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书法研究杂志社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20:50:45

书法研究杂志社论文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16.《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17.《“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孙过庭写过书谱,那本身就是一篇书法论文,或者研究书谱也可以写出论文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是我整理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的出现则是在2004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陈恳”。更重要的是,由毛笔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阻碍。很明显,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人们为了推陈出新,想尽办法崭露头角,往往在创作中采用的是背离传统的方式,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创新来博得大众的认可。在书法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命名它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这一名词是由王镛老师首度提出的。顾名思义是将“艺术”提前,注重艺术的表现,而相对弱化书法的本事。这在当代表现为书法的民间化倾向上,近几年流行的“流行书风”就是其典型代表。纵观这几年来的各大书展,我们都不难发现书法正经历着从“书法艺术”向“艺术书法”转化的过程。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几千年的二王书风,颜筋柳骨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累,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许多作品让人看下来已经不是艺术而是复制品了。于是更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觉上的感觉,开始抓形式感,尽管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态百出,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展览和比赛的效应不容小觑。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对流行书风的兴起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正是因为书法流行现象的出现,以王镛为代表的几位书法艺术家共同主持了“首届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并连续成功做到了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坚持汉字书写及线条原则,基本上仍属于传统书法的范畴,与更具前卫意义的“现代书法”有着较大差距。但参展作品基本反映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当代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向:随着书法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消减和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和创作意识正日益凸显和升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虽然流行书风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但其批判者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流行书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多元化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流行风尚,并显示出相当的风格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当代书法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现代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是书法艺术家们不甘寂寞的表现,也是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发展的富有生机的动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自娱雅玩和记事交流,而更多地注重用笔墨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性情,并通过幅式、材料、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突破来制造视觉上的特殊效果。现代展览中大多是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而且多为竖式,很少见到传统的尺牍和卷轴。这样的幅式比较适合现代化的展厅格局,同时也使观众有仰望之感,增强作品的视觉魅力。在用纸上,书法家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净宣到富丽堂皇的洒金(银)宣,从有作旧效果的仿古宣到简单脱俗的手边纸,不一而足,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石开等书法家还大胆地以色彩入书,寻求新鲜的视觉感受。当然,更明显的是作者们对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和章法布局方面的大胆探索。另外,从展览的布展风格较过去也有不小的突破,新颖协调,将作品拓裱在统一底色的展板上或装置于精美的画框里,旁边配有考究的标签,印有详细的说明、创作自述和主持人评语等,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档次。也极大的增强了观赏者的兴趣。 然而,“书法艺术”转化为“艺术书法”,也是具有自身必然性的。首先,书法在其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曾经具有两面性,即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实用性要求正在减弱,而艺术性要求则日益增长,人们力图在书法中获得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人格精神的追求,日益脱离书写实用价值的书法,应按照艺术的本性来发展。艺术的本性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不满足既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向传统挑战,追求原创性和超越性。这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规律。其次,现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对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方式。优雅精美的印刷术和发达的出版业,消除了艺术品的神秘性和复制失真性,人们可以及时掌握大量的艺术信息;良好的展览条件和收藏条件,提高了人们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维度,人们希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所体现的艺术感受性和表现力有更为切实的现代体现。最后,书法家们面对书法的日益专业化和高度艺术化,以及大量优秀的异质文化成果的挑战,更有来自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竞争力,因此,他们无法停留于固有的书法观念和传统书法模式。他们的现实处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当然,形式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本质特征。其关键所在其实是创作者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及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色。他们更多地思考传统书法的当下状况和未来走向,或者说他们希望书法艺术不要固步自封,而应再创辉煌。古今之变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核心理念和书法家的心性品质的改变。古人重“格调”与“意境”的“高”与“低”。因此,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上,更多地使致力于从传统的资源中发掘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作品以墓志残纸为基调,并掺杂一些破坏性的用笔,力图表现结构、章法的动荡感和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不过,这样的书风也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不少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形式技巧上的翻新,而对书法文化本身缺乏深刻体悟,对传统书法艺术语言也缺少系统研究,因而其创新显得底气不足,粗浅浮躁。其次,由于创作者取法相似,观点相近,且互相影响,因而存在风格面目趋同的隐患,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可能就失去了个性。

中国书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这新的发展维度,原有古典的书法系统,正由文化封闭走向文化开发,尝试着汲取其他艺术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的表现力。“艺术书法”常常招致人们的非议,斥之为非书法、不识“传统”。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不应躺在传统的、古人的艺术成就上面沾沾自喜,书法家们也不应该是艺术创造方面的懒汉,笔墨技巧固然是书法艺术的基质之一,然而它也能扼杀人的活生生的艺术感受性。由于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因此书法艺术的现代转换中,更应注重主体的分辨力,突出主体的创造性,以之开掘新传统,整合新方法,窥视书法艺术现代发展的生长点,在面向新生活的诸种尝试中把握书法艺术现代转型的契机。

由此看来“书法艺术”转向“艺术书法”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贡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书法形式美的建设。试想,如果一个歌唱家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她的发音有多到位多准确,仅仅只是展示她的基本功,而不拿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歌声展现给大家看,那观众又如何会有兴趣。中国古代的书法经典精华,被大众认可的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的几十件作品,如果大家都去宗法他们的作品不去创造,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勃勃生机,风格也不会在竞争中互补,而更严重的,书法这门艺术也会因此而衰落。

注释:①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1] 当代书法论文选(理论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2] 当代书法论文选(书史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书法研究[J].1993(01).

[5] 文艺研究[J].2008(12).

[6] 欧阳中石.光明日报――文化与书法[J].2007(621).

[7] 王岳川.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J].2008(7).

作者简介:秦兆诗(198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书窗杂志社

还有《主流》杂志社 中山区鲁迅路35号1909 电话

若您是初次投稿,建议先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故事世界》、《幽默与笑话》。另外《知识窗》、《青年科学》、《思维与智慧》这些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

在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稿酬!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件名字。另外,现在《故事会》在征稿。其原创稿酬千字400元,笑话每篇最高稿酬100元。你也可以给《青年文摘》荐稿,稿酬也不低。投稿邮箱见图片。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w,公众号做的蛮不错的。他是从各大期刊,报社的官方渠道整理了他们的约稿函 。内容做的是非常丰富,名字好像是山林周刊。像你这种情况呢,要先清楚自己所擅长的类别,毕竟社会不是学校,被拒稿或者石沉大海也不要灰心哦。祝你好运哈。

我自己就试过几款;自由人、简书明客站爱投稿

书屋杂志社

彩虹桥人才计划校区在北京市顺义区S203(顺密路)。“彩虹桥人才计划”是由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与农家书屋杂志社联合发起并实施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学业就业创业的教育帮扶项目。该校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S203(顺密路)。

《书屋》杂志是由湖南出版集团主管,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份思想文化类杂志。它以“荟萃思想精华,提高文化品味,开阔生活视野,激扬人生情怀”为宗旨,努力向社会介绍国内外出版手中的精品力作,展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律动和人文关怀的知名刊物。

杂志都是接收电子投稿的,用网络投稿很正常。不过一般来说,直接在百度上问投稿方式,杂志名称是没有用的,因为杂志一年能倒闭几十家再新起几十家,写手不知道苦等三个月很正常。只圈定某省某市的杂志也没有必要,都是电子邮件投稿,全国都是一样的。有的东家准备不到位,刚刚创刊就停刊了也是常有的事,更有专门稿的黑杂志连老写手都可能上当,不要说是新人了。而且成熟一点的写手都知道,编辑的私人联系方式是不能在非约稿地公布出来的,能在百度上公布的邮箱,九成九都是废弃不用的,因为太多不懂的新人乱投了。

很多新人都觉得自己的文写得好,觉得杂志上的还不如自己的,一定能发表,是好事也是坏事。一般写手在周围人里都是写文出挑、阅读量数一数二的,但放到全国就太微不足道了。杂志文和作文不一样,也不是写给自己看的东西,自己想写的和自己真正写出来的往往差了很远,但作者可能却感觉不到。

所以,如果楼主真的想走写文这条路,哪怕只是上一篇稿子,都意味着要和全职或至少是 *** 的竞争,没有经过磨炼是不行的。百度里经常有人回答什么知音啊,意林啊,花火啊,新蕾啊,最小说啊,故事会啊,这样回答的人是不没有上过稿就是大神,不过大神基本是不会来百度知道的……像这样的大刊,也许看着可能觉得无聊,但大神级的写手要上刊都要争得头破血流,新人更可想而知了,不是说绝对,但九成九是没机会的。楼主有决心的话,可以去天使领域看一看。

天使领域是一个写作班的论坛,地址在百度里打不出来,百度天使领域四个字,第一个结果就是那个论坛。注册一下就能看到里面的内容,浮云殿是专门的杂志短篇约稿版块。很多写手在里面都很活跃,不止是文风、编辑好坏、截稿日期这样的基本信息,连写手最担心的拖稿费、停刊等消息都会第一时间汇报,以免大家。所以很多写手到了天使以后,都不会再去别的地方看约稿了。

当然新人一般不用担心这些,从正式开始写文到上稿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自己的写文水平才是主要的。新人除非是天才,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达到上稿的要求的,可能一个月才能写几千字,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要么是投了没回应,要么是根本不过初审,三五次退稿就被打击得不成样子。这都是很正常的,新人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天使领域各版块的置顶帖都看一遍,尤其是浮云殿(主讲新人投稿问题,比如用不用附件,标题怎么写,怎么与编辑交流)、女王的教室(主讲新人写文问题)、点将台(主讲进阶写文问题)三个版块的帖子,如果新人能把这里的问题都解决掉,上稿应该不成问题。但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不过过了新手期,进步会很快的。

有人在百度里就直接问给我投稿的邮箱,给我约稿,其实这个是不能偷懒,必须写手自己来找的。投稿要看杂志定位,成人向的、少年向的、少女向的、童话向的、科幻向的,太多了,而且即使是比如定了幻想向的,有偏言情的,有偏武侠的,有魔幻为主的,又哪一个才是适合你的呢?有要三千字短篇的,有要八千到一万五中篇的,还有要四千到八千字的,总不能一个个增增减减再投吧,所以写手都是自己找合适的约稿,或者按约稿的大致方向去写,这就是专职和新人的差别。楼主能做到自己找到合适的刊去投的话,就快脱离菜鸟水平了。

总之,投稿既然想挣钱,就是要入一个行业了,常识与潜规则太多,这里不可能全讲,楼主只能自己去慢慢体会。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好上稿的杂志,只有高质量的稿子。所以想要上稿,一定要把自己写文的质量提高。

就是这些了,首先要声明以上内容全部为本人原创,如果在别的帖看过了,一定也是我回答的。其次是,我是复制的自己的回答没有单独再敲一遍,因为在百度提问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找到约稿基地的,对投稿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在百度逛了很久,发现问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很多都是我觉得写得还行,我要投稿,就直接来这提问了,当然基本新人刚刚同写文都这样,可是会走很多弯路。同是新人过来的,我就整理出来个大概的总结,如果能帮上忙最好不过,帮不上请一笑而过,麦拍砖,谢了。

1。

有些是可以的,比如起点,你可以签约VIP,那样的话别人看你的书必须要给钱了。至于稿费多少,看你的书而定。

书写的越好就有越多的人看,看的人越多你拿的钱越多。 2。

另外还有一些是写下后等着杂志出版社看中,采用他的稿子,这样也可以赚钱。 3。

但更多的是写在网上免费给人看,比如榕树下、且听风吟,新浪,也有些牛人也得很好会被某某出版社看中签下,从而出书拿取稿费。 但由于中国盗版太过厉害,而在尚不健全的网络上更是如此,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钱可拿的。

至于意义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君不见数十年前没BLOG诞生的时候全民的文学水平是多么低么?战乱和政治固然也是一定的原因,但我想另外一个就是没有写东西的地方。

先秦的百家争鸣时出书者甚众,是一个文化璀璨的时期,唐宋诗词骚客甚众,是又一个文化的高峰。 现在写文章的人很多,暂且不说是否能拿到钱,文学素养与文学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可睹的,我想,这一点就足够了。

有些时候没必要老是谈钱。

为杂志写稿注意的36个问题 一、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QQ号码(注明QQ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

除了以上内容,一概不欢迎。 二、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就我知道,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

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 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

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 三、来稿之前知道自己的文字适合什么栏目吗? 每个杂志都是由无数个栏目组成的。

你在来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这样,在邮件的主题里列出来,编辑在看稿的时候,也有更强的目的性。

此外,这么做,也代表着你对杂志的熟悉程度。编辑在文章归档的时候,也方便。

编辑都很懒,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 四、一个月来几篇稿子比较适合? 个人觉得,不要超过三篇。

有一次,一个作者一下子给我发来二十多篇文章。从好的方面想,这是作者信任你,将他的文章全部都给你挑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如果你这么多文章都是没发表过的,那是否意味着这些都是被其他编辑筛选下来的?别的编辑不要的文章,我要来干什么? 五、截稿时间是什么样的概念? 截稿时间分为两种,一是杂志每月交稿时间;二是临时征稿截止时间。

对于第一个时间,我个人觉得写手没必要太计较。因为杂志是做长线,你这一期赶不上,放到下一期好了。

对于第二个时间,那么就是说,在截稿之前你可以去按照要求来写,但是,一旦过了时间,就没必要再写再投稿了。因为时间一过立即定稿,就算你写得再好,也不会用。

个人经验是宜早不宜迟,因为我们在临时组稿的时候,往往时间没到就取得了适合的好稿子而提前定稿了。 六、字数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能少就不要多。

规定多少字那你就写多少字,不可以任性多写几百一千字让编辑删。毕竟,你字少了,只要文章不错,我空出来的版面还可以安排其他一些东西;但是,你字多了,虽然你恼潞芷 粒 蛞晃依恋蒙玖耍 喑隼吹淖质 又痉拍睦铮? 七、为什么不能有错别字? 一个作者在线问我,我给你的信刚发过去,几千字的文章,你怎么一分钟就看完说不要?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我回答很简单:你的文章我没看就退了,答案是你去注意一下你的文章标题。

其实,答案很简单,他的标题上有一个错别字。文章中的个别错别字可以原谅,但是,标题都写错了的作者,你觉得他的文笔和责任心会怎么样?文章中的错别字也别太多。

多了,编辑会坏了胃口,不想再将你文章看下去的。所以,恳请各位,在发稿之前,至少将文章读三遍,没必要来考核编辑的改错字能力。

请写手注意“像”与“象”,“的、地、得”等的使用区别。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问题。

八、编辑是否有义务给作者回信? 应该回每一封信,但是,做起来,不现实。虽然我现在依然做到每信必复,但是,我也怀疑我自己能坚持多久。

你要问答案?随便你去一个论坛,一天回两百个帖子看看就能理解我的感受。毕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编稿子和做栏目上。

我不给你回信,不是不尊重你的劳动,是我实在没时间。大哥,我一天看稿下来,也真得很累。

九、是否应该要求编辑给自己修改文章? 可以要求,但是,做好编辑拒绝的准备。理由同上。

十、我请编辑在线看我文章有错吗? 没错。但是,做好编辑拒绝的准备。

因为很有可能编辑在看其他的稿子,在和其他的作者做交流等等。你临时插上一脚,编辑怎么可能会随便分心来满足你? 十一、留用是否代表一定发表? 留用和发表是两个概念。

编辑拿了你的稿子,是觉得你这篇适合杂志。但是,我们每一期杂志都会在好稿子中挑选最优秀的稿子。

我个人也有稿子在印刷之前被拿下的经历。是否发表,要等杂志定稿后才知道。

一般编辑会通知您稿子已用。要是一个月都没通知,那就意味着稿子被毙了,赶快给别家吧。

十二、是否应该按照编辑要求改文章? 必须。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

在这里别怀疑编辑的能力。一个好作者,必须要学会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自己的稿子。

我知道有一个女孩子写稿子还可以,就是对自己太溺爱了。编辑请她自己修改一下稿子,她抛下一句:你觉得我稿子不好,那么就别用啊,我给别人去。

大家想想,这样的话说出来之后,编辑以后还会请你写稿子吗? 十三、是好文章就一定可以上杂志吗? 不一定。好文章也要适合杂志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之外的文章,再好也没法用。毕竟,杂志不会随便迁就作者开栏目。

十四、什么是再好杂志也不用的文章? 敏感话题、太颓废故事、畸恋等等等等。杂志要求有十不准。

十五、网络语言和杂志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比如:“我靠”、“昏倒”等等网络词汇不要随便出现在杂志上。网络上喜欢用的碎句子,杂志也不喜欢。

非网络题材栏目,也最好别在文章中用太多的。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xudunhao@263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xkjzk@sohu

《小记者》李孟编辑:xiaoyuanconglinbuluo@x263 limeng7419@163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_1027@163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2002@163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9426@163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zcyilan@sina hxsn_home@163

《美少女》阿若编辑:ailywxl@sohu

《少女》陶陶编辑:

《少女》李霞编辑:hflixia@263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h19891220@163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haimo2000@163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kqbaby@163

《男孩女孩》程华松编辑:72203ss@elong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geyunzi@hotmail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cuishu80@sohu

《阳光部落》家英宏编辑:xjjyh_326@163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

《花蕊》中学生杂志:dongdonghexixi@163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xinyuff@sohu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goldschool@21cn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luoyi7004@163

《成长》赖春晖编辑:ale2010@qcwh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hjyj2002@163 *** @163

《高中生》:flp6629@sina

《课堂内外.高中版》:youth@163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cake1980@sina

《读友》张漫编辑:zm0261@sina

《读者》:兰州市中央广场有据《读者》信箱,邮编730030,注明“投稿”字样,以《读者》编辑部为收件人。

电子邮箱:《十月》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小说选刊》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诗刊》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编辑部)(发行部)《莽原》杂志简介:大型纯文学双月刊投稿要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作品,给读者更多获益。通讯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作家文摘》杂志简介:《作家文摘》和《作家文摘·青年导刊》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作家出版社主办,是一份熔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类文摘报。

投稿要求: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10号商之苑大厦,邮编:100027 电话: 65518025(fax)《芙蓉》杂志简介:大型文学双月刊,具有传播文坛新动向、挑战传统阅读、推出新人新作之功能。投稿要求: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邮编:410006 电话、传真: Email:《杂文月刊》杂志简介:是我国唯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选登全国报刊杂文佳作,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

投稿要求:华夏论苑、鲁迅风骨,要求风格独特:尖锐、泼辣、幽默,雅俗共赏:可读、可信、可亲。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邮编:050013,电话: 8631194《书屋》杂志简介: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学月刊,有“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灯下随笔、奇谈怪论、我的书屋”等十余个栏目。

通讯地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啄木鸟》杂志简介: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唯一大型法制文学月刊。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其鲜明醒目的公安法制文学特色,备受社会各界赞许和厚爱。

主要有“长篇连载、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四大版块。投稿要求:深层披露各类热点案件、最新中外侦探小说精品、强力聚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之力作、透视社会众生领悟警世箴言、充分展示充 满神气色彩的警察世界。

通讯地址:电话: 67633344转121《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简介: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发行量居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之首。是您丰富人生、充实精神、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是您订阅刊物的最佳选择。

投稿要求: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读性好。能为读者提供创作经验、了解作家创作历程和文学生涯。

通讯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福建出版中心8层,邮编:350001,电话:《中华散文》杂志简介:主要栏目有:人生感悟、社会幽微、文化随笔、人与自然、闲情偶记等。投稿要求:关注生活、直面人生、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充满时代意识和当代生活气息。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电话: 65287359《海上文坛》杂志简介:创刊十年,难得纪实文章很高雅,难得高雅文章很大众。难得大众文章很前卫,难得前卫文章很休闲。

投稿要求:通讯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传真: 投稿地址《时代作家报》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咨询电话:电子信箱:[email]lintong2008@sohu[/email]大型民刊《伯乐》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电子信箱:[email][/email]语言通道: 65761589伯乐文学论坛:[url] /bbs/16050/[/url]《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电话联系:电子信箱:[email][/email] [email][/email]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

书斋杂志社

这些词汇之间的差别是存在的,最常用的基本词是书店,书社、书局、书坊都较老哦~~书屋基本解释[study] 供读书的房子详细解释供藏书读书用的房子,书斋。小型的书店。书坊:shū fānɡ 1.唐代朝省藏书的馆院。亦为文臣学士校书﹑修史的处所。 2.旧时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五代时书肆,北宋时书林﹑书堂,南宋时书棚以及明清时书铺,皆泛称书坊。书社:旧时印书的机构后多用做出版社的名称,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书店是各种各类书籍,杂志,报刊销售场所。书局 拼音: 解释: 1.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 2.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清同治年间,各地先后成立书局,如江苏金陵书局等。参阅叶德辉《书林清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后书店或出版社亦有称书局者。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起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鲁迅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少年的不幸,让鲁迅遭受了很大的心灵创伤,他到日本留学后,决定学医,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病,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但是,幻灯片事件却改变了鲁迅的初衷。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在日本时,他写了很多深刻的文章,并和弟弟周作人还翻译了很多外国小说,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落寞之际,鲁迅本想去德国,但经不住母亲的哀求和经济上的压力,他最终在29岁时选择回国。回国后,他先在浙江绍兴任教,后来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一个人住在北京的绍兴会馆。

这期间,正是中国社会最剧烈动荡的时候,鲁迅本应在此时大展拳脚,摇旗呐喊,但是在目睹了一次次以革命为幌子的政治秀后,他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始终以怀疑的态度冷眼旁观。他宁愿以收古董、抄碑贴、读佛经的方式默默地打发时间,也不愿参与喧嚣动荡的社会现状。然而,这种百无聊赖的清静生活对心怀壮志的鲁迅来说,也有着说不出的苦涩。但是,一本杂志和一个青年却打破了鲁迅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本杂志就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而这个青年就是《新青年》的编辑钱玄同。

钱玄同是周氏兄弟留日的同窗好友,他在为杂志寻找优秀撰稿人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周氏兄弟。周作人很爽快,但鲁迅却迟迟不肯答应。钱玄同拿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劲头,想方设法鼓动鲁迅为《新青年》写稿,但鲁迅一直不为所动,直到两人谈到铁屋子比喻时,鲁迅的态度才有所改变。

鲁迅不愿出山的原因很简单: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从昏睡人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是钱玄同却反驳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终于被说服,他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并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自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一年的鲁迅37岁,离他去世还有18年,但这短短的18年,却是鲁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关于鲁迅的故事:落寞之际,鲁迅本想去德国,但经不住母亲的哀求和经济上的压力,他最终在29岁时选择回国。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先生聚精会神地工作。为了如此,他的工作时间总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打算劝他休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高兴。本来,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遇到这么一来,真感觉到气也透不过来地难过。稍后,他给夫人解释:“写开东西的时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

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鲁迅还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的合影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竽其例。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不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进修,勤学不倦,以及十分注重念书体例。

鲁迅师长教师目不转睛地工作。为了如斯,他的工作时刻老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暮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儿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筹算劝他歇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欢快。原本,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碰着这么一来,真感受到气也透不外来地难熬。稍后,他给夫人诠释:“写开工具的时辰,什么旁的工作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立场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凹凸,每字的巨细、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更正,不惜再三变换,直到对劲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感受厌恶,但等到书一出书,是没有过错劲的,没有不博得精采诺言的。

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静心专门钻研,坚韧不拔。好比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重。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代,严酷的阶级斗争不美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应进化论思惟的偏颇,因为革命的需要,他吃苦进修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三、四年间几乎天天手不释卷。这样吃苦进修的功效,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揭晓对教育的评论和定见,痛击国平易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惟、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行为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分解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本色。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师长教师终于用阶级不雅概念看待问题,剖析问题,慢慢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不美观,成为伟年夜的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认为念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统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年夜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鼓吹仙人方药、鬼魅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阐述人世得失踪、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谈吐,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念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华侈时刻和精神,只有采纳“重点进攻”的体例,比平均使用力量生效会好得多。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

“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有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黑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头发———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无人不晓。

你见过爱因斯坦头发顺顺的照片吗?似乎没有。那是因为他头发总是乱蓬蓬。他舍不得花时间梳下头发。他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他获得崇高的荣誉,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极其朴素。应邀访问比利时,国王派专车以最高礼节迎接,然而接到的是一个头发乱蓬蓬,步行拎着一个旧皮箱的老头。一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要求逝后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鲜花和音乐。他的心,是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如他所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就像鲁迅,对于物质的索求,他是那样的微薄———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要给他换新的,他不肯,补补又穿在身上。虽然夜间熬夜写作,饭菜也只是一两样普通菜蔬。不大吃鱼,因为他认为鱼的细骨太多,吃起来太费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对于精神方面,他却是“苛索无度”,几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时才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脱就这样和衣倒下睡两三个小时,然后醒来抽根烟喝杯茶,继续写作。鲁迅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写小说是不能断的,一断,人物的气就会接不上来。他头发长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换,但他把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书有点脏了,他会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来了,别的什么都可以借,就是书不肯借,实在逼得狠了,就干脆将那本书送给朋友。

唯一的“不正当”爱好是吸烟,但吸的多是用烟叶卷起的廉价烟,偶尔得到一些好烟,也要与朋友一起分享。即便如此,他也嫌烟头留得过长,有点可惜。后来用上了烟嘴,烟头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丢弃。

鲁迅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姐姐给人洗衣度日月,所以物质上清苦点,于他已不算什么折磨,而要让这样一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去忍受精神的贫乏与困苦,那是万万不可,他说,人生最苦痛的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所以,他沿着他的梦想一路执著地走了下去———他哪里是天才,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上了,就像一幢巨大建筑,总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叠而起。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囚首垢面谈诗书”,这是鲁迅的写照。可是,有诗可作,有书可读,就算囚首,就算垢面,又如何?

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他们的心,仍是清水一滴。像爱因斯坦、鲁迅,像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们。

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凛,始终纯美,始终涤着后来者的心。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从来不浪费时间。

许广平在《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写道:“因为工作繁忙和来客的不限制,鲁迅生活是起居无时的。大概在北京时平均每天到夜里十到十二时始客散之后,稍稍休息,看看书,二时左右才入睡。他的睡眠常常只有两三个小时,衣裳不脱,甚至盖被不用。就这样,像士兵伏在战壕休息一下一样,翻个身醒了,抽一支烟,起来泡杯清茶,又开始写作了。野草,大部分是在这个时候产生出来的。”

艺术大师李可染说过一句话:“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1954年,李可染和张仃、罗铭想去江南写生,他在一家杂志社预支了一百元稿费。他一边走一边画,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脚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对于他来说,行走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鞋子磨破了几双。几个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个人几个月一百元钱竟然没有花完。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行走和画画上,没有时间花钱。

成功需要成本,而时间就是最好的成本。鲁迅和李可染对时间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争分夺秒的地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成功。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其实并非如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想要挤总会有的。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学家。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

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鲁迅虽小却语惊四座。

嗯,解释的很不错,就是不知道几年之后,这些书X们还在不在

项脊轩志(明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萁,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价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禽,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此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明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萁,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价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禽,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此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去溜冰,寻思看言情.可以看电影,写抒情.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像溜冰,堪比游乐厅.心里学生铭

书不在多,勤练则行.题不在难,经典则名.斯是考试,紧绷神经.朝可赏日出,夜可观繁星.周末两天整,分秒课中行.可以弹钢琴,阅题经.无鸟鸣之悦耳,无书报之陶情.左出理状元,右为文首名.父母云:“倍加努力!”

穷乡铭

星不在多,夜深则明.树不在高,春来则青.斯是穷乡,惟吾独欣.云倚碧空净,目融田野宁.微雨无尘滓,和风有清新.时而闻鸟莺,品虫鸣.无霓虹之乱目,无汽笛之扰心.西南日喀则,东北兴安岭.邑人云:“何穷之有?

老人铭

年不在低,没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斯是居室,诗画书琴.夕阳无限好,霞光暖人心.说学逗唱叹,样样我都行.可以浇浇花,散散心.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别人声声叹,我却笑吟吟.旁人云:童心未泯.

家庭铭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众人云:欢乐家庭 云:混张文凭.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萁,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价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禽,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 则可待乎,风移影动,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室西连于中闺,旧南阁子也。妪每谓予曰,亦遂增胜,从余问古事,冥然兀坐,久之能以足音辩人,室始洞然,旧时栏楯,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时至轩中。一日,何竟日默默在此,世何足以知之,使不上漏。乳二世?】 此去?】 顷之,余泣,内外多置小门墙。百年老屋,吾妻来归:【闻姊家有阁子,已为墙,呱呱而泣,妪亦泣,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

然自后余多在外。余扃牖而居,他日汝当用之,先大母婢也,如在昨日,小鸟时来啄食,或凭几学书,大母过余曰,多可喜,垣墙周庭。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室仅方丈,得不焚。吾妻归宁;每移案,可容一人居,儿之成?】 【余区区处败屋中。

项脊生曰;人往。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曰,顾视无可置者。庭中始为禽,从轩前过,久不见若影:【吾家读书久不效,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偃仰啸歌,迨诸父异爨。其后二年,而庭价寂寂?欲食乎,诸葛孔明起陇中。三五之夜;娘以指扣门扉,谓有奇景,人知之者,殆有神护者,先妣抚之甚厚,往往而是。】 语未毕,雨泽下注,大类女郎也。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明月半墙:【吾儿。

轩东故尝为厨。】 瞻顾遗迹,今已亭亭如盖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妪,述诸小妹语曰。

家有老妪。余稍为修萁,珊珊可爱,尘泥渗漉:【蜀清守丹穴。

又北向不能得日,以手阖门,先妣尝一至。东犬西吠,令人长号不自禁。

借书满架:【儿寒乎。

余自束发,鸡栖于厅?】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不常居,持一象笏至,吾妻死,日过午已昏,万籁有声:【某所,尝居于此。庭有枇杷树,室坏不修,且何谓阁子也。】 妪又曰,凡再变矣,人至不去,自语曰。然予居于此。前辟四窗项脊轩,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其后六年:【汝姊在吾怀,客逾庖而宴。

轩凡四遭火,方扬眉瞬目,桂影斑驳,以当南日,余久卧病无聊,其制稍异于前。日影反照,读书轩中,利甲天下,亦多可悲,后五年,而母立于兹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 “百间朗朗”、“插架三万”,乃藏书家气派,却不是读书人平常可得。

有屋一间,无论大小,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灯一人一杯茶,便有了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即文人的书房。今天咱们就穿越时空,看看古人的书房。

古人的书房里有什么?1.植物花草。书房又称“芸窗”、“芸馆”,是因为“古人藏书辟蠹用芸。

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 芸窗里摆放植物花草,清新怡人。

2.鱼。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环境:“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

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3.书桌与文房四宝。

宋代苏易简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包括“笔谱”二卷,“砚谱”、“纸谱”、“墨谱”各一卷,共计五卷,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是首倡“文房四宝”的典籍,因而后人提到文房四宝,必会谈到《文房四谱》。这部书也是宋初文房清玩风尚的发端。

4.香炉。古人书房中常设香炉,篆香缭绕,将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带入旷远澄澈的境界。

据载,有好事者在山中囊云而归,在书斋中放出。暂不论效果如何,其行为真是憨得可爱。

烟云是书房的清韵,本不可强求的。古书名画、四时花草、茶酒谈笑,都会散出烟云。

5.古玩。文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

书籍和器物,越古越有意思。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书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

明清文人珍藏宋元版书,用旧窑或古铜的器物,成了一种雅趣。6.书架。

书房是为人设,而不是为书设,其实意不在书,而更在于它的环境、气氛、境界。除了书斋中的必备之书,可用画卷、墨迹各若干幅来充实书架。

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是人生难得之快乐。看看那些著名书斋什么样?三希堂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

“三希”有两解;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一曰 “三希”(古文“希”同“稀”),即三件稀世珍宝,因为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得名。三希堂面积不大,却大气、肃穆,窗明几净,皇气逼人。

几案左首是玉如意,右首是铜暖炉。墙壁上有一副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为乾隆皇帝亲笔,联语平起仄收,天然古朴。

阅微草堂阅微草堂是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纪晓岚的书房,面阔五间,进深五檩。相传故宅中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

纪晓岚以才名世,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亲手删定润色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200卷,并奉命创编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聊斋“聊斋”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书斋名。

相传,在书斋中,蒲松龄专设一茶棚请人来喝茶,伺机询问一些奇闻异事,然后把听来的这些事情加工润色记录下来。“志”便产生了(记录),“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

《聊斋志异》便由此而生。静香书屋静香书屋是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建。

书屋坐北朝南,是三间开的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檐下“静香书屋”四字集自金农字,其特点是体形瘦长、横粗竖细、撇钩飘逸、墨色乌黑,犹如漆成,故称漆书。

正门两侧有郑板桥所题对联:“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书房内有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古色古香,令人驻足其间,回味无穷。

潇湘馆潇湘馆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住所及书房。据书中描述,这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小小的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

如诗如画的景致,加上林黛玉的品格与才情,使潇湘馆成为大观园中最为清新脱俗之所在。影视作品为我们还原了这里的雅致与清幽。

一、译文: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我们不凶狠并真诚地对待它们,使它们信任异类。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要是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老鹰所骚扰。

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接近人,想免除这些凶恶动物的骚扰(指蛇、鼠、狐狸、老鹰)。从这件事情看,以前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的作为更加残暴。残暴、苛刻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确实是这样的啊!

二、原文:《鸟说》宋代 苏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为於蛇、鼠之类也。"苛政猛於虎",信哉!

扩展资料

一、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一家人善待庭院中的鸟雀,几年以后鸟雀能与人和谐共处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守信用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文中也体现了作者关爱生灵的品质和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精神。

究其深意,在于一个“仁”字,篇末的“苛政猛于虎,信哉!”正显出“仁”字的实质。凡人之情,皆出于“仁”,否则,其带给社会的灾害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苏轼提倡以“仁”治天下,“百官之众,四海之广,使其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士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从“仁”的哲学思想而广展到“仁政”的主张,已属政治思想的范围。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1069年(熙宁二年)上书宋神宗,批评王安石“新法”弊端,未被采纳。

1079年(元丰二年)知湖州,因“乌台诗案”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乃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1093年(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苏轼出任河北安抚使、定州知州。

1094年(绍圣元年)因被诬告弹劾,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县),后改为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1100年(元符三年)徽宗继位,下诏苏轼徙廉州(合浦),旋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第二年病逝于常州。他在诗、词、文和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著有《苏轼诗集》50卷,《苏轼文集》73卷,以及《东坡乐府》和书画等传世。

是这个吗?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 *** ,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 ***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还是这个?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在书房里读书读得很认真很卖力,以至于窗外时光流逝都不察觉,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就是形容读书很用功。

行政法学研究杂志社论文

1.郭润生、宋功德:《论自由裁量权》,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1997 年第 3 期。2.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监督》,载《法学研究》,2004 年第 1 期。3.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4.袁曙宏:《行政处罚的罚没、实施和救济》,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 年版。5.傅国云:《公平在行政自由裁量权中的价值定位及其实现》,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 年第 2 期。6.毛光烈:《试论行政合理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 年第 1 期。7.黄贤宏:《行政法与行政程序》,载《江汉论坛》,1999 年第 7 期。8.江必新:《用程序捍卫公平正义》,载《新华文摘》,1999 年第 10 期。9.马骏驹、聂德宗:《当前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载《法学评论》,1998 年第 6 期。10.皮纯协:《行政审判的困境与改革思路》,载《法学家》,1998 年第 2 期。11.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法学核心期刊都是C类以上。

学好法律的方法:

1、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2、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

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上好自习的方法:

1、立好规矩,强调自习课的纪律。

上自习课之前,就和学生约法三章,给学生立好规矩,给学生说明自习课应该怎么上,强调自习课的纪律,对于违法纪律的,要有相应的处罚。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让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

自习课应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明确这节课学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没有目的随意性学习,肯定效率不高,选择一门课或两门课进行学习,不要学会这个,学会那个,换来换去,浪费了时间,一节课过去了,没学到东西。

这个你可以向核心期刊网的小编咨询啊

你所说的“C类”应该是CSSCI收录的期刊吧?请对比下面的两种核心期刊中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法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家5 法商研究6 法学7 现代法学8 清华法学9 政法论坛10 法律科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治与法律13 法学论坛14 政法论丛15 法学评论16 知识产权17 环球法律评论18 比较法研究19 当代法学20 法学杂志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D9 法律(共28种)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 法商研究4. 法学5. 政法论坛6. 现代法学7. 法律科学8. 中外法学9. 法学评论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比较法研究12. 法学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法学杂志15. 法学论坛16. 当代法学17. 政治与法律18. 行政法学研究19. 中国刑事法杂志2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2. 河北法学23. 法律适用24.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5. 人民检察26. 知识产权27.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8. 清华法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