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园艺学报编辑部几点上班

发布时间:2024-07-05 03:15:53

园艺学报编辑部几点上班

10643是重庆三峡学院的代码。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是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学校于1958年更名为万县大学;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1977年时为万县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转设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万县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学校于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的前身为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学校在1984至1996年时期为万县地区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工交职工中专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合并时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3月,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2013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8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2019年7月4日,该校成为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成员。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27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8个二级学院,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2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师范)、通信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本科专业: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园艺。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法学、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

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专业:日语、英语、英语(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

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资源与环境、教育等3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市级教学团队(6个):中国文学类课程、经济学课程、本科数学核心系列课程、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2014年3月,刘正学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社会发展咨询组,祁俊生、熊建立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科技发展与管理咨询组。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2017年11月,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成功进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同时该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师生可获得相应的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奖教基金资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重庆市特色专业3个、“三特”专业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

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民族学(经济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

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化工自动化特色学科专业群。

重庆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物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生物与食品基础实验教学。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学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三峡库区机电产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东南大学“1+2+1”联合培养专业:会计学、土木工程。

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三峡民间美术。

校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近500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50余项,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连续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87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1个;获国家授权专利751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出版学术著作158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论文1053篇,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7篇,CSSCI收录论文314篇,CSCD来源期刊论文271篇。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环江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群体。

市级学会: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2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种。

学校拥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

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长期开设“三峡研究”等特色栏目。在对“三峡”的研究中,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该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校训

重庆三峡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释义: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学校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夔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字样。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所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所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学院发展: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区域经济和三峡文化研究上特色突显。现有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以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三峡化工、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在三峡移民、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提供各类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项目成果被《光明日报内参》报道后,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近五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技、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我校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武术比赛蝉联在渝高校6连冠。毕业生参加公招考试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及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0年5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中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学校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凯里学院代码是106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凯里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东南大学,1959年更名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之后几经更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为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凯里学院 。

根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466万余册)。

历史沿革

凯里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在镇远建立的“明德中西学堂”,其高等教育历史则应从黔东南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黔东南大学算起。

黔东南大学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

1959年8月,改建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

1961年7月,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搬迁至凯里,与贵州省凯里民族师范学校(1956年秋建校,后改称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1975年12月—1977年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同时设立贵州省黔东南“五·七”师范大学。

1977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基础上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

1978年4月,在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一校两牌",开展普通本科教育。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凯里学院。

2017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 ,8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学科8个 。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民族学。

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民族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音乐学、设计学、园艺学、植物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42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53人;博士121人,硕士499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共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

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668人,教学管理人员42人,辅导员50人,双师型教师176人。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86人,比例达到,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人,占;副高专业技术职称292人,占。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

教学成果

2017年,该校共承担教学改革研究及建设项目13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目32项,结题教学改革与研究目29项,2017学年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共1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

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实验室 、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几年来学校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143项。其中,纵向项目623项、横向项目44项、校级项目1476项。纵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2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3项、地厅级428项。发表学术论文3649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890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75篇;受理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6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57362册,镜像电子图书1148230册,镜像博硕论文4625450册,光盘3000余张;有“凯里学院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5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未来学堂-中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壹教师精品示范课、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EBSCO ASP+BSP 外文数据库等使用权数据库26个;在线使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字资源,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CALIS等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

学术期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

学校荣誉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

2021年1月17日,凯里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2年4月,凯里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

合作交流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有20多个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有共建院士工作站项目,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有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项目等。

一般是负责报纸刊物的市场调研,选题开发,选题列选,选题报批,约稿,出版合同,审稿,成本开支估算,发稿,审读校样,签发付印样,审读样书,结算稿费等事务的部门。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编辑部标准英文名为Editorial Office。

指编辑给作者预约的稿件。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朋友分散了,刊物停了,没有人向他约稿、逼稿,他写好文章,也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去换稿费。” 袁鹰 《不灭的诗魂》:“这类约稿,时间要求很急,常常不容许作者反复推敲。”

一般杂志类如《半月谈》、《经济管理》、《新疆农垦经济》、《改革》等都是有偿约稿,即投稿人的作品发表后主办方会支付投稿人一定报酬的约稿行为,这类杂志多是以发行量来赢取利润。

一般学术期刊类如《植物学报》《生态学报》《现代园艺》等属于收费约稿,即投稿人需要支付期刊主办方一定的版面费,这种期刊多属学术性质,发行量赶不上杂志,为维持日常运作故需收取一定版面费,但目前评职称、评奖都离不开这些期刊,因此虽然收费,稿源依然火爆。

学报编辑部寒假上班吗

放假,都放得。都是学校性质的。希望采纳

根据国务院放假的通知,2022年一月21日至1月27日开始放假,期间编辑部的投稿正常运行,部分稿件上班以后在处理。

所谓的正常假期,就是按照国家法定规定要放的那些假期,主要有这些。1.周末双休。不要指望杂志社编辑部周末会加班。当然有些编辑周末可能会临时加会儿班,但很多周末都是正常休息的。之前碰到过一位作者周末打电话去杂志社咨询自己的文章情况,虽然责编在编辑部,但责编的回答是“你以为我周末上班么,周一再打!”2.国家规定的公休节日假期。包括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在内,国家规定多久一般杂志社就要放多久。但需要注意的是,春节除外。非学校主办刊物一般过年会放7-30天假。对,你没有听错,是7-30天,短的编辑部按国家法定放7天,正常的一般是放10天假,也有一些是放到元宵节后上班,但有甚者会放整整一个月假。3.寒暑假。但凡是主办单位为学校的刊物,其编辑部一般都要跟着放寒暑假,至于寒暑假大概的时间,就不用细说了吧。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期期末和开学往往都是学校最忙的时候,这就导致设在学校的编辑部会变得异常忙碌(被抽调去监考或迎新),因而一般来说这些编辑部的寒暑假时间会比正常寒暑假会略长几天。特别假期所谓特别假期,是指的在正常假期之外,有些杂志社额外放的假期。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地方性节日假期。 比较有名的比如有广西的“三月三”,新疆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等等,具体放假时间要按当地省份具体规定。当然也有个别期刊会放更长时间,如之前有一家期刊编辑部就因“三月三”放了近一个月假。 2.高温假。 部分编辑部会因为天气过于炎日(比如连续高于40°C)而放高温假,高温假的时间不一定,但一般不会很长,不少在一周左右。3.其他临时假期。比如极端天气假期、儿童节、妇女节假期等等,具体要看杂志社自己的规定。望采纳,谢谢

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期刊编辑部也要放寒假的,一个月时间。行业协会的期刊一般也就放一个礼拜。

园艺学报编辑部审理时间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病毒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蚕业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草业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茶叶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动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分析化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核农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环境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昆虫分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昆虫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林业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棉花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气象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物工程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水产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土壤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微生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遗传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园艺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杂草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真菌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病毒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粮油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兽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作物学报

中国园艺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推荐科技成果和人才;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联系。专业范围包括果树、蔬菜、西瓜、甜瓜和园林植物的栽培、育种、产品贮藏加工及园林规划设计等。

学会创建于1929年。1934年出版第1期《中国园艺学会会报》。抗日战争时期学会活动基本停顿。抗日胜利后在南京复会,并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建立各地园艺学会组织,编印园艺学会会报等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8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园艺学会代表大会,选出第1届理事会。1957年编辑出版《园艺通报》和《园林通讯》。1962年5月编辑出版《园艺学报》,每年4期。1966年,中国园艺学会停止活动,《园艺学报》出版至第5卷第2期停刊。1978年7月,学会恢复活动。8月,《园艺学报》复刊。1981年,作为联系会员加入国际园艺学会。

学会设5个组:国内学术交流组、国际学术交流组、科学普及组、教育组、组织组。设有4个专业委员会。其中果树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主持日常工作,1990年有会员4330余人;蔬菜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主持日常工作;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持日常工作;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日常工作。

1957~1989年,学会组织和参加了多次果树或与果树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见表)。

中果枝

见结果枝。

《园艺学报》(CN:11-1924/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退稿也快!

草地学报几点上班

草业科学专业培养具备草业科学方面(草坪、园林绿化、牧草栽培育种与加工、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地改良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以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农业科学是武大核心

《湖北畜牧兽医》杂志不属于畜牧兽医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含金量肯定不能和核心期刊的相比畜牧兽医核心期刊介绍如下:1、畜牧兽医学报2、中国兽医学报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5、中国兽医杂志6、草业学报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8、草地学报9、动物营养学报10、蚕业科学11、黑龙江畜牧兽医12、草业科学13、中国家禽14、动物医学进展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17、饲料工业18、中国畜牧杂志19、饲料研究20、中国畜牧兽医《湖北畜牧兽医》杂志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省级畜牧兽医专业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42-1349/S;国际刊号:ISSN1007-273X;邮发代号:38-352。本刊为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全国畜牧类核心刊物,湖北省唯一畜牧兽医类专业期刊。

白三叶的发芽率一般是最新实验,其发芽率一般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上班时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外审一个月出结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外审最快的在两周出,但也见过超过两个月没有返回修改意见的,这就主要取决于论文评审专家的敬业程度以及时间充裕程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不好投。大学学报投稿不容易啊。大学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就还不如投别的。

现在期刊编辑在网上办公,周六日也会进入编辑系统审核与答复作者的一些问题,再加上疫情期间大多居家办公,所以也相当于上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