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美国俚语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0:33:35

美国俚语研究论文

弟弟,给你两篇关于俚语的论文:略论现代美国俚语:浅谈美国俚语:这里有一个俚语学习网站推荐给你:

俚语以其形象生动、诙谐简练的特点,成为英语语言中最活跃、最具表现力和感召力的一种语言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着俚语,同时它还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上。俚语是如此广泛而又鲜活的使用着,它己成为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若是对俚语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定然无法领略到英语语言的精髓及魅力。然而英语俚语的翻译在中国并未引起翻译界的重视。因为很多人认为俚语是亚文化群所讲的一种“粗俗的语言”,不值得重视。事实上近年来,俚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国外不仅获得了大众喜爱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如今也有关于英语俚语的字典、书籍出版。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它不仅涉及不同语言的转换,而且涉及不同文化的转换,传统的翻译理论把语际翻译看作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诠释或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本文在吸收二十世纪末国内外新兴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把翻译看作跨文化交际的媒体,从文化的角度对英语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中文摘要 现代美国 俚语 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悠久的历史。19世纪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促使了美国俚语的形成,20世纪则是美国俚语迅猛发展的时期。从其来源来看,亚 文化 向主流文化的渗透到社会名流的推动再到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产生了大量的俚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俚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易于表达情感、更新迅速等。同时,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则体现在:体现说话者的身份;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说话者受 教育 程度和文化素质以及反映美国人对社会现实所抱的态度。对于现代美国俚语,学者的观点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现代美国俚语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如今,变得简洁明了及与标准语互相渗透成了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国俚语;来源; 特点; 社会功能; 前景; 语言地位 一 引言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个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原来是指某些特殊的阶层、行业或囚犯、黑帮使用的行话和黑话。其中有些粗俗不堪,难以登大雅之堂,有些简单明了,诙谐幽默,为大众所接受,而有些则只在一些很小的范围内流行,如在一个行业内,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等,其寿命不长,往往自生自灭。 据不精确的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大约有1万到2万左右,其中10%约2000多个左右的词语是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因此有些语言学家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熟悉美国俚语,要想在美国社会与人顺畅地交流是不可能的,有时甚至就连读书看报都会很困难,因为现代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报纸和书籍中了。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常不规范的语言变体,在当代美国社会中所履行的社会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这样的特殊的语言创新,已逐渐地融入了英语标准语的范畴,成为标准语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的补充。本文将对它的产生、发展前景还有社会功能和特点进行粗略地研究。 二、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及其来源 (一)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在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中,许多美国人大量向西部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的流动。这么一来,各个地方的方言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行话、黑话接踵而来,人们互相传用。由于美国官方并不强调“标准语”,又很少进行“语言纯化”,因而不断出现的行话和俗语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经过不停地传播使用,便成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俚语了。同时,美国是一个多种民族移民混合而成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与美语相融合的新词汇,从而使俚语日益地增加。 到了20世纪,美国俚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冷战等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俚语,还有美国社会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家庭解体、年轻一代的酗酒和吸毒、反战运动、性解放、同性恋等更令美国俚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进入经济大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的八、九十年代,现代美国俚语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旺盛生命力,计算机俚语、体育俚语、校园俚语等新兴俚语的大量增加并进入日常生活。 (二)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 1.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 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较广。隐语、行话及黑话均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俚语,“如美国罪犯把监狱外的社会称为street(街道),按他们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监狱内和监狱外两部分,而监狱外就是大街,只要他们不在押,大街便是他们活动的地方,因而street time这个俚语就被用来指假释期。”[1]又如“to kick the bucket(意思是死了,to die or pass away),这句俚语十分流行,因为在7世纪的英国,对死囚执行死刑时,犯人就会在桶子(bucket)上,刽子手把绞索套在犯人的脖子上,然后踢掉桶子,犯人就会因绞索拉紧而窒息死亡。现在这句俚语被广泛用于指代任何一种死亡方式。”[2]军人、警察、学生、工人、失业游民、司机、妓女、罪犯等隶属于亚文化群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对俚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创造的俚语总不停地在更新,且各有其特色。尽管其中某些行话或涉及到性方面的俚语不堪入耳,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2.社会名流的积极推动 现今俚语的主流,则为主宰美国当今文化主流的上层人士创造的俚语。作为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芝加哥等大城市通过媒介主导美国的文化。这些城市的上层人士如政界要人、商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及娱乐界明星等,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充满才智,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是日常美国俚语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如俚语much-racker指专门刺探个人隐私和政界丑闻的人,该词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频繁出现,已进入口语的范畴了。曾被定义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名报、名著、名人传记中,甚至是美国总统的正式演说中。因此可以说美国俚语已融入了主流文化的“血液”中。 3.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 近年来,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大量的新俚语因此应运而生,用以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如:hot line(热线)、fall out(放射性尘埃)、afro(蓬松发型),其中最经典的、最耳熟能详的俚语就是“cool”了,原意是“凉,凉爽”之意,现作为俚语的意思是“动人的,妙极的”。在这些新兴发展的行业和新出现的事物中,IT行业、娱乐业、体育行业等出现的俚语几乎占据了当今俚语的半壁江山。如流行音乐中常出现的“rock and roll”便用来指摇滚乐。“Groove原意是唱片的纹路,后来演变成俚语“groove”(绝好的,流行的),因为流行歌手一旦出了名,各家广播公司就会争先恐后地用他们演唱的歌曲录成唱片。由此产生的“in the groove”这一习语被用来说明一位歌手的成功和知名度,但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旦事业获得成功而青云直上,也经常被说成是“in the groove”,该词含义由此被推广下来。” [3]又如“ankle biter:咬脚跟的人(紧随某人之后并模仿某人)。“咬脚跟的人”原指小孩子,但在IT领域,形容一个人是个“咬脚跟的人”则有别的意思,即指“半瓶醋 ”电脑专家,他们喜欢操作电脑,想做个黑客之类的人物,籍此出名,惊动世界,但他们的电脑知识和工作技能又很有限,所以称这类人为ankle biter。”[4]说到黑客(hacker)这个词,不得不让人想起近年来的热门影片《黑客帝国》,hacker原指精通电脑编程语言的程序员,现在这个词有了贬义,专指一些喜欢破坏他人的程序,甚至非法入侵电脑系统的电脑高手。可见新事物、新概念不但创造出新的俚语词汇,而且赋予了旧词新的含义,丰富了词义。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美国俚语求新求变的特点。 三、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 “精力旺盛,开朗活泼,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等都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5]这些特征在他们的日常交际的谈话方式和遣词 造句 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俚语的特点恰恰能与美国人的民族特点相符合,使其显得更为独特,更为突出。 1.幽默风趣 .语音的体现 许多的美国俚语都是利用谐音来达到易记易懂、顺耳入耳、生动有力的效果,尤其以押尾韵的手法来达到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效果。例如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tiptop(非常杰出的)、super-super(特别大的,引人注目的,显著的)、razzle-dazzle(狂欢,陶醉)、hurry-scurry(慌慌张张)、hoity-toity(神气十足)、ding- ding(精神饱满的,坚强的)、dilly-dally(游手好闲的)等等。这种押尾韵的方式令人感觉到节奏生动,语音甜美,有助于语言的广泛传播与顺利交流,且又幽默感十足。 词汇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词汇上的幽默主要通过缩略词、截短、重复等 方法 来体现的。许多美国俚语是由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词,如众所周知的NA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首字母组成的,是大名鼎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富于创新,生性幽默的美国人已把它发展成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俚语:No Action Talk Only(光说不做)从而成功地讥讽了真正的NATO一把。其他缩略词还有如:“VIP(大人物,very important person)、V. D(性病,花柳病,venereal disease)、D&D(酒后扰乱治安的,Drunk and Disorderly)、(节育,birth control)。”[6 ]这些缩略衍引的俚语减少了冗余的部分,通过联想传达了幽默,表达了含义。 截短与重复亦是俚语表达幽默的主要方法。如G-Man是 government-man的截短,指的是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但G同时亦是Garbage的缩写,故G-Man一语双关,幽了联邦调查局一默,讽刺了他们的工作与Garbage-man如出一辙。而no-no、so-so、dum-dum、huggy-huggy这类词汇的重复,显得形象幽默,分别表示“禁忌”、“极其普通”、“傻瓜,笨蛋”、“关系亲密,不同寻常”。词的重复显得简洁,起到加强语气,强化印象的作用。 除了在旧词上的使用充满幽默的效果外,美国俚语不断出现新的俚语,同时赋予了许多旧词新的含义,极具幽默感。例如原来标准语中用来表达“好”的词汇“good, great, excellent”等已经很少用了,因为它们已无法传达出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刺激和兴奋了,所以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dope(麻醉剂)、tight(紧的)、cool(凉爽的)、sweet(甜蜜的)等都可表示“好的,棒的”。 修辞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达到幽默的效果,包括比喻、夸张、委婉等。其中比喻的使用是美国俚语的突出特征。如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不要泄密);chicken heart(视野狭窄);lay an egg(投炸弹)等。如果你在别人看来是一个couch potato,这说明你的生活方式十分被动消极。整天躺在沙发上,像枯萎的植物(potato)一样,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充满了幽默的味道,而像这样的比喻,在美国俚语中俯拾皆是。如upper storey(楼上)喻为“头脑”,beanpole(豆荚)指代细个子,flick喻指电影,fox指年轻有魅力的女。正如词典学家H .Bradelly所指出的“几乎没有人满足于总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司空见惯的词似乎常常由于过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怪诞可笑的隐语,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动,趣味盎然。这种情不自禁的更换说明了俚语不断发展的原因。”[7] 2.便捷简练 一般来说在美国人的日常 人际交往 中,使用标准语显得严肃,甚至有些呆板沉闷,而使用俚语则显得快捷、简练、生动,也更富于个性和表达力。例如hop(俚语)和lance(标准语)都有“跳舞”之意,比较之下,hop更有活力,更令人联想到grass hopper(蚱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时的生动形态,很开心的感觉,更具有欢乐的色彩;而lance则较为正式,庄重,会使人联想到那华丽的舞会、优美的舞姿和考究的服饰等。因此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更偏爱俚语便是因为它的确切形象,琅琅上口,简洁凝练,刚劲有力。 3.更新迅速 现代美国俚语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鲜感”。新创的俚语在经过不停的被重复之后必然变得平淡无奇,最后甚至成为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而被抛弃或被新词所取代。因此按寿命长短,俚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被淘汰掉;另一部分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标准语吸收或升级为口语。例如:skidoo(走开)、peach(姑娘)、skirt(妇女)等曾兴盛一时的俚语慢慢被人遗忘不用了。而如guy(男子汉,小伙子)、 fan(着迷者)、yes-man(唯唯诺诺的人)、cop(警察)等经久不衰,延用至今;而有的如have a ball(尽情作乐)、have had it(吃够苦头)、get with it(注意或繁忙)等均成了口语表达方式,甚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OK”原先也是俚语,但现在却成了时髦的标准语,几乎随处都可听到。一般说来,俚语的“ 寿命”只有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而后渐渐退出词汇的行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俚语都是如此,特色不同,功用不同,他们的“命运”也不相同。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1.体现说话者的身份与地位 语言的使用属于社会行为,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俚语的使用也属于社会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集团有不同的俚语,他们各自使用只属于他们群体的俚语,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是个学生,与同学们交谈时如brutal(很棒的)、flunk sb.(给某人打不及格的分数)、fender-bender(一件小事)、apple polish(拍马屁,奉承)之类的俚语必是少不了的。假如某人想使人确信他是爵士乐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他只需要在言谈中多用如Gabriel(喇叭手)这类爵士乐专用的俚语便可达到目的。 2.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作为群体中的成员,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志趣,因此他们喜欢用一些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独特的俚语,在外人看来晦涩难懂,但在他们看来却妙趣横生。使用这些俚语能使隶属于这个群体或集团的成员体验到一种认同感,使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指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警察俚语、学生俚语、黑人俚语、军人俚语、娱乐界俚语、IT业俚语等都被人们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强化自己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归属感。 3.反映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 美国俚语的语言风格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高,使用的俚语就较为高雅,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文化素质越低的人使用的俚语就较为低俗。罪犯使用的俚语如rap sheet(犯罪记录)、fool around(不务正业)、screw around(鬼混)、cumshaw(小偷小摸)、half-inch(盗窃)、tea-leaf(窃贼)等,在文化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的社会群体里就很难找到了。又如吸毒者的俚语有Mary and Jane(大麻)、Miss Morph(morphine)吗啡、narcotics(毒品)、Junkie(吸毒者)、mule(贩毒者)等,非毒品行业的人听到这些俚语,便无法知晓其中含义。 4.反映美国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 “50年代的beatniks(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flower-children(花孩),60年代末的hippies(嬉皮士)以及yuppies(雅皮士)等俚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来自亚文化群成员使用的俚语充满了对现实与世俗的强烈不满。”[8]同样的那些一般的美国人也使用俚语来表达自己对政府、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如“boys in the back room(政客)描绘了政客们躲在密室中密谋策划的情形;the badger game原指“美人计”或“仙人跳”,现已有引申义,意即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各种欺诈和恐吓行为;the big lie(重大的政治上的颠倒黑白)则又是其中的又一个例子。”[9] 四、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和前景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 1.现代美国俚语的语言地位 早先的美国俚语被认为来源于社会的底层,粗俗不堪,只有文化程度低,没有教养的人,如水手、罪犯、乞丐、流浪汉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会使用俚语,俚语就等同于的行话,等同于黑话,等同于方言和隐语。1828年的《韦氏大词典》对俚语写的定义是“一种低级、庸俗、缺乏表现力的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俚语的贬义成分越来越少。1963年的《现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合协作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法。”[10]可见原来为多数学者所排斥的俚语的语言地位不再只是低俗不堪,不再只是行话和黑话的代名词,不再为上层人士甚至是普通大众所拒绝的语言形式了。如今,俚语与非俚语之间很难找到明确的区分界限了,有些甚至进入了标准用语当中。新闻媒介、政界、商界、娱乐界等社会各个群体和集团对于俚语的广泛使用,更说明了俚语的语言地位今非昔比了。 2.现代美国俚语对英语的影响 现代美国俚语对于英语的影响,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俚语很“新潮”,可推动英语的发展,有的人则认为俚语“糟蹋”了英语。《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曾就美语对英语的影响做了专门的论述:“究竟对美国英语如何评价,人们所见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语言毕竟难以尽善尽美,白玉无暇;总是既纯又不纯,既有正确又有谬误,而且历来如此,并不足怪。” [11]但书中关于美国学者纽曼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于美语对英语的“糟蹋”持赞成态度的还是有的。“目前美国许多口语表达方式十分流行,听起来也十分悦耳,用起来‘速冻快餐’难样令人开胃,但实际上英语被搞得更加混乱,更加不伦不类。”[12]而美国俚语在美语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了,或者说是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了。因此现在美语对于英语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俚语上。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观看美国电视和电影。美国俚语充斥着几乎所有的美国影视作品,许多以英语为本国第一语言的国家想保持本国英语的特性已不可能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 儿童 都穿着美国式的衣服,说着美国黑人才说的黑人俚语。这种现象在全球都很普遍。只有在中国,汉语保护了自己免受美国俚语的入侵。对于那些英语国家来说,他们正在慢慢失去本国英语的独特性。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美国俚语也是如此。虽然它对他国英语的独特性存在一定的消极做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美国本土却是交际功能十分强大的语言,简洁,幽默,独到,精彩。在日常的交际中必不可少。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前景 现代美国俚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英语语言中丰富多彩的、极富有活力的成分。它服务于社会,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一部分俚语由于不再适应社会,不再实用,慢慢地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退出。而有一部分仍然活跃,经久不衰,或者慢慢地进入标准语的行列。与此同时,新的俚语会因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填补其中的空白。1960年文特华斯和弗莱克森主编的《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收录了15,000个俚语词,据他们估计,其中美国人常用的有2000多个。而到了1961年,玛里安韦伯斯特的“THE INTERNATION”在同意前者的词义的情况下只列出了500多个俚语词,可见在这一年之中有如此多的俚语成为了标准语,衍变速度有多快,同时它们留下的空缺又由新的俚语添补上。 语言来自于社会,来自社会大众。现代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是简洁明了,正是由于其大众化,俚语的委婉含义在不断地弱化,普遍性在不断增强,逐渐地成为大众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俚语在美国》中写到:“如果把英语比做作君临天下的大帝,那么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居然出现了一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式人物,登堂入室,甚至跻身于最庄严的盛典,这就是俚语,或称隐语。它出于大众之中,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框框,使人们能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13]正是因为人们对俚语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所以我们相信现代美国俚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各个方面作个粗略的分析。当今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现代美国俚语已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尽管学者对于俚语的看法仍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的实用性和它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在美国无论是街头闲谈还是正式场合的高谈阔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杂志,俚语无处不在。 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整个时代英语的发展,理解美国英语变化的实质,了解美国乃至其他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狄波.现代美国俚语浅谈[J].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1):P79 。 [2]陈志学.现代美国俚语例释[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P49。 [3]吴丽兴.美国俚语刍议[J].重庆三峡学报,2002,21(6):P96。 [4]张琦.IT时代新新美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5]胡家英.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学术交流,2003,(113):P154。 [6]雷春英.论美国俚语的词义衍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15(5):P53。 [7]彭元峰、孙佩捷.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J].东北大学学报,2003,5(1):P64。 [8]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17(1):P79。 [9]同[8],P79。 [10]李群.美国俚语的幽默和自由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1):P108。 [11]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67。 [12]同[11],P167 [13]刘西峰.美国俚语浅议[J].淄博师专学报,1997,(2):P73。

it's my dick in a box

国外对美国俚语的研究论文

it's my dick in a box

中文摘要 现代美国 俚语 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悠久的历史。19世纪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促使了美国俚语的形成,20世纪则是美国俚语迅猛发展的时期。从其来源来看,亚 文化 向主流文化的渗透到社会名流的推动再到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产生了大量的俚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俚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易于表达情感、更新迅速等。同时,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则体现在:体现说话者的身份;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说话者受 教育 程度和文化素质以及反映美国人对社会现实所抱的态度。对于现代美国俚语,学者的观点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现代美国俚语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如今,变得简洁明了及与标准语互相渗透成了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国俚语;来源; 特点; 社会功能; 前景; 语言地位 一 引言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个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原来是指某些特殊的阶层、行业或囚犯、黑帮使用的行话和黑话。其中有些粗俗不堪,难以登大雅之堂,有些简单明了,诙谐幽默,为大众所接受,而有些则只在一些很小的范围内流行,如在一个行业内,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等,其寿命不长,往往自生自灭。 据不精确的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大约有1万到2万左右,其中10%约2000多个左右的词语是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因此有些语言学家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熟悉美国俚语,要想在美国社会与人顺畅地交流是不可能的,有时甚至就连读书看报都会很困难,因为现代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报纸和书籍中了。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常不规范的语言变体,在当代美国社会中所履行的社会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这样的特殊的语言创新,已逐渐地融入了英语标准语的范畴,成为标准语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的补充。本文将对它的产生、发展前景还有社会功能和特点进行粗略地研究。 二、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及其来源 (一)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在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中,许多美国人大量向西部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的流动。这么一来,各个地方的方言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行话、黑话接踵而来,人们互相传用。由于美国官方并不强调“标准语”,又很少进行“语言纯化”,因而不断出现的行话和俗语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经过不停地传播使用,便成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俚语了。同时,美国是一个多种民族移民混合而成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与美语相融合的新词汇,从而使俚语日益地增加。 到了20世纪,美国俚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冷战等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俚语,还有美国社会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家庭解体、年轻一代的酗酒和吸毒、反战运动、性解放、同性恋等更令美国俚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进入经济大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的八、九十年代,现代美国俚语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旺盛生命力,计算机俚语、体育俚语、校园俚语等新兴俚语的大量增加并进入日常生活。 (二)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 1.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 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较广。隐语、行话及黑话均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俚语,“如美国罪犯把监狱外的社会称为street(街道),按他们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监狱内和监狱外两部分,而监狱外就是大街,只要他们不在押,大街便是他们活动的地方,因而street time这个俚语就被用来指假释期。”[1]又如“to kick the bucket(意思是死了,to die or pass away),这句俚语十分流行,因为在7世纪的英国,对死囚执行死刑时,犯人就会在桶子(bucket)上,刽子手把绞索套在犯人的脖子上,然后踢掉桶子,犯人就会因绞索拉紧而窒息死亡。现在这句俚语被广泛用于指代任何一种死亡方式。”[2]军人、警察、学生、工人、失业游民、司机、妓女、罪犯等隶属于亚文化群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对俚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创造的俚语总不停地在更新,且各有其特色。尽管其中某些行话或涉及到性方面的俚语不堪入耳,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2.社会名流的积极推动 现今俚语的主流,则为主宰美国当今文化主流的上层人士创造的俚语。作为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芝加哥等大城市通过媒介主导美国的文化。这些城市的上层人士如政界要人、商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及娱乐界明星等,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充满才智,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是日常美国俚语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如俚语much-racker指专门刺探个人隐私和政界丑闻的人,该词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频繁出现,已进入口语的范畴了。曾被定义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名报、名著、名人传记中,甚至是美国总统的正式演说中。因此可以说美国俚语已融入了主流文化的“血液”中。 3.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 近年来,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大量的新俚语因此应运而生,用以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如:hot line(热线)、fall out(放射性尘埃)、afro(蓬松发型),其中最经典的、最耳熟能详的俚语就是“cool”了,原意是“凉,凉爽”之意,现作为俚语的意思是“动人的,妙极的”。在这些新兴发展的行业和新出现的事物中,IT行业、娱乐业、体育行业等出现的俚语几乎占据了当今俚语的半壁江山。如流行音乐中常出现的“rock and roll”便用来指摇滚乐。“Groove原意是唱片的纹路,后来演变成俚语“groove”(绝好的,流行的),因为流行歌手一旦出了名,各家广播公司就会争先恐后地用他们演唱的歌曲录成唱片。由此产生的“in the groove”这一习语被用来说明一位歌手的成功和知名度,但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旦事业获得成功而青云直上,也经常被说成是“in the groove”,该词含义由此被推广下来。” [3]又如“ankle biter:咬脚跟的人(紧随某人之后并模仿某人)。“咬脚跟的人”原指小孩子,但在IT领域,形容一个人是个“咬脚跟的人”则有别的意思,即指“半瓶醋 ”电脑专家,他们喜欢操作电脑,想做个黑客之类的人物,籍此出名,惊动世界,但他们的电脑知识和工作技能又很有限,所以称这类人为ankle biter。”[4]说到黑客(hacker)这个词,不得不让人想起近年来的热门影片《黑客帝国》,hacker原指精通电脑编程语言的程序员,现在这个词有了贬义,专指一些喜欢破坏他人的程序,甚至非法入侵电脑系统的电脑高手。可见新事物、新概念不但创造出新的俚语词汇,而且赋予了旧词新的含义,丰富了词义。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美国俚语求新求变的特点。 三、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 “精力旺盛,开朗活泼,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等都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5]这些特征在他们的日常交际的谈话方式和遣词 造句 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俚语的特点恰恰能与美国人的民族特点相符合,使其显得更为独特,更为突出。 1.幽默风趣 .语音的体现 许多的美国俚语都是利用谐音来达到易记易懂、顺耳入耳、生动有力的效果,尤其以押尾韵的手法来达到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效果。例如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tiptop(非常杰出的)、super-super(特别大的,引人注目的,显著的)、razzle-dazzle(狂欢,陶醉)、hurry-scurry(慌慌张张)、hoity-toity(神气十足)、ding- ding(精神饱满的,坚强的)、dilly-dally(游手好闲的)等等。这种押尾韵的方式令人感觉到节奏生动,语音甜美,有助于语言的广泛传播与顺利交流,且又幽默感十足。 词汇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词汇上的幽默主要通过缩略词、截短、重复等 方法 来体现的。许多美国俚语是由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词,如众所周知的NA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首字母组成的,是大名鼎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富于创新,生性幽默的美国人已把它发展成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俚语:No Action Talk Only(光说不做)从而成功地讥讽了真正的NATO一把。其他缩略词还有如:“VIP(大人物,very important person)、V. D(性病,花柳病,venereal disease)、D&D(酒后扰乱治安的,Drunk and Disorderly)、(节育,birth control)。”[6 ]这些缩略衍引的俚语减少了冗余的部分,通过联想传达了幽默,表达了含义。 截短与重复亦是俚语表达幽默的主要方法。如G-Man是 government-man的截短,指的是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但G同时亦是Garbage的缩写,故G-Man一语双关,幽了联邦调查局一默,讽刺了他们的工作与Garbage-man如出一辙。而no-no、so-so、dum-dum、huggy-huggy这类词汇的重复,显得形象幽默,分别表示“禁忌”、“极其普通”、“傻瓜,笨蛋”、“关系亲密,不同寻常”。词的重复显得简洁,起到加强语气,强化印象的作用。 除了在旧词上的使用充满幽默的效果外,美国俚语不断出现新的俚语,同时赋予了许多旧词新的含义,极具幽默感。例如原来标准语中用来表达“好”的词汇“good, great, excellent”等已经很少用了,因为它们已无法传达出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刺激和兴奋了,所以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dope(麻醉剂)、tight(紧的)、cool(凉爽的)、sweet(甜蜜的)等都可表示“好的,棒的”。 修辞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达到幽默的效果,包括比喻、夸张、委婉等。其中比喻的使用是美国俚语的突出特征。如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不要泄密);chicken heart(视野狭窄);lay an egg(投炸弹)等。如果你在别人看来是一个couch potato,这说明你的生活方式十分被动消极。整天躺在沙发上,像枯萎的植物(potato)一样,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充满了幽默的味道,而像这样的比喻,在美国俚语中俯拾皆是。如upper storey(楼上)喻为“头脑”,beanpole(豆荚)指代细个子,flick喻指电影,fox指年轻有魅力的女。正如词典学家H .Bradelly所指出的“几乎没有人满足于总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司空见惯的词似乎常常由于过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怪诞可笑的隐语,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动,趣味盎然。这种情不自禁的更换说明了俚语不断发展的原因。”[7] 2.便捷简练 一般来说在美国人的日常 人际交往 中,使用标准语显得严肃,甚至有些呆板沉闷,而使用俚语则显得快捷、简练、生动,也更富于个性和表达力。例如hop(俚语)和lance(标准语)都有“跳舞”之意,比较之下,hop更有活力,更令人联想到grass hopper(蚱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时的生动形态,很开心的感觉,更具有欢乐的色彩;而lance则较为正式,庄重,会使人联想到那华丽的舞会、优美的舞姿和考究的服饰等。因此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更偏爱俚语便是因为它的确切形象,琅琅上口,简洁凝练,刚劲有力。 3.更新迅速 现代美国俚语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鲜感”。新创的俚语在经过不停的被重复之后必然变得平淡无奇,最后甚至成为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而被抛弃或被新词所取代。因此按寿命长短,俚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被淘汰掉;另一部分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标准语吸收或升级为口语。例如:skidoo(走开)、peach(姑娘)、skirt(妇女)等曾兴盛一时的俚语慢慢被人遗忘不用了。而如guy(男子汉,小伙子)、 fan(着迷者)、yes-man(唯唯诺诺的人)、cop(警察)等经久不衰,延用至今;而有的如have a ball(尽情作乐)、have had it(吃够苦头)、get with it(注意或繁忙)等均成了口语表达方式,甚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OK”原先也是俚语,但现在却成了时髦的标准语,几乎随处都可听到。一般说来,俚语的“ 寿命”只有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而后渐渐退出词汇的行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俚语都是如此,特色不同,功用不同,他们的“命运”也不相同。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1.体现说话者的身份与地位 语言的使用属于社会行为,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俚语的使用也属于社会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集团有不同的俚语,他们各自使用只属于他们群体的俚语,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是个学生,与同学们交谈时如brutal(很棒的)、flunk sb.(给某人打不及格的分数)、fender-bender(一件小事)、apple polish(拍马屁,奉承)之类的俚语必是少不了的。假如某人想使人确信他是爵士乐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他只需要在言谈中多用如Gabriel(喇叭手)这类爵士乐专用的俚语便可达到目的。 2.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作为群体中的成员,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志趣,因此他们喜欢用一些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独特的俚语,在外人看来晦涩难懂,但在他们看来却妙趣横生。使用这些俚语能使隶属于这个群体或集团的成员体验到一种认同感,使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指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警察俚语、学生俚语、黑人俚语、军人俚语、娱乐界俚语、IT业俚语等都被人们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强化自己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归属感。 3.反映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 美国俚语的语言风格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高,使用的俚语就较为高雅,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文化素质越低的人使用的俚语就较为低俗。罪犯使用的俚语如rap sheet(犯罪记录)、fool around(不务正业)、screw around(鬼混)、cumshaw(小偷小摸)、half-inch(盗窃)、tea-leaf(窃贼)等,在文化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的社会群体里就很难找到了。又如吸毒者的俚语有Mary and Jane(大麻)、Miss Morph(morphine)吗啡、narcotics(毒品)、Junkie(吸毒者)、mule(贩毒者)等,非毒品行业的人听到这些俚语,便无法知晓其中含义。 4.反映美国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 “50年代的beatniks(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flower-children(花孩),60年代末的hippies(嬉皮士)以及yuppies(雅皮士)等俚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来自亚文化群成员使用的俚语充满了对现实与世俗的强烈不满。”[8]同样的那些一般的美国人也使用俚语来表达自己对政府、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如“boys in the back room(政客)描绘了政客们躲在密室中密谋策划的情形;the badger game原指“美人计”或“仙人跳”,现已有引申义,意即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各种欺诈和恐吓行为;the big lie(重大的政治上的颠倒黑白)则又是其中的又一个例子。”[9] 四、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和前景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 1.现代美国俚语的语言地位 早先的美国俚语被认为来源于社会的底层,粗俗不堪,只有文化程度低,没有教养的人,如水手、罪犯、乞丐、流浪汉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会使用俚语,俚语就等同于的行话,等同于黑话,等同于方言和隐语。1828年的《韦氏大词典》对俚语写的定义是“一种低级、庸俗、缺乏表现力的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俚语的贬义成分越来越少。1963年的《现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合协作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法。”[10]可见原来为多数学者所排斥的俚语的语言地位不再只是低俗不堪,不再只是行话和黑话的代名词,不再为上层人士甚至是普通大众所拒绝的语言形式了。如今,俚语与非俚语之间很难找到明确的区分界限了,有些甚至进入了标准用语当中。新闻媒介、政界、商界、娱乐界等社会各个群体和集团对于俚语的广泛使用,更说明了俚语的语言地位今非昔比了。 2.现代美国俚语对英语的影响 现代美国俚语对于英语的影响,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俚语很“新潮”,可推动英语的发展,有的人则认为俚语“糟蹋”了英语。《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曾就美语对英语的影响做了专门的论述:“究竟对美国英语如何评价,人们所见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语言毕竟难以尽善尽美,白玉无暇;总是既纯又不纯,既有正确又有谬误,而且历来如此,并不足怪。” [11]但书中关于美国学者纽曼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于美语对英语的“糟蹋”持赞成态度的还是有的。“目前美国许多口语表达方式十分流行,听起来也十分悦耳,用起来‘速冻快餐’难样令人开胃,但实际上英语被搞得更加混乱,更加不伦不类。”[12]而美国俚语在美语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了,或者说是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了。因此现在美语对于英语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俚语上。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观看美国电视和电影。美国俚语充斥着几乎所有的美国影视作品,许多以英语为本国第一语言的国家想保持本国英语的特性已不可能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 儿童 都穿着美国式的衣服,说着美国黑人才说的黑人俚语。这种现象在全球都很普遍。只有在中国,汉语保护了自己免受美国俚语的入侵。对于那些英语国家来说,他们正在慢慢失去本国英语的独特性。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美国俚语也是如此。虽然它对他国英语的独特性存在一定的消极做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美国本土却是交际功能十分强大的语言,简洁,幽默,独到,精彩。在日常的交际中必不可少。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前景 现代美国俚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英语语言中丰富多彩的、极富有活力的成分。它服务于社会,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一部分俚语由于不再适应社会,不再实用,慢慢地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退出。而有一部分仍然活跃,经久不衰,或者慢慢地进入标准语的行列。与此同时,新的俚语会因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填补其中的空白。1960年文特华斯和弗莱克森主编的《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收录了15,000个俚语词,据他们估计,其中美国人常用的有2000多个。而到了1961年,玛里安韦伯斯特的“THE INTERNATION”在同意前者的词义的情况下只列出了500多个俚语词,可见在这一年之中有如此多的俚语成为了标准语,衍变速度有多快,同时它们留下的空缺又由新的俚语添补上。 语言来自于社会,来自社会大众。现代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是简洁明了,正是由于其大众化,俚语的委婉含义在不断地弱化,普遍性在不断增强,逐渐地成为大众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俚语在美国》中写到:“如果把英语比做作君临天下的大帝,那么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居然出现了一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式人物,登堂入室,甚至跻身于最庄严的盛典,这就是俚语,或称隐语。它出于大众之中,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框框,使人们能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13]正是因为人们对俚语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所以我们相信现代美国俚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各个方面作个粗略的分析。当今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现代美国俚语已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尽管学者对于俚语的看法仍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的实用性和它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在美国无论是街头闲谈还是正式场合的高谈阔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杂志,俚语无处不在。 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整个时代英语的发展,理解美国英语变化的实质,了解美国乃至其他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狄波.现代美国俚语浅谈[J].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1):P79 。 [2]陈志学.现代美国俚语例释[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P49。 [3]吴丽兴.美国俚语刍议[J].重庆三峡学报,2002,21(6):P96。 [4]张琦.IT时代新新美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5]胡家英.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学术交流,2003,(113):P154。 [6]雷春英.论美国俚语的词义衍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15(5):P53。 [7]彭元峰、孙佩捷.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J].东北大学学报,2003,5(1):P64。 [8]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17(1):P79。 [9]同[8],P79。 [10]李群.美国俚语的幽默和自由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1):P108。 [11]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67。 [12]同[11],P167 [13]刘西峰.美国俚语浅议[J].淄博师专学报,1997,(2):P73。

上面的网站上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的,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所谓俚语就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而我个人理解他们的作用就是方便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不把新手(green hand)说成是the new learner of someting 的原因

关于美国俚语现状的论文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非习惯用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其来源尚不可考,1800年,初见于印刷品,所载为伦敦罪犯们的行话。俚语多出自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表示敌意或轻蔑;也可出自对本集团内成员的讪笑。但俚语的流行,则是一种社会力量的推动而非个人所能为力。文明社会多趋向于主文化群与各种亚文化群的区分,后者出于社会的或语言的偏见,为保持其团结,往往使用俚语,如职业集团和各种其他类型的亚文化群,包括性行为越轨者、吸毒者、贫民集团、各种会社成员、农村的小型结社、政治组织、部队、吉普赛人、运动员等等,而俚语最主要的来源是职业罪犯。 大多数亚文化群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因之俚语的形成,一如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说法等。每一种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时过境迁,或改变其义,或转为标准语,或继续用于某些飞地。某些俚语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为人们所接受。俚语的流通率无疑因新闻宣传而不胫而走。有些俚语引进新概念,有些则提供新的表达方式,新颖、辛辣甚至耸人听闻。扭转语音、颠倒字母顺序而成黑话,或以音、形并用组成韵语。但大多数俚语以形象的谬误为其基础,常以新词用于现成的概念。最有效的俚语往往一语概括所指之物、用物之人及其社会背景。俚语已成为幽默大师及新闻记者所必需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使语言别开生面,推陈出新。语言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因俚语可以反映文化概况而详加研究。 网上已有不少讨论: 说白了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通俗而幽默的俗语。 北京人管散步 叫"溜弯儿",天津人管对面叫"对过儿",单单是对中老年妇女的称呼,各地俚语中就各有各的说法。 什么是俚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我相信,多数朋友会认为俚语是粗鲁和无礼的,或是脏词。其实俚语才是真正的日常表达法,应该说,俚语是通俗的讲法,是"白话",并不都是粗鲁和无礼的。留意一下,当你看一部美国电影时,你就会发现,通常你听不懂的单词往往就是俚语。 转

中文摘要 现代美国 俚语 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悠久的历史。19世纪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促使了美国俚语的形成,20世纪则是美国俚语迅猛发展的时期。从其来源来看,亚 文化 向主流文化的渗透到社会名流的推动再到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产生了大量的俚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俚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易于表达情感、更新迅速等。同时,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则体现在:体现说话者的身份;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说话者受 教育 程度和文化素质以及反映美国人对社会现实所抱的态度。对于现代美国俚语,学者的观点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现代美国俚语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如今,变得简洁明了及与标准语互相渗透成了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国俚语;来源; 特点; 社会功能; 前景; 语言地位 一 引言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个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原来是指某些特殊的阶层、行业或囚犯、黑帮使用的行话和黑话。其中有些粗俗不堪,难以登大雅之堂,有些简单明了,诙谐幽默,为大众所接受,而有些则只在一些很小的范围内流行,如在一个行业内,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等,其寿命不长,往往自生自灭。 据不精确的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大约有1万到2万左右,其中10%约2000多个左右的词语是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因此有些语言学家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熟悉美国俚语,要想在美国社会与人顺畅地交流是不可能的,有时甚至就连读书看报都会很困难,因为现代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报纸和书籍中了。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常不规范的语言变体,在当代美国社会中所履行的社会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这样的特殊的语言创新,已逐渐地融入了英语标准语的范畴,成为标准语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的补充。本文将对它的产生、发展前景还有社会功能和特点进行粗略地研究。 二、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及其来源 (一)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在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中,许多美国人大量向西部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的流动。这么一来,各个地方的方言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行话、黑话接踵而来,人们互相传用。由于美国官方并不强调“标准语”,又很少进行“语言纯化”,因而不断出现的行话和俗语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经过不停地传播使用,便成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俚语了。同时,美国是一个多种民族移民混合而成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与美语相融合的新词汇,从而使俚语日益地增加。 到了20世纪,美国俚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冷战等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俚语,还有美国社会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家庭解体、年轻一代的酗酒和吸毒、反战运动、性解放、同性恋等更令美国俚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进入经济大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的八、九十年代,现代美国俚语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旺盛生命力,计算机俚语、体育俚语、校园俚语等新兴俚语的大量增加并进入日常生活。 (二)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 1.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 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较广。隐语、行话及黑话均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俚语,“如美国罪犯把监狱外的社会称为street(街道),按他们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监狱内和监狱外两部分,而监狱外就是大街,只要他们不在押,大街便是他们活动的地方,因而street time这个俚语就被用来指假释期。”[1]又如“to kick the bucket(意思是死了,to die or pass away),这句俚语十分流行,因为在7世纪的英国,对死囚执行死刑时,犯人就会在桶子(bucket)上,刽子手把绞索套在犯人的脖子上,然后踢掉桶子,犯人就会因绞索拉紧而窒息死亡。现在这句俚语被广泛用于指代任何一种死亡方式。”[2]军人、警察、学生、工人、失业游民、司机、妓女、罪犯等隶属于亚文化群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对俚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创造的俚语总不停地在更新,且各有其特色。尽管其中某些行话或涉及到性方面的俚语不堪入耳,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2.社会名流的积极推动 现今俚语的主流,则为主宰美国当今文化主流的上层人士创造的俚语。作为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芝加哥等大城市通过媒介主导美国的文化。这些城市的上层人士如政界要人、商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及娱乐界明星等,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充满才智,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是日常美国俚语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如俚语much-racker指专门刺探个人隐私和政界丑闻的人,该词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频繁出现,已进入口语的范畴了。曾被定义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名报、名著、名人传记中,甚至是美国总统的正式演说中。因此可以说美国俚语已融入了主流文化的“血液”中。 3.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 近年来,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大量的新俚语因此应运而生,用以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如:hot line(热线)、fall out(放射性尘埃)、afro(蓬松发型),其中最经典的、最耳熟能详的俚语就是“cool”了,原意是“凉,凉爽”之意,现作为俚语的意思是“动人的,妙极的”。在这些新兴发展的行业和新出现的事物中,IT行业、娱乐业、体育行业等出现的俚语几乎占据了当今俚语的半壁江山。如流行音乐中常出现的“rock and roll”便用来指摇滚乐。“Groove原意是唱片的纹路,后来演变成俚语“groove”(绝好的,流行的),因为流行歌手一旦出了名,各家广播公司就会争先恐后地用他们演唱的歌曲录成唱片。由此产生的“in the groove”这一习语被用来说明一位歌手的成功和知名度,但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旦事业获得成功而青云直上,也经常被说成是“in the groove”,该词含义由此被推广下来。” [3]又如“ankle biter:咬脚跟的人(紧随某人之后并模仿某人)。“咬脚跟的人”原指小孩子,但在IT领域,形容一个人是个“咬脚跟的人”则有别的意思,即指“半瓶醋 ”电脑专家,他们喜欢操作电脑,想做个黑客之类的人物,籍此出名,惊动世界,但他们的电脑知识和工作技能又很有限,所以称这类人为ankle biter。”[4]说到黑客(hacker)这个词,不得不让人想起近年来的热门影片《黑客帝国》,hacker原指精通电脑编程语言的程序员,现在这个词有了贬义,专指一些喜欢破坏他人的程序,甚至非法入侵电脑系统的电脑高手。可见新事物、新概念不但创造出新的俚语词汇,而且赋予了旧词新的含义,丰富了词义。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美国俚语求新求变的特点。 三、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 “精力旺盛,开朗活泼,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等都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5]这些特征在他们的日常交际的谈话方式和遣词 造句 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俚语的特点恰恰能与美国人的民族特点相符合,使其显得更为独特,更为突出。 1.幽默风趣 .语音的体现 许多的美国俚语都是利用谐音来达到易记易懂、顺耳入耳、生动有力的效果,尤其以押尾韵的手法来达到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效果。例如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tiptop(非常杰出的)、super-super(特别大的,引人注目的,显著的)、razzle-dazzle(狂欢,陶醉)、hurry-scurry(慌慌张张)、hoity-toity(神气十足)、ding- ding(精神饱满的,坚强的)、dilly-dally(游手好闲的)等等。这种押尾韵的方式令人感觉到节奏生动,语音甜美,有助于语言的广泛传播与顺利交流,且又幽默感十足。 词汇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词汇上的幽默主要通过缩略词、截短、重复等 方法 来体现的。许多美国俚语是由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词,如众所周知的NA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首字母组成的,是大名鼎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富于创新,生性幽默的美国人已把它发展成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俚语:No Action Talk Only(光说不做)从而成功地讥讽了真正的NATO一把。其他缩略词还有如:“VIP(大人物,very important person)、V. D(性病,花柳病,venereal disease)、D&D(酒后扰乱治安的,Drunk and Disorderly)、(节育,birth control)。”[6 ]这些缩略衍引的俚语减少了冗余的部分,通过联想传达了幽默,表达了含义。 截短与重复亦是俚语表达幽默的主要方法。如G-Man是 government-man的截短,指的是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但G同时亦是Garbage的缩写,故G-Man一语双关,幽了联邦调查局一默,讽刺了他们的工作与Garbage-man如出一辙。而no-no、so-so、dum-dum、huggy-huggy这类词汇的重复,显得形象幽默,分别表示“禁忌”、“极其普通”、“傻瓜,笨蛋”、“关系亲密,不同寻常”。词的重复显得简洁,起到加强语气,强化印象的作用。 除了在旧词上的使用充满幽默的效果外,美国俚语不断出现新的俚语,同时赋予了许多旧词新的含义,极具幽默感。例如原来标准语中用来表达“好”的词汇“good, great, excellent”等已经很少用了,因为它们已无法传达出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刺激和兴奋了,所以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dope(麻醉剂)、tight(紧的)、cool(凉爽的)、sweet(甜蜜的)等都可表示“好的,棒的”。 修辞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达到幽默的效果,包括比喻、夸张、委婉等。其中比喻的使用是美国俚语的突出特征。如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不要泄密);chicken heart(视野狭窄);lay an egg(投炸弹)等。如果你在别人看来是一个couch potato,这说明你的生活方式十分被动消极。整天躺在沙发上,像枯萎的植物(potato)一样,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充满了幽默的味道,而像这样的比喻,在美国俚语中俯拾皆是。如upper storey(楼上)喻为“头脑”,beanpole(豆荚)指代细个子,flick喻指电影,fox指年轻有魅力的女。正如词典学家H .Bradelly所指出的“几乎没有人满足于总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司空见惯的词似乎常常由于过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怪诞可笑的隐语,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动,趣味盎然。这种情不自禁的更换说明了俚语不断发展的原因。”[7] 2.便捷简练 一般来说在美国人的日常 人际交往 中,使用标准语显得严肃,甚至有些呆板沉闷,而使用俚语则显得快捷、简练、生动,也更富于个性和表达力。例如hop(俚语)和lance(标准语)都有“跳舞”之意,比较之下,hop更有活力,更令人联想到grass hopper(蚱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时的生动形态,很开心的感觉,更具有欢乐的色彩;而lance则较为正式,庄重,会使人联想到那华丽的舞会、优美的舞姿和考究的服饰等。因此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更偏爱俚语便是因为它的确切形象,琅琅上口,简洁凝练,刚劲有力。 3.更新迅速 现代美国俚语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鲜感”。新创的俚语在经过不停的被重复之后必然变得平淡无奇,最后甚至成为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而被抛弃或被新词所取代。因此按寿命长短,俚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被淘汰掉;另一部分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标准语吸收或升级为口语。例如:skidoo(走开)、peach(姑娘)、skirt(妇女)等曾兴盛一时的俚语慢慢被人遗忘不用了。而如guy(男子汉,小伙子)、 fan(着迷者)、yes-man(唯唯诺诺的人)、cop(警察)等经久不衰,延用至今;而有的如have a ball(尽情作乐)、have had it(吃够苦头)、get with it(注意或繁忙)等均成了口语表达方式,甚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OK”原先也是俚语,但现在却成了时髦的标准语,几乎随处都可听到。一般说来,俚语的“ 寿命”只有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而后渐渐退出词汇的行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俚语都是如此,特色不同,功用不同,他们的“命运”也不相同。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1.体现说话者的身份与地位 语言的使用属于社会行为,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俚语的使用也属于社会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集团有不同的俚语,他们各自使用只属于他们群体的俚语,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是个学生,与同学们交谈时如brutal(很棒的)、flunk sb.(给某人打不及格的分数)、fender-bender(一件小事)、apple polish(拍马屁,奉承)之类的俚语必是少不了的。假如某人想使人确信他是爵士乐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他只需要在言谈中多用如Gabriel(喇叭手)这类爵士乐专用的俚语便可达到目的。 2.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作为群体中的成员,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志趣,因此他们喜欢用一些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独特的俚语,在外人看来晦涩难懂,但在他们看来却妙趣横生。使用这些俚语能使隶属于这个群体或集团的成员体验到一种认同感,使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指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警察俚语、学生俚语、黑人俚语、军人俚语、娱乐界俚语、IT业俚语等都被人们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强化自己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归属感。 3.反映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 美国俚语的语言风格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高,使用的俚语就较为高雅,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文化素质越低的人使用的俚语就较为低俗。罪犯使用的俚语如rap sheet(犯罪记录)、fool around(不务正业)、screw around(鬼混)、cumshaw(小偷小摸)、half-inch(盗窃)、tea-leaf(窃贼)等,在文化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的社会群体里就很难找到了。又如吸毒者的俚语有Mary and Jane(大麻)、Miss Morph(morphine)吗啡、narcotics(毒品)、Junkie(吸毒者)、mule(贩毒者)等,非毒品行业的人听到这些俚语,便无法知晓其中含义。 4.反映美国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 “50年代的beatniks(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flower-children(花孩),60年代末的hippies(嬉皮士)以及yuppies(雅皮士)等俚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来自亚文化群成员使用的俚语充满了对现实与世俗的强烈不满。”[8]同样的那些一般的美国人也使用俚语来表达自己对政府、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如“boys in the back room(政客)描绘了政客们躲在密室中密谋策划的情形;the badger game原指“美人计”或“仙人跳”,现已有引申义,意即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各种欺诈和恐吓行为;the big lie(重大的政治上的颠倒黑白)则又是其中的又一个例子。”[9] 四、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和前景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 1.现代美国俚语的语言地位 早先的美国俚语被认为来源于社会的底层,粗俗不堪,只有文化程度低,没有教养的人,如水手、罪犯、乞丐、流浪汉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会使用俚语,俚语就等同于的行话,等同于黑话,等同于方言和隐语。1828年的《韦氏大词典》对俚语写的定义是“一种低级、庸俗、缺乏表现力的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俚语的贬义成分越来越少。1963年的《现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合协作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法。”[10]可见原来为多数学者所排斥的俚语的语言地位不再只是低俗不堪,不再只是行话和黑话的代名词,不再为上层人士甚至是普通大众所拒绝的语言形式了。如今,俚语与非俚语之间很难找到明确的区分界限了,有些甚至进入了标准用语当中。新闻媒介、政界、商界、娱乐界等社会各个群体和集团对于俚语的广泛使用,更说明了俚语的语言地位今非昔比了。 2.现代美国俚语对英语的影响 现代美国俚语对于英语的影响,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俚语很“新潮”,可推动英语的发展,有的人则认为俚语“糟蹋”了英语。《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曾就美语对英语的影响做了专门的论述:“究竟对美国英语如何评价,人们所见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语言毕竟难以尽善尽美,白玉无暇;总是既纯又不纯,既有正确又有谬误,而且历来如此,并不足怪。” [11]但书中关于美国学者纽曼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于美语对英语的“糟蹋”持赞成态度的还是有的。“目前美国许多口语表达方式十分流行,听起来也十分悦耳,用起来‘速冻快餐’难样令人开胃,但实际上英语被搞得更加混乱,更加不伦不类。”[12]而美国俚语在美语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了,或者说是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了。因此现在美语对于英语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俚语上。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观看美国电视和电影。美国俚语充斥着几乎所有的美国影视作品,许多以英语为本国第一语言的国家想保持本国英语的特性已不可能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 儿童 都穿着美国式的衣服,说着美国黑人才说的黑人俚语。这种现象在全球都很普遍。只有在中国,汉语保护了自己免受美国俚语的入侵。对于那些英语国家来说,他们正在慢慢失去本国英语的独特性。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美国俚语也是如此。虽然它对他国英语的独特性存在一定的消极做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美国本土却是交际功能十分强大的语言,简洁,幽默,独到,精彩。在日常的交际中必不可少。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前景 现代美国俚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英语语言中丰富多彩的、极富有活力的成分。它服务于社会,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一部分俚语由于不再适应社会,不再实用,慢慢地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退出。而有一部分仍然活跃,经久不衰,或者慢慢地进入标准语的行列。与此同时,新的俚语会因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填补其中的空白。1960年文特华斯和弗莱克森主编的《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收录了15,000个俚语词,据他们估计,其中美国人常用的有2000多个。而到了1961年,玛里安韦伯斯特的“THE INTERNATION”在同意前者的词义的情况下只列出了500多个俚语词,可见在这一年之中有如此多的俚语成为了标准语,衍变速度有多快,同时它们留下的空缺又由新的俚语添补上。 语言来自于社会,来自社会大众。现代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是简洁明了,正是由于其大众化,俚语的委婉含义在不断地弱化,普遍性在不断增强,逐渐地成为大众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俚语在美国》中写到:“如果把英语比做作君临天下的大帝,那么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居然出现了一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式人物,登堂入室,甚至跻身于最庄严的盛典,这就是俚语,或称隐语。它出于大众之中,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框框,使人们能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13]正是因为人们对俚语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所以我们相信现代美国俚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各个方面作个粗略的分析。当今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现代美国俚语已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尽管学者对于俚语的看法仍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的实用性和它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在美国无论是街头闲谈还是正式场合的高谈阔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杂志,俚语无处不在。 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整个时代英语的发展,理解美国英语变化的实质,了解美国乃至其他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狄波.现代美国俚语浅谈[J].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1):P79 。 [2]陈志学.现代美国俚语例释[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P49。 [3]吴丽兴.美国俚语刍议[J].重庆三峡学报,2002,21(6):P96。 [4]张琦.IT时代新新美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5]胡家英.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学术交流,2003,(113):P154。 [6]雷春英.论美国俚语的词义衍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15(5):P53。 [7]彭元峰、孙佩捷.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J].东北大学学报,2003,5(1):P64。 [8]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17(1):P79。 [9]同[8],P79。 [10]李群.美国俚语的幽默和自由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1):P108。 [11]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67。 [12]同[11],P167 [13]刘西峰.美国俚语浅议[J].淄博师专学报,1997,(2):P73。

英语俚语研究性论文怎么写

俚语以其形象生动、诙谐简练的特点,成为英语语言中最活跃、最具表现力和感召力的一种语言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着俚语,同时它还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上。俚语是如此广泛而又鲜活的使用着,它己成为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若是对俚语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定然无法领略到英语语言的精髓及魅力。然而英语俚语的翻译在中国并未引起翻译界的重视。因为很多人认为俚语是亚文化群所讲的一种“粗俗的语言”,不值得重视。事实上近年来,俚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国外不仅获得了大众喜爱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如今也有关于英语俚语的字典、书籍出版。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它不仅涉及不同语言的转换,而且涉及不同文化的转换,传统的翻译理论把语际翻译看作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诠释或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本文在吸收二十世纪末国内外新兴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把翻译看作跨文化交际的媒体,从文化的角度对英语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从事网上论文答疑和资料提供2年多,我知道你们想要什么!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择自己需要的篇目,然后按照最后说明的地址免费求助文献全文。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英语俚语及其风格特征——当代英美俚语辨析之一 王爵鸾 外语学刊 1991-03-02 期刊 9 170 2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与风格 张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15 期刊 0 196 3 英语俚语的修辞格研究 吴叔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0-15 期刊 1 136 4 英语俚语的社会交际功能 朱秀梅; 刘惠玲 文史博览(理论) 2007-11-28 期刊 0 188 5 电影字幕翻译中英语俚语、粗俗语的处理 徐涵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2-20 期刊 0 296 6 正确认识学习英语俚语 谭思敏 科技资讯 2008-03-23 期刊 0 49 7 英语俚语及其汉译 郝瑞英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03-25 期刊 0 181 8 浅谈英语俚语 丁雪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10 期刊 0 51 9 浅谈英语俚语对理解英美文化的作用 周宏娟 科技信息 2008-10-01 期刊 0 63 10 英语俚语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兰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期刊 0 47 11 浅谈导游语言中英语俚语的应用 刘婷; 洪常春 黄山学院学报 2008-08-20 期刊 0 32 12 浅谈英语俚语 林庆旺 民营科技 2008-11-20 期刊 0 26 13 英语俚语的语体特征浅析 刘强 甘肃农业 2006-04-15 期刊 0 60 14 论英语俚语的语言特征 陈晖知 企业家天地 2006-03-30 期刊 0 73 15 英语俚语及其翻译的对等性 余郑璟; 魏全凤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07-30 期刊 2 194 16 英语俚语的构词规律及修辞特点 郭风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7-15 期刊 0 312 17 英语俚语的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杨祖华 科技资讯 2006-11-13 期刊 0 106 18 英语俚语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发展研究 吴叔尉 琼州大学学报 2006-12-28 期刊 0 386 19 对英语俚语翻译中等值性的思考 余郑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2-28 期刊 0 136 20 英语俚语浅探 黄艳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1-10-01 期刊 0 11 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69条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求采纳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langs in tow countries ,make a comparison .associate it with the origins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an talk more about how does this thought that reflects the slang came into being from the historical the statistics from another is my this can help U

英语毕业论文俚语

“毕业论文”用英文是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ˌdɪsəˈteɪʃn]n. 专题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演讲 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 论文; 学位论文 例句: was involved in writing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他在聚精会神地写他的博士论文.2. I have not yet footnoted my dissertation. 我还没有给我的论文加上脚注.3. I'm working my notes up into a dissertation. 我正在把我的笔记修改成论文.

2好写参考资料多第一个比较新

S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etiquett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第一个题目的翻译 呵呵第二个改后的题目是不是应该在文化差异前加上中西方啊 要不不明确 呵呵

“毕业论文”的英文:Graduation 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 读法 英 [,dɪsə'teɪʃ(ə)n]  美 ['dɪsɚ'teʃən]

n. 论文,专题;学术演讲

短语:

1、academic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 ; 学术论文

2、Graduation Dissertation 毕业论文

3、Doctorate dissertation 博士论文

4、Dissertation Committee 论文委员会

5、dissertation topics 毕业论文题目

词义辨析:

article, paper,dissertation, essay, prose, thesis这组词都有“文章”的意思,其区别是:

1、article 多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非文艺性的文章,包括新闻报导、学术论文等。

2、paper 正式用词,多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专题论文,也指高等学校的学期论文,或学校里的作文练习。

3、dissertation 书面语用词,指独立研究后所写的较为详细的专题文章;也可指学位论文。

4、essay 指任何一种非小说性的,篇幅不长、结构简练的文章,如论说文、报道、评论、讽刺性杂文等。

5、prose 专指散文。

6、thesis 既可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可指一般的为阐述学术观点而写的论文。

例句:

1、Exploring "Trinity Working Mode" of Integrating Graduation Field Work,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and Employment on Graduation.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

2、On Problems in Writing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关于撰写毕业论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