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细看一朵一首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6 23:15:56

细看一朵一首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1.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之我见,2.现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浅析,3.现代诗歌的中的主观意向剖析,4.现代诗歌的....等等,这一类的论文题目可以分别进行选择,以上四个仅供参考,只是抛砖引玉,只有找一些现代诗歌的作品,举例论述就可以了,不要拘泥于观点,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加以论证就可以了。并不难,注意论文不要太大,具体才好写。

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多读、多自问、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意逆志,才能透彻领悟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鉴赏

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鉴赏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一、多读

所谓鉴赏,除音乐外,是与“看”的动作紧密相连。鉴赏的“鉴”字,就是“看”的意思。虽同是一个看的动作,却又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相近的字,从来就有“见”、“视”、“观”三字,但它们的程度却同中有异。“见”是“见到,看见”之义,不包含复杂的心理作用。“视”是指“见到,看见,观察”的意思。同一个“看”,包含“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幅画或一篇文章是“见”,表明这是某人曾画过这么一幅画或做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曾画着或写着什么而已。“视”则是辨别这一幅画或这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而“观”则是深入其境,用整个心思去和阅读理解。“见”只是一种感官,“视”是一种知识思辨,“观”则是包含整个的心理活动。只有到达“观”的境界,才称得上“鉴赏”。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距离产生美。“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而我们读古诗词大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果是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这实在是一件可惜可憾之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读着玩,并且在反复玩中随时觉有新的意味发现,这才是真正把玩古诗词中的妙处,才真正称得上阅读鉴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就要力求做到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们只有通过多读古典诗词,走进古典诗词,走近作者,产生共鸣,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以期提高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多自问

诚然,要培养和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单纯地“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歌德谈话录》)。鉴赏是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在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不断地反复自问,这样就会获得一种“鉴赏”的愉悦。如语法方面,我们就应多自问这首古诗词是否有倒装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自问就明白了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出了一幅生动幽美而又祥和的山村村居图。如抒情方面,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问就明了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及人,想到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自问: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三、知人论世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应知人论世,因为一首好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风格和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有关,即“诗如其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这样就了解词人当时作词的背景,即有情人却不能长相厮守,咫尺天涯,凄凉而无奈地分居两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离愁别绪,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阅读鉴赏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四、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而我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与作者的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的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读了所以会感到欢欣愉悦,觉得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全是依赖想象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应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通过想象,置身诗境,我们就知道首句以“碧玉”喻树,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以丝带喻柳条,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用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虚实相生,想象独到奇特。再缘景明情,就知晓了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以意逆志,透彻领悟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易卜生曾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走近作者,即以己意去探求作者的意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但如能以意逆志,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不以意逆志,没有透彻领悟作品,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这句话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当然,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少不了多批注。唐彪曾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读书笔记之类,对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涂光社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M].赵柏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与朵渔诗歌诗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迷踪与沉寂》,《新华文摘》1999(8)《反传统的歌唱》,《文学评论》2000(2)《后朦胧诗整体观》,《文学评论》2002(2)《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文学评论》2003(2)《世纪之交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2(5)《在构想与实现之间:评海子的“大诗”》,《文学评论丛刊》2003(1)《重述与建构:评胡适的文学史观》,《文艺研究》2005(11)《戴望舒诗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1(3)《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文艺理论研究》2002(5)《卞之琳诗歌的艺术新质》,《文艺理论研究》1999(1)《激情与技术遇合:90年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新向度》,《文艺理论研究》2004(2)《朦胧美: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文艺理论研究》1999(5)《面向“此在”的思考与言说》,《光明日报》2006年8月25日《沉寂与坚守》,《光明日报》2007年12月7日《评〈中国新诗流变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4)《评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论废名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2)《后朦胧诗的语言策略》,《诗探索》2002(3-4期)《评吕周聚〈当代先锋诗歌研究〉》,《诗探索》2003(1、2合刊)《亚文化选择:民刊策略与边缘立场》,《诗探索》2003(3-4期)《后朦胧诗抒情策略的转移》,《诗探索》1995(4)《在智性抒情的僻路上:评金克木的诗》,《社会科学战线》1999(6),《诗探索》2000(3、4合刊)《“界碑”的还原与凸显》,《社会科学战线》2007(6)《近二十年先锋诗歌的历史流程与艺术走向》,《诗探索》2005(1)《论曾卓的诗》,《诗探索》2001(1、2合刊)《汉语诗学本体论的再审与重构》,《诗探索》2002(1、2合刊)《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形式汲纳》,《天津社会科学》2002(3)《知识分子写作:智性的思想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4(1)《困惑:黑土诗为何走入低谷》,《文艺评论》1990(1)《关于诗的对话》,《文艺评论》2001(5)《本色的布拉吉:李琦的散文世界凝视》,《文艺评论》2003(1)《先锋诗歌的历史断裂与转型》,《中外诗歌研究》2003(3)、《文艺评论》2004(3)《朦胧诗艺术的盖棺论定》,《文艺评论》1998(6)《告别优雅》,《文艺评论》1997(3)《寻找纯粹:李琦诗歌感知方式的选择》,《文艺评论》2005(4)《黑土地:卓然独立的风景——评陆少平的诗》,《文艺评论》1990(2)《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序》,《文艺评论》2001(6)《生命本体的喧哗》,《文艺评论》1998(1)《语言视角:一种可行的诗歌阐释途径》,《文艺评论》2007(4)《率性自然的“精神还乡”——于志学散文论》,《文艺评论》2007(3)《迟滞视野下的史学重构》,《文艺评论》2006(3)《后朦胧诗的命运反思》,《评论》2000(创刊号)《先锋诗人自杀的历史反思》,《评论》2003上卷《黑色的精灵在歌唱》,《评论》2004(2)《以人心丰富世界》,《文艺争鸣》2008(4)《现代诗派中主情派与主知派的审美差异》,《北方论丛》2002(2)《九叶诗派的发生动因与美学评价》,《北方论丛》1990(1)《评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北方论丛》1995(1)《新月诗派的巴那斯主义倾向》,《北方论丛》1997(4)《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北方论丛》1999(3)《世纪末诗坛的论争和分化》,《北方论丛》2003(3)《李琦诗歌的理趣美》,《北方论丛》2004(1)《品与思:一种精神的生成与象征》《北方论丛》2005(1)《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北方论丛》1998(1)《都市放歌:评徐迟的诗》,《北方论丛》2001(1)《朦胧诗的论争与价值重估》,《北方论丛》1996(2)《歧路的诗学》,《北方论丛》2007(6)《龙江新时期文学概观》,《文艺报》2002年5月8日《成功的学术“去蔽”》,《文艺报》2005年8月18日《龙江诗坛忧思》,《黑龙江日报》1994年11月10日《黑土地:萌动的春潮》,《黑龙江日报》1989年1月4日《心灵与历史同构:朦胧诗的心理机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5)《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社会科学辑刊》1999(2)《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中西诗艺接受论纲》,《社会科学辑刊》1996(5)《北大荒诗与西部诗的美学差异》,《当代作家评论》1987(1)《1984-2004先锋诗歌整体观》,《当代作家评论》2006(3)《“复调”意向与“交流”诗学:论翟永明的诗》,《当代作家评论》2006(3)《解构传统的女性诗学:80年代的女性主义诗歌》,《文史哲》2003(4)《浪漫理想的余晖:海子诗歌的艺术个性》,《艺术广角》2003(4)《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中国文学研究》2004(1)《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中州学刊》1994(3)《李金发诗歌成败论》,《中州学刊》2001(5)《何其芳诗歌的情思空间与艺术个性》,《江汉论坛》2001(9)《是非二元的共在:论十七年的诗歌》,《江汉论坛》2002(3)《非非诗派:还原“前文化”的艺术探险》,《江汉论坛》2004(8)《论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江汉论坛》2005(10)《他们诗派:返回本体与语感实验》,《创作评谭》2004(12)《朴素的力量:评吴宝三的散文》,《北方文学》2004(8)、《文艺报》2006年7月15日《原创的快乐的文本:70后的诗歌创作》,《山花》2004(5)《在自由、爱与悲悯中落笔——论朵渔及其诗歌》,《山花》2008(2)《人的尊严,诗的风骨:评山青的诗》,《黄河诗报》1988(3)《瀚海雪原的雄浑鸣奏》,《青海湖》1990(7)《民间立场:日常口语化的解构写作》,《文学与文化》6辑,2005《悖论与焦虑:简说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文学与文化》(8)《闻一多诗歌与徐志摩诗歌的美学差异》,《闻一多研究集刊》9辑2004《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概观》,《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2)《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吉林大学学报》2007(1)《问鼎上层文化:胡适的哲学史研究》,《吉首大学学报》2005(2)《感伤又明朗的缪斯魂:评路易士的诗》,《天津大学学报》2000(4)《九叶诗派的本体特征》,《天津大学学报》2001(3)《简说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学习与探索》2001(2)《清洁的河流:李琦诗歌的价值定位》,《学习与探索》2002(6)《对抗传统的精神探险:评于坚的诗》,《学习与探索》2006(1)《翻译与现代新诗命名》,《学习与探索》2007(5)《值得信赖的诗评家:论吴思敬的诗歌研究》,《南方文坛》2002(6)《论程光炜的新诗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7(5)《凭文本支撑的精神鸣唱:“中间代”诗歌论》,《广东社会科学》2007(2)《九叶诗派的价值估衡》,《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20世纪20年代象征诗派的艺术形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原创与实验: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的艺术趋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朦胧诗后先锋诗歌概观》,《南开大学学报》2006(3)《对抗“古典”的背后:穆旦诗歌的“传统性》,《南开大学学报》2007(3)《穆旦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3)《新时期先锋诗歌的民刊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1)《禅趣盎然的诗意探寻:从废名的四首小诗谈起》,《名作欣赏》2005(4)《象征诗派的艺术新质》,《江海学刊》1996(4)《朦胧诗后诗坛印象》,《文学自由谈》1989(6)《传统诗美的认同与创造:论林庚的诗》,《北京大学学报》2000(3)《忧郁而感伤的精灵:简说杜涯的诗》,《诗刊》2006(1)《由来与归宿:现代诗派的历史流向》,《求是学刊》1999(3)《新诗鉴赏方法说略》,《求是学刊》2007(1)《台湾现代派诗抽样分析:纪弦、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瘂弦》,《台湾研究集刊》2006(1)《台湾现代派诗的思想与艺术殊相》,《台湾研究集刊》1998(4)

16 圣洁的一面 宇向 为了让更多的阳光进来 整个上午我都在擦洗一块玻璃 我把它擦得很干净 干净得好像没有玻璃,好像只剩下空气 过后我陷进沙发里 欣赏那一方块充足的阳光 一只苍蝇飞出去,撞在上面 一只苍蝇想飞进来,撞在上面 一些苍蝇想飞进飞出,它们撞在上面 窗台上几只苍蝇 扭动着身子在阳光中盲目地挣扎 我想我的生活和这些苍蝇的生活没有多大区别 我一直幻想朝向圣洁的一面 诗评:对于我而言,什么诗歌吸引我呢?不同阶段的审美不同,这几年我的审美便处于宇向这首诗。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我竟有说不出的感情。他们的为人处世,他们的趣味和残败之美勾引着我。此诗和我一样,有时候盲目的做一些事情,有时候飞来飞去,休憩的时候,有点盼头。这种感觉,樱花飘零。 17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尹丽川 哎 再往上一点再往下一点再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钉钉子 噢 再快一点再慢一点再松一点再紧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扫黄或系鞋带 喔 再深一点再浅一点再轻一点再重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按摩、写诗、洗头或洗脚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呢 嗯 再舒服一些嘛 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诗评:有种诗标志着一个时代开始,有种诗是某流派的集大成者代表者,有种诗是那个时代的标杆。尹丽川此诗名气很大,我很久之后才找到。下半身主义开拓了很多人的眼界,卡夫卡教会他人写小说,这首诗也是。时代的病症不全然是坏的,但可以用钉钉子来写,可以用做爱来写。 18 我的时间 春树 她说,后天有空吗 我说有的 你知道 对一些人 我一直都有时间     评诗:我知道我一直在找这样的女生,我知道这样的女生每一个都是我热爱的。春树很活泼但是她又是内向的,有种女孩让你崇拜又想保护,发展一段邂逅是好的方式。我在想,发现一颗掉进湖水的石头,她是不是充满诱惑。 19 霾时代 朵渔 窗外,雾霾倒立如海,火车站 像一艘静静的驳船 一枚干枯的浆果垂挂在树枝上 像不测的骰子在轮盘上旋转 室内偶尔的一阵明亮 那是积雪带来的短暂反光 寂静如林中鹿群竖耳倾听的一刻 一张记忆中的脸庞在窗外浮现 他们在雾霭重重中判了他的罪 用一群老人繁杂、糟烂的内心 他们用帝国合唱队的法律 让一个元音强有力地沉默下来 而现在,我也是沉默的一员了 仿佛一直都是如此,无论在哪里 我都是那虚无的、不存在的一部分 将脸埋在雾里,让沉默代替我说话。 评诗:我评过这首诗,朵渔的诗极富知识分子。如下——朵渔的诗是哲学的、智性的。这个点针对他大部分诗歌,相对于很多感性的诗人,朵渔身上的哲学家气质让汉语诗歌兼容理性的魅力。诗人如何书写时代?诗人在这个时代思考什么?在我看来,朵渔是浪漫者,也是个行者。在我们这个丰富变化、大悲大喜的时代,朵渔没有沉默。很多人写不好灾难诗、时代诗,要么自以为是,要么不知所云、感情泛滥。朵渔这首《霾时代》,属于佳作。刺眼,深刻。我们就像置身于大海驳船上,雾霭重重。对于周遭发生的,我们大多数人在沉默。这不仅是雾霾之殇,诗中被判罪的他,也是自由的低头、毁灭。在强权、浓雾的裹挟,我们无处可逃,也或许“无能为力”,每个人都像鸵鸟,蝇营狗苟,在巨大的沉默与虚无里。 20 海风吹过 沈浩波 我和伊沙、侯马、 于坚、黎明鹏 还有宋晓贤 傍晚来到 祖国的南海边 吃大排档 一边吃 一边看着眼前 波浪翻滚的海面 一边还 谈论诗歌 大家都觉得 特别牛逼 可是往往 一阵海风吹过 我们就 不那么 牛逼了 评诗:解构这种东西在诗的语言里可谓有趣,端了满汉全席是长诗史诗,小炒可以热热一阵,而大排档的诗如此下,如此脏话,如此真实,如此生活。

出门,独自走进黄昏的光里。光阴刺眼一格一格的人群皆与我无关。安静也只是丛书般的安静我在自己的城市流亡已久。刚才谁走了?一位旧友。说了些什么?朕与汝在,天下不孤。革命无非是请客吃饭,满席的讥弹算我没说。口渴的人跳进阳光下的海,同此怀抱者种冰于不羁的玉壶。 四月青山,空气绿得发蓝,无人追逐的鸟在无聊中死去我们来此做甚?禅房春深,草如席杯中酒和窗外的雨,安静只是一阵玻璃的安静一年一度的法事,招来多少老灵魂我们来此做甚?想当年,革命如登山,而如今青山如市,游人如织在那一层层的枯叶里,在那痰迹中我们还来此做甚?起风了,下山的人变作轻快的石头在鸟鸣中,在山涧里风吹他,吹他头上的三根乱发有多少无奈,多少敌意一圈圈漾开,如笑纹。 我来此尚有雨的款待。我来此醉访木匠。雨打屋檐,上青苔入花丛,一连几个跟头如开放的湿裙子我听见她们挤呀挤的差点笑出声来。终于可以偃卧寒榻听风似雨了,终于可以滴水不必穿石。我有时听到自己在哭,哭什么?我依然活着。也只有活着了。 类似的故事我听过数遍,但这事从他嘴里讲出来,无疑增加了可信度。我们坐在靠近公路的山间农舍,喝茶,聊天,话题不多的时刻,看汽车喘着气,往上爬我在想,如果那故事里的女孩就坐在我们身边,会不会有另一种结局。一片云从山顶翻过来,露出微雨的清凉两只蝴蝶在木栏上扇动着翅膀,不可能有别的结局了,无论如何她都会悲惨地死去,或死于哺乳般的顺从,或死于警察的陈词滥调。这老兄一边写诗,一边办案,死与抒情正如黑暗融进黄昏的光里。 轰鸣,全部的轰鸣堆在窗下如一支炮队在前进……雨滴结束了,流沙在持续。我躲进身体里不出来,怕见人。黄鹂结束了,蚂蚁在持续。女生结束了,校长在持续。我告诫自己:上山要多走弯路。深山结束了,华南虎在持续。姓王的刽子手结束了,姓江的在持续。无非是几块钱,无非是,无非!蓝天结束了,尿布在持续。一个杜甫结束了,一百个杜二在持续。我是自己的小诗人,唐诗里的五言律。皇帝结束了,孩子在持续。谁来为他穿新衣?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一窝蜂,没意义。啊,多少毒液,如甜品在泪水中,在文件里,在阳光下。 清晨,在鸡叫声中醒来,冒着雪去小学校,教室昏暗,墙上一排大胡子,瞪着全人类的目光我们在黑暗中晨读,往手上哈气课后,一阵清冽的寒意,昨夜的雪花已化作冰挂,从学校到村庄的官道成为冰凌的宫殿我们被眼前的事物惊呆了,仿佛那个贫困的世界,已被冰雪融化我们在冰中追逐嬉戏,太阳出来之前不准备回家 有没有这样一种东西,它鲜艳、微凉像鲜花之翼飘在罕无人迹的小路旁那时你踮脚,张臂长发遮住我的脸 我关心的不是每一条河流她们的初潮、涨潮,她们的出身、家谱我关心的不是她们身形的胖瘦,她们长满了栗子树的两岸我不关心有几座水泥桥跨越了她们的身体我不关心她们胃里的鱼虾的命运我关心的不是河流的冰期、汛期她们肯定都有自己的安排我关心的不是她们曾吞没了几个戏水的顽童和投河而去的村妇她们容纳了多少生活的泥沙这些,我不要关心。我关心的是河流的终点。她们就这么流啊流啊,总有一个地方接纳了她们疲惫的身躯,总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劝慰了她们艰难的旅程。比如我记忆里的一条河流,她流到我的故乡时已老态龙钟,在宽大的河床面前进进退退,欲走还休。

与小诗七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唐代继承于南朝的诗歌,但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因素的配合变化都是广义的技巧问题。 (一)修辞方法: l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8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共有5种: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诗歌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一、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①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②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白描与工笔(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粗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现常用于写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例如: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工笔,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在写作上常常称作细描。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④细节描写 :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又如: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周围的树木) 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⑥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⑦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⑧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二、抒情: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四行的小诗,直抒胸臆,情感思想一览无余——饱含了一个赤子无限深沉的悲伤和期望。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诗人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引发了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与诗词六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多读、多自问、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意逆志,才能透彻领悟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鉴赏

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鉴赏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一、多读

所谓鉴赏,除音乐外,是与“看”的动作紧密相连。鉴赏的“鉴”字,就是“看”的意思。虽同是一个看的动作,却又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相近的字,从来就有“见”、“视”、“观”三字,但它们的程度却同中有异。“见”是“见到,看见”之义,不包含复杂的心理作用。“视”是指“见到,看见,观察”的意思。同一个“看”,包含“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幅画或一篇文章是“见”,表明这是某人曾画过这么一幅画或做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曾画着或写着什么而已。“视”则是辨别这一幅画或这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而“观”则是深入其境,用整个心思去和阅读理解。“见”只是一种感官,“视”是一种知识思辨,“观”则是包含整个的心理活动。只有到达“观”的境界,才称得上“鉴赏”。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距离产生美。“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而我们读古诗词大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果是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这实在是一件可惜可憾之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读着玩,并且在反复玩中随时觉有新的意味发现,这才是真正把玩古诗词中的妙处,才真正称得上阅读鉴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就要力求做到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们只有通过多读古典诗词,走进古典诗词,走近作者,产生共鸣,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以期提高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多自问

诚然,要培养和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单纯地“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歌德谈话录》)。鉴赏是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在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不断地反复自问,这样就会获得一种“鉴赏”的愉悦。如语法方面,我们就应多自问这首古诗词是否有倒装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自问就明白了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出了一幅生动幽美而又祥和的山村村居图。如抒情方面,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问就明了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及人,想到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自问: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三、知人论世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应知人论世,因为一首好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风格和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有关,即“诗如其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这样就了解词人当时作词的背景,即有情人却不能长相厮守,咫尺天涯,凄凉而无奈地分居两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离愁别绪,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阅读鉴赏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四、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而我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与作者的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的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读了所以会感到欢欣愉悦,觉得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全是依赖想象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应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通过想象,置身诗境,我们就知道首句以“碧玉”喻树,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以丝带喻柳条,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用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虚实相生,想象独到奇特。再缘景明情,就知晓了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以意逆志,透彻领悟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易卜生曾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走近作者,即以己意去探求作者的意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但如能以意逆志,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不以意逆志,没有透彻领悟作品,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这句话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当然,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少不了多批注。唐彪曾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读书笔记之类,对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涂光社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M].赵柏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感受古典的爱情美内容摘要: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已无法回避“爱情”这个词语,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去领悟,去发现这一玫瑰色的最美的乐章,对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有益的。关键词:古诗 爱情 探讨 情感体验近日,听了大众工业学校韦琴老师的一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探索课。韦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大胆挑战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通过让学生自由探讨有关的爱情诗歌,引导他们面对不同的感情和爱恋,如何去领悟真爱。这也是在学习古代诗词中关于爱情篇章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这是否也意味着对于语文二期课改,我们应投入不一样的元素呢?由此我从本篇《迢迢牵牛星》谈起。“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读来令人感慨不已,虽然它是个神话故事,可是那何尝不是世间的百态人生呢?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唯一可做的只能用一年来守望一日的相聚。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牛郎与织女惟有把爱深埋在心底,用无尽的泪水诉说着天上的悲情。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在牛郎与织女的眼中,那浅浅的天河,却要用两人的一生去渡过了。世间还有这样的苍凉么?我们一直感动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但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二人虽然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不离不弃,也正是这样的坚贞感动了王母,打破了神仙和凡人不能相爱的定论,争取到一年一次的相聚。谁能说这样的爱情不具有积极的意义呢?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为追求自由的婚姻而双双殉情,他们的死是对世俗礼仪的抗争,更是对忠贞爱情的捍卫。爱情是生活的多层面反映,对一首诗歌的别样理解,也是让学生不拘泥于爱情本身,而是从中透视社会,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更深刻的理解爱情的价值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讨。翻开开启我国现实主义之先河的《诗经》,其首篇便是一曲爱情咏叹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些诗句极细腻地展示了青年男子追求爱情的心理和为了得到爱情的淳朴可爱的行为。汉乐府《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青年女子对爱情的誓言为天地所动容。唐时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青年恋人之间至上的爱情境界,不用言语却可以自由沟通。 宋时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表达了对爱情的相思之苦。当然透过秦观的《鹊桥仙》,可以看出这位士大夫全新的爱情观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一反常人都渴求的耳鬓厮磨,长相厮守的心态。苏轼的《水调歌头》也有诠释不同的爱情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讲述了积极的人生追求。可见,诗人们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不同的爱情观和对情感不同的理解。爱情真是人间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有的人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的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的人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翻阅爱情经卷,品味爱情百味,就连以豪放坦荡著称的苏东坡居士也有首《江城子》,写尽了伉俪之间生死不渝的人间真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每次品读东坡追忆亡妻的这首词,总是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十年后的某夜忽然梦到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可是只能幽明相隔,“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后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她的许多诗词秀丽中而略带几分悲凉,泪水漫溢词头诗尾,《武陵春》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夜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诈艋舟,载不走许多愁。”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避乱江南而死,到如今,时光流逝,景物依旧,可是亲人早已不在,忆往日夫妻恩爱,想日后孤单凄凉,欲哭无泪,欲语无言,如此心情,怎么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呢?尽管作者想寄情双溪春水,以解惆怅,但那满腹忧愁,区区一叶扁舟,怎么能装得下?李清照的伤心泪不同于多情女的相思泪,多情女泪洒为情人,待到相遇之日,还可化悲为喜,了却相思之苦。而李清照是为亡夫流泪,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再见到丈夫,这番泪水,人世间的相思泪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的爱情篇章,使学生徜徉在情感的历程中,留下一次难忘的爱情体验,并从中到一次人文主义的熏陶,也为解读更复杂的人生打下基础。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离开了爱情,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对爱情题材的诗歌注意引导学生品读,带领他们了解不同时代的作品所揭示的爱的真谛。因此,在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时,我们透过情感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更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去引导学生探讨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并使之最终发展健康个性,拥有健康心理,形成健康人格。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

与诗四首1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来源分类: 期刊文章-[J],普通图书、专着-[M],论文集、会议录-[C],学位论文-[D],规范、标准-[S],报告-[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1 期刊论文-[J]

[1] 汤晓光。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系统建设管理[J]. 铁道标准设计,2010( 1) : 3-6.

[2]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等。 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31( 6) : 7-13.

[3] 周丹,田红旗。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9 ( 3) :554-559.

2 普通图书、专着-[M]

[1] 郑健。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M].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布列耶夫,克拉夫错夫。 轨道电路的分析与综合[M]. 孙铭甫,译。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55-56.

3 论文集、会议论文-[C]

[1] 王梦恕,骆建军。 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C]∥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5: 186-195.

[2]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 主编) 的角色要求[C]/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部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4 学位论文-[D]

[1] 李小珍。 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0.

5 标准、规范-[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300 ~ 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科研报告-[R]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技术研究总报告[R]. 武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7 专利-[P]

[1] 闫友联,沈良成,金仓,等。 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的先导索水面牵引的放索装置: 中国,[P]. 2010-05-05.

8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M /OL][J /OL]等

[1]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1999,18( 2) : 4[2000-01-18].

9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 [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 .

10 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 GSM - 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规划[Z]. 北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部,2005.

关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之前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论说文。从整个写作过程来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选题要得当,二是材料收集要充分,三是论证要严密。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在此仅就写法上的问题谈几点应注意事项:

一、题目最好小一点,角度新一点 。

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大体上只有三五个月,论文字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选的题目不能过大。否则,为时间、精力、资料等条件所限,将难以写好。题目小一点,写得实在一点,把问题讲得透彻一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锻炼。确定题目之后,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好。譬如论一部作品,究竟是论它的思想性、艺术技巧还是人物形象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最好是从前人所没有论述过的地方或前人虽有论述但自己有新见解的地方着手。当然,也不是题目越小越好,越冷僻越好。钻牛角尖也容易走上歧途。

二、依理定形,顺理成章。

论文和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因此,论文的结构只能以理为中心,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事理发展逻辑。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细致地分析所有的材料,理清思路。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组织和使用材料,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要使文章中心突出,首先要确定论证重点,然后在材料的安排上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看看什么材料该先用,什么该后用,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如材料安排是平行关系,即列举式的,材料之间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谁先谁后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不论是递增式还是递减式,就象阶梯一样,有一定先后次序,它们之间就不能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就会造成气不通、理不顺。此外,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层次清楚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如用联接词,用插叙或说明等,都要有连贯性,不要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为了使文章曲折变化、引人入胜,有时要退一步讲,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有时需要间接证明,有时需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等。但无论怎样曲折变化,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中心,横生枝节,而要显得自然、合理。

动笔写作之前,最好先列一个提纲,确定文章的架子,看看要讲哪几层道理,用什么材料,怎么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材料是否够用,另外,写作时也不致因时间较长而使思路中断。当然,写作过程中,随着认识的加深或新材料的发现,部分修改甚至提纲的事也是有的,但有提纲总比没有要好。初稿写毕,要在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再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毕业论文规范。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文科专业不少于3000字,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求约1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尚可开拓空间;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设计及计算部分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规范》。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1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应着重陈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

3.目录(必要时)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明页码。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

(1)选题的缘由。

(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4)概括成果及意义。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