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7:10:39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阅读教学不属于语文教学吗?语文教学本来就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章;语法、修辞、逻辑。阅读教学应该贯穿在课文教学中,一般的做法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查字典自己是解决,然后提出问题,课文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几个层次写?概括逻辑段的意思?详略如何处理的?你觉得哪些章节写得最好?为什么?哪些词语用得精当?为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出示重点段落,典型语句,关键词语,难理解的语句、词语等,讨论其意义。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研究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了解中学生对书籍种类的选择,探究中学生选择书籍的方向。增加同学们对阅读书籍的爱好,让同学们更好地选择书籍,阅读书籍。资料分析问卷分析1、 喜欢阅读哪一类的书籍?(多选)A、言情 B、悬疑 C、名著古诗 D、漫画 E、哲学、科学 F、其他分析:喜欢阅读言情书籍的同学最多,占了26%之多。然而,喜欢阅读名著古诗的同学却很少,仅占2%。2、以为自己的阅读量多吗?A、当然多,我是书虫 B、一般,比较正常C、介于AB之间 D、少得可怜3、一天里会分配多少时间在阅读中?A、一小时 B、1~2小时 C、2小时以上 D、我不看书分析: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大多被学习、娱乐或课外活动所充斥,而安排给阅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占 77%的同学一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都以为自己的阅读量只是一般,甚至少得可怜,这些都表现了中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4、 能引起你看书的原因:A、这本来就是我的爱好 B、被长辈或其他因素压迫C、很无聊时,总得找找事做分析:大部分同学都是把阅读当做自己的爱好爱好。5、通过哪些途径阅读?(多选)A、书店购买 B、别人送 C、向他人借阅 D、网上浏览分析:可以看到,随着网络的普及,选择网上浏览的同学将会越来越多。6、每个月会在书籍方面消费多少?A、我不买书 B、10元以下 C、10~30元 D、30元以上分析:有50%的同学都不会买太多的书,只有35%的同学会花费10~30元在书籍上。资料分析7、以为阅读书籍对自己是否与有好处?A、好处多得很 B、看情况,因地制宜C、纯粹玩玩 D、一点好处都没有8、会为了一本书而穷追不舍吗?A、假如喜欢,那就会 B、不用置疑,当然会C、一般不会 D、那多无聊,我才不会分析:同学们一般以为读书有很多好处,但也要视乎书的内容,而且假如书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多数会穷追不舍。9、阅读过这么多书籍当中,对那些话印象最深?写出一两句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青春就像一本书,还没来得及细看便已匆匆翻过。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功绩。悲欢交集,那便是我们的人生。懂得放开,才配拥有更多。父亲是一滴血,概括了所有的理由。青春是明媚的忧伤。旁观者轻,轻松的轻。10、看过众多书籍中,比较喜欢那些?试写出一两本。《格言》《意林》《读者》《欧也妮·葛朗台》《梦里花落知多少》《瓦尔登湖》《青年文摘》《老夫子》《福尔摩斯》《哈利波特》《花火》《花田半亩》······文献分析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轻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看,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学生多读点书,多积累些,天永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为所欲为,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很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经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由于,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电子商务论文网为您提供电子商务毕业论文等范文,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往获取,往探求,往寻觅,往把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看,终极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可见,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进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进步能力。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活动总结在本次活动体验中,我们全组组员相互合作,相互合作。既增长了彼此间的感情,也从中得到锻炼。“书是人类进步的门路”。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熟悉。我们以为,书籍就像为我们打开的一扇窗户。但是,要从这扇窗户里看到什么,得到什么,就全由自己选择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正确选择书籍阅读。

教师阅读创新形式研究论文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行为 个性化阅读 影响

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以及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很高,要求能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解读和体验。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行为之影响巨大。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实质上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得到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学生应从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读出个性,读出‘自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即是否具有和个性化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新课程理念所表现出的教学自主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地赋予学生更广的空间,满足他们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体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的影响巨大,是保证顺利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本文拟从五方面来来谈谈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调控影响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者。合理调控,分配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一大挑战。教师讲得多、说得多,不一定课堂效果就好。教师口若悬河,讲解详尽的课堂,易使学生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也未必就领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发言或活动时间不宜过多,师生活动时间比一般是1:3,甚至也可以是1:7。教师主控过多的时间与空间易颠倒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是实施保证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充分地去观察、探索、体验和感悟,也就是缺少了个性思维萌生的土壤,不能形成个性的解读与体验,自然就谈不上“个性”了。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影响

问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意识到容易探究的问题是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能触动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它是课堂教学产生高潮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问题的设置中注意发现,引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易于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心体验的探究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想问、想说的欲望,同时要摒弃“答案唯一性”,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考的自主开放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切入的多向性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避免纠缠于应试的理性主义的思维,以致于思维僵化,如果学生的思维如同流水线生产的批量产品,那将成为教育的悲哀。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影响

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个体的差异,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阅读水平诉求,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同是读同题《海燕》,学生可以选郑振铎的《海燕》来感受乡愁,可以选高尔基的《海燕》感悟勇敢的战斗精神,也可以选择相近的题材的文章来比较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满足于少量精品的文章,尽可能选择更多的有用的阅读资源。目前人类已经进人一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阅读资源已不再局限于学校,他们完全可以从网络上、报刊上、图书馆等信息源搜集阅读素材,进行大量阅读,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对他们进行课外的搜集素材、大量阅读的行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这个过程,就是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实践和由课内阅读能力向社会生活的强化和延伸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具有个性化自主阅读的行为和能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盼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紧密结合,把自然、社会生活带人课堂,把课堂带进生活,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践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四、个性情感体验引导的影响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归依,将教科书“小语文”与生活“大语文”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原则,“语文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生活就是放大了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由《沁园春·雪》走向壮丽的祖国山河,由《风筝》走向对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真更实。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放大,升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共识。学生将走向社会,他们的情感体验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他们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已不局限于课本、课堂,他们往往会把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的各种现象以自己个性化解读带人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是不容置疑的,但当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时代和民族的主流正确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宜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以灵魂的塑造者的身份在尊重珍视学生个性解读体验的同时,或启发,或思辨,或进行有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的交汇、碰撞、升华,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体现在爱护学生的个性解读,尊重和培养个性解读,用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来引导,而不是用教参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

五、阅读鉴赏方法引领的影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恰当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的鉴赏水平还处在初级的形成阶段,有时学生对阅读鉴赏,特别是对文学性的鉴赏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对教师的兴趣盎然的文学赏析觉得很乏味,甚至拿言情、玄幻类读物来进行嘲讽打击教师,学生乐读的却不是他们应该所学的。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师策划的承载阅读与鉴赏方法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否到位。

阅读与鉴赏方法,需要教师以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文章,应给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如《紫藤萝瀑布》这类写景抒情的文章,可以指导用读一赏一感一品(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好词好句)方法来学。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首先读,其次想象景物画面,接着感悟感情,再品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和词语“忍俊不禁”。小说《孤独之旅》可以扣“走近孤独”、“品味孤独”、“战胜孤独”这样的思路,着重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角度来品读杜小康的成长之旅。郭沫若的《静夜》是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一篇语言含蓄主题深刻的作品,可以先由李白的同题诗《静夜思》引人,然后结合背景来理解诗的深刻主题,品味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和联想与想象的表现……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应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引领者的形象,拒绝包干代干和灌输答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鉴赏的方法,使学生在离开教师的视线也能独立进行,这是最终目标。

个性化阅读的核心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为指导依据。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行为的影响渗透在教学的各类阅读实践活动中,这种行为对学生而言是反复地积累,反复地巩固,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渗透,所以教师要牢固树立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意识,把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意识从教学行为上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有效地引领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前言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学生群体年龄小,尚未形成一定的组织纪律性与自控能力,教师们的日常引导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0~6岁儿童在语言学习、认知与表达等方面处于良好的学习阶段,可塑性强,且心智逐渐成熟,能够给予老师们有效的教学反馈。分享阅读也成“大书阅读”,起源于20实际60年代的新西兰,指的是幼儿与家长共同阅读一本书,在游戏中完成共同学习的实际效用。儿童在过程中能够相对轻松的和家长度过宝贵的亲子时光,适当的弥补了目前一些家长在儿童教育上的角色缺失,同时他们在与父母的共同阅读中精神相对集中,在学习上的配合度较高,往往能从书籍中获得比较使用该年龄段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二、现阶段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幼儿园已经引进了分享阅读这一模式,并专门设置了定期的分享阅读时间与活动场地,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一些幼儿园及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开展分享阅读时,学生以及家长在教室或者活动室会感觉环境过于拥挤和嘈杂,进而导致阅读效果以及亲自活动反馈不佳,有的家长因为类似原因不愿配合,导致分享阅读这一比较先进的亲子活动形式处于尴尬的境地。再如,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学生家长以及老师还没有明确的计划或者指导,书籍选择不当的情况包括难度过高、内容太长、缺乏教养价值,等等。尽管分享阅读是幼儿园为儿童和家长打造的亲密互动时间,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也不能脱离教育本质,不恰当的阅读内容不仅不会给幼儿带来良好的体验,还容易让他们感觉乏味和不耐烦,从而使分享阅读的意义和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类似分享阅读的'新型教育手段继续应用于幼儿园。

三、幼儿园分享阅读的主要实施策略

1.分享阅读的环境优化

环境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相当重要,因为通过视觉传达给儿童的信息在他们所处的阶段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样的道理,现阶段幼儿教育涉及的很多部分都是依托比较直白、明确的视觉感受作用于教学对象,分享阅读想要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也应当从环境的优化入手,充分利用多种场景和道具来引起学生兴趣,并对其认知和系统学习产生积极引导。一方面,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积极的为学生争取活动室、社会中的亲子机构等类似的条件,尽量的打造轻松、温馨的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忽略环境因素,与父母共享宝贵的阅读时光。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尽量减少单次分享阅读的人数,比如分批开展分享阅读、启用小规模教学、利用场地划分等等,让学生与家长的相处尽量私密、安静,进而保证有效性,而不是单纯的注重规模、忽视质量。分享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尝试,每组家长和孩子在进行中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与学生、家长本身沟通方式与相处方式有关。所以,幼儿园和老师们需要做的是尽量给予他们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一些有可能干扰分享阅读的因素,这样才能在环境和氛围上为其形成第一层保护伞。

2.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引导

因为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小,学习意识以及自律能力都较差,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既不能纵容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意识,又不能“一刀切”地对他们全盘否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内容产生很多疑问,也会在阅读后向家长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时家长需要细心听取他们的问题与想法,做好甄别,及时且恰当的将素材中蕴含的道理以及优良品质传达给学生,并教导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很容易受到同学、家长以及陌生人的诱导,因为家长们应该积极的利用分享阅读的机会,帮助学生分辨善恶,逐步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老师们在过程中则应该对家长们的表现给予关注,在一些家长出现敷衍孩子或者呵斥打骂孩子的情况时,老师们需要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抚,防止他们在日后的分享阅读以及亲自活动中出现排斥和抵触,

3.对学生自主社交的支持

因为分享阅读并不是某个学生和家长的单独行为,所以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书籍的交换以及共同的阅读,同样的,学生的家长也可以达成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分享阅读。现阶段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回家之后很难有一起学习或者玩耍的伙伴,分享阅读则给学生和家长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它作为亲子活动中的一个实践形式,老师们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和家长组建合作小组,两到三个孩子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乐趣。学生在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社交,学会分享与奉献,家长和辅助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缓解羞涩与胆怯,同时也能激发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与欲望。所以,在分享阅读的大框架内,老师和家长也可以进行自主的创新与尝试,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因素都能被引入到分享阅读的实践之中。

四、总结

分享阅读作为一个新型的幼儿园教学模式,还需要经过家长、学生与老师们的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与评定。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需要积极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研究和尝试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更科学与更具可行性的分享阅读模式,将会逐渐成熟并被全面地应用于幼教领域。

作者:胡新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沈萍.分享阅读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S1).

[2]丁晓敏.浓浓书韵,伴我成长———浅谈对于幼儿分享阅读的初步研究[J].俪人,2016,(14).

[3]李元红.分享阅读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1).

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知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以及教学对策,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60-60.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3]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解读[J].小作家选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试论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72-72.

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一、以作者为中心选文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初中语文阅读可以从教材选定的作者出发,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精心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家的文风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同学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样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选文以及名家文风,学习名家风范,积累见识和学识。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

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

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等诗文。唐诗中送别诗也很多,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和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同样送别却寄托了诗人不一样的情怀。这些阅读的经典,无论是针对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文阅读教学,都有着丰富的作品,出现在课堂上,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群文阅读组文的方式

上文讲了从文章的作者、体裁甚至“同文”方面去选文,是选文的一个思路,但是选出的文章会有很多篇、很多种,怎样巧妙组合到一起也是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种组文的方式:

(一)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文

顾名思义,拓展强化就是在一个水平基准线上进行不断完善,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比如围绕社会的话题会有很多文章,也有很多科技、过年、特产、奉献等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时代的作品,根据已有的教材篇目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在上文诸如以作者为中心选择的文章基础上,根据文章深度层层递进强化,也可以补充其他作者类似的文章,交叉进行,补充文章作者风格单一的不足,进行拓展强化。

(二)以“完善增补”方式进行组文

根据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类型的文章缺失,例如有关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类型的文章较少。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对自我认知不太明确,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对家庭教育不理解,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此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完善增补此类型的文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及优点,正确与家长沟通,表达情感,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很多作家都以自身家庭故事和自己成长经历创作,趣味性强,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诸如《傅雷家书》《名人传》等励志型作品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推荐对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群文阅读组文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教师可以不同的选文里自由组合,达到拓展强化、完善增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即可。但是选文时目标要明确,根据难易程度螺旋上升,切不可超越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之上,否则一些枯燥的文章反而降低学生阅读兴趣,适得其反。群文阅读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的发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围绕课程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面,在选文、组文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素材,选择名家、经典文学作品,确保文章不难不易、恰到好处、阅读性强,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切实落实群文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的目标。群文阅读自由性、创造性较强,组文更是千差万别,这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筛选合适的素材,组文技巧上要求很高。笔者在此提出了组合选文的几种方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学术界多加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研究论文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 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象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二、 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关键词之一:读书 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 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 关键词之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名师们的心声。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的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还在台湾出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笔者也有同感。现今大多数语文老师平时不动笔,写不成很像样的文章,作文课却能大谈“构思、技巧”,其实是空费口舌,须知“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笔者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 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 关键词之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应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默背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简陋的屋子里,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 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亦如此:“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治病用了激素,夜里难以入眠,我就化弊为利,挑灯夜战,又一次研读了中学语文12册教材,做了3000多张读书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针吃药时,专著《中学实用修辞》已成初稿”;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青年名师史建筑曾住在学校存放油罐的一间棚舍里,刺鼻的气味,阴潮的地面加上薄薄的屋顶常常是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这间棚舍的生活,塑造了史建筑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寒冬腊月,雪花飘飘,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他时常被飘进棚舍来的雪花搅醒而无法入睡,这时只有靠读书才能消解身上的寒冷。于是在棚舍他阅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特别是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万念俱灰的时候,是俄罗斯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和奔腾的河流,是自然之美、天地之美拯救了他。这时候,史建筑振作起来,望着室外飘飞的雪花,又投入到了他的阅读中。棚舍的生活让他至今难忘,每每提及这段往事,史建筑总会说:“苦难和挫折,当你败给它时,它便是你的耻辱;当你战胜它时,它便是你的荣耀。”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史建筑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老师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进行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 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要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这方面笔者有教训,程翔老师的体会应值得重视。 程老师认为,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他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我觉得,我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我还体会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别的,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如果说我在思想认识上有进步的话,那就是外因对我的良好影响提高了我的自觉意识。”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转益多师是汝师”。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是省语文教研员的吴心田老师,写出了语文教育文章近百篇,50多万字,已出版34万字的个人文集,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近百场,编著书籍30多种,他培养出了像程翔、史建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他的业绩,他对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爱和执著,以及他的忠厚的人品,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泛的赞誉,他做到了像古人所说的“大道无言,上善若水”。本着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语文教师的厚爱,他谆谆教诲,提出了语文教师必备的八条素质: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4.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5.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6.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7.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8.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吴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五条规律:1. 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认真学习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3.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4.体现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一体5.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吴老师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要有独见,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发展的特色之路。史建筑老师正是在老一辈名师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特色之路。史老师的语文观是学科•生活•生命。在史建筑看来,语文是基础学科的根基,语文是生活交际的工具,语文是生命提升的支点。当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走进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从此他的生活中便充满了思考与独白、诉说与辩论、阅读与写作;他生命的海洋里,便奔涌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为此史老师进行大胆创新,注重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科学设置问题情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感受母语的意蕴魅力。他认为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语文的个性,更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谈及一堂好课的标准时,他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主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追求平实、丰实、充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出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 史老师认为好的作文要达到“五言二真”。“五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色(文采),言之出新。“二真”即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史老师做了富有特色的八项语文“工程”: 1.综合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文本细读——感悟母语魅力 3.师生同写——促进共同发展 4.重读经典——温习心路历程 5.课题探究——培养学术意识 6.学本编写——锻造自学能力 7.对话古典——汲取传统营养 8.学习日志——规范学习流程 史老师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到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交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小说的曲折、戏剧的冲突,也有诗歌的隽永、散文的飘逸。“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能力突出的人,能随时通过适当的自省、反思调整自己,能以得体自然的形式和内容表现自己,能使自身折射出深邃的人格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会逐渐把母语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标准。有了语文这一有力的支撑,一个人的言行中就会透射出文明、自律、谦和、幽默、深刻和自信。 史建筑将语文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他认为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语文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传统,将深深地影响着生命和精神的进化。在这一境界中,我们不难理解文学巨匠可以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理解一部名著可以支撑着一个穷困潦倒之人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不难理解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了如血的夕阳。如此看来,钟爱语文,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钟爱语文,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钙;钟爱语文,就是让一个人圣洁而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 总之,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的经历与他们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走上名师的讲坛,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执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那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境界。老师们,尽管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物质,但我们依然要担当起教育所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我们应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指导者、实践者——名师们一起,固守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远离浮华,摒弃杂念,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那样,一直坚守着美丽而纯洁的理想。 (我会发给你的)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设计英语论文

【摘要】阅读课的问题设计关系到教师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 教学目标 问题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培养和形成学生上述能力的主要战场,而教师的准确引导则是培养和形成学生上述能力的利器。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时刻谨记教学目标,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而阅读课的提问设计的成与败无疑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完成这一使命。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究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设计。

一、导入部分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出本堂课的中心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的问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 B5U2 Puzzles in Geography 的导入部分可以提问 Whichcountry will hold the next Olympic Games? 学生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门,有的说是 England, 有的说是 Great Britain,有的说是 The UK. 这样正好可以引出题目 ---Puzzles inGeography, 也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愿望。其次,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发散性的,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B1U1,Anne’s bestfriend, 可以就题目和旁边的图画,让学生来猜一猜谁会是这样一个女孩的好朋友。Who do you think would be Anne’sbest friend? 让学生来回答并给出一定的理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来寻找答案。

二、快速阅读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把握基本信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应该简单一些,能让学生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阅读任务后,应了解整篇文章的整体建构和文章中涉及的基本信息。问题类型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Information questions, 即几个 W-----WHO, WHAT,WHEN, WHERE 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二,让学生来找找文章的关键段落和关键句,从而分析整篇文章的'构建,初步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 B6U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but doesit matter? 是一篇典型的新闻类文章,第一段即全文的关键段落。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提问 1)Who wrote thearticle? 2) where is the article from? 3) what do youthink the article will mainly talk about? 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题材。三,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再到文章中去找答案。例如 B6U5Anexciting job, 可 以 提 问 1) what does a volcanologistusually do?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angerousduring the volcanic eruption? 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猜测。带着疑问去阅读,会大大地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读部分

这一部分是整堂阅读课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部分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引出文章中的词,习语,句型等,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有深入的了解,对语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有些老师在这一环节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流于表面,甚至回避新生词汇。然后再通过填鸭式的方式来教授知识点。这样的安排是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

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没有深入理解,对知识点也毫无概念。

因此将文章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相结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问问题,让学生用文章中的语言来回答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问题中,用同义词来呈现生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新生词汇的意思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第二,问题的设计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用英语思考起来,讨论起来,有话可说。如果所问的问题只需学生用yes or no来回答,或者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无话可说的问题,那么根本无法训练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第三,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后,学生应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有了全盘的把握。教师应已通过

某种手段,呈现本课的中心内容和关键词汇,为接下去的教

学任务做好铺垫。下面笔者将举例自己一堂课的精读部分,以探究如何提问。 B4U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的精读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1)Why does he consider himselfa farmer? Do you think he is more of a farmer ormore of a scientist?2) What does he think about beingfamous and being rich? How does he deal with it? 3)Can you find out all the sentences from the text thatare concerned with his achievements? 第一个问题的前半部分,能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对袁隆平的外表描述 --- 一个普通农民的形象;第一个问题的后半部分,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的成就。两者对比,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袁隆平的伟大。

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关注文章中对袁隆平的精神世界的描述。

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对袁隆平竖然起敬。第三个问题,能让学生对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有更详细的了解,明确他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梳理,找出文章中相应的句子。又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之后再来回答。那么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已经非常完善了---袁隆平的外表,内心,和成就;

同时,学生对词,习语和句型也有所把握了。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已将关键的语言结构在黑板或 PPT 里呈现。

那么这样,就为本堂课的最后一部分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一堂英语阅读课的结尾,教师往往会采取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采用各类形式的过程中,合理问问题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笔认为,这一阶段的问题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计应该是综合性的,需要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全盘把握的基础上来回答。第二,问题的设计应该源于文章又有所深化,能让学生用英语思考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完成情感目标。比如,上文所列袁隆平的文章,最后就可以这样设计: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uanlongping tous and tell us your opinion about him? 那么学生首相要对刚才所提三个问题进行整合来复述, 其次需要谈一谈自己对袁隆平的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过程。

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使英语课堂生机勃勃,教学内容浑然一体。每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老师,都应不断地思考问问题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 .

[2] 李跃红 .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分析 .

图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引言

1、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新课标在教学活动类型中还建议,为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

2、高考新增题型的启示

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增加的题型任务型阅读,它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图表的形式除了常用的表格外,还有流程图,线形图,树状图,网络图等。这样的阅读题型,已不同于传统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它融合了词汇、语篇、结构等多个层次的要求,实际上是阅读信息的二次加工过程,更注重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为此,将图表引入中学英语课堂就非常必要。

二、图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曾对“纲要信号”图表教学进行过实例研究。他认为,采用图表的目的在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条理清晰的图表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图表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编排设计。图表与文字材料的表达意图是相同的,但与文字材料相比,图表的表现形式更加简洁清晰,直截了当。图表与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将图表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阅读前用图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学习者业已习得的知识(Carrell&Eisterhold,1983)。它通常包括人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对语言材料的体裁、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的理解以及与所掌握的所学语言材料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等。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又为其以后阅读活动中背景知识的激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使用图表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brainstorm”。

2、阅读中用图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利用图表进行课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轮廓,并在头脑中创造有关课文内容的全景图,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进而对课文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组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阅读后用图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后,阅读的教学并没有结束。阅读只是信息的输入过程。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读后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的信息得以输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采用图表的形式将语言信息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 四、应用图表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吃透教材”

运用图表教学,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特别要“吃透教材”。教师自己首先要确定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提取出主要的事实细节、观点态度,确立不同层级的恰当表达,同时还要用尽量直观、形象、生动的图示展现出来。教师需要在备课上下大工夫,还要将图表与其他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综合运用。

2、图表要简洁明了,主题突出

图表的结构要简单明了,学生一目了然。尽量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表结构或用途的理解反应时间,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图表所展示的语言信息的理解上。避免图表结构过于复杂,使学生难于理解,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图表所要呈现、承载的语言信息主题要单一、突出。

3、图表形式要多样化,切忌单一

形式多样化是指,一方面图表的结构形式要多样化,如表格的单元格、列、行、长、宽等要有变化,不要千篇一律;另一方面图表的种类也要多样化,在表格、图式的选择上要根据所要呈现或承载的内容来确定。表与图、图与图、表与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相同的语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图表来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运用,让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让图表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图表的详略设计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

图表可以用来表征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结构、文章的主要事实细节、作者的观点态度及它们的逻辑关系。信息的详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应尽量用较少语言描述,可以选择概括性较强的词句,可以只给学生提供动词原形,从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就要用相应具体而完整的信息描述,可以用表达信息的词组,最好选用适当的时态,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以及最后信息的表达。图表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可以将提取的信息显性化,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在设计图表的过程中,要注意主题间的上位关系和下位关系,可以用箭头或大括号等显示主题的上、下位关系,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层级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因此,要注意将信息的提取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初中阶段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打牢英语根基,学生今后才有可能学好英语;如果这一时期学不好英语,学生今后更学不好英语;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英语教师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英语教师论文篇1 试探初中英语渗透 文化 摘 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渗透;文化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生活中交流,运用。而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场合中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交际失败往往因文化误解而引起的,而忽视社会文化差异的言辞不当就更让人接受不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正确地理解中西语言差异,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一、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 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是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二、语言于文化相互渗透 (1)语言教学有助于避免文化交际中出现 “文化错误”。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在东方,更强调集体表现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个性张扬,他们认为, 不愿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和奇怪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文化错误主要表现在称呼方面、 问候语 方面、对赞扬的反应方面、谈论的话题、词语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等。 (2)文化教学有助于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美国 教育 家斯宾赛提倡“快乐教育”,要尽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件快乐的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的融合,就能激励起学生对 英语学习 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因此,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 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 ,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 (3)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有关西方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接受异国的文化,还可以在进行文化对比的同时,对本国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从而形成正确得体的交际,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化意识,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三、语言中如何渗透文化 1.课堂教学渗透文化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通过课堂讲解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材授课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异国文化。通过制作一些相关的 PPt /flash,或是观看一些英语原声电影,动画片或是科普短片,不但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与欣赏。 (2)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中西比较。在教授校本教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比较,如食品、习俗、节日等,从而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大的主题如节日 ―― 春节 和 圣诞节 ,将这两个重大的节日进行比较, 师生间的活动可以通过问答进行When's Christmas Day/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Day/ at Spring Festival?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Why? 把西方的传统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能是他们体会不同的文化差异。 2.课外活动渗透文化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具体 方法 为: (1)指导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 传统文化 的积累,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如《百万英镑》《双城记》《项链》等。 (2)编写系统地介绍文化知识的阅读材料。尽可能搜集一些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艺术、习俗、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材料,力求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己的文化含量。如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正确理解 big brother( 地面塔台的跟踪雷达), brain drain(人才流失), rain check(雨票, 即球赛因雨中断, 留给下次继续使用的原票票根)等这些跨文化背景知识。 总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目的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今后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的原则,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文化教学,使我国的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初中英语教师论文篇2 浅析初中英语情景教学 摘 要: 教学方法 新颖又富有启发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新颖又富有启发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英语教学中,巧用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方面着手, 总结 如下: 一、初中情景教学法的提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的联系性和不可分离性。人脑对客观情景的反映用语言记载下来,所以语言是客观环境的反映。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离不开社会语言情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初中情景教学法的概述和意义。 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并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姿态传递给学生,从而以情激情,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优化,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景教学法的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教学使语言更直观,贴近学生生活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情景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可选用课外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根 据不同个体的 爱好 兴趣,自主选择不同内容; 3、情景教学对英语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的语言交流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提出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能力发挥的机会,谈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初中情景教学法的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提高他们 学习英语 的自信心。 据调查发现,一个学校有一半多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特别是乡村中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些学生是觉得单词量太多,背了又忘,忘了又背,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对付单词,可是考出的成绩又不理想,后来干脆不去背单词。 还有些学生觉得上英语课特别枯燥乏味,教师只知道满堂灌,根本不管学生接受与否,而学生只是带着耳朵来,充当一名速记员,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气氛相当沉闷,导致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地、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呢?这时情景教学便适应这种趋势,它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习英语变为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2、创设真实情景 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情景。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直到课堂教学结束,离开教室为止,就是一个自然的、真实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情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英语教学的真实情景,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把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转换为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的场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进教室时,亲切地与同学们进行如下交谈,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实践的机会。T:“Hello, boys and girls.”Ss:“Hello, Miss Cai.”T:“How are you, ×××.”S1:“Fine, thank you, and you?”T:“I’m OK. What about you, ×××.”S2:“I’m not very well.”T:“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s the matter?”S2:“I have a cold.”T:“Oh, I think 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after school.”S2:“OK. Thank you.”在这亲切的交谈中,教师纯正的母语式的教学和亲切的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际。 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了解这种语言的欲望和用这种语言与他人交际的意识,且日积月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也愈来愈深。又如: 八年级 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这时学生被轻松优雅的乐曲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的哼了起来,之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Strauss. 接着教师问:Where did he come from?知道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他们是属于那种类型的音乐,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进入了新的课程的学习。 3、进行直观情景 以图画、 简笔画 图画、简笔画与动作,进行直观情景教学,使学生眼看实物,耳听声音,这样不仅使教学具体生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七年级上Unit2 Topic2 Section C,上课之前,让每个同学准备好三样物品:最喜欢的体育明星的照片、国旗(图片)以及他们国家著名建筑或自然风光的图片。上完课后,让学生用这些物品两个一组进行问答,介绍中要包括句型: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Where is he/she from? He/She is from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而且了解了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采用简笔画教学,同样能让学生对英语不厌烦。例如七年级上Unit1 Topic3 Section B,我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在教学课程中,我边画边问,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s: It’s a car.或是让学生到黑板前画简笔画,并且边画边让他问。这样,不仅学生学习了日常用语,而且学到了一些简笔画的知识,培养了他们动口和动手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论文篇3 浅谈初中 英语阅读 课七步教学 初中英语新教材、新大纲中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013年中考明显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题量,初一、初二教材增加了阅读课课量。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如何渗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英语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近几年来许多英语教学书籍,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学法指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英语阅读课七步教学法,即:预学、导学、听读、设疑、复述、解难、查测。 一、预学 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 课前预习 ,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 文章 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初步完成Workbook中所给出的问题,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新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并且每篇新学课文就是一篇典型的阅读训练题,坚持预习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导学 在教学整篇文章前,教师把整篇文章浓缩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点的词组、 句子 ,溶入其中,通过现有的教学工具,如挂图、幻灯等媒体,展现出文章的基本 故事 形象。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把整个故事梗概及重点的语言点呈现出来,并作适当的板书,把握课文重点,为下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三、听读 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二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选择部分重点段落,给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视学生理解情况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四、设疑 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五、复述 复述课文是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视图复述法、列表复述法、问题连结复述法、课文概要复述法、缩扩复述法、变更复述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不断交换复述方式;多种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增强课堂教学兴趣。 六、解难 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精讲精练,点拨到位,启发学生思维,节省课堂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七、查测 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使用阅读课文七步教学法进行阅读学习有以下几个优点: 1.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 2.能把听、说、读、写综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协调活动,使之更好地学习语言。 3.把一个课时分为几个阶段教,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阅读、理解文章,使之用脑更科学,记忆最有效。 4.各个环节,井井有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学生感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既自然又顺理成章,从而克服畏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充分体现英语实践课的特点,更好地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改变以教代学的满堂灌局面,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6.重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在阅读中获得无穷乐趣。 总之,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无定法,只要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提倡的,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完善自己的教法,把创新观念运用于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1. 初中英语教师论文 2. 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 3. 初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及反思 4. 优秀英语教师自我总结 5.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总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