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航空学报如何

发布时间:2024-07-03 16:13:36

航空学报如何

是在他弟弟生病死后说写的,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宗璞原名冯钟璞,冯友兰之女。冯友兰是个有名的哲学家。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 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 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宗璞(pú)(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宗璞的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宗璞弟弟的资料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冯钟越,1931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县。祖父冯台异是清朝进士,在湖北崇阳当过知县。父亲冯友兰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学者。母亲任载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的女儿。冯钟越先后在昆明、北京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在大学读书时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的积极分子,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冯钟越开始参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时候,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建设的序幕刚刚拉开,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航空工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建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放弃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愿望,毅然报名服从组织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加入了建设航空工业的行列。当时,航空正业按照中央确定的由修理到制造、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发展方针,在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转变以后,从1955年开始筹建航空科研机构,开展研究设计工作。1956年,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了,从此冯钟越开始了飞机结构强度的研究工作。在冯钟越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25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机战术技术性能的提高,飞机结构布局形式不断改变,因而在强度计算方面,传统的理论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所以,开辟新领域、研究新技术、实现新突破,以满足研制新型飞机的需要,就成为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主要课题。加之,电子计算机日益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研究亦成为强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冯钟越知难而进,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而推动了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不断进步,为发展祖国的航空科研事业作出面贡献。冯钟越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能把握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确定科研工作的主我方向,规划科研铝攻关课题,一旦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就亲自组织实施,带头攻关。他既有战略思想,又有战术目标;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他胸怀全局,指挥若定,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他对科技人员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在审查报告时,他对其中的数学公式都要逐一验算,甚至连标点符号、错别字也不放过。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带出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科技工作的实干家。对科技人员压担子、上课题,既大胆放手,又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在科技工作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很关心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外语水平的提高,给予他们学习进修的机会。他特别注意技术尖子的发现和培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年科技专家刘夏石就是冯钟越当时重点培养的技术尖子之一。冯钟越本人在回顾25年来从事飞机强度工作的实践时写道:“我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求知精神,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因此能够提出一些带方向性的建议和支持那些有创建性的想法。由于这些年来接触的技术领域较多,因此知识面也比较开阔,能够解决一些技术难点和组织指导较大的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由于在科技工作中的建树,他成长为祖国第一代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先后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1981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建树使他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而他又有出众的文学素养,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他去世的时候,冯友兰为儿子写了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泪洒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文艺,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冯钟越为我国的航空科研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飞机结构强度工作的开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开始建立航空工业,1956年,我国已经制造出喷气式飞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航空科研事业,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自己的航空产品,实现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转变,已经提到航空工业的议事日程。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成立并开始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冯钟越是飞机设计室的强度组长,主管歼教1飞机的强度工作。他主持制定了强度计算方案,签发了主要设计图纸,拟定和发出了全机静力试验大纲和试验任务书,协助试验室领导组织了全机静力试验的准备工作。歼教1飞机全机静力试验顺利通过,强度完全合格,为新机上天试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夏,冯钟越受领导的委托,冒酷暑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参加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初教6飞机的强度复查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经过复查加强以后的飞机满足了强度要求。1958年以后,冯钟越相继参加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工作。这两种飞机都是小展弦比机翼,传统的工程梁理论已不能用于这种类型机翼的应力分析。他采用以梁和抗扭盒为基本元件的矩阵位移法,使用计算机对东风113飞机进行了应力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矩阵力法的应用探讨。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后,冯钟越任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摸透(消化)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为以后自行设计新型歼击机创造条件。他组织领导了对米格-21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翻译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该机强度计算的特点。为了验证其计算方法,组织和指导了一些试验件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摸透米格-21飞机的过程中,他没有满足于只了解该机的一般情况,而要求弄清楚原报告选用的计算参数、载荷类别大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材料的选用,以及气动加热问题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尚没有掌握超音速飞机设计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摸透过程中,对原报告中数据不协调和计算数据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更正,保证了数据和图纸的一致性,使飞机工厂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正确的强度报告,作为处理生产问题的依据。为适应自行研制新机的需要,在消化米格21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基础上,他重视引进新技术,亲自参与并组织科技人员抓紧对小展弦比机翼应力分析和影响系数的研究,并以直接刚度法为基础,编制机翼应力变形分析计算程序。此外,他还领导了蜂窝结构、整体壁板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优化设计,为设计新型歼击机作技术储备。1964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在歼8飞机设计中,冯钟越负责全机的结构强度和试验工作。他从我国飞机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歼8飞机强度计算原则》,确定了飞机各大部件的计算方案。他强调要在吸收米格-21飞机成功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前进”,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歼8飞机强度计算水平实现新的突破。机翼的设计计算采用米格-21飞机三次静不定解法,用LCVY位移法给出影响系数,校核计算用有限元法。机身的强度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简化假设。冯钟越签发了歼8飞机的主要设计图纸。为确保设计质量和飞机安全上天,他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歼8飞机的强度工作是成功的。冯钟越为歼8飞机制定的强度计算原则及做法,后来在其他新机研制中得到借鉴或沿用。歼8飞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冯钟越是歼8飞机研制的主要参加者,在歼8飞机设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6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发给他特等奖光荣册。1970年以后,冯钟越参加了歼9飞机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由于歼9飞机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热障,他把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热结构问题,特别是热结构的规范和强度计算的标准问题。1973年以后,他组织领导了水轰5飞机、运7飞机、运8飞机、运10飞机的全机静力破坏试验。所有这些试验项目都做到一次成功,满足了设计生产单位的定型要求。我国有限元法应用研究的开拓者有限元法的研究和应用是从飞机设计的实际需要中提出来的。1958年,我国开始设计两种超音速歼击机——东风107和东风113飞机。由于这两种飞机都是小展弦比机翼,传统的工程梁理论已不能用于这类飞机机翼的强度刚度计算。当时摆在冯钟越面前的问题是:必须寻求一种小展弦比机翼的计算方法,以解决飞机设计中所碰到的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众所周知,小展弦比机翼在强度与刚度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相对厚度小,应力水平高,对应力分析的精度要求更高,但是又因结构十分复杂,其内部空间小,除提供收放起落架及存放油箱需要外,还要悬挂各种操纵面(襟翼、副翼),所以以平面假设为基础的工程计算方法已不再适用,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结构分析方法;二是小展弦比机翼的颤振分析是设计的一大关键,而颤振分析(当时认识水平上)基于准确的结构柔度影响系数矩阵(而传统的工程计算方法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说,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方法,它既能给出准确的应力和变形,同时又能给出结构的柔度影响系数矩阵。冯钟越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国际上也在刚刚开始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众说纷纭中,冯钟越认定结构分析的矩阵方法就是出路。于是他组织人力开展研究工作,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弄清方法原理,试算例题。当时,设计室只有手摇式计算机,算一个10阶矩阵代数方程,往往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结构分析的矩阵方法初步入了门,掌握了位移法和力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1961年,成立航空研究院(国防部六院)。冯钟越及时向六院提交了他亲自起草的“小展弦比机翼强度刚度研究”课题的立题报告。六院批准了冯钟越的报告,并作为六院的重点研究课题列入科研计划,由他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从思想上、技术上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课题组成员长驻北京进行技术攻关,并得到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研究中,冯钟越治学态度严谨,不仅高度重视理论研究,而且重视试验验证工作。在课题研究全面铺开的同时,他克服一切困难又亲自组织力量生产了1:5金属模型,以便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接着又进行了难度较大的机翼结构影响系数的实测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后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小展弦比机翼强度刚度研究”课题经过3年努力,于1965年圆满完成了课题规定的研究任务,并提交了可供型号设计实际使用的小展弦比机翼应力分析和柔度影响系数计算的位移法、力法、直接刚度法、子结构分析法等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基本上接近于当时的国际水平。从1964年开始,我国自行研制歼8飞机,冯钟越果断地决定把自行研制的有限元法用于歼8机翼的校核计算,使我国飞机设计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飞机上得到实际应用。该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结构分析系统——中国计算力学的里程碑1975年4月,三机部六院在西安召开了飞机和战术导弹强度研究十年规划会议。根据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各方面的迫切要求,冯钟越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研制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系统的条件,建议将通用有限元航空结构分析系统研制作为强度研究的重点课题。部院同意并批准了冯钟越的建议,将航空结构分析系统的研究课题列入部院的科研工作计划,并先后任命冯钟越为结构分析系统I、Ⅱ、Ⅲ型的主任工程师。航空结构分析系统I型(汉语拼音缩写为:HAJIF1),是用于结构静力分析的软件系统。从1976年5月开始研制,1979年9月通过部级鉴定。它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大型、通用、效率较高的航空静力结构分析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分析系统I型,可分析结构在气动载荷、集中载荷和惯性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系统采用了有独创性的多级子结构和局部对称性分析技术,通用性强,便于分析任何形态的大型复杂结构。系统建立了面向用户的结构分析专用语言,使用灵活,易于掌握,便于组织专用程序。系统具有数据自动生成能力,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系统提供了自动分块加有效列和超元矩阵两种解法。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的扩充与修改。系统具有中断与诊断功能。结构分析系统Ⅰ型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分析大型航空结构的能力,为飞机强度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计算手段,从而提高了飞机的设计质量,缩短了研制周期,是实现航空技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鉴定认为:“用计算机解决大型复杂结构,建立结构分析自动化程序系统,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实现,填补了国内空白,是航空工业重大科研成果,对新机研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连工学院钱令希指出:“结构分析系统I型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计算力学的里程碑。”这项成果获1979年三机部和国防工办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构分析系统Ⅱ型(HAJIF-Ⅱ),是用于航空结构动力分析的软件系统。该系统于1979年11月开始研制,1981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航空结构动力分析系统,具有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计算、主动控制系统的颤振计算和部分突风响应计算等功能。其规模具有2.8万条FORTRAN语句、27个模块、31条固定流程,结构模型可以有7000自由度,可以计算70个特征向量。在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中,每个翼面的空气动力分块数可达200块,可以计算5个翼面。在颤振和突风响应计算中使用的形态可达50个。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航空结构动力分析系统,经过实际使用证明工作可靠,能够满足目前航空结构固有振动和气动弹性分析的迫切需要;在力学、数值计算和程序设计中采用了不少国内外70年代后期的新技术,具有国内的先进水平。这项成果获1981年三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构分析系统Ⅲ型(HAJIF-Ⅲ),是用于航空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软件系统,1977年开始论证,1981年开始研制,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冯钟越在完成立题论证、组成了研制工作班子、待研制工作开始起步以后,于1982年10月因病逝世。结构分析系统Ⅲ型拥有近8万条FORTRAN语句,具有较齐全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它在自动选取载荷增量步长、自动确定节点自由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该系统填补了我国大型结构非线性分析系统的空白,达到国外8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该成果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研制HAJIF系统的同时,冯钟越还组织并指导了结构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的研制。这项工作于1979年开始,1981年结束。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把先进的有限元分析和数学规划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飞机结构打样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该项目获1988年部级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致力于航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提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议事日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时,冯钟越所思考着的问题是如何改变飞机强度工作的落后面貌,尽早实现试验和计算手段的现代化,乃至整个飞机设计和制造的现代化。他认为我们试验室技术装备陈旧,要想把试验研究搞上去,必须更新装备。1979年,冯钟越两次出国考察,参观了美国和联邦德国的科研机构和飞机公司,了解了两国飞机强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他看了人家的,但更多的则是想到自己如何发展的问题。他说:“衡量水平的规模和标准最主要的是看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他认为,我们在强度研究工作方面不能等硬件,而要从软件的发展上尽快赶上去,并促进硬件的发展。要大力加快试验技术计算机化的进程。应该集中人力、财力,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实现试验技术的计算机化,改变目前仍停留于人工操作的落后状态。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担负着大型飞机鉴定性试验和疲劳、振动及瞬态热应力试验,而现有的试验设备技术落后、效率低、误差大、试验周期长,很难适应试验工作的要求。他积极向部院领导建议,从国外引进必需的先进设备,以加速强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经部领导批准以后,冯钟越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引进项目进行了调查论证,从而使引进的项目在技术上达到先进,在价格上比较合理。为解决瞬态热应力试验设备的落后状态,1977年12月和日本日立公司签订合同,引进日立-80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控制加热加载、瞬态热应力测试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这套设备投入使用以后,瞬态热应力的试验技术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疲劳试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研制的模拟式和数模混合式自动协调加载设备与国外通用的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模拟式液压伺服加载系统相比,在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部批准从美国MTS公司引进一套100通道数控协调加载系统。该系统可用于120吨级大型飞机的疲劳试验,兼容静力试验。这是当时国内技术先进的疲劳试验设备。为了实现飞机设计和制造的现代化,在航空结构分析系统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以后,冯钟越把研究方向转向关于实现飞机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这一领域,即研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系统。为了寻找依据,借鉴国外的经验,他把这个课题作为1979年访美时考察的重点之一。在大量收集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立题论证工作,亲自撰写了《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的途径》论证报告。1980年,冯钟越正式向部院领导提出“立足国内现有硬件,不失时机地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工作”的建议,很快得到部院领导的支持和赞同。1980年底,7760CAD/CAM课题组组成,部任命冯钟越为这个课题组的主任工程师。1981年,他带病冒着盛夏酷暑奔波于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和联合攻关事宜。正当7760CAD/CAM的研制工作开始起步的时候,1982年10月,冯钟越不幸病逝。7760CAD/CAM系统于1986年研制成功,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者:张树楫)简历l931年12月31日 生于北平(今北京市)。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沈阳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工艺室主任,后任厂设计科强度组长。1956年 任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强度组长。1961年 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1965年调总师办主管结构、强度、试验工作。1970年 任四川成都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主任。1973年 任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82年10月 逝世于北京。主要论著1 冯钟越.三角机翼的影响系数和结构分析.航空技术参考资料,1960.2 冯钟越.小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国际航空,1960.3 冯钟越.空气弹性力学引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63.4 冯钟越.歼击机疲劳分析的参数方法.国外航空技术,1973.5 冯钟越.弹塑性分析方法.固体力学中的有限元素法(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6 冯钟越.计算图象在产品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固体力学中的有限元素法(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7 冯钟越.计算控制的伺服液压试验设备在大尺寸结构验证试验上的应用.国外航空技术,1979.8 冯钟越.用于静力分析的航空结构分析系统I型.航空学报,1980(1).9 冯钟越.模拟飞机结构坠毁的计算机程序.国际航空,1981(9).10 冯钟越.有限元素法在中国航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英国《FiniteElement News》杂志,1981(2、3)(英文).

国家一级期刊,顶级的,不好中。

航空动力学报和航空学报

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航天科工704所的核心期刊包括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知识。《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我觉得是3个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难度很大。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的高级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

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编委会由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共50余人组成,均为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

主要栏目

航空航天发动机原理与设计、叶轮机械、燃烧、传热、传质、自动控制、结构、强度、振动、气动热力学、机械传动、实验技术。

国外: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Engineering Index》美国《国际航空宇航文摘》(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Aerospace Databas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即JST,日本科学激素信息社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STY)》《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力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并同英国皇家航空协会,美国AEROSPACE、AIAA等国外期刊进行交换。学报自创刊至今,共发表2500多篇文章,其中各种基金项目的文章占30%。

北京航空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有朋友在后台问我,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招生有什么标准? 身高可以报考吗?因为他孩子的身高条件,这个做妈妈的担心没有报考资格。对于这个问题,小编通过两个方面内容来回答你的问题: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条件,然后答案你自然明朗。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性质1、学校档次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确实不错,它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学科实力强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14个A类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为A+学科。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世界第一。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条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除飞行技术专业外,其他专业对神力均无要求。色弱、色盲考生不宜报考工科试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其他招生专业无报考限制;不能识别红、蓝、绿、紫、黄各单种颜色的全色盲考生,所以工科专业均不宜报考。笔者给你整理了2019年飞行技术招生条件,详情如下:2019年飞行技术招生条件条件1:年龄在16-20周岁,符合民航招收飞行学员的身体条件、心理品质条件和政治条件。条件2:条件3:心理健康,须参加招飞体检中心健康评定。条件4:参见中国民航2007年发布的《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的相关要求。条件5:2018年录取分数参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航对身高是无限制的,如果你其他全部符合,比如你的成绩和2018年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没问题,大胆地报考吧,祝你们好运。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9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8。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23,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栏目方向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读者对象《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主要栏目《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01-5965] 本刊收录在: Ei Compendex (2011年)本刊收录在: Ei Compendex (2013年)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航空、航天 - 第9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航空、航天类 - 第7位主题分类:Engineering: Aerospace and AeronauticsPhysics: AstronomyPhysics: AstrophysicsV:航空、航天: V:航空、航天不是c刊

航空学报由【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期刊,创立于【1965】年,属于【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航空学报caj

根据自己学校的要求去写就好 了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ISSN:1671-637XCN:41-1227/TN周期:月刊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影响力: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08版北大核心电光与控制期刊基础信息:《电光与控制》期刊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主办、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武器系统专业分会协办,以航空火力控制与指挥、光电探测与对抗、任务处理与显示瞄准技术为核心的跨电子、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涉及专业领域包括: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航空武器火力控制总体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硬/软件与数据总线、光学与电子显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雷达、激光与红外技术、陀螺传感器技术、仿真技术等。主要报道上述领域的科研成果、研究报告和国内外动态,同时还刊载上述技术领域中的民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成就。读者对象为从事上述相关领域研究、设计、测试、使用、维修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部队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对航空火控技术感兴趣的读者。电光与控制期刊荣誉:《电光与控制》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河南省首界自然科学二十佳,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一级期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海图书馆科技期刊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入选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电光与控制期刊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学术研究、综述与评论和工程应用电光与控制期刊订阅方式:邮发代号:36-693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017信箱16分箱邮政编码:471009电子.电信杂志社相关期刊伺服控制杂志 探测与控制学报 电机与控制学报 全面腐蚀控制杂志 电机与控制应用杂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 指挥控制与仿真杂志 火力与指挥控制杂志 航天控制杂志 流体传动与控制杂志 噪声与振动控制杂志 信息与控制杂志 控制计算机杂志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 控制工程杂志

一般的话是18000到20000字,具体规格是摘 要(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两格字符)(空二行换行)空4格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关键词 毕业论文;计算机;排版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ABSTRACT①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②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③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Key words aaa;bbb; ccc目 录(三号,黑体,居中)(空1行,以小4号黑体设置字体及大小,行间距22、字间距标准)一 XXXXXX ………………………………………………………………………(一)XXXXXX…………………………………………………………………(1)XXXXXXX……………………………………………………………………① XXXXXXX…………………………………………………………………………二 XXXXXX ………………………………………………………………………(一)XXXXXX…………………………………………………………………(1)XXXXXXX……………………………………………………………………① XXXXXXX……………………………………………………………………………┇┇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一 ××××(三号、黑体、居中)(章下空二行为节)(一) XXXXXXXX(四号黑体,左起空四格,数字后空1格,行距26)(1)XXXXXXX(小四号黑体,左起空四格,数字后不空格,行距20)① XXXXXXX(小四号黑体,左起空四格,数字后空1格,行距20)正文: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行距20。图: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黑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图 ×××××(五号黑体)图 ×××××(五号黑体)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表 ×××××(五号黑体)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编号。S=ab ……………………………… ……………………………… 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居中)(标题下空一行,以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行距20)参考文献格式示例:1 专著著录格式[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in Chinese)例:[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2 期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3论文集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16例:[5]Odoni A 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 In: Odoni A R, Szego G,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 Berlin: Springer-Verlag,~298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例:[6]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5 科技报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例:[7]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6 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例:[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7 专利著录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06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例:[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说明:①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② 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③ 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④ 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⑤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1,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2.⑥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 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联机网络——OL.表1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表2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致 谢(三号、黑体、居中)(空2行,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行距20)

航空学报英文

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l 《航空知识》专业编辑需求部门:《航空知识》编辑部岗位职责:《航空知识》专业编辑招聘人数:若干岗位要求:1、 本科或以上学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2、 具有航空专业背景,热爱航空,擅长考据,对职位有很高的兴趣3、 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文字功底,愿意长期从事编辑工作4、 具备一定的图片处理编辑能力,有较好的艺术美感5、 有相关媒体经验者优先;对军事科技历史有强烈爱好者优先简历投递地址: 《航空模型》专业编辑需求部门:《航空模型》编辑部岗位职责:《航空模型》专业编辑招聘人数:若干岗位要求:1、 本科或以上学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2、 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文字功底,愿意长期从事编辑工作3、 熟悉Photoshop、CAD、3D等制图软件4、 具有航空专业背景,飞行器设计专业优先5、 具有模型制作经历和文字处理经历者优先。特别欢迎参加过各级模型比赛尤其是大学生载重比赛的同学应聘。简历投递地址: 《航空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专业编辑需求部门:航空学报编辑部岗位职责:《航空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专业编辑招聘人数:若干岗位要求:1、 流体力学、航空发动机、飞机设计、飞行力学等专业2、 硕士或以上学历3、 英语六级以上4、 用中、英文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5、 工作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善于学习,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愿意长期从事编辑工作。6、 具有北京市户口或有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

在中国有些比较好的杂志是直接EI或者SCI送检的,只要是被此杂志录用的文章,最终会被EI、SCI数据库收录。这只个数据库不是发表文章的地,发表的就去* 品 优 刊。

必须啊,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Q1区,影响因子1点几,20多个航空类国际SCI期刊中排名前10,很难中的答题不易望采纳,不懂请追问非常期待你的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