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实用心理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30 13:44:03

实用心理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

毕业论文吗?一般是先选题,有意义而又尚未有人研究的小题目,写开题报告,说明为什么想做这个题目,题目的意义,以及假设;然后调研,我以前是以问卷形式做调查,300多人,我的论文是关于大学生的;回收问卷,用SPSS分析相关的维度;提出与题目相关的假设,论证和数据;查阅相关的文献;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写自己的心理学论文了,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对比真实数据,引用相关文献协助论证,论证你原来的假设是否成立,得出结论

这个范围页很大呀,就拿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的领域来说,包含: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心理统计与测量/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法制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教学改革/社区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所以你在细分一下,然后去找对应的参考文献看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分析  斯宾塞说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大学生群体不但作为时代先进群体的代表更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和正确引导!  现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受到社会的迫切关注!据一项全国6万的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期中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郁闷”、“变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因为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大学生想象大学是“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生活,展开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2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为:  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便回避参与,妨碍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肤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还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  学业成就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都生病或不敢考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  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除了学习外,其他事情家长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虽然上了大学,但生活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水平这样当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出现大学生轻生现象  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虽然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大学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得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大学生来说,极不习惯,因此,每逢节假日都会想家、想同学,产生孤独感  家庭经济困难  一些大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在经济上,他们过早地承担生活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相对其他的大学生更加容易忧心忡忡,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徘徊在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痛苦边缘一方面他们远离家人精神上没有依托感,另一方面他们社交能力不强、心理闭锁、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等,常常不易寻找到能倾吐心声的知己,心中的郁闷不满和不安得不到宣泄,思想得不到交流,长期下去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恋爱失败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事例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我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挖掘身心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到了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又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以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我校规定每位上课教师都必须做到课前10分钟教育,规定班主任、辅导员每周对全班做一次全面的思想教育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4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培养和自我调适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3)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挖掘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4)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就会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要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5)努力学习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行的大学生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自己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  总之,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大学生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心理学论文怎么写?学术堂整理了一篇范文供你参考写作:  心理学范文题目: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86例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n=43)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优于对照组患者(P<05);试验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7%(P<05)结论对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人文关怀;膀胱镜检查;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心理改善  膀胱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主要是指将经尿道将膀胱镜插入患者的膀胱内或者尿道内对人体的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检查的一种方式[1]膀胱镜在检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机械操作,容易对患者带来较为剧烈的疼痛;同时由于膀胱镜检查主要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对患者的自尊心以及心理感受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在检查前以及检查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这些均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开展[2]因此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配合检查,保障整个检查过程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86例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3)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和18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年龄为(26±81)岁;试验组(n=43)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和17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70±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膀胱镜检查时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以及生命特征监测等试验组患者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健康教育,在开展膀胱镜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膀胱镜检查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于膀胱镜检查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患者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膀胱镜检查[3]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以及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便于患者对知识更好理解2)心理护理,由于膀胱镜检查需要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所有很多患者在接收膀胱镜检查之前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当患者看到膀胱镜检查的各项设备时,负面的心理情绪会进一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查过程的顺利开展[4]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进一步介绍膀胱镜检查的基本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表现出对患者充分的尊重,语气婉转,动作轻柔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将检查室的温度以及光线等调节到患者舒适状态,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形成不良的刺激[5]4)规范检查操作,膀胱镜检查对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注意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操作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开展检查,最大程度降低检查失误率,充分体现操作者检查过程中的专业性,保障患者的安全[6]5)隐私护理,不同于其他检查,膀胱镜检查最为特殊的地方便在于涉及患者的隐私部位,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该在满足检查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隐私部位的暴露程度,同时护理人员在语言上切莫对患者形成不良刺激[7]6)疼痛护理,疼痛护理也是膀胱镜检查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原因在于膀胱镜检查容易给患者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通过在患者疼痛耐受的情况应该采用非药物镇痛措施,包括转移患者注意力自己播放舒缓的音乐等[8-9]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0软件,采用(x-±s)表示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膀胱镜检查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28±94)分、(66±27)分和(28±88)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5±68)分、(71±65)分和(1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2两组膀胱镜检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35%(41/43),对照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07%(34/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3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是近些年引入我国的一种先进护理理念,其核心思想便是真正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10]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就医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治疗效果外,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克服我院膀胱镜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将人文关怀护理引入到膀胱镜检查护理工作中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护理、规范检查操作、隐私护理、疼痛护理、清洁护理、症状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全面体现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考虑患者在膀胱镜检查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全面优化各项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11-12]为了进一步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本文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试验组膀胱镜检查患者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5)基于以上分析,在膀胱镜检查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保障膀胱镜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效果显着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杨艳评价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4):161-  [2]王微人文关怀护理在膀胱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191-  [3]陈海燕,李兰,王礼平品管圈活动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8,34(3):266-  [4]张方,张玉华心理护理在膀胱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3):181-  [5]王伟,来光华综合护理干预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16(2):156-  [6]陈歆对接受膀胱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288-  [7]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持续冲洗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88-  [8]朴香兰膀胱镜下灌注化疗时给予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7(29):229-  [9]徐美兰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9):180-  [10]杨玉玲膀胱镜检查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疼痛、焦虑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25(1):127-  [11]马金英,王惠琴,马涛人性化护理在电子软式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39,  [12]刘磊认知护理干预在膀胱镜碎石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602-

实用心理学论文3000字

几年级的人呐?干嘛要抄袭呀?凭自己本事写呗,真材实料。

运用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论文内容与结构: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意义和应用原则 篇幅要求3000字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心理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组织管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社会心理学按着所研究的人类活动的类型继续分化和各个分支流派的不断综合,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在广泛的应用。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组织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以及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诸多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预测人们在组织行为中的行为,从而可以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也正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方面。下面就运用社会心理学的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一)个性 现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因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即差异也就是通常人们所提起的个性差异。个性一词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性不完全相同。有其特定的含义,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个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指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所谓基本精神面貌就具有整体性,是说个性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2)个性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代表他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才能说是他的个性特征。但个性并不是不可变化的,实际上个性是用来适应环境,并可以不断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所决定的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独特的”。这说明,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我们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心理现象一般指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性。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同倾向,是个体行为中积极性的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些心理倾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推进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其中世界观或人生观是个性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 而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出的特征。 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异,在职业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一件事情反应在不同的人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个性似的差异,这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同时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个性差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 因此了解自身在个性上的差异,对选择职业自己理想的职业。 (二)气质 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气质。气质在人的个性中是最稳定也就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气质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上。也就是说气质是不会单独存在的,而是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气质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构成每个人丰富的个性色彩。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并根据气质的差异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发挥,是每位求职者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职业选择。 1、具有胆汁质气质特点的人精力充沛,热情果敢。情绪变化快而且强烈,如我们常说的火暴脾气,点火就着,脾气像夏天的暴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这样的人在选择职业时可以选择承受力比较强的工作。 2、具有多血质气质特点的人好动、外向、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往。这样人的优点是活泼、乐观、思维敏捷、对环境适应性强。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见异思迁。知道自己的气质特点,所以应该找那种能创造条件,从而使其聪明才干更好地发挥出来的工作。 3、具有黏液质气质特点的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相对来说前两种气质的人来说显得较慢。比较内向、冷漠。这种人的优点是自制力强,坚韧、塌实,不惧怕困难。缺点是缺乏朝气和主动性。职业选择时要选择那种能积极发挥主动精神,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做出反应的工作。 4、具有抑郁质气质特点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敏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这样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细腻而持久。抑郁质并不是没有优点,观察仔细、办事谨慎、能持久都是优点。要找那种能得到较多关心、爱护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气质的表现并非像这样典型,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气质是混合型的,兼有不同气质特点。如我们常说的活泼冷静、大胆谨慎、粗中有细等等。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并把握气质的这些特点,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将有很大帮助。如何把握气质的特点,在选择职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气质都具有容易形成某些优良性格和某些不良性格的可能性。如胆汁质的人外向、热情、开朗,但也容易卤莽、任性、暴躁。多血质的人,善交往,反应灵活,工作效率高,但兴趣容易转移,稳定性差等。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俄国的四位大作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分属不同的气质。也就是说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但气质确能影响一个人能胜任什么或不能胜任什么。所以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气质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气质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的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 4、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不易改变。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要尊重不同气质的教师。 5、气质虽然稳定,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气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缓慢的发生变化。 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与心理学中的性格不完全相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代有先天的成分,而心理学中的性格实际上指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现实社会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态度和整个行为中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例如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性格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性格统一体。 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先天的成分,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是有好坏之分的,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是说人的性格受社会、历史及道德规范的制约,与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联系密切,代表着人的本质属性。恩格思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即说明一个人对现实、对他人的态度;“怎样做”即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那么性格主要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呢,也就是我们教材中所说的人的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其对现实的态度,根据其自觉调节行动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事物、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在接人待物,处理各种事物和关系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如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都是优秀的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是性格结构中的重要方面。 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如勇敢、坚强、果断、或与相对的怯懦、脆弱、犹豫等。意志特征在人的性格中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意志缺陷,将会给整个性格不良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其情绪反应的快慢、体现的深浅、表现的强弱、保持时间长短等方面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我们知道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当人们对不同的事物时在情绪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激动或心平气和;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如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有主动与被动、详细与概括。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有主动记忆与被动记忆、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等。 3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 首先,气质中先天的成分要多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变化缓慢。性格主要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受环境、教育、家庭影响很大,易产生变化。气质是中性的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别、不然。 其二,气质不会独立存在,气质总是和性格结合在一起,气质和性格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不同气质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由于个体的气质不同,同样一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也会不同。如自制力这一性格特征在黏液质人的身上形成就比在胆汁质人身上要容易和迅速。同一种性格的形成在不同气质人的身上表现会不同,同是爱岗敬业的性格,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热情开朗、朝气蓬勃;而黏液质的人则表现为埋头苦干、勤奋塌实。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三,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和改造气质,例如对于胆汁质的人经过意志上的努力,是可以将火暴急躁的脾气控制住,而做到耐心细致。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曾试图对性格进行分类,大致有几种: 机能类型 、内外倾向型、顺从性与独立型、优越型与自卑型。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相适应理论。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是说明: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差异。只有当环境与人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人的价值才会表现出来。个人的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满意度高了,二是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约翰·霍兰德将人划分了六种基本人格类型。他指出: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我们解释一下,工作满意度就是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流动的倾向性是指个体人员的流动,比如人们调动工作,许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工作自己不喜欢,因而重新选择适应自己的工作。

心理成长训练标准方式是将心理的过往经历都通过手写的形式记录下来,咨询师通过阅读浏览提出建议处理来访者过去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不断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孟玉荣心理咨询工作室已经帮助无数的心理困惑的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解决了心理问题和困惑。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自我的成长之路啊,你可以根据你,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了指你就可以把你学习压力嗯太大这方面儿就写上,如果心里没什么嗯的话就写自己成长的路程。

实用心理学论文3000字开头

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校园并非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中不断受到陶冶和锤炼,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由于对社会没有一个完整理性的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在积极向上、迷惘徘徊、等待观望甚至消极颓废中难免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心理焦虑表现为积极、消极和心理障碍等方面;其成因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理想主义和社会变革有关;解决其心理焦虑的对策取决于完善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式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焦虑的心理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无能为力使我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我们无法消除的焦虑心理。   首先,就本人而言,虽然对于来到咸宁学院选择了地理科学系并没有后悔心理,但对于现况并不满足,最主要的是对于将来就业前景并不看好,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不仅使我的态度越发消极,而且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从而我的态度就开始徘徊在时而乐观积极;时而悲观消极甚至出现了厌烦的心理状态中。   其次,观察我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心理焦虑。不管焦虑的是什么,尽管理由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个是所有大学生所焦虑得,那就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师一种普遍的心理缺陷,但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却远远不止这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摆脱心理的亚健康状态。但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一•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心理现象具有观念性;第二•心理具有主观性:第三•心理具有能动性。【1】其次,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心理呢?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2】其中焦虑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时期,那么大学生这些问题尤其是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原因有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反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焦虑就随之产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况。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以及原因,那么就应该考虑解决办法。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A生理需要(食物 睡眠 性生活等)B安全需要(生命 财产安全有保障)C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3】我们大学生也不会超出这些基础需求。而我们焦虑心理的产生可以归于我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当然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是你的短处,用短处创造出奇迹就是对嘲笑者最有力的回击。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做到这些,所以我们开始焦虑了,我们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焦虑。   心理是我们自己观念的产物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克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心理认知概念。意思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5】作为一种个人预测,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只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从性质上看,自我效能感是使个体自我调节而使行为和动机得以维持的关键变量,对个体行为和结果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当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有效控制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时,这种对环境和活动的选择通过实际活动的进行转化成为直接经验,对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个体活动的坚持性和动机水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个体有更高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为实现目标能使用更多行为策略;三是影响个体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影响个体面对不利环境事件的应激水平,水平低的个体在应对外界事时,能更强烈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倾向于更多地采取防御性行为来被动适应外界环境,限制和妨碍了主体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宜多从实践引导的角度,通过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须知唯有自身内因的崛起,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 自我效能的提升,除了上述三个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强化实践活动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对调节人的行为很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这是个体自我效能提升的外现,当自我强化达到自己的标准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易于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丧失信心。所以想要彻底消除焦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一切,把焦虑压到最低。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 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越来越普遍。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6】这些负面的思潮也加剧了焦虑心理的产生,所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某些道德观念。   当代社会80%的毕业生都有一种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状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开始焦虑,只是这种焦虑总是在我们面对一些事物才出现,远没有毕业生那种面对社会的无奈与心酸。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焦虑得心理。   参考文献:   【1】【2】《心理学教材》 周守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汉   【3】 《人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5】 班•杜拉(Bdura) 1977   【6】 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

几年级的人呐?干嘛要抄袭呀?凭自己本事写呗,真材实料。

运用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论文内容与结构: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意义和应用原则 篇幅要求3000字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心理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组织管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社会心理学按着所研究的人类活动的类型继续分化和各个分支流派的不断综合,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在广泛的应用。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组织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以及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诸多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预测人们在组织行为中的行为,从而可以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也正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方面。下面就运用社会心理学的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一)个性 现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因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即差异也就是通常人们所提起的个性差异。个性一词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性不完全相同。有其特定的含义,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个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指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所谓基本精神面貌就具有整体性,是说个性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2)个性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代表他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才能说是他的个性特征。但个性并不是不可变化的,实际上个性是用来适应环境,并可以不断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所决定的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独特的”。这说明,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我们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心理现象一般指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性。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同倾向,是个体行为中积极性的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些心理倾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推进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其中世界观或人生观是个性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 而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出的特征。 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异,在职业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一件事情反应在不同的人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个性似的差异,这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同时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个性差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 因此了解自身在个性上的差异,对选择职业自己理想的职业。 (二)气质 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气质。气质在人的个性中是最稳定也就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气质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上。也就是说气质是不会单独存在的,而是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气质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构成每个人丰富的个性色彩。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并根据气质的差异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发挥,是每位求职者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职业选择。 1、具有胆汁质气质特点的人精力充沛,热情果敢。情绪变化快而且强烈,如我们常说的火暴脾气,点火就着,脾气像夏天的暴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这样的人在选择职业时可以选择承受力比较强的工作。 2、具有多血质气质特点的人好动、外向、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往。这样人的优点是活泼、乐观、思维敏捷、对环境适应性强。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见异思迁。知道自己的气质特点,所以应该找那种能创造条件,从而使其聪明才干更好地发挥出来的工作。 3、具有黏液质气质特点的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相对来说前两种气质的人来说显得较慢。比较内向、冷漠。这种人的优点是自制力强,坚韧、塌实,不惧怕困难。缺点是缺乏朝气和主动性。职业选择时要选择那种能积极发挥主动精神,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做出反应的工作。 4、具有抑郁质气质特点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敏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这样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细腻而持久。抑郁质并不是没有优点,观察仔细、办事谨慎、能持久都是优点。要找那种能得到较多关心、爱护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气质的表现并非像这样典型,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气质是混合型的,兼有不同气质特点。如我们常说的活泼冷静、大胆谨慎、粗中有细等等。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并把握气质的这些特点,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将有很大帮助。如何把握气质的特点,在选择职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气质都具有容易形成某些优良性格和某些不良性格的可能性。如胆汁质的人外向、热情、开朗,但也容易卤莽、任性、暴躁。多血质的人,善交往,反应灵活,工作效率高,但兴趣容易转移,稳定性差等。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俄国的四位大作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分属不同的气质。也就是说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但气质确能影响一个人能胜任什么或不能胜任什么。所以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气质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气质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的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 4、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不易改变。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要尊重不同气质的教师。 5、气质虽然稳定,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气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缓慢的发生变化。 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与心理学中的性格不完全相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代有先天的成分,而心理学中的性格实际上指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现实社会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态度和整个行为中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例如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性格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性格统一体。 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先天的成分,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是有好坏之分的,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是说人的性格受社会、历史及道德规范的制约,与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联系密切,代表着人的本质属性。恩格思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即说明一个人对现实、对他人的态度;“怎样做”即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那么性格主要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呢,也就是我们教材中所说的人的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其对现实的态度,根据其自觉调节行动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事物、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在接人待物,处理各种事物和关系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如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都是优秀的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是性格结构中的重要方面。 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如勇敢、坚强、果断、或与相对的怯懦、脆弱、犹豫等。意志特征在人的性格中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意志缺陷,将会给整个性格不良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其情绪反应的快慢、体现的深浅、表现的强弱、保持时间长短等方面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我们知道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当人们对不同的事物时在情绪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激动或心平气和;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如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有主动与被动、详细与概括。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有主动记忆与被动记忆、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等。 3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 首先,气质中先天的成分要多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变化缓慢。性格主要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受环境、教育、家庭影响很大,易产生变化。气质是中性的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别、不然。 其二,气质不会独立存在,气质总是和性格结合在一起,气质和性格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不同气质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由于个体的气质不同,同样一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也会不同。如自制力这一性格特征在黏液质人的身上形成就比在胆汁质人身上要容易和迅速。同一种性格的形成在不同气质人的身上表现会不同,同是爱岗敬业的性格,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热情开朗、朝气蓬勃;而黏液质的人则表现为埋头苦干、勤奋塌实。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三,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和改造气质,例如对于胆汁质的人经过意志上的努力,是可以将火暴急躁的脾气控制住,而做到耐心细致。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曾试图对性格进行分类,大致有几种: 机能类型 、内外倾向型、顺从性与独立型、优越型与自卑型。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相适应理论。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是说明: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差异。只有当环境与人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人的价值才会表现出来。个人的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满意度高了,二是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约翰·霍兰德将人划分了六种基本人格类型。他指出: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我们解释一下,工作满意度就是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流动的倾向性是指个体人员的流动,比如人们调动工作,许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工作自己不喜欢,因而重新选择适应自己的工作。

实用心理学论文3000字高考

关于关于你说的这个心理学的小论文,这一块呢,主要是看看你侧重于哪一方面去描写是人的一个心理动态呢,还是说是一个其他方面的一个描写?

几年级的人呐?干嘛要抄袭呀?凭自己本事写呗,真材实料。

大学生正值人生的盛年,然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竟如此不乐观,实在令人费解。那么人学生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由那些方面引起的呢? 一、客观方面。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白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没有寄宿经历,进入大学后,班级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主要生活区,日常生活完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任何人都要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往。而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节身心、完成学业,而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经济贫困的困扰。 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并轨制度的实行,校园里出现了一些经济上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境的贫困,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特别是心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生存,他们需要克服其他学生所无法遇到和想象的困难,这就造就了他们特有的心理历程和人格特征。我不仅要问,为什么同样是大学生,八十年代也不乏贫困者,但为甚么他们能坦然面对,并引之为向上的动力,而今天的你们却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呢?作个横向比较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地地道道的缺衣少吃,而今天的大学生却明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的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公平的说,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但今昔之间大学生对待贫苦的心理承受力为何如此悬殊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当前的双向选择中得到启迪:前途未卜,苦海无涯。呈现在八十年代大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旺盛需求和礼遇对待的美好画面,因此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冈而贫困也就能坦然面对了。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的风暴无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身上,自费上学,双向选择,这对于贫困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金钱问题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毕业之后的贫困依然未有穷期,正是这种悲观没落的消极心态,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 6.择业的难题。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二、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补充: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面对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

运用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论文内容与结构: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意义和应用原则 篇幅要求3000字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心理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组织管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社会心理学按着所研究的人类活动的类型继续分化和各个分支流派的不断综合,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在广泛的应用。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组织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以及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诸多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预测人们在组织行为中的行为,从而可以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也正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方面。下面就运用社会心理学的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一)个性 现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因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即差异也就是通常人们所提起的个性差异。个性一词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性不完全相同。有其特定的含义,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个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指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所谓基本精神面貌就具有整体性,是说个性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2)个性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代表他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才能说是他的个性特征。但个性并不是不可变化的,实际上个性是用来适应环境,并可以不断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所决定的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独特的”。这说明,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我们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心理现象一般指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性。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同倾向,是个体行为中积极性的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些心理倾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推进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其中世界观或人生观是个性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 而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出的特征。 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异,在职业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一件事情反应在不同的人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个性似的差异,这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同时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个性差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 因此了解自身在个性上的差异,对选择职业自己理想的职业。 (二)气质 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气质。气质在人的个性中是最稳定也就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气质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上。也就是说气质是不会单独存在的,而是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气质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构成每个人丰富的个性色彩。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并根据气质的差异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发挥,是每位求职者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职业选择。 1、具有胆汁质气质特点的人精力充沛,热情果敢。情绪变化快而且强烈,如我们常说的火暴脾气,点火就着,脾气像夏天的暴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这样的人在选择职业时可以选择承受力比较强的工作。 2、具有多血质气质特点的人好动、外向、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往。这样人的优点是活泼、乐观、思维敏捷、对环境适应性强。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见异思迁。知道自己的气质特点,所以应该找那种能创造条件,从而使其聪明才干更好地发挥出来的工作。 3、具有黏液质气质特点的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相对来说前两种气质的人来说显得较慢。比较内向、冷漠。这种人的优点是自制力强,坚韧、塌实,不惧怕困难。缺点是缺乏朝气和主动性。职业选择时要选择那种能积极发挥主动精神,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做出反应的工作。 4、具有抑郁质气质特点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敏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这样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细腻而持久。抑郁质并不是没有优点,观察仔细、办事谨慎、能持久都是优点。要找那种能得到较多关心、爱护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气质的表现并非像这样典型,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气质是混合型的,兼有不同气质特点。如我们常说的活泼冷静、大胆谨慎、粗中有细等等。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并把握气质的这些特点,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将有很大帮助。如何把握气质的特点,在选择职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气质都具有容易形成某些优良性格和某些不良性格的可能性。如胆汁质的人外向、热情、开朗,但也容易卤莽、任性、暴躁。多血质的人,善交往,反应灵活,工作效率高,但兴趣容易转移,稳定性差等。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俄国的四位大作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分属不同的气质。也就是说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但气质确能影响一个人能胜任什么或不能胜任什么。所以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气质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气质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的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 4、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不易改变。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要尊重不同气质的教师。 5、气质虽然稳定,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气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缓慢的发生变化。 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与心理学中的性格不完全相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代有先天的成分,而心理学中的性格实际上指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现实社会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态度和整个行为中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例如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性格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性格统一体。 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先天的成分,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是有好坏之分的,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是说人的性格受社会、历史及道德规范的制约,与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联系密切,代表着人的本质属性。恩格思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即说明一个人对现实、对他人的态度;“怎样做”即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那么性格主要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呢,也就是我们教材中所说的人的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其对现实的态度,根据其自觉调节行动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事物、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在接人待物,处理各种事物和关系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如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都是优秀的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是性格结构中的重要方面。 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如勇敢、坚强、果断、或与相对的怯懦、脆弱、犹豫等。意志特征在人的性格中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意志缺陷,将会给整个性格不良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其情绪反应的快慢、体现的深浅、表现的强弱、保持时间长短等方面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我们知道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当人们对不同的事物时在情绪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激动或心平气和;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如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有主动与被动、详细与概括。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有主动记忆与被动记忆、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等。 3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 首先,气质中先天的成分要多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变化缓慢。性格主要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受环境、教育、家庭影响很大,易产生变化。气质是中性的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别、不然。 其二,气质不会独立存在,气质总是和性格结合在一起,气质和性格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不同气质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由于个体的气质不同,同样一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也会不同。如自制力这一性格特征在黏液质人的身上形成就比在胆汁质人身上要容易和迅速。同一种性格的形成在不同气质人的身上表现会不同,同是爱岗敬业的性格,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热情开朗、朝气蓬勃;而黏液质的人则表现为埋头苦干、勤奋塌实。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三,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和改造气质,例如对于胆汁质的人经过意志上的努力,是可以将火暴急躁的脾气控制住,而做到耐心细致。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曾试图对性格进行分类,大致有几种: 机能类型 、内外倾向型、顺从性与独立型、优越型与自卑型。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相适应理论。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是说明: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差异。只有当环境与人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人的价值才会表现出来。个人的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满意度高了,二是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约翰·霍兰德将人划分了六种基本人格类型。他指出: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我们解释一下,工作满意度就是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流动的倾向性是指个体人员的流动,比如人们调动工作,许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工作自己不喜欢,因而重新选择适应自己的工作。

实用心理学论文3000字免费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自我的成长之路啊,你可以根据你,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了指你就可以把你学习压力嗯太大这方面儿就写上,如果心里没什么嗯的话就写自己成长的路程。

我们的心理学有三大分支---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我们的专业是心理学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我相信,这些都能帮我赢得一个不错的未来。 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心理保健与咨询人员很受欢迎。有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德国每两千人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们收入丰厚,令人敬重,令人羡慕。而在中国,每25万人中才有一名心理咨询人员,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小康社会10大标准中,己把每1000人中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和政策的支持帮我们在国内的发展建构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学期我们共学习了三门专业课,分别是:心理学通史、普通心理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开设帮助我对应用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了初级的感受和建构,对我影响深刻。心理学通史让我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古希腊雅典的研究一直到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到构造主意和机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再到之后的格式塔、皮亚杰学派和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的三足鼎立。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但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让我对我的专业的演变和主要理论学说有了初步的了解。普通心理学是我们整个学科的学科基础,对我们现在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它我了解了我们的学科概况、神经机制、感觉和知觉、意识和注意还有意识相关的知识。其中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说:关于睡眠和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关于记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水平,更加科学的记忆,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学习效率;关于注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关于只觉得研究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的现象……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我们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人体解剖生理学帮助我们对心理学的一般生理机制有了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人的心理与生理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受生理的控制和唤起,此门课程让我学习到了我们学科的神经生理机制、脑的生理机制、血液和循环系统等。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介绍人体从细胞,组织,到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生理学主要介绍各个系统的生理特性和调节过程,主要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它们俩共同构成了这门学科。 在这个学期中,我还阅读了三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和《爱的艺术》。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阅读了《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这本书,并且通过作者的深入探索,让我对认知心理学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认知等方面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本书是智力评估转折点的标志。作者依据智力的本来面目,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用大脑的活动来概括认知过程,并以认知过程来重建智力。PASS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是由加拿大人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等人在“必须把智力视作为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的指导思想下,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论证而提出来的;它既可作为有关智力评估的新的思想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中所囊括的研究是根据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杂志和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权威专家的建议精心挑选出来的。40项研究实际是上以40个经典的实验范式做基础进行讲解的,这些实验都是在心理学书籍中被广泛引用的,但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细的方法再现了研究者的实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研究者一同研究,一同体验发现事实的喜悦与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对每个实验都有了很详尽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心理学的学习。在此书中,我发现了心理学家在实验中闪现的智慧,以及实验过程中有趣的偶然事件,以及同心理学家一起体验实验及发现的快乐。《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说过“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以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不能真正谦恭的、勇敢的、真诚的和有纪律的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就永远得不到满足。”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我们只有学会去勇敢的爱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爱,爱是相对的、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我们要去努力拥有爱的能力。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对于这门艺术,想要掌握它的人就要付出努力。在这里,爱并不是仅仅只狭隘的男女的爱情,也并非经过磨砺掌握技巧就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应用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能独立完成应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或现场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心理学教学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从事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我为自己选定的方向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希望能够本科之后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的研究生,之后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并且能够将心理学运用于生活中。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应用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例如,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害怕会使人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再比如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条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或者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章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运用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论文内容与结构: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意义和应用原则 篇幅要求3000字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心理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组织管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社会心理学按着所研究的人类活动的类型继续分化和各个分支流派的不断综合,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在广泛的应用。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组织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以及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诸多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预测人们在组织行为中的行为,从而可以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也正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方面。下面就运用社会心理学的个性差异原理谈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 (一)个性 现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因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即差异也就是通常人们所提起的个性差异。个性一词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性不完全相同。有其特定的含义,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个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指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所谓基本精神面貌就具有整体性,是说个性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2)个性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代表他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才能说是他的个性特征。但个性并不是不可变化的,实际上个性是用来适应环境,并可以不断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所决定的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独特的”。这说明,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我们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心理现象一般指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性。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同倾向,是个体行为中积极性的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些心理倾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推进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其中世界观或人生观是个性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 而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出的特征。 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异,在职业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一件事情反应在不同的人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个性似的差异,这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同时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个性差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 因此了解自身在个性上的差异,对选择职业自己理想的职业。 (二)气质 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气质。气质在人的个性中是最稳定也就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气质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上。也就是说气质是不会单独存在的,而是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气质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构成每个人丰富的个性色彩。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并根据气质的差异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发挥,是每位求职者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职业选择。 1、具有胆汁质气质特点的人精力充沛,热情果敢。情绪变化快而且强烈,如我们常说的火暴脾气,点火就着,脾气像夏天的暴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这样的人在选择职业时可以选择承受力比较强的工作。 2、具有多血质气质特点的人好动、外向、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往。这样人的优点是活泼、乐观、思维敏捷、对环境适应性强。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见异思迁。知道自己的气质特点,所以应该找那种能创造条件,从而使其聪明才干更好地发挥出来的工作。 3、具有黏液质气质特点的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相对来说前两种气质的人来说显得较慢。比较内向、冷漠。这种人的优点是自制力强,坚韧、塌实,不惧怕困难。缺点是缺乏朝气和主动性。职业选择时要选择那种能积极发挥主动精神,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做出反应的工作。 4、具有抑郁质气质特点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敏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这样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细腻而持久。抑郁质并不是没有优点,观察仔细、办事谨慎、能持久都是优点。要找那种能得到较多关心、爱护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气质的表现并非像这样典型,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气质是混合型的,兼有不同气质特点。如我们常说的活泼冷静、大胆谨慎、粗中有细等等。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并把握气质的这些特点,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将有很大帮助。如何把握气质的特点,在选择职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气质都具有容易形成某些优良性格和某些不良性格的可能性。如胆汁质的人外向、热情、开朗,但也容易卤莽、任性、暴躁。多血质的人,善交往,反应灵活,工作效率高,但兴趣容易转移,稳定性差等。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俄国的四位大作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分属不同的气质。也就是说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但气质确能影响一个人能胜任什么或不能胜任什么。所以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气质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气质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的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 4、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不易改变。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要尊重不同气质的教师。 5、气质虽然稳定,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气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缓慢的发生变化。 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与心理学中的性格不完全相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代有先天的成分,而心理学中的性格实际上指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现实社会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态度和整个行为中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例如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性格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性格统一体。 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先天的成分,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是有好坏之分的,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是说人的性格受社会、历史及道德规范的制约,与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联系密切,代表着人的本质属性。恩格思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即说明一个人对现实、对他人的态度;“怎样做”即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那么性格主要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呢,也就是我们教材中所说的人的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其对现实的态度,根据其自觉调节行动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事物、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在接人待物,处理各种事物和关系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如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都是优秀的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是性格结构中的重要方面。 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如勇敢、坚强、果断、或与相对的怯懦、脆弱、犹豫等。意志特征在人的性格中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意志缺陷,将会给整个性格不良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其情绪反应的快慢、体现的深浅、表现的强弱、保持时间长短等方面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我们知道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当人们对不同的事物时在情绪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激动或心平气和;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如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有主动与被动、详细与概括。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有主动记忆与被动记忆、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等。 3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 首先,气质中先天的成分要多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变化缓慢。性格主要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受环境、教育、家庭影响很大,易产生变化。气质是中性的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别、不然。 其二,气质不会独立存在,气质总是和性格结合在一起,气质和性格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不同气质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由于个体的气质不同,同样一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也会不同。如自制力这一性格特征在黏液质人的身上形成就比在胆汁质人身上要容易和迅速。同一种性格的形成在不同气质人的身上表现会不同,同是爱岗敬业的性格,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热情开朗、朝气蓬勃;而黏液质的人则表现为埋头苦干、勤奋塌实。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三,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和改造气质,例如对于胆汁质的人经过意志上的努力,是可以将火暴急躁的脾气控制住,而做到耐心细致。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曾试图对性格进行分类,大致有几种: 机能类型 、内外倾向型、顺从性与独立型、优越型与自卑型。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相适应理论。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是说明: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差异。只有当环境与人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人的价值才会表现出来。个人的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满意度高了,二是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约翰·霍兰德将人划分了六种基本人格类型。他指出: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我们解释一下,工作满意度就是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流动的倾向性是指个体人员的流动,比如人们调动工作,许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工作自己不喜欢,因而重新选择适应自己的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