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文15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21:01:37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文1500字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文1500字怎么写

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下半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紧要。一、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水平。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二是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物价总体上温和可控,基本稳定。三是就业形势较好。四是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四大收入基本保持较快增长。五是重点领域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尽管国际上经济复苏比较缓慢,欧洲的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国内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重大挑战,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样一个良好的发态势。据此,对当前经济形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今年整体经济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很脆弱,不确定因素增多。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两难”:一是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存在着“两难”。二是政府投资和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恢复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是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两难”。四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避免经济复苏夭折甚至出现二次探底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把握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为: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三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四、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落实随着政府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总之,对房地产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治理房地产市场混乱的现象。五、继续做好管理通胀预期各项工作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六、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一是应在促进消费方面储备一些接续政策。二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四是正确处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问题。此外,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  《2010形势政策论文》《2010年最新学习范文》  关于《2010年最新学习范文》的文章《2010形势政策论文》正文开始>>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实现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领域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得到控制,薄弱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货膨胀势头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投资、消费、净出口仍保持着较为强劲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从总体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在合理区间运行。一季度GDP增长4%;预计二季度GDP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9%。可以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转入稳定的增长阶段。  具体而言,宏观调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效应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719亿元,同比增长4%,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比上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分别为5%和6%,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8和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资增速结构上的变化,凸显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  消费增长平稳,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今年前四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增长3%,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8%。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环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增强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  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价格上涨压力有所减缓。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涨8%,其中城市上涨4%,农村上涨4%。与4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1~5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4%。分类别看,5月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8%,非食品价格上涨2%,消费品价格上涨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趋于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标可以实现。1~5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同月分别上涨2%、5%、1%、7%、7%,回落比较明显。目前,上下游价格背离的现象有所缓解,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较为有利。但对成本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胀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  财政和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3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增长1%;全国财政支出9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亿元,增加2%;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956亿元。在增收节支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各项财税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继续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得到积极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进一步保障。货币总量增长保持平稳。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9万亿元,同比增长6%,继续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一季度储蓄存款新增9705亿元,同比多增1459亿元,各项贷款新增7375亿元,同比少增976亿元,存差有所扩大。  对外贸易总量持续扩大。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在部分商品国际价格上扬以及美元低位运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长强劲,出口2764亿美元,增长2%;受原油、钢材、汽车等产品进口量下降的影响,进口增长趋缓,进口2464亿美元,增长7%。进出口相抵,顺差30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2亿美元。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继续增产和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58亿亩,比上年增加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95亿亩,增加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行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投资继续加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404亿元,增长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98亿元,增长2%。而部分过热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控制。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关系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加大。宏观调控既要防止出现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的问题。  防止出现反弹。第一,投资率和投资增长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资增速达4%。虽比上年同期的8%有较大回落,但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之上的,投资规模仍非常可观。从今年已公布的数据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态势,已出现反弹征兆。  第二,上游产业利润空间较大,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8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9个百分点。但上游产业利润空间仍然较大,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仍有较大增长,分别达到88%、8%、6%、7%、6%。其中,石油开采业利润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长7%,到1~4月的8%,再到1~5月的8%。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其利润扩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较高的储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银行存差为投资反弹提供了资金条件。财政方面,财政政策虽已由扩张转向稳健,但仍然带有一定的扩张性特点。2005年,将继续发行相当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且财政预算仍然安排了3000亿元的赤字,因此,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需严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一直呈上升趋势,今年2月以来存差增速明显提高,相对于1997年1月以来长期趋势线的偏离程度越来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8%。商业银行体系巨额的存差与持续上升的存差与贷款余额之比,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有大量的资金并没有通过商业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商业银行需要为过多的剩余资金寻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间资本不断积聚,力量日益壮大,也为投资反弹创造了条件。  第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资反弹的内在动力。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许多地方增加投资、上项目的冲动仍较强。今年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为400万亩,各地申请用地量是计划的3倍,投资扩张压力还非常大。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也是可能出现反弹的因素之一。  防止出现过度回落。目前,出现过度回落的风险,主要是CPI变动低于预期水平、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亏损面扩大。但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依然较高,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从行业方面看,下游产业亏损面扩大。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下滑,这一方面是前一阶段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有逐月增高的趋势:1~5月亏损额917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比1~4月高1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近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也一直在高位运行。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1241亿元,同比增长4%;应收账款净额2355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与前几个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1~5月石油加工及炼焦行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并出现全行业亏损,净亏损额达3亿元。同时化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材、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也出现利润下降或亏损。由于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所以下游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格局长期持续,对经济运行不利。  第二,从产业方面看,服务业缺乏活力。虽然工业增长明显超过长期平均值,但服务业仍显滞后。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不仅低于10%的长期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时期1998~2002年平均2%的增长水平。  第三,从外贸方面看,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对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以来,贸易摩擦逐渐升温,反倾销个案迅速增加。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遭遇国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类反倾销起诉600多起。同时,我国有25项出口产品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是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已开始对我国的出口扩张形成实质性制约。  第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人民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上调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引致的效应相当复杂。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可能会造成出口减少和就业压力加大,也会给宏观经济造成向下的压力。  三、政策取向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保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努力拉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稳定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应抓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保持在合理区间之内。当前,不必出台新的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也不要急于出台大的刺激经济的措施。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安排好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针对经济总量关系变化方向不确定性加大的问题,应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反弹或过度回落两个方面的苗头,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微调措施,防止经济总量出现大的失衡。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好地将市场的调节作用与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必然需要结合使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行政型的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过多依靠行政手段,则会造成市场扭曲。在目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应更加注意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关键领域的各项改革,为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打好体制基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经济运行产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会存在,旧病复发就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必须标本兼治,更加重视治本,在铲除滋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当前,应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比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切实措施,刺激消费需求,在调整对最终消费有促进作用的政策时需慎重。目前,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亟需改变,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长期任务。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创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的环境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当前,在落实“有保有压”的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当涉及到对最终消费需求有促进作用的政策进行调整时,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对消费需求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注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以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呈现的一种状态,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四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文1500字开头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呈现的一种状态,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四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下半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紧要。一、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水平。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二是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物价总体上温和可控,基本稳定。三是就业形势较好。四是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四大收入基本保持较快增长。五是重点领域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尽管国际上经济复苏比较缓慢,欧洲的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国内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重大挑战,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样一个良好的发态势。据此,对当前经济形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今年整体经济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很脆弱,不确定因素增多。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两难”:一是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存在着“两难”。二是政府投资和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恢复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是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两难”。四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避免经济复苏夭折甚至出现二次探底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把握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为: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三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四、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落实随着政府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总之,对房地产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治理房地产市场混乱的现象。五、继续做好管理通胀预期各项工作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六、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一是应在促进消费方面储备一些接续政策。二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四是正确处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问题。此外,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文怎么写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天都发生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通过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中国,如果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的隐患,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内出现。即使中国的经济一点问题都没有,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也要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只不过程度较低和时间较短而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想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只能抓住机会、直面挑战,只能积极融入而不是回避和拒绝经济全球化。

我国当前的经济其实是很不错的,但是我国整体的一个发展态势也是向上的,这是我的看法。面对爱迪生发明中的几千甚至儿万次实验的失败,也许你会对他嗤之以鼻,但你别忘了,正是这千万次的失败,铸就了发明大王的美称,因为干万次的失败才带给我们电灯、留声机……吏蒂芬孙刚发明火车时,那个冒着白气的笨重的家伙,甚至还没有马车快,当时的史蒂芬孙就像那只可怜的乌鸦一样,被认为是在做白日梦,但当时那些嘲讽他的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正是这笨重的家伙,拉着人类向前迈了一大步。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无所谓失败与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背后也许就是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历览前贤,圣人告诉我们: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观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到他们人生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凡成大事者,皆经历过失意、彷徨,或遭遇人生低谷,但他们都平淡地走过,最终赢得了别样的人生。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我们是普通人,不懂国家大事,不知道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文2000字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形势与政策都是写一份课堂上的主题,关于国家现阶段的一些内容国情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同程度地侵袭了各国经济,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动荡,对我国也产生很大影响。首先国内外大量投资者投资信心受挫。已经存在的大批中小企业也因为原来的资金供应链被打破,大批企业的停工、倒闭,企业裁员,导致了就业人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其次由于居民收入的减少,使得居民购买力下降,除生活必需品外,应用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支出已经明显减少了,居民消费热情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萎缩。尤其是进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虽然说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但从国际形势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各国宏观刺激政策仍将发挥作用。各国先期推出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刺激计划将在今后两年继续执行,比如美国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日本前后三轮总额达7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德国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总额为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等。  从国内形势看,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经济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外需也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需要继续落实好调控政策措施,巩固政策效应、扩大积极变化成果,努力加快经济全面稳定增长。着重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农业和居民收入“双稳定”。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长效工资增长机制,促进居民就业,保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力促工业生产和效益“双提高”。继续保持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挖掘企业增长潜力并调整和改善各项约束条件,尽可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促其提效。三是促进投资项目和结构“双改善”。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谋划和推进重大、重点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层次由“低”转“高”,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狠抓出口和利用外资“双增长”。强化对出口企业的服务,加强对已签约、审批项目的跟踪,抓好配套条件的落实,促进外资尽早到位;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实现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新突破,扭转利用外资下降的局面。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遏制整个实体经济下滑的颓废局势,一定要注意剔除现有做法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部分,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础做起。  采取各种手段继续加大国内需求,优先发展那些百姓热切希望得以解决的项目,优先发展那些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以积极的策略营造适合自己发展的大环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尽力拓展整个国内市场。本着为民众服务的精神,在重树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基础上,提高投资回报率,为经济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  同时,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相当重要,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对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它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浮动汇率,坚持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的原则,企图用货币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可能也会带动经济的增长,但这并不是保持经济长远增长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最好的方法是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正逐步走好,但也不能过于乐观,仍然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紧抓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