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煤岩识别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4:31:42

煤岩识别研究进展论文

摘 要 详细划分了吐哈与准噶尔盆地J煤系有机相,将本区泥岩有机相和煤相分别划出4类。对这些有机相样品进行了Py-GC生气性实验,首次提出了Co1,Co2,Cg1,Cg2,D11,D22等反映烃源岩生气能力的重要参数。结合荧光有机组分指数,将研究区各类泥质烃源岩和煤烃源岩分为3类气源岩,改进和完善了气源岩有机岩石学-有机地化评价体系。通过对每一个有机相现阶段(低熟阶段)和远景(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气能力逐一评述,划出了本区有利生气相带,指出有利生气相带与气聚集带呈重合叠置关系。

任德贻煤岩学和煤地球化学论文选辑

有机相是生物有机质类型和聚集环境的综合体现。有机相概念源自于煤相,现在却独立并涵盖了煤相,亦即煤相可以看成是有机相的一种特殊类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成气研究的进展,特别是戴金星(1991)[1]提出了气聚集域、区和带的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有关气聚集带、生气相带和有机相带间的时空展布的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则更日显重要。显然,这方面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首先正确地识别与划分研究区煤系有机相;其次,对这些有机相及其烃源岩代表样品进行生气性能与实验研究,并对各个有机相带的生气能力逐一评价后,才能划分出有利于最大生气的有机相带,为寻找新的气田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煤系有机相的划分与特征

1.本次研究中有机相的划分思路

(1)新疆三大盆地有时难以严格区分煤系和非煤系(如吐哈盆地的七克台组J2q),因此从生气生烃性能考虑,力图建立一个适用于煤系、非煤系有机相的共同划分标准。

(2)将有机相的生气生烃性能摆在第一位,同时充分考虑其有机质属性和沉积属性。同一有机相,大的沉积环境相似,但可以有不同的沉积亚环境。代世峰等(1998)在研究内蒙古乌达矿区煤的显微组成与沉积环境关系时指出,相同沉积环境形成的不同煤层其显微煤岩组成随着聚煤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2]。

(3)评价有机相主要指标应直观、便捷、可操作性能强,不仅理论上适用,也便于生产现场迅速判断。在烃源岩处在低成熟度前提下,作为主要指标之一,尝试用荧光有机组分指数。

(4)煤相是有机相中的一种特殊的相。在划分中除荧光有机组分指数外,还需综合使用其他煤岩学参数,如流动指数IM,组织保存指数ITP,凝胶化指数IG等。

现将有机相(含煤相)划为4个泥岩沉积有机相与4个煤相,具体划分见表1。

2.各类有机相特征概述

(1)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有机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大,达70%,一般在50%~60%,均质镜质体与结构镜质体含量低,基质镜质体多在30%左右;壳质组一般小于等于3%。此种有机相主要出现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西山窑组J2x下部煤层中,荧光有机组分小于35%,最低仅,一般在20%~34%范围内变化。代表样品为B1+2-10。

(2)周期性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基质镜质体与惰质组均占相当数量,基质镜质体>惰质组。基质镜质体在42%~51%;惰质组大多为30%~40%。均质镜质体、结构镜质体占5%~17%,略高于覆水森林泥炭沼泽型煤。壳质组则小于4%,实际上是一种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煤及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的过渡型有机相,但其显微组成更接近于覆水森林泥炭沼泽型。代表样品为B1+2-9。

(3)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基质镜质体为主,一般大于55%,最高可达80%左右;结构镜质体与均质镜质体所占比例较小;壳质组含量不高,一般小于10%,多在5%左右;惰质组占相当比例,大多在12%~39%之间。准噶尔盆地南缘六道湾煤矿J2x下部B1+2煤层的覆水森林沼泽相煤可作为其代表,煤中大量的基质镜质体,表明覆水较深。同时,在基质镜质体中常有孢粉体、惰屑体、碎屑半镜质体和黏土矿物,呈碎屑状结构,显示在覆水森林泥炭沼泽中常有流水作用,因此,这种有机相流动指数均比较大。吐哈盆地台北坳陷J2x的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中,惰质组含量也较高。矿物以浸染状黏土为主,可见石英与金红石。代表性样品为B1+2-4。

(4)强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镜质组含量高,占80%~90%以上,以均质镜质体和强膨化的结构镜质体为主,可达60%左右。基质镜质体一般多在20%~40%之间。惰质组极少,几乎都小于1%,V/I比值较高,大于7,多数大于100。而壳质组相对含量较高,多数在3%~9%间变化,且以薄壁角质体为多。无机元素总量较低。矿物特征是成岩早期形成的菱铁矿结核和黄铁矿莓粒、结晶发育,可形成几mm宽的条带和透镜体。成煤植物以树蕨及木贼目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为主,有较多的银杏等叶片参与,沼泽强覆水,介质为弱还原~还原条件,水流平静。此种类型的有机相是构成准噶尔盆地南缘J2x上部B26煤层的主体。代表样品为B26-6。

(5)贫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1:荧光有机组分含量多数小于,荧光有机组分/无荧光有机组分亦多小于,有时统计不到。荧光有机组分主要是较小的角质体或壳屑体。无荧光有机组分仍以镜质体、丝质体为主,含量亦很少,一般多在1%,很少有大于2%者。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是相当氧化的环境,或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如水上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间,辫状河道岸后泛滥平原沉积的各种类型泥岩,都可以归入此类有机相。在显微组成上,镜质体中再循环成分含量较高,惰质组分亦较高。代表样品为Z1-11,Z1-19。

(6)贫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2:其形成环境相对潮湿。如三角洲水下平原分流河道间沉积,扇三角洲前缘,辫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以及煤中夹矸、底板、顶板、伪顶等所代表的有一定程度覆水的沉积环境。虽显微组分与贫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1差别不大,但有机地化参数则与之有较明显差别。代表样品为Lan2-14,Sh-8。

表1 分系沉积有机相划煤及生气性能评价

续表

注:lM指标中括号内数值为平均值;观生气量指R。<0. 69%的工作区大部分地区生气量,总生气量指R。>的生气量,因此,生气性评价中,a指R。<的生气量,近似代表工作区在低熟阶段生气性评价;b指R。>0. 700/0~的生气量,代表工作区高成熟或过成熟生气性评价;D11指<350℃气有效碳降解率;D12指室温~600℃气有效碳降解率。

(7)中等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这类有机相亦形成于相对潮湿还原的沉积环境中,如煤层底板泥岩为代表的闭流沼泽环境,水下三角洲平原相,辫状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及河流相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滨浅湖等沉积环境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有机相。荧光有机组分含量为2%~8%,也有的样品荧光有机组分含量小于1,且有1<荧光有机组分/无荧光有机组分<3。岩性可出现炭质泥岩,泥岩等。凡是炭质泥岩,主要荧光组分是薄壁角质体,无荧光有机组分有均质镜质体、惰质组等,含量一般在8%~22%之间,个别高达35%。代表样品为Lin1-14。

(8)富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这类有机相多形成于覆水较深的还原环境,荧光有机组分指数大于8,其含量均大于8%。壳质组除大量出现孢子体、角质体外,还可出现相当数量的结构藻类体及其降解产物矿物沥青基质B,组合形式主要有:①皮拉藻+角质体+矿物沥青基质:主要见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2130井J2x煤层夹矸炭质泥岩中,成煤植物有藻类、树蕨、银杏和苏铁,同时有介形虫参与,可能属于湖湾环境;②藻类体+矿物沥青基质B+菌丝体,主要见于吐哈盆地J2q半深湖泥岩中;③角质体+矿物沥青基质B,主要在准噶尔盆地腹部盆参2井J2t的三角洲水下平原泥岩中。岩性可为炭质泥岩及湖相泥岩,代表样品为Sh-6。

二、研究区各类有机相生气性评价

生气性实验

本次实验目的有二:一是了解不同有机质类型、丰度的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气油比,着重研究其生气量,生气能力;二是研究不同有机相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气油比、生气能力。实验条件为:He为载体气体,流量50mL/min,50m石英毛细柱,硅酮固定液;热解程序升温20℃/min,采用液氨收集裂解产物,由FID鉴定器鉴定,柱升温速度为10℃/min。所有样品除煤外,均制成干酪根,实验中共设计5个温度段,结果见表2。

产物组成及其主要参数

Py-GC产物主要分为正构烷烃、正构烯烃、芳烃及类异戊二烯烃四大部分。正构烷烯烃中C1~5为气态烃,C6~14为轻质液态烃,C+15为重质液态烃,芳烃中仅能检测出苯、甲苯、二甲苯及萘。类异戊二烯烃检出了姥鲛烷、植烷、姥鲛烯等。主要参数有:

(1)C1~5/C+6:表征不同温度段的气油比。

(2)nC6~14/nC+15:反映短链轻质烃与长链重质烃的相对比例。一般腐殖型的III型有机质短链轻质烃产率高。

此外,根据研究需要,另提出4个重要参数:

(1)气有效碳Cg和油有效碳Co:以各温度段加和的生气总量及生油总量分别乘以所得,表征有机碳中生成气态烃和液态烃的有效碳。Cg/Co类似于总气油比。低成熟阶段,以小于350℃的气有效碳Cg1和油有效碳Co1近似表征其气油生成能力(Ro≤)。

(2)以Cg/TOC与Co/TOC即所谓“气碳降解率D1”及“油碳降解率D2”表征有机碳中可生成气、油的有效碳百分数。

表2 和泥岩干酪根煤Py-GC实验统计结果

表 3 研究区气源岩类型评价体系( 低熟阶段)

表 4 研究区气源岩类型评价体系( 成熟-过成熟阶段)

3.气源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生气性评价

由于研究区烃源岩多数处于低熟状态,故分2个阶段讨论:①温度为<350℃,约相当Ro≤的低成熟阶段,可近似代表研究区这个阶段大多数侏罗系烃源岩的产气量及生烃性质。②350~600℃,相当Ro为~以上的成熟、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近似表示研究区低成熟烃源岩远景生气量及生烃能力,或局部热异常,热-构造事件发生区的现阶段产气量及生烃能力。但其总生气量总气油比,ω(Cg)/ω(TOC)等指标的数值计算中应包括低熟阶段产物生成量。

研究结果列入表3,4。根据表3表4所列的各类有机相代表性烃源岩样品的生气性能数据,可知,就生气能力而言,低熟阶段时,其生气能力由强到弱,按ω(Cg)/ω(TOC)顺序,依次为中等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强覆水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贫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1,2,周期性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富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这与代世峰等(2000)用TOF-SIMS研究气源岩的生烃潜力得出的结论一致[3];但到成熟-高熟阶段则生气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强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周期性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富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中等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贫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2,贫荧光有机质泥岩沉积有机相1。其生气性能之优劣比较及其他各类地化性质均已列入表1。

三、结论

从吐哈盆地目前已知的煤成气田分布看,胜北气田正位于吐哈盆地台参2井生气中心;红台气田分布在鄯勒-小草湖生气中心附近;丘东气田则在台参2井和小草湖2个生气中心之间。准噶尔盆地J1b,J2x最大生气中心出现在呼图壁一带,在吐哈及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有机相带,生气带与聚气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其气藏构造未被后期地壳运动破坏,有利生气相带与有利聚气带应呈重合或叠置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戴金星 . 气聚集带和气聚集区的分类及其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8( 6) : 1 ~ 10

[2] 代世峰,任德贻,彭苏萍,等 . 内蒙古乌达矿区煤的显微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研究 . 沉积学报,1998,16( 3) :141 ~ 146

[3] Dai S F,Ren D Y,Yang J Y,et al. TOF-SIMS study of 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potential of mineral-bituminous groundmass.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0,74 ( 1) : 84 ~ 92

Organic facies and their gas generating potentials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urpan-Hami and Junggar Basins

YANG Jian-ye1,REN De-yi2,DAI Shi-feng2,

ZHANG Wei-biao2,MU Guo-dong1,LI Xiao-chi1

( 1. X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Shanxi 710054,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CUMT,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organic facies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he Turpan-Hami and Jung- gar Basins w ere classified in detail. The mudstone organic facies and the coal facies w ere indi- vidually classified into 4 types. Based on the Py-GC experiment of gas-generating potentials of the samples,some important indexes,such as Co1,Co2,Cg1,Cg2,D11and D22w ere put forw ard to reflect the gas-generating potentials of source rocks. According to the fluorescence maceral index ( FMI) ,the clay and coal source rock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types,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organic petrology-organic geochemistry evaluating system for gas source rock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gas-generation potential of each organic facies,both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 ture,the favorable gas-generating belts w ere lin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oinci- dent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favorable gas-generating belts and the gas-accumulating belts.

Key words: organic facies; Py-GC experiment; gas source rock; gas-generating belt; gas-accumulating belt

( 本文由杨建业、任德贻、代世峰、张卫彪、牟国栋、李晓池合著,原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 年第 30 卷第 1 期)

表 齐庆新研究员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序号 题目 作者 期刊 发表日期 1 煤岩冲击倾向性研究 齐庆新; 彭永伟; 李宏艳,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05-15 2 冲击矿压防治的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 李宏艳; 潘俊锋;,等 煤矿开采 2011-06-15 3 冲击地压防治的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 第一届中俄矿山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论文集 2011-04-01 4 基于煤体采动裂隙场分区的瓦斯流动数值分析 齐庆新; 彭永伟; 汪有刚,等 煤矿开采 2010-10-15 5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再认识 齐庆新; 李宏艳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1:岩爆机理探索 2010-07-08 6 深孔断顶爆破防治冲击地压的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 雷毅; 李宏艳;,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07-15 7 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 齐庆新; 康立军; 毛德兵,等 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 2005-08-01 8 非坚硬顶板条件下高强度开采采动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初探 齐庆新; 王永秀; 毛德兵;,等 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08-01 9 煤岩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雷毅 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 2005-08-01 10 对建立“煤力学”的探讨——由煤岩单轴直接拉伸实验想到的 齐庆新; 王永秀; 毛德兵; 雷毅 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4-10-01 11 冲击矿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的模拟研究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 2004-11-01 12 对建立“煤力学”的探讨——煤岩单轴直接拉伸试验引发的思考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雷毅 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 2004-11-01 13 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的关系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齐庆新; 陈尚本; 王怀新; 毛德兵; 王永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11-30 14 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岩土力学 2003-12-30 15 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的关系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齐庆新; 陈尚本; 王怀新; 毛德兵; 王永秀 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3-10-06 16 直接单轴拉伸条件下煤的弹脆塑性分析 齐庆新; 毛德兵; 范韶刚; 大久保诚介 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2-09-01 17 煤的直接单轴拉伸特性的试验研究 齐庆新 煤矿开采 2001-12-30 18 层状煤岩体结构破坏的冲击矿压理论 齐庆新; 高作志; 王升 煤矿开采 1998-06-30 19 冲击地压粘滑失稳机理的实验研究 齐庆新; 史元伟; 刘天泉 煤炭学报 1997-04-25 20 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 齐庆新; 刘天泉; 史元伟; 吕家立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5-12-30

摘 要 我国许多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受中生代以来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深成变质基础上,发生了广泛的区域热变质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煤种的分布。区域热变质煤的显微煤岩特征有:高反射率和强各向异性,发育热变气孔和各向异性体,煤中有热液矿物、富集某些微量元素、同生矿物受到热液改造。一些低煤化煤中沥青质体等组分受热液影响形成变渗出沥青体。

煤变质作用类型是影响煤性质和结构的成因因素之一。研究区域热变质煤的特征有助于确定煤变质分带原因,恢复地热演化史及分析煤成油、煤成气等问题。

近年来,联邦德国、英、苏、美、澳、波等许多国家,都发现一些煤田的煤受叠加热场的影响,发生了区域热变质作用(Stach et al.,1982;Teichmüller et al.,1979;Богданова,1985)。我国不少晚古生代煤,东部地区的中生代煤受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原有深成变质的基础上,发生了广泛的区域热变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煤种的分布1)(韩德馨等,1980)。

一、区域热变质煤的特点

区域热变质煤与相同煤级的深成变质煤相比,具有Vr低、H/C低、芳香度较大,自由基浓度大,热解色谱最高裂解温度Tmax较高和S2较少的特点;在煤晶结构上具有芳香层La较大的特征。可见,变质作用类型是影响煤组成和性质的又一个重要的成因因素。

区域热变质煤的显微煤岩特征有:反射率和双反射高,出现热变气孔、各向异性体和热液矿物等。

1.反射率高、双反射高

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最常用的标志。豫西石炭二叠纪煤田的煤受燕山期叠加热场的影响,形成了煤级的环带状分布,出现了大面积高变质无烟煤带。济源克井矿区煤中无结构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高达。福建建瓯晚三叠世煤受燕山期花岗岩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无结构镜质体的R°max普遍在以上,最高可达。

双反射是在煤化过程中发育形成的与镜质组芳香层有序性相关的光学性质。区域热变质无烟煤的镜质组具强烈的各向异性。如豫西无烟煤的双反射ΔR大多在以上,可达,相对各向异性 大多在45%~50%以上,可达68%。建瓯无烟煤的ΔR也多在以上,个别高达,相对各向异性大多在50%以上,最高可达。

1)杨起等,1981,中国煤变质问题的探讨。

高反射率和强烈的各向异性是世界上典型区域热变质煤,如联邦德国布腊姆舍岩体上的石炭纪煤( Teichmüller et al. ,1979) 、苏联通古斯煤田二叠纪煤( Богданова,1985) 的共同特点,我国煤不仅有此特色,而且表现更为强烈( 表 1) 。

表 1 区域热变质煤的反射率和相对各向异性 单位: %

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些浅成区域岩浆热变质的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煤强烈破碎,众多裂隙成为热液活动的通道,同一煤层不同部位的镜质组受热液的影响不同,反射率和双反射有相当大的变化,分布很不均匀,反射率面谱呈多峰状。

2. 热变气孔

这种气孔形态多样,常见圆形、椭圆形,受热液溶蚀而形成的往往带有毛边,呈港湾状。热变气孔孔径从 <0. 1μm 到大于 10μm。一般认为热变气孔的形成与煤受热软化时挥发物产生和逸出有关。一些热变气孔孔壁及周缘常见放射状裂纹,有时也有环状裂纹,其成因与热塑状态下挥发物的逸出产生收缩作用有关。热变气孔周围及孔底时有小球体萌生,有时孔缘小球体的粒度及各向异性程度均向气孔中心方向增大,部分气孔充填有石英、方解石等热液矿物,表明这些气孔内壁曾与载热流体接触,载热流体带来的热能导致中间相小球体从镜质组中萌生。

3. 各向异性体

各向异性体是煤中各向异性相对明显的新生组分。由于均质镜质体反射率达 1. 0% 以后,各向异性渐增,因此各向异性体较强的各向异性是相对均质镜质体而言的( 表 2) 。各向异性体的形态各异,其命名可暂借用焦炭岩石学中的术语,如各向异性孢子体、各向异性角质体、各向异性树脂体、镶嵌结构体、叶状体、中间相小球体等。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微粒体具各向异性,可称之为各向异性微粒体。此外,部分富氢镜质组、孢子体所形成的各向异性体,在透射光下透明,正交偏光下各向异性强。

表 2

各向异性体的类型和丰度既取决于成煤原始物质和聚煤环境,又取决于原始煤级和热演化史。一般,在近海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富氢镜质组、沥青质体以及树脂体、孢子体、角质体等富含类脂物质的组分较易形成各向异性体。从煤岩成分来看,富壳质组组分的暗煤中各向异性体较亮煤、镜煤中多,含量可达 10% 以上。原始煤级及热演化史对于各向异性体的发育有相当影响。豫西煤田朝川矿区早二叠世二1煤受深成变质所形成的原始煤级约为肥煤阶段,正处于“生油期”,受区域热变质作用影响明显,较快的升温速度和较高的古地温,促进了显微组分的差异煤化作用,加强了富类脂组分的热分解,促使液态烃大量排出,从而大大增加了各向异性体的丰度和类型。豫西济源等地的二1煤,由于有巨厚的中生代覆盖层,盖层总厚达 4500m 以上,持续沉降时间长,原始煤级为焦煤阶段,经受区域热变质作用后虽已达高变质无烟煤,煤中仍有 3. 5% ~5. 7% 的各向异性体。而建瓯晚三叠世煤的煤级与济源相似,镜质组反射率和双反射也很高,但各向异性体罕见,看来可能与盖层较薄,原始煤级较低有关。

微区分析表明,各向异性体的碳含量高于镜质组,所富集的元素受热源、载热流体组成的影响。例如,豫西无烟煤中各向异性体普遍富含 C1,不少 K、Na 含量较高,这是热液作用的结果; 而豫西煤田朝川、韩梁等地受基性岩浆接触变质形成的天然焦中镶嵌结构体则富含Ca、Mg、Fe 等元素。

各向异性体的成因复杂,大多是原地萌生的,其中有固相转变的,也有经历中间相的; 此外,也有气相沉淀的。煤化过程中从富氢镜质组和壳质组中形成的“煤成油”及其他裂解产物,在进一步煤化中,可经过类似碳化时的共碳化作用等方式转变成各向异性体。

发育有各向异性体是区域热变质煤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在国内外一些低煤化程度煤中也有各向异性体存在,如加拿大的亚烟煤( Goodarzi,1985) 、我国平朔、大同等煤田的长烟煤、气煤,不过各向异性体的数量较少,缺少气相沉淀等类型。而这些煤田的煤通常被认为是深成变质所形成的,对其成因众说纷纭,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4. 煤中热液矿物、微量元素及同生矿物的热液改造

区域热变质作用发育的地区,除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交代蚀变外,煤中也出现了多种热液矿物。如豫西、建瓯的高变质无烟煤中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以及磷灰石等典型低中温热液矿物组合,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 多为双晶) 、菱铁矿等,其产状以脉状为主,也有充填显微组分的胞腔和热变气孔的。

在异常的古热流影响下,煤中同生矿物发生了明显的热液改造。同生的黄铁矿微晶和莓粒溶解、活化迁移,重结晶成粗大的自形晶,或连成片状,或充填于裂隙中( 豫西、建瓯) 。陆源石英碎屑溶解,形成自形晶、半自形晶,充填在溶蚀孔、半丝质体胞腔和无结构镜质体的内生裂隙中( 贵州水城) 。

中子活化法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区域热变质煤中富集的微量元素,有时反映了由于岩浆热液活动所造成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例如,建瓯煤中钨含量可达 57. 6ppm,超过克拉克值几十倍,极为富集。微区分析证实,钨主要分布于热液矿脉中。以铈族轻稀土为主的稀土元素总量可达 196. 5ppm,也比沉积岩中常见值高。我国东南沿海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建瓯煤田四周几公里范围内都有燕山期花岗岩的分布。建瓯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与该区由燕山期花岗岩岩浆热液活动所造成的区域性钨、稀土元素异常是一致的。

除上述主要特征外,在一些煤化程度较低、但受过某种程度叠加热场或热液活动影响的煤田煤中,有些显微煤岩特征是值得注意的。如贵州水城的烛藻煤中( 处于气煤阶段) ,沥青质体受热液的影响,热解并微区运移到相邻的均质镜质体的内生裂隙和孔隙以及半丝质体的胞腔中,形成“变渗出沥青体”,其透光色为深棕色,但反射率低于均质镜质体,R0r为0. 265% ,无荧光。浙江长广树皮残植煤中的木栓质体受叠加热场的影响,也形成了充填于无结构镜质体内生裂隙中的“变渗出沥青体”。

二、结语

( 1) 煤变质作用类型是影响煤性质和结构的重要成因因素之一。对区域热变质煤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研究,包括对其中各向异性体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将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加工利用。

( 2) 区域热变质煤具有一系列明显的显微煤岩特征。这是煤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受温度、压力、时间及地球化学条件等变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可较为确切地探讨煤变质带分布的原因,预测深部煤质,有助于恢复地区的地热演化史,也有利于研究大地构造发展史。深入研究区域各地质时期变质作用及其类型,对于分析煤成气的形成和赋存,矿井瓦斯的成因亦是有益的。根据有机显微组分热敏性不同,发育各向异性的程度不同,在高变质煤中可藉以判断原有的煤岩显微组成。

本课题得到韩德馨教授的热情指导; 毛鹤龄、陈中凯、戴纪民、李敏锐同志参加了部分样品的测试、采样、制片工作; 得到了河南省有关矿务局及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煤炭第一勘探公司、建瓯煤矿、水城矿务局的大力协助; 承蒙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杨绍晋等同志完成了微量元素分析,北京钢铁学院宋海涛等同志完成了扫描电镜观察及微区分析,在此一并致谢!

参 考 文 献

韩德馨、杨起主编,1980,中国煤田地质学( 下册) ,煤炭工业出版社。

Goodarzi,F. ,1985,Optical anisotropic fragments in a Western Canadian subbituminous coal,Fuel,No. 5.

Stach,E. et. al,1982,Stach’s textbook of coal petrology,Gebrüder Borntraeger,Berlin,Stuttgart.

Teichmüller,M. et al. ,1979,lnkohlung and Erdgas in Nordwestdeutschland,Fortschr. Geol. Rheinland u. Westf. ,27,137 ~170.

Бorдaнова,Л. . А. ,1985,Пребразование угле в зонах Tермального возействия интрузий. вк. : А. И . Г инзбург,иН. B. Иванов( peд) ,Углеосные Формации и петрологии углей,115 ~ 112,Недра,Ленинград.

( 本文由任德贻、钟宁宁、肖贤明合著,原载《中国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地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7)

煤制甲烷工艺研究进展论文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下面是我整理了煤化工生产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煤化工及甲醇生产技术探索

摘要: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普遍运用于燃烧材料、合成金属、工程涂料、医学消毒、日常生火等多个方面,在甲醇的制造方面,一般都遵循着煤气化碳――变换气体物质――精细蒸馏三大工序,在化工厂生产活动中一般将生产甲醇的工序称为“工段”。难点在于如何去调控操作所需的参数,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作的特性解析来引申出甲醇生产的要点,同时对生产技术进行一个流程上的模拟,更全面地去了解甲醇生产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关键。

关键词:煤化工;甲醇;温度;化学反应;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Q946文献标识码: A

1煤气化原理

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煤气化是第一步,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将气化剂和煤炭资源中的可燃物质放置在一个高位环境下,然后使其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在煤气化工段里使用的气化剂包括水蒸气、氧气等,在加入这些气化剂后,煤炭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所需的气体。煤炭在加入气化剂后,经历了干燥、热裂解等热力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这些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煤气化工段中的温度、热压、气化炉质量以及煤炭的种类,以下是煤气化过程中会出现的化学式:

吸收热量:C - H2O → C O + H2C + C O2→ 2C O

发散热量:C + O2→ C O2C +12O2→ C O

变换反应:C O + H2O → C O2+ H2

从大体上来说,煤气化反应是化学中的强吸热效应,如果以动力和热力的角度来解析这类中和现象,重点在于对温度的把握,温度过高会造成气体流失,温度过低则无法产生完整的化学反应,导致生成的气体数量少、质量差。同时在增压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对煤炭的压力值,这样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度提高,对甲醇的生产效率起积极作用。

2变换工段

甲醇产品在合成时,一般调整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比例的方法是通过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来实现的,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分离都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进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碳氧分离工序对水蒸气的需求量相当大,水蒸气的生产成本在这道工段中会激增不少,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蒸气,节约生产成本,这将直接考验生产部门的气体生产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变换工段中,煤气化之后的煤气物质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效果影响到位之后,就可以生成氢与二氧化碳,在此时还会有小部分的一氧化硫转化为氰化硫,此时化学式表现如下:

C O + H2O → C O2+ H2

这是一个主要反应式,但是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副反应也会产生,生成甲醇的副产品,这些化学反应包括:

2C O + 2H2→ C O2+ C H

2C O → C + C O2

C O + 3H2→ C H4+ H2O

C O + H2→ C + H2O

C O2+ 4H2→ C H4+ 2H2O

C O2+ 2H2→ C + 2H2O

化学反应在化工产业中要求平衡,在主要变换的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发散热量反应的类型,这里的化学反应会使煤气化后的温度降低,温度适当降低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平衡作用,但是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导致化学反应时间过长,效率越低,当煤气化工段的生成气体慢慢消耗殆尽时,就会浪费前一道工段的时间和成本,造成浪费。同时,温度还与催化剂的适应性挂钩,如果温度没有调整到位,催化剂的效力就无法发挥到最大值,这就会造成碳氧分离程度不足,必须加大催化剂的剂量,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3甲醇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1.)气化压力的大小在其他的生产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改变气化压力,就会产生非常细微但是关键的变化。通常气压定格在2M Pa以上的范围时,在煤气化工段里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气压低于2M Pa就会使气化炉的气化效果变低。所以,在煤气化工段中,一定要保证气化压力控制在2M Pa以上,而且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这样可以增加气体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氧气与煤量的比例氧煤比例的提高,指的是在煤炭中氧气流量的增多,直观反映为在煤炭高温加热时,煤炭的燃烧反应量明显提升。同时因为氧气流量的增加,使气化炉的温度也得以升高,煤炭的气化反应会更加强烈,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数量会增加不少,但是生成的气化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含量占了很大比例,而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会变少,所以,如果不仔细控制氧煤比例,就会使气化炉中的气化反应过强而导致生产甲醇所需的气体成分变少。

4 甲醇生产工艺模拟

传统的烧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甲醇的需求量,而且单纯的燃烧煤炭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新的甲醇提取方法和更快捷有效的甲醇生产技术,在这方面,煤气化生产流程已经被初步运用于各大化工厂中,作为目前提取甲醇的有效方式,煤气化工段还需要更多的模拟和分析来增强其效率,简化其工序。

在模拟中我们假设煤浆和高压后的氧气依照固定比例放置在气化炉中,然后在高温作用下因气温及气压生成各种气体,其中包括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等,其中高压后的氧气进入气化炉可以通过设置烧嘴的中心管道和外环管道,而煤浆可以通过烧嘴的中环管道进入气化炉。在模拟环境下,我们还设置了激冷室,位于气化炉下段,激冷室主要是处理煤炭中的灰份。在煤气化工段进行到末尾后,会残留一些灰份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气化炉的高温中熔融,熔渣和热量汇聚,合成了气体,然后结合离开气化炉的燃烧室部分,经由反应室,进入气化炉下段的激冷室。这些气体在激冷室中将被极寒温度降低到200摄氏度左右,熔渣会立即固体化,然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经水蒸气饱和后带走了灰份,从激冷室的排出口派排

出。

需要进行变换的水煤气在预热器中加入一部分进行换气和换热步骤,然后进入模拟的变换炉,这部分水煤气在经过煤气化工段后,自身携带了不少的水蒸气,变换炉中的催化剂进行催化作用进行变换反应,在第一部分结束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也进入变换炉,变换炉这时就会需要新的高温气体,模拟的变换工段里加入了预热装置,提前储存并加热生成高温气体,然后连入变换炉中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进行变换反应,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成功后的气体将进入低压蒸汽室内降温,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喷入冷水来清洗掉气体中的三氢化氮,最后气体进入净化系统,生产气态甲醇。

精馏工段的流程为四塔工作方式,首先甲醇气态材料在预热器中进行高温加热,再传输进预塔中部,在这里去除粗甲醇里的残留溶解气体与二甲醚等,这些属于低沸点物质。在加热后,气体进入冷却器进行气体降温,形成甲醇蒸气后进入预塔的回流管道。甲醇蒸气在经过回流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后进入加压塔,甲醇在加压塔中进行冷凝化处理,其中小部分送回加压塔顶部作为回流液。剩余的甲醇气体进入精度甲醇管道,最后由加压塔提供压力与热量,将冷凝的高精度甲醇视需求定制成液态或固态储存,然后将杂质或者甲醇残留物通过排污口排入废水处理器进行净化提取处理。

参考文献:

[1] 韩雅楠. 煤制甲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 [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17) :229.

[2]刘喜宏.浅谈煤制甲醇的前景与工艺流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2013(10) :22.

[3] 陈倩,李士雨,李金来. 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能效优化[J]. 化学工程. 2012(10) :1-5.

[4] 金建德. 煤制甲醇工业装置工艺改造措施[J]. 天然气化工2011 36(3):67-69.

[5] 李雅静,张述伟,管凤宝等. 煤制甲醇过程低温甲醇洗流程的模拟与改造 [J]. 化工设计通讯. 2013(2) :15-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煤化工生产技术论文

水煤浆气化技术论文篇二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由来已久,近年来,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更为的迅速,其技术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其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特点;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国内水煤浆气化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选用何种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点,因此,研究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煤气化原理及发展趋势 1、煤气化的原理 煤的气化反应是指气化剂(空气、水蒸气、富氧空气、工业氧气以及其相应混合物等)与碳质原料之间以及反应产物与原料、反应产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在气化炉内,煤炭要经历干燥、热解、气化和燃烧过程。 (一)湿煤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二)热解(干馏)是煤受热后自身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一般来讲,热解的形式为:煤 煤气(CO2,CO,CH4,H2O,H2,NH3, H2S)+焦油+焦炭 (三)气化与燃烧过程。仅考虑煤的主要元素碳的反应,这些反应如下: a.碳-氧间的反应; b.碳-水蒸气间的反应; c.甲烷生成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诸反应为煤气化和燃烧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不同过程可由上述或其中部分反应以串联或平行的方式组合而成。 2、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煤炭气化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一)气化压力向高压发展。气化压力由常压、低压(<)向高压() 气化发展,从而提高气化效率、碳转化率和气化炉能力。 (二)气化炉能力向大型化发展。大型化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操作,降低能耗和操作费用。 (三)气化温度向高温发展。气化温度高,煤中有机物质分解气化,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对煤种适应性广。 (四)不断开发新的气化技术和新型气化炉,提高碳转化率和煤气质量,降低建设投资。目前碳转化率高达98%-99%,煤气中含CO+H2达到80%-90%。 (五)现代煤气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联合应用。 (六)煤气化技术与先进脱硫、除尘技术相结合,实现环境友好,减少污染。 三、国内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一)气化效率仍然低 当前在国内,在燃烧上多采用单喷嘴直喷的模式,像德士古炉,而华东理工大学则采用多嘴对喷,后者的改进虽然增强了利用的效率,但是其对耐火砖的损坏也相应的加大了。在整个气化装置中,采用单个喷嘴时,其容量受到了限制,这就制约了水煤浆气化的转化效率。当采用多对喷嘴时,喷嘴的寿命也同时受到了考验,在雾化方面的效果仍然不能得到完全的控制。 (二)耐火砖的寿命短 水煤浆中本身存在34%左右的水,它的存在会吸收大量的热,在转化过程中,反应的进行使得化学平衡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在设计上安排了耐火砖来作内衬。耐火砖专为改善水煤浆气化而来,所以,好的耐火砖将会对气化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转化过程中,耐火砖十分容易损坏,当转化炉的操作温度过高时,它将直接烧坏耐火砖。 (三)煤炭质量的影响在现今的转化中,煤浆的混合制成,也对煤中含灰量和灰熔点有着特定的要求,当煤的质量不能满足水煤浆的合成时,其气化的效果将降低,同时,在进一步的燃烧中,由于可燃物含量的低下使得将要获得热能减少。 四、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工艺 水煤浆制气的德士古工艺见图 1: 五、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特点 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工艺与第一代煤气化工艺相比,主要是提高了气化压力和温度,从而改善了技术经济指标。扩大了煤种的适应范围,该气化炉属于喷流气化,以水煤浆方式进料,其气化压力为。 主要工艺特点如下: 1、煤种适应性强,主要以烟煤为主,对煤的活性没有严格要求,但对煤的灰熔点有一定要求。 2、水煤浆用泵连续输送,故气化炉操作稳定性好,输送方便并有利于环境改善。 3、碳转化率高达96%以上,排水中无焦油、酚等污染环境的副产物产生,同时煤气中甲烷含量低,是较为理想的合成原料气。 4、气化在加压下进行,气化强度高,设备体积小,布置紧凑而且能耗较低。 5、气化炉内无转动部件,其结构简单、可靠。 6、气体在气化炉内停留时间短,仅为几秒钟,因而气化操作弹性大。 7、气化炉高温下排出之熔渣性能稳定,对环境影响小。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与无烟煤间歇气化及鲁奇(Lurgi)气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该法常以灰融点低活性较好的煤质为主,对煤种有较宽的适应性。适宜于作生产合成氨和甲醇的原料气。因而该技术引入我国以后,引起合成氨企业及各界人事的普遍关注。 六、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的应用 目前我国采用该技术的在运行装置有20多家。鲁南化肥厂、上海焦化厂、陕西渭河化肥厂、安徽淮南化工厂和黑龙江浩良河化肥厂是国内使用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较早的厂家,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的部分应用情况见表 1。 表 1 德士古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的应用状况 七、水煤浆气化工艺前景展望 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技术虽然是比较成熟的煤气化技术,但从已投产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的运行情况看,由于工程设计和操作经验的不完善,还没有达到长周期、高负荷、稳定运行的最佳状态,存在的问题还较多。 1、气化炉烧嘴运行周期较短,一般不超过 3 个月,这是造成德士古装置必须有备炉的主要原因; 2、耐火砖使用寿命国产约 1 a,进口约 2 a,导致维修费用较大; 3、单烧嘴制气,操作弹性较低;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炉耐火砖的寿命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对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烧嘴的问题已有一些新的气化炉将单喷嘴改为对置式多喷嘴,可以增加热质传递,并且能提高碳的转化率。目前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重大课题“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就是将单喷嘴水煤浆气化炉改为对置式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并配套生产甲醇和联产发电。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含水煤浆制备工序、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和煤气初步净化工序、含渣水处理工序。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全部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特别是氧煤比完全可以投自动串级控制。工业运行证实,该装置具有开车方便、操作灵活、投煤负荷增减自如的特点,操作的方便程度优于引进水煤浆气化装置。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已被工程实践证实完全可行,工艺指标也极为先进,对初步的运行结果统计表明:有效气 CO+H2≥82%,碳转化率≥98%。通过工业化规模的气化炉的示范运行,我国在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方面将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煤气化技术。 随着机械化采煤的发展,粉煤产率也在增加,利用此项技术可以解决粉煤的利用问题,也可以解决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泥,利用水煤浆气化技术联合循环发电也具有广阔前景。今后煤化工的更多机会是发展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煤气化生产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 IGCC 联合发电也是新型煤化工的一个发展方向。新型煤化工将成为今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主题。 八、结束语 在我国今后的水煤浆气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其使用效果,从而提高我国水煤浆气化技术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俊峰.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5):31-33. [2]赵嘉博.刘小军.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露天采矿技术.. [3]高丽.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J]. 煤炭技术,2010,07:161-162. [4]贾小军.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研究及其国产化创新[J]. 中国科技信息,2013,14:115. [5]崔嵬,吕传磊,徐厚斌.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及创新[J]. 化肥工业,2000,06:7-8+17-58. 看了“水煤浆气化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煤气化技术论文 2. 煤气化技术论文(2) 3. 煤炭气化技术论文(2) 4. 洁净煤燃烧技术论文 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论文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discuss the coal methane and bas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Coal methane technology into indirect and direct the methane methane two kinds. Indirect methane process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lfur catalyst synthesis, process of sulfur resistance of methane is industrialization. But with coal as the source of methane research formed the direct current clean coal technology r&d of new hotspot.

对于解决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各种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技术路线进行综合比较后判断,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进一步生产甲烷(代用天然气)项目是一种技术上完全可行的项目,在目前国际和国内天然气价格下,这个项目在财务上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另外,作为天然气产品,依赖国内日趋完善的国家、地区天然气管网系统进行分配销售,使得天然气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充分利用国内的低热值褐煤、禁采的高硫煤或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的煤炭资源,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进行煤碳转化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煤炭利用途径。 查看原帖>>

煤的性质及结构研究进展分析论文

煤化作用历程是影响煤性质及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学者波格丹诺娃[1]对典型热变煤( 通古斯煤田煤) 与深成变质煤( 顿巴斯煤田煤) 所作对比研究表明: 热变煤具有 H/C低、碳含量低、发热量低、粘结性较差等特点。我国晚古生代煤田区域热变质作用广泛发育,豫西煤田可作为典型代表。笔者选取煤田中部济源、焦作、新密、临汝及平顶山五个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热变煤作了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顺磁共振、热解色谱、有机差热及 X-衍射分析,经与四川中梁山的典型深成变质煤对比研究,探讨了区域热变质作用对煤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特征。

一、煤变质作用背景

豫西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建造,其煤变质分带是以围绕济源、焦作及永城无烟煤为中心,呈北西西向椭圆形环带状分布( 图 1) ,其形成是在深成变质的基础上迭加了区域热变质作用的结果。根据区域地质特征,煤变质史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深成变质作用阶段与热变质作用阶段。前者从煤层形成始,延续到侏罗纪早期,盆地沉积中心在焦作济源一带,山西组二1煤达瘦煤阶段,新密达焦煤阶段,朝川达气煤阶段( 表1) 。整个燕山期属热变期,据煤 系地层中热液石英脉均一法包体测温,在异常古地热流影响下,济源矿区古地温曾高达 350℃,新密 260℃,朝川 190℃,平顶山十二矿 160℃,这种古地温场是造成目前煤变质分布的原因。

四川中梁山龙潭组K1煤层属典型深成变质煤,所受最高古地温从未超过140℃[2],根据卡委尔图解推算(现在地温梯度℃/100m,年平均气温20℃),R°max为,与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相近。聚煤环境为潟湖-海湾[3],与豫西煤田山西组二1煤相同。

图1 豫西地区山西组二1煤煤变质分带

表1 豫西煤田煤变质特征(二1煤为例)

二、实验样品

区内研究样品取自煤田中部的济源、焦作、新密、临汝及平顶山五个矿区,包括山西组二1煤,太原组一1煤及下石盒子组五3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从到。为排除煤岩成分及无机矿物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样品均为手选镜煤,除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样品外,其他分析样品破碎到。用浓度为10%的盐酸处理6小时。经镜检,均质镜质体含量均超过93%,矿物含量不到。样品特征详见表2。

表2 样品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煤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结果(表3)来看,等变质程度(以R°max%为准)的热变煤与深成变质煤相比(5#、6#),Vr低,Ht低,H/C低;而元素组成相近的热变煤与深成变质煤相比(3#、5#),具有Vr高,R°max%低的特征。

表3 镜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一)热变煤的FTIR光谱特征

随煤化程度的增高,区内热变煤FTIR光谱体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图2,图3)。

图2 热变煤的FTIR光谱图

图3 热变煤的P1、P2与R°max关系图

第一,反映芳香烃结构的3020cm-1与890~700cm-1吸收峰,呈有规律的增强,到中变质无烟煤阶段(11#)除870cm-1峰有微弱显示外,其他均消失。

第二,代表脂肪烃的吸收峰2920、1460、1375cm-1随煤级的变化是复杂的:2920cm-1逐渐减弱,而1460、1375cm-1在焦煤(3#)中最强,到无烟煤阶段(11#)消失。一般认为,P1代表芳香烃与脂肪烃的相对比例[5]、[6],P2是芳香缩合程度的指标[4]。这两个参数随煤级的增高而增加。

第三,出现在1100~1330cm-1宽频带区域的含氧基团振动峰在肥煤阶段还相当明显,到焦煤中已很弱,与煤中芳香烃含量的变化正好相反。有人认为,煤的热变质作用最初化学反应是芳烃取代苯环上的含氧基团。

第四,在1710cm-1附近的频带,代表煤中C==O伸缩振动,在贫煤中还存在,可能是煤中残存的醛酮结构,在1650cm-1处有一个不断增加的叠加峰,可能是螯形结构的醌基[7]。

高变质无烟煤的红外光谱是一条平滑倾斜的曲线,这并不代表煤中不再存在芳香烃结构,而是由于煤分子结构高度芳香化,烃类结构不能显示原有性质所致。

表4的结果表明,即使朝川煤的煤级明显比中梁山煤低,但其P1,P2值均大得多,这说明在热变煤分子结构单元中,氢原子多集中在芳环上,且具较大芳香度。在900~650cm-1代表芳香烃面外弯曲振动的吸收峰,朝川煤也强得多,但出现在1100~1350cm-1范围内含氧基团的吸收峰则刚好相反(图4),中梁山煤出现了1335、1264、1164、1087cm-1几个明显峰,而朝川煤仅有1327、1204、1115cm-1三个弱峰,这与其元素分析中含氧量低相吻合。一般醇C==O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1200~1000cm-1之间,而酚出现在1300~1200cm-1范围内[8];在焦煤阶段,含氧官能团主要以OH形式存在[9]。结合这两方面理解,可以认为中梁山煤以醇形式存在的OH基占有一定比例,而朝川煤主要以酚的形式存在。

由于FTIR光谱的高度精确性,据Peter[10]的研究,在2917与1600cm-1附近两峰的位置与温度作用有关,随煤受温的增加,均向低波数移动。区内热变煤受温较高,这二峰均处于较低波数(表4)。

综上所述,可得出初步结论:热变质煤与深成变质煤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在热变煤中,碳以较大比例存在于芳环中,氢多集中在芳环上,含氧官能团少,主要以稳定的OH(酚)形式存在;在深成变质煤中,还有COOH、CHO基团。区域热变质作用促使C、H向芳香稠环移动,并逐步取代芳香环上的含氧基团。

表4 朝川煤与中梁山煤FTIR光谱定量解释结果

注:3号样品:P1=I3054/I2917=,P2=I1604/I1439=,

5号样品:P1=I3054/I2923=,P2=I1605/I1442=。

图4 朝川煤与中梁山煤FTIR光谱图

(二)热变煤的ESR特征

应用ESR研究煤可取得三个有益的参数:自由基度浓度(Ng)、共振峰宽(ω)及自由基信号的位置(g因子)。前者反映煤中自由基的绝对数量,后两者反映自由基所处的化学环境。将本区热变煤ESR结果与美国煤田煤[11]对比,发现两点有趣的的规律(图5,表5):

图5 热变煤与美国煤Cr-Ng对比图

表5 ESR分析结果

第一,本区煤的自由基浓度比美国煤高~个数量级,最大值出现在左右,体现了明显超前(美国煤在Cr94%左右)。

第二,美国煤的g值在以上,而本区煤多在以下,明显偏小,且共振峰线宽度也明显的窄。

煤变质程度相近的本区煤与中梁山煤相比,亦体现自由基浓度大,g因子与线宽小的特征(表5)。

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本区煤的热变质作用是分不开的。对煤中自由基的来源,A.马尔香[12]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是煤分子在热解过程中,小分子脱落而在母体上留下的“疤痕”。中梁山K1煤所受古地温从未超过140℃,而区内与其变质程度相近的热变煤受温在190℃以上。在较高温下的热变质作用增强了分子缩聚反应,促使小分子脱落成自由基,它们以更大程度集中在芳香环上,稳定性大,这必将导致煤中自由基浓度大。同样,热变煤中杂原子少,自由基与H、O关系小,而多集中在芳香环上,因而线宽、g值低。

随煤级增进,煤中稳定自由基迅速增加,当达到一定数量级时(1020个/克),其间距太小,则导致热变煤中上述“超前”衰减现象[12]。也有人认为,自由基浓度降低是在变无烟煤中形成自由电子的缘故[12]。

(三)热变煤的热解色谱特征

热解色谱是评价油源岩的简单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最近用来研究煤的结构与性质也很有成效。热解色谱可获得四个参数[13]:

S1:代表煤中300℃前低温解析烃的含量,受外因条件影响大,意义有限。

S2:主要是450℃前煤受热解的析烃含量,也包括少量沥青质裂解产物。

S3:代表煤中含氧基团热解成CO2的含量。

Tmax:是S2对应的最高裂解温度。

表6是实验结果。本区热变煤与中梁山煤相比,Tmax大,S1、S2、S3均低。这与FTIR、ESR结果相一致。Tmax是煤级与有机质类型的综合反应,对于同类型有机质,它与温度呈正相关。因此,热变煤的Tmax较大。

表6 镜煤的热解色谱特征

S2受煤级、煤岩成分及还原程度的影响。据üller(1983)[13]的研究,S2在R°左右达最大值,随煤级进一步增加而明显减小。中梁山煤S2明显偏大的反常现象只能用变质条件不同解释。由于热变质作用,镜质组过早失去脂肪结构,而稳定性大的芳烃多,使煤象受过一次低温“热处理”,必然导致S2减少。

S3与煤中含氧量及存在形式有关,因在深成变质煤中,含氧量多,存在形式多样,故其S3明显偏大。

图6 朝川煤与中梁山煤有机差热分析图

(四)有机差热分析

中梁山煤与朝川煤有机差热曲线极为相似(图

6),选取三个参数作定量讨论:(1)两放热峰T1、T2的温度;

(2)第一峰高比第二峰高B1/B2;

(3)两放热峰对应的热失重比Q1/Q2。

从失重率与放热峰所对应温度来着,两者基本相同,但朝川煤B1/B2、Q1/Q2值比中梁山煤低得多(表7)。根据罗伯特等人实验结果[12],煤或干酪根在热解过程中,400℃前主要生成CO2、CH4、H2、N2等气体,有些则聚合成稳定性较大的芳烃,因此其第一峰较深成变质煤弱得多。

表7 有机差热分析结果

从图7中可见,朝川煤在400℃才开始失重,比中梁山煤高30℃,其在540℃前失重率比中梁山煤小。这表明,虽朝川煤Vr高,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较高温下才能逸出,这与热变煤上述一系列特征是分不开的。

图7 朝川煤(3#)与中梁山煤

(五)热变煤的X-衍射特征

区内热变煤的X-衍射特征随煤级增高作有规律的变化(图8,表8)。

图8 镜煤的X-衍射图

表8 镜煤的X-衍射分析结果

注:La—层片直径;Lc—层片堆积高度;d1—面网间距(002);d2—面网间距(001)。

(1)(002)衍射峰不断变尖变窄,峰的位置向大衍射角方向移动,(001)衍射峰虽不强,但有明显显示,并向小衍射角方向移动。

(2)La迅速增大,Lc在中变质无烟煤阶段出现波状转折,d1值不断减小,d2值不断增大。

这些规律早在20世纪50年代Hirsh、Brown[9]就作过详细描述。值得注意的是等变质程度的热变煤与深成变质煤相比(表8),具有La大,d2大,Lc小,d1大的特征,特别明显的是La/Lc偏大。根据人工碳化实验[14]与室内模拟实验研究[15],温度的作用有利于La的增长,而Lc、d1则与压力关系密切,强大压力作用有利于煤晶核堆砌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芳香层片间的间距。中梁山煤的Lc、d1值相当于新登矿煤(9#),而d2、La值比朝川煤还小得多。这表明煤结构指标间的不协调性受煤变质因素的控制、热变煤与深成变质煤相比,其煤晶核呈较薄的方形。

四、结语

煤变质地质条件的可变性是导致煤光学性质、化学工艺性质及结构指标之间不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深成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煤,那些与静压力密切相关的性质得到充分发展;而热变煤中,那些与温度相关密切的指标得到“优先”演化。与等变质程度的深成变质煤相比,热变煤所受古地温较高,加快了煤分子缩聚反应,致使其H/C低,Vr小,自由基浓度大;热解Tmax大,S2较小;差热失重温度较高;在煤晶核结构上,具有La大、d1大的特征。

煤的变质作用类型是影响煤性质及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工作对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及其他地质条件对煤质及其结构的影响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忽视了泥炭在转变成煤的漫长地质历史中煤化作用的条件对煤质的制约。我国晚古生代煤田煤变质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数在燕山期受到异常古地热流的影响,在深成变质的基础上叠加了第二次区域热变质作用,对中、高变质程度煤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课题得到我室实验室主任毛鹤龄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在采样工作中,得到河南省有关矿务局的大力协助;承蒙北京煤化所煤质室完成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北京石油规划院实验中心完成FTIR、热解色谱及有机差热分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完成ESR分析,河南省地矿局物测中心完成X-衍射分析,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完成包体测温,在此一并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Г . А. Иванов. Метаморфизм углей иэ литогенез вмещающих пород,М. . Недра,1975

[2] 四川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 . 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 四川省分册)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79

[3] 韩德馨、杨起 . 中国煤田地质学( 下册)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4] P. Paiter et al. Concerning the 1600cm- 1Region in the i. r. Spectorum of Coal. Fuel,1983,( 6)

[5] M. Sobkawia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and Aliphatic CH Groups in Coal by FTIR,1,The Studies of coal Ex- tracts. Fuel,1984,( 9)

[6] B. Riesser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and Aliphtic CH Groups in Coal by FTIR,2. Studies of coals and Vitrinite concertraction. Fuel,1984,( 9)

[7]陶著.煤化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8]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9]ˇ,1981

[10] .,1985,8(5)

[11]

[12]杜朗.干酪根(中译本).1981

[13]ü .,1982,(2)

[14],1971,(3)

[15]曲星武、王金城.煤的结构与变质因素的关系.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3)

[16]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煤田地质学(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本文由肖贤明、任德贻合著,原载《煤田地质与勘探》,1988年第3期)

巨野煤田煤质分析及科学利用评价摘要]从工业、元素、工艺性质方面,对巨野煤田煤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其煤质特点,进行科学论证,得出巨野煤田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用煤的结论,可以用来制备水煤浆,用于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后续产品,用作焦化原料等。[关键词]煤质分析;煤质特点;科学利用;评价1巨野煤田煤质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是确定煤组成最基本的方法。在指标中,灰分可近似代表煤中的矿物质,挥发分和固定碳可近似代表煤中的有机质。衡量煤灰分性能指标主要有灰分含量、灰分组成、煤灰熔融性(DT、ST、HT和FT)。其中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以煤灰软化的温度(即灰熔点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龙固矿钻孔煤样工业分析结果(表1)变形温度(DT)为煤灰锥体尖端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软化温度(ST)为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底板变成球形时的温度;半球温度(HT)为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流动温度(FT)为煤灰锥体完全熔化展开成高度< mm薄层时的温度。彭庄矿钻孔煤样工业分析结果(表2)2煤质特点及科学利用评价巨野煤田煤质特点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巨野矿区煤质特征及菜加工利用途径评价》可以看出巨野煤田煤质有如下特点:①灰分含量低,属于中、低灰煤层。②挥发分含量高,各煤层原煤的挥发分含量在33%以上,且差异不大,均属于高挥发分煤种。③磷含量特低;硫分含量上低下高。④干燥基低位热值高。各层煤的都比较高,且随原煤灰分的降低而升高。⑤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和焦油产率均较高。⑥碳、氢含量较高。碳含量在~之间,氢含量在~之间,C/H比值<16。⑦灰熔点上高下低。成浆性实验评价2008年1月,华东理工大学对巨野煤田龙固矿(1#)、赵楼矿(2#)和彭庄矿(3#)原煤进行成浆性实验及评价。成浆浓度实验成浆浓度是指剪切速率100 s-1,粘度为1 000 mPa·s,水煤浆能达到的浓度。采用双峰级配制浆,粗颗粒与细颗粒质量比为3∶7;选取腐殖酸盐作为添加剂,用量为煤粉质量的1%。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水煤浆,测量其流动性,观察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成浆浓度上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表10所示。由表10看出,随着煤浆浓度增大,煤浆表观粘度也明显升高。本实验3种煤样成浆浓度分别为龙固矿66%(wt);赵楼矿67%(wt);彭庄矿68%(wt)。流变性实验水煤浆流变特性是指受外力作用发生流动与变形的特性。良好的流变性和流动性是气化水煤浆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实验用煤制成适宜浓度的水煤浆,然后用NXS-4 C型水煤浆粘度计测定其粘度。将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剪切变化的规律绘制成曲线,观察水煤浆的流变特性,见表11。从表11可以看出,3种煤制成的水煤浆中,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表观粘度都随之降低,均表现出一定的屈服假塑性。屈服假塑性有利于气化水煤浆的储存、泵送和雾化。实验结论煤粉粗粒度(40~200目)和细颗粒(<200目)质量比为3∶7,腐殖酸盐作为添加剂,添加量为煤粉质量的1%时,龙固矿煤浆浓度为66%(wt)、赵楼矿煤浆浓度为67%(wt)、彭庄矿煤浆浓度为68%(wt),满足加压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对水煤浆浓度的要求。原料煤的应用适合于制备水煤浆水煤浆不但是煤替代重油的首选燃料,而且是加压气流床水煤浆气化制备合成气的重要原料。同时它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清洁工业燃料。实践上,华东理工大学“巨野煤田原煤成浆性实验评价报告”表明:巨野煤田各矿井原料煤均适合于制备高浓度稳定水煤浆。用于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后续产品巨野煤田原煤属于高发热量的煤种(弹筒热平均值在28~31 MJ/kg之间),该煤有利于降低氧气和能量消耗,并能提高气化产率;因灰熔点较高(>1 300℃),有利于固态排渣。根据鞍钢和武钢分别使用双鸭山和平项山1/3焦煤作高炉喷吹的经验,巨野煤田的1/3焦煤与双鸭山和平顶山1/3焦煤一样成浆性较好,其1/3焦煤洗精煤可以制成水煤浆,作为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化炉高炉喷吹用原料。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既可通过变换用于合成氨/尿素,又可经净化脱硫合成甲醇或二甲醚。以甲醇为基础可进一步合成其他约120余种化工产品。另外,还可利用甲醇制备醇醚燃料及合成液体烃燃料等。用作焦化原料焦化用于生产冶金焦、化工焦,其副产焦炉煤气可用于合成甲醇或合成氨,副产煤焦油进行分离和深加工后可得到一系列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由表12看出,巨野煤田大槽煤经过洗选以后,可以供将来的400万t/a焦化厂或者上海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生产I级焦炭时作配煤炼焦使用;灰分≤的8级精煤(2#),也可供华东地区的中小型焦化企业生产2级和3级冶金焦的配煤炼焦使用。此外,该煤也可以单独炼焦,但所生产焦炭的孔隙率偏高,最好进行配煤炼焦。远景目标———煤制油煤直接液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巨野煤田的大部分煤层均为富油煤,尤其是15煤层平均焦油产率>12%,属高油煤;根据元素分析计算的碳氢比各煤层均<16%;大部分煤层挥发分>35%的气煤和气肥煤通过洗选后的精煤挥发分>37%,而其灰分<10%。因此,巨野煤田的煤炭都是较好的液化用原料煤。煤间接液化可制取液体烃类。煤经气化后,合成气通过F-T合成,可以制取液体烃类,如汽油、柴油、石腊等化工产品及化工原料。3结语综上所述,巨野煤田第三煤层大槽煤属于低灰、低硫、低磷、结焦性好、挥发分高、发热量高的煤炭资源,其中的气煤、1/3焦煤、气肥煤、肥煤、天然焦等是国内紧缺的煤种,它们的洗精煤不仅可作为炼焦用煤、动力用煤,而且是制备水煤浆和高炉喷吹气化的重要原料。因此,菏泽大力发展煤气化合成氨和甲醇并拉长产业链搞深度加工是必然的正确选择。

对于煤的工业分析而言,它可以确定出煤的整体组成部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煤的工业分析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煤的工业分析

摘要 :文章浅谈了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要点、原理及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测试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字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固定碳

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al industrial analysis method, principle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al work of the result of the test made a simple introduction.

The keyword volatile moisture ash fixed carbon

中图分类号:TQ52文献标识码:A

正文: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在国家标准中,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四个分析项目指标的测定的总称。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 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各项数值。

1、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最基本指标。煤是多孔性固体,含有一定的水分。水分是煤中的无机组分,其含量和存在状态与煤的内部结构及外界有关。一般而言,水分的存在不利于煤的加工利用。

煤的水分按照它的存在状态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外在水分、内外水分及化合水三种类型。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煤的全水分,是指煤质全部的游离水分,既煤中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和,简记符号Mt。

煤的全水分测定可采用四种方法,即通氮干燥法、空气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及空气干燥的一步法和两步法。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用的是空气干燥法,即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的含量。

2、煤的灰分

煤的灰分不是煤中固有的成分,而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灰分简记符号为A,也表示灰分的质量分数。即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而形成的的,是煤质矿物质的衍生物。灰分全部来自矿物质,组成和质量又不同于矿物质,煤的灰分和煤中的矿物质关系密切,对煤炭利用都有直接影响,工业上常用灰分产率估算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煤的灰分可用来表示煤中矿物质的含量,通过测定煤中灰分产率,可以研究煤的其他性质,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等,用以确定煤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中国标准GB/T212-2001规定,灰分测定方法包括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两种。其中缓慢灰化法为仲裁法。

缓慢灰化法测定时,称取粒度小于的空气干燥煤样(1±)g(称准至),均匀地摊平于灰皿中,放入马弗炉中,以每分钟不大于2cm的速度把灰皿推入炉内的炽热部位,即恒温区(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则实验作废),关上炉门,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从炉中取出灰皿,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并进行检查性灼烧。如遇检查性灼烧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法重新测定。灰分低于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3、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

(1)煤的挥发分

挥发分的概念 煤样在规定的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质产率称为挥发分,简记符号为V。煤的挥发分主要是由水分、碳、氢的氧化物和碳水化合物(以CH4为主)组成,但不包括物理吸附水和矿物质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看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挥发性物质,而是煤在特定条件下的热分解产物,所以煤的挥发分称为挥发分产率更确切。挥发分测定结果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以及实验设备的形式、试样容器的材质、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说挥发分的测定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实验项目,只有采用合乎一定规范的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所得挥发分的数据才有可比性。

挥发分的测定 按国家标准GB/T212-2001的规定,挥发分的测定方法要点为: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的质量分数(Mad)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2)煤的固定碳

煤的固定碳的概念 从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焦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称为固定碳,简记符号为FC。固定碳和挥发分一样不是煤中固有的成分,而是热分解产物。在组成上,固定碳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包含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因此,固定碳与煤中有机质的碳元素含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绝不可混淆。一般而言,煤中固定碳含量小于碳元素含量,只有在高煤化程度的煤中两者才比较接近。

固定碳的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中,固定碳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计算获得。在空气干燥煤样测定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由下式计算没的固定碳的质量分数

Wad(FC)=100-(Mad+Aad+Vad)

式中 Wad(FC) ——空气干燥煤样的固定碳的质量分数,%

M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的质量分数,%

Aad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

V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的质量分数,%

结论: 随着煤的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水分开始下降很快,以后变化则不大;固定碳含量逐渐增加;挥发分产率则先增加后降低。若以干燥无灰基计算,挥发分产率随煤化程度增加呈线性关系下降。

参考文献

【1】 朱银惠《 煤化学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8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煤的工业分析技术论文

人脸识别国内研究发展现状论文

想要扭转人脸识别被滥用的现状,首先应该出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规范和惩罚机制,从使用端发力整治滥用现象。

人工智能。原来识别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和扭转目前人脸识别本来应该现状了,我觉得应该还是密码输入比较安全。

人脸识别技术流程

人脸识别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三大步骤:首先是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其次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当前要进行识别的目标人脸图像,最后是将目标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既有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和筛选,其技术流程如下:

应用场景广泛,安防和考勤门禁占比较高

目前,人脸识别在考勤/门禁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约占行业市场的40%左右;安防作为人脸识别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其市场份额占比在30%左右;金融作为人脸识别未来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大,目前约占行业的20%。

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是发展主流

从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过程来看,未来三维人脸识别是人脸识别主要技术手段,二维人脸识别只是人脸识别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验结果显示,二维人脸识别系统在人脸左右偏转达到40度识别率迅速下降到50%以下;而采用三维人脸识别后,识别率可以提高至少10-20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已经相当普遍。去年有媒体报道,部分客户带头盔看房是为了防止被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隐藏人脸识别系统锁定,无法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更大的折扣。当时很多人都把这当成笑话。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脸已经被“偷”了,但是在315党的影响下,这个圈子里所有人都知道而看不到的“潜规则”被摆了出来。人脸识别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高安全性身份认证方法。而且由于在信息采集、分析判断过程中对用户的干扰相对较小,需要用户做特殊的动作或停顿,所以这种便利性受到青睐。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当刷脸变成“偷脸”的时候,让人觉得很吃力——因为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安全性,经常被作为身份认证的最高安全等级选项,所以这种生物特征被无限制的收集和滥用,背后的安全隐患是巨大的。为了扭转人脸识别的滥用,我们需要探索这种情况的原因。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路径完全符合一种典型新技术早期发展的曲线。这一技术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7年推出的苹果iPhone X,它将用户认证从触控ID指纹识别升级为Face ID人脸识别,也将这一应用于专业领域的传统技术带入了消费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从此,人脸识别市场的后来者蜂拥而至,与AI这一热门概念的结合,使其市场一路上扬。根据《2019年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研究报告》,中国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将从2018年的亿元快速攀升至2021年的5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

进展研究论文

研究进展论文不可以换题目。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院校是不允许学生在中途中更改论文题目的,更改论文题目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构思和查找资料,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尽量在写论文前就确定好题目。

进展就是你所研究的领域现在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你可以从你研究的东西的起源开始写,是怎么发现的。然后在写有哪些人做过这个研究并得出了什么结论或哪些方面做过研究,有哪些人做。最后要总结一下,做了这么多研究有哪些不足,这个不足就是你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你研究的价值。 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开始,经过了收集资料、编制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等论文撰写过程,现在论文初稿已基本完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的论文主要研究礼貌原则视角下委婉语的差异,通过运用对比,分析,举例例证等写作手法进行研究,总结委婉语在中英生活中的运用差异,怎样更好运用委婉语,进而达到使跨文化交际更顺畅的目的。 在资料收集阶段,由于相关的资料文献较多,针对什么什么,需要在什么什么基础上中大量搜集较为新颖的例证,并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阅读、观看电影、思考、分析和整理。接下来,按照预期的工作进度,下一步,首先要针对论文的文字、格式和内容进行基本的修改,使之精简和升华;其次我需要多翻阅一些参考文献、更有针对性的在什么什么中寻找例证来支持论点,之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再对我论文进行梳理,看能否再找出一些创新点来使论文更加出彩。从毕业论文开始以来,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采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图书馆从因特网详细查找了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广告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并以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为立足点,按部就班,已初步完成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以下是具体进展情况。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1)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已完成)(2)编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活动。(已完成)。(3)撰写论文初稿。(已完成)(4)修改论文初稿,完成正稿。(进行中)已经认真写好开题报告,并在规定日期交给张俊老师。已经完成调研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印刷50份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本校学生,实收回48份。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倾向、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已经完成论文的初稿撰写。研究本题目的意义: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他消费者一样,也要经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观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由此而进行的消费行为特征,便可以为商家进行针对大学的广告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依据。大学生消费的方面: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大学生消费特征:包换潮汐性、独特性与普遍性共存、符号性、情感指导性。大学生的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会在某一个节点出现突然的高峰。原因可以从多角度解释,但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希望自己被视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于是,他们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特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从个体消费走向普遍消费,有时过程并不复杂。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于是,大学生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求知求存心理、追求时尚心理、好奇心理、模仿心理、发泄心理等。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修改心理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同龄群体的影响,相关教育的薄弱。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策略的影响:对广告表现策略的影响:立体式全方位包围大学生的生活,以张扬个性、凸显自我为主的传播核心。对广告媒体策略的影响:传统与现代传播渠道并进,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广告的冲击中。对广告推进策略的影响:以折价广告,赠品广告,兑奖广告为主要推进手段,使大学生相信自己在购买中获得了额外收益。对广告实施策略的影响:赋予大学生生必要的特权,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优越感,刺激他们的购买欲。结论: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趋势,才能有效的改善产品自身的不足,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口味,制定出专属于他们的广告营销策略,才能在这个商品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使企事业立于不败之地。2.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对论文的结构与逻辑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后期写作时,出现了偏离。没有及时与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沟通,导致论文内容与题目不符,需要大篇幅的修改。在撰写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理论没有及时学习掌握,导致论文写作出现停滞,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相关学习。3.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系统的修正:仔细查找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是否得体;完善论文的逻辑与结构,把握论文整体;删除多余的内容,对内容进行提炼;按要求上交论文成稿,准时参加答辩。另外,我还应该多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再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更深层次的认识论文的写作宗旨。总之,我相信自己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论文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希望能帮上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就是研究的课题的呀

关于论文进展的情况,我们应该先写的是过程,然后再写顺序,之后再写结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