原理和方法,也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经济数学课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通过对微积分、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么多内容的教学呢?那就要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取舍经济数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删,首要的就是去掉一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纯数学语言的概念及定理的证明,代之以定性的、通俗的描述性定义及几何解释。例如,函数极限概念,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一种感性认识,确立一种极限概念、思想也就足够了。重点介绍函数极限的概念,然后对整标函数——数列的极限仅仅作为函数极限的一个特例,简而述之。这样处理,凸现了函数极限概念。比以往的先介绍数列极限概念、性质,然后再介绍函数极限,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学效果也很好。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幂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函数、矩阵代数、线性方程组等内容上,删除了曲线的凹凸、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旋转体的体积、行列式的部分内容等等,而把时间花在与他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的单利、复利、产量、收益、成本、最小投入、最大利润、弹性函数等内容上,对他们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这样,有利于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岗位。 三、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授课的主角。我们积极贯彻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授中来,教师针对某一内容和知识点,灵活运用行动导向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本课程归纳并可应用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头脑风暴法、专题演讲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演练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阶段实践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讲授内容,除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训练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数学建模,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精心挑选了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由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转变应用知识增长技能。 四、实现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更新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 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课程 网络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对于引导学生端正 学习态度 ,把握学习重点起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所以必须用的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去考核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此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改变了一卷定结果的做法。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一是以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将日常评价拓展到课题活动、 经济数学小 论文、经济数学作业、小组活动、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面谈、提问、日常情境观察等内容;二是以“统一”的方式来提高评价的可参照性。以重新组卷的方式实行期末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分。 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做过考核能力的试题的征集工作,但还是在摸索之中,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可以归纳为: 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仍然是考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注重思想,淡化技巧。繁难的技巧要淡化,经济数学中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应是考试的重点。 重视应用,考查能力。要着重测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的学生在考试中占优势。 形式多样,富有弹性。可以尝试“开放性”试题,测试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尝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个性 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活动是一项把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快捷、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查阅资料、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在学完微积分后,给出与经济专业有关的建模训练题:产品利润问题、连续复利问题、由边际函数求最优化问题、最优批量问题等。在建模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真地看书、查资料,经常向老师请教,互相探讨,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有很大提高。当然,由于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建模作业完成的不会很好,但这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渗透用数学思想可以解决许多经济中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我校经济数学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恳于钻研,勤于思考的学生越来越多。总之,我们紧扣培养目标,将基础理论、数学建模有机融合,以必须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以丰富的实际问题为背景,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和挖掘,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要树立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并且会做得更好。 参考 文献: [1]高纪文.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2]刘建清.石化学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8-11. [3]张拓.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 大一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篇三:《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 1 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之间的融合历程 数学统计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早在17世纪,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融合就已经表现出了必然的趋势。在当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数》一书中第一次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是两者的首次融合。不过在那个时期的研究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限制,研究方法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没有对统计学进行充分的运用。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学家于1854年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结论,指出可以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推导出“戈森定律”,其中还重点阐述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经济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1]。之后,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文杰斯也对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1871年发表的书籍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也就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经济数学模型[2]。此后,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开始得到推广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得到了创新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和数学家伊诺曼共同创作了《对策论与经济行为》,这本书籍的出版成为经济学与数学开始全新合作的里程碑[3]。自此之后,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学中,还是在宏观经济学中,统计方法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其重要性变得更加凸显。由此可见,从17世纪开始经济学与统计学出现融合的趋势,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目前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非常的深入和成熟,对于推动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作用分析 数学统计方法可用于解决经济学问题 严谨精密的分析过程以及清晰准确的分析结果是数学统计方法的优势所在,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则对结果精确度和科学性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数学统计方法很早就开始在经济学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两者之间的结合和发展,现在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数学专业化理论,例如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等,这又进一步为两者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4]。在经济学问题的解决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模式主要是“经济一数学—经济”,这也就是说,首先,以现实经济问题为出发点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一数学模型并得到结果,最后,再利用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来评估所得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其结论不仅可以用于指导经济活动,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经济决策中,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可以较为科学、准确地预测决策执行后的结果,并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来对结果进行控制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决策的可靠性与科学性,避免企业财力、物力的损失[5-6]。 数学统计方法可作为工具展开经济理论分析 从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融合的初期发展到现在,数学统计学已经开始应用于各种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再加上现代数学与现代经济理论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的深入,很多经济现象理论都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这几年来,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分析中的研究在不断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从量的角度来确定结果,同时还可以从质的角度来做出判定[7-8]。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数学统计方法,就难以有效解决经济学问题。 3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实例分析 在GDP分析模型中,可以通过数量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来找出其中的统计指标,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社会现状来研究GDP值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以某市2001—2012年的GDP纵向分布数据模型为例,采用分析数量经济法中的回归分析来展开统计学研究,并初步预测2014年之后的某个阶段。 表1即为某市的GDP数据统计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并建立一个关于GDP与实践序列间关系的F(y)模型,其数据处理结果散点图如下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GDP呈现明显的非平稳增长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和数据处理作出一阶差分,可以看出散点图为二次函数形式,因此可得F(y)=ax2+bx+c,采用回归分析来处理年份可以得到回归统计结果见表2。由此可得回归方程为F(y)=,检验其规定系数可知R=,与1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数据有很好的拟合度,可以采用该方程对未来的某个阶段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实际的GDP受多因素影响,其变化不稳定,因此预测值都会有一定的偏差,根据某市2013年实际GDP总值为亿元,与上述预测的理论误差为: w=()/×100%= 这一误差值较大程度的偏离了回归曲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建设模型的初始条件时消除的政府主观态度、人们的消费亿元以及汇率和进出口关税等部分影响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2014年级之后的年份都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因此本文仅限于探讨对2013年的预测。就本次模型来说,虽然 没有从整体上来进行考虑和分析,但是其理论与实际的核实可以看出这次预测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具有可行性。 4 结 论 总的来说,数学统计学对于经济的预测和 总结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对各项经济指标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和改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本文选择某市为例来进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在实际的经济预测中,数据的收集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纵向,同时也要注重横向幅度的收集,对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筛选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理论分析更加有依据,其结果也更加具有理论效应。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其掌握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和本质变化,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猜你喜欢: 1.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 2. 关于大学经济学论文范文 3. 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 大一经济学论文 5.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

参考文献那么多,也要看你是写哪一方面的。

这是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后的参考文献[1] 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究(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陈纪修等.数学分析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翟连林,姚正安.数学分析方法论[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4] 龚冬保.高等数学典型题解法、技巧、注释[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5] 郭乔.如何作辅助函数解题[J].高等数学研究, (5),48- 49[6] Patrick M.Fitzpatrick.AdvancedCalculus: 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Analysis [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7] 林远华.浅谈辅助函数在数学分析中的作用[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8] 肖平.辅助函数的构造方法探寻.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供参考。

关于数据分析的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 钱雪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 孙家广.软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戴小平.数据库系统及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4] 李明欣.基于BootStrap3的JSP项目实例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5] 赵洛育.html css javascript网页设计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陈晓勇.MySQL DBA修炼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2【题 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智能数据分析模型【作 者】窦盼英[1] 魏全瑞[2]【刊 名】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2).-109-1142/2【题 名】智能数据分析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综述【作 者】姚卫新 黄丽华【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4,30(7).-3-5

企业财务数据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数据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 分析 公允价值

论文摘要:我国的财务 报告 体系是经过2006年会计改革以后而建立起来的,我国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得到长足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处于流动状态的投资人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文章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分析了财务报表的主要变化,认为在现阶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报表项目及其内涵的变化,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影响,关注职业判断对报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 措施 。

一、引言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 企业管理 层的评论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债权人、政府及公众。他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层对于编报企业的财务报表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

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自己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 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把握。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 经验 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一)名称

旧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报告;新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会计报告。

(二)内容

旧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 说明书 ;新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目标

旧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投资者、 财税 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定期的、主要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时间和指标体系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企业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比如成本报表属于对内报表。

2.按报表提供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和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汇总财务报表是指上级和管理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主题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综合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而现在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原来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余都计入其账面价值。

上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了资本公积,影响了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上述将原来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

(三)固定资产

原来的固定资产是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这样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减少。

(四)所得税项目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限。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即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150万,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支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上述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将会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增加。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叫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净减少。

五、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

原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在新利润表中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原利润表中的主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在新利润表中被取消,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前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普通股东的当前净利润即企业当前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前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2.资产减值损失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变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

(二)利润表的相关分析

上述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新准则规定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

六、对财务报表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分析公允价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及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纳税方面的影响

大量公允价值在资产和负债计量中的应用,使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资产负债表递延法下,这些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如果涉及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要考虑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七、应对措施

(一)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报表分析时,使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合理准确的评估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即使是有价值的上市股份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股东收益的保证。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变动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但用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些资产的新价值,可能会把投资者误导,从而引来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另外,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与报表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报表反映出的情况。

(二)财务比率的应用

1.财务比率的计算

由于报表的某些项目及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要有相关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附注才能够计算。比如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

2.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施行以后,净利润和净资产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上升。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现金净流量等数据与利润指标进行比较。

结束语

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做出了比较,又分别从财务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 总结 ,结合相关的会计账簿认真仔细地才能做出一份可观的、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会计报表,以便于参考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3]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J].财会月刊,1998(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210-234.

[5]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2005.

[6]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 郭建,魏晓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3).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关注科目 分析指标

[论文摘要]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要点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解读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

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经营业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为直观的信息,同时对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对于投资人而言,可以以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对于债权人而言,从分析贷款的风险、报酬以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从分析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来了解其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对于经营者而言,为改善财务决策、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侧重不同的考核数据指标。

二、阅读财务报表时我们应着重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2.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4.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用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三、财务报表中的重点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企业偿债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实例分析:假设上市公司A资产总额中的债权已经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债权总额中,应收母公司款项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2000年7月,A公司的母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那么此时应如何对A公司存在的债权质量以及对A公司未来的影响做出评价。实例分析:A公司的债权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中应收母公司款项达到80%以上,即A公司应收母公司债权超过了其总资产的75%×80%=60%。而目前A公司的母公司面临破产清算,A公司总资产的60%存在坏账风险,故其债权质量极差。

(二)获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能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利润。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可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如果高于社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企业就会更容易的吸收投资,企业的发展就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财务报表分析还要看报表的附注,关注企业的历史及主营业务,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对利润的影响,分析附属企业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以便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同时会计报表分析质量也受到分析者经验与业务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之我见[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 (S3)

[2]张思菊, 陈雯娟。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1)

数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舞动的排序算法..

[3]丽水学院在线联系和考试系统..

[4]范德宝,于晓聪,丁伟祥.提高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5]董丽薇.“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数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2006,49(3):33-35.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M].第2版.刘来福,杨淳,黄海洋,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孟凡荣,贾杰,王兴伟.网络工程专业创新性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3,(194)14:104-108.

[5]刘昕,石乐义,元雪东.面向计算思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96)16:35-38.

数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逯鹏,张赞.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21-123.

[2]贾丹,周军.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2-134.

[3]郭艳燕,童向荣,孙雪姣,等.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两门课程的教学衔接[J].计算机教育,2014(10):47-50.

[4]高贤强,化希耀,陈立平.引入计算思维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7):16-19.

[5]严太山,郭观七,李文彬.课堂设问的技巧及其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1-83.

[6]南淑萍.电子商务专业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3-14.

[7]杨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于垃圾分类论文的题目

t already has round-isla

1 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42 成都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分析与处置研究 2007这两篇如何?需要给我邮箱

摘要:本文简介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及其环境管理现状和问题,分别提出了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环境管理对策,最后整合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关键词:环境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环境管理是人们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动作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对策,正式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理。许多城市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由于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主要由各城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实质上是由环卫部门及其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的,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了对垃圾处理厂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几乎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足够的收集处理费用、人员,垃圾收集处理单位重视的是数量,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不多。垃圾环境管理除环境行政管理外,还包括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我国企业垃圾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垃圾环境管理也没有形成气候,参与机制很不完善。2000年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截止2001年底,全国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1 垃圾分类收集中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必要性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填埋垃圾。我国对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首先垃圾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险废物如废电池、日光灯管和废油等,不利于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特别环境管理,并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其次,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并不十分丰富,垃圾混合收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垃圾混合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烧的有机物资源化和能源化价值。混合收集后再利用(分选)又浪费人、财、物力。再次,垃圾混合收集可能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垃圾混合收集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与之相对,垃圾分类收集具有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优点,但具有投入人、财、物多的劣势。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同时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国家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先试点再推广的政策,试点城市在法律政策、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实行分类收集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00年的分类回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废电池、废纸和废塑料。 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各试点城市基本上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为三类:一类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一类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还有一类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各试点城市还采取了下列管理措施:(1)各试点城市确定了垃圾分类收集目标。按照已通过专家评审的《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总体规划(2000~2010)》及《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规划(2000~2010)》“工作目标”初步确定:到2010年期间,在清水河环境园内建设城市垃圾分选回收中心、粗大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处理中心,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其中,2005年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60%,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25%;2010年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90%,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30%。(2)各试点城市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如北京市结合申办奥运会,把分类收集作为建设绿色北京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系统性、广泛性、有序性”的指导方针,并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废纸分类收集,推广使用再生纸办公。(3)各试点城市成立了分类收集机构。南京市逐步建立由小区保洁员、居民、物业管理公司和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广州市以垃圾分拣中心建设为龙头,建立了分类收集人员的室、区、街道三级管理制度,组建专业运输队伍,实现了25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等。(5)各试点城市根据地方特点完善分类收集的步骤。广州首先居民粗分;再运送到分拣中心细分;最后再根据各种垃圾的组成成分,分别进行再利用。对于可利用的有机物可以在住宅小区通过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绿化的原料就地“消纳”。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第一,市民的分类收集意识并不高,管理部门采取的宣传教育措施也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和运动式的。第二,分收集处理费用靠政府全额财政拨款,配套资金缺乏,缺乏融资渠道,尤其是利用外资方面。第三,垃圾收集主体间衔接不合理,缺乏中间环节,尤其是在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第四,公众参与不够,公益性环保组织参与停留在宣传教育的阶段,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其环境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第五,环卫部门和保洁单位习惯于传统垃圾收集方式,不适应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如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方法和收集方式掌握不准。第六,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率低而技术含量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足够数量和适宜素质的工作人员。第七,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备不能适应有地方特色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式的需要。 垃圾分类收集环境管理对策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环境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国家环境管理、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建议国家层面上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名词术语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垃圾分类收集的统计和评价指标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行动计划以及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同时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垃圾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省级层面着重垃圾分类收集技术的宏观调控和推广应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环卫保洁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设立须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资格,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环境管理。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始末站、港口、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馆(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由本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城市集贸市场,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垃圾。各种摊点,由从业者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在市区水域行驶或者停泊的各类船舶上的垃圾、粪便,由船上负责人依照规定处理。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生物制品厂产生的废弃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必须选定适宜的地点或场所配套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容器、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清扫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按规定和约定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委托分类收集垃圾,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合同副本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带有液体的垃圾,产生单位应密封投放,分类收集单位应密封清运,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公众参与管理。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2 垃圾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后的垃圾都应集中处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置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国债资金的有力支持。垃圾集中处理环境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重视卫生管理,忽视环境保护。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外,很少有适宜的环境管理方法。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选址和构造,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需关闭、闲置或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核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垃圾集中处理还应与垃圾减量化、家庭自身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相结合。如广州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类收集、净菜进城、包装容器循环利用以及垃圾发电相结合。 填埋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堆肥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 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它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 焚烧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有并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3 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我国各城市基本配套建设了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大多数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少数城市正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原则为(1)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2)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3)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和(4)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盲目追求对垃圾良好环境管理的一蹴而就,既不可能也不可行,但我们可以借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和分类收集试点的契机,对有经济和能力条件的城市尝试对垃圾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是一种末端控制措施,应该和源头控制和产生控制相结合。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相关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并整合平衡各方的利益。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在投资、税收、征地、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要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开放服务市场,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政策,通过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激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带动减量化、资源化,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为保护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制定与之相应的合理稳定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惩制度,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持续发展。建立危险废物单独收集和处理系统。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容器和废油等。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具有不经济性,单位和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义务。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强化环境管理,严厉处罚不执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居民生活垃圾,通过实行居民分类收集付出成本2~3倍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分类收集或代履行收取相应费用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于工业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场所设置单位或主管部门必须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任何人投掷垃圾必须投入且必须按分类标准或方法将垃圾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以罚款,对违反规定的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垃圾的环境行政管理要与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管理结合,以形成结构互补、功能配套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环境管理体系。市人民政府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具体实施,大类粗分,厨余垃圾就地绿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应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发包、平等竞争、有偿服务的原则,鼓励单位或个人举办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专业化服务企业。卫生填埋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应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等要求执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卫生填埋场场址,以利于减少卫生填埋对环境的影响。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可采用天然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技术措施。应当坚持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加强垃圾填埋的环境监督管理。

垃圾分类经济在迅速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不断进步,而我们周围的环境却在日益恶化,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肆意的发展下去,那我们的未来将不可想象。然而目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缺乏环保的知识和行动。星辰满天,微风阵阵,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呼吸新翻泥土的气息。手执一把蒲葵扇,看远方麦浪翻滚,聆听蟋蟀在草丛间自由的吟唱……这是父母记忆中夏末初秋的晚上。黑夜的天空漆黑如墨,看不见一丝光亮,没有微风,没有麦浪,有的是满目大大小小的白色塑料袋和闻起来恶心、令人作呕的气味……这是我们这一辈的记忆绿色的踪迹悄悄地萎缩,垃圾覆盖在这片黄土山。199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亿吨,而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垃圾的历史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塑料袋之所以被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因为它作为垃圾难以被处理,这也就成为垃圾处理中的一大难题。这些垃圾是全国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堆存侵占5—2000亿多平方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达到1。5亿吨,成为人类严峻的问题之一。暑假里的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快速刷好牙、洗好脸、换好衣服、鞋子,跑出去买生煎吃。还没到那家店,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时不时挤出一个已经买好的人,拎着两个塑料袋,里面各装了一个白色的一次性塑料盒还有一双筷子。有的人干脆在路上就拿出里面的一次性筷子打开塑料盒吃了起来。吃完后,拿出餐巾纸,随手擦了下嘴,连着塑料盒、筷子什么的一起随手扔在地上。我看到大家都熟视无睹,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可就是没人去捡,一包包的薯片袋子、可乐杯……我的步子慢了下来,脑海里映出了那样一幅画面: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扔一个塑料袋,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埋没在这个垃圾的海洋里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哆嗦了一下,于是退回去,弯下身子,把那些塑料袋、可乐杯捡起来,走到垃圾桶边准备扔掉,然而我又楞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的垃圾桶换成这样了:两侧是墨绿色,中间是灰色,前后两面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顶部专门投放了两个放烟蒂的地方。

关于说课论文的文献

浅议说课的目的和方法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议说课的目的和方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我们为什么“说课”

目前,不论在幼儿园内还是在更大范围的同行交流活动中,“说课”已经成为许多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工作经验交流方式。既然是工作经验交流方式,目的自然就很单纯:首先,是通过同行交流分享一些工作心得,以期望同行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其次,是通过与熟悉程度各不相同的同行交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信心;第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机会倾听同行的不同意见,以便能够重新反思,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设计执教能力。

最近几年,我个人也曾经参加过各种不同的同行聚会活动,有范围小到年级组或教研组的,或幼儿园范围内的,也有大到市、省、全国乃至国际会议范围的。无论在什么范围内,说课实际上就是清楚明了地使用语言向同行“说明”自己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意图,引发同行对相关问题的回应。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能够激发自己思考问题的说课方式,因为作为一个听者,我花了时间坐在这里听,就是因为我有需要受到说课者启发的动机。而且一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果我的思维没有能够被激发和推动起来,大脑就很快感到疲劳,就会不由自主地走神。所以说,说课最好不要被当作一种独白式的语言表达行为,而是需要被当作一种对话式的语言行为。

二、我们可以怎样“说课”

“说课”足与“上课”相对的一个概念。即说课者并没有真实地在同行面前对学生执行自己设计的课,而是描述或解说自己将要对学生执行的课或者已经对学生执行过了的课。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同行听众不是刚刚观摩过说课者执教的课,是非常困难激活相应经验的。因此,也是非常困难进入说课描述的情境与其共鸣的。

根据我所见识过并感觉能够受到激发的说课类型,我想简单谈谈一些可能尝试的说课技巧。

(一)“直截了当”的技巧

在同行听众基本上都刚刚观摩过说课者执教的课的前提条件下,我们的说课可以直截了当,不过分去追求“华美演说式”的效果,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说课者自己认为最值得与别人分享的一个发现,一个“金点子”或者是一个教具、学具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疑虑、一个教训或者是一种迷惘、困惑的感觉。而且,说课者在提出这些观点时,还需要尽量事先设想:自己的言说,是否能够与同行听众的经验“对接”,是否能够激发同行听众的积极思考和与你对话的兴趣,而不是激发同行听众欣赏的表情与热烈的掌声。如果听众不能够被有效激发,就会很快陷入厌倦的状态,这样的说课自然也就不容易达到言说者期望的共鸣效果。

(二)“实录片段回放”的技巧

前面说过:听者难以进入说者情境,起码部分是因为他们没有与说者共享的经历,听者即便是同行,但要快速地根据说者语言在头脑中再造出一个可以与说者共鸣的情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说课者面对的是多数没有经历观摩课过程的听众时,有条件的说课者可以把需要解说或研讨的课堂实录片段回放给听众,让听众先用自己的感官直接经历现场情境之后,再来听你的问题解说或参与你的问题研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高许多。

(三)“辅以设计片段操作”的技巧

更进一步来说,听者进入说者情境困难,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没有与说者的学生或说课者自己共享的经历。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即便是幼儿教师同行,如果他们没有参与执教教师和孩子们的实际操作,很多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够与上过课的教师和孩子体验到类似的喜怒哀乐。因此,在有些必要的时候,说课者也不妨请自己的听众来当一下“自己”或者当一下上课的小孩子,让大家一起重新、仔细体验一下需要重点分享或研讨的那个具体的设计片段。让听众全身心地直接经历现场情境之后,再来听你的问题解说或参与你的问题研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更高。

(四)“邀请听众先行尝试”的技巧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技巧。即说课者先将自己的材料或目标提供给同行听众,激发同行听众的设计热情,然后在邀请同行听众先行展示各自的设计思路,最后再将自己的不同设计提出来交流。这种说课方式,经常都能够很好地调动同行听众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对于说课者和听众来说,也更能够从相互交流中开阔眼界,得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三、几个相关的说课实例

(一)相对“直截了当”技巧

1、观摩课刚结束,执教教师:今天的课上下来,我最困惑的问题就是我设计的这个图谱究竟有什么用?本来的设想是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舞蹈的步伐,可是我自己看不出它对幼儿学习这个步伐有什么帮助。我不知道是图谱本身没有设计好还是我不会用图谱来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澄清一下这个问题。(大家热烈参与讨论,不少人提出了图谱设计本身的'问题并给予更合理的建议;更有不少人直接指出,根本不必使用图谱,而仅仅简单地使用“踏跳踏跳”的口令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观摩课刚结束,执教教师:我在家里第一次上这课的时候,大家给我提意见,说我“教”得太多,会压制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我调整以后第二次上这课,大家给我提意见,又说我一点儿也没有帮助幼儿提升。今天是我第三次上这课,我自己还是觉得没有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希望大家帮助我弄弄清楚:我到底应该教什么,不教什么?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这样来帮助执教老师想一想:在最后蝴蝶们自由飞翔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哪些方面来提升他们的表演?观摩教师A:节奏……(与音乐和谐)

观摩教师B:交流合作,比如可以结伴飞……(与他人和谐)

主持人:非常好呀,思路出来了!蝴蝶的翅膀可以怎样做些不同变化呢?(动作变化创意思路)

观摩教师C:可以摆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向不同的方向飞……

主持人:双手可以摆成不同的姿态吗?

观摩教师D:当然可以,也可以划出不同的路线……

观摩教师E:还可以走出不同的路线……(空间移动变化思路)

观摩教师F:还可以飞一飞,停一停摆造型……(更多因素复杂组合思路)

主持人:现在我们聚集了那么多的思路,大家都记下来了吗?别的类似活动也一样可以使用吧?执教老师,您对大家的帮忙满意吗?(执教老师微笑点头)我们大家对自己的共建工作满意吗?(大家笑,鼓掌。)

(二)相对“实录片段回放”技巧

笔者刚刚在4月27~29日访问了奥地利的奥尔夫研究所,下面是该研究所的古瑞娜教授的现场说课实例。

1、民间舞蹈学习

(1)坐圆,我们学做三个动作:拍腿、拍手和双手绕环。

(2)坐圆,我们跟随音乐学做三个动作:拍腿、拍手和双手绕环。

(3)坐圆,我们跟随音乐学做三个动作:拍腿、拍手和双手绕环,拍手时将自拍改为与旁边的固定伙伴对拍。

(4)在拍腿的音乐声中随意走动,在拍手的音乐声开始时随便在哪张椅子上坐下做其余两动作,拍手时将自拍改为与圆心中假想伙伴对拍。

(5)在拍腿的音乐声中随意走动,在拍手的音乐声开始迅速找到一个伙伴与之对拍,双手绕环不变。

(6)在拍腿的音乐声中随意走动,在拍手的音乐声开始迅速找到一个伙伴与之对拍,双手绕环音乐开始时与伙伴共同旋转。

(7)在拍腿的音乐声中与先前遇到的伙伴一齐随意走动,在拍手的音乐声开始迅速找到另一对伙伴,个人与新伙伴对拍,双手绕环音乐开始时与新伙伴共同旋转。

2、教学设计理念解释

(1)从我们刚才的实践中你们可以看出:我们不是学技能,而是一起做游戏。

(2)我们用舞蹈和音乐交流,通过游戏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

(3)我们用简单的方法得到许多回报。

(4)我们的游戏里面是有许多潜规则的,通过这些潜规则,人的音乐性、个性和社会性就发展出来了。

3、综合音乐表演学习

(1)我们观察模仿学习一个4拍的简单拍打声势(手手胸胸手手胸一)。

(2)我们转身单纯用听觉模仿练习那个4拍的简单拍打声势。

(3)观察模仿学习另一个4拍的简单拍打声势(手手胸胸腿腿踏)。

(4)我们转身单纯用听觉模仿练习那个新的4拍的简单拍打声势。

(5)我们将两个不同4拍的拍打声势连起来练习。

(6)做一个前述8拍拍打声势,停下看老师做一个8拍即兴动作,(每次重复时,我们的声势不变,老师的总是不同)

(7)大家一齐做一个前述8拍拍打声势A,各人自己做一个8拍即兴动作B。(每次重复时,个人的即兴总可以随意)

(8)大家一齐做一个前述8拍拍打声势A,各人轮流单独表演一个8拍即兴动作B。

(9)我们做一个前述8拍拍打声势,停下看老师做一个8拍即兴动作同时加入有趣的嗓音节奏。(每次重复时,我们的声势不变,老师的总是不同)

之后教师又逐渐加入了旋律,歌词演唱,音条琴演奏,打击乐器演奏。每次都是由教师先开始,我们观察先模仿,再即兴表演。每次都是A为统一做模仿的部分,B做先集体即兴后个人独立即兴。最后建设成了一个较大的有前奏和渐慢结束的完整综合音乐合作表演。

4、教学设计理念总结

(1)我们都是通过有规律(循序渐进)的程序进行学习的。

(2)我们都是体现了让大家自由自在地发挥。

(3)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指点的,给你一个体现了潜规则的“音符”(榜样),引导你自由自在地走下去。

四、小结

不知道通过以上的分享大家是否对说课的目的,以及针对“自我提高和相互促进”的目的而使用的说课方法能够有所了解和认同。不管怎么样,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既然说课是说给别人听的,当然就需要特别关注听众是否愿意听。既然同行听众都是为了自我激发和自我提升才来听的,当然就需要特别关注所说的话和其他辅助方式是否能够与听众建立专业经验沟通的桥梁。这一点与我们经常说的“教学要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激发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一样的道理。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

[1][苏].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引用是对论文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4]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5]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7]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8]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9]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13]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方企勤等译,《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 [15]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孙艳蕊,张祥德.利用极小割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度的一种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10,25(2),284-288. [2]孔繁甲,王光兴.基于容斥原理与不交和公式的一个计算网络可靠性方法,电子学报,1998,26(11),117-119. [3]王芳,侯朝侦.一种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性的新算法[J],通信学报,2004,25(1),70-77. [4][J],Networks,1987,17(2):227-240. [5]],(1):46-49. [6][J],(4):325-334. [7](3):389-395. [8]. [9]封国林,鸿兴,魏凤英.区域气候自忆预测模式的计算方案及其结果m.应ni气象学报,1999,10:470. [10]达朝究.一个可能提高GRAPES模式业务预报能力的方案[D].兰州:兰州人学,2011 [11]符综斌,干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2. [12]顾震潮.天数值预报屮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J].气象学报,1958,29:176. [13]顾震潮.作为初但问题的天气形势数值预报由地而天气历史演变作预报的等值性[J].气象学报,1958,29:93. [14]黄建平,H纪范.海气锅合系统相似韵现象的研究[J].中NI科学(B),1989,9:1001. [15]黄建平,王绍武.相似-动力模式的季节预报试验[J].国科学(B)1991,21:216. 猜你喜欢: 1. 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参考 3.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优秀范文 4. 13年到15年参考文献论文格式 5. 浅谈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