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公示名单

发布时间:2024-07-17 21:38:30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公示名单

1995-1996年 日本高崎原子力研究所 访问学者  8-10 日本千叶放射线医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1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0-2001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4-6 美国犹他大学辐射生物所辐射剂量应用中心 IAEA访问学者  2003-20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0-200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啤酒酵母TEL1基因对辐射诱导A-T细胞染色体畸变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  2003年作品“基因辐射防护剂的研制与产品开发”获得苏州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4年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TEL1基因辐射防护剂的研制”  2004-2005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ATM基因对Co60r射线照射后AT细胞hTERT表达的影响”  2005-2006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ATM与辐射激活的磷酸化P53、P21蛋白的相互作用”  2009年苏州市“公关杯”获奖项目“一种新型的抗辐射损伤防护剂”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第二期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2),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江苏省优秀软件二等奖、三等奖;曾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1999)、苏州市新世纪高级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2/11-2007/11)、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 等荣誉。

一、概要男,苏州大学副教授,江苏丹阳人,1965年生,副教授(1999年起),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2000年起),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导师,苏州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起),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苏州大学归国学者联谊会理事,苏州大学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二、履历198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心理学专业),1997年在苏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工业心理学专业),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学系进修,2001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组织管理研究中心参加第三届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方法研讨活动,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再次赴美在弗吉尼亚大学管理学系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学系进修。1987年以来长期在苏州大学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上作,曾经担任苏州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98—2000)、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1999—2002)、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2)、苏州市心理学会理事长(1999-2007)。曾经荣获2001-2005年度江苏省心理学会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科协系统2004-2005年度先进个人、2006年度苏州大学苏鑫教学奖。曾任英国联合利华公司顾问,并曾经应联合利华英国总部的邀请,赴英国为联合利华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研究结果和中国文化。三、成果主要论文有:《中澳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中美企业员工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性别和社会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男性观念的影响》、《建立文化敏感,加强有效竞争》、《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研究》、《论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中国与巴西两国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跨文化比较》。主要著作有《老年心理调适》(主编)、《心理学教程》(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副主编)。《管理心理学》(副主编),翻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曾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老年心理调适》获得苏州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经开设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课程。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比赛获奖名单公示

(1)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度)和三等奖(2008年度)。(2)苏州大学2007年陈金荣生命科学英才奖(科研奖)二等奖。(3)苏州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4)苏州大学2007年教学奖(苏鑫奖)。

荣誉: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5年) 苏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 东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6年) 东华大学师德建设青年标兵(2006年) 东华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党支部书记(2005年)获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103年) 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纺织科技二等奖(2013年) 江苏省纺织青年科技奖(2011年)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八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2年) 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2012年) 苏州大学交行教学奖(2013年)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公示

1995-1996年 日本高崎原子力研究所 访问学者  8-10 日本千叶放射线医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1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0-2001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4-6 美国犹他大学辐射生物所辐射剂量应用中心 IAEA访问学者  2003-20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0-200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啤酒酵母TEL1基因对辐射诱导A-T细胞染色体畸变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  2003年作品“基因辐射防护剂的研制与产品开发”获得苏州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4年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TEL1基因辐射防护剂的研制”  2004-2005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ATM基因对Co60r射线照射后AT细胞hTERT表达的影响”  2005-2006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ATM与辐射激活的磷酸化P53、P21蛋白的相互作用”  2009年苏州市“公关杯”获奖项目“一种新型的抗辐射损伤防护剂”

一、概要男,苏州大学副教授,江苏丹阳人,1965年生,副教授(1999年起),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2000年起),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导师,苏州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起),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苏州大学归国学者联谊会理事,苏州大学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二、履历198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心理学专业),1997年在苏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工业心理学专业),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学系进修,2001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组织管理研究中心参加第三届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方法研讨活动,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再次赴美在弗吉尼亚大学管理学系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学系进修。1987年以来长期在苏州大学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上作,曾经担任苏州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98—2000)、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1999—2002)、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2)、苏州市心理学会理事长(1999-2007)。曾经荣获2001-2005年度江苏省心理学会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科协系统2004-2005年度先进个人、2006年度苏州大学苏鑫教学奖。曾任英国联合利华公司顾问,并曾经应联合利华英国总部的邀请,赴英国为联合利华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研究结果和中国文化。三、成果主要论文有:《中澳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中美企业员工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性别和社会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男性观念的影响》、《建立文化敏感,加强有效竞争》、《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研究》、《论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中国与巴西两国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跨文化比较》。主要著作有《老年心理调适》(主编)、《心理学教程》(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副主编)。《管理心理学》(副主编),翻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曾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老年心理调适》获得苏州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经开设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 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等。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住建部“光电晶相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各1项,参与十余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主持在研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苏州市吴中区农村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咨询与服务,完成了国家级1项、省、市级多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1篇、EI 收录2篇;参与编著专著、教材 等6 部,合计撰写50余万字,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2项。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等奖励。从事水处理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处理新技术》等3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合作指导3名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苏州市优秀论文公示名单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文章发表 文章名称 发表刊物 《“命题从平面到空间的推广”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教育研究》05年第5期 《按图索“绩”,出师有“表”》 《求学》05年第12期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名师领航高中解题方法规律技巧》 《数学问题教学中实验能力培养探究》 《数学教学研究》07年第1期 《数列应用问题选讲》 《时代学习报》第48期 《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上的应用》 《学苑新报》07年第6期 《“生活化”视角下的函数教学》 《数学教学研究》08年第 1期 《让数学文化留住数学教学的根》 《中学数学研究》08年第5期 《例说反证法》 《时代学习报》第52期 二、文章获奖 序号 文章名称 得奖情况 获奖名称 组织单位 获奖时间 1 《浅谈利用数学新教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州市三等奖 苏州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分会 2005年1月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认知策略教学的思考》 省“师陶杯二等奖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5年11月 3 《 新课程标准下“平面向量”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反思》 苏州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苏州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分会 2005年12月 4 《能力源于基础 探究方能创新》 吴江市“我看江苏高考卷”三等奖 吴江市教育局 2006年12月 5 《函数教学:“数学化”与“再创造”》 第二届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组 2007年6月 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学习“四步曲”》 省“师陶杯”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7年11月 7 《渗透文化教育 提高文化素养》 苏州市三等奖 苏州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分会 2008年1月 8 《高中数学课堂中增强练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07~08学年课题成果评比三等奖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2008年10月 9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自主学习》 苏州市三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教学教学分会 2008年12月 1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苏州市二等奖江苏省二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德育效能最大化》 江苏省二等奖 江苏省教育学会 2010年11月 12 《高中数学课堂中增强练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苏州市一等奖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0年12月 三、课题研究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副主持,经评审鉴定为良好并结题; 吴江市07~08学年课题《高中数学课堂中增强练习有效性策略研究》成果评比获吴江市三等奖; 吴江市08~09学年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经评审鉴定为合格并结题;主持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列为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主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微型探究学习的研究》列为吴江市第四批学年立项课题。

苏丽珍  一、个人简历   姓 名:苏丽珍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63年11月   学 历:大学本科   职 称:中教高级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1984年8月——2003年7月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从事体育教学 ;   1995年——2003年担任上饶县中学体艺教研组组长;   2000年任学校妇女部部长;   1999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2000参加《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   2003年8月至今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并担任体艺教研组组长。   二、获奖情况   一、主要表彰奖励情况:   2006、9被评为苏州高新区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   2005、9被评为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首届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   2004、6获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   2004、10获苏州市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   2001、6获得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合格证书。   2002、3被评为江西省上饶县“优秀妇女干部”。   1998、9被评为江西省上饶县“优秀教师”。   1998、3被评为江西省上饶县“优秀工会干部”。   1997、3被评为江西省上饶县“工会先进工作者”。   二、教育教学研究及课题获奖情况   2003、9参加苏州实验中学研究课题《体育与健康选项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撰写了课题的中期小结和相关论文四篇,负责课题第二阶段的组织实施工作,是课题结题报告执笔人之一。   2002、11主持审报的课题《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实验研究》被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批准立项。   2002、5指导的《体育研究性学习—冬季奥运会》课题,在2002年江西省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上获优秀课题二等奖。   2005、5参加学校《新建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   2002、4撰写的论文《体育课程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在《园丁工程体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论文集》发表。   2003、12撰写的论文《体育与健康选项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学生学习体育心理发展水平的调查分析》在苏州市第十六届中小学论文报告会上获一等奖。   2005、12撰写的论文《体育与健康选项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在苏州市第十八届中小学论文报告会上获一等奖。   2004、10获苏州市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   2004、6获高新区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   2006、2撰写的教案《奔向2008北京奥运会课的构思与设计》在苏州市教育学会二00五年优秀教案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   1999、11获得江西省第一届高中活动课优秀教学录象课二等奖   1998、10江西上饶地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歌曲:《苏丽珍》  方大同-苏丽珍  作曲:方大同填词:周耀辉  如果没有如果  错过才知错过  连旗袍都会为你复活  还有什么叫你一直沉默  拉拉拖拖难道就是生活  一句话一点墨  两个人快乐有几多  你在写一部写不完的小说  还是怕一切都会告一段落  苏丽珍你叫我明白花样的幽默  有情有义有时却有年华的寂寞  对所爱的人不说却对自己太噜唆  想啊想这是对还是错  到最后总是想得太多  如果没有如果  错过才知错过  连背影都会为你婆娑  还有什么跟你永远擦过  拉拉拖拖难道就是生活  一个上一个落  两个人美丽有几多  任在爬一道爬不完的斜坡  还是想一切不如重头来过  两个人能够开花就应该结果  能把握也就不该摔破  一辈子最怕闯过一种祸  是不是蹉跎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获奖名单公示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公开部分) (当时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1、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完成人:华罗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2、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完成人:吴文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3、工程控制论完成人:钱学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完成人: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季爱雪、邢其毅(北京大学),汪猷、徐杰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完成人: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等(地质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健、田在艺、胡韩元、赵声振、李德生等(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中国科学院)3、配位场理论研究完成人:唐敖庆(吉林大学)及其研究集体:孙家钟(吉林大学)、邓从豪(山东大学)、张乾二(厦门大学)、江元生(吉林大学)、鄢国森(四川大学)、戴树珊(云南大学)、刘若庄(北京师范大学)、赵景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古正(四川大学)、李伯符(吉林大学)4、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完成人:王淦昌、丁大钊、王祝翔(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5、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完成人:王晓青、楚旭春、黄汲清、郭文魁、程裕淇、王曰伦(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绍伟(地质部情报研究所)、李廷栋、耿树方、李春昱(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鸿祯(武汉地质研究所),张宗祜(地质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6、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完成人:陈景润、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潘承洞(山东大学)7、《中国科学技术史》完成人:李约瑟等(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1、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完成人:刘东生、施雅风、孙鸿烈、郑度、常承法、吴征镒、尹集祥、文世宣、李吉均、张经炜、李文华、佟伟、高以信、程鸿、杨逸畴、黄复生、温景春、冯祚建、周云生、黄文秀、高登义、陈传友、韩裕丰、李炳元、章铭陶、武素功、王金亭、倪祖彬、关志华、张祖荣、滕吉文、郑喜玉、路季梅、邓万明、张谊光、谢自楚、宁学寒、王连城、邵启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完成人:廖山涛(北京大学)3、东亚大气环流完成人:叶笃正、陶诗言、朱抱真、陈隆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4、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完成人:唐敖庆、江元生(吉林大学)5、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完成人:王德宝、汪恩璧、汪猷、郑可沁、朱莹书、陈海宝、陈慎、裘慕绥、梁镇和、申庆祥、杨再定、胡美浩、王贵海、吴仁龙、余允华、陆蕴华、陈常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6、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完成人:邹承鲁、许根俊、孙玉琨、杜雨苍、赵康源、周海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完成人:王文采、汤彦承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完成人: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徐伯安、楼庆西、郭黛娅(清华大学)9、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完成人:郭可信、叶恒强、李斗星、张泽、王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0、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完成人:涂光炽、王秀璋、陈先沛、张宝贵、杨蔚华、程家平、樊文苓、赵振华、喻茨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1、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完成人:陆家羲(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 1、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完成人:赵忠贤、杨国桢、陈立泉、杨乾声、黄玉珍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完成人:唐稚松(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完成人:秦仁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完成人:冯康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完成人:蒋锡夔、计国桢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蒋锡夔以其在物理有机化学领域取得的国际领先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完成人: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云南大学),舒德干(西北大学)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完成人:闵乃本、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南京大学)注:这是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获奖人之一闵乃本1935年生,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顾问专家组材料领域召集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量子调控专家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据悉,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 据介绍,这一获奖成果从提出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理论、证实基本效应到最终研制成功全新的原型器件,历经19年,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十位主要完成人:植物所:钱崇澍、王文采、陈艺林、陈心启、崔鸿宾;华南植物园:陈焕镛、胡启明;昆明植物所:吴征镒院士、李锡文;、中山大学:张宏达《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记载了我国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该书由全国6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位)和164位绘图人员经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这一协作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率领的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团队研究出的透明计算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不过目前就该项目获奖仍存在非常大的争议!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及其团队以“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获得空缺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月2日,有网友发帖称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张尧学及其科研团队的获奖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且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2月3日,张尧学回应,被质疑抄袭项目不是获奖项目,透明桌面项目使用部分开源代码是“合法”、“合理”使用 。事态进展有待进一步考证。 按惯例,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拟于2016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颁奖典礼。从科技部官网公布的初评结果可预判,若本次自然科学一等奖终有得主,该荣誉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院士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获得,因为该项目是本年度唯一一个入选该等级奖项的初评项目。据介绍,该项目组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并将之创新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系统性关键突破;在此基础上,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带入现实应用。 2016年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继2013年铁基高温超导研究成果之后,中科大再次获此殊荣。 潘建伟院士与同事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长期开展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和干涉技术并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引领和推动了多光子纠缠及干涉量度学的发展,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的系统性关键突破。

1995-1996年 日本高崎原子力研究所 访问学者  8-10 日本千叶放射线医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1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0-2001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4-6 美国犹他大学辐射生物所辐射剂量应用中心 IAEA访问学者  2003-20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0-200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啤酒酵母TEL1基因对辐射诱导A-T细胞染色体畸变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  2003年作品“基因辐射防护剂的研制与产品开发”获得苏州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4年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TEL1基因辐射防护剂的研制”  2004-2005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ATM基因对Co60r射线照射后AT细胞hTERT表达的影响”  2005-2006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ATM与辐射激活的磷酸化P53、P21蛋白的相互作用”  2009年苏州市“公关杯”获奖项目“一种新型的抗辐射损伤防护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