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学化学教育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4:12:38

中学化学教育现状论文

化学论文三聚氰胺的假蛋白原理及鉴别摘要: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了三聚氰胺的有关性质,我深入探究了近日奶粉事件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并根据其性质探究出在家中即可鉴别三聚氰胺的方法。通过研究,使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了三聚氰胺,也了解了生产奶制品的内幕。关键词:三聚氰胺、假蛋白原理、凯氏定氮法、溶解度。:正文:前言:近日的“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根本原因就是奶粉中的添加剂“三聚氰胺”。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究竟用意何在?如何利用简单的实验来鉴别三聚氰胺呢?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这些知识对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都是有必要进行研究的。“奶粉事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导致了许多婴儿中毒并患有肾结石。通过查阅资料、理论分析和实验得出:1、添加三聚氰胺是利用了假蛋白原理,从而降低成本,欺消费者。2、家庭可用类似降温结晶的方法,检测出三聚氰胺,降低中毒的可能。主体与讨论: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简称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蛋白精。一、假蛋白原理: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但商家为谋取暴利,给牛奶掺入大量的水,这样蛋白质含量就会降低。于是商家就利用了蛋白质监测方法上的漏洞,蒙混过关。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由于直接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太复杂,因此食品工业上检测牛奶蛋白质含量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经计算得出,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含氮量为蛋白质的四倍多,白色无味,是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鲜牛奶的国家标准是100毫升≥克,各个品牌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20%,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以某合格牛奶蛋白质含量为3%计算,含氮量为,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而三聚氰胺含氮量是牛奶的139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克三聚氰胺,理论上就能提高蛋白质。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有的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这就是所谓的“假蛋白原理”。二、家庭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三聚氰胺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因此可以利用三聚氰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类似降温结晶的方法,对三聚氰胺进行粗略检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家庭检测三聚氰胺的小实验[实验日期] 2008-12-2 [实验员] 刘琳[实验目的]通过不同奶粉的对照实验,确定出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个玻璃杯,两块黑布,筷子,冰箱,三鹿奶粉(找邻居家借的),红星奶粉,热水,清水,一杯冷水。[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等量的红星奶粉和三鹿奶粉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向两个杯中加入等量等温的沸水(比平常冲奶粉的水要少一些),用筷子充分搅拌两杯牛奶,使牛奶完全溶解。观察两杯牛奶无明显差别,红星奶粉的颜色略微深一点。分别给两杯牛奶的外壁贴上标签,以便辨认两杯牛奶。2.将两杯牛奶同时放入冰箱,待牛奶静置降温一小时。3.将两杯牛奶取出,仔细观察两杯牛奶,发现三鹿奶粉杯底有少量沉淀,红星牛奶无明显变化。4.准备好一个空杯,将一块黑布罩在其中一杯牛奶的杯口上,用手把布紧紧固定,将杯子倒置,让牛奶透过黑布过滤到空杯里。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另一块黑布对另一杯牛奶进行过滤。5.过滤完毕,将两块黑布进行对比。发现三鹿奶粉的黑布上有少量白色块状固体,红星奶粉的黑布上无明显固体出现。将黑布合上,用清水反复进行冲洗。打开,三鹿奶粉的黑布上仍存有少量白色晶体。将白色晶体倒入一杯冷水中,固体沉入水底。[实验解释及结论] 三聚氰胺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冷却热的三聚氰胺溶液后会有三聚氰胺的固体析出,为白色晶体,密度大于水。因此三鹿奶粉中过滤出的沉淀很可能是三聚氰胺。在家中可以用这种方法监测出三聚氰胺。[实验评价与讨论] 这是一个难度不大、不需要专业仪器、每个人都可以做的生活实验。它惟一需要的是平静的心态和仔细的观察,而不是很深的理论知识或者过硬的实验操作水平,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还是无法排除其他物质的可能,不能有力地证明沉淀就是三聚氰胺。前景在于还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饮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使人们的生活多一份保障。通过研究三聚氰胺的有关性质,提高了我提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对化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评论 | 10 22013-08-31 18:31 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浅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化学课程 社会生活摘要:化学与生活互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它为中小学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而素质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教好化学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地把已有的或新接受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社会实际相联系,给学生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与改造社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学化学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内容,对这些内容加入挖掘、整理、补充、丰富,然后生动地介绍给学生,不失时机地把社会生活研究与化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以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讲授中增加一些化学史的内容,不仅仅使教师讲来娓娓动听和学生听宋津津有味,而且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论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包括:求实、批判、创新等内涵。如:化学的发展史,尤其是我国的化学发展史,从拉瓦锡的燃烧学说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国的杰出制碱科学家候德榜,到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李远哲。以伟人的事迹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求实创新。二、以化学工业内容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接触社会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化学工业有关系的内容,这些内容若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而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就会很枯燥、乏味,也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更不能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中课本中的工业问题主要有: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炼铁工业、炼钢工业、水泥工业、铝的冶炼、氯碱工业、石油产品概述、煤的综合利用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深入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对工业生产了解很少(尤其对大型企业知之更少)。在进入工业内容学习时,先让学生在已有的对工厂的认识的基础上去预测所学内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原料及其处理、运输、厂址选择、副产品及其应用、环境污染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大而庞杂,但若能全面(即使是粗略的)考虑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更多地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当然,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安排一些当地的化学工业考察或观看录像等手段。三、把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常识相联系,着力提高学生化学兴趣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中学教材中《卤素》一章中讲到由氯气可以制漂白自来水的漂白粉、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氟化钠可以用来杀灭地下害虫、溴化银可应用行照相技术、碘化笋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展开来,介绍它们的其他用途。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还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中学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卞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从而激发他们去观察去思想去调查。四、以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也成了“十五”国家发展计划讨论中极为重视的一个话题。虽然中学生尚不能去全面理解臭苎空洞的变大会有什么危害,长江三峡建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内陆学生也无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但是我们通过可以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如在讲到化肥知识时可以从已有的知识设问他们;为什么农田不能多依赖无机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业教学中可以问他们何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从而进一步阐述人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为什么尾气处理在解决了环境问题的同时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此类问题更丰富,与生活更贴近,如白色污染问题、毒品问题、无铅汽油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英国的疯牛病问题,比利时的二恶英问题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贡任感。五、结合课本,介绍高新科技的发展,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贡献化学与其他理工科一样,作为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社会却又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具有时代气息,能结合时代要求。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接触到一些新产品和新材料,我们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去了解这些产品或材料的组成部分、合成、制造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副作用。比如日常生活中塑料包装代最初生产出来时,以它方便、快捷的作用深得人们的青睐,而目前其降解难的问题却深深困扰着人们,多鼓励学生去作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结合社会生活的化学教学,才不致于脱离生活,不致于培养出只会读书的“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适当地启发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事,关心他们生活生存的空间,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入。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主要阐述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

一、价值的意义

价值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而中学化学教育的价值是多维度的、综合的,不是线性的、单纯的。一般认为,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影视价值,另说有思维价值、科学素养价值、道德价值,还说有观察性价值、表达性价值、选择性价值等。知识价值。就是通过化学课程的教育,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层次的化学知识,对化学课的内容知道不少,也还记得一些,可以轻松自如的回答问题,应对考试。中学化学教育、课堂训练使得学生熟悉了化学语言,尤其是元素符号及其衍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若将实验教学环节予以落实,学生能按照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品,控制实验条件,依规范按步骤顺利完成实验,有系统的详细的观察与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并思考与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实验的教学价值———技能娴熟,验证化学知识及微小实践探究。其实,平常所说的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育教学的价值实现。应试价值。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教育传统的惰性与政策设计的失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升学竞争是中国孩子面临的残酷现实,应试教育无奈而又必然地蔚为大观着。这样,中学化学教育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其价值必然体现为中考与高考中不可或缺的应试利器,正所谓“六减一等于零”。但这只能是转型中国特殊时期的畸变现象,中学化学课程也包括其他各门中学课程的应试价值,不可以被估得过重过高!当前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如火如荼的应试场景,前述中学化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与应试价值,“轻做重来重亦轻,末当本时本似末”。化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靠的是融合一体的教学过程来落实体现,尤其实验技能是化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应试虽必不可少,但只是检测与选拔环节而已。却因为社会的体制,让学生的考试分数表变成了教师、官员、学校乃至政府的绩效榜,这就忽悠了千千万万的学子,本来考试分数在教育的价值体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衡重,却疯癫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干货”。又由于考试方式的限制(仅笔试形式),中学化学的实验技能这一核心价值被选择性丢弃!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也没有目标。同时,即使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过程而空洞死板,学生将学习化学视为畏途,无情趣,无勇气,学过即考,考过却忘!

二、化学教育思维价值

在较抽象的层面思考,中学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也就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思维形式,如理性思维、实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范畴的更进一步展开讨论须依据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等,囿于水平,本文不做太多的延伸。今就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之形象思维提一点见解。第一,化学课程的大量学科用语———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它们反映着化学物质的微粒与整体的客观存在、运动及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熟悉这些专业用语的含义与表达规范;另一方面其实更为重要的,如同“睹物思人”般的,对这些用语的看、念、写,大脑中就有化学物质及其运动的微宏观的、动静态的、离合貌的实体想象映射。第二,化学文本如课文、资料书、练习卷上的装置图,不仅能看懂能画出,更要与化学实验室(实验桌)的实际装置实际过程在思维(头脑)中发生映射,就如买票进影院做到“对号入座”。科学素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中学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承载着这一现时代极其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学化学教育的良好效果就是使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价值均衡地增长,协同“理、生、地”等学科,合掌则鸣,双翼则飞。就化学的作用看,我们可以循例说法,随兴悟道。其一,化学实验培养我们科学的洗涤需要讲究针对性与洁净度。应用到日常生活,譬如茶杯,外口上部接触人的口唇,这是擦洗的重点,可许多人都只是用清水或开水晃晃杯的内部,这叫人如何放心?另,水冲不去杯壁的油污,务必用少许肥皂或液态洗洁净擦洗,干净的标志是杯壁不挂水珠只有均匀的水膜,可许多情况是洗后的杯子仍“梨花带雨”,这也是未洗干净的结果。还有,擦洗了唇污与油污的杯子要用流水冲洗,若静水至少换水三遍,每遍沥去脏水,这样,污物的残留就几乎没有了。这里不适用“眼见为净”(眼睛看不到污物就认为净?)的规则。其二,福建漳州前不久(4月6日)发生的古雷半岛PX(对二甲苯)工厂爆炸事件,相信有敏感神经的人,尤其有化学常识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居民外撤18公里,人心惶惶。据资料介绍,该工厂的建设项目曾“计划”落户厦门,拟投资108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注意,全球年产PX3000多万吨),年工业产值800亿元人民币,时为2007年。“旧”事重提,当年有105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厦门市民以“散步”的方式在厦门市政府门前集体表达意见,最终由中央相关部委与福建省协调迁建彰州的古雷(此处实在不太明白)。这105位政协委员的领头羊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也曾任清华教授)、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生命有机磷化学领域的拓荒者赵玉芬女士。之所以这么不嫌麻烦地述说PX工厂、爆炸事件、80万吨、108亿与800亿、105位政协委员的联名、厦门市民的“散步”、赵玉芬院士(也称教授)、有机磷化学等名词与数据,就是试图唤起我们对化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支持着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能力,科学素养是知识素养,也是理性素养,让我们面对问题能思考与判断。至于道德价值,本文所涉及的是中学化学教育促成的道德价值。泛义的道德体系,是指从道德情感开始,经由道德价值判断,落实为道德行动,最终体现为道德能力与道德责任,达到道德境界。接受良好的化学教育的人,具有丰富完整的化学素养,理解与评价生活的能力更专业更精准。譬如我们居住的村庄或城市在河流的上游,垃圾产生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与农药及抗生素类的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更持久,如何消除或是减少扩散,既关涉经济利益考量也关乎道德价值情怀。废旧电池若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倾倒堆放,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如镉、汞等的污染,镉污染导致骨痛病,汞污染损害人的神经。首先伤害到的植物、动物形成生态链的污染传递,最终“报应”到人类自身。上游的生活垃圾若是倾倒在下位河岸边,仅就重金属的污染也将危害下游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还是生活用水,这种危害是累积着“潜移默化”的。如果是一般公众要呼吁呐喊,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果是决策的参与者更应慎审。农药与医药(抗生素的滥用)同样不可忽视,它们的性能越稳定越产生持久性的危害,尤其污染到地下水就是对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的犯罪,因为这是“断子绝孙”的深重罪孽。无论是上游人的垃圾不规范倾倒,还是当代人的农药与抗生素滥用残留,危害着河流下游生活的人群,危害着我们自身与我们的一代代后人。如果我们坚守作为具备化学素养的人的理性的道德价值底线,我们就可以勇敢的去阻止或柔性的去减轻这些危害的发生,就可以去设计去引领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使之更健康更环保,人类文明的和声就有我们智慧与道德的音韵。

三、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对生活与社会问题做理性的、精准的、系统的观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我们就不会盲从,不会被忽悠被蒙蔽,我们是清醒的,当然有时是焦虑的、痛苦的,但我们是人不是驼鸟!中学化学教育培养的观察价值也即观察能力,是指具备科学的专业的观察视角。譬如中国人的清明上坟山祭祀先祖,当然“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易中天语)。可是放鞭炮很热闹却污染空气,烧纸钱更是易引发山林火灾,现在已被政策严格禁止,轻则罚款,重则逮捕拘留。于是人们改用塑料花插在坟头碑前寄托哀思之情。依我们的观察,这也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因为塑料花极难腐烂,不能与草本泥土同化,逐年积累,既碍观瞻,又是白色污染(此处的白色污染泛指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的丢弃物形成的污染,而不是白颜色的污染!)。所以,新的祭祖形式亟待设计引导,如购买或采摘真的鲜花、水果上祭,习俗接受,科学认同,政策许可,人心安定,环境友好。另外,人类在观察生活,也在彼此交流感受与思想,也在不断的判断中形成共识,并且影响着政策的立意与指向。观察、表达与选择,只是基于人心的文化价值与人类行为的交互作用,这三个概念(即中学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表达价值、选择价值)的内涵重叠度高,只是应用的形式有所差别。故此不多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吴俊明化学教育2002-06-28

2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董昌耀,杨世忠化学教育2002-11-28

摘要: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化学;教育质量

一、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讲出知识的精髓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师要做到自然地衔接各种不同的知识,树立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有序,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老师不经意间的幽默感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幽默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可以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牢牢地将知识记住。幽默的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给人愉悦的享受。学生的积极性提上来了,教育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爱动手,想象力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多依赖于学习的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要优于抽象识记能力。教师有效的诱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对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中学生对化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好奇心,加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千变万化,引入炫目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利用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一时的好奇心变成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比较抽象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丢掉原有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知识的补充,结合书中的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探索这部分化学奥妙的轶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苯的结构的确定等是科学家日思夜想后在梦中顿悟的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学生解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严谨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化学这一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真正的课堂不应远离实验,实验才是学生学习最有效、收获最丰富的方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学到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小结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刘士荣,朱裕贞大学化学1998-02-28

2、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化学——中学化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黄尚毅,段巨龙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9-06-21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2)习题:课本96页2、3、4题:(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五、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讨论、启发、实验、联想、回忆等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兼顾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在时间分配上要灵活掌握。六、教学评价:本节内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最喜欢观看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思考和讨论,对“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和采用的是实验装置加深了理解。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论文文献

幼儿 教育 “小学化”现象使小学生负担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含义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引入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 教学 方法 、评价标准等,并将这些渗透到了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普遍化,从而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与行为要求上的小学化。如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与难度;以课堂教学代替游戏;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行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 儿童 身心发展规律,是应试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一种表现。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发挥。教师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对学生异想天开的问题采取冷漠的态度,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过早进行小学化教育会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缺乏后劲。幼儿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孩子的身心发育带来潜在的危机,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破坏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功能与定位,成为幼儿生长发育受到的重要威胁。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与管理束缚了儿童的个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与社会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学习活动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缺少游戏机会,缺少必要的交流、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二、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但幼儿“教育”不是“教学”,幼儿教育的首位不是“智育”。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三、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政府职能部门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引导社会观念转变、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巨大作用。对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不仅不能撤消,还要使之更健全、规范。幼儿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市场经济下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幼儿教育法规和管理文件,尤其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科学地制定当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负责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督导和评估监测制度;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的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 四、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五、提高幼儿教育管理水平 幼儿园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加强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了解幼儿教育的工作特点,为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是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教师素质与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而,幼儿园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建立适当灵活的评价体系,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它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而我们必须彻底根治它。但是,推进教育改革,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琳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黄永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值得注意[J].瞭望周刊,1987,(33).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二:浅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之中,园长与教师的理念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幼儿自身的成长发展特点出发,进而制定符合幼儿自身身体正常发展和机能协调发展教学目标,增强幼儿的自身的体质,并且促进幼儿能够形成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与 爱好 运动的习惯。就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小学的教育任务并不存在类似性。但当前有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自行将幼儿教育任务拔高到小学阶段,这无疑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表现 1、教学形式倾向小学化 幼儿园当前教学活动之中,比较缺乏图案色彩,教师较少运用到生动的教具。当前很多的教学形式依然以知识教学位置,使得幼儿的埋头苦读取代了幼儿的欢声笑语。有一部分幼儿园不断进行各种开始竞赛,还有的幼儿园提前进行一年级考试,并将优秀的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 2、教学内容小学化 有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在制定教材的内容的时候,直接将小学内容嫁接到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内容移植到教学实践之中。小班教学之中开始不断进行教学算术、拼音等小学内容,甚至有一些幼儿园管理者为了使得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学生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数学题。 3、过度重视结果的评价 幼儿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开始,为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与求知活动打好基础,幼儿教学应该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开拓社会视野。但是,当前社会之中急功近利思想比较盛行。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着重考虑了幼儿结果,但是并不关注幼儿的快乐成长以及个性的闪光点。幼儿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树立自身解决问题的信心,也不能够鼓励自己。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加大价值宣传,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 幼儿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的不科学性,科学发展观并没有深入到人心。为了能够抑制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倾向,国家与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实践于幼儿教育的表现主要在于考虑幼儿自身的年龄与成长问题,不能够将幼儿单纯划分为成人,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积极努力地营造幼儿快乐成长的氛围。 2、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些幼儿园内的教师专业素养较低也是引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应该着重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并且注意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学教育与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根本上清除教育小学化倾向。教授幼儿进行学习,应该重要侧重于幼儿的亲身经历与亲身体验。教师需要运用运用夸张的动作与语调进行教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旨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3、规范化幼儿园的法规与制度 国家相关的部门应该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从而科学化管理学前的教育管理。首要的是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准入制度,根据国家不同标准以及实际需求,实践有特点的幼儿园办园标准,对幼儿园进行动态监管。幼儿园管理部门也应该对于幼儿教师的执教资格进行规范化,尤其对于教师的素质进行提升。 4、完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 就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而言,需要根据改革的精神大幅度丰富幼儿教育实践方式。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加强幼儿的全面化与立体化的发展,最终消除“小学化”幼儿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应该设计的更加合理,坚决根除将幼儿教育作为小学提前的阶段的环节,避免因升学率从而影响幼儿教育的评价体系。结束语因为时代竞争的加剧,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长才并且在起跑线上不要输给其他人。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忽视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律,违背了在快乐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的原则,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幼儿“灌输”知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作者:李华 单位:容城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现状 (一)教育理念僵化扭曲。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自身理念出现了扭曲。一方面,一些幼儿园为了广泛招揽生源,扩大办园规模,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办园的特色和商业宣传的亮点,忽视了儿童基本成长和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及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重成绩、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以识字、写字、背诗、背 英语单词 、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来衡量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和进步。 (二)学习内容过高过重。一些家长在幼儿教学内容上为“提前准备,打好基础”,将小学的学习任务加给幼儿,造成应试教育和上学压力的前移。一些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家长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幼升小的培训班。为了追求知识的多与高,逐年增加教材难度,很多小学的学习内容都以各种离奇的方法、手段,融进了当前幼儿教育之中,超越了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难度和水平。 (三)教育方式抽象简单。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授课满堂灌,忽视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他们本身教育 经验 缺乏,再加上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城区,幼儿教师的资质和水平都很高,但有的幼儿园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忽视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从而产生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原因 (一)竞争意识错位。一些幼儿园为彰显自我实力广招生源,在行业之间展开了教育水平的激烈竞争,幼儿教育和教学难度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受思想偏见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不对孩子的发展作整体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式的超前教育需求所形成的竞争意识错位思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间的差距,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使幼儿教育的分布、配置、待遇等依然不平衡,特别凸显的问题是围绕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和偏远山区乡村留守儿童众多,很多幼儿园师资匮乏,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评价单一。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评估主要是单方面的,他们更重视获取掌握知识的难度与数量,将计算、单词、拼音、字词字义、笔顺笔画等作为全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这种底层基础的评估体系如果不能改变,“治标又治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队伍参差不齐。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理解肤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忽视幼儿教育的娱乐生活性特征,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些教师只通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教,常以小学生的标准教育幼儿,简单粗暴地处理日常教育工作。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幼教观念。要大力引导家长、教师树立科学幼教观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思想和途径,打破“赢在起点”的狭隘竞争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和拓展儿童的成长成才 渠道 ,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幼教观的认知,注重从幼教的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教师、家长对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的错误认识。尊重和提倡适龄儿童的性格差异和个性发展,让科学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不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进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科学构建评价体系。要持续深化当前幼教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面拓展,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渠道更加丰富。要逐步消除淡化幼入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不良因素和前移影响,彻底改变和破除以应试教育和升学目的为中心的教条化、功利化的教育格局。要把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重视起来,科学构建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宣传和招生制度,杜绝以单纯的知识储备为标准和应对入学为目的的幼儿教育,避免幼儿教育机构盲目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素质教育。 (三)均衡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幼教师资的整体水平。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开拓和繁荣幼儿教育市场,严格准入管理制度,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要特别关注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政策、资金、师资上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和幼儿园给予倾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支持。要积极、大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配齐配全合格的师资队伍,使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让适龄儿童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幼儿教育的环境里茁壮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作为的主导,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关照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作者:曹荟 单位:靖宇县幼儿园

幼儿 教育 小学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 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形的产生?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幼教“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讲解了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形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隐性的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其中藏匿的隐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 方法 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相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 想象力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 文化 ,丧失了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表示,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 家庭教育 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重视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一些家长甚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格言,误读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谆谆教诲。

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小学化屡禁未止家长成重要推手?

对孩子从小过多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的规定再次被重视起来。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个规定。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尽管规定很多,但小学化的教学仍不稀奇,这背后许多家长成为重要推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陈姓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他的孙子飞飞已上一年幼儿园了,却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每天只是在幼儿园玩耍,他很担心幼儿园误人子弟,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了。

这样的家长投诉与抱怨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仍表赞同。正如新闻中这位陈姓家长,认为幼儿园每天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对不起他每学期交的几千块学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属为难,如若按照规定不“小学化”,恐怕会遭遇极低的入园率,而过多教授孩子科学知识又怕折煞孩子的天性。

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正如 文章 开篇所说的报名火热的“幼小衔接班”,这成为部分私立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投机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报道,在塘沽中心北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醒目 广告 标语 ,该园“幼小衔接”班学制半年,面向5周岁孩子招生,每人每月学费1200多元,不少家长争相报名,甚至选择让在公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退学到这里学习。

一位私立幼儿园老师讲述了与公立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更多知识。而这恰恰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这位老师以数学举例:公立幼儿园主要教10以内简单加减法,在这儿则可以学习到50以内加减法和复合运算。园内聘有外教教孩子 英语单词 ,还开设了拼音课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社会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满足了部分家长的一时需求,又使另一部分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投入幼儿园“小学化”的队伍中。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学前教育整体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主要是以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理念来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 儿童 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 方法 、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 文化 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 毕业 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 经验 ,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 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论文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大中城市,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普通百姓对音乐艺术也十分崇尚。但同时应该看到,广大农村在这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有些中小学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还有些虽然订了音乐课本、排出了音乐课表,但很少有教师认真严肃地上音乐课,反映少年儿童生活,表现传统爱国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歌曲也很少听到。在通俗音乐、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所知所唱的不是庸俗的流行歌曲,就是另类的垃圾腔。如2007年我县中考特长生加试中唱《隐形的翅膀》的有9人,在某超市举行的“夏日杯”中小学生歌手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是《两只蝴蝶》。且不说这个节目的艺术水准有多高,看一看歌词内容就知道是否适合中小学生演唱。 作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我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反思,试述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抓着应试教育这个“缠身绳”,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并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音乐、美术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严重缺失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也只能在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一部分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而不愿前往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少、质量差、分配不均,成为“发展音乐教育”的瓶颈。 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音乐教学以改善音乐设施。有的学校连一架风琴也没有,至于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素质低下 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关部门敷衍了事,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这个缘故,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二、改变落后状态的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众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 1.加强领导与管理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足开齐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学科,尤其是音乐学科。 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农村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小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加大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 目前,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4.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我们可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改革进度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误解 农村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综合素养的高低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可是农村家长对音乐教育并不是很重视。21世纪,知识决定命运的今天,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音乐等艺术课程,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于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家长认为只有数学、语文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音乐课不作为统考,与升学关系不大,是无足轻重的学科,应该把音乐课时让给数学、语文等学科。这种模糊的认识将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绊脚石。 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师资缺乏 当前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生,而是有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受过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其次是缺乏对现有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几乎没有涉及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这将会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更加滞后。 3.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及不足 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有一定的音乐设备。西部农村教育资源历来比较落后,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更加不堪,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更谈不上专业化的琴房,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农村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4.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课程,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几乎变成了“流行歌曲课”。这不仅仅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也是教学手段的缺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1.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我们需要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要使广大农村小学教育以及家长充分认识到后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另外,需要农村小学的直接管理者――小学校长们摒弃“主课”与“副课”的旧思想,确立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 2.加大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稳定当前的音乐教师队伍,加大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对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3.加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加大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相对薄弱,在今后的建设中适当加大小学音乐教育投入将会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添砖加瓦。 4.积极配合新课改,开展教学改革 有了新课改的助力,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积极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其次,积极改革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本地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民间的音乐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产生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使其对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因此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通过多方面努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将翻开新的篇章,为农村孩子插上美丽的翅膀。

现代中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分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其中,教育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是人才的主要培养和输送的环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并且在实践中推行, 其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将我们的巨大人口变成资源和财富,是我们当前发展的趋势。然而,实践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并非向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素质教育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践中, 存在着执行不力、政策扭曲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传统思想束缚、现实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的问题

1.长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教育观念上,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影响都较为深, 教师认为开展素质教育会影响对文化课程的时间、 精力的投入。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来说, 只有努力提高文化课程的水平,才会有良好的竞争力,所以,学生也会抵触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 家长对素质教育也存在疑虑,从而对素质教育产生片面的想法。

2.教育者自身能力的问题。 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不是专业出身,有很多人没有接受所教科目系统的理论训练,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政策的错误导向

1. 考核机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匹配。当前, 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制, 这种考核机制的导向会使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去进行文化教学,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导向。

2. 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不同步。虽然提倡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政策、招生政策、教师的考核政策并没有得到改变,依然是以文化课程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因此,虽然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倡导,但是在现实中执行不到位。

(三)物质条件配备不足

1.师资队伍的配备不足。 由于历年来重视文化课的教育, 因此学校多注意文化课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而不重视音、体、美等教师的培养,多出现由非专业的教师兼职的情况,或者是素质课程所占比例偏小, 对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力度小等情况。

2.教学设备的配备不足。 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 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文体器材不足,学生不能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而是以传统的形式,如跑步,跳远等进行体育训练,不能及时发现、培训体育方面的优秀学生;教学手段现代化推进速度较慢,影响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难以完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问题如何去解决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考试论英雄, 进行精英教育, 从而误导教师和资源倾向于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 忽视多数学生的培养以及忽略学生的个性培养,使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追求文化的考试,而不是关注自身长远、全面的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最重要的就是有正确的教育目的, 即把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转移到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的素质教育上来。

(二)逐步转变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最有力的一个杠杆就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而要想顺利地推行素质教育, 评价指标体系要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一致, 即评价体系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成绩,因此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 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就应该转变。

(三)重视沟通,实施全方位一体化教育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业, 更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必须注意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 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个性发展光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 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推动社会教育观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氛围,为其全面、深入实施培育肥沃的土壤。

(四)增加教育的投入素质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要求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这势必需要学校教学设备的支撑, 包括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艺术训练环境,设施健全的操场等,这都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的投入占 GDP 比重较低,最近几年终于提到 4%左右, 相比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还是远远落后的。 同时,在素质教育中转变一个理念, 要将全社会动员起来,使社会参与学校的教学投入和办学,例如现在一些较大的企业会定时地资助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的建设,教师的培养等工作。

(五)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 ,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要想使素质教育思想顺利落地实施,基层工作的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 我们看到教师队伍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他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同时也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依然延续十几年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培训刻不容缓, 建设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素质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的共同努力,需求政策、实施等同步的发展,尽管目前素质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我们不应该就此推翻素质教育,而是积极地探索其成功实施的模式,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可行措施,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学生

摘 要 中学体育教学一直随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达到热爱对某项运动的目的。中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教育观念,中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开展所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议,本文将对此做以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入,逐步改善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元素,让教学更人性化,更能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进而到达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该如何引如素质教育观念呢?

一、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观念

(一)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

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成一组,对某一组的某一特长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教学既轻松,又有效率。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有针对的学习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相比,每节课大家都学的是一样的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种煎熬。

(二)人性化教育。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叛逆”是中学生最突出的表现。

由于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多方面的困惑得不到答案,在心里就产生了“叛逆”心理。对于这种“叛逆”心理,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例如,在教某个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掌握不了技术要领,对技术动作做错或做的不规范,这时,就得要求老师人性化的教学,多多鼓励引导,如果用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罚学生,结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久而久之,便放弃了体育兴趣爱好。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自我做主,而且也在于老师的鼓励很引导。

(三)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身体的健康除了外在体魄的强壮,还应包括内在心理的健康。青春期最最痛苦的莫过于性心理的变化。老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讲述青春期的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学生安全健康的渡过青春期的困惑。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一份汗水才有一分收获,只有拼搏进取才会有赢的希望。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来了很多年,但实施起来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中学,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很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随意玩玩就可以的。这样的传统教学态度,对体育教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老师不愿改变教学方法,是某些老师脑子没有素质教育教学的概念。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体育课程安排过少。

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教学任务,安排的体育课程过少,一周保证不了了一课时,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体育教学,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散步,就是到处跑着玩,完全无纪律无组织。过少的体育课程安排,正常的体育教学都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更别提对学生们的心理方面的教育。

三、对在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提议

(一)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要想素质教育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引进有较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首要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体育教师,更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引进有大学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让整个教师队伍得到提升,而且对待教育工作更有激情、更有效率。素质教育不仅在学生身上体现,更在老师的身上体现,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二)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体现。素质教育本就“以学生为本”,体育不仅让学生如何喜欢上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坚韧、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性心理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另一方面就是挫折心理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很多学生还是不敢面对挫折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中形成自卑极端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的。

重视对中学生的性心理教育和挫折心理教育,让学生健康的走过中学时代。

(三)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

很多学校没有采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素质教育教学,是因为对素质教育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加强中学校园素质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知道素质教育,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

总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让学生自我选特长、人性化教学、心理方面的教育等措施让素质教育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虽然在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体育课程安排过少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兰.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7.

[2]王家宏,王维群,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06.

摘要 :近年来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现状出发,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建议

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全力支持教育事业以教育培养出一代代为祖国发展前仆后继做贡献的新兴力量。随着国力的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社会,然而学生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关于大学生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不仅是专业能力问题,更多的是素质方面出现了纰漏。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1素质教育的提出

教育是对知识的传承,教育是通过教授的方式来育人。它是以丰富被教育者的内涵,充实被教育者的人生和见识为主任的。而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未从传统教育方式走向社会要求的教育方式,教学偏向功利化,学生接受应试教育只关注成绩,等来到社会中发现自己对社会的适应性差。而随着这种现象的加重,素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协调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及丰富多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基本素质为目的,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教育者的健全个性为本质特征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一词最开始运用于反对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全面协调的发展,强调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应试教育可以归纳为适应性的发展、被动的发展、片面化的发展。应试教育更多地注重受教育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突破性思维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素质教育所坚持的基本理念。而目前的素质教育却和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2当代大学生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中国教育向另一个方向转变,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却存在一些转变上的问题。一是氛围环境问题。中国教育大环境中目前起主导的还是应试教育方式,而在这种教育方式中许多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创新能力可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可能在身体素质方面已趋于成熟,但心理方面还是一个被应试教育保护得很好的花骨朵,而这样的大学生在离开了紧密的学习考试压力和父母的唠叨限制后,十分容易被外界影响带动。对他们有直接影响的一个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态度。学校里的素质教育课程多是一些选修课程,从课程性质上就比专业课程差了一截。而每个学期学生都会有几门比较难的课程,或是高数英语或是专业技术强的'课程,这个时候学生对于素质教育课程也就变成了选择性听教。虽然大学主张进行素质教育,但并没有放弃应试教育,而是降低一点应试教育在教育中的比重,毕竟中国目前的学生都是被应试教育的方法教育出来的,突然进行大转变学生也会难以适应,所以大学里的课程还都是用以考试为主、以出勤和平时作业为辅的方式来审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些课程可能没有平时作业的就只看出勤和期末考,而这些课程绝大多数都是素质教育类的课程。素质教育毕竟有别于应试教育,如果还是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去考核素质教育,也就回到了原点,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并且对于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来言,期末考核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也就出现了大学生“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的备考现象。当前大学生都会接触到的素质教育方式基本就是一些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他方面多是由学生自主参加的,对素质教育实行放养,虽然人文知识的掌握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但是其他方面也必不可缺。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自我独断能力,但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较为欠缺,可能就会因为不想在人前展示而避开这些使自己成长的方法,最后反而会越来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目前这种既不放应试教育又要把握素质教育的方式出现了一种两边都抓不住、捉襟见肘的窘迫和无力局面。不仅学生对于素质教育课程敷衍了事,甚至这种态度成了一种习惯,导致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也随意应付,到了最后学生反而东不成西不就。而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是勤勤恳恳地埋头苦读,为什么到了大学一个个都变成了低头族?诚然学生被压抑了那么久之后会放肆地玩,并且不具有足够的定力去约束自己,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也会让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畏根深蒂固,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大部分学生明目张胆地玩手机的现象?笔者以为还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起了引导。

人在环境中往往会适应环境而改变。大学生的手机几乎不离身,上课也必然是带着的,而从一开始的偶尔打开手机看看消息到后来的上课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这其中不仅有学生的自制力问题还有老师的纵容和周围同学、学长学姐的影响,渐渐地反而会觉得上课不玩手机才是不正常的。二是教学过程不尽如人意。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素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学生接触到的多是一些文学心理课程,而这些课程的教授内容都是止于课堂、书本、教材、老师的阅历,缺乏实践认知,对于学生而言太过于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深刻理解其内在意义,也就导致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化。而乏味的课程内容也就使得学生对于课程丧失兴趣,甚至于对此类课程都报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而且教学方式十分单调,如今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导,以一种灌输训练式教育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浮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参与进来。而且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空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失去求知欲,虽然课堂都要求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想尽方法和同学进行互动,但对这类课程丧失兴趣的学生都会尽量避免和老师的互动,而且老师一个人并不能顾及到全班的学生,以至于本来是针对全班采取的互动最终变成了针对课堂中活跃的某几个学生的讲课,而不大活跃的学生也就越发自顾自。但偏偏思想素质教育的课程很多都是一百多人的大课堂,即使老师整堂课时间都在教室中走动也顾及不到一些边缘的同学。经常是一堂课老师在四处走动和学生互动,学生在关注老师是不是走到身边然后收起手机低头避免眼神交流,原本应该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了一场猫捉老鼠游戏。其实学校都有一些实践课程,而且是必修的课程,不过这类实践课程一般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自己完成一项任务,而对于实践的验收方式就是一份报告,这样的实践方式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是否从中学习到什么又有谁能保证呢?而且我们国家对于素质教育是实行主辅修制,主修的是专业课程,这类课程量较大而且难度较高,学生在这类课程上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而对于辅修的素质教育学生也就没有太多精力能够投入,而且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都是一张试卷,学生只需要将书上内容背下来应考,对于这类课程也就更无所谓了。

3改善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建议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在中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缺席,寄望于在大学期间恶补回来的方式并不能长久发展下去,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之后的教育无法在中小学就加强素质教育,等到了大学,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个空壳。对于目前这种状况的改进建议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改变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学校应该改变的,更是老师、家长、学生应该改变的。思想是从小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新的一代人在老一代人的带领下成长,如果老一代人没能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那么新一代很容易按照之前有弊端的老思想成长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只满足于过去,只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忽视其素质教育。只有有创造力,技术能力、求知求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能走得更高更远。学校在素质教育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相互包容、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为青年,而不是让素质教育成为辅助教育。第二是改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氛围。课程是教育的基本途径,素质教育还是要从课程入手。目前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急需老师引导才能融入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对上课方式进行改变,而不是照本宣科,将书上的文字传授给学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老师可以更多地从身边出发或者从一些视频趣闻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并且目前的学生对于应试是擅长的,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知方式和转化能力掌握较少,需要老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引导,而不是靠学生摸索,很可能学生在尝试摸索这类知识的时候不得其门也就放弃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带领的方式使得课程活跃起来,参与课程的人多了,慢慢地就会带动全班的氛围。笔者有所感触的是小班化的教学,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老师几乎站在任意位置都能很方便地和班级里的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和自己交流,从而去听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不仅学生要尊重老师,学生也想要体会到被重视,而不是学生低头,老师觉得他不尊重自己就放任他。除了课程还有实践,只有被应用起来的知识才能被牢记。原本也是有实践,但是实践的水分有多少,学生和老师都大致清楚,但还是这么过去了。老师对这类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对这些课程的不上心,最后只会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难。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为人方面得到提升,课程只是手段,不能将手段当做目的,甚至用考试作为审核标准,这类课程的考试只能审核学生的背书能力,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帮助。与其这样徒留形式,不如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践,当堂就能得到结果,也能保证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类方式慢慢改变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的看法,让学生接纳并认同这类课程,最后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4结语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印制文凭的工厂,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这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明白并且改变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对自己的负责,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谁又会对你负责。对于学校和老师,教书育人是第一要务,虽然阻隔住你们的障碍很多,如今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学生的思想灌输方式、学生固有的思想等,但也是会在各方努力下而改变的。学校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科学设置课堂,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新亭.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2(2):104-105.

[2]廖晓文,毛盼娣.教育者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4(6):123-125.

[3]任立华.中美大学生素质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现在的教育是悖逆天道、颠倒人伦,本末倒置、离经叛道、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丢弃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丢弃民族文化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剩下中国了,可短短的几十年,这个文明古国也将消失,这个有著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民族,也将消失!短短两百年历史的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教育,西方的价值观,核心就是唯我;宣扬竞争,刺激欲望,鼓励消费,在全世界氾滥成灾,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危险到极点!伍拾亿年的地球资源,就在人类贪婪掠夺下,短短的几百年就要消失殆尽!而我们是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哪!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相信自己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却崇拜西方两百年的糟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经典是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这些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屡遭灾难而不会解体的凝聚力。如果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灭,我们将是民族罪人、历史罪人……大家拿着线装书不认得,对不起我们中国的列祖列宗,对不起世界人民,对不起人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是把人教育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把人教育好了,一切皆好,社会和谐,百事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们的老祖宗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五千多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盛世,这些盛世的出现就是贯彻“教学为先”的结果。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一个人如果迷恋于食色,不修持伦理道德,那就同动物一样了。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没有德行的人,虽然披着人皮,实际上不能算是人了。

摘要 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人们明明知道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业。然而在残酷的“唯学历论”面前,人们又不得不涌向大学,被那一纸文凭绑架着匍匐前进。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考试问题上如此清醒而无奈地纠结着,毫无反抗地行走于生活的悖论中。关键词高考、大学、教育、反思正文 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4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那里,从科举开始,读书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政治安排,而考试是一个人改变命运必须经历的一种仪式性的“程序”。“官本位”、“知识贵族”、“学而优则仕”隐隐地揭示了知识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文化心理一直延续至今,高考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类似的社会功能。从1999年开始,扩招政策圆了更多学生的大学梦,然而在教育振兴、拉动内需、维护稳定、阶层流动等话语编织的复杂逻辑中,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击溃了人们对高考的美丽想象,以致无法接受“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样的事实,知识与命运被迫脱离了对方的解释逻辑。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以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5曾经饱含希望的汗水,偏偏埋葬了世人的期许和信心。如果说“高考之门”还相对公平的话,“社会阶层世袭制”、“寒门难出贵子”、“父辈就业时代”等现象则剑指“工作之门”的是是非非。高考,这个曾经承载着教育良心的选拔方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极为纠结的符号表象,最终失去了它原本强大的象征交换功能。在为人诟病的“工作之门”面前,扩招某种程度上给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轻松地越过高考,而后凭借发达的人脉关系挤占了原本属于优秀孩子的工作岗位。“高考之门”这道关卡在托起“中国式奋斗”的集体期许下步履蹒跚。在极具幻灭感的“工作之门”面前,“高考之门”并没有被历史性地架空,这条路上依旧“人满为患”。这不能不提到我们时代普遍浮躁的“唯学历论”用人机制。如今,保姆、服务员等工作几乎清一色地转向大学生学历。当“人才贬值”成为事实,学历将能力逼向了死角,这进一步激活了大学文凭的“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有些民办大学、独立院校堂而皇之地兜售文凭,艺术类招生更是遍地开花,艺术热仅仅因为艺术专业“好考”。诸如此类的“泡沫教育”已经泛滥成灾,间接地稀释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 “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或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6 我现在就在大学中学习,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这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我仅仅是一个学生我没有资格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数三道四。在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吧: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他们计划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这位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论还有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为什么中国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等比赛中获得一次次金牌,而十几亿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术上的最高荣誉呢?难道这就是中国教育? 另外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仅仅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反思的。英语强制化的学习,小学时期创造思维的扼杀等。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学着所谓国际化的语言,却被韩国申请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也就是所谓的崇洋媚外吧。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止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这些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至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几乎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我想这一点也是高考能够实行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高考纵然有许多弊端,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它恐怕还会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很长的时间。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适。

国外绿色化学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外国化学趣味化的研究现状: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思路,提出实验趣味化教学实施建议。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摘 要: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实施当下,化学教育改革正面临着来自教育界、论坛等形形色色的争论,众说纷纭。有一点,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也就意味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的化学实验趣味化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衍化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中去。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趣味化做个人观点论述,希望广大读者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趣味化一、 国内外化学趣味化实验现状在众多理科学科学习过程中,化学学科学习有其一定的特点,它不像数学学科计算复杂,没有物理学科学习要求回环灵活,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习者接触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趣味性实验课程的实施对于化学学习来说,更是锦上添花。这里我们来提及一下微型化学,微型化学实验成为了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化学实验形式,化学实验微型化体现国际化趋势。它逐渐跟随素质教育的开展研究型课程,渐渐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二、 趣味化要绿色化绿色化学秉承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化学科学的新发展和重要特点出现在化学领域的研究行列当中,全世界都很关注绿色化学的研究和绿色化学的教育。那么,趣味性化学的开展实施也应该加进去一条就是,在素质教育实现化学实验教学,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的情况下,化学学习和化学趣味性实验应该以绿色化学的实施理念为前提。因此,将化学实验趣味化,还要同时秉承绿色化学的实验理念,并且遵照实行。三、 趣味性实验实施建议1. 课前考虑(1)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眼球,比如氧化还原反应中,酸与铁的震荡实验,这里典型的说到酸与铁的震荡实验,原因是学生在观察到铁丝表面有气泡生成,后来气泡消失,再后来生成气泡的周而复始实验震荡现象,与“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相矛盾或者相冲突。这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课堂启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的方式还有很多,趣味性化学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视觉盛宴,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2)利用新颖的实验装置来吸引学生,日常化学实验中,学生运用到的是传统的实验装置,使学生对化学有距离感,敬而远之。其实,化学课本翻开第一页前言就能看到,编者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尝试教学生利用生活日用品或废旧品来设置制作实验装置,唤醒孩子的好奇心,这样做不仅方便,节约资源,还消除了学生与实验装置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感觉化学学习更贴近生活,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3)在化学实验中制造兴趣点,也就是根据孩子天生贪玩儿的天性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打个比方,三价铁离子的显色实验,将通有氯气的导管伸入氯化亚铁和硫氰酸钾溶液中,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变化,激发学生兴趣点,这里学生会发现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再比如说碘的歧化反应,在烧杯中注入1mL浓氨水,加2g碘片进去,45min后会看到有黑色的六氨合三碘化氮细小晶体生成。加水,经搅动后倒入锥形瓶,使黑色粉末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然后小心地洒在地上,使其干燥。干燥以后,用脚踩上去,会有轻微的爆炸声出现,随着脚步的移动,爆炸声持续,所谓进退两难。2. 问题设计(1)提出中心问题,也就是在化学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尤其是关键问题的提出,或者要依附于前者。(2)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死板,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有它的艺术性,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结合新的和旧的知识点,问题要突出新旧知识点的结合所在,也就是精华问题。(3)化学问题的提出不能有很浓的感情所在,而更多的是趣味性问题的提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眼球,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做很重要的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学课堂。3. 内容设计(1)简单明了的实验设计内容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消除对实验难度的困扰,更有利于趣味性实验的顺利进行。(2)内容环节摄入,也就是说先设置有趣简单的内容将学生引进去,勾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步步紧逼,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四、 总结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翻开中学化学课本前言部分编者就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衣、食、住、行中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每一处都在接触化学,从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什么成分组成,到开车出门汽车尾气的组成原因或成分都可能是一组简单的化学反应,把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让化学源于生活而走向生活,是化学学习最简单有用的技巧。

近年来,外国化学趣味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充分利用化学在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许多国家都开设了专门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他们发现其它方面的新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此外,许多学校也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将化学课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之更加有趣和实用,并开设跨学科课程,如生物、物理、历史等,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化学知识。外国化学趣味化研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参与度,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未来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