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9-04 18:35:14

关于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论文怎么写

职业专家说,改变人生,先改变人生观;改变价值,先改变价值观同理,造就人才,先树立人才观八维的人才观,就是栽培“社会发展实需、市场发展实用、岗位中实战”型人才当代,唯有“三实”型人才,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青睐,获得长足的发展学员也只有赢得发展的舞台与机遇,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才能更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造就实需人才  时日,人们针对实际,纷纷扬言:“只有契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是好人才;与其去培养‘失业的白领’,倒不如去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蓝领’”  八维放眼世界,立足未来;用前沿的理念及超前的思维来发展教育,促使教育始终领先行业、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教育,传授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就能使学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赢得社会的青睐,亦即赢在当代,胜在未来,价值连城  (二)造就实用人才  当今评价人才的标准,已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及唯地位关系,而是重实绩、重能力及重德性时日,也呈现了实用型人才比高学历者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的迹象  八维以市场为导向,关注与研究市场,及时调整培养结构与方向,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使得学员掌握最合理、最实用和最新颖的知识与技术,亦即赢在起点,快速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造就实战人才  实战,意为实际战斗当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打赢竞争之战,就要有强兵良将,因而“来则战,战必胜”型人才也成了企业的真正需要八维注重知识传授,更是强化实战训练学员在强度的实训中,磨砺过硬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两者有机结合,必能造就“来则战,战必胜”的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感觉到时代的脉动,教育才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才培养导向因此,学校应立足当今,放眼未来,创新教育的观念、思想、思路、模式及方针,达成教育的创新,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促进教育的繁荣  江主席曾说:“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只有学校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速解放思想,创新教育,创造高效型教育,才能造就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新世纪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竞争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创新教育至少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是一种以开发人的创造潜力为使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人才的创新素质为核心,促进人才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综合型教育(注: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指明了整个教育活动从思想观念到培养方法,从理论体系到实践原则实施全面的创新,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大学》里提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欲达到内外兼修,做到日新又新的境界也即对内须日日反省存诚,无欲无私,改过自新,才能达到功成名就;对外则为组织、社会、民族、国家等承担创新责任,促进天天前进,日日进步,与时竞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恒久主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要赶超或跟上时代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活化学习,突破自我,把创新视为教育重点,创新教育,全面提升人才的创新力,造福人类

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有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关于福特夺 “才 ”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福特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一个人能修复,公司只得另请高明。几经寻找,找到了坦因曼思。他到了现场后,在马达旁听了听,要了把梯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一道线,写上几个字 “这儿的线圈多了 16圈 ”。果然把多余的线圈去掉,马达立即恢复正常。亨利·福特非常赏识坦因曼思的才华,就邀请他来福特公司工作,但坦因曼思却说:“我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忘恩负义”。福特马上说: “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下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 ”。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买下一个公司,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被领导阶层所重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追求。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人才已经成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2003 年 10月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人是社会的主宰,要实现发展,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兴邦振企,人才是根本,这些论断显然已为社会各界所公认。因此,大到国家小至企业无不对人才表现出空前的关注。我们水文行业是服务性质的行业,而服务是要人来做的,如果人才流失,直接导致的就是服务质量的下降。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不断发展。资本、土地、技术、市场等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但是对企业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才,人力资源已成为 “第一资源 ”。 人才的产生是人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发展的结果,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并放在实际岗位上进行锻炼,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我们水文行业正是这样做的。在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只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国家才能在世界丛林中生存;只要有了人才,我们就能不断的向前发展,就能早日实现我们国家发展的最高目标。

关于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论文

职业专家说,改变人生,先改变人生观;改变价值,先改变价值观同理,造就人才,先树立人才观八维的人才观,就是栽培“社会发展实需、市场发展实用、岗位中实战”型人才当代,唯有“三实”型人才,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青睐,获得长足的发展学员也只有赢得发展的舞台与机遇,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才能更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造就实需人才  时日,人们针对实际,纷纷扬言:“只有契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是好人才;与其去培养‘失业的白领’,倒不如去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蓝领’”  八维放眼世界,立足未来;用前沿的理念及超前的思维来发展教育,促使教育始终领先行业、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教育,传授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就能使学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赢得社会的青睐,亦即赢在当代,胜在未来,价值连城  (二)造就实用人才  当今评价人才的标准,已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及唯地位关系,而是重实绩、重能力及重德性时日,也呈现了实用型人才比高学历者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的迹象  八维以市场为导向,关注与研究市场,及时调整培养结构与方向,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使得学员掌握最合理、最实用和最新颖的知识与技术,亦即赢在起点,快速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造就实战人才  实战,意为实际战斗当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打赢竞争之战,就要有强兵良将,因而“来则战,战必胜”型人才也成了企业的真正需要八维注重知识传授,更是强化实战训练学员在强度的实训中,磨砺过硬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两者有机结合,必能造就“来则战,战必胜”的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感觉到时代的脉动,教育才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才培养导向因此,学校应立足当今,放眼未来,创新教育的观念、思想、思路、模式及方针,达成教育的创新,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促进教育的繁荣  江主席曾说:“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只有学校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速解放思想,创新教育,创造高效型教育,才能造就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新世纪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竞争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创新教育至少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是一种以开发人的创造潜力为使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人才的创新素质为核心,促进人才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综合型教育(注: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指明了整个教育活动从思想观念到培养方法,从理论体系到实践原则实施全面的创新,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大学》里提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欲达到内外兼修,做到日新又新的境界也即对内须日日反省存诚,无欲无私,改过自新,才能达到功成名就;对外则为组织、社会、民族、国家等承担创新责任,促进天天前进,日日进步,与时竞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恒久主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要赶超或跟上时代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活化学习,突破自我,把创新视为教育重点,创新教育,全面提升人才的创新力,造福人类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及满意度,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基本情况、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满意度,共30项。我们向江苏省13个省辖市3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72份,回收率为2%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各种类型企业的分布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大致比例,确定了相应的抽样比例,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比例抽取被调查对象。去掉无效样本后,我们得到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人才的培养 (1)培养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养的途径和机会较多,一般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1%的人参加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5%的人参加了企业内部的实践锻炼,5%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另有9%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3%的人被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仅有6%的人从未受过任何培训。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基本相同,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内部上课培训、企业内部实践锻炼以及企业外上课培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更重视企业外实践锻炼以及送到国外上课培训的方式(见表2)。 (2)培养效果评价。被调查对象对所接受的培训总体上是满意的,当问及“培训对你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大吗”时,7%的人认为“大”,5%的人认为“较大”,仅有3%及3%的人认为“不太大”和“不大”。在这里,来自于3种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当问到“何种培训对你最有帮助”的时候,选择“企业内部实践锻炼”及“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的人分别占到5%和1%,选择“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占9%,7%的人认为“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最有帮助,但选择“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仅占9%,与上述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数的高比率(1%)相比而言,显然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表3可以看到,人们一般对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评价较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参加过的培训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培训,实际上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大的帮助,只有企业内部的上课培训例外。不仅未参加过该类培训的人对其选择较少,那些接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也较少将之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 (3)对培养方式及内容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你希望得到何种企业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时,5%的人希望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5%的人希望“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生”,7%的人则希望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另有3%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参观学习”,1%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显然,短期的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以及出国学习更备受欢迎。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培训需要加强什么”的这一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3%)认为应该加强实用性,1%的人认为要加强针对性,仅有9%和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普遍适用性。 人才的选拔 (1)选拔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原有的“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已不是主要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关的一系列人才选拔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显然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我们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有差距的,他们更倾向于将“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作调查对象认为的较好方式之比较 单位:%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被调查对象获得目前岗位的方式反映了企业实际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对象大多通过“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得到目前的岗位,这一比例高达0%,其次是“由董事会聘用”(4%),还有8%的人通过“公开招聘”上岗,0%的人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3%的人由“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产生,还有6%的人是“自己创业”,“从国外引进”的仅占1%。可见,经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上岗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5中可以看到,尽管“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在3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较少使用“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拔经营管理人才,而较多采取“公开招聘”和“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则较少使用“公开招聘”与“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 进一步比较来自于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人才选拔方式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得到的更多的认同,1%的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将之作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和2%,略低于国有企业;“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却在民营企业内得到了更高的认同,9%的人认为这是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国有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8%及6%。 显然,中级与高级两类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尽相同。在本调查中,8%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2%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也就是说,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任命以及董事会聘用是目前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职位的。 (2)人才特质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能力在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问到,“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你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什么”的时候,高达6%的人选择了“能力”,而人品也被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8%的人选择了“人品”,选择“业绩”的人也占到9%,“经验”和“学历”在人才的选拔中,则相对作用较小,分别只有9%和8%的人选择了它们。 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对于能力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较高的认同,在“你认为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什么更重要”这一问题上,同样有0%的选择了“能力”,对于“人品”,人们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高达7%的人认为“人品”更重要,认为“业绩”与“经验”更重要的人分别只有9%和7%,而“学历”则最不为人所看好,仅有6%的人认为学历重要。 按照不同企业的性质进一步来看,“经验”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该类企业中有6%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中比较重视“经验”,而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5%和5%;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强调“业绩”,分别有6%和2%的人选择了“业绩”,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相应选择的人为2%,明显地低于前两者;“人品”在民营企业中,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3%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人品”,这一比例在国有企业为9%,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2%。 人才的管理 (1)激励方式。对于人才的激励方式较多,但薪酬以及升职乃是企业用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见表6)。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与被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更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了股权这一项而外。由此看来,目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较好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试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激励方式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多地使用了“股权”这种方式,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占8%,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此项的分别是3%和7%,低了10多个百分点,而在“升职”这一项上,民营企业则比其他两类企业低了近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为3%,而国有企业为3%,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6%。我们还看到,“精神”鼓励在国有企业中被更多地采用,来于国有企业的调查对象中,有3%的人认为本企业主要的激励方式是“精神”,而民营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比分别为5%和8%。 (2)对业绩不良者的对待方式。从(表7)可以看到,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人员,企业常用的方式依次是“换岗”、“批评”、“降职”、“降薪”、“培训”、“辞退”。但目前企业所采取的这些对待方式与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们调查对象实际上将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诸于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是主观上的未尽职,不努力。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对待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人员,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批评”的方式(9%),而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较少,选择率分别为3%和9%;在“辞退”这一项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是1%,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4%和5%;“换岗”也是国有企业较常采用的方式,对此的选择率高达4%,而另两类企业相对较少采用,民营企业的选择率为6%,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为6%。总体看来,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的对待方式更为柔性,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为刚性。 (3)人才流动。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9%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相应的规定,“而且比较完善”,0%的人认为“有,但不完善”,认为“基本没有”的仅占4%,“根本没有”的则微乎其微了,只有9%。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更加完善,有1%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而来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此的选择率分别为3%和5%,低了10个百分点。 对于“你认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问题,5%的人认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措施配合,有条件地放开”;7%的人认为应“全面放开,由市场机制决定”;仅有8%的人认为应以“政府措施为主,适当结合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在人才流动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通过市场来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定位于“搭台”,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人才市场体制,开放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交流”来体现;尽管不少人提出应该“全面开放,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是“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之下,“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市场”,而市场运作机制的规范,非政府莫属。因此,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忽略。 二、分析与讨论 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参加过多种培训,而且觉得对自己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现有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但职业化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专业学习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建立起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社会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为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而企业自身,也应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针对中低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力度,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接受最新技术的能力。 建立怎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采取的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尽管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半数的人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目前岗位的,但他们大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是他们较为看好的两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这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相对公正,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上的公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寻求的,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人才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相信随着这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提拔任命的方式”。 建立怎样的人才管理机制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调查对象大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3%)和“比较满意”(7%),两者相加,满意率达86%,而“不太满意”(0%)和“不满意”(9%)仅占14%。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相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对来自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为何满意以及为何不满意,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诚然,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得到了发挥”、“企业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好”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好”,但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注重发挥特长的机会,相对而言,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更注重利益方面的激励。从不满意的原因来看,可以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 从前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和人性化一些,而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加刚性,但管理者们的满意度并未因此而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及约束机制。 注释: ①考虑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模式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仅限于中、高级管理人员。

关于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论文题目

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贴 1人才当千里马还是高能电子 身 1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 家 4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 教 d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 a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 y爱惜人才 i

学术堂精心准备了88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题目供您选择:  1、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  2、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3、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人力资源流失原因探析  5、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  6、浅析人力资源保护  7、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8、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9、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培植  10、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分析  1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1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14、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  1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16、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分析  17、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18、e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19、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探析  20、人力资源规模效益管理初探  21、人本管理策略探析  22、人员素质教育探析  23、如何实现人员队伍的有机管理  24、如何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  2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  28、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  29、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  30、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设计  31、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  32、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  33、“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34、“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  35、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  36、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7、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率)  38、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  39、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  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4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42、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  43、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44、“人才主权”理论探讨  4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46、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47、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  48、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9、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  50、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  5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52、招聘管理体系初探  53、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  5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  55、人才素质测评浅谈  5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57、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  58、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59、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60、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  61、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  6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63、公务员管理研究  64、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6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6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67、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  68、论我国的就业方式  69、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70、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71、浅谈我国现阶段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  72、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管理探析  73、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  74、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75、如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  76、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  77、湖南人才高端市场分析  78、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的误区分析  79、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  8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81、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竞争优势  8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研究  8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  8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86、企业薪酬管理  87、民企边际员工的绩效管理  88、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其规避

关于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论文标题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人类所有资源中最宝贵并且是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组织在发展自身经济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最关键的是使组织具有相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综合水平。如果组织能拥有所需要的人才资源是无限的,那么组织繁荣发展的成功率就非常之高。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受到地域、经济能力、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组织内部所拥有的人才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其人力资源的综合水平也较难在本领域中占据最高位置。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组织人力资管理也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分别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属性等。那么,何谓公共组织呢?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曾经这样定义:公共组织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组织,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公共组织是相对于私营组织而言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这种公共权力产生于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公共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受到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公共组织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其目标是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对社会与公众负责,而不偏私于某个政党或集团的独特利益。    二、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分析,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单位缺乏主动性,社会环境较差。不少领导干部对“人才效应”特别是关键人才的作用认识不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且是最重要最强势的资源理解不深:在人事管理中,尚未实现由人事档案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才资本理论的转变。能调动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单位积极性,并有约束力的办法不多。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社会的进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大家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人才个体自身存在着缺失和不足。观察人才队伍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有的专长和成绩,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感觉迟钝,在大挑战面前缺乏进取意识和紧迫感,在继续教育训练上所下的功夫不够,忽视知识更新、潜能开发、自我提高和能力储藏;有的受外部环境的侵扰和世俗化的冲击,在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上发生偏差,表现为过度的急功近利和过高要求物质待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强,脱离整体和大众;。 政策机制不活,制度保障不力。完善的人才政策和灵活的人才机制,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环境,是引进、留住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保证。一方面是人才政策缺乏系统性。多数地方尚未形成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才一配置规律的人才政策措施,难以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调配、人才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起到导引了调控作用。另一方面是人才要素市场发育缓慢,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滞后。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此认识不清,战略规划工作严重滞后。部分领导者和规划制定者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把握不准,或者眼光不远,胸怀不宽,短期行为严重,对本地本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的考虑和设计,造成己定的规划落后的形势。 (二)当前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环境欠完善。公共组织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环境,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条件。但是在目前,人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还很突出。工作方法不够科学。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不够明确。靠人才的自然成长去选用,工作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往往是在需要时临时抱佛脚,工作显得忙乱和被动,没有做到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用人上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学而优则仕”和唯文凭、唯身份、唯年龄、唯职称等现象还存在,识人渠道狭窄,选人方式陈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尚未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对人才重管人头、重使用,轻服务,缺乏关心和鼓励,缺少培养和激励,人才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深入,人才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活。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表现出对培养和使用不尽心。同时,受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上形成了一套排顺序、论资历、讲年龄的惯例使用人才,特别是在使用党政领导人才中更多的是考虑进班子的先后,任职时间的长短,怕打破平衡,习惯于老眼光看人,使得本来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影响了那些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解决人才出口,特别是解决干部“下”上迈不开步子,怕得罪人,怕伤感情。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虽然公共组织的人事部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人才一的有关情况,但如何管理人才,体制上还不健全。如何充分发挥人力管理部门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其职能作用。三、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组织发展要使用的人才种类和要吸纳和保全人才资源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开辟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快车道”。针对“目前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必须有效解决现行人才机制的各种弊端,大力推进人才机制创新。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 这是由组织的全球化所决定的。组织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使得我们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具有全球的概念。适应时代要求,健全市场管理机制,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逐步把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党和政府的宏观调配、政策引导职能结合起来,强化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人才,大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配套建立健全人才养老、医疗、伤残社会保险、人才流动服务、人才流动争议仲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管理人才方式的转变,使单位选贤、个人择业都通过人才市场来实现,促进人才管理的市场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领导界限模糊化 在公共组织中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变得模糊,知识正替代权威。一个人对公共组织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在管理职务上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以信任、沟通、承诺、学习为基本互动准则的。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要求领导方式进行根本的转变。信任、沟通、承诺、学习成为新的互动方式。要建立知识工作系统和创新授权机制。(三)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 加快建设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在开放的社会条件下,人才是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必须扩大选人视野,形成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开放式人才选拔机制,是一种遵循类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以扩大民主、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引入竞争机制为取向的选拔机制,是适应入世挑战和人才分布日益社会化、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特点的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 (四)建立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导向机制 优秀年轻干部的快速成长,是自我选择、主观努力和时势造就、组织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自我选择、主观努力非常关键,但时势造就、组织培养也非常重要。时势造就、组织培养,是一种能动的“它导型”组织催化行为,是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熟的催化剂。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五)建立和完善人才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机制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法则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以及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都给新时期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有战略思维和眼光,走出新路。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机制,探索出一条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有目的有重点的主渠道培养与激活内在动力自我培养提高相结合的育才新路子。在实践锻炼中,要加强跟踪考察,并根据人才的现实表现,适时调整其环境和岗位,以切实增强锻炼的实效。 答案补充 (六)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人力资源真正成为公共组织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并在组织上得到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及全体管理者的责任。过去是人事部的责任,现在公共组织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关注人力资源的各种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由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权力淡化。

什么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于人才培养的论文

关于人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早在世纪交替之初,就已经提出了“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观点,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中,更是将这一观点提炼成一句脍炙人口的“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那么,在进入新世纪已经八年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否有所不同?在新时代下,人才标准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2008年7月8日, 一场主题为“新时代·新人才培养”的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信产部、中国成教协会、微软(中国)、联想集团、华育国际、前程无忧等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就新时代下人才培养话题进行了讨论在会上,华育国际总裁张大力提出了新时代人才的标准:“技能+学历”的双优人才才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模式  大学生不如民工:新时代下人才需求变化  峡山镇的织带厂奇缺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老板开出的价码常在3000元/月-10000/月之间,但是仍然一人难求与此同时,广东的招聘会被省内外应届毕业生挤爆为了给用人单位递一份简历,不少学生排着长队,衣衫尽湿许多本科生已把身价降到了1000元一个月而据专家介绍,把自己训练成一个高级技工一般需三五年,中小学文化都可做到技工奇缺和身价的走高,已成为社会的共同现象  再看一组数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经对大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这对于寒窗十几年,辛辛苦苦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的莘莘学子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新的时代,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企业需要高学历人才,高学历人才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在企业的招聘会现场,我们经常看到本科生、硕士、博士出现扎堆的现象,有时出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竞争一个职位高学历人才受欢迎,但高学历人才竞争激烈,缺少实际技能,在就业时也会经常碰壁  其次,企业也需要技能性人才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强调“通才”教育,重学科、理论,忽视了对学生的技能、技术方面的教育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对企业的认知程度高,人才培养跟着市场在走,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但很多技能性人才往往受到学历低的制约,在找工作时也容易碰壁,受制于“学历门”  单纯的高学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的是技能+学历的双优人才,是真正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学历:培养新时代人才  技能实战和高等学历,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职业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少学校和培训机构力求在“技能”和“学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通过培训助推就业,满足企业找到所需人才、学子找到好工作的双向需求事实上,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到教育培训机构接受技能培训,尤其是在IT相关的专业,根据调查,有将近50%的学生在毕业后会再次进入培训机构学习技能  严格的说,中国还处在第一次工业化期间,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与此对应,初等的人才,熟练工人占主要地位,中间层次还是相对少,高端人才需要更少受经济结构所限,中国不可能跨越人才供求的金字塔阶段但九十年代后期到2005 年,由于高校的扩招,职业教育的比例从原来的58%滑到38%不少职业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萎缩中国目前出现的技工荒,就是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没有相协调的后果  在这点上华育国际IT教育创始人、著名教育专家张大力深有感触,2006年华育国际发起的“ 工程”就是在对企业对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的产物,华育国际 工程采用“订单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社会、个人所需开展订制式的培养,并坚持实训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学员的动手和项目实战经验,保证学员在就业和掌握技能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保障到目前为止,该工程已培养了上万名合格的优秀学员,并顺利推荐到全国各地就业  同时,张大力还表示,华育国际并不是单纯培养学员技能,通过结合学历教育,推出+1行动,使学员在获得职业技能认证的基础上,同时拿到大专、本科学历证书而且针对高中生群体,华育国际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出了旨在支持高中生成才的援助计划,通过“技能+学历”的培养模式,使其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像德国就是职业教育帝国,70%的初中毕业生在16到19岁接受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学生不到30%,“德国制造”之所以厉害,就得益于职业教育  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就是人才,人才是决定中国在新世纪获得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因此需要我们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不断革新,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应需而变,实现人才与需求的和谐发展

1)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2名、3名博士后承担本专题的部分研究工作。2)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9篇。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及满意度,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基本情况、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满意度,共30项。我们向江苏省13个省辖市3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72份,回收率为2%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各种类型企业的分布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大致比例,确定了相应的抽样比例,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比例抽取被调查对象。去掉无效样本后,我们得到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人才的培养 (1)培养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养的途径和机会较多,一般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1%的人参加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5%的人参加了企业内部的实践锻炼,5%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另有9%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3%的人被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仅有6%的人从未受过任何培训。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基本相同,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内部上课培训、企业内部实践锻炼以及企业外上课培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更重视企业外实践锻炼以及送到国外上课培训的方式(见表2)。 (2)培养效果评价。被调查对象对所接受的培训总体上是满意的,当问及“培训对你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大吗”时,7%的人认为“大”,5%的人认为“较大”,仅有3%及3%的人认为“不太大”和“不大”。在这里,来自于3种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当问到“何种培训对你最有帮助”的时候,选择“企业内部实践锻炼”及“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的人分别占到5%和1%,选择“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占9%,7%的人认为“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最有帮助,但选择“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仅占9%,与上述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数的高比率(1%)相比而言,显然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表3可以看到,人们一般对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评价较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参加过的培训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培训,实际上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大的帮助,只有企业内部的上课培训例外。不仅未参加过该类培训的人对其选择较少,那些接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也较少将之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 (3)对培养方式及内容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你希望得到何种企业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时,5%的人希望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5%的人希望“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生”,7%的人则希望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另有3%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参观学习”,1%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显然,短期的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以及出国学习更备受欢迎。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培训需要加强什么”的这一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3%)认为应该加强实用性,1%的人认为要加强针对性,仅有9%和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普遍适用性。 人才的选拔 (1)选拔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原有的“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已不是主要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关的一系列人才选拔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显然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我们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有差距的,他们更倾向于将“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作调查对象认为的较好方式之比较 单位:%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被调查对象获得目前岗位的方式反映了企业实际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对象大多通过“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得到目前的岗位,这一比例高达0%,其次是“由董事会聘用”(4%),还有8%的人通过“公开招聘”上岗,0%的人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3%的人由“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产生,还有6%的人是“自己创业”,“从国外引进”的仅占1%。可见,经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上岗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5中可以看到,尽管“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在3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较少使用“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拔经营管理人才,而较多采取“公开招聘”和“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则较少使用“公开招聘”与“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 进一步比较来自于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人才选拔方式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得到的更多的认同,1%的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将之作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和2%,略低于国有企业;“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却在民营企业内得到了更高的认同,9%的人认为这是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国有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8%及6%。 显然,中级与高级两类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尽相同。在本调查中,8%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2%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也就是说,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任命以及董事会聘用是目前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职位的。 (2)人才特质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能力在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问到,“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你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什么”的时候,高达6%的人选择了“能力”,而人品也被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8%的人选择了“人品”,选择“业绩”的人也占到9%,“经验”和“学历”在人才的选拔中,则相对作用较小,分别只有9%和8%的人选择了它们。 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对于能力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较高的认同,在“你认为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什么更重要”这一问题上,同样有0%的选择了“能力”,对于“人品”,人们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高达7%的人认为“人品”更重要,认为“业绩”与“经验”更重要的人分别只有9%和7%,而“学历”则最不为人所看好,仅有6%的人认为学历重要。 按照不同企业的性质进一步来看,“经验”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该类企业中有6%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中比较重视“经验”,而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5%和5%;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强调“业绩”,分别有6%和2%的人选择了“业绩”,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相应选择的人为2%,明显地低于前两者;“人品”在民营企业中,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3%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人品”,这一比例在国有企业为9%,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2%。 人才的管理 (1)激励方式。对于人才的激励方式较多,但薪酬以及升职乃是企业用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见表6)。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与被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更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了股权这一项而外。由此看来,目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较好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试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激励方式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多地使用了“股权”这种方式,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占8%,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此项的分别是3%和7%,低了10多个百分点,而在“升职”这一项上,民营企业则比其他两类企业低了近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为3%,而国有企业为3%,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6%。我们还看到,“精神”鼓励在国有企业中被更多地采用,来于国有企业的调查对象中,有3%的人认为本企业主要的激励方式是“精神”,而民营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比分别为5%和8%。 (2)对业绩不良者的对待方式。从(表7)可以看到,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人员,企业常用的方式依次是“换岗”、“批评”、“降职”、“降薪”、“培训”、“辞退”。但目前企业所采取的这些对待方式与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们调查对象实际上将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诸于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是主观上的未尽职,不努力。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对待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人员,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批评”的方式(9%),而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较少,选择率分别为3%和9%;在“辞退”这一项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是1%,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4%和5%;“换岗”也是国有企业较常采用的方式,对此的选择率高达4%,而另两类企业相对较少采用,民营企业的选择率为6%,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为6%。总体看来,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的对待方式更为柔性,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为刚性。 (3)人才流动。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9%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相应的规定,“而且比较完善”,0%的人认为“有,但不完善”,认为“基本没有”的仅占4%,“根本没有”的则微乎其微了,只有9%。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更加完善,有1%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而来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此的选择率分别为3%和5%,低了10个百分点。 对于“你认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问题,5%的人认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措施配合,有条件地放开”;7%的人认为应“全面放开,由市场机制决定”;仅有8%的人认为应以“政府措施为主,适当结合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在人才流动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通过市场来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定位于“搭台”,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人才市场体制,开放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交流”来体现;尽管不少人提出应该“全面开放,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是“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之下,“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市场”,而市场运作机制的规范,非政府莫属。因此,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忽略。 二、分析与讨论 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参加过多种培训,而且觉得对自己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现有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但职业化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专业学习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建立起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社会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为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而企业自身,也应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针对中低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力度,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接受最新技术的能力。 建立怎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采取的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尽管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半数的人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目前岗位的,但他们大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是他们较为看好的两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这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相对公正,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上的公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寻求的,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人才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相信随着这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提拔任命的方式”。 建立怎样的人才管理机制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调查对象大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3%)和“比较满意”(7%),两者相加,满意率达86%,而“不太满意”(0%)和“不满意”(9%)仅占14%。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相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对来自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为何满意以及为何不满意,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诚然,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得到了发挥”、“企业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好”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好”,但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注重发挥特长的机会,相对而言,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更注重利益方面的激励。从不满意的原因来看,可以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 从前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和人性化一些,而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加刚性,但管理者们的满意度并未因此而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及约束机制。 注释: ①考虑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模式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仅限于中、高级管理人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