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早年的无线电杂志

发布时间:2024-07-05 15:04:48

早年的无线电杂志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报的发明者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报道: ...众所周知,英国人一向宣称,电磁式电报(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们的同胞惠斯通教授发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电报公司的成立,则让更多的欧洲人开始讨论,谁才是电报的真正发明者。法国巴黎的《通报》(Moniteur)认为,莫尔斯虽不是电报原理的创立者,却是第一个将该原理用于实践的人。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首次成功收发无线电电报。

1899年,他成功进行英国至法国之间的传送,1902年首次以无线电进行横越大西洋的通讯。无线电报的发明使流动通讯变得可能,配备无线电电报机的远洋船只,就算在海洋上仍然与陆地保持通讯,更能在需要时发出求救讯号 。

扩展资料:

获得电报专利:

1896年马可尼携带着自己的装置到了英国,在那里他被介绍给邮政总局的总工程师威廉·普利斯(William Preece),普利斯后来被封为爵士。这年年末马可尼取得了无线电报系统世界上第一个专利。

他在伦敦、萨里斯堡(Salisburg)平原以及跨越布里斯托尔湾成功地演示了他的通信装置,1897年7月成立了"无线电报及电信有限公司")。同年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

同年又在斯佩西亚(Spezia)向意大利政府演示了12英里(l9 km)的无线电信号发送。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法国和英国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他在尼德尔斯、怀特岛、伯恩默斯,后来又在哈芬旅社、普尔和多塞特建立了永久性的无线电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报

百度百科 -伽利尔摩·马可尼

马可尼。

1874年4月25日,伽利尔摩·马可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937年逝世。

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撤销马可尼胜诉的原判,裁定特斯拉为无线电的发明者。)

扩展资料:

1896年马可尼携带着自己的装置到了英国,在那里他被介绍给邮政总局的总工程师威廉·普利斯(William Preece),普利斯后来被封为爵士。这年年末马可尼取得了无线电报系统世界上第一个专利。

他在伦敦、萨里斯堡(Salisburg)平原以及跨越布里斯托尔湾成功地演示了他的通信装置,1897年7月成立了"无线电报及电信有限公司")。同年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

同年又在斯佩西亚(Spezia)向意大利政府演示了12英里(l9 km)的无线电信号发送。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法国和英国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他在尼德尔斯、怀特岛、伯恩默斯,后来又在哈芬旅社、普尔和多塞特建立了永久性的无线电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伽利尔摩·马可尼

复读机开机3秒后就停,你也要开是什么型号,是用什么电路。我个人人为你的机器应该是光藕不良,你可以先清理一下,试试,不行就光藕坏了。

无线电杂志2008年

《无线电》:《无线电》杂志是中国电子刊物中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累计发行量已超过3亿册)。自1955年1月创刊以来,我们秉承“普及电子技术知识,培养电子科技人才”的宗旨,为普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的电子事业培养了几代人才。《高保真音响》: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一本全国发行的大型豪华本月刊,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集邮》:杂志创刊于1955年,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邮刊。《摩托车》:杂志创办于1985年,月发行量11万册,全年总发行量为130万册,是全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摩托车类科普期刊,被评为全国汽车行业科普类一等优秀期刊。《通信世界》:周刊是立足中国通信业、为通信业服务的综合性行业权威期刊,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称号。每周一出版,单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是中国通信业发行量最大、出版周期最短的刊物。《电信技术》:创刊于1954年,是我国电信领域创刊最早、历史最长的杂志。1989年以来连续5次荣获邮电部、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次荣获全国优秀期刊称号,2001年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署授予“双效期刊”。《电信科学》:于1956年创刊,现已成为通信领域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杂志,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在通信行业科技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曾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通信学报》:是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10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及时反映中国通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流国内外通信科技新成果,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成长,探索新理论、新技术。《信息与家庭》:《信息与家庭·风范》向北京移动全球通高端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最新最精的资讯,搭建北京移动与其高端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信息与家庭·风范》是一本引领高端客户消费观念、“具有精英意识消费文化”的高档杂志。《互联网天地》: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综合科技刊物,是唯一一本传播网络消费信息、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业务,同时适时反映中国互联网业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权威月刊。《童趣》:成立于1994年的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合资出版企业,其出版的《米老鼠》杂志在中国已拥有超过300万的读者。《尚漫》:《尚漫》是一本代表顶级水准的原创漫画杂志,集结国内最优秀原创漫画作品,与i尚漫网站及无线平台一起致力于带给读者最优质的漫画体验,为广大漫画爱好者搭建全方位中国原创漫画新空间。

《无线电》是著名的电子类杂志。杂志是中国电子类报刊中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知名杂志。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给你一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供您参考!

我想要,可以给我么?

我要09年至15年的,有吗,价格怎么样

1966年无线电杂志

发明者:英国人贝尔德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 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电视的发展纷繁复杂。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有许多人在做同样的研究。 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机。

第一位是于敏。是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是中国‘’氢弹之父‘’。他为中国清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氢弹核武器的奠基者。为我国防力量做出了重要保障。第二位是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无线电杂志1955年

不兼容的话,可以装个虚拟机,简单的很,虚拟个XP就可以了

混合式电视机最早出现在1960年由日本无线电杂志发表的文章中。

自1955年1月创刊以来,秉承“普及电子技术知识,培养电子科技人才”的办刊宗旨,为普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的电子事业培养了几代人才。办刊特色 40多年来,《无线电》不断调整着报道内容,逐步形成了新颖实用、通俗严谨、信息量大、资料性强的特点,深受海内外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所喜爱,被誉为“良师益友”,是电子爱好者不可缺少的常备工具书。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在1936年出的。1936年,国际无线电电界出版了一本名为《无线电技术周刊》的电视研究杂志,其中提及了混合式电视机的研究和应用。

50年代无线电杂志

混合式电视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它结合了电视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比如视频点播、网络浏览、游戏等。混合式电视机的出现,使用者可以更加轻松地观看电视节目,同时也可以使用网络服务,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

卫星通信是微波通信的手段之一,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最早提出利用卫星进行通信这一科学设想的是英国空军的雷达教官与技师克拉克。1945年,克拉克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地球外的转播站”。他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建立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转播无线电与电视信号的通信卫星系统的设想。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人类利用人造天体为自己服务的新时代,推动了通信卫星的发展。

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斯科尔号”人造地球卫星,并成功地在A、B两站间远距离传送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圣诞节献词。这颗卫星虽然只工作了12天,但它作为第一颗通信卫星而载人了史册。

1960年8月12日,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回声1号”通信卫星,它是一个表面涂铝的塑料气球,发射后充气膨胀,直径为30米。它不带无线电设备,是一颗无源通信卫星。它能把无线电信号从一个地球站反射到另一个地球站,实现双向无线电信号的传递,推动了美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这也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无线电与电视通信的开始。

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了“电星1号”通信卫星,这是人类发射的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它既装有接收机,又装有发射机。第二天,美国观众通过这颗卫星,第一次收看到了大西洋东岸播出的电视节目实况,首次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试验获得了成功。此外,这颗卫星还成功地传送了电报、电话、数据和传真照片。同年,美国还发射了“转播1号”通信卫星,成为美国、欧洲、南美洲、日本之间的通信转播站。

1963年7月26日,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同步2号”通信卫星,这是第一颗进入对地同步轨道的卫星。在此之前发射的通信卫星都是中低轨道卫星,们于赤道上空10000千米以下的轨道上。地球同步卫星是高轨道卫星,它定位于赤道上空35786千米处的轨道上,与地球自转同步,运行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从堆面上看,它好像是停在空中静止不动一样。只要有三个相互间隔120度角分布的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在地球上除两极以外的任何两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1964年8月f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名叫“同步3号”的通信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对地同步卫星。当年秋天,利用它向美国传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从而首次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电视图像转播。

1964年,西方国家组建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现在,这个组织已经发展到100多个国家,拥有国际电视和电话通信的大部分市场。

1965年4月6日,上述组织发射了第一代国际通信卫星“晨鸟”,成为这个组织使用的12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它的重量是39千克,同年6月28日,正式开始承担国际通信业务。

1965年4月下旬,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准同步轨道卫星“闪电1号”,运行周期为12个小时,它为前苏联北部、西伯利亚、中亚地区提供了电视、广播、传真、电话等业务。

“晨鸟”和“闪电1号”卫星的使用,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了实用、提高和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发射了实验用的广播通信卫星。1976年1月,美国和加拿大合作发射了“通信技术卫星”,在更高的频率段内进行卫星电视广播实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这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它除了传送电视图像外,还能进行双向传声和数据通信。1977年,世界无线电管理会议制定了欧洲、非洲及远东等地区直播卫星的发射标准、轨道和频率,后来又制定了新的标准。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了试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节目的卫星直播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把地面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传送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上,再由卫星上安装的星载电视发射机发射,就可转发到卫星所覆盖地区内用户的卫星电视接收机。用户只要在自己的楼顶上安装一个天线,就能用家中的电视机,接收到由通信卫星转发的电视节目。

1983年11月,美国联合卫星通信公司开辟了美国最早的卫星电视收费直播业务,为交费的用户提供59个频道服务的电视节目。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为世界上能独立发射同步卫星的第五个国家。1988年7月,日本开始利用通信卫星向家庭提供24小时不问断的电视节目。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为外商发射了一颗国际商用通信卫星“亚洲1号”,也叫“亚星1号”。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直径1米左右的卫星电视天线,就能接收到由它转发的电视节目。从1991年起,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直使用这颗卫星转播。

香港亚洲卫星集团所属的亚洲卫星电视网,利用“亚星1号”向亚洲38个国家和地区免费开播了5套电视节目。从1992年初开始,每个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1993年,“亚星2号”发射成功,在亚洲掀起了卫星电视接收的热潮。

1993年,美国发射了直播电视卫星“空中电缆”,用户只要使用口径仅为30厘米的抛物面天线,就可以收看108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欧洲发射的电视直播卫星,如果在卫星电视天线上配接一个解调器,用户还能收看到立体声高度清晰的电视节目。

电视卫星直播有很多优点,图像稳定可靠,图像质量也好,不受地形的影响,能很好地消除重影现象,还能同时传送多路彩色电视节目。直播卫星电视是实现电视大面积覆盖的先进手段,在信息社会里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哪年出的那是南京木器厂郑词卫先生在1974年第7期《无线电》杂志上发表的《晶体管电子管混合式9寸黑白电视机》作品。

苏联科普读物《我的第一台无线电接收器》介绍

作者:V. Borisov

1955年苏联书籍《Мойпервыйрадиоприёмник(我的第一台无线电接收器)》中刊载了年轻同志正在制作他们的第一台无线电接收器,由V. Borisov编写。

该书是1937年至1964年间出版的《Библиотекаюногоконструктора(年轻设计师的图书馆)》系列丛书中的一部分 ,展示了当时苏联的许多与无线电制作有关的项目。

书中展示的第一套矿石收音机装置,如图所示,它是一个简单的装置,调校范围为200到2000米(150 - 1500 kHz),可以覆盖长波和中波广播频段。

最大的部件是双线圈,是制造方的成品部件。左侧的两个接线柱用于天线(A)和接地(3)。中间的旋钮是用于选择线圈上的抽头的开关。实际的检波器未显示。它插入顶部图纸右上角的端子。耳机插入另一组终端。

下面显示的检波器是制造固定检波器。

本书介绍的第二款矿石晶体收音机套件,如下图所示,略高一些。该套装也使用相同的固定矿石晶体,并包括一个调整装置,它也似乎是制造方购买的成品部件。

最终的矿石收音机套件如下所示。它使用相同的固定检波器,并包括一个可调电容器用于调谐。这个固定线圈看起来比另一个使用的固定线圈简单得多,但似乎没有任何缠绕。所以我认为这也是制造商的一个可购买零件。

在展示了这些矿石收音机的设计后,本书继续介绍一些简单的真空电子管收音机。基本的单电子管接收器如下图所示。由于我无法阅读大部分文本,因此有点不清楚这里显示的是哪个电路。该文本包括许多不同的原理图,以及电子管引脚的不同图示。我认为这是因为不同的制作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电子管,并且图表显示了各种常见的电子管的类型。下面显示了一个代表性示例,即与1Б1П管一起使用的电路图。

由于当时经济状况不好,在贫困线苦苦挣扎的苏联无线电爱好者们可能很难获得B电池,该书还包括使用变压器和5400双整流器(相当于Western 5Z4G)的电源供应的方法。

书中还包含一台双电子管再生收音机(但不幸的是,没有完整装置的图片),它有一级音频放大器来驱动扬声器。这套装置是在显示相当复杂的电源后呈现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款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项目。

本书展示了如何设置天线,并介绍了漂亮的室外天线图,配套的防雷开关进入房屋,直通天线和地面。但对于那些想快速布置天线的爱好者来说,它还展示了下图所示的使用房屋布线作为天线的简便的方法。全球的无线电爱好者都有同样的想法:将收音机连接到房屋布线,使用电容器让射频信号通过,但保持高压输出。这是一个好主意,除非电容器发生短路,在这种情况下,头上的耳机会突然变得通电。

当他在小学图书馆发现阿尔弗雷德摩根的书时,许多美国小孩开始接收电台。如果有苏联孩子在发现鲍里索夫的书时做了同样的事情,我不会感到惊讶。

这本书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旧苏联书籍和杂志都可以在ЖурналыСССР找到。即使您无法阅读该文本,该网站也值得探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