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0:08:01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研究论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 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 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4 浅析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的素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给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机会。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 文化 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建立新型的良性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 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博”,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二 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又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三 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 教学 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要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必须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营造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教师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还是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 1.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别于父子和母女,有别于兄弟姐妹,有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越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虽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既要做先生,又要做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第二,要热爱学生。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的学习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切合自己的实际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就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定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2.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在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教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还可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睿.《中国教育与师生关系》200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曹蒙.《现代素质教育与现代学生》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任振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00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的格言 2. 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点体会 3.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4. 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 5. 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论文如下:

在师幼交往中,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接纳、理解每一个孩子,更应该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在和孩子们的教学互动当中,也应该保持公正平等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事物与情感方面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是行为。在教学方面,要懂得鼓励孩子去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同时,去适当地引导他们向良好的社会行为方面发展。

幼儿教学当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往往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也更加有益于孩子们各项行为与能力的积极发展。作为老师也应该主动地、努力地、积极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有利于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

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行为。儿童不适应集体生活则可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这些都是儿童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看作是儿童的行为“问题”,或毫不关心,让儿童“自然适应”。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声细语地与儿童说话,并伴随身体的抚摸和拥抱。对儿童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同时,教师对儿童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大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儿童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儿童能够从感情上接纳教师。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

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力图从儿童的角度体验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儿童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不能因为儿童做错事而恶意批评、训斥幼儿,甚至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儿童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儿童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儿童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

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儿童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注意对儿童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特别是当儿童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儿童,心理上参与到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

这时教师对于儿童及儿童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手势、面部表情、语言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儿童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5、宽容对待儿童的过失。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犯错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以这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儿童的错误,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儿童分析错误的原因,儿童也就能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同时,由教师的理解所引发的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助于师幼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理解与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或放纵。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还应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适宜的正面指导和帮助,使儿童能在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对策研究论文

我来帮你。。。。。、、。,我来帮你。。。。。、、。,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一、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刚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如入园不久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孩子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总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没有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三、教师应该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论文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作文:

幼儿教师要用纯真、无私的爱心,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关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和恐慌,情绪不稳定,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

对其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对幼儿多一些爱心,多一分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使他们很自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

做到:(1)每天笑脸迎送每个幼儿,因为老师的微笑中蕴含的赞扬、鼓励、肯定可以使孩子整天保持愉悦的情绪。

(2)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幼儿的情况。如:幼儿的姓名、兴趣爱好,有哪些优缺点,等等。如果幼儿刚到园,老师就能喊出他的名字,这样肯定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

(3)懂得童趣,保持童心。这样才能了解幼儿,及时做好幼儿的交流沟通工作,获得幼儿的信任。一些哭闹不让家长离开的幼儿,待家长离去时,他们只跟着一个教师,这种“追人现象”说明幼儿在新环境中会把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转移到教师身上,从而反映出幼儿对爱的迫切要求。可见,在师幼关系的建立中,情感的影响作用有多大。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 教育 观念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狭隘的幼儿教师技能观已日益为人们所摈弃。为促进自身教育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应善于抓住情、趣、恒、细、诚等关键点,用无私的爱与付出赢得幼儿的充分信任与尊重;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育活动吸引幼儿;用坚持不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做事做人;用深入细致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点滴进步;用诚心诚意的交流与沟通打动家长,形成家园合力。

[关键词]教育技能;专业发展;幼儿教师。

过去,人们衡量一位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的标准就是看这位教师弹琴、 唱歌 、跳舞、说普通话、绘画的技能如何。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教育技能观越来越为实践所淘汰。人们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有了更深入与开阔的理解。[1]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应善于抓住情、趣、恒、细、诚等关键点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才能不断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在建立师幼关系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情”字。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幼关系是 儿童 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前提,[2]而要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就需要教师像父母那样付出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为此,教师每天都应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而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更要给予加倍的关心与照顾。如入园前,力邀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来试读,参加亲子活动,开展游戏活动,玩玩具等;正式入园编班后,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各种需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擦鼻涕,帮他们提裤子,为他们梳头发,替他们剪指甲,午睡时拍拍那些难入睡的幼儿,并来回不停地巡视,给他们盖被子等,让孩子们真实而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以此改变孩子们不安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因为依恋教师而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在组织教育活动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趣”字。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教师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将对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充满趣味的环境,[3]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数学活动对孩子们来说通常是很枯燥、抽象的,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游戏的形式,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比如用找伙伴的游戏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用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学习区分各种图形,用小猫钓鱼的游戏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孩子们就能很快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并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数概念体系。

为给予孩子们轻松、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教师还应善于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共同创设适宜的富有趣味的活动区。如小班孩子恋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设置“电话亭”“娃娃家”等活动区,满足他们与家庭联系的心理需要。大班幼儿的生活比较丰富,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小超市”的活动区,根据孩子能力和水平为他们提供具有不同难度的趣味操作材料,并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以促使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在培养儿童常规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恒”字。

幼儿每天在园时间通常比较长,要使幼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生活得充实、愉快,并且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除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外,良好的常规是有力的保证。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具有好模仿、易学、易忘等特点,为此教师首先应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引导幼儿理解这些要求的具体内涵与意义;其次,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时时提醒幼儿遵守各项规则,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保证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教师应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独立性的发展,使常规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要求与行为,最终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良好常规,并发展独立做事、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特别在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在争取家长理解与配合的前提下,坚持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从小坚持自己吃饭、擦嘴、漱口,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喝水、盥洗、大小便等,以促进幼儿独立自主性的良好发展,同时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保护自己。

四、在观察评估上应善于抓住一个“细”字。

观察评估幼儿的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幼儿均衡发展。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内心想法常常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察记录必须是深入细致的,才有可能是准确的。为此,教师应重视每天的观察记录,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随时系统地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观察结果,不断变化教育对策,以有效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重视天天观察记录。

为了如实地记录幼儿成长中有价值的事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可随身携带照相机,以便随时拍下幼儿精彩的瞬间和有趣的现象,下班后再追记为文字。由于班上幼儿人数多,不可能同时对每一位幼儿做详细记录,教师可以每个月选择6名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并保证每月对这6名儿童分别记录4次,其他幼儿做一般记录。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如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如何,对教师的引导有何反应等,同时对幼儿的各种表现做出评价,以此分析和判断教育活动的效果。

在记录幼儿活动的同时,教师也可记下自己的 反思 或与幼儿的讨论,以改进自己的教育 方法 、途径或策略等。 (二)为每个幼儿建立“小天使档案”。

为确保对所有幼儿都进行了一定量的观察与评估,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建立“小天使档案”。为此,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拟定观察目标及评判标准,设计观察记录表格,并印刷成册。观察评估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学习、生活、生长发育,然后再确定每个领域的具体指标,及每项指标的水平等级,从而方便教师确定幼儿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补救 措施 或补充策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均衡全面发展。这种高度个别化的、内容丰富综合的幼儿成长档案也有助于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发展变化,从而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

五、在家长工作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诚”字。

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高效而高质的教育效果。为此,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教师应特别注重一个“诚”字,即用诚心打动家长,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当今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入园之前通常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备受祖辈与父辈的宠爱与呵护,因此大大加剧了当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难度,他们在入园初期通常都有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上幼儿园很抵触,有的幼儿甚至会出现一上幼儿园就生病,一回家就好了的怪现象。不知其根源的家长,特别是祖父母通常难以接受这种局面,甚至会将幼儿的生病归罪于教师照顾不周。此时,教师就必须能换位思考,不计较家长的猜疑与不信任,一如既往地无私细致地照顾幼儿,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与方式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向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同时鼓励孩子坚持上幼儿园。通过这样诚心诚意的交流与沟通,绝大部分家长都会逐渐认可和支持教师与幼儿园的工作,并愿意配合教师的要求,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为更好地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如在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园地里设立“育儿妙招”的小栏目,由教师根据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育儿困惑,给予解答。一封又一封说理而又传情的书信一定会深深打动家长们的心;在教室门口,教师可以设立家长信箱,鼓励家长向教师反馈有关儿童成长与发展方面的任何意见与建议;每学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开办家长座谈会,举办家教讲坛;通过《家园联系册》建立日常性家园联系等。无论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教师都应态度诚恳,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总之,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改善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技能作为教师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行为方式,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践的磨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幼儿园应根据本园条件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研讨方式与途径,[4]促进全园教师对教育技能的深刻认识,在相互交流成功 经验 中促进自身教育技能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2]黄慧兰。要加强对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的培训。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1)

[3]金艳。幼儿园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9)

[4]石艳,潘虹岚,于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管理。学前教育研究,2010,(4)

摘要:幼儿素质发展代表着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 童谣 法、“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有效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 三八妇女节 、 五一劳动节 、 元旦 、六一 儿童节 等节日礼仪。

2.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 自我介绍 、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 春节 等节日礼仪教育。

3.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 电话礼仪 、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 拜访 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 教师节 、 重阳节 、 中秋节 、春节、 元宵节 、 清明 节、 母亲节 、 端午节 、 父亲节 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

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琅琅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能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四、“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

五、“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头,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中,通过 故事 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了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

六、“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的习惯。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开展 文明礼仪 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 种植 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

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 贺卡 ”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15(06)

[2]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

[3]池玉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1.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2. 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3.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4. 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论文

5.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毕业论文

一、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刚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如入园不久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孩子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总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没有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三、教师应该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我来帮你。。。。。、、。,我来帮你。。。。。、、。,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毕业论文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和谐健康快乐成长和谐教育的实现不仅要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需要学生间的和谐相处。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一个班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与班主任的和谐教育息息相关。班主任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高扬和谐教育的旗帜。对学生要做到五点:爱心、平等、尊重、民主、耐心。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谐统一的。爱心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真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要做到用“爱心育人”。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改变学生的一生。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为他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你。平等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班主任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及行为,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重视作为“人”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同时,班主任应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生总会有差别。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尊重学生也是人,虽然是小孩子,但他们同样需要拥有作为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尊重。和谐教育的学生观,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班主任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然,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在他们感受到尊严和幸福的同时,老师也是幸福的。民主一个好的班主任是民主管理班级的。一些活动,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遇到问题,多征求学生意见,多让学生“说话”。只有民主,学生才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才会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与管理。放手让他们做,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如若“一言堂”,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削弱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力度。陶行知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班集体更加充满亲和力。耐心作为一个班主任,必定要比一般教师付出,对以上四点的实施特别需要的就是耐心!同时,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面对问题学生,赞可夫说:“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老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同你的学生说话。”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 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 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4 浅析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的素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给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机会。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 文化 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建立新型的良性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 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博”,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二 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又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三 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 教学 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要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必须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营造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教师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还是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 1.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别于父子和母女,有别于兄弟姐妹,有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越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虽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既要做先生,又要做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第二,要热爱学生。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的学习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切合自己的实际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就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定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2.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在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教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还可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睿.《中国教育与师生关系》200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曹蒙.《现代素质教育与现代学生》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任振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00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的格言 2. 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点体会 3.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4. 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 5. 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