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毕业论文赏析达芬奇

发布时间:2024-07-17 19:52:48

毕业论文赏析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绘画艺术蓬勃发展,同时也促使了绘画理论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复兴了科学,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绘画艺术,本文就是对达芬奇的绘画艺术进行美学思想的分析,包括对其著名绘画的描述分析,对《绘画论》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提炼,以及阐述了达芬奇的美学贡献达·芬奇画论,尤其是他的诗画比较,作为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自觉和全面的艺术比较、文学比较,在突显了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各方面的审美艺术的同时,也把诗歌(文学)方方面面的特征显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文艺理论的价 值,甚至远大于当时的许多"诗学"著作.达·芬奇的诗画比较开了西方近代诗画比较、文学与其他艺术比较的先河,并成为17、18世纪莱辛更为系统深入的诗画比较的先声.

最近一直在写有关基于情境的语义学方面的文章。所谓基于情境,实际上就是基于认识论,因此无非是一些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论述。写着写着,忽然就想起了蒙娜丽莎来。 有人问,难道不是你在看蒙娜丽莎么,怎么成了蒙娜丽莎看你?油画通常是被我们看的,我们是观赏者,也就是认识的主体,而油画则是被观赏的那部分客观实在,是客体,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罢。作为主体,我们可以从观赏中获得愉悦和快感,甚至还会带有某种优越感。可是,当我看到蒙娜丽莎时,我没有了优越感。 蒙娜丽莎在画里,安详、静谧。然而在我眼中,蒙娜丽莎并不安分,我感到一种威慑,我的优越感在动摇。蒙娜丽莎也在看,看着我,凝眸谛视,比我的目光更专注、更持久、更深挚....在她的眼里,我竟要成油画了,成为没有思想、没有主观能动的静止的客体。我被她打量着、解剖着、体味着、评判着,她几乎剥夺了我作为观赏者的自信和自尊!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神!安格尔吧,空虚失神,提香吧,阴险狡诈,林布兰特呢,象燃烧的烈焰,要将观众的一切点燃....他们都想将我逼走,把我驱逐出观赏者的领地,使我变成仅仅是存在,而没有认知和判断,在他们那里,我被任意地摆布、拷问、裁判。蒙娜丽莎的眼光是另样的。她并不想将我赶走。相反,她注视着我,是要引起我对她的注视。她离我很近,又很远,远远地召唤着我,要教我在瞬间也生出如她那般敏锐的洞察力来。 她有少女的美,又不似寻常少女锋芒毕露的美,她的美充沛、丰满而又平和。她的目光里孕怀着爱和智慧、执着和宽容。她揣摩着我,揣摩着每个观赏她的人。她在诱惑,却又是谨慎的。她不会轻易交付自己,也不允许我轻易以生命交换。她在期待,她在诱惑,她在期待着我的期待,她在诱惑着我的诱惑.... 如果我不敢回答,她便只是缄默,继续地看着; 如果我回答得轻率,她会报以轻蔑的微笑; 如果我尚不能毅然地走向她,她也断然不会就迎向我.... 她是要知道我的深度、广度、高度、密度,她是要知道我的信心和决心! 她静待着我的回答,又似乎早已料定了我的回答。她已看穿了我的浮夸、浅薄、幼稚和怯懦,她也觉察了我的不安、觉醒和奋起,我那深藏在内心的抱负。她微笑了。 蒙娜丽莎看着我。在她的目光的焦点上,我没有了安适和宁静,她硬是要逼迫出我的好奇和惶恐来,掘出我的信念和勇气来,点燃我爱的炽热和恢弘来....她诱惑了离她无限远的恋者,又令这个无限远处的恋者在尚未触到她的时刻,在她的裙裾之前三步的距离里,死亡。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达芬奇绘画风格特征及其影响,包括他在绘画上的理解以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正文:

达芬奇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他的作品线条有些是十分刚硬的,有些是十分柔软的,这种刚柔并济的画法得益于他详细的观察。

善于用明暗的方法创造出更好的立体感,让作品产生连续的明暗过渡,使作品看不出任何的截然不同的变化。

具有科学性,他的作品存在和谐的的比例和良好的平衡感,并且他善于利用一些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原理来增强作品表现力。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蒙娜丽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当时威尼斯公爵请达·芬奇为其夫人画一幅肖像,而当这幅画作完成之后,达·芬奇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不舍得交工,就连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最后的晚餐》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观众,而耶稣基督坐在最中间。

代表作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特点: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达芬奇美术鉴赏论文

论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摘要:16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比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而作为艺术家、思想家、数学家、建筑师,达芬奇更以绘画成就称誉。在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圣母”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在他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的真精神。本文试从题材、结构、技法、以及画家幼年起形成的心理机制等方面,按时间顺序对几幅画作出分析,以探讨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并比照大师之前及同时代画家的圣母像画作,揭示文艺复兴之“人”的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圣母;人性之美 西方艺术史上的文艺复兴盛期,指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中叶,这时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美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 “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则是其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他的艺术和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知识探究的深切的爱。他是无愧于“Homo Universalis”(“全能的人”)之称号的。他在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他过世后一百多年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艺术。他创造的“晕染法”(sfumato)使物体轮廓线、画面调子更加柔和且富于立体效果;而“明暗法”(chiaroscuro)则使得描绘对象仿佛具有真切的错觉效果[1]。这在他笔下的圣母肖像中得到深刻的体现。达芬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列奥纳多�6�1达�6�1芬奇(Leonardo da Vinci)于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小镇。其父是一位精力充沛、相当有名的律师塞尔�6�1皮埃罗�6�1达�6�1芬奇(Ser Piero da Vinci),他与一贫穷的酒家侍女卡特琳娜(Catarina)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娶可怜的姑娘为妻。根据文件记载,一般认为五岁之前的列奥纳多由其生母抚养,五岁后回到父亲身边,由继母和祖父抚养。虽然衣食无忧且不乏亲友的疼爱,但作为一个五岁的男孩即离开生身母亲,这种影响将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后来也反映到达芬奇的作品中,他笔下的女性无一不慈爱、美丽、祥和,神情中既有母性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在达芬奇一生的创作中,“圣母”似乎是他比较偏爱的题材。 少年时的列奥纳多便已展示出其多才多艺的特点:他不仅相貌出众,且天生有一幅美妙的歌喉,会演奏琵琶,能引吭高歌;他凭借艺术天赋,利用光线效果,画出一条像龙一样的逼真的怪物。于是他父亲将他送到佛罗伦萨的韦罗基奥(Verrocchio)的画坊。佛罗伦萨是艺术家的摇篮,这里学术自由,艺术流派纷呈,各种新思潮十分活跃。韦罗基奥是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他提倡认真研究数学、透视学及解剖学方面的知识。还倡导用精细的描绘方法表现对象,并灌输学徒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在这里达芬奇不仅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熏陶,而且打下了良好的从艺基础。他专心研究各种表现技巧和造型艺术,认为大自然缔造的美,是绘画的对象,而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达芬奇在韦罗基奥的《基督受洗》中画了左下角的半跪天使,这甚至比画面主体更为柔和自然,其神态、表情以及柔和的色调显示出其绘画天才,沃尔夫林称之“有如从另一世界传来的声音”[2],说明这已经不是十五世纪艺术界里的东西,而是一种新因素,预示着一个从未有过的艺术时代即将来临。年轻的达芬奇在作品中显示出了从素描所激发的新思想,使之从画室里那些优秀的同伴中脱颖而出,进而超越了他的老师,一举凌驾于佛罗伦萨的众多才俊之上。 在1473——1475年间,还在韦罗基奥画坊时,达芬奇完成了《受胎告知》,这是最初体现达芬奇风格的作品之一。它采用15世纪绘画中常见的横披式构图。这幅画取材自《圣经�6�1新约》,是传统的宗教题材,画面描述的是耶稣之母玛丽亚得知自己未婚先孕后十分惊慌、不安的情景。画家在表现这一传统题材时,一反前人的陈规陋习。他把玛丽亚的闺房置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中。前来告诉玛丽亚神谕的天使加百列,跪在繁花似锦的草地上。背景有挺拔的柏树,重叠的山岸和潺潺的流水。天使加百列左手持一朵素净的百合花,面部表情十分柔和,毛茸茸的双翼富有质感。玛丽亚右手持书,左手意外地伸展开,年轻的面庞在端庄、美丽中透出惊讶的神色。玛丽亚的手势和表情表达出她对这一事实的惊讶。而惊讶之余,似乎还显露出一丝丝羞涩的表情。在这幅画中,达芬奇的素描和透视学已经纯熟,开始注重动作、手势、姿态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但在光与影的处理上,尚未达到日后炉火纯青的程度)。画面的布局条理井然,宁静开朗。柔和的色彩洋溢着清新的自然和青春的气息,而没有宗教的神秘感。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场面凝结在这一瞬间的画面,展示了抒情诗般的意境,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受胎告知”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整个画面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当时意大利的艺术界。 《蒙娜�6�1丽莎》(Mona Lisa,1503—1506)似乎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绘画,曾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激起后人无数的诗歌、绘画、雕塑和小说的创作。虽然,她也是一幅没有完成的作品,但画家确实为这幅画付出了特别的努力。据说,在画的过程中,为了唤起画中人发自内心的情感,画家请了乐师演奏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这位贵妇人并没有使达芬奇得到他想要捕捉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画家所画的飞行器设计草图时,感到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她那迥非寻常的目光仿佛追随着观众,表明了她的毅力、魅力与智慧。她温柔、优雅、脉脉含情,使整个画面的意境充满无限深广而又极度丰满的色彩;而她含蓄、神秘的微笑,透出一种美丽的人间女子对于世俗生活的怡情、惬意,是人文主义者追求的世俗精神的生动写照。[3]”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一位贵妇人的表情了,而带有了一种普遍意义,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6�1丽莎》的魅力所在。非常明显,这幅画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和富有理想化特质,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更进一步走向现实和内在。 在画中,她如此平静的看着我们,温柔的眼神占据了我们的视线,她的表情难以名状,使人神往而又难以捉摸。一股浓郁的美弥漫着整个画面。难怪瓦萨利在《名艺术家传》一书中如此忘情地写到: “任何想要看一看艺术究竟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模仿自然的人,只需看一看这一头像就可以了,她的所有微妙细节都得到了忠实的再现。她的双眸明亮而又温润……睫毛和眉毛再现得一丝不苟,而梳向两边的头发仿佛是从皮肤里长出来的……红润可爱的嘴唇与活生生的脸颊连成一体,好像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有血有肉。急切地看着她的喉咙下的凹陷处的人一定会想象自己看到了脉搏的跳动。这是艺术的奇迹。[4]” 画中的背景好像神话中的场景。就像在《岩间圣母》一画中的一样,画家对岩石和流水流露出了无限浓厚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片风景里,画家引入了大气透视原理的描绘,并进一步创造出“晕染法”画法,用模糊性处理明暗之间的过渡,仿佛能让人看到画中的空气,加强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相对比早期的作品《岩间圣母》,更能让人明显得感觉到这一点。 对于五岁便离开生母的达芬奇来说,即使幼年得到了继母不差丝毫的疼爱和照顾,但对生母的深深眷恋是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画出了有如此神态的圣母。画过圣母的画家有很多,大抵都是慈祥、端正的样子,但达芬奇的圣母却能一下打动人心,那是因为画中人物所具有的神态。在他晚年的作品《圣母、圣婴和圣安娜》中,圣母和圣安娜同时出现在画面里,这种神态尤为突出。相信每一个看过达芬奇的圣母画作的人,都会被画中人物的神态所深深打动。 《圣母、圣婴和圣安娜》(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1508——1510)是一幅宗教题材的画。画中圣母坐在母亲圣安娜的腿上,而圣婴则在地 上要去抱一只小羊羔。这种画面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所以,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曾经就此大作文章,人文三角形的构图中内涵着画家童年时的创伤经历,即作为私生子渴望同时得到生母和继母的爱的痛苦欲望。但是,艺术史学者却发现,这样的构图其实早在中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并以此表达生命的代代流传。画中的三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时间含义:圣安娜代表过去,圣母意味着现在,二圣婴则指向了未来。甚至小羊羔和背景中的树还暗示着圣婴以后所要遭遇的受难。 不过,人们眼前的所见又何尝不是一种迷人的现在呢?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与三个人物的亲情融融交流本身不就是艺术家所要肯定和赞美的现实生活吗? 金黄色的画面上,圣婴正在和小羊嬉戏,旁边的玛丽娅微笑着,伸开双臂,对那个孩子做出拥抱的姿势,似乎让他别调皮了——“到我这儿来吧!”,旁边的圣安娜,笑着看这一切,画面和谐,平静,像一个夏日悠闲的午后。母女二人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嘴角安详地翘着,表情又像在梦境中一样。事实上,这幅画面的背景也不是现实中的背景,高大的山脉,朦胧的天际,而画面中的人物却是一幅在室内的姿态,但是这种与现实相冲突的背景和人物的结合却没让人感到有什么不妥,相反却让人感到和谐。在现实中找不到的环境也许只有在圣母哪儿可以见到。 《伯灵顿宫草图》(Buriling House Cartoon,1499)是一张早期的未完成的草图,但和《圣母、圣婴和圣安娜》极为相似,画中玛丽亚居左,圣安娜靠后,居右。两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玛丽亚低垂着眼帘,侧着头边听边若有所思。而右边的圣安娜,脸孔是在暗影中的,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她的五官比较明亮,因为她的眼睛是睁着的,她面朝玛丽亚,抬起左手,在向她说什么。玛丽亚面容妩媚,而圣安娜的眉宇间充满了智慧,显得更为吸引人。她在构图中的位置比较靠后,身体被天使遮住了半个,面前的光线也被玛丽亚挡住了,在她脸上投下一些阴影,但她的脸孔却在暗处熠熠生辉,深深的眼窝像两潭深泉,画家没有在这里留下一点空白,全部打上了阴影。如果把其他部分遮住,只看这里,让人看不出这画的是什么,但放到整体中,这就变成了一双眼睛,而且还让人感觉到她在注视着侧前方,再看一会,又发现她的眼睛还带着笑意。画中“明暗法”的运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疏密不同的线条展现着光与影的微妙变化。这里抛开达芬奇的画技精湛不说,画中圣母、圣安娜的神态的安详,确实是深深打动人心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来没见到过这种神态,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圣母之前,我也从未想象出会有这种神态,但它无疑是吸引人的,画中的圣母静静地注视着你,似乎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她都会原谅你,告诉你永远都有机会。即使她闭着眼睛,脸上仍显露出这样的神情。当我想念这种神情的时候,我只有打开达芬奇的画册,它给人以平静、安慰的力量,我想,这就是一个母亲本来的样子。 现实中我们的母亲却不是这样的,但我毫不否认母亲对我们的爱。她们不一定全都非常漂亮,她们的脸上有了皱纹,她们的头发有几根已开始变白,她们把眉毛皱起来——那是她们在为孩子的衣食而操劳。假如抛开这一切不论,那我们的母亲也会有这样的神情的,这种神情是隐藏在平日的表情背后,被生活所覆盖,但她确实是存在的。我想,一位产妇,在她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瞬间,一定曾露出过这种神情,这是神圣、纯洁的一瞬间,达芬奇就是把这潜在的神圣挖掘出来,用纸笔表现给我们看,这是理想化和神化了的母亲,她美丽、平静、宽容、慈爱,没有一丝烦恼,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圣洁,只剩下对我们的爱,这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但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得来的。 如果一幅画,给人的感觉仅仅是赏心悦目,那它算不上是美的,如果它能安慰人的精神,直达人心灵深处,那它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眼睛,而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灵。这就是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中世纪以来,西方艺术中大多都是宗教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也是宗教画,还是画的圣母、耶稣等等,但是中世纪那时的画,画面上的人一个个神情呆滞、凄苦:圣母玛利亚是一脸愁容,耶稣总是在那受苦、受难的样子。中世纪的教堂里往往有很多基督教人物的壁画、镶嵌画,像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中的《有圣提奥多和圣乔治在侧的宝座上的圣母》,在当时已是十分精彩,但它的整个画风与文艺复兴时代有着天壤之别。慢慢地接近14世纪的“文艺复兴”了,以乔托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他们的作品宛如清新的空气,重新有了浓厚的现世意味,使人文主义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到了达芬奇,那画风突然一变,圣母玛利亚便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非常美丽、温柔,抱着耶稣,非常好玩的一个小孩。即使是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其作品结实浑厚,但人物神态上,远远不如达芬奇更来得柔和、温婉。达芬奇的圣母像是独一无二的。在达芬奇笔下,文艺复兴中的意大利迎来了它的艺术巅峰。 . 从文字意义上说,“文艺复兴 ”源自法文“Renaissance”,我们把它翻译成“文艺复兴”,但是它所放射出的光芒不仅仅是文艺,它带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精神同以往大大不同。如果说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代文学方面的先驱,那么达芬奇则是艺术领域的开路先锋。人文主义当然可以从古希腊中找到源头,但在基督教文明的统治下,把“理性”逐步经过几个世纪回归给人性,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功劳。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文明开始进入现代,“近代西方文化中越来越明确的个人主义意识逐渐确立。这是一种蕴藏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的思想观念,无疑激发起人极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某种意义上,正是它造就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巨人时代’[5]。”恩格斯说这个时代需要巨人,也确实产生了巨人。从时代上分析,基督教文明神本主义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非要由人来取代不可,这就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过去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而文艺复兴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不知产生了多少这样的巨人。如果要在其中找出一位代表文艺复兴真精神的人物,我们一定会指出列奥纳多�6�1达芬奇这位巨人。 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巨匠和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可是他却只有常人的有限力量。他什么都想去做,而且要做得完美无瑕。他设想过千百个计划,只完成了少数几个。因为他一旦发现他做得与他想象的不符,马上撒手不干。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辛酸的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6]”但他关于人的崇高概念,对现实世界的盎然兴致,对大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对人类理性精神的真情领悟,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单看他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圣母像,虽然还有许多是未完之作,但其中反射出的光芒足以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卓越的人文主义者。

建议你看下(艺术研究快报),当然你也可以在网上找下其他这类的期刊学习参考的

要不你看下(世界文学研究)或者也看下(设计)这样有可能有这类论文的期刊参考下吧~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艺术鉴赏论文600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绘画艺术蓬勃发展,同时也促使了绘画理论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复兴了科学,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绘画艺术,本文就是对达芬奇的绘画艺术进行美学思想的分析,包括对其著名绘画的描述分析,对《绘画论》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提炼,以及阐述了达芬奇的美学贡献达·芬奇画论,尤其是他的诗画比较,作为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自觉和全面的艺术比较、文学比较,在突显了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各方面的审美艺术的同时,也把诗歌(文学)方方面面的特征显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文艺理论的价 值,甚至远大于当时的许多"诗学"著作.达·芬奇的诗画比较开了西方近代诗画比较、文学与其他艺术比较的先河,并成为17、18世纪莱辛更为系统深入的诗画比较的先声.

“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家应该都有看过吧!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达芬奇的一幅油画。这幅画可说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油画作品,它是直接被画在白杨木上,这画长七十七厘米。这幅肖像描绘的是一位表情内向、微带笑容的女士。它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罗浮宫的镇馆之宝。达芬奇在一五零二年开始开始创作这幅油画,这幅画花费四年完成。达芬奇使用金字塔结构来将画中的女士简单而充满地放置在画中,她的胸部、颈部焕发出与她的手同样的柔软光芒。这些有机部份的光芒的变化显示出她肉体的丰满和柔润。蒙娜丽莎除了以微笑着称,画中人物的眼神也相当独特,无论你从正面哪个角度欣赏,都会发现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视着你,这也是它独特的地方。达芬奇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建筑师、解剖学家、雕刻家、工程师、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也是历史上最着名的画家之一。达芬奇创作了许多画作,前者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以写实为着。他显着提升天文学、水利工程学、光学等领域的知识水准。他的作品只有少数画作流传下来,加上散布在形形色色收藏中包括了绘画、科学示意图、笔记的手稿。蒙娜丽莎是现代最伟大的一幅画,而我们观赏时,也应当以正常的眼光欣赏,才能察觉里面的秘密。

要不你看下(世界文学研究)或者也看下(设计)这样有可能有这类论文的期刊参考下吧~

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在天文学上,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在物理学方面,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浅谈达芬奇油画毕业论文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她的巅峰之作,在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

达芬奇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也是广为人知。如果说西方绘画中哪一幅画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蒙娜丽莎》莫属。那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什么能成为西方第一名画呢?

一,《蒙娜丽莎》创作产生于文艺复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影响深的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为口号,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旨,以冲破封建宗教神权禁锢束缚、推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为目的,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文艺复兴被称作是“开启欧洲近代文明的里程碑”。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492年至1506年,(15世纪末16世纪初历时1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涵盖着的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之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弥足珍贵的一件艺术作品。

二,《蒙娜丽莎》是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开山之作

油画是在西方蛋彩画基础上于15世纪研制成功的。其时正逢文艺复兴中期。众多绘画艺术家根据油画材料特性,研究探索油画这种新型绘画材料的创作模式和表现形式,达芬奇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专心致志地研究透视学、光影学、色彩学、人体解剖学等,并将这些科学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提出“素描是油画的基础”、“油画中的黄金分割线”等油画基础理论。

特别是他创作的以《蒙娜丽莎》为代表的多幅油画,首创“薄雾透视法”等多种新的油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成为西方古典主义的开山之作和经典范例。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家开创的以真实精准的造型具象再现客观物象本貌为基本原则的古典主义写实油画,成为油画产生以后第一个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上的油画绘画表现形式。此后直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古典主义写实油画一直作为西方绘画的主流,主导和引领着西方绘画的发展。

三,《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幅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主题和主体的油画

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不仅是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开山之作,而且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幅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主题和主体的油画。大家知道,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权仍居于统治地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借以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为题材,以诸神和圣母、耶稣为表现主题和主体。

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以罗马城市里一个新兴贵族妇女为主题和原型创作的。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在这幅高53厘米宽77厘米的布质油画中,达芬奇以精湛绝伦的绘画技法和严谨精细的创作风格,成功塑造出15世纪意大利一位新兴贵族妇女的完美形象。特别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内涵丰富,魅力无穷,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和猜想,被称作是“神秘的微笑”、“永恒的微笑”。

四,达芬奇本身的影响力

《蒙娜丽莎》之所以能成为西方第一名画,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和达芬奇个人的影响力有一定关系。达芬奇不仅是一个绘画艺术大师,是文艺复兴绘画巨匠,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家、文学作家。他在自然科学、军事工程建筑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都有不凡建树。这使他个人的影响力超出了绘画本身,爆光度和知名度高于很多绘画同行。

五,卢浮宫的影响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蒙娜丽莎》收藏于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并做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可以说二者互增影响,相得益彰。特别是卢浮宫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参观人群,更使《蒙娜丽莎》声名远播,广为人知。

迪拜达芬奇塔研究论文

一、阿拉伯塔酒店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船帆,又称迪拜帆船酒店,迪拜标志性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全世界最高的酒店,共有56层,321米高。二、迪拜水下酒店迪拜水下酒店,名为Hydropolis,由迪拜世界(Dubai World)旗下的造船公司迪拜干船坞世界建造的一座水下酒店。三、迪拜海底酒店迪拜海底酒店位于迪拜阿拉伯湾。它位于水下60英尺,自称为七星级酒店,该酒店有220个水泡式的水下树脂玻璃套房。四、迪拜的钻戒旅馆它有天蓝色月亮神的感觉,“钻戒”上的每一个“钻石”都是一个房间,只有当房间转动到与主体建筑的连接点的时候,客人们才可以入住。五、迪拜风中烛火大厦迪拜风中烛火大厦,是迪拜疯狂建筑艺术的代表,单栋的建筑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座舞蹈般的雕塑形象,像是烛火在闪动。六、达·芬奇塔达芬奇塔,全名是达芬奇旋转塔,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造在迪拜的一栋摩天大楼,有68层,高约313米,耗资亿美元。七、棕榈岛棕榈岛是由三个“棕榈岛”工程,即朱美拉棕榈岛(The Palm Jumeirah)、阿里山棕榈岛、代拉棕榈岛和世界岛等4个岛屿群组成。耗资140亿美元打造而成的迪拜棕榈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规划2012年整个岛屿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八、哈利法塔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米/秒,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九、迪拜Anara大楼阿联酋迪拜即将修建一座摩天大楼Anara Tower。该项目于2009年启动。按照设计,该楼一共拥有125层,总高度达到了700米。每隔27层便有一个供休憩观赏的天台。Anara Tower还将保证获得LEED(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评估)。由于2009年迪拜经济危机,该项目已取消。十、迪拜舞蹈大厦迪拜舞蹈大厦(DANCING TOWERS)是奥姆尼亚特控股公司(OMNIYAT HOLDINGS)下属的总部设在迪拜的房地产开发子公司“奥姆尼亚特房地产公司”(OMNIYAT PROPERTIES),雇用了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最新的商业项目。十一、0-14塔这幢标新立异的大楼叫做“0-14”,由Reiser + UmemotoRUR建筑设计公司和迪拜房地产开发商ShahabLutfi共同设计。“0-14”专为迪拜商业湾打造,楼高22层,附有双层墙面,镂空的外层由40厘米厚的多孔混凝土制成,两层之间的空间有1米,这能产生一种类似于烟囱的效应,给整幢大楼散热。十二、阿拉伯刀片这是一座由ClaudioCatalano设计的多功能塔。设计灵感来自植物造型,设计师将几个建筑单元整合一起。“阿拉伯刀片”将包含几个住宅区,一家酒店和一个商业中心。十三、雪穹之前被称为“迪拜阳光山穹顶滑雪场”,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滑雪场。“雪穹”是超级旅游项目迪拜主题公园“诱惑和体验世界”的一部分。迪拜主题公园项目总投资达37亿迪拉姆(约合10亿美元),占地面积140万平方英尺(约合13万平方米),包括众多专为儿童和成年人活动准备的冰雪设施。十四、猎鹰奇迹城猎鹰奇迹城占地100英亩(万平方米),建在“迪拜乐园”里面。这个耗资55亿迪拉姆(15亿美元)的工程集居住、旅游和娱乐休闲于一身,不仅有住宅区、别墅、购物商场、酒店、餐馆、健康俱乐部和健康中心,还有学校和公园等。十五、“Madinat Al Arab”展示了未来世界一望无际的滨海地区“迪拜滨水城”(DubaiWaterfront)所规划的一片地区。这一引人入胜的美景充满说明当时迪拜的建筑雄心和亦梦亦幻的建筑开发计划。十六、Opus大楼“Opus”看上去就好像是从地面盘旋而起,整座建筑由三幢独立的大楼构成,形成了一个非凡的整体,空间则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建筑内部将会镶嵌弯弯曲曲、如幕布一般的玻璃墙,使得游客透过空旷的空间也能捕捉到迷人的景色。十七、迪拜明珠“迪拜明珠”最初是由Omnix 集团在2002年构思出来的,但是之后奥法赫姆集团(AlFahimGroup)领导下的一个投资者联盟对它产生很大兴趣。这个耗资30亿美元的项目位于迪拜媒体和技术自由区,它俯瞰珠美拉棕榈岛,占地140万平方米。十七、“迪拜漫步”计划这座极具未来色彩的建筑是“迪拜漫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施这座轮形建筑物的建造工作,开发商Nakheel公司将在迪拜海岸线附近建造一座人工岛。十八、表演艺术中心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表演艺术中心像一个科幻世界里的变形虫,这个建筑的外面装饰了网状的玻璃窗结构。十九、“协同作用”是另一种建筑设计,由印度的子纳森为迪拜在商业湾地区设计。这个建筑设计似乎像一堆摞起来的立方体,前面是可以俯视湖面的长廊。二十、迪拜宏伟金字塔显然源于埃及金字塔所带来的灵感,又不失现代化的风格。这个金字塔充分利用空间,并将于两旁两个较小的金字塔房屋作为开发商的办事处和商业空间,使之整体成为一座庞大的主题公园。

多年以来,迪拜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行走在这座城市中,你可以找到众多标志性的建筑:

Khalifa 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于2010年开放,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高达829米。它坐落在迪拜市中心,被著名的迪拜购物中心、迪拜喷泉和迪拜歌剧院所环绕。这座塔由Adrian Smith设计,内设住宅区、餐厅和阿玛尼酒店。

Saeed Al Maktoum House

这座建筑位于Al Shindagha地区,建于1896年是阿勒马克图姆统治家庭的住宅。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俯瞰阿拉伯湾、迪纳里和布尔迪拜——自古以来,该区域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主要贸易区。如今这座建筑是一座博物馆,拥有众多礼拜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这里每一天都会对游客开放,你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更多你不知道的阿联酋历史。

Al Arab 帆船酒店

帆船酒店始建于1999年,矗立在迪拜海岸旁,高达321米,是世界第三高的酒店。这座酒店的地基是一座人造岛,距离朱美拉海滩只有280米。酒店包括28层复式楼层,内设高级餐厅和私人飞机停机坪。最近,还推出了私人海滩酒吧。你可以在日落时分前往此处拍摄最美的日落照片。

Beach Hotel 朱美拉海滩酒店

朱美拉海滩酒店是一座波浪形的酒店,在1997年开放,位于朱美拉海滩,一直都是家庭出行的最爱酒店之一。这里是著名的Wild Wadi水上乐园的所在地,由客房、海滨别墅、餐厅和Cove Beach,360和Mahiki等著名的夜生活娱乐场所组成。你可以免费进入酒店,但是记得尝试一下这里非常精彩的娱乐和休闲设施。

World Trade Centre 迪拜世贸中心

迪拜世贸中心是迪拜最早期的高层建筑之一。这座大楼始建于1978年,高149米。现在,DWTC划分成了办公楼、住宅楼和餐厅、娱乐场所。

达芬奇旋转塔是由意大利非建筑师戴维·菲舍尔(David Fisher)设计的一座位于迪拜的世界首个风力发电的旋转摩天大楼,也被称为“舞动的摩天大楼”。它除了包括办公区域、居民住宅以及一个豪华酒店,迪拜旋转塔还将在第124层设置观景台,让游人从约440米高处饱览迪拜风光。预计2020年投入运营。

让一座摩天大楼在空中旋转“跳舞”,听上去像是科幻小说。2009年6月24日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向世人宣布,他将在迪拜建成世界首个风力发电的旋转摩天大楼,预计2010年世人就可以欣赏到这座大楼的翩翩“舞姿”。 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旋转塔迪拜发展有限公司”透露了这一革命性的建筑设计和建造计划。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师菲舍尔宣布将在迪拜建立“世界首个动态塔”,迪拜的旋转塔高420米,是80层的综合大楼,它将包括办公区域、居民住宅以及一个豪华酒店。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酋长国,位于出入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内湾的咽喉地带。同时迪拜市也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被誉为海湾的明珠。提起迪拜,人们脑海中出现的词往往是“富得流油”“奢侈豪华”。迪拜不断以各种新奇、独特的设计一次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里仿佛成了豪华设计的试验田。除了刚建成的“迪拜画框”之外,迪拜还有不少斥巨资打造的建筑。

世界十大高楼排行榜第一名:迪拜塔迪拜塔(Burj Dubai),现名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有162层,总高828米的摩天大楼,为当前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造价达15亿美元;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为哈利法塔。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哈利法塔37层以下全是酒店、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场所,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也入驻其中,位于1-8层和38-39层。此外45层至108层则作为公寓。第123层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俯瞰整个迪拜市。世界上唯一一个七星级酒店:迪拜帆船酒店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当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境内迪拜的帆船(BurjAl-Arab)酒店,翻译成汉语又称“阿拉伯塔”,又叫做“阿拉伯之星”。它是世界上第一家的7星级酒店,位于中东地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的迪拜市。酒店外形酷似帆船,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结陆地,共有56层,32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机坪。酒店有202套房,都是复式,房间最小的170平米,最大的是皇家总统套房780平米。最小的房间的每天住宿费为1500美金(人民币),而皇家总统套房的每天住宿费高达20000美金(130310人民币),因此阿拉伯塔酒店也成为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被称作波斯湾的明珠。至于造价,官方并未公布,有人猜测酒店建成约斥资30亿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棕榈岛是由三个“棕榈岛”工程,即朱美拉棕榈岛(The Palm Jumeirah)、杰贝勒阿里棕榈岛(The Palm Jebel Ali)和德以拉棕榈岛(The Palm Deira)组成。棕榈岛是世界最具标志性住宅及旅游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每个岛上都有大量的别墅、公寓发售,为整个迪拜酋长国增添了诸多供不应求的海滩。历时5年、耗资140亿美元打造而成的迪拜棕榈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全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水底酒店:水母酒店迪拜水母酒店是全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水底酒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它的外形酷似一只庞大水母,由三部分组成:地面站——用于接待顾客;隧道——所有人员和物资将从这里抵达饭店的主体部分;饭店主体总共拥有220个豪华套房。客人到达这个“水晶宫”,先要穿越一条长约510米、直通海底酒店的树胶玻璃隧道。然后在海下选择自己喜好的房间入住。客人可以躺在“水泡套房”中,通过透明的“墙壁”和“天花板”观赏外面五彩缤纷的海洋生物。其总占地面积达到260公顷。 饭店位于海面下20米的地方,总造价约亿欧元。

会“扭腰”的大楼:达芬奇塔达芬奇塔(又称动感城堡),全名达芬奇旋转塔,全球首栋360度旋转大厦,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造在迪拜的一栋摩天大楼,有68层,高约313米,耗资亿美元。正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竣工。该摩天大楼的每一层都可以独立自由旋转360度,而且在旋转的时候可以组成不同的形状,让人叹为观止。同时设计师David Fisher表示,大楼可以通过风力涡轮机提供能量,进行如此梦幻的动作。旋转一周,大约需要约90分钟。

创新只是因为太富有?迪拜有这么多豪华的设计,并不是因为太富了,而是他们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迪拜人深知,如按照如今的开发速度,可能在未来不久石油就会枯竭,而迪拜长年高温干旱,没有太多的古迹,一个可行的途径便是打造现代旅游景观。不少“世界第一”的创意和规划由此而来,这些景观落成后,每年将会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