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供应链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31 21:16:53

供应链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

是多少字的论文呢,朋友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沃尔玛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启示摘要:供应链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却没有被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选取国外优秀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剖析他们在应对供应链风险时的策略,为国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借鉴,本文以沃尔玛为例,在考察沃尔玛企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了沃尔玛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经验,在对供应链风险的形成机理和产生因素做出分析之后,结合沃尔玛的实际经营状况,指出企业在应对供应链风险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沃尔玛 供应链风险 成功经验 风险规避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世界正从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社会迈进。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朗,竞争的形式已经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一个小小的便利店到世界《财富》五百强之首,沃尔玛的商业神话传遍世界,引起了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极大兴趣。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等亮点强烈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但是在尝试供应链管理的同时,供应链风险却没有被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沃尔玛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经验,探讨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如何面对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沃尔玛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 从1962年山姆·沃尔顿开第一间连锁性质的零售店算起,沃尔玛家族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他们的事业推上了巅峰,40多年的风雨铸就了这个零售王国的辉煌,留给我们的是服务顾客、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和打破常规、勇于开拓的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才能够获得不可阻挡的威力”。正是供应链管理的率先引入,沃尔玛才能够成功的不断推进“天天平价”的成本领先战略,为从价格上战胜群雄,统一零售业扫除后顾之忧。 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从四个方面体现出它的卓越: (一)顾客需求管理 “对于一个志在长远的优秀企业来说,一个好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就犹如一颗好的种子”,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这样说。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是典型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即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驱动力,系统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反应敏捷。沃尔玛创造顾客的经营实践表现在一方面千方百计为顾客省钱,让消费者满意,另一方面专注于他人忽视的市场,创造需求。“顾客永远是对的”是沃尔玛的每一个员工必须遵循的金玉良言,“三米微笑原则”、“日落原则”、“比满意更满意原则”等是公司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 正是这种时刻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善待顾客的优良服务品质,以及在价格上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经营战略,使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并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商参与了企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对企业的经营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沃尔玛与宝洁的产销联盟正是这样双赢的典范。 与供货企业的和谐关系,使沃尔玛始终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廉价货源。同时,这些产品也不会因为低价而导致质量下降,因为沃尔玛亲自参与了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一方面供应商的产品只要能卖到沃尔玛,就不需要进场费和保证金,而且程序简单,承诺一致;另一方面沃尔玛为关键供应商在店内安排适当空间,让供应商自行设计布置自己商品的展示区,旨在店内造成更吸引、更专业化的购物环境;另外沃尔玛还会免费为供应商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支持。在为供应商提供应有帮助和支持的同时,沃尔玛也对供应商制订一系列规范并督促他们遵守,包括沃尔玛对供应商自身的报酬、工作时间、歧视权利、工作环境、环境问题和机密性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沃尔玛的实践证明,零售企业和它的供应商之间并不是永远处于不可调和的利害相争之中,在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共生共荣的伙伴关系,以相互合作来实现双方的长期发展目标是可以做到的。 (三)物流配送体系管理 沃尔玛的前任总裁大卫·格拉斯这样说:“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 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使沃尔玛被称为零售配送革命的领袖,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使沃尔玛在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技高一筹。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形成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沃尔玛的“不停留送货”供货系统共包括四个部分:高效的配送中心;迅速的运输系统;先进的卫星网络;连锁经营的流通组织。为合理调度大规模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和销售管理,沃尔玛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结合出色的补货系统和零售链接,沃尔玛实现了产品从工厂到商店货架的“无缝”物流。 (四)供应链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可靠支持。山姆·沃尔顿认为,信息化对商业企业的影响绝不只是技术应用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营销规划,进而整个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演进中的重要影响。 沃尔玛是最早使用信息化管理的零售企业,也是对信息通信系统投资最大的企业。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甚至超过了电信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信息技术的投资强化了沃尔玛的核心价值,使沃尔玛走上数字化道路。同时,沃尔玛运用科技手段促进业务发展为各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沃尔玛在全球4000多家店面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并通知货车司机最新的路况信息,调整车辆送货的最佳线路。凭借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沃尔玛做到了商店的销售与配送保持同步,配送中心与供应商运转保持一致,使得沃尔玛超市所售货物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成为消费者的重要选择对象。 通过供应链管理运作,沃尔玛大幅减少了商品库存,节约了管理费用,简化了采购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各方共赢的局面,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零售王国。 供应链管理被引入我国已有一段时间,真正推行和尝试的行业与企业寥寥无几,但其在国外优秀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所展现的巨大能量使每个企业都心驰神往。因此笔者认为,选取国外优秀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剖析他们在应对供应链风险时的策略,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作一番未雨绸缪的工作十分必要,而沃尔玛公司正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优秀企业的典范。 (一)做好政府公关是规避外部环境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进入WTO之前,我国零售业并不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对于一个国外零售企业的进入,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显得尤其重要。1992年沃尔玛就拿到了在中国经营零售业的许可证,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专门从事中国市场的调查工作,包括中国的经济政策、官方支持、城市经济、国民收入、零售市场、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沃尔玛的对外扩张一直保持少有的谨慎,除了实施“采购中国”发展战略以促进与政府、商界的关系外,还向沃尔玛商店所在地的福利机构捐款,甚至还建立过一所学校。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登陆,充分说明了在开拓市场时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企业规避外部环境风险的重要性。 (二)大型零售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成功经验 由于沃尔玛的供应链是典型的大型零售业主导型供应链,整个链条是以沃尔玛零售企业为核心,这种组织形式使沃尔玛在预防供应链固有风险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供应商的眼里,沃尔玛是一个强硬的客户,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为顾客讨价还价,而不必对供应商感到抱歉,他们惟一要得到的就是最低价。霸主的地位使沃尔玛在与供应商的交往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他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以最低价格保证标准质量,必须使用新技术与沃尔玛保持信息的同步,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能力而不被淘汰等,通过要求各个供应商遵循自己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将自己的价值观等潜移默化的移植到供应商的企业中,增加了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文化共性,逐步减少了因企业间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磨擦和风险。 供应链是一种动态的联盟形式,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很难使各企业紧密团结。沃尔玛针对于此,一方面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公平、透明、合理的分配各企业应得的供应链利润,化解了因利益分配问题导致供应链分崩离析的风险。 零售业是距离最终顾客最近的流通环节,一方面几乎所有产品都必须流经这一环节,使沃尔玛根本不存在供应商选择风险。另一方面,顾客需求信息的变化随时通过企业调查反馈到沃尔玛,其间没有任何环节的失真,因此,能够有效克服牛鞭效应的影响,使信息处理过程产生的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三)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 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高度重视,既是成就沃尔玛零售王国的重要保障,也是控制沃尔玛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手段。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其主要特点是:投入大、功能全、速度快、智能化和全球联网。公司专门负责软件设计的工程师就有2000多名。沃尔玛的自动补货系统采用条形码(UPC)技术,射频数据通讯(RFDC)技术和电脑系统自动分析并建议采购量使得自动补货系统更加准确、高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商品流转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其运输车队采用电脑进行车辆调度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车辆进行定位跟踪。通过以上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大力投资和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配送系统之一。 (四)对供应商的策略性管理使道德风险逐步降低 一方面沃尔玛与供货企业保持和睦的关系,亲自参与帮助供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供应商共享信息,以及为关键供应商提供超市中自由布置的空间、为供应商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支持等方法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沃尔玛通过制订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约束各供应商的行为,恩威并施、双管齐下的供应商管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面临的道德风险。这一事实充分说明,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作为补充,因此为避免道德风险的努力与适当的激励措施要策略地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已开始在国内企业中全面实施,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和规避策略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然而,现实生活中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实践将比理论研究更加错综复杂,而供应链风险也将是千变万化。如何最大限度规避供应链风险,从而正确把握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界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美]杰罗姆·贾尔斯著,康贻祥译沃尔玛连锁经营[M]哈尔滨出版社,2004 [美]萨姆·沃尔顿,约翰·休伊著,沈志彦等译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宋明哲编著现代风险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最后自己把格式整理一下就行了我们老师说了,写论文最重要的是格式必须正确,所以改的时候最后加上大标题,结束语等等,不需要的就删减一些,会是一篇不错的论文哦!

中药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材采购流程研究张金龙 杨玉静 文章摘要:近年来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大增,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使得中药企业必须要重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用公司的时总裁杰克书尔奇说过,在一个公司里,采购和销售是仅有的两个能够产生收益的部门,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  文章主题:供应链管理 中药企业 采购流程 药材 通用公司 企业数量 市场竞争 管理费用 文章内容:中药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材采购流程研究●张金龙杨玉静'近年来我陶中药食业数最大增,场竞争愈垃激烈,使得-药氽业必顽要重视管理的每一个环通川公司的时总裁杰克书尔奇说过,在一个公司咀,采购和销售足仪有的两个能够产牛收益的部门,其他仃何部门发牛的都赴管理费这足以看山采购对于氽业的重要作相对丁西药,'的化学合成材料,中药材的数相对要少,质量均一性蔗,且价格变化也要频繁的多,如何保证企业能够采购到合适的药材满足1场的需求,是仃何?个氽都要丽埘的课题面对这种情形,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变化以迅速地适应小断变化的场需要近年来兴起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公认的比较好解决场变化与企调整有机结合问题的理论供应链理论是在现代科技推动下和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理念在食业内部,它将牛产和流通过程中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编织成链,在氽外部,它将原材料供应商,牛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的消费苔编织到一条树状的链条上,通过这一链条状的管理实现所有环节系统优化,并按照场的需求在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前提下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以及供给场与需求场的距离,最终实现商务运行全过群最满意的效益通过政变企业的传统采购流,建立科学的基丁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流程,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实现企闽的利双赢一,传统采购流程()及流程操作(见图1)回囤固(1)牛产部门向采购部门,生产乍『下达生产汁划42)采购部门根据牛产计划将所需原料的品种,数龄与库存进行对照,库存数擐足够牛产的直接通知牛产,没有或小够的物资牛成采购计划43)采购部门经过与供应商多次沟通,就价格,质帚,到货期等细达成一致,准备好订单,向供应商订货(4)供应商根据订单组织人力去收购药材,进行适当挑选加上,包装后发货垒牛产企业(5)质检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合格物资转入仓库合格货物货(6)合格中药材入库,形成库存,提交生产部门牛产,并通知财务部门47)财务部门向供应商付款,供应商收款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流程(见图2)及流程操作流程图由上至下,巾至右进行操作:庄侧虚框内为生产食业各部门的上=作,右侧虚框内为供应商的上作,双方之『对销售,牛产,采购,库存,收购等信息实行共享技术部将乍产标准,原材料标准,原材科及成品检验标准分别下达给牛产部,采购鄙和质检鄙,此司时,供应商也将通过采购部门获取树关信息销傅部门根据场制定销传计划,通知生产部,牛产部制定牛产汁划通知采购部和乍产乍『采购部根据产计划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供应商在保证牛产食业正常生产的静提,根据『场价格和中药材采收时问自行安捧收购,准备供货供应商选取-药年寸小样送副生产企业质检部检验如果合格,供应商可以大量收购原料:小合格,重新确定收购范围一般来讲,有经验的供应商送样一垒两次就会合格在得到合格确认后,供应商就可以确定采购的地域范围,以确保药材的质擐,并通过牛产氽对1同批次的中药材进行检验,合格,进行储存,形成库存:不合格,及时处理,以免造成秘压如果供应商1大最储备药材,也耍保证有适当的紧急收购渠道,保证生产仓业的生产供应商根据牛产氽业的生产计划,将中药材壳接送到牛产车间7牛产乍根据生产工艺进行生产8'质检部对产成品进行检验,合格入成品库;不合格分析原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工艺问题,进行工艺调整;如果是原料问题,将根据情况与供应商进行交涉,严重的可以终止合问,重新选择供应商9财务部门根据生产车间的通知,由采购部办理相关手续,向供应商付款三,比较优势传统的中药企业采购模式都是在产地或是药材市场通过招标或竟价来选择供应商,在价格低时大量存货,一般是半年甚至一年的原料,实行货到检验制度,合格风险由供应商完全承担,牛产企业难以保证合格原料的充足供应及如果实行供应商与制药企的供应链管理,双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可以根据氽业的牛产汁划,在保证制药氽业牛产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采购数和时『白,保证采购的低成本,同时制药企业可以将魇有的药材进厂检验改为供应商收货后就进行检验,减少供应商可能收购到不合格药材却发现不了,直至送货后才发现的风险,避免供应商凶此受到损失,也可以防由于供应商供货不合格造成停产的危险:同时供应商合格的原材料可以育接入厂生产,降低企业库存:供应商在柯制药氽收购确保销路的前提下,可以形成收购规模,扩大收购影响,进而降低收购成本制药企业也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扩大销侔,再增加原材料的采购,促进供应商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供应瞄和制药氽业的共同发展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材采购模式发晨趋势现代场竞争卅是单一企业卜单一氽业问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另一个氽业供应链之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产物,并三在实践中显示山强大的牛命力根据国家食品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今后药材种植将逐步实现【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管理,并将指纹图谱引入药品质控制中,中药企业要想通过肝(药牛产质最管理规范)验收,其耍中药材必须来自丁牛产基地巾丁进行规范牛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中药业或是供应商都无法完成这一工作,因此,中药食业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建立业的牛产基地,与供应商建立吏紧密的伙伴关系,才能满足国家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采取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包括中药材的前处理甚至是中药中问体的初步提取,壤个原料的物流交给专业公司等,以减轻企业在采购药材中的负,与上供应商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  市场的多变性、竞争的残酷性、企业运作的艰难性在座的各位领导的体会一定比我要深切的多。一个企业并不一定要被别人从整体上吃掉才叫消亡,产品没有市场,照样要完蛋!相信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磨练,我们已经能较好地产品、市场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联起来。就国内市场而言,早期的竞争规律是大鱼吃小鱼,靠的是实力。九十年代初,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大企业可能设备陈旧、负担过重、体制僵化,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竟争力还没有小企业强,于是又出现了快鱼吃慢鱼的理论。本次在准备发言稿前我忽发奇想,狗尾续貂一句,智鱼吃一切鱼!ERP的中文意译是企业资源规划,单位花了那么多钱、时间、精力实施ERP,究竟得到什么?其实就是一套思想,一套以企业系统成本最低、利润最高为目标的,适应新经济运作特征的流程化的管理思想,它能使企业耳聪目明,虑事周密、运作流畅,决策科学。小时侯上学,我们背着算盘计算加减乘除,到了四、五年纪还在学开平方立方。现在的小学生用不着那么辛苦,一个巴掌大的计算器就全解决了。目前经营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小学生的运算复杂得多,已不是几台商务PC简单一连可以担当,而要靠一体化的商务解决方案。如果可以勉强地把企业一体化解决方案理解为一种智慧的话,那么这种智慧将是一种大智慧,具有深厚积累的、各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可操作的系统智慧。我国ERP研究的始祖陈启申老师对企业当前的竞争格局曾做出精辟的论断;“早已超越了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已不是一个竞争的范围问题,而是一个竞争的层次问题。一个新产品研制出来很容易被模仿,但谁听说过ERP被盗版,供应链被仿制?智慧加独特,就是一种竞争优势。  供应链一词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媒体、厂家介绍的都很多。今年初,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先实施ERP(注:ERP其实质就是供应链,也有人叫供需链。以下发言中不做刻意的区别)还是电子商务争论很大,甚至有人提出以电子商务替代供应链。蓝溪当时就认为这是一个闹剧、一种炒作,坚信实施供应链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现在争论早已尘埃落定,没有主业或渠道支持的COM公司纷纷落马。就连MRP、MRPII的鼻祖、电子商务的倡导者、国际信息界的巨腕IBM也转向支持客户管理、ERP!规律就是规律,电子商务不可能脱离传统产业而单独存在和发展,没有根基呀!社会是一个生产、流通、消费的动态体系,脱离开生产谈商务是没有意义的,谈电子商务就更让人感到虚无缥缈了!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应该是最现实、最务实的。供应链要提供的就是让其发展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供应链的完整性  既然是链,就不能被割裂。一旦被割裂或歪曲,链也就失去了价值。就完整性而言,供应链至少应包括客户管理、生产管理和采购管理三大部分,而且必须是紧密集成的。如果前台的数据不能及时传到后台或后台信息不能被前台实时调用,都是不可取的。供应链的完整性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数量完整、功能完整。现在有些单位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时,过分依赖于资本运作,对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劣分析不够,甚至出现了简单化操作的趋势:总厂划分厂、分厂划车间,独立经营、各自为政,或硬把几个不相干的企业捏合在一起,人为地拆合产业链。这是要不得的,与供应链的思想也相抵触。下面我想从西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上介绍一下供应链,这样于我们企业平时的工作联系较紧密,便于理解。对已经准备实施供应链的企业是个鼓舞、促进,对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领导听了也应有所启迪。  大家知道,美国波士顿顾问集团(BCG)以提出企业一般战略的分析框架而闻名,该框架的核心是投资组合模型。该模型将公司的业务投资组合分为两个方面:市场增长率和公司在市场所占的相应份额。市场增长率是市场吸引力的代名词,目标市场的需求越大,市场增长率就越高,企业赢利的机会就越多。市场份额则表示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研究了数千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获利效果(PROFITIMPACTOFMARKETSHARE,PIMS),实证分析表明,市场份额对赢利能力有积极影响。依据波士顿投资组合模型(国内通常叫波士顿四象限法),可以将公司的现有产品,包括处于研发中的产品分为四类:明星、奶牛、问号和狗,进而提出了有利于我们辨别单个产品市场机会的生命周期概念。BCG模型明确了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它隐含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之中。BCG模型通过辨别公司投资组合的长处和不足,对公司业务是该剥离、保留、还是追加投资等等问题提供了指南,也为公司根据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行战略活动指明了方向。  安索福模型在BCG模型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向,即大家熟知的产品市场模型。它在公司现有的产品/市场及计划进入的产品/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为企业描绘了四种可能的战略选择:  -市场渗透,公司在现有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市场扩张,公司将现有产品销往新的地区市场;  -产品扩张,公司将有关新产品销往现有市场;  -多样化,公司将新产品销往新市场。  (注:这一部分结合多维数据模型可进行营销管理,通常是我们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产品一旦进入或准备进入市场,就要进行竞争力分析,我们引出波特(PORTER)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它又依赖于安索福模型。波特将公司环境的竞争结构描述五个方面:公司所处环境现有的竞争;新竞争者的威胁;有关投入的供应商的交易能力;有关公司产出的购买者的交易能力;以及替代品的威胁。再对这五种因素进行分析会发现,在同一行业之内或跨行业之间,他们的作用并非等同,买方、卖方其实与企业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三位一体,构成一个战略利益共同体。这就是供应链的思想内涵、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总的出发点。顺便指出,基于波特模型的SWOT(分别指竞争力、不足、机遇和挑战)分析法,还可用于公司的战略状况分析和战略选择分析,在公司现有能力和市场要求竞争力的形成、保持、加强间寻求平衡。  从市场现有产品来看,以上所述功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营销管理、SWOT分析法)都已在供应链中实现。大家可从一个侧面感悟供应链系统的专业、强大和细致,也帮助我们回想一下前面提到的完整性概念。位于供应链中间的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应用系统,即MRP和MRPII。MRP系统的出现是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和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得以突破的结果,而MRPII则是技术集成、应用集成的结果。尤其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发明和完善对信息技术的实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数据共享、数据集成和流程化管理的实现、  供应链的优化  供应链优化是其系统自身及进入实用化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流程设计、模型建立和具体优化的方法三个方面。流程设计是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这里需要基于信息技术流程化的专业积累和高度创新的经营理念,否则一定连需求分析也做不下去。国内有些信息企业去给客户实施供需链之类的应用产品,总喜欢问用户有什么需求。其实这样做是很没道理的,如果用户能有如此专业层次的需求见解,他肯定就不会请你去实施。不少人包括正在使用ERP相关系统的同志认为系统实施后的效果就是手工活动计算机化,还有的厂商向用户推荐量体裁衣的所谓的“定制系统”,这些不应成为问题的现象之所以能存在,只能说明一件事,国内对流程化的认识还很肤浅。最近我注意到媒体、相关研讨会和IT界的朋友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期望在座的各位从用户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也来积极关心、参与、推动这一进程。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供应链产品的优势首先就在于它的科学化的流程设计可以拔高用户的管理和应用,而好的实施商可以很好的领悟执行这种思想。(从事ERP领域的人士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大的ERP系统基本多来自美国,而且大大小小聚集了一百多个厂家。有一个资料显示,在第一个MRP版本问世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在美国相关的厂家就涌出五十余家。另一个事实是,自八十年代初大陆实施第一例MRP系统起,就有些厂家积极介入其中,从政府到企业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怎么样呢,近二十年过去了,不仅相关的软件企业没有成长起来,就连咨询实施也没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有关媒体也疾呼中国八十八亿的ERP投入打了水漂。怎么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因素,中西方观念上的差异。福特从三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的流水线汽车生产,并采用了工时计量、成本管理的运作方式,而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才接触流程管理的概念的。相距很远啊!所以说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搞流程设计就搞不过西方人。搞市场经济,整合企业资源,增强竞争优势,就应该从优化流程开始,从转变传统观念开始,从实施地地道道的供应链开始!  上面谈到做流程设计需专业化的积累和创新的意识,那么这种积累和意识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应该说集中体现在模型建立上,离开被优化的模型流程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工艺、管理再落后的企业,只要它目前还存活,它就会有自己的流程,产品也能从线上下来。但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效益就大不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模型建立及优化是整个供应链之魂!那么为什么说供应链要全面优化呢?我们试想为什么要实施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呢,就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靠人脑、包括基于小系统分散冗余的信息已不足以应付日益复杂的企业运做和外部竞争环境。如果花费巨资上的供应链系统也是挂一漏万,设计不合理,哪个企业还会做相应的投资?!因此说供应链优化是其系统实用化的基本要求。那么供应链的优化包括那内容呢?  精益生产(LP)和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JIT(准时制生产)的延续,它是以产供销三方紧密协作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为实施背景的,是供应链条上最基本、最简单的设置。敏捷制造是根据市场需求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企业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利用外部资源,把供应及协作组织看成是虚拟企业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一次性或短期的供应链关系。在AM里通常还用到并行工程的思想,以便加快新产品的上市。  准时制生产(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C)。JIT的思想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杜绝浪费。采用的方法是拉动作业,只有下道工序有需求时才开始按需求量生产,不考虑安全库存,采购也是小批量。TQC和JIT在管理思想上是紧密关联的,JIT实施的前提就是同时要推行TQC。TQC把下道工序视为上道工序的客户,客户满意才是真正的质量标准。这样就把产品的质量与市场关联了起来,变事后验收为事前、事中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把残次品的比例降到最低;同时杜绝残次品造成新的资源占用和浪费)目前很多产品在供应链优化的基础上采用了过程控制的技术,这点很重要。  约束理论(TOC)。要优化就必然会涉及到约束,这些约束就是管理科学、运筹学里说的边界条件。对于企业也一样,会受到资金紧缺、技术壁垒、市场准入等限制。ERP里的粗能力计划(ROUGHCUTCAPACITYPLANNING,RCCP)、能力计划(CAPACITYREQUIREMENTSPIANNING,CRP)就分别是针对关键工序及物料层进行的。新近推出的还有先进计划和排产(ADVANCEDPIANNINGANDSCHEDULING,APS)它能使企业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把计划与排产推进到整个工序及作业现场管理。  其他。其他主要包括隐含在以上流程里的模型和新近开发出来的一些应用,如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优化的方法在此也简单提一下,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及01规划,其中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的应用更为普遍。作为一种工具这几个模型早已商品化,目前已被集成到供应链产品之中。  最后,给出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解释: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定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

供应链风险分析论文

试论供应链一体化下的营销管理摘要:本文从供应链一体化下的营销管理的内容入手分析了供应链一体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即在营销管理方面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降低顾客成本,提高顾客价值,创造增值价值。  关键词:企业 供应链管理 一体化 营销在传统的市场竞争法则中,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几乎更多地作用于企业的经营。零售商与零售商为市场统治权而争斗,批发商、制造商同样如此,甚至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这些产品供应的上下游环节也都把彼此视为对手,不断地讨价还价,要挟对方,以一种“互为成本”的关系存在。在新千年,企业虽仍旧立足于市场,但左右竞争的是价值、灵活性、速度和效率,它们都由于消费需求的影响而变得越发重要。取代企业个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是,他们需通过供应链联盟来增强竞争实力。实质上,随着对抗在供应链和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优势将由整个供应链获得。所以,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再造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新体系,就成为每个企业无法回避的事实。  供应链及其问题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通过对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内部以及贯穿于供应网络中的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整合,是一体化的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网络流及部门、组织、流程以及地理分布上的集成为特征的,更为强调侧重组织接触面的管理,即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运营的管理。根据供应链一体化的特征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就是参与供应链组织的全体成员在经营理念上,必须从传统经营理念强调寻求短期、企业级的绩效的观念转变为供应链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使整个供应链都获得持久稳定的高收益的观念。公司不应再是竞争的主体,实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竞争的内涵扩大到了竞争合作的境界。  由于供应链是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一体化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因此在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三个重要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信息集成、协调和组织联接。首先供应链是跨行业与部门,涉及供应一种产品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市场消费者驱动的无缝信息流,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企业共享需求信息、存货情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供应链伙伴必须协同工作,以便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大致同步;其次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供应链的可靠程度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这就好比我们经常提及的“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所包含的加盟节点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协调发展;再次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必须是紧密的组织关系,供应链伙伴需要确定并维持他们的沟通渠道,应该为一个目标而同心协力,否则供应链一体化是无法完成的。  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内容  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不是等待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寻找顾客并进行推销,而是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因此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  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首先通过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进行准确的合理分类和行为分析,然后根据企业合适顾客和关键顾客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为了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应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知晓制造过程,进行顾客消费培训,对顾客的抱怨应及时响应,从而达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单靠一个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发挥供应链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才能为顾客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面服务。  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大家知道,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各自都具有资源优势,他们可以也都愿意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其他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追求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它们不仅愿意与供应链中的企业结盟,而且也愿意与供应链之外的非同业结盟,组成异业同盟来实现营销目标。  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  以往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都是营销之前的事,营销只有等到产品出厂之后才开始。而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产品设计、生产、储存、配送、销售、服务的方式,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是从产品的构思开始,根据顾客数据库的信息构思,与顾客开展“头脑风暴”,让顾客参与设计、评价,围绕核心顾客进行生产和服务,而核心顾客的其它品种和生产业务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分散到供应链上的其它有优势的企业去生产,从而使各企业都能通过供应链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保持库存最小化以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  信息化库存使供应链成为库房  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信息化库存是依靠供应链一体化优势使产品开发、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寻找供应商和生产商、融资、制造控制、包装、运输等在同一时间并行运作,从而使原材料能够准时送到加工厂,产品能够准时送到销售点,顾客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虽然没有建立庞大的库存体系,但是信息化库存却使物流更具敏捷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节省成本,顾客收益最大。  让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  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基于价格与利润挤压的博弈关系,从供应商到终端顾客实质上是一条“博弈链”,一方的获益往往是另一方的让利。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改革这种弊端,因为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供应链成员是信任与合作的双赢性战略联盟,其一方的成功是以自身的核心优势服务另一方的成功,整个供应链的成功是以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的成功为基础的,一方的失败或受损会导致其他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受损,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共赢的关系。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企业篡改供应链规则,压榨供应商或对顾客服务质量漠视,那么在现实环境下,将会被顾客所遗弃,这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他成员将会采用一致行动,将其清除出供应链,因为他的存在可能造成供应链的崩盘。所以良性的供应链一体化应是通过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让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在服务好终端顾客中分享好处。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是供应链一体化的纽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企业内部供应链顺畅连接,且通过提供良好的在线顾客服务,让顾客能便捷的通过网络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顾客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供应链一体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  在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成功与否不再由“纵向一体化”的程度高低来衡量,而是由企业积聚和使用的知识为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程度来衡量。企业在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变得更具竞争力。但是目前仍有不少的企业直到今天还认为降低库存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与提高顾客服务质量之间是不可兼得的,因为他们认为降低成本可能意味着顾客的可得性降低;降低制造成本可能导致不能按照顾客个性化需求定制或偷工减料;降低运输成本意味着交货期延长,或不能按照顾客所要求的时间、地点准时交货,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然结论。事实上,在供应链环境下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适的供应链设计来降低这些成本,且同时保持顾客服务水平不变甚至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在营销管理方面可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降低顾客成本,提高顾客价值,创造增值服务。具体表现在:  改变传统价值标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价值的标志,供应链管理要时时了解客户的价值标准,最大限度把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统一起来;应站在客户的立场,按照客户的需求,用客户的眼光看待生产经营,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应跟踪客户需求,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发觉潜在客户,不断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要杜绝一切无效流动与浪费,不使客户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技术含量投入,增加服务投入,开展价值创新竞争;按照增值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重视作为营销竞争主要手段的物流服务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作为营销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目前,物流理论和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条码和数控工具、GPS 等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已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营销成本因为物流效率的提高得到一定的降低。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取悦顾客、强化价值主张的重要机会,并且是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  加强员工培训,实现营销目标  营销人员不仅仅是企业的员工,他们更是顾客的服务者。因此,企业应该聘请顾客喜欢的营销人员,顾客喜欢的营销人员就是企业的优秀员工。为使营销人员当好顾客消费方案的顾问,企业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培训员工为顾客服务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顾客服务质量  现代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本质是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网络进行有效的协作。电子商务对于制造和分销的重要性无疑是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要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客户服务,必须加强对电子商务手段的有效应用。如果以高速、低成本与客户、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chain)就是对未来的展望,而支持未来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将是eERP 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完美结合。  21世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供应链管理必将引起我国管理界的重视。

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html/guanliqita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你好,我查询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供应链的论文:1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与信贷风险评价研究 周小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2 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的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方为辉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唐波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4 混合渠道两级供应链决策优化模型研究 胡燕娟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5 非对称信息下二级供应链定价及协调机制研究 严莲莲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6 基于供应链的西安ABB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 张晓宾 西北大学 2010-03-24 2009 硕士 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姬利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8 供应链管理在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研究分析 曹红民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9 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邹燕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10 基于ABM和SDM的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白阳 浙江大学 2010-06-12 2010 硕士 11 基于精敏思想的电子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 台峙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2 医疗器械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 齐悦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3 KF公司PP-R管材分销导向下的供应链管理 陈桦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4 基于退货合同的两期销售易逝品供应链的协调研究 于彩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04 2009 硕士 15 供应链信任风险评估研究 许崇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04 2009 硕士 能否给我一个邮箱(hi我或者发送百度消息, 其他方式我不能保证收得到),我可以给你发送一些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也许对你的选题有一定启发。我专门为百度知道提问者提供论文(当然,我不收费,哈哈,因为学校给了我们下载论文的权限),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记录,提供文献居多。需要时请百度hi我,我常在线,不在线时也可以发百度消息给我,但不要留言,我不常到空间去,直接写问题补充我也很少看得的。(记住啦,hi我,给我邮箱和你要的论文的主题,我回来后就帮你找,给你发)希望对你有帮助!——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11蓝猫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论文

有没有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好的论 安全可以

学术堂精选整理了三十个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分析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  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  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  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  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移  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  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  ××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  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  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  中国物流也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浅析  西部地区无六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市场流园区的建设分析  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效率浅析  准时采购模式在企业当中的运用  敏捷制造模式下的物流策略  企业仓储技术研究  企业运输油画方法探讨  企业物流中心的建设分析  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企业配送方法浅析  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研究  中国挥手物流的发展策略  搬运装卸设施的规划与管理

套用UPS的里的一句广告语,物流令世界更美好,其实UPS广告语是新物流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发展趋势。如果仔细的回想物流其实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RFID应用案例研究   EPC应用案例研究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可以看看《柔韧》,专门讲供应链风险的。

这个问题,不好回到~不如建议你看本书?《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很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看一下图论和存储论,里面一些东西值得借鉴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基于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和合作竞争时代的到来,竞争无国界与企业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制造企业越来越感到“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基于资源、成本和服务等方面的考虑,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日趋强烈,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得到长足发展,如何使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关系获得成功已经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汽车物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这一重要研究问题,阐述了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类别,主要包括精细供应链战略、敏捷供应链战略与混合供应链战略,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的特征;重点讨论了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以及汽车供应链战略对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供应链战略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匹配模型,并着重分析了精细物流、敏捷物流和定制物流三种物流模式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实施策略。最后,对三种物流模式从战略匹配、管理理念、竞争战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汽车供应链战略特点分析、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关系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汽车供应链战略与第三方物流的匹配模型,设计了三种物流模式的实施策略,从战略的角度为供应链管理者选择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关键词:供应链战略第三方物流匹配模型精细物流敏捷物流定制物流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等)可以对你提供相关帮助,需要的话请加我,761399457(抠q),谢谢。

中药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材采购流程研究张金龙 杨玉静 文章摘要:近年来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大增,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使得中药企业必须要重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用公司的时总裁杰克书尔奇说过,在一个公司里,采购和销售是仅有的两个能够产生收益的部门,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  文章主题:供应链管理 中药企业 采购流程 药材 通用公司 企业数量 市场竞争 管理费用 文章内容:中药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材采购流程研究●张金龙杨玉静'近年来我陶中药食业数最大增,场竞争愈垃激烈,使得-药氽业必顽要重视管理的每一个环通川公司的时总裁杰克书尔奇说过,在一个公司咀,采购和销售足仪有的两个能够产牛收益的部门,其他仃何部门发牛的都赴管理费这足以看山采购对于氽业的重要作相对丁西药,'的化学合成材料,中药材的数相对要少,质量均一性蔗,且价格变化也要频繁的多,如何保证企业能够采购到合适的药材满足1场的需求,是仃何?个氽都要丽埘的课题面对这种情形,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变化以迅速地适应小断变化的场需要近年来兴起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公认的比较好解决场变化与企调整有机结合问题的理论供应链理论是在现代科技推动下和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理念在食业内部,它将牛产和流通过程中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编织成链,在氽外部,它将原材料供应商,牛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的消费苔编织到一条树状的链条上,通过这一链条状的管理实现所有环节系统优化,并按照场的需求在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前提下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以及供给场与需求场的距离,最终实现商务运行全过群最满意的效益通过政变企业的传统采购流,建立科学的基丁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流程,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实现企闽的利双赢一,传统采购流程()及流程操作(见图1)回囤固(1)牛产部门向采购部门,生产乍『下达生产汁划42)采购部门根据牛产计划将所需原料的品种,数龄与库存进行对照,库存数擐足够牛产的直接通知牛产,没有或小够的物资牛成采购计划43)采购部门经过与供应商多次沟通,就价格,质帚,到货期等细达成一致,准备好订单,向供应商订货(4)供应商根据订单组织人力去收购药材,进行适当挑选加上,包装后发货垒牛产企业(5)质检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合格物资转入仓库合格货物货(6)合格中药材入库,形成库存,提交生产部门牛产,并通知财务部门47)财务部门向供应商付款,供应商收款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流程(见图2)及流程操作流程图由上至下,巾至右进行操作:庄侧虚框内为生产食业各部门的上=作,右侧虚框内为供应商的上作,双方之『对销售,牛产,采购,库存,收购等信息实行共享技术部将乍产标准,原材料标准,原材科及成品检验标准分别下达给牛产部,采购鄙和质检鄙,此司时,供应商也将通过采购部门获取树关信息销傅部门根据场制定销传计划,通知生产部,牛产部制定牛产汁划通知采购部和乍产乍『采购部根据产计划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供应商在保证牛产食业正常生产的静提,根据『场价格和中药材采收时问自行安捧收购,准备供货供应商选取-药年寸小样送副生产企业质检部检验如果合格,供应商可以大量收购原料:小合格,重新确定收购范围一般来讲,有经验的供应商送样一垒两次就会合格在得到合格确认后,供应商就可以确定采购的地域范围,以确保药材的质擐,并通过牛产氽对1同批次的中药材进行检验,合格,进行储存,形成库存:不合格,及时处理,以免造成秘压如果供应商1大最储备药材,也耍保证有适当的紧急收购渠道,保证生产仓业的生产供应商根据牛产氽业的生产计划,将中药材壳接送到牛产车间7牛产乍根据生产工艺进行生产8'质检部对产成品进行检验,合格入成品库;不合格分析原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工艺问题,进行工艺调整;如果是原料问题,将根据情况与供应商进行交涉,严重的可以终止合问,重新选择供应商9财务部门根据生产车间的通知,由采购部办理相关手续,向供应商付款三,比较优势传统的中药企业采购模式都是在产地或是药材市场通过招标或竟价来选择供应商,在价格低时大量存货,一般是半年甚至一年的原料,实行货到检验制度,合格风险由供应商完全承担,牛产企业难以保证合格原料的充足供应及如果实行供应商与制药企的供应链管理,双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可以根据氽业的牛产汁划,在保证制药氽业牛产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采购数和时『白,保证采购的低成本,同时制药企业可以将魇有的药材进厂检验改为供应商收货后就进行检验,减少供应商可能收购到不合格药材却发现不了,直至送货后才发现的风险,避免供应商凶此受到损失,也可以防由于供应商供货不合格造成停产的危险:同时供应商合格的原材料可以育接入厂生产,降低企业库存:供应商在柯制药氽收购确保销路的前提下,可以形成收购规模,扩大收购影响,进而降低收购成本制药企业也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扩大销侔,再增加原材料的采购,促进供应商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供应瞄和制药氽业的共同发展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材采购模式发晨趋势现代场竞争卅是单一企业卜单一氽业问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另一个氽业供应链之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产物,并三在实践中显示山强大的牛命力根据国家食品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今后药材种植将逐步实现【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管理,并将指纹图谱引入药品质控制中,中药企业要想通过肝(药牛产质最管理规范)验收,其耍中药材必须来自丁牛产基地巾丁进行规范牛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中药业或是供应商都无法完成这一工作,因此,中药食业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建立业的牛产基地,与供应商建立吏紧密的伙伴关系,才能满足国家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采取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包括中药材的前处理甚至是中药中问体的初步提取,壤个原料的物流交给专业公司等,以减轻企业在采购药材中的负,与上供应商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  市场的多变性、竞争的残酷性、企业运作的艰难性在座的各位领导的体会一定比我要深切的多。一个企业并不一定要被别人从整体上吃掉才叫消亡,产品没有市场,照样要完蛋!相信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磨练,我们已经能较好地产品、市场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联起来。就国内市场而言,早期的竞争规律是大鱼吃小鱼,靠的是实力。九十年代初,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大企业可能设备陈旧、负担过重、体制僵化,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竟争力还没有小企业强,于是又出现了快鱼吃慢鱼的理论。本次在准备发言稿前我忽发奇想,狗尾续貂一句,智鱼吃一切鱼!ERP的中文意译是企业资源规划,单位花了那么多钱、时间、精力实施ERP,究竟得到什么?其实就是一套思想,一套以企业系统成本最低、利润最高为目标的,适应新经济运作特征的流程化的管理思想,它能使企业耳聪目明,虑事周密、运作流畅,决策科学。小时侯上学,我们背着算盘计算加减乘除,到了四、五年纪还在学开平方立方。现在的小学生用不着那么辛苦,一个巴掌大的计算器就全解决了。目前经营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小学生的运算复杂得多,已不是几台商务PC简单一连可以担当,而要靠一体化的商务解决方案。如果可以勉强地把企业一体化解决方案理解为一种智慧的话,那么这种智慧将是一种大智慧,具有深厚积累的、各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可操作的系统智慧。我国ERP研究的始祖陈启申老师对企业当前的竞争格局曾做出精辟的论断;“早已超越了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已不是一个竞争的范围问题,而是一个竞争的层次问题。一个新产品研制出来很容易被模仿,但谁听说过ERP被盗版,供应链被仿制?智慧加独特,就是一种竞争优势。  供应链一词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媒体、厂家介绍的都很多。今年初,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先实施ERP(注:ERP其实质就是供应链,也有人叫供需链。以下发言中不做刻意的区别)还是电子商务争论很大,甚至有人提出以电子商务替代供应链。蓝溪当时就认为这是一个闹剧、一种炒作,坚信实施供应链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现在争论早已尘埃落定,没有主业或渠道支持的COM公司纷纷落马。就连MRP、MRPII的鼻祖、电子商务的倡导者、国际信息界的巨腕IBM也转向支持客户管理、ERP!规律就是规律,电子商务不可能脱离传统产业而单独存在和发展,没有根基呀!社会是一个生产、流通、消费的动态体系,脱离开生产谈商务是没有意义的,谈电子商务就更让人感到虚无缥缈了!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应该是最现实、最务实的。供应链要提供的就是让其发展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供应链的完整性  既然是链,就不能被割裂。一旦被割裂或歪曲,链也就失去了价值。就完整性而言,供应链至少应包括客户管理、生产管理和采购管理三大部分,而且必须是紧密集成的。如果前台的数据不能及时传到后台或后台信息不能被前台实时调用,都是不可取的。供应链的完整性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数量完整、功能完整。现在有些单位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时,过分依赖于资本运作,对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劣分析不够,甚至出现了简单化操作的趋势:总厂划分厂、分厂划车间,独立经营、各自为政,或硬把几个不相干的企业捏合在一起,人为地拆合产业链。这是要不得的,与供应链的思想也相抵触。下面我想从西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上介绍一下供应链,这样于我们企业平时的工作联系较紧密,便于理解。对已经准备实施供应链的企业是个鼓舞、促进,对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领导听了也应有所启迪。  大家知道,美国波士顿顾问集团(BCG)以提出企业一般战略的分析框架而闻名,该框架的核心是投资组合模型。该模型将公司的业务投资组合分为两个方面:市场增长率和公司在市场所占的相应份额。市场增长率是市场吸引力的代名词,目标市场的需求越大,市场增长率就越高,企业赢利的机会就越多。市场份额则表示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研究了数千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获利效果(PROFITIMPACTOFMARKETSHARE,PIMS),实证分析表明,市场份额对赢利能力有积极影响。依据波士顿投资组合模型(国内通常叫波士顿四象限法),可以将公司的现有产品,包括处于研发中的产品分为四类:明星、奶牛、问号和狗,进而提出了有利于我们辨别单个产品市场机会的生命周期概念。BCG模型明确了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它隐含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之中。BCG模型通过辨别公司投资组合的长处和不足,对公司业务是该剥离、保留、还是追加投资等等问题提供了指南,也为公司根据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行战略活动指明了方向。  安索福模型在BCG模型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向,即大家熟知的产品市场模型。它在公司现有的产品/市场及计划进入的产品/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为企业描绘了四种可能的战略选择:  -市场渗透,公司在现有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市场扩张,公司将现有产品销往新的地区市场;  -产品扩张,公司将有关新产品销往现有市场;  -多样化,公司将新产品销往新市场。  (注:这一部分结合多维数据模型可进行营销管理,通常是我们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产品一旦进入或准备进入市场,就要进行竞争力分析,我们引出波特(PORTER)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它又依赖于安索福模型。波特将公司环境的竞争结构描述五个方面:公司所处环境现有的竞争;新竞争者的威胁;有关投入的供应商的交易能力;有关公司产出的购买者的交易能力;以及替代品的威胁。再对这五种因素进行分析会发现,在同一行业之内或跨行业之间,他们的作用并非等同,买方、卖方其实与企业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三位一体,构成一个战略利益共同体。这就是供应链的思想内涵、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总的出发点。顺便指出,基于波特模型的SWOT(分别指竞争力、不足、机遇和挑战)分析法,还可用于公司的战略状况分析和战略选择分析,在公司现有能力和市场要求竞争力的形成、保持、加强间寻求平衡。  从市场现有产品来看,以上所述功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营销管理、SWOT分析法)都已在供应链中实现。大家可从一个侧面感悟供应链系统的专业、强大和细致,也帮助我们回想一下前面提到的完整性概念。位于供应链中间的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应用系统,即MRP和MRPII。MRP系统的出现是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和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得以突破的结果,而MRPII则是技术集成、应用集成的结果。尤其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发明和完善对信息技术的实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数据共享、数据集成和流程化管理的实现、  供应链的优化  供应链优化是其系统自身及进入实用化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流程设计、模型建立和具体优化的方法三个方面。流程设计是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这里需要基于信息技术流程化的专业积累和高度创新的经营理念,否则一定连需求分析也做不下去。国内有些信息企业去给客户实施供需链之类的应用产品,总喜欢问用户有什么需求。其实这样做是很没道理的,如果用户能有如此专业层次的需求见解,他肯定就不会请你去实施。不少人包括正在使用ERP相关系统的同志认为系统实施后的效果就是手工活动计算机化,还有的厂商向用户推荐量体裁衣的所谓的“定制系统”,这些不应成为问题的现象之所以能存在,只能说明一件事,国内对流程化的认识还很肤浅。最近我注意到媒体、相关研讨会和IT界的朋友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期望在座的各位从用户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也来积极关心、参与、推动这一进程。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供应链产品的优势首先就在于它的科学化的流程设计可以拔高用户的管理和应用,而好的实施商可以很好的领悟执行这种思想。(从事ERP领域的人士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大的ERP系统基本多来自美国,而且大大小小聚集了一百多个厂家。有一个资料显示,在第一个MRP版本问世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在美国相关的厂家就涌出五十余家。另一个事实是,自八十年代初大陆实施第一例MRP系统起,就有些厂家积极介入其中,从政府到企业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怎么样呢,近二十年过去了,不仅相关的软件企业没有成长起来,就连咨询实施也没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有关媒体也疾呼中国八十八亿的ERP投入打了水漂。怎么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因素,中西方观念上的差异。福特从三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的流水线汽车生产,并采用了工时计量、成本管理的运作方式,而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才接触流程管理的概念的。相距很远啊!所以说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搞流程设计就搞不过西方人。搞市场经济,整合企业资源,增强竞争优势,就应该从优化流程开始,从转变传统观念开始,从实施地地道道的供应链开始!  上面谈到做流程设计需专业化的积累和创新的意识,那么这种积累和意识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应该说集中体现在模型建立上,离开被优化的模型流程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工艺、管理再落后的企业,只要它目前还存活,它就会有自己的流程,产品也能从线上下来。但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效益就大不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模型建立及优化是整个供应链之魂!那么为什么说供应链要全面优化呢?我们试想为什么要实施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呢,就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靠人脑、包括基于小系统分散冗余的信息已不足以应付日益复杂的企业运做和外部竞争环境。如果花费巨资上的供应链系统也是挂一漏万,设计不合理,哪个企业还会做相应的投资?!因此说供应链优化是其系统实用化的基本要求。那么供应链的优化包括那内容呢?  精益生产(LP)和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JIT(准时制生产)的延续,它是以产供销三方紧密协作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为实施背景的,是供应链条上最基本、最简单的设置。敏捷制造是根据市场需求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企业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利用外部资源,把供应及协作组织看成是虚拟企业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一次性或短期的供应链关系。在AM里通常还用到并行工程的思想,以便加快新产品的上市。  准时制生产(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C)。JIT的思想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杜绝浪费。采用的方法是拉动作业,只有下道工序有需求时才开始按需求量生产,不考虑安全库存,采购也是小批量。TQC和JIT在管理思想上是紧密关联的,JIT实施的前提就是同时要推行TQC。TQC把下道工序视为上道工序的客户,客户满意才是真正的质量标准。这样就把产品的质量与市场关联了起来,变事后验收为事前、事中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把残次品的比例降到最低;同时杜绝残次品造成新的资源占用和浪费)目前很多产品在供应链优化的基础上采用了过程控制的技术,这点很重要。  约束理论(TOC)。要优化就必然会涉及到约束,这些约束就是管理科学、运筹学里说的边界条件。对于企业也一样,会受到资金紧缺、技术壁垒、市场准入等限制。ERP里的粗能力计划(ROUGHCUTCAPACITYPLANNING,RCCP)、能力计划(CAPACITYREQUIREMENTSPIANNING,CRP)就分别是针对关键工序及物料层进行的。新近推出的还有先进计划和排产(ADVANCEDPIANNINGANDSCHEDULING,APS)它能使企业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把计划与排产推进到整个工序及作业现场管理。  其他。其他主要包括隐含在以上流程里的模型和新近开发出来的一些应用,如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优化的方法在此也简单提一下,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及01规划,其中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的应用更为普遍。作为一种工具这几个模型早已商品化,目前已被集成到供应链产品之中。  最后,给出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解释: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定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

你好啊请问下你的论文写完了吗?还有没有底呀发一份给我好吗?我现在也在写这个题目,到处找不到资料,可否借参考下呢?我的邮箱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