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岩石学报简写

发布时间:2024-07-03 13:08:19

岩石学报简写

一,小说简介:现在的小说一般分为武侠、仙侠、修真、重生、玄幻、言情、科幻、校园、网游、都市、军事、历史、悬疑、推理、末日、生化危机、奇幻、化学和穿越等几个大类。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 描写背景、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无奈的那种向美好生活的渴望!小说有时候很感人,也很有可读性,好的小说让人百看不厌,深动人心;但是现今也不乏有很多让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不良小说,总而言之,看小说一定要懂得选择。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结构上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二,相关知识:1,定义小说(英文:Novel)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价值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3,容量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4,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三,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或人物(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简写)。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四,图示:

张明华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管志宁

(中国地质大学物探系,北京100083)

摘要在分析以往重磁界面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拟合地壳内部磁化强度分布的磁化强度函数和进一步的反演居里深度和磁性地层界面深度的正反演迭代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的不足,节省时间,而且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和准确度。在以寻找大型和超大型矿床为目标的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中,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区获得了对地质研究和贵金属找矿都有价值的结果。

关键词磁化强度函数高精度地层界面

1磁化强度函数和磁性层界面模型

关于地壳区域磁场场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范围,不同的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目前的知识来自对岩石圈和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根据目前所得到的地壳综合深部岩石物理剖面参数和磁性矿物的居里点数据[1,2,3,6,8],我们认为,岩石磁性是随深度变化的,在温度高于磁性矿物居里点的深度(简单称为居里深度)以下变为顺磁性。同时,岩石磁化强度在横向上随岩性和地质构造单元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是地壳磁化强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我们提出一个能够较好地拟合这一地壳岩石磁性特征的磁化强度函数,见图1a。表达式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J(ξ,η,ζ)是磁化强度函数,n=1或2,a(ξ,η)、b(ξ,η)>0和c(ξ,η)≥0是在横向上随不同磁性地质构造单元而变化的变量,ζ是垂向上的深度变量。

我们采用如图1b所示的磁性地层模型用于区域磁异常解释。这是一个上、下界面均为起伏的磁性层模型。模型的上界面以上是弱磁性或无磁性的沉积岩等介质,下界面(居里深度)以下的岩石变为顺磁性。磁性层内存在着由磁化强度函数所描述的纵、横向上的磁性差异。

2反演磁性界面深度的迭代法

图1磁化强度函数与磁性地层模型示意图

a—地壳结构、磁化强度变化及磁化强度函数;b—磁性层模型

为了利用航磁资料对深部地质构造进行解释、了解居里深度和太古宇顶面深度的变化,结合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课题的工作,我们研究了以往所有这方面的反演方法。传统方法或者由于其对地壳磁性假设的近似程度较低,或者由于在反演过程中对磁异常或深度值施加滤波[2,9,4],反演结果准确性和精度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基于前述的磁化强度函数和磁性层模型,研究并提出一种正反演结合迭代反演磁性界面深度的方法,英文简写为MIDI。为节约篇幅,这里给出取n=1和c(ξ,η)=0时的正演计算公式。

利用平面磁场垂直分量Z(x,y)的化极场频谱[2],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Z()uv和F{}表示傅里叶变换或频谱。J(ξ,η,ζ)为磁性层磁化强度。h(ζ,η)=h+Δh(ζ,η),H(ζ,η)=H+△H(ζ,η),分别为上下界面深度。h,H为上下界面的平均深度。Δh(ζ,η)和△H(ζ,η)分别为上下界面的起伏幅度。R(x—ξ,y—η,ζ)=[(x—ζ)2+(y—η)2+ζ2]-1/2。F{R}=exp(-2πf)exp[-2πj(uξ+vη)]/f。

利用指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有: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我们将磁化强度表达式(1)代入(2)式,最终导出磁性按磁化强度函数变化、上下界面都起伏的磁性层磁场频谱表达式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磁场垂直分量Z(x,y)可以由实测得到,或由ΔT(x,y)转换得到。

由正演公式,若其中一个界面的深度已知,则可反演另一界面深度变化。不计级数项的部分可用于直接反演,称为直接反演公式。由直接反演公式结合级数项,即可构筑迭代反演。迭代计算在第n次反演之界面深度值与第n—1次反演之深度值之差,或相邻两次中间磁场频谱值之差满足精度要求时,迭代终止。

3计算方法的精度

常磁化强度情况是本文算法(MIDI)的一个特例。此情况下,MIDI方法与已有方法结果一致。在变磁化强度情况下,理论模型上的反演计算表明,无论对于连续起伏界面,还是对于跳跃起伏界面(尤其是大断裂所致的界面起伏),也不论起伏的形式和幅度如何,MIDI反演都很好地,可以说准确而且相对省时地收敛到已知的理论真值,只是要求反演结果的精确愈高,计算迭代的时间愈长而已。图2a是一个迭代精度要求达到5%即终止的例子。在4M内存的486微机上迭代355次,花费22min。由图明显可见,反演深度等值线(虚线)与理论模型深度(实线)几乎重合。

MIDI方法的一个特点是,不需要对面积性场值进行滤波处理,也不对反演过程中的深度或场值作滤波等可能改变场源特征的处理。所以,反演计算速度快,而且对深度的分辨能力强。使用图2b所示的起伏界面,MIDI方法与Parker法[4,10]进行了对比。用同样的磁化强度计算出磁场值,再由磁场反演界面深度起伏,反演结果分别见图2c、2d。二者的计算时间都限制为20min。显然,MIDI方法的深度分辨能力较强。

4关于平均深度的讨论

平均深度的选择一直是重磁界面反演的一个难题。在MIDI算法,当一个界面已知时,由于磁化强度的非线性变化是事先约束给定的,所以另一个要反演界面的平均深度,可以由反演计算来调整确定。给出一个模型计算的例子如图3。给定上界面的平均深度值h=,其深度起伏为图2b所示的模型。下界面的平均深度H=,下界面水平。计算这一磁性层模型的磁场Z(x,y)。然后,下界面不变,反演上界面。当h给以不同的值时,反演出的深度起伏幅度值Δh(x,y)的平均值(Ria)不同。给定的值大于真值时,Ria为负;给定的值小于真值时,Ria为正。给定的h值越接近真值,Ria越小。当h取真值时,Ria趋于零(由于计算误差而不为零)。Ria对h的真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因此,我们可用Ria做为指示因子来求解平均深度。

图2理论模型上的方法精度检验

a—实线是给定模型的深度等值线,虚线是MIDI反演结果等值线,MIDI方法与Parker方法对比结果。实例2:b—界面深度模型;c—Parker方法反演结果;d—在与Parker方法计算时间相同时的MIDI反演结果。深度单位:km

图3界面平均深度的调整计算

当平均深度接近真值时,深度起伏平均值(Ria)趋于0

5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居里深度反演

地壳磁性层下界深度即居里深度,是由地壳温度场决定的,是地下热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地震学研究和矿产预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深部构造及上部矿产都具有重要价值的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53200km2范围,进行了居里深度分布的反演研究。图4a是该区太古宙地层、岩浆岩、侵入玄武岩分布图。太古宇和玄武岩具有较强磁性。图4b是该区航磁异常图。

图4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太古宙地层分布图(a)与航磁异常图(b)

异常值单位:nT

(1)综合该地区岩石及地层磁性统计结果及有关的已知地层深度结果,大致得磁化强度于不同深度变化的数据,由遗传算法[5]选择出的磁化强度函数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2)为提取居里深度的磁场信息,采用正则化滤波(因子选L=40Km)方法消除浅层磁性变化影响。滤波结果作为居里深度界面起伏和磁性基底顶界起伏二者的综合异常。

(3)根据已知的地层深度资料和人工地震剖面解释[7,11,13],由已知的太古宙地层(Ar)顶界面的位置,通过插值得到全区磁性基底顶界起伏的大致深度。其平均深度在114°以西为°以东为。这一深度分布作为磁性层上界面。

(4)通过计算将居里深度调整为。按反演迭代中间结果中,前后两次的深度值相差5%为迭代终止条件,所得反演结果见图5。可以看到,居里深度的主要凸起与本区主要的深断裂构造相一致。

图5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居里面深度变化图

深度等值线单位:km

6蔡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反演

华北地台北缘地区金、铅、锌等多金属矿产一般与太古宙地层(有时与元古宙地层)顶面起伏和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尤其燕山期侵入岩)关系密切。太古宙地层巨厚,且与上覆地层相比具有强磁性。因而利用航磁异常研究隐伏构造和太古宙地层的顶界面具有较好物理前提。我们选择正在进一步深入和扩大找矿的张家口市蔡家营地区,26112km2范围,进行了研究。对1/20万航磁异常进行消去浅地表干扰的滤波处理[12],利用前述的居里深度结果参与计算,我们得到的蔡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深度起伏结果见图6。其深度变化与一些剖面上布格重力异常遗传算法反演的结果[5]几乎完全一样。结合该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分布和重力异常,我们对反演结果解释于下。

(1)在蔡家营、土城子的南面都存在老地层隆起。蔡家营矿位于老地层四周隆起的凹陷之中,目前的蔡家营矿位于凹陷的次级平缓地段。这一凹陷对应着重力相对低异常,由于该区燕山期岩浆岩密度较低,此凹陷上应有一燕山期隐伏岩体存在。地表已见岩株。与此类似,土城子南面的隆起南侧,张北的西面有一类似的平缓地段。这两个地段应是寻找金、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的有望地段。

(2)尚义—张北—土城子之间及其西北的新生代玄武岩层应是比较薄的。从航磁图上以及滤波处理结果上可以清楚说明这一点。土城子西南的太古宇隆起应是在该层玄武岩之下。

(3)尚义到康保之间应该存在一条深大断裂(图6)。这一点从航磁异常图及反演的太古宇顶界起伏可以清楚地看到。断裂两侧的磁场特征和太古宇深度截然不同。

致谢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支持与指导,刘士毅教授级高工对蔡家营地区地球物理解释给予极大帮助,谭承泽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古地磁实验室其他老师、姚长利讲师、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郝天珧副研究员为研究工作提供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图6菜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起伏形态图

虚线是推测的深断裂,深度数据单位:km

参考文献

[1]Kelochihovskarya,3.A..Magnetic nonhomogeneity of the of Geophysics(in Russian),1986,8(5):3~23.

[2]管志宁,安玉林.区域磁异常定量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郭武林.磁异常区域分量的岩石学解释.物化探译丛,1987,51(4):26~32.

[4]Parker, rapid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447.

[5]张明华.重磁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华北地台北缘地区应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995.

[6]Hanson, Curie point depth analysis of annual meeting,SEG,1983.

[7]地质矿产部华北地台北缘物化探遥感编图委员会航磁、重力解释组.华北地台北缘航磁、重力解释成果报告(1:1000000).1993,12.

[8]Hanson,et al..Magnetic anomalies in Japan and its adjacent issue,Journal of eomagnetism and Geo-electricity,1994,46(6).

[9]穆石敏,申宁华,孙运生.区域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Parker, Huestis, inversion of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presence of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74,79(11):1587~1592.

[11]王宫福,张文治.华北陆台北缘重磁异常的解释.物探与化探,1992,16(1):31~37.

[12]王继伦.二维最佳线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地球物理学报,1977,20(2):159~172.

[13]余钦范,马杏垣.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质,1989,11(4):5~14.

同位素年代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并且涵盖了地质科学的各个方面,从太古宙古老地壳“家底”的揭示,到新生代黄土高原的风吹日晒,都离不开同位素年代学的精确刻画。一件地质样品的年代学数据,犹如一个人的年龄数据一样,既是其基本属性,又具表征性和示踪意义。在成矿学研究领域,同位素年龄数据十分重要,尤其是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成矿时代的规律性总结。为了更好地研究全国铜、铅锌、金、银等25种重要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全国尺度全覆盖的16个成矿省和94个Ⅲ级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规律,在本次“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中,专门设立了“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实地调研,采集样品,利用各种先进的测试技术,获取精确的成矿年龄或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事件、地质体的年龄数据,以便于深入分析典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机制,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的构建提供扎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也需要全面搜集、充分利用前人发表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以便于客观地、历史地反映我国区域成矿规律和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过程,进而探讨各种矿产资源在地质时期的富集规律及其在各个区域上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本章在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工作中,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以公开发表的为主,内部的或尚未公开的数据,由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或数据本身的可靠性问题而暂时不用,等原作者发表之后再补充。

二是尽量搜集,避免遗漏。当然,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要搜集齐全是不可能的,挂一漏万倒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全国各地多家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新数据涌现。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是CNKI和全国地质图书馆的“地质文献目录”中公开发表的,截止时间是2013年6月,重点刊物如《矿床地质》、《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岩石学报》、《岩矿测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中国地质》、《地质通报》、《地球科学》、《现代地质》等,且基本上是全覆盖,即从第一期开始到2013年6月。

三是尊重原作者的表述。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报告中,有的数据没有样品特征的描述,有的数据采样位置不明确,有的数据分析测试方法未交待,等等。对于这些情况,编者尽量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不作人为的修改、补充,以免画蛇添足或者弄巧成拙,但为了便于制表和查询,对原文中的描述只扼要摘录,并不全文照搬,详细情况可查阅原文。因此,参考文献也是本章搜集、整理、汇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突出重点。本次资料汇编的直接目的是供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之用,重点是成矿年龄数据以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事件(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以及构造事件)的年龄数据。在表格中专门给出了“相关矿产”一列。遗憾的是,目前发表的同位素年龄大部分是锆石定年数据,而近年来发表的利用锆石SHRIMP、LA-ICP-MS等技术测定的成岩年龄数据中,绝大部分又没有给出所测定岩体(或其他地质体)之对应的矿产资源,或对应的矿产地,而要一一核对又颇费时间,因此,对于锆石年龄数据,哪些应该罗列进来,颇费思量,目前暂未一一清理和全部加进来,留待后续补充、整理。

五是服务对象明确。本章“汇编”的原始驱动力是为了便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各个省级工作组和全国汇总组的使用,因此,资料的搜集和数据的归类是按省份进行的,这也是为了与以往出版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相衔接。但也需要指出,由于“汇编”工作与省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几乎同步进行,有的省级项目在构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时已经利用了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如《河南省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有的省还自主采集样品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采集样品,并及时使用了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如吉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等),但也有部分省份尚未充分利用,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数据(如锑矿、汞矿、金矿方面的成矿年代学新资料),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好在,即将全面展开的“矿产地质志”的研编工作,仍然是按照矿种+区域“双主线”的思路来部署的,各个省级工作组仍有机会充分利用同位素年代学的数据。因此,本汇编没有按照测试方法、地质年代或成矿作用等分类体系来整理数据,而是按照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中南和华东6大片区的分省排序的思路来进行的。如,第1~1934号数据属于新疆,第10342~11387号数据属于江西。显然,新疆和江西的数据最多,这与这两个省(区)成矿规律研究程度较高是相匹配的。重庆只有2个数据,也与其研究程度偏低的现状是对应的。

应该指出,对于资料的整理和数据的取舍,基本原则是避免重复,但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于疑似重复的数据如何取舍就存在不同的做法,难免有失偏颇。最终的办法是,①对于同一样品(判断是否同一样品的依据主要是样品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人所在的研究团队以及数据本身的一致性)的同一数据,不同作者近于同时发表时,本“汇编”尽量采用采样人发表的数据(如对于霍吉河铅锌矿,郭嘉硕士论文中的±,在刘翠等人的文章中也完全一样地发表了);②对于同一样品的同一数据,不同作者先后分别发表时,本汇编采用先发表者;③对于同一样品不因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结果、不同实验室而加以人为区别,只要是跟成矿有关的,全部搜集,即不因为测试方法是K-Ar法就剔除、是Ar-Ar法就保留。

另外,以往由宜昌所等科研院校发起编写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曾经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本次汇编提供了参考。另外,本章搜集、整理、汇编的方式也继承传统,采用表格的形式,便于查找。表格中的语言尽量简明扼要,为此而采用的一些简写方式可参考下表: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续表

全国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见表4-1。

表4-1 全国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汇编表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注:由于所引列数据时间跨度大,个别地名变化也较大,为了与所引列数据资料地名相一致,便于读者查询,个别变化大的地名未做修订。

补充说明:序号2019~2022属于新疆,5078~5084属于内蒙古,5252属于辽宁,5308属于内蒙古,6125属于新疆,6126属于青海,6129~6135属于青海,10714属于广东,10716属于广东,11122属于湖南。

岩石学报办刊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扩展版),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岩石矿物学报

查资料,这个杂志是2012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请注意此刊不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很多地方和单位不认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附1,《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学方面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有: 1.岩石学报2.地质学报3.地学前缘4.中国科学.地球科学5.地质科学 6.地质论评7.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地球化学 10.地质通报 11.沉积学报 12.中国地质 13.天地构造与成矿学 14.高校地质学报 15.第四纪研究 16.地球学报 17.岩矿测试 18.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现代地质 20.岩石矿物学杂志 21.古地理学报 22.地层学杂志 2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4.地质与勘探 25.地质科技情报 26.矿物岩石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新疆地质 29.地球与环境 30.矿物学报 回答这么久,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21. 地层学杂志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扩展版),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是由从事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及科研机构和团体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中国科协的成员之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10月18日成立于贵阳。涂光炽为首任理事长。学会旨在加强全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界的团结和国际合作﹐提倡和推广现代科学的某些新理论﹑新技术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组织学术交流﹐推动科学发展。学会的领导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学会的办事机构为秘书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有会员近5000人。1979年学会作为国家团体会员﹐分别加入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协会和国际矿物学协会。学会出版的刊物有《地球化学》(中﹑英文两种版本)﹑《矿物学报》﹑《岩石学报》﹑《沉积学报》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等。

岩石学报期刊

岩石学报是sci一区 岩石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其办刊方针是:坚持以创新性、综合性、前沿性、导向性特色,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全国广大 地学工作者, 探索自然奥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 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我国 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展,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地学科研人才

目前,《岩石学报》是SCI。

答案是肯定的,《岩石学报》的相关收录如下: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6)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

EI 工程索引(美)(2016)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的英文简称

这个需要等影响力上来以后,才能被EI收录,需要时间的积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目前还不是啊,只不过质量很高,还在冲EI,现在只被Scopes收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