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脑梗与痛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1:47:00

脑梗与痛风研究论文

危害特别大,可出现脑出或脑,还可出现脑梗塞,所以要清淡饮食,不要吃嘌呤比较高食物。

这种情况是典型的中风偏瘫,脑血栓,痛风是尿酸太高了,一方面关节痛是血液里的毒素过多,另方面我看了上面有写了左脚经常肿疼有没有查过心脏方面的检查做心电图,我只看了你上面几个方面其它的我不太解病人现在情况,从这几个看出病人高脂高粘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给推荐一种纯中药对中风偏瘫,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疗效,有效率可达到90%左右,详细情况要根据专家咨询用药:

脑梗死可以说是现在的热门病。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不管在大街还是小巷,走路画圈、胳膊挎篮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处可见。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本病多在睡眠和安静状态下发病,且以中老年人为多见,故应考虑其为中焦运化不健,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所致;由于其严重时多见痰声辘辘,且常见有类似于痰蒙心窍的神志不清、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所以又应考虑与痰湿阻滞、蒙蔽清窍有关。 由于其症状类似于中医学的“中风”,故应考虑与“风”有关。但它的“风”绝非六淫风邪为患,而属“内风”作祟,是人体气血运行紊乱的病理反映。加之患肢常有怕冷、发凉等症状,故应考虑本病为气机紊乱,血行不畅,经髓不通,经络难行温煦之职,肢体失于温养所致。 因此,该病的病机应概括理解为中焦运化不健,气虚推动无力,血瘀气滞,痰湿停滞,经髓不通,神明失养,肢体失于温煦。故而从益气破血、搜风活络、温经通脉、豁痰开窍的角度来探讨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消栓振废汤组成: 川芎,桂枝,黄芪,葛根,羌活,鸡血藤,当归,地龙,三棱(炒),莪术(炒),石菖蒲,乌梢蛇,白芍,甘草等。 本方重用川芎活血熄风通络,取其“上行头目,搜风散瘀”之效,携诸药直达清窍,对脑血管有直接的扩张作用;重用桂枝温经通脉,与川芎相配可以增强本方的温经活血、熄风通络之功,能鼓舞血行,兴奋神经;重用黄芪配甘草健脾益气,推动血行,有利于血栓的消除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配羌活、葛根祛风、解痉、通络;地龙、乌梢蛇疏筋活络;三棱、莪术行气破血,力促血行,二者炒用,破血之力稍缓,可防止出血;石菖蒲豁痰开窍;配当归、鸡血藤活血补血,使瘀血去而不伤新血;配白芍酸寒,监制川芎、黄芪的温燥之性,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促进经络正常运行,并取现代医学的调节神经和降压作用。诸药相合,共奏益气破血、温经通脉、豁痰开窍、熄风通络、消栓振废之功。 加减法: 头晕、肢麻、血压偏高者加天麻、石决明;上肢瘫痪严重者加姜黄、桑枝; 下肢瘫痪严重者加川牛膝、杜仲;口角㖞斜严重者加白附子、僵蚕;语謇流涎严重者加胆南星、远志;舌红无(少)苔者加生地黄、知母。这个方子一般孕妇忌服,脑出血患者早期也忌服。 需特别说明的是脑梗死患者多数患侧手足肿胀。我认为系患肢活动不便,长期下垂,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运用“消栓振废汤”可增强患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回流,使手足肿胀早日消除。若症状较轻,手足不肿胀者,服用本方后因促进血液循环,而此时经脉功能未复,回流不利,起初也可发生手足肿胀。此时不必惊慌,应继续服用,以后随着肢体功能的恢复,肿胀自除。

有一种外用的中药,只要擦在脚关节部位,擦上半个小时就可以把痛风发作的这种疼痛缓解,并可修复损伤的关节细胞,详情请看

脑梗死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论文

诊断依据: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做CT或MRI检查。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2 脑栓塞多为急骤发病。多数无前驱症状。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死。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黏膜等栓塞症状。3 腔隙性梗死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无意识障碍。应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多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一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4无症状性脑梗死: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病程诊断急性期:发病1—2周。恢复期:发病2周。6个月。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临床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 OCSP)不依赖于影像学结果,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对急性期脑梗死迅速分型,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OCSP临床分型标准:全前循环梗死( 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同向偏盲;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提示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大脑前动脉(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后循环梗死( POCI):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一基底动脉综合征,为椎一基底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腔隙性梗死( 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大多是基底节或桥脑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仅供参考

自己去维普或万方搜综述~

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本病具体的病因及其作用机制如下所述。 最为常见。(一)1.主干闭塞 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二)皮质支闭塞 上分支闭塞可出现必遭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Broca失语(优势半球)或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下分支闭塞可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等,而无偏瘫。(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瘫;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下失语。 (一)主干闭塞 前交通动脉以后闭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小便不易控制,对侧出现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等额叶释放症状。若前交通动脉以前大脑前动脉闭塞时,由于有对侧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不一定出现症状。如果双侧动脉起源于同一主干,易出现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双侧脑性瘫痪、二便失禁、额叶性认知功能障碍。(二)皮质支闭塞 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一)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二)皮质支闭塞 因侧支循环丰富而很少出现症状,仔细检查科发现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伴黄斑回避,双侧病变可有皮质盲;顶枕动脉闭塞可见对侧偏盲,可有不定型幻觉痫性发作,主侧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命名性失语;距状动脉闭塞出现对侧偏盲或象限盲。(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如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意向性震颤、短暂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面部感觉障碍;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可出现丘脑综合征,如对侧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以及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和不自主运动,可伴有舞蹈、手足徐动和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中脑支闭塞则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如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或Benedik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一)主干闭塞 常引起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损伤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二)中脑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1. 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2. Benedikt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3. Claude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4. Parinaud综合征 垂直注视麻痹。(三)脑桥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1. Foville综合征 同侧周围性面瘫,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肢体瘫痪。2. Millard-Gubler综合征 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3. Raymond-Cesten综合征 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障碍,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4. 闭锁综合征,又称为睁眼昏迷 系双侧脑桥中下部的副侧基底部梗死。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及球麻痹,故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运动,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四)延髓梗死最常见的是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面部痛温觉障碍,Horner综合征,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五)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基底动脉顶端2cm内包括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呈“干”字形的5条血管闭塞所产生的综合征。其常由栓塞引起,梗死灶可分布于枕叶、颞叶、丘脑、脑干和小脑,出现眼部症状,意识行为异常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 系两支或以上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或同一动脉不同分支分布区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结合影像检查可将其分为以下常见类型:皮质前型,如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出现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优势侧病变可出现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其病灶位于额中回,可沿前后中央回上不呈带状前后走行,可直达顶上小叶;皮质后型,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如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间的分水岭区,其以偏盲最常见,可伴有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和Gerstmann综合征;皮质下型:如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符合上述的单支脑动脉分布区梗死的典型综合征,而表现为多个临床综合征的组合。同时,脑动脉的变异和个体化侧枝循环代偿能力的差异也是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重要因素。因而,临床医生需要结合一定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充分理解相应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脑梗塞药物研究论文

所述这此病理都会导致脑缺氧而不能支配调节运动平衡而发生摔倒。病理是脑血管阻塞不能调节支配脑植物和运动神血供使支配调节运动神经缺血失去功能。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哈 O(∩_∩)O!--------------------------------------------------------------10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 脑梗塞;急性病;护理 急性脑梗塞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1〕。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对2004年1 月~2006年10月我院10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36岁,平均岁,其中36岁~ 21例,60岁~ 38例,71岁以上47例。入院时意识障碍11例。一侧肢体偏瘫76例,失语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塞灶,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2 护理与体会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塞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2〕。本组病例中有 76例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口角歪斜18例,3例出现会厌麻痹,吞咽功能暂时性丧失。患者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患者发生偏瘫后会出现急躁、悲观情绪,突然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往往有焦虑心理,表现为不思饮食、失眠、便秘等。患者及家属对起病前的健康十分留恋,而更多的是担心预后和日后的生活质量问题。特别是吞咽功能丧失者,更感到恐惧和失望。针对家属及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安慰家属及患者的时候,特别让家属与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方言热情地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病程、时间及预后。其次,向患者说明起病1周内是疾病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在1~2天内脑水肿达到高峰〔3〕,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还有可能有继续发生梗塞的可能,让家属和患者对什么是脑梗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再次,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对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可让其将需求用文字书写进行交流;对梗塞较重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允许其亲属陪护。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安全护理 对于急性梗塞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双手约束,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等。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因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多数危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的变化,如发现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有脑疝发生的可能。本组病例中出现8例脑疝,死亡2例。一旦出现脑疝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min内输完。因大量甘露醇会造成肾功能损害、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4〕,应进行24h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如病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脉搏增快>100次/min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平时神志清醒者突然言语不清、嗜睡且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塞,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预防并发症护理 预防肺部感染 急性脑梗塞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本组病例中>60岁85例,占本组病例的80%。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大多有呼吸道功能减弱,尤其是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本组病例就有19例发生肺部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后,肺部痰液就增多。对神志清醒者,应鼓励他们在分泌物多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注意使用多功能摇床,在病情许可时取半坐卧位。对昏迷患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护士将手并拢,空心适度拍打,震动患者背部,由上而下,由两侧至中央,反复进行5~10min,促进排痰;若患者咳嗽反射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一手指稍用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痰液粘稠时,给雾化吸入每4h 1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所用的吸痰管及无菌液要保持无菌。动作应轻柔、无创、敏捷,每次吸痰过程时间应<15s。口腔、鼻吸痰管各部位要专用。同时,间断氧气吸入。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套管堵塞,应及时吸痰,并保持气道湿化,每日2次行管道切口护理。对于意识障碍者,应采用管饲饮食,每次200~300ml,两次之间加喂水1次,也可使用微量泵使营养液通过加热器以 30~50ml/h的速度匀速胃管内输入〔5〕,避免经口进食,以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氯化钠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预防便秘发生 急性脑梗塞患者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患者排便用力可以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使病情加重。在以往的病例中,入院1周后,大部分患者就出现便秘。因此要及早预防,首先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排便的环境,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患者如何用力。平时还要教会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对于极少数便秘者及时给予口服缓泻药,必要时灌肠,灌肠压力要低,而且不宜>600ml,以免加重病情。本组患者通过以上预防护理基本上无便秘发生。 预防褥疮发生 据报道〔6〕,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20h内即可发生褥疮。所以,要及早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首先,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建立床头翻身术,每1~2h为患者翻身1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气圈。对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不宜翻身的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可放置水囊,水囊中水的流动能对受压部位起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局部压力作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干净,同时也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护理得当,本组106例除2 例死亡外无一例发生褥疮。 加强肢体和语言的功能锻炼 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生肢体偏瘫的人数较多,本组病例中就有 76例发生偏瘫,失语或语言不清18例。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的社会生活状况。因而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康复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恢复行走和语言清晰,把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如肢体停止运动1周即可引起肌萎缩〔7〕,因此,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8〕。在临床中,当患者生命征稳定、神志清醒、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就应着手进行康复。首先对患者进行肌力的评估,然后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具体做法是:语言障碍者听录音,从简单发音、单词、短语开始,反复训练到说绕口令,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预防肢体功能碍障的发生:每4h做 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次20min,帮助患者做关节伸展、内旋、外展等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并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9〕。然后练习翻身,促进肌力恢复。随着患者病情好转,能坐稳后要及时进行站立的行走锻炼,指导患者站立平衡训练:双手扶杆站立—单手扶杆站立—不扶杆站立达到三级平衡〔10〕。行走训练:指导患者先原地踏步,走时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 注意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塞的根本原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力劝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建立合理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食物,进行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等,避免暴饮暴食。适当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情绪。另外要按时用药,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患者出院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指导和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张季平.临床内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3〕 邝贺龄.内科急症治疗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7. 〔4〕 李清美,谭兰,韩仲岩.脑血管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5. 〔5〕 赵岩,吴坤艳.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9. 〔6〕 王晓玉,张淑连.中风初起的家庭护理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8. 〔7〕 邓艳红,梁柯.家属配合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25. 〔8〕 朱绷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护理杂志,(4):195. 〔9〕 任萍,张振美,侯亚丽.人文关怀在出血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421-1422. 〔10〕 王平侠.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实践杂志,2006,15(9):703.

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介绍心源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24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并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19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死并有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21例, 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 1995 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 2 护理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 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 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药物治疗护理 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基础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 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结果本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2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6 - 378.

痛风的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范文(通用10篇)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XX的学位论文《XXXXX》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两个不同的遗传学研究角度对中国人痛风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4个新的痛风易感候选基因,并分析了遗传异质性因素对于遗传因素和痛风易感性关联的影响,从尿酸排泄和炎症反应两个痛风发生的生理过程部分解释了痛风的发病机制。

当前,随着痛风/高尿酸血症研究的不断深入,遗传因素对于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进一步在中国人群中探讨了遗传因素对于痛风易感性的作用,为今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本论文立题有一定新意,论文工作量饱满,结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清晰,图标清楚,达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在论文答辩中,该生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较为清楚地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因此,答辩委员会认为XX同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经过答辩委员会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XX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XX同学硕士学位。同时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学位论文。《XXXXX》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xxxx大学xxx学院xxx专业研究生xx所完成的题目为“”的学位论文,选题适当,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作者系统地归纳和综合地评述了有关文献,掌握了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亲身的实践经验研究了一种基于xxxx的xxxxx法,完成了对xxxxxx,并设计出了xxxxxxx系统。

论文取得了下列研究成果:

1、详细介绍了基于xxxx的xxxxxxx法,并与传统的xxxxxx法进行了比较,总结出每种xxxxxxx方法的优缺点,指出采用xxxxxxxx法的优势。

2、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法的xxxxxxx电路。由于采用该种方法不需要xxxxxxxx电路,因此,解决了传统的xxxxxxx等问题。

3、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的xxxxxx硬件电路。其中,包括对控制电源、单片机外围电路、驱动电路、逆变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的设计等,并在硬件电路设计中考虑了软硬件抗干扰措施。

4、介绍了在xxxxxxxx模式下的常用的xxxxxxx方法,详细分析了xxxxxxxx控制中最常用的xxxxx技术,并编写出了程序,使xxxx能够顺利xxxxxxxx。

5、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调试工作,其中包括硬件电路的调试和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联调,最后给出了系统调试结果。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已经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强。论文结构合理,论述清楚,逻辑性强,已达到学术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答辩过程中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学术硕士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用于研究PTPN22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论文采用2个群体(SLE,RA),应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TPN22基因7个SNPs(rs1217414,rs1217418,rs3765598,rs1746853,rs2470601,rs1970559,rs3811021)多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采用、、HaploView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各个位点的多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进行讨论。得到如下结果:

1、PTPN22基因C1858T位点在云南汉族人群中无多态性。内含子rs1217414,rs1217418,rs1746853多态性可能与云南汉族SLE,RA相关。内含子rs1970559与云南汉族SLE,RA无关。rs3765598和rs3811021位点突变可能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rs3811021位点突变可能与云南汉族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2、rs1217414,rs1746853,rs3811021位点突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各临床指标无关。rs1217418突变可能与WBC有关,rs1970559可能与BUT,WBC有关,rs3765598可能与抗ANA1和抗ANA2抗体有关。

3、单倍型(CATTCT)为主要单倍型。单倍型(CAGTCC),单倍型(CATTCC)和单倍型(TATTCT)显著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险性(PPAGTTC)

论文选题新颖,有一定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科学。论文内容丰富,写作规范,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答辩回答问题正确,思路清晰,已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一致通过答辩,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xxx同学采用实验研究法, 通过干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 探讨以保证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 身体状况得到 更大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寻找一种高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模式, 确保社 区居家脑卒中患者能够获得系统、规范、连续的功能锻炼指导,为其 进一步康复提供保证。 使出院脑卒中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 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服务, 最大程度的重建患者肢体功能, 预防再复 发。同时,该探究将有利于节约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提高社区医护人 员对于脑卒中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最终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论文选题鲜明,具有实用性,研究设计较合理,所得数据真实 可信, 统计方法使用得当, 结果分析较深入, 论文撰写格式符合要求, 该论文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该生在论文答辩中回答问题实事求是, 思路清晰。 经答辩委员会 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

xxxx年xx月xx日

XX 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XXXXXXXXX》 ,选题紧跟我国禁烟控烟 的热点话题,科研设计简单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和近 5 年来发布的 《中 国控制吸烟报告》 ,确定预防的重点对象是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在文 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大学生吸烟与被动吸烟现况 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以及详细分析了其各自的影响因素。 论文内容真实,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清晰度有待加强,论 据比较充分,数据准确,资料详实,统计学处理正确,结论可靠。 答辩时的论述符合一般逻辑,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论文表明作者 掌握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医学社会科学研 究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广,拥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答辩委员会认为本篇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水平, 答辩 委员会委员全体无记名投票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裂褶菌F17锰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并在单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影响该酶活力的各个因素。同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染料脱色中,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作者还初步进行了基因克隆实验,并且优化了反应体系,获得了一些序列。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锰过氧化物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论文立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论文目标明确,研究路线合理,实验数据翔实,实验结果可信,观点正确。论文书写规范,层次清晰,图表规范。作者答辩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文已达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议和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一致通过其毕业论文答辩,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产广谱乳酸菌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的全过程。筛选到了一株既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又可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乳酸菌,经鉴定是一株植物乳杆菌;又通过摇瓶发酵数据优化了菌株发酵条件;并初步探索了菌株固定化的条件。该论文立意新颖,研究目标明确,数据方案设计较合理,方法可靠。论文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乳酸菌素的生产条件提供了依据与实验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该论文书写规范,逻辑性强。答辩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文已达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新兴的编码框架, 它可以将计算复杂度从编码端转移 到解码端, 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效率和抗误码能力,非常适合于一些新兴的应用 场合。论文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 WZ 帧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选题科学,具有 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首先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分析证明边信息与待解码 WZ 帧之间的较强相似 性,提出以边信息来填充 WZ 帧高频子块的思路,并将其运用到嵌入式分级编码 中,构造出改进的基于 DCT 和小波变换的 WZ 帧编码架构。实验表明,改进方法 与 (帧内编码)、(帧内编码)的性能相当。 论文概念清楚,分析严谨,理论推导正确,做了较多的仿真实验,并对实验 结论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 论文有创新,表明作者在本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 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答辩时,条理清楚,回 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 士学位。

本文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的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了解分级燃烧过程的两相流动、燃烧与污染物生成机理,发展分级燃烧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热态实验装置系统。

2)应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有气相燃烧的高温气固流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气固两相平均轴向与切向速度和湍流脉动特性以及两相轴向与切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揭示了燃烧室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的特点。

3)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进行了测量,阐明了二次风率对气体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和NO浓度场的影响规律。

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写作规范,图表完备。答辩中叙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表决,5票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郑晓川工学硕士学位。

速生材改性研究是木材科学与应用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背景。立题正确。

作者对国内外在木材改性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化学改性研究。论文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抗吸水性、硬度等的检测,考察了各种改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用含有纳米SiO2的UF、PF树脂复合处理剂处理木材时,二氧化硅对提高木

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硬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能够降低处理材的游离甲醛释放量;2)马来酸酐/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环氧氯丙烷复合处理液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抗吸水性、抗吸湿性和硬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完整,撰写认真,文字流畅,图表清晰,工作量饱满。论文答辩中,讲解重点突出,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表明该同学具有较好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水平要求。

全体答辩评委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随着计算机主频、内存的快速发展,显示清晰度和显示尺寸的限制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瓶颈。如何利用高性能价格比的机群实现超高分辨率的高清晰度大尺寸显示正在成为并行可视化方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李颖敏同学的硕士论文以设计基于机群的拼贴显示系统提供方便的编程接口和编程环境为目的,其选题具有前瞻性,论文的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第一段:选题的意义)

论文在分析调研国际目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分布式共享显示内存”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种并行程序环境下的拼贴显示接口,并以两种形式实现了该接口,简化了系统应用的编程实现。提供了一些测试用的应用程序,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平台。展示了基于机群作分布式显示的良好前景。同时作者还利用该拼贴显示接口为一个地理图像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屏显示应用,满足了该应用对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第二段:论文工作取得的成果或新见解)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好,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拼贴显示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对机群系统,尤其是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第三段:对科研能力及对论文的评价)

论文组织合理,叙述清晰,文字简洁流畅,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答辩中表达清楚,思维敏捷,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该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一致建议授予李颖敏同学工学硕士学位。(第四段:答辩中的表现及结论性意见)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痛风最新研究的论文

朱丹溪上中 下通用 痛风方的研究进展 肖 战说, 罗成贵, 殷海波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是朱丹溪治疗痛风病的名方,因其药味组成丰富, 涵盖病机全面, 因此对多种疾病都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 尚无关于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的系统性综述。 为使本方能更好地用之于临床, 本文将从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的 历史 沿革、组方分析、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及探讨, 综述其现代研究进展, 为本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文献参考。 1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概述 朱丹溪是在陶弘景首次提出“痛风” 一词后, 第一位对痛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医家,“痛风” 病以关节疼痛为主, 兼见麻木不遂、 肿胀等, 相当于是多种关节炎性疾病的统称[1-2] 。 朱丹溪的多部书中均提到了治疗痛风的主方,《金匮钩玄》命名为“上中下痛风方”, 由姜制南星、 泔浸苍术、 酒炒黄柏、 川芎、 白芷、 炒神曲、 桃仁、 酒拌威灵仙、 羌活、 防己、 桂枝、 酒洗红花、 龙胆草13味药组成。 后世医家对本方十分推崇, 至明代医家吴昆在《医方考》中称“此治痛风之套剂也。”并更名为“丹溪主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率先运用了“通用”一词, 后至清代汪昂《汤头歌诀》沿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这一名称,该书大量刊行, 使这一方名广为流传。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朱丹溪治疗痛风的重要方剂,论述见于其多部著作,《丹溪心法》、《丹溪手镜》、《金匮钩玄》、《丹溪治法心要》 四部书对制方之理、 加减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朱丹溪认为痛风病因为风、 寒、 湿、热、 气、 痰、 瘀、 虚、 酒毒, 病机为风、 寒、 湿等外邪侵袭,血热、湿热、痰浊、酒毒内蕴, 致使经络血脉受阻不通作痛而成痛风。 据此而立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用白 芷、羌活、桂枝祛风散寒, 苍术、黄柏为二妙散, 伍用龙胆草、防己以清利湿热,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姜南星化痰, 川芎活血行气, 全方共奏祛风散寒、利湿清热、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之功。 2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的临床研究 痛风 痛风是指人体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 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的疾病。 在急性发作时以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为主, 在间歇及慢性期以控制血尿酸及预防急性发作为主[3] 。 顾玲丽等 [4] 将12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嘌呤醇, 治疗组仅用中药上中下通痛风方加减治疗,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对照组为55%, 且治疗组在血尿酸值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沈萍等 [5] 将6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 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胶囊100mg/d, 治疗组予本方治疗, 试验后治疗组血沉和血尿酸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更短、 止痛持续时间更长,两者相比差异明显。 罗正凯等 [6] 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 分别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d, 治疗组加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及疼痛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组的关节肿胀疼痛积分、病程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晓跃等 [7] 将63例行关节清扫术后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及治疗组35例,对照组服用苯溴马隆片50mg1次/d及依托考昔片120mg1次/d, 治疗组仅服本方加减治疗, 治疗后两组血沉、 血尿酸、 C 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人体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物,而代谢成尿酸的嘌呤则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含嘌呤的食物,但只占人体尿酸代谢的20%。 内源性嘌呤其实是细胞DNA和RNA的组成材料,细胞死亡后,细胞内的DNA、RNA和ATP等会被降解产生嘌呤(腺嘌呤和鸟嘌呤),所以内源性嘌呤主要来自代谢死亡的细胞。内源性嘌呤约占80%。

尿酸过高的直接原因:尿酸产生 > 尿酸排出 , 也就是产生尿酸的速度大于排出的速度。

现今对于预防痛风和减少尿酸的建议,都只建议饮食中减少摄入含嘌呤的食物,这只能减少20%的嘌呤来源,但更重要的是减少内源嘌呤的产生和尿酸的排出。 这一篇是关于一种同时能减少尿酸生成和增加尿酸排出的重要营养素: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为缺乏维生素C会容易出现坏血病,所以现在RDI建议摄入量中,维生素C每天100mg都是以预防抗坏血病作为出发点,“够”了就可以了,多了没有帮助。 饮食中的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满足预防坏血病的量,的确可能足够。但如果需要维生素C作为改善其他 健康 问题的话,RDI没有任何参考意义,一切以研究证据为准。高尿酸导致痛风发病的高风险,这一篇是关于维生素C跟降低尿酸的关系。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抗氧化物,是血液中的清道夫,清除自由基ROS,减少DNA受损和细胞死亡,也就减少了内源嘌呤的出现,降低因为氧化应激所产生的尿酸。 维生素C通过影响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对尿酸的再吸收率等,加速尿酸的排出。[4]

动物实验已经证实维生素C能够阻挡尿酸的生成[1],减少血清尿酸值[2]。

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维生素C跟尿酸有反向关系。青岛大学2018年发表的研究,[3]分析了美国14885名受试者的数据和饮食习惯,发现饮食中摄入越多的维生素C,血清尿酸值就越低。

临床干预研究同样发现维生素C对降低尿酸有帮助。2012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一个荟萃分析[4],包括了13份临床试验一共556名受试者样本,结论是每天500mg的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血清尿酸值,平均只需要30天。

维生素C降低尿酸的证据充足,但专家们不太同意维生素C对痛风患者有帮助。 2020年美国风湿学会的最新指南,[5] 点名维生素C,说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不能再建议维生素C可以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我仔细看了有关的建议,其实就是下面的一小段,提到2个临床研究发现维生素C对痛风患者的降尿酸作用微乎其微。我根据有关的文献参考,只找到一份临床研究,另一份是不相关的……

另一份相关的是2013年发表的小型先导性临床研究,,每天服用500mg的维生素C对改善病情和降低尿酸没有帮助[6]。研究人员的结论是,之前的研究证实维生素C在痛风没有发病的人群中有降低血清尿酸值的作用,但对痛风病人看来就没有效了。

但事实是否的确如该研究学者的结论一样呢?《饮食与和平》专栏之前一篇关于维生素C的文章探讨过维生素C的剂量问题,有使用高剂量维生素C经验的医生的临床经验显示,病人跟 健康 人群对维生素C的剂量的耐受性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一般少于1克剂量的维生素C对高尿酸但非痛风患者有帮助,但同样剂量对痛风患者就可能不一样了,所以500mg维生素C对痛风病人的尿酸降低没有帮助,更大的可能性不是维生素C对痛风患者没有效,而是服用的剂量不够。

维生素C是安全便宜的营养素,食物来源的维生素C是最好的,但中国人不习惯生吃沙拉,烹饪的高温和沸水都会使得维生素C大量流失。某些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例如一个大的橙子含维生素C约80mg – 100mg,但一个苹果的维生素C只有橙子的十分一。 但就算100mg的维生素C,对预防坏血病已经足够,但要达到抗氧化减少尿酸生成和增加肾脏排出率,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了。

高尿酸人群适当每天补充维生素C,可能对降低尿酸有帮助。

# 健康 科普排位赛##痛风##尿酸##维生素C#

参考

[1] Feigelson P.(1952), The inhibition of xanthine oxidase in vitro by trace amounts of l-ascorbic acid. J Biol Chem. May; 1952 197(2):843–50.

[2] Barja G et al.(1994), Dietary vitamin C decreases endogenous protein oxidative damage, malondialdehyde, an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maintains fatty acid unsaturation in the guinea pig liver. Free Radic Biol Med. Aug; 1994 17(2):105–15.

[3] Sun, Yongye & Sun, Jianping & Wang, Jianxun & Gao, Tianlin & Zhang, Huaqi & Ma, Aiguo. (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C intake and risk of hyperuricemia in US adult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7. 1271-1276. (6).0014.

[4] Juraschek, Stephen & Miller, Edgar & Gelber, Allan. (2011). Effect of Oral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Uric Acid: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63. 1295-306. .

[5] FitzGerald, John & Dalbeth, Nicola & Mikuls, Ted & Brignardello-Petersen, Romina & Guyatt, Gordon & Abeles, Aryeh & Gelber, Allan & Harrold, Leslie & Khanna, Dinesh & King, Charles & Levy, Gerald & Libbey, Caryn & Mount, David & Pillinger, Michael & Rosenthal, Ann & Singh, Jasvinder & Sims, James & Smith, Benjamin & Wenger, Neil & Neogi, Tuhina. (2020). 202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72. .

[6] Lisa K Stamp et al (2013). 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effect of supplemental vitamin C on serum urate in patients with gout; a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rthritis & Rheumatism, 2013; DOI:

1.维C可以减少尿酸的合成,还能溶解堆积在以内的尿酸结晶盐,适当补充维C可以加快尿酸排泄。2.维D能增强骨细胞的活性,帮助患者更快的修复被侵蚀的关节和骨头,还能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3.维B6可抑制嘌呤生成,减少尿酸合成,促进身体代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