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8 07:50:22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地区共有10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汶莱,菲律宾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  东南亚的建筑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以佛教为主,所以各国在宗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向:  印支半岛--中南半岛上的5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建筑样式是佛教宽顶多角塔楼   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和印尼/文莱等建筑风格以伊斯兰教尖顶塔楼   印尼有自己的印尼风格,跟泰国样类似   菲律宾/东帝汶和越南建筑样式是西方格调   菲律宾的建筑风格是西班牙和美国想融合   而越南是法国同中国样式想结合   东帝汶是葡萄牙风格搀杂了印尼风格  由于这些国家也大多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除新加坡外),所以在发展中也会有自己的国家特色

70万年前—公元前2700年,早期人类活动时期距今260万年前,在今天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陆地,称为巽他古陆,今天的南中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爪哇岛、巴厘岛、明打威群岛和寥内群岛等连为一体,其与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也有地峡相连接,与今天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组成的莎湖古陆隔海相望。早期人类有非洲沿海岸线迁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最多早的古人类是距今70万年前的爪哇人,发现于今天印尼的爪哇岛。不过爪哇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迁徙到东南亚,并可能通过小型船只迁徙到了莎湖古陆。距今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冰川大量消融促使海平面上涨,海水淹没了巽他古陆地势较低的地区,东南亚的大陆和群岛地区被大海分隔开。各地的古代人类从事狩猎场采集活动以谋生,这一时期人类聚落大多沿海岸线和河流入海口地区分部,古人从水中捕鱼作为食物补充。巽他古陆与莎湖古陆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100年,早期农业时代大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农业从中国南部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开始出现早期农业聚落。东南亚以种植起源于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主,但也有起源于黄河流域是粟等作物,此外也有一些作物如菱角等可能是在东南亚本土所驯化的,狗也从中国传入。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人类聚落开始向内陆蔓延。这一时期作为定居农业的副产品,陶器也在东南亚普及,这一时期东南亚本土开始出产一些较为精致的陶器,墓葬中随葬品的增多也体现出社会财富的增长。khok phanom di出土的墓葬与陪葬品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500年,青铜时代与早期社会分化这一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从中国传入东南亚地区,由于东南亚地区铜矿和锡矿丰富,青铜冶炼技术迅速传播,不过这一时期青铜用品以武器为主,包括手斧、短剑等。我们并不清楚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是因为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青铜时代早期的居民的财富极速增加,且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在富有者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用贝壳、大理石和青铜等制作的装饰品,其中不乏一些跨区域交易获得的物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手环和脚环,于今天东南亚本土居民佩戴的首饰颇有类似。人类聚落进一步向内陆发展,考古遗迹向北延伸到泰国中北部地区,但同时在山区狩猎采集社会直到公元后1000年依然普遍存在。ban non wat出土的随葬饰品公元前500年—约公元1年,铁器时代与原始国家公元500年左右,铁器在东南亚出现,取代了青铜成为了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但同时青铜铸造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用来制作更加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考古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他们制造带有复杂纹饰的青铜鼓。这一时期的青铜鼓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极广,在中国南部多个省份都有发现,且东南亚各国除了菲律宾以外都发现了类似的青铜鼓,包括远在海上的爪哇岛也有发现大型的青铜鼓,说明这一时期有一种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迅速传播,但船舶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青铜鼓带有复杂的纹饰,且有一些还有青蛙的形象,这些青铜鼓很可能是宗教礼器,可能代表了一种信仰的普及。而同时还出现了大量青铜小人和青铜牛的形象,以及其他奢侈品和珠宝,如玉髓珠子、玉石首饰等。根据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来看,这一时期东南亚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酋邦为代表的原始国家形式,但由于文献缺乏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甚明了。东山青铜鼓约公元1年—约400年,成熟国家形成与印度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人对丝绸的渴望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罗马上传开始涉足印度洋寻求东方的奢侈品,并开始于南印度的居民接触,受到罗马贸易的刺激,南印度商人开始频繁在东南亚活动,印度商人带去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婆罗门教的君权神授、祭祀万能论,佛教的因果轮回论迎刚好满足了东南亚地区原始国家君证明和维护其统治的需求。因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地方君主与印度精英联合统治的几个印度化的早期国家,分别是在今天湄公河下游的扶南国、今天下缅甸的直通王国,今天马来半岛东北部的狼牙修国,爪哇岛西部的达鲁玛王国,婆罗洲东北的库泰王国,越南中部的占婆国,印度文化以这几个国家为核心开始向四周传播扩散。其中在扶南国的遗迹中发现有罗马的金币,以及来自印度和中国的货物,这反映了了东南亚地区因贸易而繁荣的社会。Óc Eo遗址,扶南国的港口城市遗址约400年—802年,早期国家发展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地区各国成熟的时代,随着航海技术的提升和人们地理知识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开始脱离大陆沿岸的港口,航路开始难移到婆罗洲北部并下马六甲海峡,不再经过湄公河下游沿岸地区和克拉地峡,因此原本靠贸易起家的扶南国衰落,由于代表区域霸权的扶南国衰落,南中半岛陷入了政治真空,各地小国割据。取而代之的是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逐渐形成了以控制海上贸易而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这一时期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进一步发展,各地开始出现早期的大型宗教建筑,各国君主利用宗教强化自己的统治,要求臣民宣示对自己效忠,并通过喝符水、立碑诅咒背叛者等方式恐吓臣民。同时东南亚的君主也君主开始将神化,他们往往以湿婆、毗湿奴、佛陀和菩萨自居,形成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神王一体崇拜。Sambor Prei Kuk遗迹的真腊时代神庙802年—1275年,印度化帝国全盛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印度化国家全盛时期,而东南亚彻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中南半岛上以水稻种植为主,控制水利的农业帝国,即高棉帝国,我们也称之为吴哥王朝,这一时期吴哥王朝几乎称霸整个中南半岛,因而我们一其兴衰的年代作为断代标准,在西面的缅甸也兴起了蒲甘王朝。吴哥王朝不断修建大型蓄水池,出了宗教含义外,也处于对于灌溉水利的控制,此外寺庙也会修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农耕社群,贵族集团通过对寺庙管辖来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另一部分是马来群岛地区形成的,因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这一地区的海上帝国强盛,包括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马打蓝王国、谏义里王国。室利佛逝因扼守马六甲海峡而垄断了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这损害了南印度霸主朱罗王朝的利益,后者分别于1025年和10637年两次远征室利佛逝,使其一度沦为朱罗附属国,抑制了室利佛逝的扩张。这给了东方的爪哇以机会,找达到因岛上覆盖火山灰而土地肥沃,从而农业十分发到,加上其扼守东方马古鲁群岛的香料贸易而迅速崛起。这一时期随着神王一体崇拜的成熟,东南亚古代大型建筑兴建的高峰期,统治者通过兴建大型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印尼的婆罗浮屠就完工于这一时期,此外柬埔寨的吴哥窟的兴建与缅甸蒲甘诸多佛塔的兴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诸多印度化帝国的强盛。吴哥窟1275—1511年,大分裂时代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的主题是分裂割据与传统社会的崩解,13世纪初以素可泰王朝为首的泰人国家的崛起打破了吴哥王朝的霸权,此后双方战争不断,高棉失去了稳固的大陆霸权,其霸权逐渐向泰人诸国过度。1277年至1287年的元缅战争导致了蒲甘王朝的崩解,缅甸陷入大分裂,此后缅甸分裂为北部的阿瓦王朝、南部的勃固王朝、西方的阿拉干王朝,以及一系列效果。在越南北部新兴起的越南逐渐蚕食南部的印度化的占婆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棉北部,高棉为了对抗西方素可泰和大城王朝的压力,支持当地的泰人建立了澜沧王国,是今天老挝的雏形。随着高棉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的解体,中南半岛原来有寺庙为核心的农业社群逐渐解体。新兴的国家开始封建化的过程,其中以泰人的大城王朝为代表,大量封赐土地予贵族,并将土地上的农民交由贵族管理,从而将大量农民固着于土地之上。文化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逐渐取代了东南亚原来的大乘佛教和印度教成为中南半岛的主流信仰。南岛地区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一度称霸,它通过军事威慑力强迫周边小国崇拜化身为神的国王,从而推行曼荼罗式霸权。但这一时期穆斯林主导印度洋贸易,南岛地区的各小国为了吸引更多穆斯林商人而达到贸易的繁荣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并大肆修建清真寺。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导致了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的爪哇曼荼罗霸权的彻底崩解,各个小苏丹国如雨后春笋在南洋诸岛建立。其中最著名的是15世纪建立的马六甲苏丹国,但同时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和华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马六甲苏丹国过于忽视这些非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导致了国家内部的矛盾。这一时期西方人开始向东南亚渗透,1511年葡萄牙人攻破了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标志着西方人正式插手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从而开启了新的时代。重建的马六甲苏丹国王国1511年—1680年,大陆霸权与南洋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南亚历史的黄金时代,在南洋地区虽然西班牙和葡萄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向东南亚渗透,但是同时它们对于东方货物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一些新的贸易国家如亚齐苏丹国、特尔纳特苏丹国、班查尔苏丹国等国家陆续兴旺,这些国家开始与西方的殖民者争夺海上贸易的霸权,并一度与西方殖民者分庭抗礼。然而南洋地区的贸易繁荣比不过没有促进这一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西方殖民者将大量财富转移到了西方世界。文化上伊斯兰教彻底传遍了整个南洋诸岛,仅有巴厘岛保持了印度教信仰。在大陆泰国和缅甸随着封建化系统的成熟和官僚制度的完善,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从而开启了大国军师争霸的序幕。15世纪泰人的大城王朝彻底打败了高棉人称霸东南亚大陆地区,但不久西方的缅甸也统一于东吁王朝,这导致了泰缅两大国对于陆上霸权的长期争夺,东吁王朝在莽应龙统治时期长期占据上风,一度吞并大城王朝,但不久之后大城王朝一度复兴。在东方越南因分裂而放缓了扩张的趋势,但在此期间越南依然不断蚕食南方与西方的领土。这一时期老挝的澜沧王国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力量,勉强可以与强大的东吁王朝相抗衡。与南洋地区一样,这一时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中南半岛也彻底消失,南传佛教深入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僧侣集团逐渐强大,并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社会的发展。封建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虽然稳定了泰国和缅甸内部局势,但也严重限制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缅甸的莽应龙的雕像1680年—1945年,西方殖民时代17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为了将东南亚打造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以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代表的殖民者开始加紧了对东南亚的侵略。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大肆扩张,到20世纪初荷兰几乎完全占领了南洋地区的诸岛,而马来亚地区则由英国控制。在大陆地区,缅甸、泰国和越南三国持续进行着军事争霸,而衰落的高棉和分裂的澜沧王国成为待宰的羔羊,他们都丝毫没有注意到西方的渗透。这一时期由于英国对印度的统一,将法国彻底赶出了南亚地区,法国转而谋求在东南亚立足。18世纪英国以英属印度为根据地入侵缅甸,这引起了法国的恐慌,为了防止英国在东南亚的一家独大,法国加速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活动,通过利诱拉拢长期受泰国和越南欺凌的柬埔寨和老挝诸国,而后又通过中法战争占领了越南。而东帝汶和菲律宾早年已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至此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全部被殖民者占据,泰国因作为英法两国的缓冲区而得以幸存。在西方的殖民活动下,资本主义得以在东南亚地区渗透,但大陆地区严格的封建制度以及南洋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了东南亚社会发展十分缓慢,造成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东南亚由于远离欧洲,各国对于其殖民地的控制能力有限,二战爆发后,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体系因为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而解体。殖民下的东南亚(未画东帝汶为疏漏)1945年—今天,民族独立与发展时代由于二战导致了西方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东南亚也不例外。因此1945年后东南亚的民族独立活动声势浩大,此后东南亚十国先后独立,东帝汶因遭印尼吞并,直至2002年才于联合国斡旋下独立,至此形成了11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独立后的东南亚各国皆百废待兴,本土的传统经济尚未解体,因而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古代社会以来的各国的冲突依然在延续,加上美国的干涉,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军事冲突不断。为了应对现实的种种阻碍,1967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此后除东帝汶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加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东南亚诸国也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东盟旗帜

1、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2、“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定都天京 B.天京变乱 C.被清政府攻破天京 D.北伐失利4、《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5、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俞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6、“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7、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9、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10、清朝晚期,有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当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政府同外国的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最早应发生在A.1842年以后 B.1844年以后 C.1856年以后 D.1858年以后11、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 6世纪欧洲的市民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12、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金融危机 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13、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荤图》14、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1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16、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的一组是 (1) (2) (3)A.图(1)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宗旨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D.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却是相矛盾的17、图片书中的人物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A.缔造美国 B.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产生重要影响 C.最大限度发挥美国的民主意识 D.加强美国中央集权 18、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A Isasc Newton B C.R.Darwin C T.A.EdisOn D A1bert Einstein19、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工商业 B.保护小农经济C.巩固封建统治 D.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0、15世纪,欧洲人探险寻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21、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C.增强殖民扩张的实力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22、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生产生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已的命运2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甲午战争后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4、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A.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待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国方案C.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D.辛亥革命中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25、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 B.整顿了财政金融体系 C.对工业加强了计划指导 D.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6、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C.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D.工业发展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27、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市场经济 B.深化国企改革 C.引进先进技术 D.增强企业活力28、城镇化的含义是指:A.农村变为城市 B.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C.乡镇企业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经济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29、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30、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性质是:A.国际政治组织 B.国际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组织 D.国际政治经济组织31、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32、欧共体的两大支柱是:①欧元 ②统一大市场 ③关税同盟 ④共同的农业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3、标志着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的事件是:A.欧共体的成立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C.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 D.欧元的诞生34、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3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合作集团是:A.世界贸易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6、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墨西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A.技术密集型产品 B.本密集型产品 C.劳动密集型产品 D.知识密集型产品37、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解决这个问题必须:A.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38、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A.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B.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3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 B.区域经济一体化 C.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强调可持续发展40、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C.科学技术发展是其根本动力 D.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但存在严重问题4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A.相互对立 B.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C.区域集团化即将被全球化取代 D.两者既有矛盾也相互促进4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3、请观察下图然后判断这种工具出现的时间: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44、下图是西汉的博山炉,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然后回答西汉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A:器物造型庄重雄奇 B:纹饰细腻优美 C:工艺精湛处于最高峰 D: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精美华丽45、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46、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47、 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区域扩大 ③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8、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49、 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 B麻 C棉 D毛50、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51、 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 只重军事不重经济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大力宣扬西方思想文化52、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5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5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55、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 ④西方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56、 新中国出现新生活新风尚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的迅速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C.苏联的援助 D.人们对美的追求57、 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58、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59、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看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B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C商业危机的产物 D人文主义倡导的产物60、最早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仑布 D麦哲仑6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A欧洲 B亚洲 C地中海 D大西洋6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促进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贸易量大增 D引起了殖民扩张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63、从历史渊源看,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于A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4、假如你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下列商品你不能从市场买到?A中国的瓷器 B非洲的象牙 C美洲的咖啡 D澳洲的皮革65、被称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66、17世纪中期,英荷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B英国海盗抢劫活动C荷兰要扩大北美殖民地 D英国抢夺荷兰的海运事业67、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活动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A抢占了广大海外市场 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削弱封建贵族势力 D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68、 十七世纪对我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国家有 :①英国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兰 ⑤法国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69、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B圈地运动获得大量劳动力C积累了大量技术知识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70、“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71、工业革命密切联系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媒介是A炮舰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军队 D物美价廉的商品7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73、20世纪初,人类可以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7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C自然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D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75、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推动 B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C新的通讯手段的应用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76、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A.大宗 B 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7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78、古代中国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统治的重要标志是 A.三公九卿制的形成 B.郡县制的实行C.文化专制 D.皇帝制的形成79、西汉时期,形成“中朝”决策机构的官员包括 ①三公 ②尚书令 ③侍中 ④九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0、唐朝草拟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8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82、《清史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8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8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85、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 ②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③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④设转运使负责全国漕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8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轨道,是因为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平民的民主权利,这些措施包括(1)废除债务奴隶制(2)设立平民可参与的民众法庭(3)确立了“陶片放逐法”(4)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A.(1)(2)(3) B.(1)(2)(4) C.(1)(3)(4) D.(2)(3)(4)87、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终身制 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C.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88、西方法律继承了罗马法的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 ④自由民主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9、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国家决策机构是A.执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会 D.民众法庭90、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91、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A.首相 B.国务卿 C.英王 D.众议会在野党领袖92、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最高法院可以A.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律 B.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C.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联邦法官94、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95、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形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包括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96、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都 A.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 B.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基本标志 C.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D.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策略9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体制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98、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99、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A.《点石斋画报》 B.《民报》 C.《申报》 D.《游戏报》100、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参考答案:1—5:BDBCC 6—10:ADDBD 10—15:CBCDB 16—20: ABDCC 21-25:DBDCD 26-30:ADDCB 31-35:ABDBD 36-40:CCAAB 41-45:DBADD46-50: DBABB 51—55:CCBAA 56—60 BAAAC 61-65:DBCDD 66-70:ABADD 71-75:DADBD 76-70:BBBCA 80-85:CDADA 86-90:BDABD 90-95:ADBCC 96-100:CCACA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东南亚的建筑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以佛教为主,所以各国在宗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向: 印支半岛--中南半岛上的5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建筑样式是佛教宽顶多角塔楼 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和印尼/文莱等建筑风格以伊斯兰教尖顶塔楼 菲律宾/东帝汶和越南建筑样式是西方格调 欧洲:欧洲建筑风格特点及代表罗马式:(即罗曼式建筑),代表着人类的力与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它是中世纪时期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风格的券、拱等建筑式样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我们参观的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就是罗马式建筑典型的代表。它的主要特征是: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高大的塔楼并大量使用砖石材料,西面有一、二座钟楼。罗马式建筑作为古典建筑到哥特式建筑的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罗马万神殿哥特式建筑: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意思,其建筑特点空灵、纤瘦、高耸、尖峭……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代表对神的歌颂与崇拜,人们藉此可将自己卑微的心灵与神沟通……在欧洲,哥特式建筑随处可见。这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最普遍的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其建筑特色为尖拱式,即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直插云天的尖塔、轻盈剔透的飞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门窗。外观巍峨耸立,尽现当时的富足鼎盛。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典型的代表作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文艺复兴式建筑:人性的装饰与象征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这一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它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划一、强调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窗间有时设置壁龛和雕像。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整个现存的佛罗伦萨古城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宝贵遗产,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圣若瑟女子中学建成时间:1925年。 圣若瑟女子中学原是汉口鄱阳街嘉诺撒修女院办的识字班,后由中国教友集资修建新校,才改为正规学校。圣若瑟女子中学是文艺复兴式建筑,三段构图,正面中间主口设门斗为阳台,中间三开间为柱廊,墙面为红砖清水墙,窗上下粉白色,红白相间,十分夺目。屋顶为红瓦铺面。楼背后为U形,两侧凸出部分四层为上收的菱形气屋,三、四层为窄条的窗形与一、二层大窗相对,使建筑更显活泼。巴洛克式:来源于葡语,奇怪的珍珠,今指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指十六世纪矫饰主义以后到十八世纪洛可可以前,这期间的欧洲文化,讲究平衡、对称与花俏,更注重装饰……最早起源于意大利,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是造型柔和、多采用装饰曲线以追求动态起伏的效果。在内部装饰上则极尽铺张、浮华和雕琢。各国的许多教堂和宫廷建筑都运用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式的教堂很好地表现出神秘的宗教气氛。巴洛克式的宫殿则充满富丽堂皇的奢华感。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路德维希堡、意大利威尼斯的佩萨洛宫等都属这一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式建筑:人性的装饰与象征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这一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它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划一、强调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窗间有时设置壁龛和雕像。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整个现存的佛罗伦萨古城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宝贵遗产,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圣若瑟女子中学建成时间:1925年。 圣若瑟女子中学原是汉口鄱阳街嘉诺撒修女院办的识字班,后由中国教友集资修建新校,才改为正规学校。圣若瑟女子中学是文艺复兴式建筑,三段构图,正面中间主口设门斗为阳台,中间三开间为柱廊,墙面为红砖清水墙,窗上下粉白色,红白相间,十分夺目。屋顶为红瓦铺面。楼背后为U形,两侧凸出部分四层为上收的菱形气屋,三、四层为窄条的窗形与一、二层大窗相对,使建筑更显活泼。巴洛克式:来源于葡语,奇怪的珍珠,今指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指十六世纪矫饰主义以后到十八世纪洛可可以前,这期间的欧洲文化,讲究平衡、对称与花俏,更注重装饰……最早起源于意大利,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是造型柔和、多采用装饰曲线以追求动态起伏的效果。在内部装饰上则极尽铺张、浮华和雕琢。各国的许多教堂和宫廷建筑都运用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式的教堂很好地表现出神秘的宗教气氛。巴洛克式的宫殿则充满富丽堂皇的奢华感。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路德维希堡、意大利威尼斯的佩萨洛宫等都属这一建筑风格。罗马圣彼得保大教堂洛可可式:风格上更人性化、更花俏、更注重细节装饰……它是在巴洛克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18世纪初起源于法国、18世纪后半期盛行于欧洲。其特点是内部装饰精巧、繁琐和华丽,整体建筑讲究线条曲折多变、光线阴暗分明,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生机勃勃的感觉。阿尔卑斯山谷中的白色威斯天路教堂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义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撩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古典主义式建筑:它是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流行于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在建筑方面纷纷效仿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念塔。黄土高原: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越南和新加坡,以及其他有华人的地方。西方文化: 东南亚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印度文化:印度移民带来的婆罗门教、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带来的。还有东南亚的本土文化。

70万年前—公元前2700年,早期人类活动时期距今260万年前,在今天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陆地,称为巽他古陆,今天的南中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爪哇岛、巴厘岛、明打威群岛和寥内群岛等连为一体,其与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也有地峡相连接,与今天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组成的莎湖古陆隔海相望。早期人类有非洲沿海岸线迁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最多早的古人类是距今70万年前的爪哇人,发现于今天印尼的爪哇岛。不过爪哇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迁徙到东南亚,并可能通过小型船只迁徙到了莎湖古陆。距今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冰川大量消融促使海平面上涨,海水淹没了巽他古陆地势较低的地区,东南亚的大陆和群岛地区被大海分隔开。各地的古代人类从事狩猎场采集活动以谋生,这一时期人类聚落大多沿海岸线和河流入海口地区分部,古人从水中捕鱼作为食物补充。巽他古陆与莎湖古陆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100年,早期农业时代大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农业从中国南部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开始出现早期农业聚落。东南亚以种植起源于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主,但也有起源于黄河流域是粟等作物,此外也有一些作物如菱角等可能是在东南亚本土所驯化的,狗也从中国传入。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人类聚落开始向内陆蔓延。这一时期作为定居农业的副产品,陶器也在东南亚普及,这一时期东南亚本土开始出产一些较为精致的陶器,墓葬中随葬品的增多也体现出社会财富的增长。khok phanom di出土的墓葬与陪葬品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500年,青铜时代与早期社会分化这一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从中国传入东南亚地区,由于东南亚地区铜矿和锡矿丰富,青铜冶炼技术迅速传播,不过这一时期青铜用品以武器为主,包括手斧、短剑等。我们并不清楚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是因为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青铜时代早期的居民的财富极速增加,且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在富有者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用贝壳、大理石和青铜等制作的装饰品,其中不乏一些跨区域交易获得的物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手环和脚环,于今天东南亚本土居民佩戴的首饰颇有类似。人类聚落进一步向内陆发展,考古遗迹向北延伸到泰国中北部地区,但同时在山区狩猎采集社会直到公元后1000年依然普遍存在。ban non wat出土的随葬饰品公元前500年—约公元1年,铁器时代与原始国家公元500年左右,铁器在东南亚出现,取代了青铜成为了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但同时青铜铸造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用来制作更加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考古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他们制造带有复杂纹饰的青铜鼓。这一时期的青铜鼓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极广,在中国南部多个省份都有发现,且东南亚各国除了菲律宾以外都发现了类似的青铜鼓,包括远在海上的爪哇岛也有发现大型的青铜鼓,说明这一时期有一种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迅速传播,但船舶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青铜鼓带有复杂的纹饰,且有一些还有青蛙的形象,这些青铜鼓很可能是宗教礼器,可能代表了一种信仰的普及。而同时还出现了大量青铜小人和青铜牛的形象,以及其他奢侈品和珠宝,如玉髓珠子、玉石首饰等。根据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来看,这一时期东南亚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酋邦为代表的原始国家形式,但由于文献缺乏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甚明了。东山青铜鼓约公元1年—约400年,成熟国家形成与印度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人对丝绸的渴望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罗马上传开始涉足印度洋寻求东方的奢侈品,并开始于南印度的居民接触,受到罗马贸易的刺激,南印度商人开始频繁在东南亚活动,印度商人带去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婆罗门教的君权神授、祭祀万能论,佛教的因果轮回论迎刚好满足了东南亚地区原始国家君证明和维护其统治的需求。因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地方君主与印度精英联合统治的几个印度化的早期国家,分别是在今天湄公河下游的扶南国、今天下缅甸的直通王国,今天马来半岛东北部的狼牙修国,爪哇岛西部的达鲁玛王国,婆罗洲东北的库泰王国,越南中部的占婆国,印度文化以这几个国家为核心开始向四周传播扩散。其中在扶南国的遗迹中发现有罗马的金币,以及来自印度和中国的货物,这反映了了东南亚地区因贸易而繁荣的社会。Óc Eo遗址,扶南国的港口城市遗址约400年—802年,早期国家发展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地区各国成熟的时代,随着航海技术的提升和人们地理知识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开始脱离大陆沿岸的港口,航路开始难移到婆罗洲北部并下马六甲海峡,不再经过湄公河下游沿岸地区和克拉地峡,因此原本靠贸易起家的扶南国衰落,由于代表区域霸权的扶南国衰落,南中半岛陷入了政治真空,各地小国割据。取而代之的是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逐渐形成了以控制海上贸易而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这一时期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进一步发展,各地开始出现早期的大型宗教建筑,各国君主利用宗教强化自己的统治,要求臣民宣示对自己效忠,并通过喝符水、立碑诅咒背叛者等方式恐吓臣民。同时东南亚的君主也君主开始将神化,他们往往以湿婆、毗湿奴、佛陀和菩萨自居,形成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神王一体崇拜。Sambor Prei Kuk遗迹的真腊时代神庙802年—1275年,印度化帝国全盛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印度化国家全盛时期,而东南亚彻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中南半岛上以水稻种植为主,控制水利的农业帝国,即高棉帝国,我们也称之为吴哥王朝,这一时期吴哥王朝几乎称霸整个中南半岛,因而我们一其兴衰的年代作为断代标准,在西面的缅甸也兴起了蒲甘王朝。吴哥王朝不断修建大型蓄水池,出了宗教含义外,也处于对于灌溉水利的控制,此外寺庙也会修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农耕社群,贵族集团通过对寺庙管辖来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另一部分是马来群岛地区形成的,因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这一地区的海上帝国强盛,包括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马打蓝王国、谏义里王国。室利佛逝因扼守马六甲海峡而垄断了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这损害了南印度霸主朱罗王朝的利益,后者分别于1025年和10637年两次远征室利佛逝,使其一度沦为朱罗附属国,抑制了室利佛逝的扩张。这给了东方的爪哇以机会,找达到因岛上覆盖火山灰而土地肥沃,从而农业十分发到,加上其扼守东方马古鲁群岛的香料贸易而迅速崛起。这一时期随着神王一体崇拜的成熟,东南亚古代大型建筑兴建的高峰期,统治者通过兴建大型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印尼的婆罗浮屠就完工于这一时期,此外柬埔寨的吴哥窟的兴建与缅甸蒲甘诸多佛塔的兴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诸多印度化帝国的强盛。吴哥窟1275—1511年,大分裂时代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的主题是分裂割据与传统社会的崩解,13世纪初以素可泰王朝为首的泰人国家的崛起打破了吴哥王朝的霸权,此后双方战争不断,高棉失去了稳固的大陆霸权,其霸权逐渐向泰人诸国过度。1277年至1287年的元缅战争导致了蒲甘王朝的崩解,缅甸陷入大分裂,此后缅甸分裂为北部的阿瓦王朝、南部的勃固王朝、西方的阿拉干王朝,以及一系列效果。在越南北部新兴起的越南逐渐蚕食南部的印度化的占婆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棉北部,高棉为了对抗西方素可泰和大城王朝的压力,支持当地的泰人建立了澜沧王国,是今天老挝的雏形。随着高棉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的解体,中南半岛原来有寺庙为核心的农业社群逐渐解体。新兴的国家开始封建化的过程,其中以泰人的大城王朝为代表,大量封赐土地予贵族,并将土地上的农民交由贵族管理,从而将大量农民固着于土地之上。文化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逐渐取代了东南亚原来的大乘佛教和印度教成为中南半岛的主流信仰。南岛地区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一度称霸,它通过军事威慑力强迫周边小国崇拜化身为神的国王,从而推行曼荼罗式霸权。但这一时期穆斯林主导印度洋贸易,南岛地区的各小国为了吸引更多穆斯林商人而达到贸易的繁荣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并大肆修建清真寺。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导致了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的爪哇曼荼罗霸权的彻底崩解,各个小苏丹国如雨后春笋在南洋诸岛建立。其中最著名的是15世纪建立的马六甲苏丹国,但同时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和华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马六甲苏丹国过于忽视这些非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导致了国家内部的矛盾。这一时期西方人开始向东南亚渗透,1511年葡萄牙人攻破了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标志着西方人正式插手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从而开启了新的时代。重建的马六甲苏丹国王国1511年—1680年,大陆霸权与南洋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南亚历史的黄金时代,在南洋地区虽然西班牙和葡萄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向东南亚渗透,但是同时它们对于东方货物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一些新的贸易国家如亚齐苏丹国、特尔纳特苏丹国、班查尔苏丹国等国家陆续兴旺,这些国家开始与西方的殖民者争夺海上贸易的霸权,并一度与西方殖民者分庭抗礼。然而南洋地区的贸易繁荣比不过没有促进这一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西方殖民者将大量财富转移到了西方世界。文化上伊斯兰教彻底传遍了整个南洋诸岛,仅有巴厘岛保持了印度教信仰。在大陆泰国和缅甸随着封建化系统的成熟和官僚制度的完善,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从而开启了大国军师争霸的序幕。15世纪泰人的大城王朝彻底打败了高棉人称霸东南亚大陆地区,但不久西方的缅甸也统一于东吁王朝,这导致了泰缅两大国对于陆上霸权的长期争夺,东吁王朝在莽应龙统治时期长期占据上风,一度吞并大城王朝,但不久之后大城王朝一度复兴。在东方越南因分裂而放缓了扩张的趋势,但在此期间越南依然不断蚕食南方与西方的领土。这一时期老挝的澜沧王国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力量,勉强可以与强大的东吁王朝相抗衡。与南洋地区一样,这一时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中南半岛也彻底消失,南传佛教深入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僧侣集团逐渐强大,并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社会的发展。封建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虽然稳定了泰国和缅甸内部局势,但也严重限制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缅甸的莽应龙的雕像1680年—1945年,西方殖民时代17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为了将东南亚打造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以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代表的殖民者开始加紧了对东南亚的侵略。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大肆扩张,到20世纪初荷兰几乎完全占领了南洋地区的诸岛,而马来亚地区则由英国控制。在大陆地区,缅甸、泰国和越南三国持续进行着军事争霸,而衰落的高棉和分裂的澜沧王国成为待宰的羔羊,他们都丝毫没有注意到西方的渗透。这一时期由于英国对印度的统一,将法国彻底赶出了南亚地区,法国转而谋求在东南亚立足。18世纪英国以英属印度为根据地入侵缅甸,这引起了法国的恐慌,为了防止英国在东南亚的一家独大,法国加速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活动,通过利诱拉拢长期受泰国和越南欺凌的柬埔寨和老挝诸国,而后又通过中法战争占领了越南。而东帝汶和菲律宾早年已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至此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全部被殖民者占据,泰国因作为英法两国的缓冲区而得以幸存。在西方的殖民活动下,资本主义得以在东南亚地区渗透,但大陆地区严格的封建制度以及南洋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了东南亚社会发展十分缓慢,造成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东南亚由于远离欧洲,各国对于其殖民地的控制能力有限,二战爆发后,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体系因为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而解体。殖民下的东南亚(未画东帝汶为疏漏)1945年—今天,民族独立与发展时代由于二战导致了西方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东南亚也不例外。因此1945年后东南亚的民族独立活动声势浩大,此后东南亚十国先后独立,东帝汶因遭印尼吞并,直至2002年才于联合国斡旋下独立,至此形成了11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独立后的东南亚各国皆百废待兴,本土的传统经济尚未解体,因而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古代社会以来的各国的冲突依然在延续,加上美国的干涉,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军事冲突不断。为了应对现实的种种阻碍,1967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此后除东帝汶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加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东南亚诸国也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东盟旗帜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70万年前—公元前2700年,早期人类活动时期距今260万年前,在今天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陆地,称为巽他古陆,今天的南中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爪哇岛、巴厘岛、明打威群岛和寥内群岛等连为一体,其与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也有地峡相连接,与今天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组成的莎湖古陆隔海相望。早期人类有非洲沿海岸线迁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最多早的古人类是距今70万年前的爪哇人,发现于今天印尼的爪哇岛。不过爪哇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迁徙到东南亚,并可能通过小型船只迁徙到了莎湖古陆。距今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冰川大量消融促使海平面上涨,海水淹没了巽他古陆地势较低的地区,东南亚的大陆和群岛地区被大海分隔开。各地的古代人类从事狩猎场采集活动以谋生,这一时期人类聚落大多沿海岸线和河流入海口地区分部,古人从水中捕鱼作为食物补充。巽他古陆与莎湖古陆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100年,早期农业时代大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农业从中国南部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开始出现早期农业聚落。东南亚以种植起源于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主,但也有起源于黄河流域是粟等作物,此外也有一些作物如菱角等可能是在东南亚本土所驯化的,狗也从中国传入。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人类聚落开始向内陆蔓延。这一时期作为定居农业的副产品,陶器也在东南亚普及,这一时期东南亚本土开始出产一些较为精致的陶器,墓葬中随葬品的增多也体现出社会财富的增长。khok phanom di出土的墓葬与陪葬品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500年,青铜时代与早期社会分化这一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从中国传入东南亚地区,由于东南亚地区铜矿和锡矿丰富,青铜冶炼技术迅速传播,不过这一时期青铜用品以武器为主,包括手斧、短剑等。我们并不清楚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是因为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青铜时代早期的居民的财富极速增加,且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在富有者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用贝壳、大理石和青铜等制作的装饰品,其中不乏一些跨区域交易获得的物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手环和脚环,于今天东南亚本土居民佩戴的首饰颇有类似。人类聚落进一步向内陆发展,考古遗迹向北延伸到泰国中北部地区,但同时在山区狩猎采集社会直到公元后1000年依然普遍存在。ban non wat出土的随葬饰品公元前500年—约公元1年,铁器时代与原始国家公元500年左右,铁器在东南亚出现,取代了青铜成为了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但同时青铜铸造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用来制作更加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考古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他们制造带有复杂纹饰的青铜鼓。这一时期的青铜鼓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极广,在中国南部多个省份都有发现,且东南亚各国除了菲律宾以外都发现了类似的青铜鼓,包括远在海上的爪哇岛也有发现大型的青铜鼓,说明这一时期有一种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迅速传播,但船舶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青铜鼓带有复杂的纹饰,且有一些还有青蛙的形象,这些青铜鼓很可能是宗教礼器,可能代表了一种信仰的普及。而同时还出现了大量青铜小人和青铜牛的形象,以及其他奢侈品和珠宝,如玉髓珠子、玉石首饰等。根据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来看,这一时期东南亚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酋邦为代表的原始国家形式,但由于文献缺乏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甚明了。东山青铜鼓约公元1年—约400年,成熟国家形成与印度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人对丝绸的渴望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罗马上传开始涉足印度洋寻求东方的奢侈品,并开始于南印度的居民接触,受到罗马贸易的刺激,南印度商人开始频繁在东南亚活动,印度商人带去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婆罗门教的君权神授、祭祀万能论,佛教的因果轮回论迎刚好满足了东南亚地区原始国家君证明和维护其统治的需求。因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地方君主与印度精英联合统治的几个印度化的早期国家,分别是在今天湄公河下游的扶南国、今天下缅甸的直通王国,今天马来半岛东北部的狼牙修国,爪哇岛西部的达鲁玛王国,婆罗洲东北的库泰王国,越南中部的占婆国,印度文化以这几个国家为核心开始向四周传播扩散。其中在扶南国的遗迹中发现有罗马的金币,以及来自印度和中国的货物,这反映了了东南亚地区因贸易而繁荣的社会。Óc Eo遗址,扶南国的港口城市遗址约400年—802年,早期国家发展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地区各国成熟的时代,随着航海技术的提升和人们地理知识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开始脱离大陆沿岸的港口,航路开始难移到婆罗洲北部并下马六甲海峡,不再经过湄公河下游沿岸地区和克拉地峡,因此原本靠贸易起家的扶南国衰落,由于代表区域霸权的扶南国衰落,南中半岛陷入了政治真空,各地小国割据。取而代之的是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逐渐形成了以控制海上贸易而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这一时期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进一步发展,各地开始出现早期的大型宗教建筑,各国君主利用宗教强化自己的统治,要求臣民宣示对自己效忠,并通过喝符水、立碑诅咒背叛者等方式恐吓臣民。同时东南亚的君主也君主开始将神化,他们往往以湿婆、毗湿奴、佛陀和菩萨自居,形成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神王一体崇拜。Sambor Prei Kuk遗迹的真腊时代神庙802年—1275年,印度化帝国全盛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印度化国家全盛时期,而东南亚彻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中南半岛上以水稻种植为主,控制水利的农业帝国,即高棉帝国,我们也称之为吴哥王朝,这一时期吴哥王朝几乎称霸整个中南半岛,因而我们一其兴衰的年代作为断代标准,在西面的缅甸也兴起了蒲甘王朝。吴哥王朝不断修建大型蓄水池,出了宗教含义外,也处于对于灌溉水利的控制,此外寺庙也会修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农耕社群,贵族集团通过对寺庙管辖来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另一部分是马来群岛地区形成的,因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这一地区的海上帝国强盛,包括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马打蓝王国、谏义里王国。室利佛逝因扼守马六甲海峡而垄断了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这损害了南印度霸主朱罗王朝的利益,后者分别于1025年和10637年两次远征室利佛逝,使其一度沦为朱罗附属国,抑制了室利佛逝的扩张。这给了东方的爪哇以机会,找达到因岛上覆盖火山灰而土地肥沃,从而农业十分发到,加上其扼守东方马古鲁群岛的香料贸易而迅速崛起。这一时期随着神王一体崇拜的成熟,东南亚古代大型建筑兴建的高峰期,统治者通过兴建大型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印尼的婆罗浮屠就完工于这一时期,此外柬埔寨的吴哥窟的兴建与缅甸蒲甘诸多佛塔的兴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诸多印度化帝国的强盛。吴哥窟1275—1511年,大分裂时代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的主题是分裂割据与传统社会的崩解,13世纪初以素可泰王朝为首的泰人国家的崛起打破了吴哥王朝的霸权,此后双方战争不断,高棉失去了稳固的大陆霸权,其霸权逐渐向泰人诸国过度。1277年至1287年的元缅战争导致了蒲甘王朝的崩解,缅甸陷入大分裂,此后缅甸分裂为北部的阿瓦王朝、南部的勃固王朝、西方的阿拉干王朝,以及一系列效果。在越南北部新兴起的越南逐渐蚕食南部的印度化的占婆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棉北部,高棉为了对抗西方素可泰和大城王朝的压力,支持当地的泰人建立了澜沧王国,是今天老挝的雏形。随着高棉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的解体,中南半岛原来有寺庙为核心的农业社群逐渐解体。新兴的国家开始封建化的过程,其中以泰人的大城王朝为代表,大量封赐土地予贵族,并将土地上的农民交由贵族管理,从而将大量农民固着于土地之上。文化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逐渐取代了东南亚原来的大乘佛教和印度教成为中南半岛的主流信仰。南岛地区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一度称霸,它通过军事威慑力强迫周边小国崇拜化身为神的国王,从而推行曼荼罗式霸权。但这一时期穆斯林主导印度洋贸易,南岛地区的各小国为了吸引更多穆斯林商人而达到贸易的繁荣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并大肆修建清真寺。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导致了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的爪哇曼荼罗霸权的彻底崩解,各个小苏丹国如雨后春笋在南洋诸岛建立。其中最著名的是15世纪建立的马六甲苏丹国,但同时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和华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马六甲苏丹国过于忽视这些非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导致了国家内部的矛盾。这一时期西方人开始向东南亚渗透,1511年葡萄牙人攻破了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标志着西方人正式插手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从而开启了新的时代。重建的马六甲苏丹国王国1511年—1680年,大陆霸权与南洋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南亚历史的黄金时代,在南洋地区虽然西班牙和葡萄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向东南亚渗透,但是同时它们对于东方货物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一些新的贸易国家如亚齐苏丹国、特尔纳特苏丹国、班查尔苏丹国等国家陆续兴旺,这些国家开始与西方的殖民者争夺海上贸易的霸权,并一度与西方殖民者分庭抗礼。然而南洋地区的贸易繁荣比不过没有促进这一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西方殖民者将大量财富转移到了西方世界。文化上伊斯兰教彻底传遍了整个南洋诸岛,仅有巴厘岛保持了印度教信仰。在大陆泰国和缅甸随着封建化系统的成熟和官僚制度的完善,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从而开启了大国军师争霸的序幕。15世纪泰人的大城王朝彻底打败了高棉人称霸东南亚大陆地区,但不久西方的缅甸也统一于东吁王朝,这导致了泰缅两大国对于陆上霸权的长期争夺,东吁王朝在莽应龙统治时期长期占据上风,一度吞并大城王朝,但不久之后大城王朝一度复兴。在东方越南因分裂而放缓了扩张的趋势,但在此期间越南依然不断蚕食南方与西方的领土。这一时期老挝的澜沧王国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力量,勉强可以与强大的东吁王朝相抗衡。与南洋地区一样,这一时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中南半岛也彻底消失,南传佛教深入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僧侣集团逐渐强大,并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社会的发展。封建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虽然稳定了泰国和缅甸内部局势,但也严重限制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缅甸的莽应龙的雕像1680年—1945年,西方殖民时代17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为了将东南亚打造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以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代表的殖民者开始加紧了对东南亚的侵略。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大肆扩张,到20世纪初荷兰几乎完全占领了南洋地区的诸岛,而马来亚地区则由英国控制。在大陆地区,缅甸、泰国和越南三国持续进行着军事争霸,而衰落的高棉和分裂的澜沧王国成为待宰的羔羊,他们都丝毫没有注意到西方的渗透。这一时期由于英国对印度的统一,将法国彻底赶出了南亚地区,法国转而谋求在东南亚立足。18世纪英国以英属印度为根据地入侵缅甸,这引起了法国的恐慌,为了防止英国在东南亚的一家独大,法国加速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活动,通过利诱拉拢长期受泰国和越南欺凌的柬埔寨和老挝诸国,而后又通过中法战争占领了越南。而东帝汶和菲律宾早年已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至此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全部被殖民者占据,泰国因作为英法两国的缓冲区而得以幸存。在西方的殖民活动下,资本主义得以在东南亚地区渗透,但大陆地区严格的封建制度以及南洋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了东南亚社会发展十分缓慢,造成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东南亚由于远离欧洲,各国对于其殖民地的控制能力有限,二战爆发后,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体系因为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而解体。殖民下的东南亚(未画东帝汶为疏漏)1945年—今天,民族独立与发展时代由于二战导致了西方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东南亚也不例外。因此1945年后东南亚的民族独立活动声势浩大,此后东南亚十国先后独立,东帝汶因遭印尼吞并,直至2002年才于联合国斡旋下独立,至此形成了11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独立后的东南亚各国皆百废待兴,本土的传统经济尚未解体,因而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古代社会以来的各国的冲突依然在延续,加上美国的干涉,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军事冲突不断。为了应对现实的种种阻碍,1967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此后除东帝汶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加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东南亚诸国也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东盟旗帜

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挡避炎热,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而且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这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 这种“外廊式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eranda。接着,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呎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外廊的位置在店屋的前部或一边。典型的还必须包括可供行走的地板,高度至少一层,有挡避风雨炎阳的顶盖。这种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基”(Fiye Footway),进入福建后,开始称为“骑楼”。 骑楼,约在鸦片战争后就传入鼓浪屿和厦门,接着又传入金门。 所以说,骑楼建筑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传入厦门后,又与厦门的地域特点相结合,形成了骑楼街市。 骑楼的功能,综合起来有下列五点: 1、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2、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3、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 4、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间,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走在骑楼下,自在闲适,温馨亲近,脚无沙尘,清洁整齐,透出关心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 5、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晚间凉眠的地方。还是小孩做作业、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间,反映了厦门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参考资料: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越南和新加坡,以及其他有华人的地方。西方文化: 东南亚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印度文化:印度移民带来的婆罗门教、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带来的。还有东南亚的本土文化。

东南亚历史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东南亚历史沿革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 、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近一二十年来,双方合作也是不断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广西处于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地带”,具有承担起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基础和潜力;在经济上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以及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超过4.2亿美元,占广西对外贸易2成以上;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的项目累计达到29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毕业论文范围不要写得太大了,专门就阿拉发特处理某一问题来写,比如就某一事件处理情况看出他与american的关系,偌 贝 尔 和平奖得主怎么来的等等啊

三种论文题目拟定技巧简析“题目”又称标题,是标识篇首的文字。题目居于全文之首,堪称论文的“眼睛”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除了给整篇文章起点睛作用之外,还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内容范围、框架结构以及要用的参考资料。所以说,好的论文题目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那么论文题目拟定技巧有哪些呢,本文结合实例,简单介绍三种论文题目的拟定技巧。一、谦虚谨慎型题目。“谦虚谨慎型题目”的关键是要在论文题目中合理使用“谦辞”所谓“谦辞”,顾名思义就是表示谦虚的词汇。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骨子里褒含着丰富的谦虚因子。“谦辞”在中国人的日常交际中可谓不可或缺。比如,我们在与别人谈起自己的着作或论文时常常自称“拙作”、“拙笔”或者“拙着”,很少有人用“大作”、“巨着”甚至是“鸿篇巨着”来称呼自己的作品。人们为什么如此乐此不疲地使用“谦辞”?因为,“谦辞”的合理使用往往会带来很多方便,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在学术论文题目拟定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谦辞”,也会给论文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对初涉学术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效果可能会使我们的论文在答辩过程中顺利通过,也可能使我们的论文在众多待发表的文章中脱颖而出,甚至还有可能给我们赢回一大笔科研经费。所以我们在拟定论文题目过程中应该谨慎使用诸如“论……”“……论”“……研究”等类型的题目。取而代之的是要合理使用带有“谦辞”的题目。一般而言“论”可以由“浅论”、“试论”、“略论”、“概论”、“浅议”、“刍议”、“小议”等词汇代替。“研究”可以由“初探”、“探析”、“探研”、“探讨”等词汇代替。如果文章是对一些概念或现象的解释,则可以使用“浅释”如果文章只是讲明了事实,议论成分不多,可以使用“浅谈”、“述略”、“杂谈”、“谈”、“简述”、“概述”等。如果文中只是自己断断续续的论述,还形不成一定体系,那么就可以使用“拾零”、“漫谈”等。要是感觉使用以上“谦辞”降低了论文题目的学术性,也可以尝试着使用“管窥”、“蠡测”等。比如:《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建设管窥》和《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蠡测》这两个题目虽然写的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方面,但是用了“管窥”、“蠡测”之后,仅从题目看,论文的学术感觉就陡然提升。当然,上面的论述并不是说所有的论文题目都以使用“谦辞”为好。在现实中,虽然有许多学者将在论文题目中使用“谦辞”作为经常之举。如学术大师季羡林在论文题目中就常以“漫谈”一词开头。但也有学者认为题目过分谦虚反而起不到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主张论文的题目不能过分谦虚。因此在使用“谦虚谨慎型题目”时我们除了要分析论文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它的使用场合外,还要遵从作者个人的写作习惯,切不可生搬硬套,将是否使用“谦辞”作为评判题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二、亮点突出型题目。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发展,文献大爆炸的时代。每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十万篇。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文章。只能利用文献检索途径来选择最有价值的文章。在现存的检索手段中,不论是利用检索工具书还是利用计算机,最终的检索结果都是以论文题目来体现。读者凭借检索出现的论文题目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文章主体。所以一篇文章与读者初次相遇时,题目就成为读者首先看到和关注的对象。这时论文的题目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广告”的作用。如何通过论文题目这个“广告”将论文主体这个“产品”推销给读者?这就需要论文题目能准确、高效地展示出论文的亮点,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论文题目平平,连论文的亮点都没有展示,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即使论文内容写得十分精彩,也往往会受到题目的影响而被读者忽视,最后沉没于茫茫文海当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亮点突出型题目”是适合信息时代的首选。它的关键便是要学会总结能突出论文“亮点”的词汇,然后使用在题目当中。通常情况下选择文史类、经管类论文中比较突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词汇,理工类论文中特殊的时间、地点、技术型号、类型、科学方法等信息作为突出论文“亮点”的词汇是一条捷径。此外,用论文当中属于自己首创的新词汇突出论文“亮点”的效果往往会更好,所以题目用词更应该将其作为首选。例如:《“现实政治”原则与泰国近代历史》这个题目中,“现实政治”一词就是笔者在论述泰国近代外交政策时专门借用并重新进行解释的新词汇,因此笔者将其作为首选用词用在题目当中。还有,一些体现论文“亮点”的词汇需要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情况分析而确定。例如:《1949~1953年美国对东南亚的援助政策》是笔者曾经思考过的论文题目。但笔者最终将其更改为《第二届杜鲁门政府对东南亚的援助政策》这一题目。因为笔者考虑到,文章内容主要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决策过程展开,并且全文大量使用了美国当时新出版的《杜鲁门档案》,所以将“第二届杜鲁门政府”作为“1949~1953年”这一时间段的代替用词使用在题目当中。这样一改,一方面更容易体现论文的亮点,另一方面又使这一时间段显得更直观,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不论采用以上哪种方法来选择题目用词,都要尽量选择表意清晰,不容易出现歧义的词汇。三、个案研究型题目。“个案研究”亦称案例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单一的群体或机构,甚至还可以是某种现象。“以小见大”是它的特色。“个案研究型题目”就是进行“个案研究”时专门使用的题目类型。它往往以“主标题---以……为个案”、“主标题---基于……的案例分析”、“主标题---以……为例”等形式表现。“个案研究型题目”拟定的关键是在副标题上,所以在拟定副标题时应该尽可能地选用一些能突显“个案”特点的词汇。比如:《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与学科建设初探──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届毕业生调查分析》《实施战略管理 推进学校发展--青岛大学案例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专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黄山学院旅游学院为例》这三个论文题目中的“学校名称”就是这种性质的词汇,在这种题目的框定下,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占有资料的优势,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如此既宣传了自己的学校,又彰显了文章的独特性。而《全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以经济法教学为例》《互联网辅助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国际贸易实务英语为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模式探析---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例》三个题目从主标题看,虽然都是探讨网络教学的文章,但是在包含表示“学科名称”词汇的副标题框定下,作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经验融入其中,避免了与同类文章的雷同。当前,“个案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也成为了有效的学术增长点。因为学术论文的关键是要出新,使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得出新观点是大家在完成论文时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理论、方法的创新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钻研和积累。尤其是地方院校以及地方科研机构的教师、人员和学生,由于学术环境的限制,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就更加困难。这种情况下,将突破口选择在新材料上下功夫,往往成为最事半功倍的选择。而拟定好一个“个案研究型题目”,在题目框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掘自己身边的资料,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做到以小见大,就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在这样的题目框架下写作,往往容易写出新意,也更能展现地方学者的学术贡献。此外,拟定“个案研究型题目”,进行“个案研究”还可以有效地缩小研究视阈,避免将论文题目定得很大,材料用得很泛,薄弱之处出得很多,最后将文章写成“大题目,小文章”的浅薄之作出现。四、结语。其实,学术论文题目的类型并不只有以上三种,在实际使用中三种类型的题目往往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如《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以山西省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就是这样的例子。所以我们在拟定题目时一定要具有灵活性。同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各种类型的论文题目,尤其是那些常常在特定学科中使用,极具学科属性的论文题目类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探索兴趣。

积极应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的困难 (332)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 (320) 高中历史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320) 浅谈历史教师的才学识 论文 (321) 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7)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16) 把辩论赛引进历史课堂 (314) 二十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评析 论文 (313) 试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 (32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论文 (325) 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 论文 (318)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几种方法 论文 (318) 高三历史总复习应注意教材地图中的知识冷点 论文 (315)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论文 (318)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论文 (319)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 论文 (316) 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论文 (316)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论文 (315) 学习之友学习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论文 (316)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论文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大全

东南亚历史沿革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 、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近一二十年来,双方合作也是不断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广西处于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地带”,具有承担起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基础和潜力;在经济上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以及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超过4.2亿美元,占广西对外贸易2成以上;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的项目累计达到29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越南和新加坡,以及其他有华人的地方。西方文化: 东南亚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印度文化:印度移民带来的婆罗门教、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带来的。还有东南亚的本土文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