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拓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0:52:07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拓展研究论文

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效管理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它不仅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整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先导性,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存在问题, 从而提出了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方法 。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ilot,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infrastructure; Urba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城市管理是政府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康、高效进行以及其他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它既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又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好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预测,超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系统性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整个城市为其预测基础和发展目标的。其服务方式、供给方式、输送 渠道 等都是分别在相关特定的系统中实现的。如道路网络系统形成城市道路骨架, 联系城市内外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各自形成网络系统,把服务输送到千家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是部分公用行业具有垄断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 它的产品是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服务的,这是它有别于 其它 商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其产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使用都不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平、保证稳定的原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实行价格控制,致使部分公用企业以市场经济产品制造成本,按计划经济的商品价格销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脱节。

(4)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是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目的。因此,投入是政府的,产出是全社会共享的,必须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放在整个城市经营活动中来统筹考虑。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1 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内容

现代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不仅包括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道路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等广义的内容,也包括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民需要的消费经济领域的城市管理概念,同时也涉及到人口、治安、社团组织、社会福利等在内的城市社会管理。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是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发挥城市综合效益为目的的综合管理。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职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主要是实现政府从基础设施生产领域逐渐退出的目的,实现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供给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与效率;对市场供给基础设施的弊端实行规制,克服市场供给的盲目性,在保证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基础上,保证消费者利益。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 城市基础设施生产方式

选择基础设施的生产方式意味着选择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即是选择公共生产还是市场生产。第一, 市场生产方式。该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在于保证效率。在没有市场缺陷的条件下, 利润最大化动机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最终使生产者将生产成本降低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最低水平。第二, 公共生产方式。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而言, 既然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就是次优选择。

2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垄断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影响其效益发挥的诸多问题。

(1) 建设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出现,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市场化改革, 但效果并不理想。

(2)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问题频繁

第一, 项目投资管理不规范。高估项目投资概算、多计工程结算价款、建设单位违规使用建设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 项目建设违反基建程序。第三, 项目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 措施

1 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业”。所以,在优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仅有政府干预是远远不够的, 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还必须市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纠正思想上的偏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方案

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方案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的需要,又要契合城市的经济、 文化 特色。在具体规划方案中, 要明确标注城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 要重点投入和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设施行业。如: 交通、电力、通信、环保几大行业都应重点规划。规划方案中,还要明确标注计划每个阶段(如一年)要达到的工程进度和计划投入资金的额度,包括资金的来源渠道等。此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 应尤其重视城市中心区区域和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工作,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加强对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只有严格执行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才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最终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

3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

首先,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技术质量标准,来保证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投入资金的协调管理上, 要始终坚持资金运用服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同时坚持资金管理和业务管理相统一。避免出现,规划与资金管理脱节, 使资金分散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部门。这样才能促使参与建设的企业和单位, 在责任细化的压力之下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减少浪费,也避免了因工程质量问题不合格而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产生。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可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综合网络系统, 在网络空间里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实际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维护, 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工作考核制度。有奖有罚,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个人,真正做到快速解决问题,增强管理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产生城市集聚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政府提供环节还存在大量的不经济现象, 严重地影响着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无论对于城市的发展, 还是对于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俊芳. 对城市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4)

[2] 李贵民.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2)

[3] 郑强.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7)

[4] 周晟宇,王洪光. 浅谈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体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

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就是城市基础设施,是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程度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主要是以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手段为主,并存以其他融资模式。但我们发现融资渠道狭窄,运营效率低下,运营管理技术水平低下是摆在政府面前的诸多困难。随着民间资金积聚增速加快,如何鼓励、推动、完善其它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了当务之急。为改变此局面,多种融资模式如BOT、ABS、PPP等均已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

一、项目融资与BOT融资

项目融资出现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资本运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得到普遍应用。如道路、桥梁、电厂、港口、机场、城市给排水等。项目融资是以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和全部收益为其债务(如银行贷款)的偿还提供保证的,即项目未来的可用于偿还债务的净现金流量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

BOT融资是英文Build(建设)-0perate(运营)—Transfer(转交)的缩写。其含义是一个发起者(非国有部门)从委托人(通常为政府)手中获得特许权,随之组成项目公司着手从事项目的经营,获得利润用于收回融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无偿地转让给委托人。从199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 BOT 模式的试运营和相关推广,BOT 融资方式也逐渐受到关注。这种不同与以往的新型融资模式有助于推动民间资本加大投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也获得相应的收益回报。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影响因素

外界多种因素对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存在着较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法规

随着我国制订和颁布多个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定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法律环境。目前有关BOT项目融资的法规性文件大多是部门内部通知,透明度低、权威性差,各部门规定内容冲突,或与《 公司法 》等相关法律不一致,导致实际运作过程中操作性差。

2.政府行为与信用

客观上讲政府缺少BOT管理 经验 ,出现政出多门、管理真空、职权交叉等现象。例如在项目的立项、规划许可、土地审批等相关手续办理方面与普通项目审批无异,导致费时费力,最终导致外部建设条件落实难、项目融资进行难。同时,政府的信用风险也是BOT 项目融资中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

3.投资环境与自身实力

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并且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BOT项目融资的招商引资也有着决定影响。企业自身必须有与BOT项目相匹配的规模与财务能力,才能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进行融资的成功率也会提高。同时,要求企业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三、 BOT融资的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就是风险识别,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客观存在多种风险及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系统归类。从企业角度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的风险识别要包括政治及不可预测风险、经济风险、建设风险、经营风险。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衡量各种风险对项目实现目标的影响及程度。通过风险定性分析将风险进行排序,确立风险应对优先级;风险定量分析将已排序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该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对项目结果的影响层极。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的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就BOT融资而言,在评估可行性及特许 经营合同 中规避可预见风险;通过设计合理组合工具来接受风险;采取针对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程度;通过购买 保险 来分担风险。

4.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决策主体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对具体实施情况风险规划、监控、信息反馈、识别估计、整改调整,以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在风险监控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应对计划、实际风险发展变化情况及可用于风险控制资源等几个方面对风险进行综合化管理。最终实现尽早识别风险、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消除风险消极后果及吸取经验教训等风险监控目标。

四、结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善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认为BOT融资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应用亦适合当前国情的需求,通过BOT融资可以实现短期内给政府解决一次性财政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投资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在实践之中,要通过科学分析多种因素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的影响,将风险管理实践化、风险识别具体化、风险应对数据化、风险监控常态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明确各参与方承担何种程度的风险及具体的承担方式,并将项目合同、融资合同、担保合同及其它支持文件等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方法贯穿项目建设周期,合理规划,紧密衔接,最终使得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蔡宇飞.BOT、PPP与ABS三种模式的比较探析[J].金融财会.2001(1)

参考资料: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把“千方百计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鲜明工作导向,做到“争、逼、防、干”,即立足争,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着眼逼,逼出新思路、新办法、新招数;加强防,防安全风险、防质量风险、防廉政风险;坚持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只要我们顽强拼博,奋力冲刺,就能续写宿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篇章。 一、立足“争”,全力促发展,进一步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劲态势今年,随着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国内外经济运行明显减速,交通基础设施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危中之机,用好危中之机,采取一切措施,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咬定目标、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新一轮大发展。 (一)立足“争”,必须客观总结去年发展成效。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紧紧围绕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主攻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我局通过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为伟盛塑业,计划总投资亿元;已验收的竣工项目分别是龙马动力、中联物流、创裕制衣、着得禄内衣等一批项目,以及伟盛塑业、丰泰养殖、德明针纺、集装箱保税库、江苏通泰物流等一批开工形象进度明显的项目,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超额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目标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们积极加强资金筹措、狠抓前期工作、加快工程推进、严格质量监管,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占省厅下达年度计划的113%。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法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措施扎实有效,路政航政管理不断完善,运输市场经营行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们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深入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安全专项整治,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交通基础设施行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的工作思路,在以往“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岗三责”制度,即所有决策层和管理层要对自身的分管工作、分管工作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所有执行层对自身的业务工作、廉洁自律及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立足“争”,必须敏锐捕捉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是最宝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在当前纷繁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前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加快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等多项内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强调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向农村集中居住点延伸,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这就对我市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任务。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保增长、促稳定相关措施,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我们要瞄准国家和省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盘子、上本子、入笼子。二是宏观政策宽松的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组合拳”,涉及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趋向松动,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信贷支持。这为我们提供了多年企盼、急切需要、短期见效、长期受益的政策机遇和宽松环境。三是低成本生产建设的机遇。当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劳动力成本持续走低、重大机械装备价格下降,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本增效、扩大投资提供了机遇。四是体制整合的机遇。国家“大部制”改革将逐步深入,省厅已经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市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整合,这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主动,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转变、供给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立足“争”,面对挑战和难题,必须高点定位全年奋斗目标。面对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懈怠,就会贻误机遇,耽误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全面谋划今年的目标任务。工程投入要更大,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体系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宿宿淮铁路,进一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和以京杭运河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加快推进宿迁中心港物流枢纽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要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运输结构要更优,大力调整和优化运输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运输市场集约化水平,快速推进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改造工作,加快运输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积极鼓励货运经营业户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挂车、特种专用或重型货车,促进货运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行业管理要更严,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监管力度,确保将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严把行政审批关口,注重行业动态监管,将违章经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秩序。队伍形象要更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职工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机关作风建设、文明创建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全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行业形象提升协调并进;全面推行全员“一岗三责”制度,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着眼“逼”,极力促落实,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工作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都已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要从体制机制上把干部职工“逼”向一线,使全体人员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做到拼字当头,只争朝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一)加大奖惩力度,将干部职工逼向招商一线。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区域经济的“脊梁骨”。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将招大引强工作作为考量干部工作水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和帮办服务能力,确保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三个一”,引进一个亿元项目、竣工一个亿元项目、投产一个亿元项目。一要着眼招大引强。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投资导向,围绕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紧盯重点企业,多方合力攻坚,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抗风险能力强、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大项目,努力在“国际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二要强化帮办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落户只是招商成功的一半、精心服务才是招商过程的始终”的理念,重点服务好项目从落户到投产达效过程中涉及土地、建设、供电等手续办理和交涉工作,最大限度节约客商的时间和精力。要深入企业一线,采取“一企一策”、“个案解决”的办法,帮助企业理思路、找对策、谋发展。三要完善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和“重奖重罚制”,始终“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从招商一线发现、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经局党委会研究,凡是能引进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单体大项目,不仅按规定给予物质奖励,是科员或副科级干部的,可以破格晋升为正科级,是正科级干部的,建议市委予以提拔;要继续坚持“任务分解机制”、“任务倒逼机制”、“一线工作法”和“现场会办制”,对招商引资和帮办服务进行任务分解,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考核,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会办,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责任分解,把干部职工逼向工程建设一线。今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是历史上最重的一年。宿宿淮铁路上半年将开工建设,宿新高速公路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同时,要加快国道205宿迁段、省道245沭阳至泗洪段、省道249宿迁至靳桥段、省道330宿迁段、运河一号桥、黄河三号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79公里,可谓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其位,谋其事”。始终怀有工作责任心和发展使命感,是一名合格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各级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更加主动地承担责任,带头抓好工作落实。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落实领导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借鉴市领导重大项目建设风险抵押金的办法,把各级干部推向工程建设第一线,使手中的权力和担当的责任相一致。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将每一项具体的责任都分解和落实到基层、到人头,把目标分解的过程变成落实责任的过程,让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担责任。 (三)推行干部下访,把干部逼向矛盾集中一线。信访工作是化解交通基础设施矛盾、维护行业稳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近期,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已经实施,做好当前的行业稳定工作,更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当前信访工作的实际,广泛实施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要细化工作方案。根据领导干部的分管范围和主要职责,明确干部下访联系点,按照“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等方式,重点解决所属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基层一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零距离”下访工作责任制、包案责任制、归口办理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相关配套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到位。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务求工作实效。下访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接待但未能当场结案的信访案件,要切实加强跟踪,及时对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和通报,抓好调处落实工作,做到取信于民。三要注重解决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信访工作中,严格按照信访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诉息访不放过的原则,力求给信访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三、加强“防”,努力打基础,进一步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交通基础设施快发展,基础是关键。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部门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防安全事故发生。随着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我们在加强行业管理时,牢牢将安全管理贯穿于行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安全形势稳定。一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各种险情预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水上搜救力量储备制度,完善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工作规程,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安全事故处理到位。二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力度。近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接连发生了多起交通基础设施事故,去年12月22日,沭阳县二运公司发生了2辆公交车相撞,造成2人当场死亡、10多人受伤的较大事故;1月4日上午,市交运集团苏N03069在从上海返宿途中发生侧翻,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1月6日上午,宿豫区三运公司81路公交车发生车辆碰撞事故,造成13人受伤。这些血淋淋的事故,各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局、各有关行业监管部门一定要引以为戒,做到警钟长鸣,深挖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努力加大客运市场安全监管力度。要深入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顿和出租运输市场整顿,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继续加强公路通行秩序管理,加大对超限车船、非标及建筑控制区构筑物、非法搭接道口的打击力度,维护路产路权;继续抓好我市境内“两湖一河”重点水域和“两客一危”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并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快速反应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我市12395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建设,确保水上搜救的快速反应,重点提高我市境内京杭运河、骆马湖、洪泽湖水域突发事件救助保障能力。加大渡口渡船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撤渡建桥工程,保持全市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加强港口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危险货物码头专家会诊行动。切实加大公路陡坡、急转弯、险段、危桥改造力度,不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二)防不廉洁行为发生。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不廉洁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为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日常的政治学习中,切实规范对领导干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建设。要围绕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设计变更等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打造“阳光工程”。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廉政合同制、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和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制先进经验做法,规范和完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及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三要突出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要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要以改革统揽防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干部人事、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体制、财务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把反腐倡廉的措施融入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之中,堵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 (三)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如果质量不合格,路修得越长,浪费就越大,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把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一是继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不断创新质量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工作水平。继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层层落实质量目标和责任;要加大对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航道船闸、港口码头等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强化质量通报,实施舆论监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隐患暴露在阳光之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大工程质量检测频率,做到严防死守,层层把关,面面俱到,环环入扣。二是努力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创新。要切实更新设计观念,努力推动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精细、环保、节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要积极推广预控法,尽早解决工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分项工程提早安排开工,对人力、设备不能满足完成目标任务要求的,要立即加大投入。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流程,节约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三是深入开展纪检派驻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地活动,加强工程廉政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教育、督查力度。要在市局纪委的统一领导下,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派出纪检监察组,对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管理等重点环节监督,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坚持“干”,奋力求突破,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组织保障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各单位、各部门务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刻不松懈、丝毫不松劲,扎实开展工作。 (一)真抓实干,关键要领导带头。最宝贵的措施是实干的措施,最关键的落实是领导带头。当前,市委、市政府、市局交办的工作,有时还存在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到底现象,根子就在于有关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对交办工作一签了事。推进工作,作为负责同志不仅要运筹帷幄、掌控全局,当好指挥员,更要冲锋在前、率先垂范,争当战斗员。每承担一项具体工作,必须有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意识,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班长,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带头维护大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门的利益关系,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 (二)真抓实干,重点要转变作风。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时时、处处、事事抓落实、抓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亲自组织工作落实,经常对工作检查过问,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大项目推进、加快转变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政务公开等重大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和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各项决策能最大程度的贴民心、顺民意;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听民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集中民智、落实民意上,努力在自身岗位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急事、难事;要加强督查问责,以督查改善工作、促进整改、推动落实。今后,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市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要进行全过程督查督办,各单位要明确专门科室扎口管理,专门人员负责办理。对已经完成的要查成效,看是不是言行一致,达到预期目标,将来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形成强力推进之势;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找准影响落实的症结,打通影响落实环节,处理影响落实的人员。 (三)真抓实干,核心要攻坚克难。干工作、谋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一当前最紧要、最艰巨的任务,各级干部特别是招商引资负责同志要主动奔赴第一线,招引项目、服务项目。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前期工作难、筹资难等问题,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主动研究政策,加大向上协调力度,努力在条规和变通之间找准结合点,快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面对当前燃油税改革中人员转岗分流、工作职能转变和重心适度转移的难题,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深入排查隐患,主动研究措施,依法遵规化解矛盾。总之,要把突破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作作为做好全局工作的总抓手,以难点突破之利谋求全局成功之道,以重点突破之功取得整体推进之效。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秉承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顽强毅力、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面夺取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的新胜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城市基础实施建设论文文献

资料员证书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实行年审制度。资料员证书的年审频率是每两年进行一次。具体而言,资料员证书的年审要求如下:1. 按时提交年审申请:资料员持有证书的人员须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90日起,向原颁发机构提交年审申请。年审申请需提交报名表、认证申请书、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其中还包括考核费。2. 定期参加咨询和培训:持证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本职业协会和行业的咨询和培训活动,更新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对个人的业务能力、业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能力。3. 定期进行考核:持证人员需要定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职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限为5年,如果无法及时更新,则会影响年审结果。注意:若持证人员在年审时间内未按时提交申请或无法通过考核,将会影响持证人员的相关职业资格、用人单位的信誉等。因此建议持证人员按时提交年审申请,并持续进修和参加考核,以保证证书的更新和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效管理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它不仅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整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先导性,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存在问题, 从而提出了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方法 。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ilot,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infrastructure; Urba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城市管理是政府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康、高效进行以及其他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它既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又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好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预测,超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系统性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整个城市为其预测基础和发展目标的。其服务方式、供给方式、输送 渠道 等都是分别在相关特定的系统中实现的。如道路网络系统形成城市道路骨架, 联系城市内外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各自形成网络系统,把服务输送到千家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是部分公用行业具有垄断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 它的产品是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服务的,这是它有别于 其它 商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其产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使用都不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平、保证稳定的原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实行价格控制,致使部分公用企业以市场经济产品制造成本,按计划经济的商品价格销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脱节。

(4)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是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目的。因此,投入是政府的,产出是全社会共享的,必须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放在整个城市经营活动中来统筹考虑。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1 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内容

现代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不仅包括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道路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等广义的内容,也包括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民需要的消费经济领域的城市管理概念,同时也涉及到人口、治安、社团组织、社会福利等在内的城市社会管理。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是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发挥城市综合效益为目的的综合管理。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职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主要是实现政府从基础设施生产领域逐渐退出的目的,实现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供给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与效率;对市场供给基础设施的弊端实行规制,克服市场供给的盲目性,在保证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基础上,保证消费者利益。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 城市基础设施生产方式

选择基础设施的生产方式意味着选择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即是选择公共生产还是市场生产。第一, 市场生产方式。该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在于保证效率。在没有市场缺陷的条件下, 利润最大化动机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最终使生产者将生产成本降低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最低水平。第二, 公共生产方式。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而言, 既然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就是次优选择。

2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垄断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影响其效益发挥的诸多问题。

(1) 建设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出现,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市场化改革, 但效果并不理想。

(2)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问题频繁

第一, 项目投资管理不规范。高估项目投资概算、多计工程结算价款、建设单位违规使用建设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 项目建设违反基建程序。第三, 项目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 措施

1 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业”。所以,在优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仅有政府干预是远远不够的, 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还必须市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纠正思想上的偏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方案

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方案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的需要,又要契合城市的经济、 文化 特色。在具体规划方案中, 要明确标注城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 要重点投入和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设施行业。如: 交通、电力、通信、环保几大行业都应重点规划。规划方案中,还要明确标注计划每个阶段(如一年)要达到的工程进度和计划投入资金的额度,包括资金的来源渠道等。此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 应尤其重视城市中心区区域和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工作,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加强对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只有严格执行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才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最终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

3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

首先,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技术质量标准,来保证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投入资金的协调管理上, 要始终坚持资金运用服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同时坚持资金管理和业务管理相统一。避免出现,规划与资金管理脱节, 使资金分散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部门。这样才能促使参与建设的企业和单位, 在责任细化的压力之下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减少浪费,也避免了因工程质量问题不合格而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产生。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可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综合网络系统, 在网络空间里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实际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维护, 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工作考核制度。有奖有罚,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个人,真正做到快速解决问题,增强管理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产生城市集聚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政府提供环节还存在大量的不经济现象, 严重地影响着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无论对于城市的发展, 还是对于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俊芳. 对城市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4)

[2] 李贵民.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2)

[3] 郑强.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7)

[4] 周晟宇,王洪光. 浅谈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体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

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就是城市基础设施,是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程度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主要是以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手段为主,并存以其他融资模式。但我们发现融资渠道狭窄,运营效率低下,运营管理技术水平低下是摆在政府面前的诸多困难。随着民间资金积聚增速加快,如何鼓励、推动、完善其它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了当务之急。为改变此局面,多种融资模式如BOT、ABS、PPP等均已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

一、项目融资与BOT融资

项目融资出现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资本运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得到普遍应用。如道路、桥梁、电厂、港口、机场、城市给排水等。项目融资是以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和全部收益为其债务(如银行贷款)的偿还提供保证的,即项目未来的可用于偿还债务的净现金流量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

BOT融资是英文Build(建设)-0perate(运营)—Transfer(转交)的缩写。其含义是一个发起者(非国有部门)从委托人(通常为政府)手中获得特许权,随之组成项目公司着手从事项目的经营,获得利润用于收回融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无偿地转让给委托人。从199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 BOT 模式的试运营和相关推广,BOT 融资方式也逐渐受到关注。这种不同与以往的新型融资模式有助于推动民间资本加大投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也获得相应的收益回报。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影响因素

外界多种因素对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存在着较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法规

随着我国制订和颁布多个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定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法律环境。目前有关BOT项目融资的法规性文件大多是部门内部通知,透明度低、权威性差,各部门规定内容冲突,或与《 公司法 》等相关法律不一致,导致实际运作过程中操作性差。

2.政府行为与信用

客观上讲政府缺少BOT管理 经验 ,出现政出多门、管理真空、职权交叉等现象。例如在项目的立项、规划许可、土地审批等相关手续办理方面与普通项目审批无异,导致费时费力,最终导致外部建设条件落实难、项目融资进行难。同时,政府的信用风险也是BOT 项目融资中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

3.投资环境与自身实力

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并且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BOT项目融资的招商引资也有着决定影响。企业自身必须有与BOT项目相匹配的规模与财务能力,才能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进行融资的成功率也会提高。同时,要求企业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三、 BOT融资的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就是风险识别,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客观存在多种风险及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系统归类。从企业角度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的风险识别要包括政治及不可预测风险、经济风险、建设风险、经营风险。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衡量各种风险对项目实现目标的影响及程度。通过风险定性分析将风险进行排序,确立风险应对优先级;风险定量分析将已排序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该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对项目结果的影响层极。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的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就BOT融资而言,在评估可行性及特许 经营合同 中规避可预见风险;通过设计合理组合工具来接受风险;采取针对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程度;通过购买 保险 来分担风险。

4.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决策主体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对具体实施情况风险规划、监控、信息反馈、识别估计、整改调整,以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在风险监控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应对计划、实际风险发展变化情况及可用于风险控制资源等几个方面对风险进行综合化管理。最终实现尽早识别风险、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消除风险消极后果及吸取经验教训等风险监控目标。

四、结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善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认为BOT融资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应用亦适合当前国情的需求,通过BOT融资可以实现短期内给政府解决一次性财政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投资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在实践之中,要通过科学分析多种因素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的影响,将风险管理实践化、风险识别具体化、风险应对数据化、风险监控常态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明确各参与方承担何种程度的风险及具体的承担方式,并将项目合同、融资合同、担保合同及其它支持文件等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方法贯穿项目建设周期,合理规划,紧密衔接,最终使得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蔡宇飞.BOT、PPP与ABS三种模式的比较探析[J].金融财会.2001(1)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现象与城市问题。其研究重点为探讨城市重要经济活动的状况,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与其它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关系等。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城市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公共设施不足等,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于是产生了城市经济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城市衰退、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性、城市规模、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②城市内部结构。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③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包括城市财政、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状况;④城市人力资源经济。包括就业、消费、迁移、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⑤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包括公害预防及处理、防范犯罪、旧城改造等;⑥城市发展政策。 [编辑本段]城市经济学分类城市经济学分为理论城市经济学与应用城市经济学。前者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了解问题的现象与实质,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城市化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土地利用及地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规模等。它有助于了解城市经济现象和问题,是城市规划前必须的基本研究。后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决城市问题,增进居民福利的对策及具体办法,研究内容为城市问题与城市发展政策,如住宅拥挤且质量低劣,交通堵塞、失业、种族歧视、贫民窟等。上述两者皆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编辑本段]城市经济学主要内容1、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 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 3、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 4、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 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编辑本段]城市经济学的性质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欧美各国、日本、前苏联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与社会各界对城市经济学这一学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认识城市经济学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揭开城市经济学的庐山真面目。 一、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因为这些问题既不能用研究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也不能用研究企业和市场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加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一种全新理论的产生,并以此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指导。20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城市综合问题的研究,诸如城市土地利用与价格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运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城市经济学应运而生。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城市经济学的“羽翼”不断丰满。但是,从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城市经济学的教科书和论著来看,构建的体系自成一家,研究的范围各有侧重,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问题,尚未给出解决的良方。城市经济学依然是一门稚嫩的学科,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还将持续地进行下去,城市经济学也将在发展中逐步成长,直到走向成熟。 二、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城市经济学的诞生,给传统的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部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对其研究从条条式的局部研究转入在城市这一综合有机整体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城市经济学将许多部门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范畴,以探求应对良策。城市经济学又与各部门经济学密切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部门的边缘学科。 三、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以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量的惟一尺度,将劳动价值论作为构建传统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认为只有劳动时间的节约才是经济的节约,而经济平衡只是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济学是时间经济学。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位置、运动和存在方式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价值的创造既离不开劳动时间的延续,也离不开劳动空间的联系;经济的节约归根到底不仅在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在于劳动空间的节约和组合的优化;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如果不与‘空间平衡’相结合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是劳动时间,还有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的产生适时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对空间因素的忽视,并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间范围内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因此,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格外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而这些城市空间结构效益具有比部门经济效益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经济学在发展一般经济学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 “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相比之下,政治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其各个部门经济学,由于出发点和侧重面不同,对公共经济的涉及和涉及程度是相形见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价值规律对生产关系进行研究,尚未涉及属于公共经济范畴的公共产品、公共投资、公共福利、公共政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研究;西方微观经济学只对具体的生产单位进行研究,与公共经济领域几乎没有交叉;西方宏观经济学虽然涉及了对国民收入、货币、财政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但是,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国家和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 尚未深入到城市这个层面;各个部门经济学也或多或少地结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内容,但是,那都不是完整的公共经济学,只是与那个部门经济学有关联的几个公共经济范畴;而城市经济学克服了以上各种经济学不重视城市公共经济发展的缺陷,对公共经济进行了整体的研究,由此可见,城市经济学也是公共经济学。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五、城市经济学是高级市场经济学 城市较之乡村具有更多的优势,使生产要素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的经济问题不能运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来解决。因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并透过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找到有限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它是单个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学。城市则是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集合体,但这个集合体绝不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简单加和,它的经济关系比单个经济主体纷繁复杂得多,比单个经济主体研究的变量要大得多。市场经济学以劳动、资金、技术为因子,研究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规模和比例关系,而城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变量却要比市场经济学多得多, 即使是相同的变量,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下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这种经济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而在城市这一经济集合体中,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站在比微观经济学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市场经济,研究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系统的运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寻求城市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途径,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经济学是比微观经济学更为复杂的高级市场经济学。 六、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城市管理是落实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保证企业微观管理合理实施和充分有效的重要条件”。虽然从总体上说三者都是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但城市经济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诸如定位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城市经济社会综合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完善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等。此外,城市经济管理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五大职能更是对传统管理职能的创新,城市导引是“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方向性引导”;城市规范是通过法规和主动的引导对城市个体进行的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城市治理是针对城市中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整治、矫正、调理”;城市服务是“通过制度、政策的调整和物质、文化条件的创造和改善,进行供给和帮扶的公益性管理”;城市经营是“通过城市资产资本化和市场化运作,保证城市整体和部门公共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济管理职能”。城市管理职能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七、城市经济学是先进文化经济学 城市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活的文化载体。从风格鲜明的建筑物、五光十色的街景、东西南北的饮食到流行的服饰、奔驰的汽车,无不流动着城市文化的语言。城市更是文化的高地,科学技术的摇篮,人才的培育地和聚集地,城市负载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从其层次上说,有器物层面的文化;有制度层面的文化;还有观念层面的文化。文化从其形态上来说,有艺术形态的文化、知识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而汇聚在城市范围内的文化则构成一个城市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不论是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城市文化这片土壤。从总体上说,先进的城市文化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落后的城市文化也会制约、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文化模式、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的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道德规范、文明程度、文化修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将城市文化纳入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又一次丰富了城市经济学,而且也使城市经济学成为先进文化的经济学。 八、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是通过对城市化基本规律的揭示,探寻城市发展的一般条件、动力及过程,这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结构,是通过对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分析,以期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城市功能的定位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环境,是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城市经济整体效益、城市土地效益、城市规模效益或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来探索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区域,是通过对城市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剖析,寻求城市与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管理,旨在探索城市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方法、途径,这对于提高城市的水平和效率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文化,旨在通过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之间关系的梳理,实施有效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是有意义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是为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全市基础设施项目谋划研究论文

参考资料: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把“千方百计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鲜明工作导向,做到“争、逼、防、干”,即立足争,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着眼逼,逼出新思路、新办法、新招数;加强防,防安全风险、防质量风险、防廉政风险;坚持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只要我们顽强拼博,奋力冲刺,就能续写宿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篇章。 一、立足“争”,全力促发展,进一步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劲态势今年,随着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国内外经济运行明显减速,交通基础设施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危中之机,用好危中之机,采取一切措施,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咬定目标、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新一轮大发展。 (一)立足“争”,必须客观总结去年发展成效。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紧紧围绕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主攻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我局通过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为伟盛塑业,计划总投资亿元;已验收的竣工项目分别是龙马动力、中联物流、创裕制衣、着得禄内衣等一批项目,以及伟盛塑业、丰泰养殖、德明针纺、集装箱保税库、江苏通泰物流等一批开工形象进度明显的项目,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超额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目标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们积极加强资金筹措、狠抓前期工作、加快工程推进、严格质量监管,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占省厅下达年度计划的113%。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法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措施扎实有效,路政航政管理不断完善,运输市场经营行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们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深入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安全专项整治,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交通基础设施行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的工作思路,在以往“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岗三责”制度,即所有决策层和管理层要对自身的分管工作、分管工作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所有执行层对自身的业务工作、廉洁自律及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立足“争”,必须敏锐捕捉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是最宝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在当前纷繁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前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加快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等多项内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强调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向农村集中居住点延伸,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这就对我市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任务。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保增长、促稳定相关措施,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我们要瞄准国家和省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盘子、上本子、入笼子。二是宏观政策宽松的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组合拳”,涉及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趋向松动,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信贷支持。这为我们提供了多年企盼、急切需要、短期见效、长期受益的政策机遇和宽松环境。三是低成本生产建设的机遇。当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劳动力成本持续走低、重大机械装备价格下降,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本增效、扩大投资提供了机遇。四是体制整合的机遇。国家“大部制”改革将逐步深入,省厅已经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市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整合,这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主动,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转变、供给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立足“争”,面对挑战和难题,必须高点定位全年奋斗目标。面对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懈怠,就会贻误机遇,耽误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全面谋划今年的目标任务。工程投入要更大,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体系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宿宿淮铁路,进一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和以京杭运河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加快推进宿迁中心港物流枢纽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要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运输结构要更优,大力调整和优化运输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运输市场集约化水平,快速推进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改造工作,加快运输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积极鼓励货运经营业户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挂车、特种专用或重型货车,促进货运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行业管理要更严,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监管力度,确保将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严把行政审批关口,注重行业动态监管,将违章经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秩序。队伍形象要更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职工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机关作风建设、文明创建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全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行业形象提升协调并进;全面推行全员“一岗三责”制度,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着眼“逼”,极力促落实,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工作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都已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要从体制机制上把干部职工“逼”向一线,使全体人员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做到拼字当头,只争朝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一)加大奖惩力度,将干部职工逼向招商一线。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区域经济的“脊梁骨”。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将招大引强工作作为考量干部工作水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和帮办服务能力,确保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三个一”,引进一个亿元项目、竣工一个亿元项目、投产一个亿元项目。一要着眼招大引强。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投资导向,围绕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紧盯重点企业,多方合力攻坚,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抗风险能力强、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大项目,努力在“国际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二要强化帮办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落户只是招商成功的一半、精心服务才是招商过程的始终”的理念,重点服务好项目从落户到投产达效过程中涉及土地、建设、供电等手续办理和交涉工作,最大限度节约客商的时间和精力。要深入企业一线,采取“一企一策”、“个案解决”的办法,帮助企业理思路、找对策、谋发展。三要完善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和“重奖重罚制”,始终“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从招商一线发现、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经局党委会研究,凡是能引进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单体大项目,不仅按规定给予物质奖励,是科员或副科级干部的,可以破格晋升为正科级,是正科级干部的,建议市委予以提拔;要继续坚持“任务分解机制”、“任务倒逼机制”、“一线工作法”和“现场会办制”,对招商引资和帮办服务进行任务分解,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考核,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会办,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责任分解,把干部职工逼向工程建设一线。今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是历史上最重的一年。宿宿淮铁路上半年将开工建设,宿新高速公路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同时,要加快国道205宿迁段、省道245沭阳至泗洪段、省道249宿迁至靳桥段、省道330宿迁段、运河一号桥、黄河三号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79公里,可谓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其位,谋其事”。始终怀有工作责任心和发展使命感,是一名合格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各级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更加主动地承担责任,带头抓好工作落实。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落实领导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借鉴市领导重大项目建设风险抵押金的办法,把各级干部推向工程建设第一线,使手中的权力和担当的责任相一致。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将每一项具体的责任都分解和落实到基层、到人头,把目标分解的过程变成落实责任的过程,让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担责任。 (三)推行干部下访,把干部逼向矛盾集中一线。信访工作是化解交通基础设施矛盾、维护行业稳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近期,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已经实施,做好当前的行业稳定工作,更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当前信访工作的实际,广泛实施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要细化工作方案。根据领导干部的分管范围和主要职责,明确干部下访联系点,按照“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等方式,重点解决所属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基层一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零距离”下访工作责任制、包案责任制、归口办理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相关配套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到位。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务求工作实效。下访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接待但未能当场结案的信访案件,要切实加强跟踪,及时对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和通报,抓好调处落实工作,做到取信于民。三要注重解决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信访工作中,严格按照信访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诉息访不放过的原则,力求给信访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三、加强“防”,努力打基础,进一步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交通基础设施快发展,基础是关键。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部门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防安全事故发生。随着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我们在加强行业管理时,牢牢将安全管理贯穿于行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安全形势稳定。一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各种险情预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水上搜救力量储备制度,完善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工作规程,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安全事故处理到位。二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力度。近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接连发生了多起交通基础设施事故,去年12月22日,沭阳县二运公司发生了2辆公交车相撞,造成2人当场死亡、10多人受伤的较大事故;1月4日上午,市交运集团苏N03069在从上海返宿途中发生侧翻,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1月6日上午,宿豫区三运公司81路公交车发生车辆碰撞事故,造成13人受伤。这些血淋淋的事故,各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局、各有关行业监管部门一定要引以为戒,做到警钟长鸣,深挖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努力加大客运市场安全监管力度。要深入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顿和出租运输市场整顿,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继续加强公路通行秩序管理,加大对超限车船、非标及建筑控制区构筑物、非法搭接道口的打击力度,维护路产路权;继续抓好我市境内“两湖一河”重点水域和“两客一危”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并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快速反应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我市12395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建设,确保水上搜救的快速反应,重点提高我市境内京杭运河、骆马湖、洪泽湖水域突发事件救助保障能力。加大渡口渡船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撤渡建桥工程,保持全市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加强港口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危险货物码头专家会诊行动。切实加大公路陡坡、急转弯、险段、危桥改造力度,不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二)防不廉洁行为发生。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不廉洁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为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日常的政治学习中,切实规范对领导干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建设。要围绕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设计变更等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打造“阳光工程”。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廉政合同制、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和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制先进经验做法,规范和完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及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三要突出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要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要以改革统揽防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干部人事、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体制、财务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把反腐倡廉的措施融入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之中,堵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 (三)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如果质量不合格,路修得越长,浪费就越大,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把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一是继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不断创新质量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工作水平。继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层层落实质量目标和责任;要加大对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航道船闸、港口码头等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强化质量通报,实施舆论监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隐患暴露在阳光之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大工程质量检测频率,做到严防死守,层层把关,面面俱到,环环入扣。二是努力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创新。要切实更新设计观念,努力推动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精细、环保、节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要积极推广预控法,尽早解决工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分项工程提早安排开工,对人力、设备不能满足完成目标任务要求的,要立即加大投入。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流程,节约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三是深入开展纪检派驻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地活动,加强工程廉政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教育、督查力度。要在市局纪委的统一领导下,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派出纪检监察组,对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管理等重点环节监督,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坚持“干”,奋力求突破,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组织保障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各单位、各部门务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刻不松懈、丝毫不松劲,扎实开展工作。 (一)真抓实干,关键要领导带头。最宝贵的措施是实干的措施,最关键的落实是领导带头。当前,市委、市政府、市局交办的工作,有时还存在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到底现象,根子就在于有关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对交办工作一签了事。推进工作,作为负责同志不仅要运筹帷幄、掌控全局,当好指挥员,更要冲锋在前、率先垂范,争当战斗员。每承担一项具体工作,必须有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意识,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班长,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带头维护大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门的利益关系,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 (二)真抓实干,重点要转变作风。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时时、处处、事事抓落实、抓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亲自组织工作落实,经常对工作检查过问,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大项目推进、加快转变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政务公开等重大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和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各项决策能最大程度的贴民心、顺民意;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听民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集中民智、落实民意上,努力在自身岗位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急事、难事;要加强督查问责,以督查改善工作、促进整改、推动落实。今后,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市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要进行全过程督查督办,各单位要明确专门科室扎口管理,专门人员负责办理。对已经完成的要查成效,看是不是言行一致,达到预期目标,将来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形成强力推进之势;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找准影响落实的症结,打通影响落实环节,处理影响落实的人员。 (三)真抓实干,核心要攻坚克难。干工作、谋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一当前最紧要、最艰巨的任务,各级干部特别是招商引资负责同志要主动奔赴第一线,招引项目、服务项目。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前期工作难、筹资难等问题,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主动研究政策,加大向上协调力度,努力在条规和变通之间找准结合点,快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面对当前燃油税改革中人员转岗分流、工作职能转变和重心适度转移的难题,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深入排查隐患,主动研究措施,依法遵规化解矛盾。总之,要把突破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作作为做好全局工作的总抓手,以难点突破之利谋求全局成功之道,以重点突破之功取得整体推进之效。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秉承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顽强毅力、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面夺取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的新胜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两大类。土地是农业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命科学和其它最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使世界农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基因库的建成,遗传工程的崛起,克隆技术和生物固氮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的面貌将为之一新。 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投入大量物质和能量为标志,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但也带来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近年来出现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中,产生了一批新的技术群,如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等。这些科学技术成果正不同程度地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为解决工业化农业带来的环境、能源和生态问题,呈现了光明的前景。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还有8亿以上人口未达到粮食安全线,还有亿的学龄前儿童营养失调,数以亿计的人们正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在落后的农业生态区,自然资源迅速恶化、人口飞速增长、贫困加剧和食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农业高科技。由于“绿色革命”的巨大成功,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已认识到通过适当调整自然资源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和未来的研究中,人们将更注重自然资源的调整、种质的保护和品质的提高。 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代表的高科技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导致了“精准农业”的产生,这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这种技术是在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和施肥机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仪,驾驶室内的接受器可以将信息传给计算机。这样就具有精确施肥、精确估产和精确作业的特点。目前,美国正在农业领域推广这种精确种植技术。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业生产活动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自美国政府决定建造“信息高速公路”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美国农业领域内迅速普及。通过因特网,农场主可以浏览全美乃至世界各地上网的信息,如农产品期货价格、国内市场销售量、进出口量、最新农业科技和气象资料等,还可以在网上销售农产品。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导致了基因农业,其结果是将培育出更多产量更高、质量更优、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使农业的自然生产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比如利用农作物中的基因嵌合技术,可以在传统育种一半的时间内,创造出更理想的全新物种。据美国经济学家分析,5年之内美国市场上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的农产品和食品将达到200亿美元。可以说,第二次绿色革命已指日可待。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工厂化种养业正在兴起,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业的生产活动可以不在大自然中进行,而像工业生产一样在厂房里进行。工厂化农业不是一般意义的温室生产,而是综合利用多种高科技成果的产物。其中既要应用生物技术培育种子,又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光照、温度、湿度、施肥、农药等进行控制,还要用新材料、新光源等高科技成果。比如许多温室可以模拟太阳的运行过程,使农作物像在自然界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就可以不分季节、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生产,从而提高生产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 以确保食物的稳定生产为目标,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综合研究正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利用农田的自然循环机能,减轻环境负荷并开发适合日本的环境低负荷型农业新技术,在水田开发出“稻—麦—大豆—饲料作物”轮作体系,同时,分作物类别、学科领域类别,以及营农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试验、示范大协作。 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化了人们对生物界的原有认识,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生物产业在21世纪有可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促进这些学科领域积累的知识向农业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课题内容有:一是高密度水稻染色体连锁基因图谱的研制。二是在动物方面,主要开展了动物基因组、发生分化、免疫及脑、神经等的研究,拟定要将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对农业动物的繁殖和产肉性的改善;对天敌等有用昆虫的改良、疾病防治,以及对动物摄食与生殖行为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可能对人体医学作出贡献;三是在生物综合防治基础的他感作用物质、性激素等生物间相互作用物质的探索方面,四是对农业水产生物的机能进行深度开发与仿生,以期创出新的产业,更好的利用生物机能修复环境的技术和生物机能模仿技术等。 以色列是世界上土地资源相对贫瘠,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有90%的土地是山区和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几十年来,以色列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明确的农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强调“以科技立国”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加大科研、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优先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优良品种选育技术、沙漠温室技术等,在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走上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以色列更加强调根据市场机会,发展高技术,加强研究与开发,定时调整产业结构,品种、品质不断创新,使农业生产及其技术全面国际化、专业化和商业化。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弱势群体在城乡均有,而农村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主体。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下,社会竞争能力差,利益容易受到侵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1.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支持农村发展的投入,并向贫困农村地区倾斜。利用税收加大政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国家扶贫资金更加向贫困农村倾斜。其次,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村弱势群体利用农业科技增加经济收入。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实行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分户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开发的成效。第三,要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加农村弱势群体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用能力,对吸收农村弱势群体务工的用人单位给以政策上的扶持。2.通过教育支持,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综合能力。农村弱势群体发展能力的改善,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思想意识的贫困往往导致生活的贫困。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得不到基本保障,不仅会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在农村弱势群体中大力开展扫盲工作,同时做好农村弱势群体青少年的入学工作,为其以后的农业科技教育和职业培训奠定基础。农村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不自信’、‘等、靠、要’的思想,这和农村相对闭塞、思想保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观念落后,所以还需帮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增强自信心。如利用在农村弱势群体的成员中培训农业科技能手的示范作用,可以增强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弱势状态的信心。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综合能力,拓宽他们就业的途径和农业生产的范围,增加收入,逐渐脱贫致富,以改变由于贫穷而造成的农村弱势群体长辈贫穷、导致晚辈也贫穷的现状。3.健全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事关农村扶贫的效果,要健全其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制度,以防因病返贫等现象。因此,首先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把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职责和途径确定下来,并使之制度化。优先将农村五保户、长期特困户纳入低保体系,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农村弱势群体,使他们生活得到保障。其次,健全县、乡、村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村弱势群体形成的一个原因,严重疾病不仅影响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还会使他们的生活状况更为恶化,打击他们脱弱的自信心。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将农村弱势群体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第三,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弱势群体敬老院、农村弱势群体综合性的社会福利院、慈善协会,鼓励社会、集体、企业、个人兴办农村弱势群体的福利事业。4.建立健全农村弱势群体司法救助渠道。当农村弱势群体有司法需要,而又无能力提起诉讼时,一方面要通过建立专门负责农村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国家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减免征收案件受理费,缓交诉讼费的司法救助措施,让有理无钱的农村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司法机关应及时受理农村弱势群体的申请、使农村弱势群体能够切实、方便、快捷和经济地获得公正的司法保护,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在保护农村弱势群体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三大目标之一,是确保项目按照预定工期进行交付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整体实施质量和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因素,阐述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 方法 ,供施工单位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进度 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任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单位工程施工任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执行,按期完成部分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季度、月旬作业计划,并执行其任务,完成任务规定的目标等。本文拟从影响施工进度因素、施工进度控制原理以及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供施工单位参考。

1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因素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尤其是较大和负责的工程项目,工期较长,影响进度因素较多,其主要因素有:

(1)有关单位的影响。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建设单位与业主、设计单位、银行信贷单位、材料设备供应部门、运输部门、水 电供应部门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

(2)施工组织管理不利。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3)技术失误。施工单位采用技术 措施 不当,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缺乏 经验 ,不能保证质量等都要影响施工进度。

(4)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不符,如地质断层、溶洞、地下障碍物、软弱地基及恶劣气候、暴雨、高温和洪水等都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5)意外事件的出现。施工中如果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战争、严重自然灾害、火灾、重大工程事故、工人罢工等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计划。

2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

系统原理

工程项目实行进度计划控制,首先必须编制工程项目的各种进度计划。包括工程项目进度总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和月(旬)作业计划等。其次必须组织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各专业队伍。工程项目经理和有关劳动调配、材料设备、采购运输等各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落实。最后还应有一个项目进度检查控制系统。自公司经理、项目经理,一直到作业班组都设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检查汇报,整理实际施工进度资料,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和调整。

信息反馈原理

施工的实际进度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分工职责的范围内,经过对其加工,再将信息逐级反馈,直到主控制室,主控制室整理统计各方面的信息,经比较分析做出决策,调整进度计划,仍使其符合预定工期目标。

动态控制原理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实际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时,两者相吻合;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施工活动,并且尽量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使实际工作按计划进行。

封闭循环原理

项目的进度计划控制全过程,就是计划、实施、检查、比较分析、确定调整措施、再计划,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在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中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原理编制进度计划,根据收集的实际进度信息,比较和分析进度计划,又利用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工期与成本优化和资源优化的理论调整计划。 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施工准备是施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等工作,对合理供应资源、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项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确定一个控制工期的计划值,并制定出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合同工期的完成。

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所动用的人力和施工设备是否能满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需要;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模和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如何规划运输通道;工人的操作水平如何;工作空间分析;是否预留足够的清理现场的时间;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等。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贯彻

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系统;层层签订 承包合同 或下达施工任务书;计划全面交底,发动群众实施计划。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各层次的计划,形成计划保证系统。工程项目的所有施工进度计划都是围绕一个总任务而编制的,在贯彻执行时应当首先检查是否协调一致,计划目标是否互相衔接,是否组成一个计划实施的保证体系。二是做好计划交底,全面实施计划。项目经理、施工队和作业班组之间分别签订承包合同,在计划实施前要进行计划交底工作,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合同工期,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限和利益,保证项目阶段各项任务目标以及时间进度的实现。三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是组织施工中各阶段、环节、专业和工种的互相配合,以及进度调整的指挥核心。

跟踪检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进程中,为了进行进度控制,应经常地、定期地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一是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这是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其目的是收集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检查和收集资料一般采用绘制进度报表或定期召开进度工作汇报会的方式。为保证汇报资料的准确性,进度控制工作人员要经常到现场看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二是整理统计检查数据。收集到的工程项目实际进度数据,要按计划控制的工作项目进行统计,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三是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具有与计划进度可比性的数据后,用工程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常用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型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和列表比较法等。通过比较观察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要及时加以调整。

4 结束语

施工进度控制是技术性要求较强的工作,不仅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要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还要熟悉工程施工、工程劳动与预算定额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控制就是经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分析和调整的动态循环,因此做好施工进度的计划与衔接,跟踪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建设进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优.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经营与管理,2008,7:148-150.

[2]郭军义.浅议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08,27:95.

[3]胡月爱.浅谈施工进度控制.山西建筑,2008,34(16):213-214.

[4]李芳.施工企业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6.

[5]欧春花.浅谈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山西建筑,2008,34(8)

在学院的直接领导下,综合楼工程项目如期完工。在基建主管部门与设计、施工和监理各单位通力合作下,对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及安全实行了综合控制,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成功地实行进度控制,在成本稍有增加,工程质量优良且无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完成了快速施工。该工程自2004年2月6日破土动工,5月18日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封顶,9月15日学生公寓完工并保证学生及时入住,12月15日食堂装修与设备安装调试全面完成,今年年初已经正式启用。

1、工程概况

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9565m2,檐高23 2m;其中学生公寓4千余平米,共七层,层高3 2m;食堂3千余平米,共两层,层高4 5m;地下室2千余平米,一层,层高4 2m.食堂位于学生公寓西北部,以裙房形式连接为一体,相接处设有沉降缝,结构型式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建设部2000年颁布的《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该综合楼的定额工期为540天。以上工期定额是“依据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规定,按正常施工条件、合理的劳动组织,以施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的平均水平为基础,结合各地区工期定额执行情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编而成。”因此可把定额工期视作正常工期。而该综合楼的实际施工时间仅为313天(尚未扣除节假日及国家召开“两会”等若干影响时间),比定额工期超前42%.

2、扎实的前期工作是综合楼工程快速实施的保证

如果把工程项目的实施分为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两个阶段,前期准备工作不仅必须按建筑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定程序操作,而且对施工阶段的资金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已为众多大小工程的经验所证实,而且纳入了建设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前期准备工作包含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

我院综合楼工程自2003年即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现校园的校园规划可行性研究及建筑控高调整论证,尤其是针对综合楼建设开展了设计方案招标、方案展示征求意见。在向北京市规划委申报规划许可过程中,对综合楼中学生公寓与食堂相互关系的处理,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及调整,使现设计方案不断完善与成熟。正因为有这些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才在2004年初学院决定调整综合楼规模时,短时间内便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稍加修改,完成了现综合楼的规划许可申报与施工图设计。

3、基础设施增容改建是综合楼竣工使用的可靠保障

我院现校区始建于1955年,几个主体建筑已经历了近50年的沧桑,支撑本校区运行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经常是在有新建筑物投入使用时做些局部改造,大部分管线因年久失修,不堪重负,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且严重束缚学院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扩大招生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的紧迫形势下,我院领导果断决定首先对供电系统进行彻底的增容改建。自2003年底开始,从院外电缆工程到新的总配电、分配电室及至院内各楼的电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于2004年9月1日顺利完成新旧电源切换,将困扰学院发展多年的用电总负荷1430kVA增容至4000kVA.这不但为综合楼工程按新的设计标准及时投入使用提供了充足电源,也为院内 其它 建筑与教学科研设施的拓展预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

为了综合楼工程能够及早竣工并投入使用,我们在原址建筑拆除后,便对综合楼占地范围内的 雨水 、污水,热力、天然气、电信等原有基础设施进行移除改造;并在综合楼施工期间,完成了换热站的增容改建。

以上基础设施的扩建、改建涉及多个专业与市政主管部门,管理程序严格而且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我们抓得早、抓得紧,基本上比综合楼提前或同步完成,为综合楼工程竣工后便投入使用提供了多方面的可靠保障。

4、进度优先,作好三大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工期短、成本低、质量优始终是建设者追求的目标。在工程项目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工期、成本、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要缩短工期、加快施工速度,资源(包括人工、材料、设备)的投入就会更加集中,导致成本增加,效益降低;要加快施工速度,即使在资源投入不变时,施工质量也不易保证而经常受到影响。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工期控制经常成为三大控制的首要目标,尤其在高等学校,教学的周期性(以秋季招生即暑假后开学为多)使得许多学校的教学楼及宿舍楼成为“8 20”工程(即9月1日开学前必须竣工并使用),实现这一目标虽然与定额工期时常出现很大矛盾,但为了学院办学的最高宗旨和更广义的经济效益,基建主管部门当然要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以深入的技术分析控制好工期与质量

在竣工时间(保证9月15日新生入住)封死的情况下,我们对施工进度实行主动控制:

作为一个七层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施工并不复杂,即使在冬季施工也已有较成熟的技术。作为此类综合楼工程,通常将结构与装修工期大致对半安排,如果简单地抢工期,势必形成结构抢、装修也抢,容易出现质量以及安全事故,主要矛盾不突出,不可取。

传统的施工观念对冬施期间(北京为11月15日~第二年3月15日)进行基础工程(含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比较忌讳。经过认真分析,实质原因有两个:一是冬季开挖基坑和现浇混凝土确实会提高人工、设备和材料(添加剂)等费用,而且质量不易保证;二是 春节 这一中国最大传统节日使承包方施工组织难度增加。但是经过我们与承包方认真协商,对二月份北京气温认真记录并分析:二月初日平均温度为-2 2℃,并不是很低;再者地表土冻结深度为0 6m~0 8m,对4 3m深的基坑来说,反倒有利于边坡稳定;2月份土方开挖,再经过护坡施工、验槽和打基础垫层等工序,基础底板的浇注混凝土预计在3月初才开始,那时已是北京的春天。在全面分析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与承包方通力合作,于2月6日即农历正月十六日破土动工,3月24日完成基础底板浇注,以后结构施工一路抢先,于5月18日结构封顶时,我们与承包方都确信:9月15日学生入住甚至年底食堂的全面竣工已经胜利在望。综合楼结构施工与装修施工的工期比例为101∶239天。

科学认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土建工程的综和工程成本C主要由直接费S与间接费S′组成,在正常工期TO(可以定额工期代之)T0与极限工期TS之间,缩短工期会引起直接费的增加和间接费的减少,延长工期会引起直接费的减少和间接费的增加。

在大多数土建工程中,抢工期会导致成本增加,综合楼工程也如此。承包方在结构施工中的模板量、大型机械台班及人工均比正常流水施工时有所增加;去年钢筋及混凝土的大幅涨价无法回避;为加强抢工中的安全,采取了必要措施等,造成工程成本略有增加,但综合考虑三大控制基本到位,进度优先的控制目标已经实现。

4、结论

通过对学院综合楼工程在进度优先条件下成功实行进度、成本、质量及安全综合控制的回顾与分析,我们体会到:

1)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是一个工程项目快速实施的基本保证,必须扎实做好;

2)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增容改建是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并及时投入使用的可靠保障;

3)只有加强技术分析和科学管理,才能在处理好工期与质量、工期与成本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快速施工。

参考文献:

[1]王孟钧著。现代建筑 企业管理 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刘允延等。施工成本-进度的计算机集成管理(二)[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3)。

[3]张金锁。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重庆建筑大学等。建筑施工(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6]姚仲贤等。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过程的工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难度大、施工风险大的特点,在施工中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相互协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而盲目缩短工程工期的现象,造成工程质量不能达到既定标准,造成建筑使用中安全隐患的产生,怎样做好施工过程的施工进度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1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能否在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现施工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的进度管理主要是通过进行人力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进度计划的制定来实现的。工程进度控制通过对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工程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来达到工程的目标,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工程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达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施工进度计划决定着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管理。在施工中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各阶段的施工活动都需按照施工计划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施工企业施工进度管理目的。

2 影响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因素

2. 1 人为原因导致的影响

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施工中所有的技术操作,组织配合都需要人的参与,而工程管理中人员的不合理配置会对施工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 2 施工环境因素导致的影响

在施工前,由于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可能会因为各种环境原因使得施工工作不能顺利展开,例如施工现场的地质构成、水文条件、洪涝灾害、地震程度等原因没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中,对这些问题可能产生的情况没有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造成施工问题产生时,施工管理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解决。

2. 3 施工技术导致的影响

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操作流程的错误、施工工艺的错误、施工方案的不合理配置、施工安全因素繁多以及不成熟技术的应用等。

2. 4 组织管理因素导致的影响

组织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合同审批延误、施工计划安排不当、施工组织不协调等,这些因素会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停工待料、施工延误的现象。再者,工程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欠缺,造成施工交接、施工配合上出现问题。

2. 5 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影响

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材料供应不足以及施工设备故障问题,造成工程基本资源不能积极满足工程需要。对新型材料不能做到合理利用,施工设备不及时维护,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设备故障频繁产生。

2. 6 施工资金导致的影响

施工资金是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但在实际中,经常出现施工资金拖欠问题,造成施工资金短缺,资金在施工各阶段的流动困难。

2. 7 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延缓了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在工程实施的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然而,在建筑方对工程建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急于对项目展开施工,对建筑的投资额度、设计标准等的审查以及相关承包合同没有经过严格把关,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施工中的工程随意改动,缺乏对施工变更的监督、监管力度,对施工变更造成的资金流失、工期延误问题缺乏制度制约。

3 解决建筑工程进度管理问题的措施

3. 1 积极建立相应的制度管理机制

积极完善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工程施工前的方案设计,工程施工中的人员配置以及施工基础设备的配置作出统一的部署,对施工各阶段材料的使用以及资金的使用进行大体的预算,充分保证施工中各项资源充足。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问题,应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施工各阶段能够顺利展开。

3. 2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视度

在实际施工中,要定期组织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工程施工 管理知识 的培训工作,加强工程施工相关人员对工程进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够自觉进行施工工程的有效管理,并协调各方积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管理中,设置相应的奖罚措施,端正相关人员的管理态度,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工程进度管理素质。

3. 3 严格落实施工各阶段分工制度

在施工各阶段,应严格落实分工制度,将各阶段中的施工工艺落实到个人,并实施责任约束机制和奖罚措施,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的完成工程施工的各项内容,确保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更好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4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企业内部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再 教育 培训工作; 另一种是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企业应定期组织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再教育工作,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储备,以便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起到管理带头作用。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入一些实际的企业管理知识,强化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意识,使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践行管理要求,完成管理工作[2]。

3. 5 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在施工前,应就工程施工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一份详细合理的施工计划,并在实际施工中将计划细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各阶段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要求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区域。施工管理人员应深入施工基层,全面了解施工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就实际施工中出现的施工技术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做出详细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建筑技术在不断地革新,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市场还没有完全实现规范化,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意识, 总结 自身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要想不断地规范我国的建筑行业,就需要进行管理制度上的不断创新,以求达到更好的建筑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怀玉. 基于全过程动态控制下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J]. 中华民居( 下旬刊) ,2014,07∶389.

市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研究论文

参考资料: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把“千方百计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鲜明工作导向,做到“争、逼、防、干”,即立足争,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着眼逼,逼出新思路、新办法、新招数;加强防,防安全风险、防质量风险、防廉政风险;坚持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只要我们顽强拼博,奋力冲刺,就能续写宿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篇章。 一、立足“争”,全力促发展,进一步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劲态势今年,随着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国内外经济运行明显减速,交通基础设施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危中之机,用好危中之机,采取一切措施,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咬定目标、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新一轮大发展。 (一)立足“争”,必须客观总结去年发展成效。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紧紧围绕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主攻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我局通过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为伟盛塑业,计划总投资亿元;已验收的竣工项目分别是龙马动力、中联物流、创裕制衣、着得禄内衣等一批项目,以及伟盛塑业、丰泰养殖、德明针纺、集装箱保税库、江苏通泰物流等一批开工形象进度明显的项目,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超额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目标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们积极加强资金筹措、狠抓前期工作、加快工程推进、严格质量监管,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占省厅下达年度计划的113%。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法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措施扎实有效,路政航政管理不断完善,运输市场经营行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们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深入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安全专项整治,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交通基础设施行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的工作思路,在以往“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岗三责”制度,即所有决策层和管理层要对自身的分管工作、分管工作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所有执行层对自身的业务工作、廉洁自律及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立足“争”,必须敏锐捕捉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是最宝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在当前纷繁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前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加快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等多项内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强调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向农村集中居住点延伸,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这就对我市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任务。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保增长、促稳定相关措施,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我们要瞄准国家和省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盘子、上本子、入笼子。二是宏观政策宽松的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组合拳”,涉及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趋向松动,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信贷支持。这为我们提供了多年企盼、急切需要、短期见效、长期受益的政策机遇和宽松环境。三是低成本生产建设的机遇。当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劳动力成本持续走低、重大机械装备价格下降,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本增效、扩大投资提供了机遇。四是体制整合的机遇。国家“大部制”改革将逐步深入,省厅已经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市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整合,这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主动,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转变、供给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立足“争”,面对挑战和难题,必须高点定位全年奋斗目标。面对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懈怠,就会贻误机遇,耽误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全面谋划今年的目标任务。工程投入要更大,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体系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宿宿淮铁路,进一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和以京杭运河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加快推进宿迁中心港物流枢纽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要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运输结构要更优,大力调整和优化运输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运输市场集约化水平,快速推进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改造工作,加快运输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积极鼓励货运经营业户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挂车、特种专用或重型货车,促进货运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行业管理要更严,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监管力度,确保将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严把行政审批关口,注重行业动态监管,将违章经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秩序。队伍形象要更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职工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机关作风建设、文明创建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全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行业形象提升协调并进;全面推行全员“一岗三责”制度,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着眼“逼”,极力促落实,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工作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都已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要从体制机制上把干部职工“逼”向一线,使全体人员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做到拼字当头,只争朝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一)加大奖惩力度,将干部职工逼向招商一线。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区域经济的“脊梁骨”。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将招大引强工作作为考量干部工作水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和帮办服务能力,确保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三个一”,引进一个亿元项目、竣工一个亿元项目、投产一个亿元项目。一要着眼招大引强。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投资导向,围绕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紧盯重点企业,多方合力攻坚,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抗风险能力强、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大项目,努力在“国际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二要强化帮办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落户只是招商成功的一半、精心服务才是招商过程的始终”的理念,重点服务好项目从落户到投产达效过程中涉及土地、建设、供电等手续办理和交涉工作,最大限度节约客商的时间和精力。要深入企业一线,采取“一企一策”、“个案解决”的办法,帮助企业理思路、找对策、谋发展。三要完善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和“重奖重罚制”,始终“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从招商一线发现、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经局党委会研究,凡是能引进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单体大项目,不仅按规定给予物质奖励,是科员或副科级干部的,可以破格晋升为正科级,是正科级干部的,建议市委予以提拔;要继续坚持“任务分解机制”、“任务倒逼机制”、“一线工作法”和“现场会办制”,对招商引资和帮办服务进行任务分解,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考核,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会办,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责任分解,把干部职工逼向工程建设一线。今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是历史上最重的一年。宿宿淮铁路上半年将开工建设,宿新高速公路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同时,要加快国道205宿迁段、省道245沭阳至泗洪段、省道249宿迁至靳桥段、省道330宿迁段、运河一号桥、黄河三号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79公里,可谓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其位,谋其事”。始终怀有工作责任心和发展使命感,是一名合格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各级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更加主动地承担责任,带头抓好工作落实。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落实领导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借鉴市领导重大项目建设风险抵押金的办法,把各级干部推向工程建设第一线,使手中的权力和担当的责任相一致。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将每一项具体的责任都分解和落实到基层、到人头,把目标分解的过程变成落实责任的过程,让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担责任。 (三)推行干部下访,把干部逼向矛盾集中一线。信访工作是化解交通基础设施矛盾、维护行业稳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近期,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已经实施,做好当前的行业稳定工作,更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当前信访工作的实际,广泛实施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要细化工作方案。根据领导干部的分管范围和主要职责,明确干部下访联系点,按照“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等方式,重点解决所属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基层一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零距离”下访工作责任制、包案责任制、归口办理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相关配套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到位。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务求工作实效。下访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接待但未能当场结案的信访案件,要切实加强跟踪,及时对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和通报,抓好调处落实工作,做到取信于民。三要注重解决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信访工作中,严格按照信访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诉息访不放过的原则,力求给信访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三、加强“防”,努力打基础,进一步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交通基础设施快发展,基础是关键。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部门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防安全事故发生。随着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我们在加强行业管理时,牢牢将安全管理贯穿于行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安全形势稳定。一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各种险情预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水上搜救力量储备制度,完善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工作规程,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安全事故处理到位。二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力度。近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接连发生了多起交通基础设施事故,去年12月22日,沭阳县二运公司发生了2辆公交车相撞,造成2人当场死亡、10多人受伤的较大事故;1月4日上午,市交运集团苏N03069在从上海返宿途中发生侧翻,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1月6日上午,宿豫区三运公司81路公交车发生车辆碰撞事故,造成13人受伤。这些血淋淋的事故,各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局、各有关行业监管部门一定要引以为戒,做到警钟长鸣,深挖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努力加大客运市场安全监管力度。要深入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顿和出租运输市场整顿,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继续加强公路通行秩序管理,加大对超限车船、非标及建筑控制区构筑物、非法搭接道口的打击力度,维护路产路权;继续抓好我市境内“两湖一河”重点水域和“两客一危”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并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快速反应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我市12395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建设,确保水上搜救的快速反应,重点提高我市境内京杭运河、骆马湖、洪泽湖水域突发事件救助保障能力。加大渡口渡船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撤渡建桥工程,保持全市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加强港口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危险货物码头专家会诊行动。切实加大公路陡坡、急转弯、险段、危桥改造力度,不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二)防不廉洁行为发生。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不廉洁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为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日常的政治学习中,切实规范对领导干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建设。要围绕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设计变更等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打造“阳光工程”。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廉政合同制、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和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制先进经验做法,规范和完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及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三要突出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要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要以改革统揽防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干部人事、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体制、财务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把反腐倡廉的措施融入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之中,堵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 (三)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如果质量不合格,路修得越长,浪费就越大,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把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一是继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不断创新质量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工作水平。继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层层落实质量目标和责任;要加大对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航道船闸、港口码头等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强化质量通报,实施舆论监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隐患暴露在阳光之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大工程质量检测频率,做到严防死守,层层把关,面面俱到,环环入扣。二是努力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创新。要切实更新设计观念,努力推动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精细、环保、节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要积极推广预控法,尽早解决工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分项工程提早安排开工,对人力、设备不能满足完成目标任务要求的,要立即加大投入。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流程,节约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三是深入开展纪检派驻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地活动,加强工程廉政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教育、督查力度。要在市局纪委的统一领导下,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派出纪检监察组,对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管理等重点环节监督,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坚持“干”,奋力求突破,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组织保障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各单位、各部门务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刻不松懈、丝毫不松劲,扎实开展工作。 (一)真抓实干,关键要领导带头。最宝贵的措施是实干的措施,最关键的落实是领导带头。当前,市委、市政府、市局交办的工作,有时还存在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到底现象,根子就在于有关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对交办工作一签了事。推进工作,作为负责同志不仅要运筹帷幄、掌控全局,当好指挥员,更要冲锋在前、率先垂范,争当战斗员。每承担一项具体工作,必须有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意识,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班长,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带头维护大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门的利益关系,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 (二)真抓实干,重点要转变作风。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时时、处处、事事抓落实、抓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亲自组织工作落实,经常对工作检查过问,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大项目推进、加快转变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政务公开等重大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和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各项决策能最大程度的贴民心、顺民意;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听民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集中民智、落实民意上,努力在自身岗位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急事、难事;要加强督查问责,以督查改善工作、促进整改、推动落实。今后,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市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要进行全过程督查督办,各单位要明确专门科室扎口管理,专门人员负责办理。对已经完成的要查成效,看是不是言行一致,达到预期目标,将来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形成强力推进之势;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找准影响落实的症结,打通影响落实环节,处理影响落实的人员。 (三)真抓实干,核心要攻坚克难。干工作、谋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一当前最紧要、最艰巨的任务,各级干部特别是招商引资负责同志要主动奔赴第一线,招引项目、服务项目。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前期工作难、筹资难等问题,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主动研究政策,加大向上协调力度,努力在条规和变通之间找准结合点,快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面对当前燃油税改革中人员转岗分流、工作职能转变和重心适度转移的难题,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深入排查隐患,主动研究措施,依法遵规化解矛盾。总之,要把突破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作作为做好全局工作的总抓手,以难点突破之利谋求全局成功之道,以重点突破之功取得整体推进之效。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秉承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顽强毅力、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面夺取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的新胜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论文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不足。本文对传统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BOT、TOT、PFI以及新兴的ABS、PPP等形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对拓宽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进行探讨。我国正处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进程之中,由于企业的市场参与所带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为融资手段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本内容,按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有机整体;是人类集中,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和智力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实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不足。对传统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BOT、TOT、PFI以及新兴的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公私合伙制)等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对拓宽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进行探讨是必要的。一、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方式BOT意为“建设—经营—转让”,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BOT最本质的特点是使私营企业资金用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其典型形式是:项目所在地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投资人所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特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并通过项目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获取投资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最终归属于政府,因此,BOT模式有时也被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简而言之,BOT一词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征的简要概括。BOT方式不仅是一个融资的协议,而且还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的协议。在协议的基础上,公私双方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向公众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20世纪70年代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越来越紧张,而面对的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政府充当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越来越困难论文网。BO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满足了普遍性的内在需求。各国都开始运用这种新的模式进行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英法海峡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的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电厂等。BOT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操作过程复杂,中间环节较多,涉及到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比较完善的特许协议来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BOT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资金的融资方式、风险的分担、资金的结构、回报率的确认以及政府与项目公司各自的地位等问题,这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双方合作关系的长久维持。此外,BOT项目需严格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BOT模式适用于那些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建成后具有稳定收益的建设项目。经营性政府工程,如污水处理厂、发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公共设施具备这一特点。通过BOT模式,政府得以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项目建设的初始投入,将有限资金投入到的领域。目前,BOT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经营性城建项目中一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融资模式。

城市基础建设的论文题目

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1.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国家铁路建设近些年发展的十分迅猛,动车、高铁的快速建设、运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巨大。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参考_铁道交通的论文如何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题目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

2、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融合预测研究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4、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及拥挤扩散范围估计 方法 研究

5、基于CIC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风险认知研究

7、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8、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9、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方法研究

10、基于多维矩阵WB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11、轨道交通工程绿色施工与清洁生产研究

12、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13、天津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墙耐久性研究

14、国内轨道交通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15、基层质监机构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

16、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7、珠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线路选线规划设计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19、面向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服务集成与系统设计

20、重庆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

21、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研究

22、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23、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4、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5、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

27、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

28、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分析研究

29、大型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研究

30、基于GIS的城轨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31、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2、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34、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5、国道G4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优化与仿真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研究

3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38、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39、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及其应对策略

40、轨道交通配套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41、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42、轨道交通工程主控模式下变电所综合监控的应用研究

43、甘肃圆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

44、城市交通智能感知与传感器 网络技术 研究

45、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文本信息的数据挖掘研究

46、中铁二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47、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49、道路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50、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关键指标和主要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2、蒙华铁路运输需求及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3、基于AFC和列车时刻表的城轨乘客时空扩展出行路径匹配

4、城轨市郊线快慢车停站方案优化研究

5、工程局铁路运输公司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6、多运营主体共存下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研究

7、城轨实验室沙盘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8、基于节点理论的铁路冷链集散中心运作研究

9、ApacheShiro在铁路Wi-Fi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10、京沪高速铁路GIS平台研究与实现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12、高等职业 教育 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13、地铁停运紧急情况下公共交通接驳问题研究

1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营安全管理需求分析与系统开发

15、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体系时空效率研究

16、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轨列车车底运用优化研究

17、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18、烟大铁路轮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19、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

20、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机理及相关应用问题研究

21、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22、智能铁路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

2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综合交通枢纽价值规划研究

24、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

25、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主动托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6、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27、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计划一体化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29、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路基沉降规律及控制标准研究

30、基于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建模及其实证研究

31、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

32、铁路运营费用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33、内陆中转型铁路枢纽集装箱海铁联合运输组织理论研究

34、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研究

35、集疏运系统背景下运煤铁路基础设施规划与评价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37、交通枢纽城市高铁引线项目关键技术研究

3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39、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40、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管理研究

41、日本第三部门发展的合理性问题研究

42、湖南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43、网络化运营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底运用优化方法研究

44、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5、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

46、PPP/BOT项目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

47、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48、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

49、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协调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50、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研究

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

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

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

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

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

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

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

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

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

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

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

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

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

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

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

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

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

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

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

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

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

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

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

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

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

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

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

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

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

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42、列车定位 系统安全 性研究

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

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

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

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

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论文(2)

★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管理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 轨道交通管理论文(2)

★ 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论文(2)

我提供资料 也可以现做

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效管理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它不仅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整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先导性,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存在问题, 从而提出了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方法 。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ilot,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infrastructure; Urba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城市管理是政府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康、高效进行以及其他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它既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又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好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预测,超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系统性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整个城市为其预测基础和发展目标的。其服务方式、供给方式、输送 渠道 等都是分别在相关特定的系统中实现的。如道路网络系统形成城市道路骨架, 联系城市内外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各自形成网络系统,把服务输送到千家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是部分公用行业具有垄断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 它的产品是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服务的,这是它有别于 其它 商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其产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使用都不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平、保证稳定的原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实行价格控制,致使部分公用企业以市场经济产品制造成本,按计划经济的商品价格销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脱节。

(4)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是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目的。因此,投入是政府的,产出是全社会共享的,必须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放在整个城市经营活动中来统筹考虑。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1 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内容

现代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不仅包括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道路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等广义的内容,也包括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民需要的消费经济领域的城市管理概念,同时也涉及到人口、治安、社团组织、社会福利等在内的城市社会管理。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是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发挥城市综合效益为目的的综合管理。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职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主要是实现政府从基础设施生产领域逐渐退出的目的,实现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供给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与效率;对市场供给基础设施的弊端实行规制,克服市场供给的盲目性,在保证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基础上,保证消费者利益。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 城市基础设施生产方式

选择基础设施的生产方式意味着选择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即是选择公共生产还是市场生产。第一, 市场生产方式。该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在于保证效率。在没有市场缺陷的条件下, 利润最大化动机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最终使生产者将生产成本降低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最低水平。第二, 公共生产方式。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而言, 既然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就是次优选择。

2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垄断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影响其效益发挥的诸多问题。

(1) 建设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出现,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市场化改革, 但效果并不理想。

(2)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问题频繁

第一, 项目投资管理不规范。高估项目投资概算、多计工程结算价款、建设单位违规使用建设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 项目建设违反基建程序。第三, 项目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 措施

1 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业”。所以,在优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仅有政府干预是远远不够的, 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还必须市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纠正思想上的偏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方案

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方案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的需要,又要契合城市的经济、 文化 特色。在具体规划方案中, 要明确标注城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 要重点投入和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设施行业。如: 交通、电力、通信、环保几大行业都应重点规划。规划方案中,还要明确标注计划每个阶段(如一年)要达到的工程进度和计划投入资金的额度,包括资金的来源渠道等。此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 应尤其重视城市中心区区域和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工作,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加强对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只有严格执行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才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最终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

3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

首先,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技术质量标准,来保证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投入资金的协调管理上, 要始终坚持资金运用服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同时坚持资金管理和业务管理相统一。避免出现,规划与资金管理脱节, 使资金分散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部门。这样才能促使参与建设的企业和单位, 在责任细化的压力之下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减少浪费,也避免了因工程质量问题不合格而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产生。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可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综合网络系统, 在网络空间里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实际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维护, 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工作考核制度。有奖有罚,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个人,真正做到快速解决问题,增强管理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产生城市集聚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政府提供环节还存在大量的不经济现象, 严重地影响着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无论对于城市的发展, 还是对于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俊芳. 对城市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4)

[2] 李贵民.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2)

[3] 郑强.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7)

[4] 周晟宇,王洪光. 浅谈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体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

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就是城市基础设施,是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程度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主要是以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手段为主,并存以其他融资模式。但我们发现融资渠道狭窄,运营效率低下,运营管理技术水平低下是摆在政府面前的诸多困难。随着民间资金积聚增速加快,如何鼓励、推动、完善其它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了当务之急。为改变此局面,多种融资模式如BOT、ABS、PPP等均已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

一、项目融资与BOT融资

项目融资出现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资本运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得到普遍应用。如道路、桥梁、电厂、港口、机场、城市给排水等。项目融资是以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和全部收益为其债务(如银行贷款)的偿还提供保证的,即项目未来的可用于偿还债务的净现金流量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

BOT融资是英文Build(建设)-0perate(运营)—Transfer(转交)的缩写。其含义是一个发起者(非国有部门)从委托人(通常为政府)手中获得特许权,随之组成项目公司着手从事项目的经营,获得利润用于收回融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无偿地转让给委托人。从199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 BOT 模式的试运营和相关推广,BOT 融资方式也逐渐受到关注。这种不同与以往的新型融资模式有助于推动民间资本加大投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也获得相应的收益回报。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影响因素

外界多种因素对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存在着较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法规

随着我国制订和颁布多个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定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法律环境。目前有关BOT项目融资的法规性文件大多是部门内部通知,透明度低、权威性差,各部门规定内容冲突,或与《 公司法 》等相关法律不一致,导致实际运作过程中操作性差。

2.政府行为与信用

客观上讲政府缺少BOT管理 经验 ,出现政出多门、管理真空、职权交叉等现象。例如在项目的立项、规划许可、土地审批等相关手续办理方面与普通项目审批无异,导致费时费力,最终导致外部建设条件落实难、项目融资进行难。同时,政府的信用风险也是BOT 项目融资中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

3.投资环境与自身实力

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并且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BOT项目融资的招商引资也有着决定影响。企业自身必须有与BOT项目相匹配的规模与财务能力,才能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进行融资的成功率也会提高。同时,要求企业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三、 BOT融资的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就是风险识别,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客观存在多种风险及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系统归类。从企业角度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的风险识别要包括政治及不可预测风险、经济风险、建设风险、经营风险。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衡量各种风险对项目实现目标的影响及程度。通过风险定性分析将风险进行排序,确立风险应对优先级;风险定量分析将已排序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该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对项目结果的影响层极。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的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就BOT融资而言,在评估可行性及特许 经营合同 中规避可预见风险;通过设计合理组合工具来接受风险;采取针对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程度;通过购买 保险 来分担风险。

4.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决策主体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对具体实施情况风险规划、监控、信息反馈、识别估计、整改调整,以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在风险监控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应对计划、实际风险发展变化情况及可用于风险控制资源等几个方面对风险进行综合化管理。最终实现尽早识别风险、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消除风险消极后果及吸取经验教训等风险监控目标。

四、结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善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认为BOT融资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应用亦适合当前国情的需求,通过BOT融资可以实现短期内给政府解决一次性财政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投资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在实践之中,要通过科学分析多种因素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融资的影响,将风险管理实践化、风险识别具体化、风险应对数据化、风险监控常态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明确各参与方承担何种程度的风险及具体的承担方式,并将项目合同、融资合同、担保合同及其它支持文件等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方法贯穿项目建设周期,合理规划,紧密衔接,最终使得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蔡宇飞.BOT、PPP与ABS三种模式的比较探析[J].金融财会.20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