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大学毕业论文结构

发布时间:2024-07-06 16:14:20

大学毕业论文结构

毕业论文的结构格式 一、毕业论文的结构 1、 题目:即标题,它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因此,题目要确切、鲜明、精练。 2、 目录:反映论文的纲要。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分别层次,逐项标注页码,包括参考文献、附录、图版、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次,以便读者查找。 3、 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求用中、英文分别书写,一篇中文不少于400字。结尾要注明3—5个关键词。 4、 前言:前言相当于论文的开头,它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后二段是正文和结论)。 前言与摘要写法不完全相同,摘要要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可以稍加具体一些,文字以1000字左右为宜。前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问题的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对论文研究主题范围内已有文献的评述(包括与课题相关的历史的回顾),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③.说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方式、方法。明确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 ④.概括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意义。 5、正文:论文的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的表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理论分析: 详细说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料的性能等是否标准,并应对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对人所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过分详述。 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这方面内容要精心组织,必须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 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 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 ③、结果与讨论 在写作时,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把所得结果和盘托出。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以便别人以此为根据进行核实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恰当运用图表作结果与分析,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6、 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指出它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的体现,一般写得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下列事项:结论要简单、确切。在措辞上应严谨,易于领会。 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前人和他人已有过的结论可少提。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研究的结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 7、 致谢: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帮助的同学、同事与集体,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书面致谢,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8、参考文献: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论文中所引用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 9、毕业设计小结:主要内容是写本人对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认识,以及自己有哪些心得体会和见解。 10、附录:在论文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

1、标题:

文章的大纲。每一种文章的标题、风格都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始终体现作者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与整体或不同侧面。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一般题目、副标题、副标题。

2、目录:

一般来说,论文篇幅较长,带有副标题。论文的题名设置,由于其内容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也较大且较为复杂,所以通常设置目录。

3、内容提要:

全文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作者用极其经济的笔墨,勾勒出全文的整体面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揭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简要描述了全文的框架。

4、关键词:

那些表明文献主要主题内容但不规范的词语。它是从一篇论文中选择的一个词或术语,用于文档索引,用来表示全文的主要信息项。一篇论文可以选择3 ~ 8个单词作为关键词。

5、正文:

通过实际调查获得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例证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应当客观真实,必要时应当注明来源。以前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在理论分析中,应该清楚地把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作品,都应注明出处。

本人的分析,讨论和结论。使事实、前人的成果与本人的分析和讨论有机结合,注意逻辑关系。

6、结论:

结论应是本文的最终结论和总结性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该是整篇文章的结尾,是整篇文章的目的,而不是局部问题或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对文章每一段摘要的简单重复。

结论是,本文的结论应体现作者更深层次的理解,是通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从本文的全部材料中得出的一种新的学术总论和总论观点。

结论可以采用“结论”等词,要求精练,准确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观点及其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准确、完整、清晰、简洁。

7、致谢:

感谢声明可以放在正文的最后,表达对以下方面的感谢:国家科学基金、科研奖学基金、合同单位、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资助和支持;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并提供便利的组织或者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供意见和协助的;复制、引用的材料、图片、文件、研究思路和思路的所有权;其他需要感谢的组织和人员。在毕业论文中,要感谢导师以及对论文工作做出直接贡献的人和单位。

8、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大学生毕业论文结构

论文框架主要包括作者、题名、关键词、正文、摘要、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也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包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成果论文、科技论文等。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4.关键词: 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5.论文正文: 包括引言和论文正文。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毕业论文结构包括标题、目录、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组成。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论文的组成结构:

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主心骨,又称为“标题”,是论文的核心、因为后续开展内容写作都是对应论文标题进行写作的,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标志索引、查阅文献的重要线索。

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几种类型:题目、副标题,一般来说,论文的标题应该简短,在20字以内。

2.目录:目录篇幅比较长,反映了论文的大纲,带有副标题。具有层次感,页码逐项标明,整个理论体系比较大且较为复杂,所以应该包括版面、参考、附录、搜索等辅助性部分的页码,这样方便查找。

3.内容摘要:摘要内容部分是对全文精华的浓缩,是一篇论文中必不可少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摘要内容部分是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普通的摘要内容不得少于400字,论文摘要的关键词数,一般是3—5个关键词。

4.前言: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主要是表达本论文要说明什么。作为论文的开头,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会导致读者不感兴趣,太短又写不清楚,一篇6000-8000字的论文,字数一般掌握在500-600为宜。

5.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轮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主要围绕着中心去写,是对自己学习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论点,数据的说明。

6.研究成果:论文的研究要是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者研究课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部分内容也是论文的重点,并且还需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精简为主。

7.致谢:对负责论文的导致,以及其他提出建议或给与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通常在论文结束时以书面形式表示感谢,不要太夸张,语音要真诚。

8.参考文献:把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详细列出。

9.附件:在论文最后部分附上重要数据、公式、表格、程序等不方便放入正文的材料,方便阅读时参考

大学毕业论文的结构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结构

一、毕业论文的内容组成和撰写内容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内容组成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内容顺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封面

2、目录(列出各项内容所在页码)

3、 中文部分的题目(标题)、摘要、关键词

3、 英文部分的题目(标题)、摘要、关键词

4、 正文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8、附录

(二) 毕业论文撰写内容要求

1、目录。目录是论文目次说明,要求独立成页。将论文的章、节、目名按前后顺序写上(论文如没按章节设置,就将三级标题题名按顺序写上,即1、、、这三级标题的题名),并在每一章节目名或三级标题名的右面注上所在页码。

2、论文题目。题目要简短明了,一目了然,体现论文的专业范畴和论文的内容,好的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题目的字数一般要求控制在20个字以内。

3、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摘要应当简明扼要表述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文字要精炼简洁,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4、关键词。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6个。

5、正文。正文是全篇论文的核心和主干部分,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毕业论文中所参考的主要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应附于文末。

7、附录。附录是不宜放在正文中的注释,如:读书笔记、调查阅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等,放入论文资料袋。

8、致谢(要求独立成页)。致谢通常是用于表达自己对完成论文的感想,表达对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给自己以直接帮助的人员(指导老师、答辩老师等)的谢意。现在它已是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作者的惯例,它体现出一种对自己劳动的总结,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和治学者的风范。

二、毕业论文写作步骤要求

毕业论文的撰写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拟定提纲,写成初稿,修改再稿,定稿打印。

1、拟定提纲。毕业论文的篇幅一般较长,内容较多,动笔写作时应先拟定一个写作提纲。提纲要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论文的轮廓,规划写作范围和思路。论文提纲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注意多收集资料,开拓思路,多加修改。

2、写成初稿。论文初稿的写作是全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最艰苦的工作。初稿的写作首先应当注意思路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准确充实、论证要合乎逻辑性;其次要注意使内容尽量丰富些,以便于后面的修改;再次应注意广泛征求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吸收更多的东西;最后还应注意在稿纸上留有充分的修改空间,便于修改。

3、修改再稿。初稿写成后,一定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完成一篇成功的论文。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都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发表的,专科生的毕业论文只是刚刚开始步入专业写作的门坎,更要培养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修改的范围是广泛的,在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运用材料,在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修改次数可能是多次,不仅仅是再稿,而是三稿四稿。

4、定稿并打印。论文多次修改后,送指导教师最后审核把关,然后就可以定稿并打印。打印规范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律用A4纸打印,上边距为3cm,左边距为3cm,右边距为3cm,下边距3cm,倍行间距;正文页码居中。打印格式为:

(1)、封面。 一律按规定的范例编排。填写时应注意:学号填写完整,例如“971103”,不能填写“3号”或“03“等,专业名称填写 专业的全称,例如“市场营销”,不能填写“营销”等。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其它项目用四号宋体字。

(2)、“目录”二字(四号黑体),下空二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采用小四号宋体。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

(3)、作者、指导老师均填写在封面上,指导教师一栏应填写教师姓名。

(4)、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论文(设计)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论文(设计)题目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摘要]二字(四号黑体),[摘要]二字后空一格打印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字体,内容采用五号字体。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之后为正文。

(5)、小标题:小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居中打印;换行打印论文(设计)正文。

(6)、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页尾注释采用五号宋体字。

(7)、图:图题若采用中英文对照时,其英文字体为五号正体,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

引用图应在图题的左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章顺序编写。如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图题放在图下方,用小四号宋体字。

(8)、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3-1为第三章第一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表中文字可根据需要采用小于小四号字体,表题放在表上方,用小四号宋体字。

(9)、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后应注明编号,该编号按章顺序编排。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用四号黑体字,内容用五号宋体字,按论文格式要求打印。

(11)、致谢语三字用四号黑体字,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

(12)、附录打印格式同毕业论文,即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

论文的组成结构:

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主心骨,又称为“标题”,是论文的核心、因为后续开展内容写作都是对应论文标题进行写作的,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标志索引、查阅文献的重要线索。

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几种类型:题目、副标题,一般来说,论文的标题应该简短,在20字以内。

2.目录:目录篇幅比较长,反映了论文的大纲,带有副标题。具有层次感,页码逐项标明,整个理论体系比较大且较为复杂,所以应该包括版面、参考、附录、搜索等辅助性部分的页码,这样方便查找。

3.内容摘要:摘要内容部分是对全文精华的浓缩,是一篇论文中必不可少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摘要内容部分是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普通的摘要内容不得少于400字,论文摘要的关键词数,一般是3—5个关键词。

4.前言: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主要是表达本论文要说明什么。作为论文的开头,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会导致读者不感兴趣,太短又写不清楚,一篇6000-8000字的论文,字数一般掌握在500-600为宜。

5.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轮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主要围绕着中心去写,是对自己学习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论点,数据的说明。

6.研究成果:论文的研究要是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者研究课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部分内容也是论文的重点,并且还需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精简为主。

7.致谢:对负责论文的导致,以及其他提出建议或给与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通常在论文结束时以书面形式表示感谢,不要太夸张,语音要真诚。

8.参考文献:把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详细列出。

9.附件:在论文最后部分附上重要数据、公式、表格、程序等不方便放入正文的材料,方便阅读时参考

关于产业结构大学毕业论文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关于发展模式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二)关于发展方向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三)关于发展策略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四、结束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注释:①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就如何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问题”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时间: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②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③①肉鸡主业链,即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为主的肉鸡主业链;②生物工程副业链,即以鸡下脚料,如用鸡羽毛开发多肽氨基酸、鸡肠子提取胰蛋白酶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工程副业链;③有机肥副业链,即以鸡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④韩超. 循环经济与农业实践——经济日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侧记. 经济日报网站,2005-10-10.【参考文献】[1]彭作奎. 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A]. 见: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31.[2]邓启明,李建华,黄献光.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4-37.[3]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欧明豪,宣亚南,郭忠兴,等. 循环型农业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为例[A]. 见: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主编.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0-459.[5]吴天马.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环境导报,2002(4):4-6.[6]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 经济师,2002(11):8-9.[7]黄贤金主编.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摘要】 本文在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解和综合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针对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并据此进一步对河南省物流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和最终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明确物流产业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现阶段河南省物流产业的一些经济特征,对相关部门正确及时做出调整措施和发展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物流产业 最初投入结构 最终使用结构 一、引言 现代物流产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产业,它是对原来分散于不同经济领域和环节的相对独立的物流功能的重新整合。同时,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视为支柱产业。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重要性,本文在收集相关资料界定物流产业范畴的基础上,建立专门针对物流产业的河南省物流产业投入产出表,并进一步分析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的现状及特征。 二、河南省物流产业投入产出表的建立 1、物流产业的界定 按照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我们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分为第一产业;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其他建筑业等93个行业划分为第二产业;将铁路货运业、道路货运业、水上货运业、航空货运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划分为物流产业作为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一个子产业,因此在第三产业中除物流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我们称之为其他第三产业。物流产业的界定是建立物流产业投入产出表的基础,经过这样归类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各产业数据进行拆分和加总,以便能得出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表。 2、数据的预处理 在河南省的各类统计资料中,由于没有对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产值按照货运和客运分别统计,而物流产业的范畴决定了我们进行研究所建立的模型以及所采用的数据都需要是货运的价值量,因此需要对上述产业的总产值进行分离。对总产值的分离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 考虑到产值的大小是与客货运平均价格和周转量有关,本文将根据这两方面的统计资料来进行产值分离。通过查阅中国物价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可以得出在物价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客货周转量和产值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二者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因此我们将近20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中所反映的客货运产值作为依据,来对2007年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进行产值分离。分离之后可以得到2007年河南省铁路货运业的总产值为万元,道路货运业产值为万元,水上货运业产值为万元,航空货运业产值为万元。 产值分离之后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的第二步,即对投入产出表中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行数据和列数据进行分离。由于投入产出数据分离涉及的产业部门和经济数据众多,在现有统计资料可得性的约束下,无法明确每一个产业部门需求对客货运的消耗关系。基于此,本文假设在短期内各产业部门需求对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客货运消耗是相对稳定的,在对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进行行数据和列数据分离时按产值分离的比例划分。这样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四个产业部门可以分离成铁路客运业、水上客运业、道路客运业、航空客运业、铁路货运业、水上货运业、道路货运业、航空货运业八个产业部门,同时可以得到物流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包括铁路货运业、道路货运业、水上货运业、航空货运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 3、投入产出表的建立 在对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过预处理之后,需要对经过数据分离之后的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按特定的产业分类方式进行归总。按照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及物流产业的范畴,我们可以得到分类后各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见表1和表2。 三、物流业的最初投入结构和最终使用结构分析 1、最初投入结构分析 一个产业部门的最初投入结构是指该产业部门各项最初投入的结构关系,反映了该产业各项最初投入占该产业最初投入总量的比重。其中最初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余额等,而最初投入也就是该部门的增加值,所以最初投入结构实质上反映了某一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情况。根据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物流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系数。图1显示了河南省物流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图2显示了河南省物流产业中各细分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营业盈余来看。物流产业的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高于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而低于工业;在物流产业细分的各子产业中铁路货运业、道路货运业和管道运输业的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比重也相对较大。这说明物流产业的投入,尤其是铁路货运业、道路货运业和管道运输业的投入都比较低,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劳动者的报酬等等,这点可以通过河南省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密集且廉价来解释;同时由于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规范性的影响导致这些产业交纳的利税又相对较少,因此营业盈余在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第二,从固定资产折旧来看。与其他产业相比,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折旧占其增加值的比重最大,为。这主要是由于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固定资产的投资,如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包括汽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制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在物流产业细分的各子产业中,我们发现管道运输的固定资产折旧比例最高,达到,是资金最密集的行业。 第三,从生产税净额来看。物流产业的生产税净额比例为,高于其他产业。这说明相对于河南省其他产业来说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所以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河南省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物流产业细分的子产业来看,铁路货运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的生产税净额比例都很低(低于10%),这说明这些部门的市场化程度较弱,盈利水平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较低。 第四,从劳动报酬来看。物流产业的劳动者报酬占其增加值的,高于工业,但远低于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物流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物流产业整体的工资水平等相对较低,这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密集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从物流产业细分的子产业来看,水上货运业、航空货运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仓储业的劳动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都比较高(大于50%),说明这些行业具备更加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 2、最终使用结构分析 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产出会被分解为各种最终使用,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等。我们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其最终使用结构系数,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把握物流产业最终使用项目的比例关系。 根据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出物流产业的最终使用结构系数。图3反映了河南省物流产业的最终使用结构,图4反映了河南省物流产业各细分产业的最终使用结构。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河南省物流产业的最终使用中,销往省外和最终消费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分别为和,而用于出口和资本形成的比例很小。这说明河南省物流产业还处于服务国内市场的阶段,物流产业的增加值绝大部分被国内消耗掉,当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贡献到省外市场,但是河南省物流产业还没有形成全球化服务的规模,要想转变为外向型服务业还需要更加努力。从物流产业细分的子产业来看,铁路货运业和仓储业销往省外的比重最大,而其他各子产业都是最终消费占了较大比例。 【参考文献】 [1] 王岳平:产业结构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4(6). [2] Miller,Ronald E.,Karen R. polenske and Adam ,eds:Frontlers of input-output Allalys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 黄福华、谷汉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5(2). [4] 阮君、郑珍远:福建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5). [5] 楚岩枫、刘思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研究[J].企业经济,2007(12). [6] 冯云: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5). [7] 梁小民:经济学大辞典[M].团结出版社,1994. [8] 周新生: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及应用[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9]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10] 魏明侠、王琳、李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果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2). [11] 张彩凤:基于投入产出的辽宁省物流业对本省经济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

....................................8000字 估计没人写了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给未来的人才需求带来哪些影响?大学生应当如何应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综述(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以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1. 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农业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以下,到工业经济时代增长为40%以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上升到60-80%,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 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化、轻型化、边缘化的特征,使得以知识、信息为资源,以人才和创新能力为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3. 高等教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核心。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经济,它强调劳动者创新素质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而高等教育作为集知识的生产、选择、传播和应用为一体特有的社会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大学则必将处于社会的中心。4.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创造性人才成为企业、国家之间竞争和争夺的焦点,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知识工人将成为劳动力主体。如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指出,在未来一、二十年中,美国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占就业人口比重将从1995年的20%缩减到10%,非专业的白领工人数也由40%下降到20%-30%,其余的60%-70%左右都将由知识工人组成。(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推动着高等教育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1. 经济全球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生产的国际化,掀起了新一轮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载体,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便利的资源条件,改变了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减弱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限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使新的产业重组能在无障碍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结构变动的世界性传递,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2. 经济全球化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必然带动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和密切,同时也迫使各国的教育资源向全世界开放。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经验,为本国的教育改革注入活力,提高本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加速本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开放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市场,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各个方面面临深层次、多角度的开放,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加剧。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也愈来愈频繁。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自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和重新配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朝着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约束条件下,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和本国的各种资源,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则是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不断向更高方向演进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明显不协调,2003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4�8∶52�9∶32�3,而世界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则为5∶32∶63,我国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第三产业发展则严重滞后。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在第二产业内部,轻工业比重偏高,重工业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第三产业内部,高层次的生产服务业比重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为此我国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相结合。重点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1. 要求学科与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传统的学科专业将逐步被那些融入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新的学科专业所取代,相应则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中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改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增加国际竞争和国际理解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 要求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由于不同产业在发展速度和方向上的不同,则为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在知识结构、知识深度和广度、能力结构和素质等方面要求也各不相同:未来产业结构中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综合性和高复杂性的特征,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造性、宽知识面、自主学习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等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优化人才培养层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面向市场,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新型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三、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改革中国高等教育(一)调整和建立新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不少学科与专业设置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老化,学科单一,专业分化过细;二是专业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与人才供需机制相脱节;三是没有与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因此我国学科和专业的调整必须同市场发展紧密结合,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对原有学科、专业进行重新规划,纠正过去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开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开拓学科新的生长点,重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注重产学研发展。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 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要坚持“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学科建设规划,要由远及近,远期、中期和近期规划统筹考虑学科发展,注重整体效益,在规划中要分析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清晰,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重视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构建一个多学科间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框架体系。2.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必须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循环、乃至全球经济运作的动态系统中加以思考,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自身要求,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要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寻找新的学科和专业方向生长点,尤其要注重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3. 学科专业调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某些产业,则所有的高等院校不考虑自身发展实际资源状况就一哄而上都发展这些学科。高校在学科专业布点中应充分考虑本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从与高校自身传统优势学科的协调和搭建合理的学生知识结构要求出发,有所取舍,重点建设一批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学科点或学科群。4. 实现学科专业的调整与创新。坚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按照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灵活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在原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设置一些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二)优化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优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考虑到国家对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不仅要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还要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1)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据《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在百万人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美国1993年为3676人,日本1994年为4909人,韩国1994年为2193人,而我国在1995年为454人,仅为美国、日本的1/8-1/10,不到韩国的1/4,高端科技人才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差距十分明显。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因此,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专业学位的建设,尤其是要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注意吸引和培养一批能进入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攻坚和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2)加强本科教育,完善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向高级化,要求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将会是增加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逐渐过渡到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因此,必须加强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建设,更新本科课程教学体系,完善本科教学管理,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够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3)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可知,社会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高层次熟练技术工人。而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很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需要大量的面向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内部的科类结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特色,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偏重系统的书本知识传授,人才培养规格过分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和规范性,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对不足,因此为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从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入手,培养出满足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具有新型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人才。(1)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学课程体系。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因此,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这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课程知识背景。以通信、信息产业发展为例,随着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日益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单纯技术性、工程性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已经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文科学、金融、法律、心理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一个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如果不懂经济和管理,就不可能开发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如果不懂金融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把信息技术和金融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信息电子专业的学生,应该广泛地学习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文科学、金融、法律、心理学等课程。同样,从管理学科的发展来看,管理学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所学的课程纯粹局限于管理理论和方法,却不懂计算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在未来的社会就难以立足。尽管不同的学科专业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课程设置上仍有其共性,课程体系的改革,就应该从共性出发,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课教学,特别是加强那些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是永久性基础的课程教学,如数学、方法论、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人文、法律等课程;二是要拓宽知识范围,更多地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三是加快教材改革的步伐。要改革原有教材的内容,及时修订教材,把反映课程发展的最新内容增加进去,建立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的新型教材。(2)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从学生素质培养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就是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特点,就要求高教系统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的素质;未来产业具有高创造性的特点,就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知识本身的渴望;未来产业发展要求科学和技术融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就应该培养工程类学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类学科学生的工程化素质;未来社会高度信息化、知识综合化、以及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特点,就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要研究如何“使学生乐在学习中,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看,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求从注重获取知识的教育向增强学生创造力的教育转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知识的教育,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金子”,还应该是“点金术”,通过启发性、参与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性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通过实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1、用人单位的对策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2、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的优秀大学生。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态势,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缩短高职教育年限,既有利于这类学生提早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3、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面对这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1、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因为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必须了解你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诚然,由于受压力、焦虑、浮躁等情绪影响,仰或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甚至挤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绝不能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哎。2、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的能力。3、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条“要有几年的工作应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准则。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就业目标来参与目标行业或职业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4、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职业定位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大学生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一开始的要求不能过高,最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要从事自己不适合、不擅长的工作。5、转变就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针对当前就业率低、就业条件差、就业压力大的状况,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实习前这段有限的时间,巩固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己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创业观念。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文的组成结构:

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主心骨,又称为“标题”,是论文的核心、因为后续开展内容写作都是对应论文标题进行写作的,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标志索引、查阅文献的重要线索。

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几种类型:题目、副标题,一般来说,论文的标题应该简短,在20字以内。

2.目录:目录篇幅比较长,反映了论文的大纲,带有副标题。具有层次感,页码逐项标明,整个理论体系比较大且较为复杂,所以应该包括版面、参考、附录、搜索等辅助性部分的页码,这样方便查找。

3.内容摘要:摘要内容部分是对全文精华的浓缩,是一篇论文中必不可少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摘要内容部分是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普通的摘要内容不得少于400字,论文摘要的关键词数,一般是3—5个关键词。

4.前言: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主要是表达本论文要说明什么。作为论文的开头,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会导致读者不感兴趣,太短又写不清楚,一篇6000-8000字的论文,字数一般掌握在500-600为宜。

5.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轮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主要围绕着中心去写,是对自己学习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论点,数据的说明。

6.研究成果:论文的研究要是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者研究课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部分内容也是论文的重点,并且还需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精简为主。

7.致谢:对负责论文的导致,以及其他提出建议或给与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通常在论文结束时以书面形式表示感谢,不要太夸张,语音要真诚。

8.参考文献:把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详细列出。

9.附件:在论文最后部分附上重要数据、公式、表格、程序等不方便放入正文的材料,方便阅读时参考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资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资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

毕业论文共分以下几大部分: a) 封面 封面应包括以下内容:标题(副标题)、作者姓名、班级、导师姓名、日期 b) 致谢页(Acknowledgements) 致谢页应包括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的感谢,其中包括导师及其他老师、个别提供帮助的同学、某些专家等 c) 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在150-300之内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看了之后就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 d) 目录 e) 正文 (3000-4000 words) 正文的一般格式 i. 第一部分讲述前人所做的工作,存在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依据,拟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ii. 分析问题,提供有关论据 iii. 得出结论,说明已经做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些工作可做。 f) 注释 有两种选择:尾注和底注 如用Microsoft Word的插入注释的方式,建议采用底注方式。 中英文文献采用不同的标注方式:英文参考资料采用讲义中英文资料标注的方式,中文资料采用目前中文期刊流行的标注方式。网上资料请将网址拷贝,加以标注。 g) 参考文献 中英文参考文献分别列出,英文在前,中文在后。英文按照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中文者按照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 2、 毕业论文一律用A4纸列印,页边距用预设值(上下为,左右为)。封面、致谢、摘要、目录、参考文献都单独成页,参考文献如超过一页,可继续。 3、 除了封面,致谢、摘要、目录、正文等的标题用四号字,其余部分均用小四号字。英文字均用Times New Roman字型,中文用宋体字。行距为倍行距,段落格式为“首行缩排”。 4、 封面标题用小一号字,其余用小三号字。 5、 封面不标注页码,致谢、摘要和目录部分的页码编制和正文部分不同,前者用i, ii, iii, 后者用1、2、3……页码居中。

毕业论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事关能否毕业,而毕业论文的格式又决定了一篇论文的水准,所以我们在做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排版。 第一、构成专案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专案。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专案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资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列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型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型上空一行。(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专案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提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专案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型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型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专案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字”。 (11)参考文献 专案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 (12)页码 首页不编页码,从第二页起,居中编排。

先给两三分钟让你介绍你答辩的东西的概述,然后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资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

园艺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辅助使用多媒体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采用影象、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影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常用模式。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视讯、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并可以灵活的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向学生传递资讯,以其良好的互动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具有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其教学优势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可促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进而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因此能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也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作为一名园艺学专业教师,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毕业论文格式 一、纸型、页面设定、版式和用字。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列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专案组成。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专案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 作者:XXX 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 答辩组成员: XXX(主持人) 职称:XXX XXX 职称:XXX …… 答辩日期:X年X月X日 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 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 三、论文 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专案组成。 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 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 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 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型用楷体。 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型同摘要。 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型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型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建议使用电脑脚注功能。 参考文献:在正文专案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参考文献”,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参考文献内容,每个参考文献都另起行。参考文献的专案见“实施方案”正文。 附录:在参考文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附录”字样,另起行编排附录内容,格式参考正文。 来自标准论文网

1、Title page--标题页 这是一篇英国Dissertation的第一部分,其实标题本身就是能告诉读者你的研究到底是什么的一个最好的说明,读者通过标题知道你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2、Abstract--摘要 在整篇Dissertation中摘要是论文字数最少的一部分了,但是也要认真对待;从根本上来说,摘要是对毕业论文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其中包括为什么你要做这个研究,是怎么样做的以及做完这个研究的成果与它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3、Content pages--内容页 在该部分中,一般会说明和介绍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在这一部分,留学生会发现Dissertation内容中的不同部分不平衡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对内容进行检查以及合并。如果太多就分成几个小部分,太少的话就自己进行创作补充,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4、Introduction--前言 这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前言一般有两个作用,扩大Abstract中材料的总结和为剩下的Dissertation中的内容提供一个很好地指示标。通常情况下都是最好放在最后完成,否则你会完全不知道你在介绍什么,当然,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写要因人而异,也可以跟导师商量哦。 5、The literature review, or context of the study---文献回顾,背景研究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让你介绍一下你的研究领域的总体背景,从而让读者明白文章的研究主题是适用于该研究领域的。

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物件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资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资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资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写随文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有: 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资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著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资料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资料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资料已成为当前科技资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资料库、文摘资料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资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2 摘要的分类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有如下3种类型。 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资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科技论文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所以建议学术性期刊(或论文集)多选用报道性摘要,用比其他类摘要字数稍多的篇幅,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以“摘录要点”的形式报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较完整的定量及定性的资讯。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术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篇幅以100字左右为宜。 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以上3种摘要分类形式都可供作者选用。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只有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论文发表的最终目的是要被人利用。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在当今资讯激增的时代论文进入文摘杂志、检索资料库,被人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少得多,甚至丧失。一篇论文价值很高,创新内容很多,若写成指示性摘要,可能就会失去较多的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摘要写得过简,编辑在退修时应提醒其修改。 3 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 1)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资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 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论文摘要 杂志上刊登的论文一般仅限于数千字,为何还要一段数百字的摘要呢?无非是便于读者用最短时间掌握资讯,了解研究工作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读全文。在知识和资讯加速度增长的今天,摘要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既为读者阅览起引导作用,更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检索做好准备,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摘要者,精华也。 作者应重视摘要的书写。写好摘要,既需要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雕琢艺术,奉献给读者的是精品,起到的是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中文杂志的英文目录和摘要更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唯一途径,直接反映我国科学研究和杂志的质量水平,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视窗。 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为此,我国的科技期刊近年来陆续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1.目的(Objective):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 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物件(分组及每组例数、对照例数或动物只数等)、材料和方法(包括所用药品剂量,重复次数等)。统计方法特殊者需注明。 3.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主要结果(需注明单位)、资料、统计学意义(P值)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 4.结论(Conclusion):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中、英文摘要前需标明中、英文文题,作者姓名(至多3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英文摘要应隔行打字,以便修改 如何确定课题研究物件 任何一项课题研究都有具体研究物件。这些物件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成千上万个。但是,作为课题研究物件的确定不是随便的。首先,它取决于课题的性质,由课题的性质确定什么作为课题研究的物件。其次,无论什么样的研究物件,都必须保证通过对它进行科学研究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第三,确定研究物件应考虑其现实性和可能性,即根据研究者所具备的条件能否对研究物件进行研究。第四,确定研究物件时还应考虑研究效率和效益,尽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比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研究成果。

你所谓的模型我想大体有两种吧: 一,是论文格式的范畴 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资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资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 二,是文章自身结构的范畴 例如一个论点要有几个论据组成,这几个论据要如何围绕此论点展开全方位的立体论述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