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粮食的贮存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18:57:58

粮食的贮存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并导致其大范围涨价,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警钟,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从判断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入手,然后分析了它的未来供求发展变化趋势。最后,就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以期对有关部门的粮食决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波动;对策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 最近,有两大事件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一是去年粮食产量有跌破4500亿千克,比上年减产200多亿千克。二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粮棉油以及猪肉、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范围、全面上涨。面对粮食减产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未来三年内中国粮食将发生严重问题,对此政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供不应求或者说粮食隐患是否会发生呢?为此,我们需要来判断一下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 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亿Kg,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过剩。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亿Kg -4900亿Kg之间,而粮食产量己经连续4年徘徊在4500亿Kg左右,产不足需。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产需缺口在300亿Kg-400亿Kg之间,2003年达到450亿Kg-550亿Kg。在这种背景下粮食安全很自然地重新被人们所关注。1999年-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772亿Kg. 2000年粮食减少年又比上年减产,2003年比上年减产5%,人均占有量只有335Kg,这是20年来最低点。 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农业部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粮油价格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国粮食价格近期出现6年来的首次上扬,中部产粮大省安徽稻谷上涨30%,东北粮区黑龙江小麦每吨收购价格上涨19%,陕西省玉米每吨上涨15%。粮食减产,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粮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粮食供求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我国粮食问题的未来供求趋势分析 如上所述,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隐伏着风险,存在着粮食的不安全因素。之所以说存在着隐患,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我们国家对粮食主观需求扩大的无限性和客观资源再生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为粮食需求量呈刚性增长,越来越大,但资源再生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个矛盾,隐伏在它们之间的风险性就会暴露出来,甚至会激化,就会产生粮食的不安全,甚至出现粮食危机。从思想状态、粮食供给的制约、需求的增长、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来分析,也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销中的种种风险和问题。 (一)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不变的发展趋势:一是全国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每年增长1000多万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变,到“十五”期末人口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33%提高到40%以上。三是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不会变,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将加强,动物蛋白食品的消费数量将越来越大。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会变,我国将继续大规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粮食补助和食物供应。五是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会变,由此对饲料粮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对粮食和主要食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据预测到2005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增长到50450万吨,其中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28938万吨、15803万吨、4399万吨和1310万吨,依次比2002年增加1629万吨、656万吨、690万吨、246万吨。毫无疑问,随着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担子将越发沉重。 (二)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很大。 之所以说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享赋,存在多种缺陷: 1.耕地少,生产规模狭小。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粮食的单产是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亩,仅占世界的40%,预计到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的数量将下降到亩,规模与国外一些国家简直无法相比:澳大利亚人均耕地公顷、加拿大110公顷、美国57公顷、法国18公顷,阿根廷17公顷、俄罗期公顷。还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数量减少,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我国是世界上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多分布在南方,长江以北的地方一般都缺水,像河南、河北、山东、东北,这些粮食主产区都严重缺水。而正是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是提供商品粮的主要来源。然而缺水成为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制约因素。 3. 水资源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染的水来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 4.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外国绿色壁垒的阻碍。我们不能埋怨别人提高壁垒,而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生产出的被污染的食物,能让本国人民吃吗?中国人民也应该吃绿色食品。据报道,全国每年废水、污水的排放量高达606亿吨,7大水系的支流和下流水质恶化,湖泊、海口、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综合上述,一方面我国缺水,另方面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繁发生,制约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 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全国到2006年将总计退耕还林1467万公顷,涉及数亿人口。到2002年己经退耕还林720万公顷,涉及1300多万农户。从2000年到2002年对退耕还林工程己投入亿元,其中粮食补助亿元,现金补助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亿元,中央累计供应粮食亿公斤。2003年,全国安排退耕还林工程投入亿元,当年供应粮食亿公斤,另外地方还要承担粮食的调运费亿元。我个人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决策英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但在取得巨大进展后的今天,进度应该调整。就像打仗一样,大规模的进攻取得辉煌战果之后,需要总结、体整,以利再战。退耕还林的巨大战役已进行了三年,现已退耕667万多公顷了,国家迄今己拿出了几百亿元、几百亿斤的粮食,预计从2005年开始,供应粮食将达到高潮,退耕还林的有效期限是8年,所需求的粮食量十分巨大。为了巩固成果,根据国家的粮食供应能力、国家的财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需要作适当地调整。即需要对退耕还林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针对问题,突出重点,稳步提高。换句话说,对退耕还林应该稳定规模,巩固提高,分类实施,以利再战。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考虑到粮食安全的因素,必须考虑到退耕还林后的巩固不反弹的问题。 (四)农业科技较为落后,服务体系还很薄弱。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和粮食增长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都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取得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题研究,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在“八五”期间是,比发达国家差1/3多;在“九五”期间提高到,比发达国家还差一半左右。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其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五)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725万的失业人口。 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还剩下的3000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难度更大,造成这部分人难于脱贫有种种客观因素,有的是缺乏生存条件,有的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有些是身体残疾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从上面的评析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种种隐患,存在风险因素,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对策——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由下表可见,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各项指标,人均谷物占有量和粮食自给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外,其余两项指标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上述各国的比较中,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水平低于美、加、法、澳四国,但高于俄罗斯、日本和印度。这表明,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取得如此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实属不易,也是我国对于世界粮食安全的一大贡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仅靠这种静态指标的对比尚不能说明粮食安全状况的全部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讲,粮食安全应由各国的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粮情决定。我国现阶段,影响粮食安全的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世界主要粮食生产、消费国粮食安全状况表 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 粮食自给率 粮食储备率 人均谷物占有量(Kg) 中国 344 美国 1252 加拿大 1368 法国 985 澳大利亚 748 俄罗斯 640 日本 121 印度 231 世界平均 348 (注:本表前三项指标为1960-1996年的平均值,人均谷物占有量为1992-1994年的平均值) 面对我国粮食安全出现的上述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对策,比如:应从思想上重视粮食安全;科技兴粮;采取技术集成以实现粮食超高产;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对农业实行政策倾斜等等。但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隐患,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粮食安全的特性等出发制定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一)坚持基本农田制度不动摇,提高粮食的可持续增产能力。 在科学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之前,耕地依然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的粮食面积、稳定地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因此要继续坚持珍惜每一寸耕地的国策,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目前我国应严守1. 1亿公顷基本农田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要保持亿公顷—亿公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此同时,对粮食主产区要实行优惠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和主产区的农民加强保护和扶持力度。目前,急需要采取“五保护”、“五提高”措施:一是保护其主体农民利益,切实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是保护其基础稀有资源耕地,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三是保护其命脉水源,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是保护其屏障生态环境,大力提高可持续增产能力;五是保护其关键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与这些重要措施相结合,要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新的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应基地。 (二)培育和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 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因此,必须建立以国家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市场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 在加强和健全市场体系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建立市场信用制度,采取“五强化”和“五严格”的措施规范粮食市场体系。我国目前还是一个“非征信国家”,还没有建立起信用制度和信用中介机构,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还比较低。因此,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信用制度,努力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强化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强化粮食市场的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粮食企业内部的中介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强化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和自律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格”:严格交易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格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的商品和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 (三)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建设。我国是个人多、地少、财弱的大国,更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粮食储备制度。我国周边的14个国家都建有粮食储备,菲律宾的粮食储备机构直接归总统管。我国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己有多年,建造了一批现代化储备库,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并且己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客观而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成本还比较高,宏观调控作用还不够大,因此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储备规模和管理,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努力实现五化:管理要规范化,规模要适度化,结构要合理化,轮换要制度化,成本要低廉化。 (四)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粮食预警报体系和专业机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预警报机构。我国应该尽快建立预警报体系和专门的预警报机构,由专业人员密切追踪、不间断地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形成信息主流,为国务院提供有观点、有论据的报告。首先要建立准确、灵敏的市场价格预警报体系。价格是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是市场变化最灵敏的综合反映,及时、全面掌握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就能进行科学决策。其次是建立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的预警报系统,全面地监测和掌握各方面的粮食资源总量、消费总量、需求总量的平衡。第三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警级、警线。即在什么情况下无警,什么情况下是弱警,粮食风险达到什么程度是中警,达到什么程度是强警,以此建立起粮食安全的警级和警线,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使用。第四是建立专门的预警报机构,专门把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形成综合报告,及时供给政府,作为国家粮食决策的可靠依据。 (五)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实践证明,世界上每一次农业科技革命都带来了农业和粮食产业的提升,也提高了粮食的安全度。但是,如前述我国的农业科技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我国要健全农业和粮食的良种体系、安全储藏体系,精深加工体系,资源开发转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等。这里特别强调,建立和健全粮食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与国际接轨,以促进国产粮食等产品的质量适应国际市场要求。这既符合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打破国外“绿色壁垒”的需要,又符合国内市场对高质量、高安全性农产品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最迫切的是建立和健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管理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前者包括产地环境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储藏管理标准、营销管理标准及卫生安全管理标准等;后者包括生产技术、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等标准。除了制定标准体系之外,我国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食品,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去打破外国的“绿色壁垒”,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清醒评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目前态势,客观预测中国粮食安全的未来趋势,对全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也不可在乐观和悲观间左右摇摆,扰乱人心,更不可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只要我们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措施,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防患未然,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仁[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中国农科院.中国粮食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3]王济民,李玉珠.中国粮食波动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4]朱希刚.跨世纪的探索: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刘笑然,郭缨蔚.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3(2). [6]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7]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状况和未来形势分析—— 兼论2003年粮食价格波动[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8]丁声俊.目前态势未来趋势粮食安全——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古代粮食仓储制度考析及启示“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储备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历史上各朝各代无不把它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考析古代粮食仓储制度,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一、历代王朝高度重视建仓储粮在古代,仓储被视为“天下之大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1、积极兴建仓储设施我国粮食储备的历史十分悠远。夏朝,仓储制度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自周代开始的历代王朝不仅重视中央仓储的建设,也注重在地方兴仓储粮,仓储制度渐趋成熟,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汉代,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开始营建新都长安,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除太仓外,中央直接管理的粮仓还有位于甘泉的甘泉仓、华县的华仓、左缴附近的细柳仓和嘉仓等。此外,郡、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各诸侯国、军队特别是边防兵系统也建立了粮仓。而汉宣帝时耿寿昌倡立的常平仓制度,更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沿用的主要仓储制度。2、千方百计筹粮《魏书·李彪传》说:“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而在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国库要保持三年之储实非易事。因此,历代封建王朝都千方百计地筹措粮源,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不同类型的仓廪有不同的粮食来源。正仓亦称官仓,其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的储谷主要是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其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广惠仓的仓米来源是官府对无人耕种的绝户田募人耕种所收的租谷;社仓主要靠官府提供谷本,收“息米”,同时也通过劝捐和劝借的方式,面向富民,筹措谷本。二、历史上粮食仓储的职能与作用在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的中国封建社会,粮食仓储除了供应皇室及贵族的粮食消费、维系国家机器运转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职能与作用。1、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这是古代仓储制度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功能。从周代开始,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发挥仓储的这项职能作用。尤其是从汉代设置常平仓制度以来,调控更成为仓储的主要职能。每当青黄不接、灾荒或战乱引起市场谷价上涨时,政府以常平仓所存之谷平价粜卖于市,以不致“谷贵伤民”;当谷物丰收市场谷价下跌时,政府又动用库帑平价收购,以不致“谷贱伤农”,从而对市场起到稳定、调节作用。2、赈灾备荒,安民固本我国是个灾荒多发国家,因此,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荒政”,而他们采取的最主要的救荒之策就是设仓积谷,适时救济灾民,安定社会。自隋代起,在已有的官仓之外,又创设了一种民间自置粮仓,专门供当地备荒赈恤之用,这就是由长孙平倡议而设立的义仓。义仓由各州军民共同设置;出粟方式为“劝课”,具有自愿性质;所出粟麦品种“随其所得”,没有固定要求;仓窖造于当地村社,委托社司管理;所储仓谷用于饥荒赈给;出粟标准平均每户一石以下,按“贫富差等”法交纳。义仓制度是封建仓储赈灾救荒的重要手段之一。3、供养军队,备战应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质保障。例如,西汉一朝,几与战争相始终。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方面,粮仓和武库一起,为西汉军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西汉王朝拥有进行战争和维持统治的强大后盾。三、历史上加强仓储管理的基本做法仓储是保证封建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也是易生腐败之地。历代封建王朝仓储制度中均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仓吏腐败,亏空严重;储备不足,调控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一般说来,中央财政最高行政长官是全国仓储的最高主管,其下另设专门的“仓官”负责仓储事宜。如明代,户部掌管全国钱粮,各省由布政司分理,无论京库钱粮支用还是地方存留与上解,都须遵循户部的细则定例,并接受户部的审核。1、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2、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秦代有专门的仓律,规定严格;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宋代以后,有关仓储的规章更多、更细、更严。3、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清雍正严查钱粮亏空就是一例。据载,在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在清查过程中,他下谕:即便涉及高官与贵族,也决不宽贷。对被参贪赃的官员,一是抄家,二是罢官,严重者处以极刑。四、几点启示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重要。为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有必要借鉴我国古代和国际仓储管理经验,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1、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供应充足,很多人觉得粮食短缺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应当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多年以前就开始加大粮食、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存储,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而市场又无法从根本上调节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从战略的高度、全球的视角来审视未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这是我国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乃千古恒理。只有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才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3、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调控机制我国现行的国家粮食储备方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结构不合理,长期静态储存。储备粮没有按功能和应发挥的作用分类,收进来就统统放在库内,造成资源和财力浪费。其二,粮食进出多采取行政分配方式,市场调控作用发挥不充分。这种情况应尽快改变,建立起吞吐灵活的国家储备粮调控机制。一是按照用途,将储备粮分成两类,一类是战略储备,即国家在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救灾救济之用,平时不能动用;另一类是调控储备,相当于古代的常平仓,在粮价过低、农民收入受到影响时,国家入市收购;在粮价过高、消费者利益受到影响时,国家入市抛售储粮。对战略储备、调控储备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和补贴政策,但不管是哪种性质的储备,其收购、轮换和销售都应通过市场来运作。4、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粮库管理纵观中国几千年仓储史,强化仓储管理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粮库管理总体是好的,但管理不善、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之事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粮库管理。第一,进一步压缩中央储备粮库点,将中央储备粮存放在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大、中型粮库内。第二,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全部实行计算机台账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周转库存也要实行计算机台账管理。第三,针对全国清仓查库暴露出的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依法规范和管理储备粮库。5、鼓励民间储备粮食我国历史上储粮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公私皆储粮,“都鄙廪庾皆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但从我国目前粮食储备的结构看,国家储粮是大头,农户一般不储隔年粮。因此,在重视中央储备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民间储备,特别是要鼓励农户储备粮食。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梨贮藏保鲜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京白梨可以直接存放在冰箱里。

京白梨用纸包住,再装袋放入冰箱。这样既能防止冰箱吸收水果水分,又能避免水汽凝结孳生细菌、发霉。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原产于北京附近,为秋子梨系统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是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色品种。京白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的果实,呈扁圆形,果汁多,味酸甜,香味浓,含糖量较高,具有生津,消暑,润燥,解渴,清热,化痰,健胃,解酒等作用,是历代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

扩展资料:

不需要放冰箱的水果

1、香蕉

如果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贮存,就会出现发黑腐烂的情况,而冰箱的冷藏室里是零度。有些买回来时还未成熟的热带水果,比如颜色发青的香蕉等,耐寒性更差,因此别放入冰箱中。

2、西红柿

西红柿经低温冷冻后,肉质会呈水泡状,出现软烂或散裂现象,表面还会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甚至会酸败腐烂。建议存放在干燥低温处,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风味。

3、榴莲

榴莲具有后熟性质,应将其放在阴凉处保存,成熟后的果实会裂开,这时可将果肉取出,放入保鲜袋后于冰箱里保存,冰镇后会具有雪糕的口感。如果果肉变馊则说明榴莲已变质,不宜继续食用。

4、芒果

芒果是热带水果,喜旱,最怕低温,所以最好不要把芒果放在冰箱里,否则果皮就会变黑了,所以每次买芒果不宜过量,如果不能一次吃完,最好在购买时挑选一些稍青的芒果,让它在20-25℃的条件下自然成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京白梨

人民网-水果怎么保鲜?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放冰箱保鲜

木筐、黄蒿助白梨“后熟”●李其功,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著有《食话实说》等京白梨是秋子梨系统中的一个优秀品种。其特点是,刚采摘下来的京白梨,果皮呈绿色,一般并不能直接食用,而是要经过一个后熟期,也正是在后熟期,逐渐由绿色变成鹅黄色,果肉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变得柔软、浓郁多汁。后熟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从树上摘下来时成熟的程度,一般来讲要捂上一周时间。存放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就可以了。当地过去也有加速后熟的方法,一般用木筐或者纸箱作为容具,里面垫上黄蒿,摆上一层梨,再摆上一层黄蒿。这样一层一层,最上面加盖。用黄蒿可能是为了借助它的香气熏,和梨子自己的香气相互交融,而且这样也可以保证香气尽可能少地散发出去。京白梨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梨子的明显特点,比如粗糙的手蹭一下果皮,果皮很快就会变成褐色;哪怕梨子和梨子之间相互摩擦,也会出现褐色的擦痕,特别是进入后熟期的京白梨就更是这样,这正说明它皮薄柔嫩。

京白梨采后不耐贮运且货架期短,销售难度大,造成商品价值低,影响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采用本研究的贮藏保鲜技术可以对京白梨进行长期贮藏而保持其原有品质,延长了京白梨上市销售期和货架期。从而对提高京白梨的经济价值,增加果农收入,带动农民脱贫治富,促进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京白梨是京城传统名优梨,有着浓厚的贡品文化意味,采用贮藏技术能够给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从而能够很快扩大其种植面积,给门头沟区乃至全北京市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保护和发展了这一宝贵资源。

通过对京白梨贮藏特性的研究,延长了京白梨贮存供应期,提高了果品附加值,增加了果农收入。随着我区退耕还林政策力度加大和精品农业发展,果农及当地政府必定逐渐重视和积极发展这一特优树种,充分利用当地山间小环境,扩大种植面积,尽快形成规模,扩大产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若我区每年产50万斤京白梨,50%通过贮藏春节上市就能增加500000*50%*(28-12)=400万元,有着巨大的推广开发前景。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对京白梨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变化未能测定,定期抽气贮藏中的气压不能得到适时的调控。试验设计时没有进行交叉设计,所以不同的处理之间无法得到比较。在技术开发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在推广中试的过程中制定出详细的技术操作规程,使其规范化、标准化。

筐、箱的不同地方。在10月中下旬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将在阴凉通风处经预冷的莱阳茌梨移到空闲屋内。入室后如果室温白天较室外低,夜间较室外高时,白天宜在门窗上挂布帘,晚上应把门帘全部打开,充分利用外界低温与室温对流,以降低室温。当外界气温低于0℃时,窗要密封,再冷时,门上吊棉门帘,保持温度。室内温度以0℃为宜。贮藏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打开袋口通风。

食品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搜索相关主题的论文有很多,可以直接做参考文献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 胡承康; 白玉成 浙江省平湖市卫生监督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9-30 1 1042 基于Internet的食品营养评价系统的开发 于平 【期刊】食品工业 2001-12-20 1 663 关注食品营养 打造健康生活——记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天津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7-30 0 1024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刘志皋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期刊】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02-15 6 2845 Food,Nutrition and Health 【会议】Abstracts of 14th 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10-01 0 146 科学对待食品营养成分标示 杨蕾 【报纸】中国食品质量报 2010-12-23 0 127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应用及“江苏省食品营养成分与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胡义东; 姚义刚; 贾涛; 赵厚民; 周小平; 徐慧; 李新丽; 杨凤岩; 汤伟; 左红; 唐晶晶; 吴秋云; 杨艳红 【科技成果】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2006-12-20 08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 陈义凤; 游海; 何金明; 邓泽元; 陶秉莹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1994-06-30 6 2929 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刘志皋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 【会议】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成立十周年暨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展览会学术论文集 2003-04-01 0 421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 刘清珺; 张经华; 陈舜琮; 刘清; 夏敏; 范筱京; 王欣欣; 贾丽; 朗爽; 王覃 【科技成果】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2008-07-22 0 311 帝斯曼:为企业提供食品营养强化方案——访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大中华区技术市场经理Kenny Koh PhD 房慧 【期刊】食品安全导刊 2009-03-15 0 3112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监督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07-31 0 4813 卫生部发布《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 【报纸】消费日报 2008-08-26 0 1014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姜忠丽; 代岚; 王俊伟 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20 0 1915 Maillard反应与Strecker降解及其对食品风味与食品营养的影响 冯大炎; 周运友 安徽师大化学系 【期刊】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7-02 3 10816 解析: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名单新资源食品 张俭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期刊】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0-03-25 0 4317 2003:决战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座谈会侧记 东方竹 【期刊】中国食品工业 2003-03-30 0 2818 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强化法规标准的研究 师朝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4-01 0 3419 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发明专利申请及技术发展分析 潘珂 【期刊】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02-16 0 3620 我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农志荣; 覃海元; 黄卫萍; 杨昌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广西南宁 【期刊】高等农业教育 2008-06-15 3 221

[1]韩剑众.肉品品质及其控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139-187.[2]周光宏,徐幸莲.肉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246-314.[3]韩玲.新型牦牛肉干加工工艺[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4):456-460.[4]邓伟刚,陈滨香.五香牛肉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02):76.[5]余田.牛肉干贮藏性的研究[J].肉类工业,1994(11):19-20.[6]高福成等.冻干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63-197.[7]孔凡真.真空冻干食品的生产及设备[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8;2[8]张顺新等.我国发展冻干食品的前景与对策[J].冷藏技术,1998,(3),23.[9]马长伟,孔保华,韩剑众.肉与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176-235.[10]陈友亮.牛产品加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83-214.[11]马长伟,孔保华,韩剑众.肉与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158-193.[12]吴谋成.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7-170.[13]黄鸿宾.肉的色泽与嫩度[J].肉类研究.2003,(3):12-14.[14]贾渊,汤晓艳,姬长英.牛肉颜色的特征[J].食品科学,2004,25(7):86-89.[15]赵杰文.现代食品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5-107.[16]贾渊,汤晓艳,姬长英.牛肉颜色的RGB特征[J].食品科学.2004,25(7)86-89.[17] Lyon B. G. and Lyon C. E. three devices used in shear tests of cooked breast meat[J]. Poultry Science, 1998, (77):1585-1590.[18]尹文进.测定冷藏鲜猪肉系水力的几种方法[J].肉类研究,1994,(2):27-2[19]张伟力.猪肉系水力测定方法[J].养猪.2002,(3):25-26.[20]马荣安.肉新鲜度检验的进展[J].肉品卫生,2000,197(11):27-28.

怎样写论文? 建议你先去知网找相关论文研究,不会弄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参考下网络找论文的介绍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粮食企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粮食参考文献有:《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不同时期南北食作物都是互动的

我国是重要的粮食大国,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粮食。但受到自然地理环境与生产技术的影响,每种粮食的生产期却不同。有的作物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强,就可以在更广阔的地理区域内生长,如小麦、水稻、粟、黍等。而有的作物只能在特定的环境里繁衍,如一些热带作物等,这种作物就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

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南北粮食作物都是互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外来作物,比如我们今天吃的马铃薯、花生、甘薯等,就是洋货。

一、史前至秦汉中国粮食结构的形成与改变

历史时期的粮食作物多是在史前农业的基础上继承的。目前通过对各种文化的考古发现可以了解到,中国南北作物的分布各有差异,北方的作物多以粟与黍为主,南方的作物多以水稻为主。

“五谷”的定义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北方目前已知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都出现了粟。在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如西藏的卡若文化、东北的昂昂溪文化也都有粟的发现。

到了仰韶文化中期,粟已经在中原地区大面积种植,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稳定粮食的需求,同时也为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更大聚落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而在史前社会的南方,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例如在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中都有大量稻的出现。黄河流域虽然也有稻的出现,但地域分布十分有限,仅仅在渭河与伊洛盆地发现稻的痕迹。而到了商周时期,原产于西亚的小麦,开始传入中国。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粮食储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这玩意你自己查资料编吧,在这问没几个人会给你写。要不然你到淘宝找人帮写

寒假实践报告时间:地点:介绍:粮食储备库位于,始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余万,注册资金万元,现有职工余人,,下设公司和车队两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附营企业,是一个集粮油储备、调运、检测和食品冷冻、冷藏、大理石加工以及汽运、汽配等多位一体的全省综合综合性粮油仓储企业之一。 粮食经营体制改革以后,粮库按照国务院粮改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顺利实现了主附营业务分开、资金分离、人员分流任务,在企业经营中始终坚持弘扬“勇于开拓、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本着“顾客第一、信誉至上”的服务宗旨,在粮油经营中充分发挥粮食企业的经营渠道作用,实现了大批量、快吞吐、跨领域的经营战略,北购南销,动牵西联,形成全国性粮油经营网络;在储备粮油管理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全业务素质为方向,以提高储粮水平为目的,逐步实现了保粮科学化、检测微机化、作业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储备库规模粮食储备库拥有仓房座,设计容量吨,储油罐座,储油量吨,铁路专用横贯库区,平方米的铁路货棚可同时停靠节车厢,年吞吐量达万吨以上。自1年以来,国家粮食储备库曾经连续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四无粮仓”先进单位,连续年被评为市级重合同首信用企业和物价计量信的过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重合同首信用企业,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达标单位,年被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授予“全国粮油保管先进单位”称号,年再次被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授予“全国粮油保管一符、四无先进单位”称号。经验介绍:一、扎实开展规范化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自2005年,规范化管理开展以来,我库理清工作思路,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坚持不懈地将规范化管理贯穿于储备粮管理中,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一)抓好建章立制,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一是健全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结合我库实际,我们先后制订了包括仓储、财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办法70个,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44个,科学保粮、检化验及机械设备技术规范39个,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11个,并汇编成册,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制定精细化实施细则,努力促进各项工作精细化。2006年,我们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制定了《鲁北库精细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包括总则、库区管理、仓房管理、出入库管理、粮食日常管理、粮食质量管理、粮食机械器材管理、药剂管理、安全管理、日常行为管理、附则等十一个部分,两万一千多字,附表七十五张,为各项工作拟定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精细化。三是积极探索全员考核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结合我库实际,我们制定了全员百分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各岗位职责,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予以修订完善,努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实施全员考核,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岗位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二)抓好设施设备完善改造,夯实储备粮管理基础一是高标准配齐各项生产、检验及安全设施。我库刚成立时,设施设备缺少,无法满足繁重的轮换任务。对此,我们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50多万元,购进气垫式输送机、补仓机、卸车机、扒谷机等粮食出入库机械设备及20吨、120吨位的电子磅各一台,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场所,保证了粮食出入库需要。二是加大投资进行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几年来,对所有仓房外墙、爬梯、扶栏、消防柜等进行了重新粉刷,强调色彩的协调和统一;仓内设施按照省局要求统一配置,各种帐卡、劳动工具等储粮设施的排放顺序、位置都进行了规范化布局;2009年,由于仓顶材料年久老化,为确保雨季粮食安全,我们投资200余万元对全部仓房防水油毡进行了更新,并对三分之一的仓房进行了菱镁板隔热改造。三是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设施的维护和更新。2002年,在粮库刚刚运行之初,我们就投入20余万元,在全库外墙安装了电子安全监控和红外线系统,设立专门的监控室,配备职工轮流值班,对整个库区进行24小时的电子监控和录像。2009年,我们又投入10余万元,进一步维修和更新了电子监控设施,在原有6处监控点的基础上又增设了3处监控点,基本达到了库区无盲点,为我库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抓好科技储粮新技术,提升绿色储粮水平我库在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检测等系统已充分应用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推行省局提出的1+1技术依托工程,搞好与河南工业大学的技术合作,本着重实用、易推广、耗资少的原则,在害虫防治、粮食熏蒸、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储粮害虫诱捕器及新型引诱剂的综合应用技术。为准确监测到高大平房仓粮堆害虫的种类及分布,深入了解虫害发生动态,我库科研小组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探索,将害虫诱捕器和具有特定引诱成分的诱芯结合,对储粮常见害虫起到了良好的引诱效果,此技术已被推广应用。二是实行节能减排,降低仓储作业能耗。在粮食熏蒸上,以浓度指导熏蒸,药剂使用量由07年的减少到目前的,在保证熏杀效果的前提下,熏蒸药剂使用量减少近30%。在机械通风上,对储粮进行通风降温作业时,将功率为离心风机改用强力轴流风机,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前提下,但总的耗电量却在减少,风机型号的更替,不仅节约电能40%以上,还能减少储粮在通风过程中的水分损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我们在《齐鲁粮食》上发表科技论文12篇。我库职工自己制作的储粮小发明---四合一多功能探杆和快速拆卸滚筒轴承支架,已在省粮局举办的第一届全省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论坛上推广。二、加强职工学习培训,着力提高队伍素质我库始终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作为目标和宗旨。一是始终坚持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外出培训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学习机制,每年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结合本库实际,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法规的培训,并且要求全体员工全年学习笔记达到万字以上。同时,鼓励职工在岗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13位保管员中,1人获得全国粮油保管技师证书,1人取得高级粮油保管员资格,7人取得中级粮油保管员资格;检验员中有1人获得全国粮油检验师证书。二是在业务素质教育方面,我们坚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河南工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及省局粮油储藏专家到我库进行专题讲座,到仓里指导疑难问题。还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分批分期到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围绕省局举办的省直承储企业技术比武和全省技能比赛,我们每次都认真选拔,精心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培训和专题培训,以赛促赛,以赛促学。在两届省直技能比赛中分别获得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保管员个人前三名、质检员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二届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库职工荣获保管员职业第一名、第二名及检验员承储企业组第一名;在今年全国粮油行业技能大赛中,我库有三名职工参加,两名同志获得二等奖,另一名同志也获得第二十六名的好成绩,我库是全国唯一三名选手来自一家的单位。创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活动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不断拓宽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改进管理的手段,促进我库的储备粮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你实践采用何种形式?得出的经验,联想到琼湖官员腐败,从而粮库关系国计民生,如果你要做的话怎样去做,从一个高层的角度去出发,采取怎样的一种组织架构,采取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跟你所学的专业挂钩,得出你毕业后如何去适应工作,社会。

粮食储藏与检验毕业论文 这个 你需要,这边帮忙 的, 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