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蔬菜储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6-30 13:59:28

蔬菜储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十五个, 我们, 原创

果蔬保鲜是果蔬生产、贮藏和销售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能有效延长新鲜果蔬的贮藏期,调节淡旺季,繁荣果蔬市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通过阅读本书,逐步掌握常用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对持续增收有所帮助。 第一章 果蔬贮藏保鲜原理第一节 果蔬采后品质变化的原因一、呼吸作用引起的品质变化二、水分蒸发作用引起的品质变化三、乙烯引起的品质变化四、酶对果蔬品质的影响五、生理病害引起的品质变化六、物理损伤引起的品质变化第二节 果蔬采后品质变化的控制一、环境温度的控制二、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三、环境气体成分的控制四、化学处理五、辐射处理第二章 果蔬产品采后处理第一节 采收一、适时采收二、采收方法第二节 挑选与分级一、整理与挑选二、分级第三节 预冷、包装一、预冷二、包装第四节 其他处理一、涂膜或打蜡二、催熟三、愈伤第三章 果蔬的贮藏保鲜方法第一节 简易贮藏一、堆藏二、沟藏三、窖窑藏四、其他简易贮藏第二节 通风贮藏一、通风贮藏库设计要求二、通风贮藏库的管理使用第三节 机械冷藏一、机械冷藏库的制冷系统二、机械冷藏库的设计要求三、机械冷藏库的使用管理第四节 气调贮藏一、气调贮藏的特点及类型二、气调贮藏的管理第五节 减压贮藏一、减压贮藏原理二、减压贮藏的主要设备三、减压贮藏方法四、减压贮藏的管理第四章 果品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第一节 主要果品贮藏保鲜技术一、苹果二、梨三、山楂四、桃五、李六、杏七、樱桃八、葡萄九、猕猴桃十、柿十一、柑橘类十二、荔枝十三、芒果十四、香蕉十五、板栗十六、核桃十七、枇杷十八、菠萝十九、草莓二十、石榴二十一、大枣二十二、西瓜二十三、哈密瓜二十四、无花果第二节 主要蔬菜贮藏保鲜技术一、大白菜二、菠菜三、芹菜四、萝卜与胡萝卜五、马铃薯六、洋葱七、大蒜八、姜九、芋头十、莲藕十一、番茄十二、辣椒十三、茄子十四、黄瓜十五、南瓜十六、冬瓜十七、菜豆十八、蒜薹十九、花椰菜二十、甜玉米二十一、莴笋二十二、茭白主要参考文献 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收后仍然进行着复杂的生理变化、生化变化和物理变化,很容易发生皱缩、失重、萎蔫、变质等现象,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销售。目前,在我国每年约有8000万吨的果蔬腐烂,经济损失高达约800亿元之多,占果蔬总产值的30%以上。因此,果蔬保鲜是果蔬生产、贮藏和销售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能有效延长新鲜果蔬的贮藏期,调节淡旺季,繁荣果蔬市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果蔬的产后损失率能控制在5%左右。我们应当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果蔬生产实际情况的保鲜技术,从果蔬的生产做起,将果蔬的生产和采后保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良品率,改善果蔬的保鲜效果。

系列名牌产品,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论文

你想问的是“农业种植技术知识有哪些?”吧。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如下:1、育种和良种繁育。(1)育种。育种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的过程,它的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种中的自然变异产生,也可以先应用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创造出新类型,再通过选择、繁殖、比较试验,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2)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将新创造的动植物良种扩大繁育种子、种苗、种畜的过程,方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2、作物种植制度。(1)种植制度是一个单位内作物生产的总体安排,主要包括作物结构、布局、复种和种植方式(间套作或单作、轮作或连作)等。(2)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系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3)我国流行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多熟制,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从而体现中国种植制度的特色与亮点。3、作物栽培技术。(1)栽培技术是在作物生命的活动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所采取的各种田间管理措施的总称。(2)作物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用、农机配置、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良好的种植技术在农作物增产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4、平衡施肥技术。(1)平衡施肥一是施肥数量上要求平衡,以产定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也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的测定状况和作物产量的要求,给其提供肥料。(2)二是养分种类上的平衡,作物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都要按比例配合。(3)有机肥和化肥都无毒无害,它们在应用机理上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区别是有机肥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但化肥多数品种为一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施肥技术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元素。5、灌溉与节水技术。(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或排水)加施肥可使作物产量增加。(2)一定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以及天气、土壤、水源等条件,适时、适量进行灌水。(3)一定要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现象,推广沟灌、畦灌、管灌、以及喷管、滴灌、渗灌等节水工艺。

大棚蔬菜种植是一种能够忽视季节影响而长期获得蔬菜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能够满足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鲜蔬菜的需求。由于大棚蔬菜的利润高且能够持续获得利润,因此全国各地均纷纷展开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大棚种植成为发展农业多样性的途径之一,并受到了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者的青睐,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种植者的老龄化问题也比较的突出严重,因此我们经过引进学习欧美发达的机械化设施园艺技术来进行本土化的设施农业技术升级改造也取得了十足进步的成绩。一、 我们为什么用大棚种植蔬菜、大棚蔬菜种植优势传统的蔬菜种植会由于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受到限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棚种植技术摆脱了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并使得蔬菜的栽培种类更加多样化。特别是我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冬天由于极端低温无法种植任何作物。但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出现,大量的蔬菜可以利用大棚种植,其不仅大幅提升了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为当地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再加上大棚内部属于封闭环境,十分方便进行人工环境调整,因此对于蔬菜质量控制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进步,将土壤调整技术与科学种植手段相结合,能够让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成为高效高产的种植技术。二、 如何提高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1、 合理搭建大棚大棚种植蔬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大棚搭建,搭建大棚时要选择南北朝向、膜面向阳、地块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能够避风的区域。通风口的选择要根据大棚的实际走向和当地的季节风向使用上下式或左右式通风口,以保证室内良好通风,提升蔬菜的培育质量。大棚应当选择钢结构框架并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钢结构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再搭配质量轻、高延展性且隔热能力强的塑料薄膜,能够在保证透光性和保温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自重。在大棚薄膜外侧,可以使用稻草垫作为夜间和冬季的保温设备,稻草垫的成本低廉,但保温效果极佳。同时,搭建大棚时要注意大棚的质量,以防止由于极端恶劣天气如暴雨和冰雹等破坏大棚,造成损失。2、 选择良种蔬菜在选择蔬菜品种方面,若是错误地选择了与当前地理环境不相符的蔬菜品种,则会导致产量降低或蔬菜质量不佳。由于大棚种植是一种密闭性的种植方式,一旦出现病虫害,则会立刻在小范围内快速传播,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选择高抗病性的品种,再加上大棚内的可用种植面积有限,因此要选择产量更高、植株较低的品种,以节省空间。并在种植蔬菜时尽量选择反季蔬菜,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要设计好蔬菜的轮作顺序,以防止土地疲劳。3、 合理的肥水管理大棚蔬菜的生长离不开人工施肥和灌溉。由于大棚受到塑料薄膜的隔离,因此无法接收到雨水灌溉,人工灌溉和施肥便成为植物获取养分的唯一方式。在进行肥水管理时,要注意施肥量既不能少也不能多。建议在每次作物收获后,准备种植新作物之前对土壤进行保养,用科学的方式在土壤中使用缓效肥料,包括矿物质肥、长效复合肥等,并清除板结和盐碱化严重的土壤,以保证作物能在最佳的肥水管理条件下稳定增产。要将棚内的环境控制在25~28 ℃,并保证相对湿度在65%左右,这样才能确保蔬菜的长势最旺。4、 维持棚内生态棚内生态决定了作物的种植效果。为了保证棚内的植物能够正常生长,需要通过人工调节的方式来改善棚内的生态环境。通过适当地调整光照强度,用碳炉提升二氧化碳浓度,并利用自动灌溉设备来控制室内的干湿度和土壤含水率。在这个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蚯蚓等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透气性,目的是在大棚中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5、 防治病虫害在选择作物品种时,若选择了高抗病性的品种,其抗病性会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同种作物种植的次数增多,病虫害的严重性会增加。因此防治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大面积的严重病虫害暴发,要定期处理土壤中的病虫害因素,定期消毒,以保证作物的安全。在每季大棚准备翻土时,可以运用大棚腐熟秸秆的方式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运用秸秆发酵过程中的高温杀灭害虫和病菌;还可以对土壤内的微生物含量进行分析,若是土壤内的致病菌和虫卵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大幅增加植物的染病风险。由于大棚环境的特点,病虫害会一年四季不断发生,因此要经常检查大棚内植物的状况,一旦出现病虫害风险,则应立即进行杀菌杀虫,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6、 合理收获作物作物的收获过程也要严格进行规划。为了保证最佳的收益,要在作物长势最旺的情况下进行收获,确保蔬菜在质量最佳的时间被销售到市场上。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棚资源来开展“自由采摘”活动,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直销方式,使大棚收益最大化。这种销售方式还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期,保证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生长时间。三、大棚种植蔬菜的发展及面临问题大棚蔬菜的种植使得农业技术得到了发展,在满足消费者对新鲜蔬果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农民的收益,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技术,但是其仍存有弊端,在长期连作之后出现土壤疲劳、多病等现象,需要有更优秀的技术来解决。只有形成高科技、高产出、高投入的循环式科学化蔬菜种植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棚蔬菜的基础收益,同时仍需在政府经济行业协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的试点普及。

竹棚建造⑴棚向。以南北向为好,如受田块限制,东西向也可以,尽量避免斜向建棚。⑵规格。棚宽4-6米,长30-50米,高米。建立大棚群时,应使棚间距达到米,棚头距离4-5米,有利运输和通风,避免遮荫。⑶放样。在地势开阔、非风口的地方,按照设计好的大棚长、宽尺寸确定大棚四个角,用勾股弦定律使四个角均成直角后打下定位桩,在定位桩之间拉好定位线,并沿线将插竹架的地基铲平夯实。插绑拱架⑴选用架材。架材选用新砍的青竹,要求直径厘米,长米,上下粗细一致。⑵打孔插架。沿大棚两侧定位线,从一端向另一端按70-80厘米的等距离用钢钎打30-40厘米深的孔,将青竹基部逐一插入孔中,为使拱架两侧肩高一致,同一拱架的两根竹子新旧、粗细应尽量相同,然后填土踏实,再将同一拱架两侧的竹竿按统一高度标准弯成弧形,并用布条或包装绳顺一定方向包扎,使青竹两头包裹在其中。蔬菜大棚⑶绑拉杆。在拱架顶部和距地面60-80厘米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绑上3道纵向拉杆,绑时拱架之间应保持原有距离,并尽量绑牢,使拱架不前后滑动。为提高大棚牢固性,5-6米宽棚每隔3-5米要有一立柱,4-5米棚可以用交叉式斜撑代替两侧的拉杆,方法是在棚内每隔4-5道棚架,用4根入土30-40厘米的长架材按45°角固定在棚架上,从上往下看像个“X”形。⑷建棚头。在两端的拱架下,插入4-6个支柱,将支柱与棚架绑在一起形成棚头,在背风处棚头中部设门,门宽米,高约米。为减轻风对膜的损坏,迎风的棚头可采用逐步降低棚架高度的办法过渡。

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生活模式与需求,以传统塑料大棚为例,不仅产量很低,也会带来较大的污染,且人员管理非常繁琐,不利于蔬菜种植效益的提升。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优势较多,相比于传统塑料大棚能够大幅度扩展蔬菜种植发展空间,也改变了现代农业、新型农村的格局。该文简述了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优势,然后分析了智慧温室大棚建设方案,最后介绍了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

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引言:

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民的浇水、施肥和打药等农业劳动过程主要借助已有经验进行。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需要关注浇水的时机,准确把控农药浓度,且保证温湿度、光照、氮元素等处于适宜的状态。由于无法量化指标,通常依赖于人为判断,因而经常发生误差,也无法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要想解决传统农业中低效率、低产能等现象,需要积极引入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将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改进环境条件,促进蔬菜的正常生长。

1、传统大棚蔬菜种植的危害气体

传统大棚蔬菜种植会释放很多有害气体,如氮气,引起有害气体含量超标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肥料质量不合格等因素。若是施肥方法不科学,施用含量超标的肥料,将引起氮气排放的增加,当温室大棚内氮气含量超出一定限度后,将导致叶片枯死,特别是对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来说,对氮气更加敏感。此外,还会存在亚硝酸气体,当土壤呈弱酸性后,即pH值未超过5,某些菌体的作用效果将持续减弱,形成大量的亚硝酸气体。亚硝酸气体含量的增加,会让蔬菜绿叶发生白色斑点,黄瓜、西葫芦、青椒和西芹等蔬菜对亚硝酸气体较为敏感[1].冬季严寒,很多农民常用煤球升温取暖,在燃料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将形成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温室大棚中碳元素也会超标,不利于蔬菜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在预防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做到施肥的科学性。温室大棚中施用的有机肥必须需要发酵腐热,以优质化肥为主,尿素要与过磷钙混施。基肥要深施15~20cm,追施化肥深度至少为12cm,施后及时覆土浇水。

(2)通风换气。在天气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要根据温度要求及时通风换气,遇到雨雪天气时也应该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农膜与地膜不能产生毒性,温室大棚中废旧塑料品等需第一时间清理干净。

2、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优势

在蔬菜种植中需要控制好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水肥条件,才能保证蔬菜生长的品质,实现产量提高的目的。因此要通过精准化控制各项环境因素,改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品质,确保经济效益逐步提升。智慧大棚主要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最新生物模拟技术的作用,对棚内蔬菜生长最适宜的环境进行模拟。同时也设置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度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多项环境指标进行感知,并利用微机完成数据分析,实现对棚内水帘、风机和遮阳板等设施的全面监控,最终有效改善大棚内蔬菜生长环境。

在科技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各种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温室大棚内的茄子、辣椒、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都能快速生长,能够帮助种植户创造丰厚利润,也促进了智慧温室大棚的发展。在智慧大棚控制系统中主要应用了物联网技术,设置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管理中物联网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实施环境数据,其中包含了光照、空气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在网络支持下向控制平台传输[2].系统结合获得的数据信息完成智能判断,远程控制温室大棚中的各项设备,达到及时调节棚内环境的目的,确保满足大棚内蔬菜生长的要求。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引入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温室大棚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智慧大棚控制系统除了可以在温室环境方面实现精准管理以外,还具备大面积统一管理的优势。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提供精细化的智慧管控服务,实现对设施农业管理效果的不断优化。这样不仅能让温室大棚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也有效减少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为大棚蔬菜种植创造了诸多便利,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也能逐步发展为稳定型和持续增收型产业。在中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将在农业智能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农业全面升级打牢基础。

3、智慧温室大棚建设方案

在智慧温室大棚建设过程中,需要由多个环境监测节点完成组网,才能实时采集环境信息,达到精准控制的目的。在各环境监测节点上需要安装传感器,控制设备主要有补光照明设备、排风设备、灌溉设备以及报警设备等。各节点也设置2节干电池保证电能供应,因为节点功耗不高,所以电池使用寿命很长,在智慧温室大棚中供电非常安全与便利。各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向上位机传输过程中,上位机除了可以实时显示、控制与存储,并自动生成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节因素变化曲线图以外,也可以借助网关与Internet服务器进行连接,达到手机远程监测和控制等目的。建设智慧温室大棚后,能够实现对温室大棚蔬菜生长情况的远程视频监控,也能将相关信息实时存储下来,为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创造条件。

在智慧温室大棚功能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身份识别功能。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个人信息显示在上位机,用户在系统刷卡登记后才能完成相应操作。

(2)自动报警功能。要想农业生产更加安全可靠,在大棚中发生烟雾、明火以后,利用烟雾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进行检测,能够第一时间让蜂鸣器报警得到控制,在GPRS模块支持下为用户发送短信或者是打电话,并在屏幕上清晰完整呈现大棚报警信息。

(3)远程监控功能。登录网页端,即实现对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远程监控。

(4)无线信息采集与传输功能。为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的产量与质量,要实时监测和控制大棚内蔬菜生长环境。环境监测节点主要由光照、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构成,能够精确采集相关信息数据[3].

(5)定时防治病虫害功能。利用臭氧发生器,能够在高压、高频电等电离作用下,让空气内氧气转化为臭氧,并定时进行杀菌,达到对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功能。这种方式不仅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还降低了成本与农药使用量,能够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要求,不断推动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增值提效。

4、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

在农业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除了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外,也涉及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等,尤其对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而言,它们是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该系统而言,主要结合蔬菜温室控制要求建设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属于可扩展、可操作的硬件与软件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方式与蔬菜温室管理中心的计算机联网,能够让蔬菜温室单元得到实时调节与控制。

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构成如下:

(1)无线传感器,分别为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

(2)控制器,主要有温湿度控制器、光强控制器和土壤温湿度控制器等,可以集中处理各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信息,并由计算机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3)触摸屏,能够显示各种数据,以及风机、加湿、加热电磁阀等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各种数据报表的打印等。

(4)遥控终端,通常包括手机、计算机等。

对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功能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检测系统:设置多种无线传感器,将蔬菜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及时采集起来。

(2)信息传输系统:利用本地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通信网络,为数据传输、转换等创造有利条件,能够提高智慧温室大棚内环境信息传输效率。

(3)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和信息路由设备传输到控制中心,各节点能够自由匹配,任意监控,互不干扰。

(4)控制系统:增加摄像头,对各温室大棚进行监测,并借助监控计算机对环境调整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蔬菜生长环境信息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将各节点数据采集起来,通过存储、管理后能够动态呈现各测点信息。同时结合掌握的信息数据自动灌溉、施肥、喷施、降温和补光等,发挥历史数据存储、查询、报警和打印等作用[4].

(5)远程控制系统:移动电话终端用户能够了解蔬菜棚的工作状态,借助手机实时发布指挥控制设备。

蔬菜种植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安全可靠,适应性也很强,能够提高蔬菜种植智能化水平,为绿色健康蔬菜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蔬菜自动种植控制系统融合处理大量的农业信息,确保技术人员可以完成多个蔬菜棚环境的监控与智能管理,让蔬菜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真正实现增产、提高质量、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等目标,也达到集约化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5].

5、结语

总之,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蔬菜栽培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与应用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通过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土壤等监测与自动化控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也是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体现。实行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蔬菜种植技术提供量化指标作为参照,这样蔬菜种植产量与品质得到保障,可操作性也大幅度提升,不仅可以实现增产创收的目的,也为产业链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琼香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J]江西农业,2019(14):13-17.

[2]刘欣"互联网+"设施蔬菜智慧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与验证[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9):62-64.

[3]孙通农业气象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64-171.

[4]何淑红设施大棚蔬菜生产技术与发展趋势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8):11-12.

[5]胆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试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50-50.

毕业论文果蔬贮藏技术

1、常温贮藏:不通过机械的方法制冷而利用天然的较低的温度;在很多情况下也利用了自发气调的形式。2、冷库贮藏:冷藏贮藏效果好,有些果蔬在此基础上进行气调或与其它贮藏措施相结合取得更佳效果;冷藏成本较高。3、气调贮藏:适当降低氧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或填充氮气,可抑制果品、蔬菜的呼吸和其他代谢过程,延长,并释放出一定热量。吸收消耗氧气释放大约等量二氧化碳,从而改变环境中气体成分组成贮藏时间。常用的气调贮藏方式是气调贮藏库和塑料薄膜封闭包装。还有一种方法为限气贮藏,是用不密封的薄膜袋短期贮藏耐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果品、蔬菜。4、减压贮藏:加速气体交换,有利于有害气体的去除;各气体的绝对含量大大旦偿测锻爻蹬诧拳超哗下降,起低氧气调的作用;减压条件下水分极易丧失,减压库必须安装高性能的增湿装置;减压贮藏可连续性工作也可间歇式工作;贮藏苹果、香蕉、番茄、菠菜、生菜、蘑菇等均效果良好;成本高,出库产品缺乏浓郁芳香。其他的贮藏的技术有:辐射处理贮藏;臭氧处理贮藏;假植和留树贮藏;冷冻贮藏。

一些地方的水果或蔬菜由于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烂在地里,有的近距离贩运,由于当地已经形成产品的相对集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很低。特别是随着城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在安全性、新鲜度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产、销地的相对分散,加之,我国农产品采后加工技术相对薄弱,对农产品物流的要求比较高。要做到“旺季不烂,淡季不淡”,需要通过应用贮藏保鲜技术创造适合果蔬保鲜的外界环境,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调节果品本身的生理活动,从而减少腐烂,延缓成熟,保持果蔬的鲜度和品质。水果和蔬菜采后仍然是活体,含水量高,营养物质丰富,保护组织差,容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 属于易腐商品。要想将新鲜水果和蔬菜贮藏好,除了做好必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外,还必须有适宜的贮藏设施,并根据水果和蔬菜采后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条件,使水果和蔬菜在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不产生生理失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抑制新陈代谢,从而减少水果和蔬菜的物质消耗、延缓成熟和衰老进程、延长采后寿命和货架期;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避免水果和蔬菜因浸染而引起的腐烂变质。 因此,选择贮藏方式和设施,维持贮藏环境的适宜温湿度或气体成分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蔬菜保鲜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蔬菜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 种植 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得到快速的发展。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收入。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蔬菜种植中的贮藏和保鲜技术。

[关键词] 蔬菜 贮藏 保鲜

[中图分类号] TS20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03-1650 (2014)02-0157-01

常温贮藏

常温贮藏又称简易贮藏。不需要特殊的制冷或加温设备,是根据蔬菜的特点,利用昼、夜温度及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等自然的低气温调近代蔬菜贮藏温度,采取自让降温或保温 措施 ,创造适宜贮藏的温度条件,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常温贮藏设备工艺简单,投资少,贮藏费用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不能是贮藏温度很好地满足不同蔬菜的要求,在温暖地区或高温季节难以应用。常温贮藏包括堆(垛)藏、沟(埋)藏和窖(库)藏三种基本形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冻藏、假植贮藏、挂藏和缸藏等。

1.堆(垛)贮藏

堆(垛)贮藏是将蔬菜直接堆(垛)在田间地面或浅坑中,或在荫棚下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表面用席子或作物秸秆等材料覆盖,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气温和覆盖材料的保温、保温性能,维持蔬菜适宜贮藏的温、湿度条件,防止受热、受冻和水分蒸腾。堆(垛)贮藏的常用形式有浅坑堆藏、地面堆藏、散堆贮藏等。

2.沟(埋)贮藏

沟(埋)贮藏是指将蔬菜堆放在事先挖好的沟或坑内,上面用土壤覆盖,利用低温和覆盖土维持贮藏蔬菜适宜的温、湿度。埋藏与浅坑堆藏的区别,在于覆盖物的不同,习惯上把覆土叫埋藏。沟(埋)藏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贮藏方式,保温性能比堆(垛)藏好。沟(埋)贮藏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土地上式埋藏、半地下式埋藏、地下室埋藏等几种形式。

3.窖(库)藏

窖(库)藏是利用比较稳定的地下温湿度和通风保温设备,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贮藏环境。窖(库)藏可以自由进出检查产品,也便于调节温湿度,它保留自然降温这样一条最基本的适温创造方式,仍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引进外界冷空气进行降温。窖(库)贮藏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棚窖,井窖,窖窟和通分库四种,除此之外,利用现成地下室,防空洞贮藏蔬菜,也算作窖藏。

4.冻藏与假植贮藏

冻藏与假植贮藏是沟藏或窖藏得特殊利用形式。冻藏又称为冻贮藏,是在入冬上冻时,把收获的蔬菜放在背阴处的浅沟内,并稍加覆盖,利用自然低温使蔬菜入沟后迅速冻结,在。整个贮藏期内始终保持微冻状态。食用前经过缓慢解冻,蔬菜仍能恢复信息新鲜状态,并能保持其品质。假植贮藏是将蔬菜连根收获,单株或成族簇密集假植在沟或窖内,使蔬菜处于极其微弱的生长状态。假植贮藏的蔬菜仍能继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补充蒸腾的损失;同时还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使蔬菜外部叶片中的养分向内叶或食用部位转移,有的还有微弱的光合作用。假植贮藏多用于秋末季节气温降低到蔬菜生长的适温下限,而蔬菜食用器官尚未充分长成的一种补救措施,一般不作为越冬贮藏手段。

5.挂藏与缸藏

挂藏是将凉晒和预贮后的蔬菜绑把编辫挂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或挂于室外防雨的荫棚下面,使蔬菜处于休眠状态,利用蔬菜休眠期易于贮藏的特点进行贮存。但蔬菜休眠期过后,将陆续发芽,适于短期贮藏或配合化学处理长期贮藏。缸藏是将蔬菜放入缸中贮藏,利用缸内密闭的环境条件,进行保湿,保温和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缸藏保水效果好,并能起到类似自然降氧的贮藏效果。

化学贮藏

化学贮藏是利用化学物质处埋贮藏蔬菜,防止蔬菜腐烂,抑制蔬菜生长,达到保鲜的目的。化学处理可作为其他贮藏方式的辅助措施,在有的贮藏中起主导作用,成为蔬菜贮藏保鲜的一种独立方式。由于蔬菜收获后的水分蒸散,呼吸,老化和发芽等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因生理病害和病原菌引起的腐败等原因,是蔬菜的品质边变劣。为了抑制这种品质上的劣变,可采用多种化学物质,在贮藏前或贮藏期间对贮藏蔬菜进行处理。如利用蒸散控制防止蔬菜的凋萎;用老化抑制剂防止后熟和老化;用发芽抑制剂抑制块根,球茎等蔬菜的发芽;用杀菌防腐剂防治疏菜的感病腐烂等。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可有效地防止贮藏蔬菜品质劣变,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用于化学贮藏的物质,按其成分,性能和作用不同,分为杀菌防腐剂,液膜保鲜剂和植物激素保鲜剂。

辐射贮藏

辐射贮藏是一种物理贮藏法,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Y射线去照射蔬菜,杀死蔬菜上的病菌和虫卵,抑制发芽,纯化蔬菜中的酶类的活性,抑制后熟衰老延长贮藏期,减少贮藏损耗。

Y射线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离射线,它不仅可杀死蔬菜表面的昆虫和微生物,而且能透过生物机体穿入蔬菜的内部,使机体中的水和 其它 物质发生电离作用,产生游离基或离子,导致蔬菜组织不能正常生活,从而影响到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又称低压贮藏,真空贮藏,是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低,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一般降1/10大气压,甚至更低。降低气压,空气中各种气体组成的分压都相应降低,还能减少蔬菜组织内源乙稀的量。减少贮藏对对延缓蔬菜组织后熟衰老,保持绿色,防治组织软化,减轻冷害和某些贮藏生理病害有利。但蔬菜的减压条件下,组织内水分极易蒸散干萎,必须保持很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在95%以上,高湿会加重微生物感染,要注意配合应用消毒防腐剂。刚从减压贮藏中取出的产品风味不好,不香,但放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减压贮藏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定期抽气式(静止式)和连续抽气式(气流式)。

参考文献

[1]李全忠,王发禄. 茄果类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2007,01:57.

[2]单辉君. 蔬菜贮藏保鲜技术探讨[J]. 中国文房四宝,2013,05:223.

[3]__.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2013,03:252-25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蔬菜保鲜技术论文

有机蔬菜论文的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蔬菜作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其安全性备受人们所关注。有机蔬菜无污染、富营养、质量高,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迎合了当代人的需求。面对国内外有机蔬菜产业大发展的背景,有机蔬菜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如何,影响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决策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是摆在有机蔬菜生产者与营销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济南城市消费者为样本,分析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购买行为,重点对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对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部分,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出影响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七个变量,构建了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决策模型。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样本数据;第四部分对前一部分提出的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决策模型进行了验证。首先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影响变量,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获取的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影响消费者有机蔬菜的支付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因素以及其影响方向;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不同的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支付意愿表现不同,但总体而言,济南市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支付意愿较低。影响消费者有机蔬菜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消费者的家庭月收入、受教育水平、家中是否有小孩同住、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知以及有机蔬菜的价格;济南市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水平较低。收入、学历、家中是否有小孩或老人同住以及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与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有机蔬菜具有一致性,而价格则是阻碍消费者进行有机蔬菜购买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国内对于有机产品具体种类购买行为的研究较少,尤其以有机蔬菜为对象进行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对于有机蔬菜的分析大多以概述类为主。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消费者有机蔬菜的购买决策模型,以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消费者有机蔬菜的支付意愿以及实际购买行为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

摘 要 随着消费者对蔬菜口感的要求愈来愈高,同时蔬菜栽培也处于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时期,因此加强对蔬菜口感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影响蔬菜口感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对蔬菜口感的改进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涉及到蔬菜的生产、贮藏、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重点从生产环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蔬菜口感 影响因素 改进方法 有机蔬菜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Methods of Vegetable Flavor ZHAO Huijuan, WEI Fengtong, LI Weijin, PAN Chengjie (Organic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enter, Beijing Organic and Beyond Corporation (BOBC), Beijing 100027) Abstract As the consumers" need towards the vegetable flavor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vegetable cultivation i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quantity mode to quality mode, consequently, it is imperative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methods for vegetable flavor.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vegetable flavor, and it also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improving methods of vegetable flavor based on our practical production experience in many years. It was involved the production, storage, 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vegetables, with special concern on the production part. Key words vegetable flavor; influencing factors; improving methods; organic vegetables 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根据植物的经济价值将其分为草、谷、菜、果和木五大类,这里的菜即我们所食用的蔬菜。蔬菜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为我们提供物种营养,还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时绕麦田求野荠, 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文人骚客不但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也描绘了各种蔬菜的美味。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色、香、味、形、营养等品质特征上对蔬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人们越来越多的抱怨起蔬菜没有“菜味”了。不同的蔬菜有各自独特的“菜味”,其实为其内部独特营养成分的味道。影响蔬菜口感的因素很多,我们将从蔬菜的生产、储藏、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加以阐述,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蔬菜口感的改进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 1 蔬菜口感的影响因素 生产环节 这是众多环节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重中之重,不可疏忽。生产环节中影响蔬菜口感的因素大致有几种,包括蔬菜的品种,栽培方式,土肥水管理,与蔬菜共生的其它生物、采收等。 蔬菜的品种 同一种蔬菜有很多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蔬菜品种口感不一样。以黄瓜为例,“碧玉”黄瓜,瓜条直,果肉厚,瓜色碧绿,口味清香脆嫩,适宜春秋季大棚栽培及温室吊绳无限生长栽培。“超级碧玉”,圆柱形果,果皮鲜绿色,品质佳。“清川白刺”,瓜肉浅绿,肉脆味甜(上海农业科技种子有限公司)。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前的育种来说,现在的育种不仅要求高产、抗病,而且还要求耐贮运、耐热、耐低温、抗病虫害等,然而耐贮运、耐热、耐低温的品种势必影响蔬菜的口感。因此育种工作者任重道远,需要培育出综合品质好的蔬菜品种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栽培方式 适宜的种植时节,为蔬菜生长提供了需要的光照、温度和雨水等。研究表明温室大棚蔬菜比露地生产的蔬菜一般在色泽、风味、及维生素C含量上偏低。如温室栽培的黄瓜,其胡萝卜素与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要低一倍左右,干物质积累少,含水量高,风味会变淡。露地种植的的蔬菜往往比棚内的蔬菜更有“菜味”, 一般是因为次生代谢产物引起的。露地里的白菜为了抵御冬天的严寒,需要分泌一些物质御寒。夏天露地生长的黄瓜为了抵御酷热,需要分泌一些物质降温,分泌的这些物质就使它们有了特有的味道。在保护地中,不同覆盖材料也对蔬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有一定影响。 土肥水管理 肥料对蔬菜品质的影响更为直接,总的趋势是氮肥过多能显著降低蔬菜的口感,降低糖、干物质、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含量。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来自施用氮肥过量的蔬菜,其在细菌的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与人类摄取的医药品、残留农药等成分中的次级胺反应形成强力致癌物;钾因为对蔬菜品质的重要作用而被称为“品质元素”,它在植物碳、氮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氮、钾肥配施可以降低因施氮肥导致的硝酸盐积累,改善蔬菜的风味品质,磷肥同样可以改进蔬菜的口感。 灌溉水也是影响蔬菜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菜如果生长期缺水,叶子就容易有苦味,影响食用。刘浩等(2011)从灌溉水的的供给量、水分亏缺程度、灌水方式及灌水水质等4个方面,综述了灌溉水对蔬菜产品品质的影响。生长过程中水分亏缺、水分过剩和土壤水分波动太大都会对蔬菜的品质不利。 与蔬菜共生的其他生物 蔬菜要和菜田里的多种生物共存,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这个平衡被破坏,蔬菜本身又“孱弱”,病虫害就容易泛滥,造成蔬菜的口感变差。 健康的蔬菜也有“防御机制”,包括合成、释放一定量的天然驱虫剂等,不同种的蔬菜还能互相保护。比如在甘蓝田行间种植莳萝,能成功防治甘蓝蚜虫。寄生性天敌也是保护植物免受敌害的生力军。伞形科植物荷兰芹能招引大量土蜂前来取食花蜜,同时土蜂寄生于当地的蛴螬,可以有效防治金龟子。 采收 采收是果蔬栽培生产的结束,也是果蔬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开始,采收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技术性,并且直接关系着果蔬的质量。如果采收过迟,果蔬会因生长成熟过度而生理衰老,变得不耐贮藏,口感也随之变差。反之,如果采收过早,则不能具有本品种所固有的色、香、味。因此,只有适时采收,才能获得质量好和耐贮藏的产品。 储藏、流通、消费环节 果蔬采收以后,继续进行后熟或呼吸作用,使果蔬特有的风味进一步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色、香、味上更适合人们的需要。这一阶段发生在蔬菜的储藏环节,因此采后的贮藏条件会影响到蔬菜的新鲜度及口感。温度对果蔬的生理代谢有很大的影响,低温可抑制呼吸作用及内源乙烯的产生,对贮藏期、风味、质地都有很大影响。除了温度,贮藏中的湿度也是影响蔬菜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贮存有特殊气味的食品,如具有挥发性气味的桂皮、茴香等,应密封贮存,以免气味外溢。 保持蔬菜品质鲜度,防止变质、腐烂、减少包装运输中的损伤等,也是提高蔬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使蔬菜鲜嫩,不但能减少蔬菜污染,而且鲜嫩的蔬菜,营养成分含量高,是消费者极为关切的。贮藏期与蔬菜产品的含糖量有关,产品中含糖量高,耐贮性就好。 消费作为蔬菜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会影响蔬菜的口感。硝酸盐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硝酸盐易溶于水,所以对含硝酸盐高的蔬菜如芹菜、菠菜等要进行食前处理。 2 蔬菜口感的改进方法 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有机蔬菜种植经验,在蔬菜的生产、储藏、流通和消费等方面严格遵守《正谷有机产品质量标准》,针对蔬菜口感的改进总结了一些措施,用于指导基地有机蔬菜的生产和加工。蔬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好评,得到了众多客户的支持。 生产环节 选择综合品质好的品种 不可否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口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育种工作者任重道远,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配合,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使我国的蔬菜品种适合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适应产品营销方式变化的需求。正谷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多年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筛选出口感及综合品质好的蔬菜品种,以提高正谷有机蔬菜总体质量水平。黄瓜选择津优2号、3号、5号及21号等抗病品种,西葫芦选择早青一代、天津25等品种……虽然产品价格不菲,但产品往往供不应求,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与向往。科技工作者,政府,企业各个环节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 施用有机肥 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是整个社会的迫切需求,肥料的合理选用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施用有农家肥、生物菌肥、矿物肥料和绿肥等有机肥料的蔬菜比施用化肥的蔬菜口感要好得多,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有所提高,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 农家肥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有机农业低成本投入的有效形式,可促进有机农业生产种植与养殖的有效结合,可实现低成本的良性物质循环。周焱和罗安程(2004)发现以发酵猪粪为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在增加大棚蔬菜产量,提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化肥。氮、钾肥的施用要合理,二者配施可以降低因单施氮肥导致的硝酸盐积累,改善蔬菜的风味品质。 生物菌肥有光合细菌菌剂等。研究发现,通过对上海青、黑叶白、小白菜、菜心、芥菜和生菜喷施光合细菌菌剂,发现对提高蔬菜糖分和维生素C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从而提高蔬菜的营养品质,口感很好。他们建议光合菌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沼渣和沼液对改善蔬菜品质有很好的作用。研究发现,施沼肥对生菜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完全施用沼肥能够明显降低生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利用沼渣作基肥,沼液叶面喷施作追肥的生态生产模式,是发展种植有机蔬菜的一条有效途径。 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增强作物自身的抗性及对病虫害等不利条件的抵抗性,进而生产出具有原有的风味、新鲜度、颜色、储藏性等优良性状的产品。 合理灌溉 灌溉对蔬菜的整个生育期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蔬菜的口感。在实际生产中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灌水量,才能达到产量和品质的双优效果。对于甜瓜来说,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较适合甜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有利于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积累,改善甜瓜的口感。亏缺灌溉是一种新的灌水技术,国内外都在尝试研究。亏缺灌溉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用水,还能够提高蔬菜品质。以水控肥是提高土壤水和灌溉水利用率的有效的方法。正谷公司有机基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喷灌、滴灌和畦灌等合理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还可以提高蔬菜产品的品质。 采收 按品种特性、不同用途、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决定采收时间。采收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对蔬菜果实的损害,因为机械损伤可使果实发生酶褐变。蔬菜鲜度主要由呼吸强度和失水速度决定,而温度则是影响呼吸和水分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或上午采收,有利于保持产品的鲜度。采收前不宜过量灌溉,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采收后应及时清除田园病残体,集中销毁。 储藏、流通、消费环节 蔬菜在贮藏中要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越旺盛,各种生理过程的变化越快,生命终止就越早,不利于贮藏。目前对于蔬菜贮藏方法的研究较多,但是真正适合有机蔬菜的贮藏条件并不多,其中冷藏及气调贮藏比较适合蔬菜贮藏。 运输是蔬菜产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发达国家,蔬菜的流通早已实现了“冷链”流通系统,新鲜蔬菜一直保持在低温状态下运输。运输应尽量满足果蔬的贮藏条件,减少震动损伤,主要应从蔬菜的成熟度、包装、运输工具上加以考虑。 蔬菜冷藏前不要清洗,蔬菜表面的蜡质层具有保护其不受微生物侵害的作用。在清洗后,尤其是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后,蜡质层会遭到破坏,细菌很容易进入蔬果内部,导致水果变质腐烂。蔬菜本身含有硝酸盐,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食前处理或合理调配蔬菜食用结构,是减少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 3 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由基本解决温饱转变为追求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多样性小康消费。有机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并赢得市场,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综合品质好的蔬菜品种选育成为育种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从而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科研单位, 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必然会加快蔬菜品质的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国芳,冯志坚,马炜良,等.植物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李会合,贺方云.氮和钾对蔬菜营养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31-34. [3] 张宝海,韩向阳,何伟明,等.蔬菜风味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蔬菜,2007(11):1-4. [4] 陈友.提高和改进蔬菜品质的途径[J].北方园艺,1986(3):24-29. [5] 杨开宝,李景林.几种地面覆盖材料的覆盖效果比较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4):87-90. [6] 马光恕,闫明伟.不同覆盖材料对大棚内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4):41-43. [7] 张富林,杨利,范先鹏,等.蔬菜硝酸盐累积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9):2247-2252. [8] 陈振德,程炳嵩.蔬菜中的硝酸盐及其与人体健康[J].中国蔬菜,(40):40-42. [9] 王凤婷,艾希珍.钾与蔬菜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西北农业学报,(4):183-186. [10] 郑光华.发展有机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的必由之路[J].中国蔬菜,2000,增刊:1-6. [11] 刘浩,孙景生,王聪聪.灌溉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4):81-87. [12] 潘成杰.正谷有机产品质量标准,未发表. [13] 冯双庆.园产品采后处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14] 陶辛秋,赵华,程歧峰,等.春甘蓝耐藏性与品种,施肥条件和采收期的关系 [J].园艺学报,(1):42-48 [15] 周焱,罗安程.有机肥对大棚蔬菜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4): 210-212. [16] 谢修志,谢向坚.光合细菌菌剂对蔬菜品质影响的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2009(12):86-87. [17] 赵丽,周林爱,邱江平.沼渣基质理化性质及对无公害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 [18] 孙广辉.沼液灌溉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D].浙江 大学,2006. [19] 艾天,刘庆玉,李金杨,等.沼肥对生菜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 学,(16):4890-4986. [20] 范娜,洪坚平,范勤元.沼肥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势趋[J].山西 农业科学,. [21] 刘明池,小岛孝之.亏缺灌溉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园艺学报, (4):307-311. [22] 刘明池,陈殿奎.亏缺灌溉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 . [23] 齐红岩,李天来,曲春秋,等.亏缺灌溉对设施栽培番茄物质分配及果实品 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 [24] Zushi K, Matsuzoe N. Effect of soil water deficit on vitamin C, sugar, organic acid, amino acid and carotene contents of large-fruited tomatoes [J]. Japan. Soc. Hort. (6):927-933. [25] Yasuyoshi HT, Toshiko TB, Satoru KD, et al. The 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the growth, sugar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cherry tomato fruit [J]. Japan. Soc. Hort. (5):759-766. [26] 武治昌,刘玉环,刘志芳,等.影响速冻蔬菜品质的主要因素[J].冷饮与速冻 食品工业,(3):34-37. [27] 李哲敏.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J].资源科学, (1):27-35.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产品数量也较多。 全国参与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的省区和企业也越来越多,到2000年底参与绿色食品开始的企业共有964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 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宣传力度不足。 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策略: 1.强化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2.通过政策宏观调控加大绿色食品开发与发展。 3.尽快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 4.加大宣传力度。 5.技术研究开发与培训。 绿色食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如优良品种的选育、专用农药和肥料研制开发、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技术,以及符合环保和食品要求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接受技术培训,才能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相关技术。绿 色 食 品 作者:吴荟敏 Return 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许多食品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环保食品,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什么不同之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和鉴别绿色食品呢?在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又如何呢?这都需要我们调查研究和思考。 所谓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 “绿色”, 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 “绿色食品”。 国际上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在英语国家多称有机食品,在芬兰、瑞典等非英语国家称生态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使用而生产的食品。 在中国,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很显然的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着不小的差别,其中,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 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 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二) 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 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 以及产后环节产 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 ,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 (三)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知道了什么是绿色食品并不代表我们就能鉴别绿色食品,现在有些商贩把“绿色”当箩筐,什么食品都往里装,乱贴绿色商标,让消费者上当。所以我们要了解绿色食品的特点,它的标志是一个很重要的鉴别点,另外它的编号也十分重要,是鉴别真假的又一重要标志,它一般都由12位数组成,最前面的“LB”为“绿色标志”的汉语拼音缩写,接下来的两位数字是按食品类别的分类编号,如粮油类为“18”,它后面的10位数字都代表不同含义。以LB—18—9901053711为例,“99”是该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年份,“01”代表中国,“05”代表内蒙古自治区,“371”是该产品被认定时的序号,最后一位“1”则指该绿色食品为“A”级,“AA”级国内很少,代表数字为“2”。 而且,凡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上都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文字和批准号,其中标志和绿色食品四个字为绿色衬托的白色图案。除包装标签上的印制内容外,尚贴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统一防伪标签,该标签上的编号应与产品包装标签上一致。 绿色食品的概念是1989年提出来的,而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则是1990年。起初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简单地说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生态环境,一个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中心就是 “以人为本”,落脚点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绿色食品的开发,其效果最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其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来推动,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领域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市区陆续建立了生态农业区、绿色农庄、观光农场等类型的示范基地,这说明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二是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食品店,绿色食品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鲜明的特色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部分绿色食品产品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90年代初期,在绿色食品推出不久,我们就曾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在世纪交替的时候看来,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绿色食品事业10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产生的影响已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通过这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看到了这项事业美好的发展前景。 2001年是“绿色消费”年,要大力提倡绿色食品。又有一些报道说,有机食品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安全、环保、健康的食品成了一种持续的需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食品,代表着未来食品发展的方向。但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又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有机食品的标准比绿色食品高,被人称为 “纯而又纯”的食品。它从基地到生产,从加工到上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绿色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第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要比绿色食品严格得多。第三,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更强调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类、自然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绿色食品事业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广大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在中国,绿色食品已成为优质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在国际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世界持续农业协会等国际组织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绿色食品事业,”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当我们消除了污染因素,才能放心的食用绿色食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保证全人类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资料: ok!!!

蔬菜栽培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 提高到, 灌溉水利用率由提高到;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10): 19- 23.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节流 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50%—70%。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20%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10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治污 2009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占排放总量的。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开源 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80%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2003(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2003(11)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36 作者简介 刘文康(199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无土栽培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广泛用于生产,特别是设施条件,供液系统工程本身,还未形成专门生产行业。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还不能协调同步,致使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不如发达国家那样迅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本身固有的种种优越性,已向人们显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给钱都还要考虑呢。 :D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