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国古代钱币论文摘要格式及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8 12:05:11

中国古代钱币论文摘要格式及范文

关于永通泉货的文化内涵

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 古钱的钱文与形制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雕母和铁母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现将融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这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畴,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生坑品和熟坑品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久,尚带锈片残迹称老生坑,或称熟坑。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钱币的文字、锈色。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著名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字有其形而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钱币也是假的。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经过几十百把年甚至上千年,钱币的表面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会脱落的。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浸泡后,锈就会脱落。 通宝、元宝和重宝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记号钱、蚁鼻钱与鬼脸钱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特殊记号的钱币。比如钱面钱背有星纹、月纹等等。象乾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这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咸淳钱是宋最后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后的前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 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鼓铸,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有北平、鄂、京、桂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千元以上,皆属珍品。 世俗所称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钱币学家认为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因为大多出土于南方,而且文字是阴文,和中原的货币不同。蚁鼻钱的形状是正面凸起,背面平。按照钱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许多种。最普通的是所谓鬼脸钱,因为钱身为椭圆形,而且上面有的阴文,看起来的确象人的脸。其次是各六朱,因为上面的文字好像是各六朱三字的连写,同时又象一只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蚁鼻钱这个名称。这两种钱最多见。 其余几种蚁鼻钱,即铜贝铭文作“全”字者,均很少见。解放后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鲁南都不断发现蚁鼻钱。普通鼻钱传世较多,几乎没有伪品,但出土少的“全”字币,就应留神有否做伪痕迹。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中国古代钱币论文摘要格式

文章摘要: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这三个相对独立的货币体系阶段。由于中国古代货币的特殊关系,铜币,纸币和白银货币之间长期处于不断变化着的主币与辅币的关系。而三种货币形式在货币史上的地位也不是平等的,纸币更多的被作为了中国主导货币由铜币向白银货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这一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纸币的固有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词:中国古代货币体系 铜币时期 纸币时期 白银货币时期 中国主导货币 主币 辅币 钱荒 银荒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可谓源远流长。单就其发展来看,笔者认为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古代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由于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本位货币制度,常以一种货币形式为主币,多种货币形式为辅币,而这种主币与辅币的关系也并非绝对的,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里的主币与辅币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与从属关系。更进一步而言,古代货币体系中的纸币时期只是一个相对的阶段,从某种程度来看,甚至可以把中国古代纸币作为中国古代主导货币由铜制货币向白银货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这也是纸币没有成为中国古代主流货币的原因之一。在中国没有进入铜币时期以前,中国古代货币从无到有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演变。根据已知资料,人们通常认为:“和许多国家一样,贝币是中国以知的最早的货币。而贝币的使用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夏商西周时期”(此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求证)。在考古发掘中,天然贝,骨贝,石贝,金属贝都有相当数量的发现。如:“在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中,人们除发现了(作为货币使用的)天然贝外,还发现了经过加工制作的骨贝和石贝”①。此外,在《尚书》,《诗经》等历史文献中也都有关于贝币的记载,如在《诗经》便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②的描写。但鉴于今人(特别是我个人)对贝币所知有限,这里只把它作为货币的起源,而非独立的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归类。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第一个阶段——铜币时期,自春秋时期正式确立,到隋唐五代时期结束,前后共历经了一千七百多年,可说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最为漫长的一个时期。在铜币时期,铜之所以成为早期的主要货币材料,得宜于它是我国发现较早,使用也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同时,这也得宜于铜的开采和冶炼都相对地比较容易。近代以来,大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关于铜币的产生,受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的影响,“在西方农耕地区,农具——布,划演变成布,钱,发展成为了布币区;在东方渔猎地区,渔猎工具——削,演变成为刀币,发展成为刀货区。后来在商业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纺轮和车轮演变成为圜钱,在刀货区直接发展成了圆形方孔钱,在布币区,首先出现了圆形圆孔钱,后来发展成为圆形方孔钱。”③ 除此之外,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较中原各国特殊和相对落后,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蚁鼻钱(这可能是最接近贝币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贝币在某种形式的变形。)成为了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主要货币。但其制作粗陋,与同时期的刀币、布币相差甚远。经过秦汉时期的多次货币改革,圆形方孔的五铢钱逐渐成为铜币的主要形式,其他各种类型的铜币渐次被禁止使用。直到唐初,通宝钱才取代以重量单位命名的五铢钱,开始了铜币的符号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之后的纸币时期可以看作是铜币符号化进程的继续。) 在此期间,金银,谷帛都曾起过重要作用,在一些特殊时期甚至被作为主币使用。例如:在十六国时期,北方就曾经只用谷帛,不用钱币。另外,金银作为贵金属辅币,在大宗贸易,军费开支,赏赐臣下过程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货币形式,特别是黄金一直到秦汉时期都被作为“上币”(或“中币”)而与作为“下币”的铜币共同担起了货币的职能,《九章算术》中曾有大量关于黄金与铜币比价的记载,如:金一斤值钱“六千二百五十”,④“金价九千八百” ⑤。后来因为黄金储量和开采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政府与民间豪富的争相私藏,才使得黄金从古代货币体系中淡出。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日渐繁荣,铜制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在海外贸易和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中,铜币又大量外流;加之,该时期铸造铜制品比铸币的利润更大,民间私铸铜器现象日渐严重;而相应的,铜矿的分布不均,储量有限,开采技术较低等等多方面的问题,铜币的补充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社会上用于流通的铜币的数量严重不足,铜币的供需矛盾加剧,出现了钱荒(据史料记载唐朝中叶便已出现了“钱荒”)。与此同时,北宋政府还要防止铜钱外流,应付沉重的岁币和过大的军费开支给中央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当政府看到宋初蜀中豪商发行交子不仅方便了交易而且获利巨大之后,便于太宗初年把发行交子改为官督商办。到了仁宗天圣二年,更进一步的设立了益州交子务,由政府正式垄断了交子的发行权,至此,中国最早的纸币正式产生(对此种观点尚存争议)。北宋政府制定了相应的钞法,这以后纸币遂逐渐取代了铜币地位,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而铜币则相应的退到了辅币的地位上。之后历朝历代先后发行了钱引,关子,会子,交钞,宝券等各种形式的纸币,纸币正式兴起。(其实,在唐后期纸币的雏形便已出现, 当时因流通中的货币不足,政府颁行了禁铜出境的法令,各地纷纷效仿,为了继续获利,富商大贾不得已采用汇兑方式进行贸易。据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⑥)尽管两宋的纸币发行制度日渐完善,但真正把它推向顶峰的却是元朝。元世祖入主中原之后,统一币制,专用纸币,实行不兑换纸币,禁止金银,铜钱的流通,设平准库,买卖金银以维持钞价,在国库集中大量现银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元代制定的钞法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而由最完备的纸币流通制度。通过种种努力,元代初步实现了纸币的全面流通。以至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以后,看见一张普通纸券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也不禁惊叹不矣。说:“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简直是中国皇帝的“点金术”。⑦当然纸币的发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纸币这种)价值符号的流通中,实际货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反着表现出来了,颠倒过来了。金因为有价值才流通,而纸币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流通的金量决定于金自己的价值,而纸票的价值却决定于流通的纸票的数量” ⑧。由于两宋的纸币发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故常因军需而大肆滥发,导致宋末纸币的一文不值。而金人以发行不兑换纸币来搜刮民财,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经常更换新钞,导致民生凋敝,终致亡国。元朝纸币的发行,最后也由于大肆滥发,导致通货膨胀,使得元纸币随着政权的覆灭而消失。从北宋到元代的400多年中,之所以形成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纸币阶段,其主要源于铜币的不足和铜币在大宗贸易中的交易不便,以及政府的财政危机,如果不考虑最后一条原因,只从前两方面来看,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流货币也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就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随着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各个国家都觉得用银计算比用铜计算方便,用金计算又比用银计算方便。随着国家日益富裕,国家就使价值较低的金属变成辅币,使价值较高的金属变成货币。” ⑨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局面呢?宋太宗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西汉赐予,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 ⑩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宋时期黄金稀有的事实,这或许可以看作该时期黄金没有成为主流货币的原因。那么白银呢?货币史方面的专家发表过这样的言论:“白银在宋代比黄金重要。它不但具备黄金所具备的各种职能,而且在每一种职能方面,比黄金运用得更为广泛。在作为支付手段方面,帝王的赏赐,常常是金银并提,而用白银的次数更多。政府的开支,人民的税捐以及其他付款、对官吏的贿赂等也是这样。” ⑾其实两宋时期政府便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并在政府收支中占重要地位,如:“北宋真宗天禧末年(1021年),政府岁收中白银为八十八万余两,岁支中白银为五十八万余两。” ⑿“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中,左藏库对政府禁军百官俸给岁支中白银为二百九十三万余两。” ⒀后来虽然元、明两朝建国初期都曾经明令禁止民间交易中使用白银,以推行纸币。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无力阻止白银的流通。可见,白银的主导货币化已是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可以把宋元时期的白银的广泛使用看作白银成为流通界主导货币的“前夜”。明代初年,由于元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国内各种战事不断,导致政府财政不足,禁止白银和铜币的流通,一度恢复了纸币制度。初期也得到了人民的接受。后来由于大量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使得白银和铜钱在商业贸易和生活中大行其道,政府屡禁不止。最后明朝政府被迫废除了纸币制度,改用白银作为主导货币。随着宋元以来商品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白银的积累和充分供给,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前提和重要保障。加之纸币制度的严重败坏,总之,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白银在明代中叶获得了正式货币的地位。并发展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开始了中国货币史上的白银货币时期。白银货币时期经历了从明朝中叶到清朝末年400多年,在此期间,铜币和纸币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币的作用,成了白银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领域对白银的需求量扩大,以及政府和私人对白银的大量贮藏,而白银的开采量有限,导致了从明朝后期到康熙中叶大范围银荒,直到后来取消海禁,中国从海外贸易中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白银,才逐渐摆脱了银荒,但中国白银货币的数量并没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乾隆末年到嘉靖朝,伴随中国本土产银渐渐减少,赵翼曾指出:“银本出内地……今内地诸山有银矿处,俱取尽,故采至滇徼。然滇中为乐马厂,岁出银数万而已,他皆恃外番来。粤闽二省用银钱,悉海南诸番载来贸易者。” ⒁这一状况持续至道光朝,魏源提到《军储篇》:“近数百年间钱粮改银以后,白金充布天下,谓非闽粤番舶之来,何自得之?是则中国自古开场,采铜多而采银少。今则云贵之铜矿多竭,而银矿正旺。银之出于开采者十之三四,而来自番舶者十之六七。”⒂又据日本学者研究:“……到十七、十八世纪以及十九世纪初期,中国自外国接受了巨额白银的供给。在此依据上述考察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流入总额进行概算,通过广东由欧洲诸国流入约三亿元,由美国流入一亿数千万元,再加上通过菲律宾以及通过南洋流入的,大概超过五亿元。”⒃不过,这也并未能动摇该时期白银的主导货币地位,当然铜币和纸币也在这一时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的作用。在中国近代的前夜,货币体系中出现了相对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久便被随之而来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所打破。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也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时开始了它们的近代化之路。参考资料: 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 ②《诗经·小雅·菁菁者莪》③ 摘自《中国货币发展简史》④《九章算术》卷6⑤《九章算术》卷7⑥《新唐书·食货志四》⑦ 马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⑧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⑩《宋史杜镐列传》⑾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版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⒀《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左藏库》⒁ 赵翼《粤滇杂记》⒂ 魏源《军储篇》⒃(日)百濑弘.清代西班牙元的流通[A].南炳文,刘俊文.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C].北京:中华书局,1993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3、 西周时期的货币。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金属货币广泛使用:a、铜贝与铜块;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 春秋时期的货币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7、秦朝时期的货币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8、 西汉时期的货币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 东汉时期的货币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二年:错刀、契刀、大泉。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二十八品11、汉代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12、三国两晋的货币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蜀:直百钱;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刘宋:四铢钱;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陈:大贷六珠;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东魏:沿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14、隋唐时期的货币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15、唐末五代的货币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16、两宋时期的货币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北宋铁钱区:四川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南宋铜钱区:东南、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等地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17.元代的货币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18、明清时期的货币大明宝钞:钞面以 来计,发钞没有准备金,允许人民持金银换大明宝钞,支付有限制,旧钞可换新钞;1481年纸币崩溃,1581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中国古代钱币论文摘要格式要求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html/china

论文的摘要内容每段前都空两格,这是一般文章正文的格式。摘要最后还要写一行“关键词 XX  XX  XX “。关键词和摘要的文字部分要隔行书写,“关键词”三字前有的要求顶格写,有的要求空两格,关键词一般3-5个,每个中间空几格需看具体要求,如果没要求,空一格字就可以了。扩展资料: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 古钱的钱文与形制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雕母和铁母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现将融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这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畴,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生坑品和熟坑品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久,尚带锈片残迹称老生坑,或称熟坑。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钱币的文字、锈色。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著名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字有其形而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钱币也是假的。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经过几十百把年甚至上千年,钱币的表面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会脱落的。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浸泡后,锈就会脱落。 通宝、元宝和重宝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记号钱、蚁鼻钱与鬼脸钱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特殊记号的钱币。比如钱面钱背有星纹、月纹等等。象乾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这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咸淳钱是宋最后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后的前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 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鼓铸,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有北平、鄂、京、桂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千元以上,皆属珍品。 世俗所称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钱币学家认为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因为大多出土于南方,而且文字是阴文,和中原的货币不同。蚁鼻钱的形状是正面凸起,背面平。按照钱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许多种。最普通的是所谓鬼脸钱,因为钱身为椭圆形,而且上面有的阴文,看起来的确象人的脸。其次是各六朱,因为上面的文字好像是各六朱三字的连写,同时又象一只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蚁鼻钱这个名称。这两种钱最多见。 其余几种蚁鼻钱,即铜贝铭文作“全”字者,均很少见。解放后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鲁南都不断发现蚁鼻钱。普通鼻钱传世较多,几乎没有伪品,但出土少的“全”字币,就应留神有否做伪痕迹。

中国古代钱币论文摘要范文

我是钱 我是一张百元大钞。我不记得我是从哪里出来的,但我有很多兄弟姐妹,五十元、二十元、一元几角几分的都是。主人总是把我们放在一起,但每次都把我放在最下面。我上面的50元,虽然他们的面值只是我的一半,但却已是饱经风霜,浑身上下都脏脏的,我努力想离他们远点儿——我是新钱。不久,我听见一个50元说话了:“唉,老兄,你听说了吗?现在很多人造假,假币到处都是,而且大部分是一百元的——说不定咱们这里就有!”“是吗?”一个20元接道:“我听主人说,假币都是些新钱!”我听了吓了一跳,我不会是假币吧?几天后,我到了一家小卖店,接触的人多了,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很高兴人类给我们这么高的评价,当然了,前提是我不是假币。后来,这家店主买了一台怪模怪样的机器,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就问上面的50元。他不悄地撇撇嘴说:“哼,看你面值挺大的,连这玩艺都不知道啊,是验钞机,能验出咱们是真币还是假币。”我听了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果不其然,当晚主人就开始验钞,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吱——”,当我和其它钱币经过验钞机时,机器尖叫了起来,我心一紧,难道我不敢想下去了。店主又把我们分成了几摞,最后单独对我进行检验时,又“吱”地响了——我是假币!当我慢慢从被主人从验钞机里抽出来时,发觉所有的钱币都眼盯着我,一个1元钱喊出来:“哟,看不出来啊,他还是个私生子!”我登时羞愧满面,心想这回主人该把我扔了吧。可主人满不在乎地把我塞进抽屉,并且第二天就把我交给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又把我转给衔边的烟亭主,就这样,我总是很快被花掉,最后几经展转我来到了一位工人家里,但不久我就被发现是假币。只听他哀叹一声:“天啊,这是那个丧心病狂的啊”我难受极了,觉得他似乎是在骂我。于是,当晚我便混入了一堆废纸,被扔进碎纸机。在碎纸机启动前,我反复叮嘱我自己:下辈子一定要做个真正的百元大钞!金钱使我们失去了什么在人们眼中,金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东西,有了它,我们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违法),但是,我们在得到了金钱的同时,往往也会失去一些东西。金钱使我们失去了同情心。在“希望工程”捐助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没钱人”掏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而越来越多富得流油的人却一毛不拔。难道他们都不知道有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吗?肯定知道。但是他们却一毛不拔,是金钱覆盖了他们本应充满同情的心灵,是金钱阻塞了他们流淌同情的血液的血管,是金钱挡住了他们同情别人的道路。金钱使我们失去了良知。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史,每一场战争,每一次侵略不都是为了那些银子?当对金钱的欲望已充斥我们的大脑,那么人类本应有的良知就会被泯灭,人类原始的天性就会丧失,人类社会原本起来的道德就会被推翻,而成为一切向“钱”看的标准。金钱使我们失去了生活这把杠杆的支点。当社会的价值取向标准已经以金钱为中心时,父母不再会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人们不再会在乎友谊的价值,而只会考虑这个朋友能不能给我带来利益。金钱使我们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处世原则,每个人都一切以“钱“至上,行贿,受贿,抢劫,偷盗……人类因钱犯下的罪行不可计数。当有些人都在腰间套着一个孔方兄,渴望它是一个游泳圈,保佑自己不在生活的海洋中溺水而死,这种人一定最先被生活的巨浪吞没,因为金钱已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人求生本能。所以,不要让金钱夺去你原本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记住,学会游泳比游泳圈有用。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3、 西周时期的货币。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金属货币广泛使用:a、铜贝与铜块;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 春秋时期的货币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7、秦朝时期的货币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8、 西汉时期的货币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 东汉时期的货币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二年:错刀、契刀、大泉。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二十八品11、汉代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12、三国两晋的货币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蜀:直百钱;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刘宋:四铢钱;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陈:大贷六珠;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东魏:沿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14、隋唐时期的货币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15、唐末五代的货币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16、两宋时期的货币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北宋铁钱区:四川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南宋铜钱区:东南、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等地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17.元代的货币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18、明清时期的货币大明宝钞:钞面以 来计,发钞没有准备金,允许人民持金银换大明宝钞,支付有限制,旧钞可换新钞;1481年纸币崩溃,1581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文章摘要: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这三个相对独立的货币体系阶段。由于中国古代货币的特殊关系,铜币,纸币和白银货币之间长期处于不断变化着的主币与辅币的关系。而三种货币形式在货币史上的地位也不是平等的,纸币更多的被作为了中国主导货币由铜币向白银货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这一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纸币的固有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词:中国古代货币体系 铜币时期 纸币时期 白银货币时期 中国主导货币 主币 辅币 钱荒 银荒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可谓源远流长。单就其发展来看,笔者认为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古代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由于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本位货币制度,常以一种货币形式为主币,多种货币形式为辅币,而这种主币与辅币的关系也并非绝对的,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里的主币与辅币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与从属关系。更进一步而言,古代货币体系中的纸币时期只是一个相对的阶段,从某种程度来看,甚至可以把中国古代纸币作为中国古代主导货币由铜制货币向白银货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这也是纸币没有成为中国古代主流货币的原因之一。在中国没有进入铜币时期以前,中国古代货币从无到有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演变。根据已知资料,人们通常认为:“和许多国家一样,贝币是中国以知的最早的货币。而贝币的使用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夏商西周时期”(此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求证)。在考古发掘中,天然贝,骨贝,石贝,金属贝都有相当数量的发现。如:“在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中,人们除发现了(作为货币使用的)天然贝外,还发现了经过加工制作的骨贝和石贝”①。此外,在《尚书》,《诗经》等历史文献中也都有关于贝币的记载,如在《诗经》便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②的描写。但鉴于今人(特别是我个人)对贝币所知有限,这里只把它作为货币的起源,而非独立的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归类。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第一个阶段——铜币时期,自春秋时期正式确立,到隋唐五代时期结束,前后共历经了一千七百多年,可说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最为漫长的一个时期。在铜币时期,铜之所以成为早期的主要货币材料,得宜于它是我国发现较早,使用也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同时,这也得宜于铜的开采和冶炼都相对地比较容易。近代以来,大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关于铜币的产生,受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的影响,“在西方农耕地区,农具——布,划演变成布,钱,发展成为了布币区;在东方渔猎地区,渔猎工具——削,演变成为刀币,发展成为刀货区。后来在商业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纺轮和车轮演变成为圜钱,在刀货区直接发展成了圆形方孔钱,在布币区,首先出现了圆形圆孔钱,后来发展成为圆形方孔钱。”③ 除此之外,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较中原各国特殊和相对落后,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蚁鼻钱(这可能是最接近贝币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贝币在某种形式的变形。)成为了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主要货币。但其制作粗陋,与同时期的刀币、布币相差甚远。经过秦汉时期的多次货币改革,圆形方孔的五铢钱逐渐成为铜币的主要形式,其他各种类型的铜币渐次被禁止使用。直到唐初,通宝钱才取代以重量单位命名的五铢钱,开始了铜币的符号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之后的纸币时期可以看作是铜币符号化进程的继续。) 在此期间,金银,谷帛都曾起过重要作用,在一些特殊时期甚至被作为主币使用。例如:在十六国时期,北方就曾经只用谷帛,不用钱币。另外,金银作为贵金属辅币,在大宗贸易,军费开支,赏赐臣下过程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货币形式,特别是黄金一直到秦汉时期都被作为“上币”(或“中币”)而与作为“下币”的铜币共同担起了货币的职能,《九章算术》中曾有大量关于黄金与铜币比价的记载,如:金一斤值钱“六千二百五十”,④“金价九千八百” ⑤。后来因为黄金储量和开采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政府与民间豪富的争相私藏,才使得黄金从古代货币体系中淡出。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日渐繁荣,铜制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在海外贸易和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中,铜币又大量外流;加之,该时期铸造铜制品比铸币的利润更大,民间私铸铜器现象日渐严重;而相应的,铜矿的分布不均,储量有限,开采技术较低等等多方面的问题,铜币的补充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社会上用于流通的铜币的数量严重不足,铜币的供需矛盾加剧,出现了钱荒(据史料记载唐朝中叶便已出现了“钱荒”)。与此同时,北宋政府还要防止铜钱外流,应付沉重的岁币和过大的军费开支给中央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当政府看到宋初蜀中豪商发行交子不仅方便了交易而且获利巨大之后,便于太宗初年把发行交子改为官督商办。到了仁宗天圣二年,更进一步的设立了益州交子务,由政府正式垄断了交子的发行权,至此,中国最早的纸币正式产生(对此种观点尚存争议)。北宋政府制定了相应的钞法,这以后纸币遂逐渐取代了铜币地位,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而铜币则相应的退到了辅币的地位上。之后历朝历代先后发行了钱引,关子,会子,交钞,宝券等各种形式的纸币,纸币正式兴起。(其实,在唐后期纸币的雏形便已出现, 当时因流通中的货币不足,政府颁行了禁铜出境的法令,各地纷纷效仿,为了继续获利,富商大贾不得已采用汇兑方式进行贸易。据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⑥)尽管两宋的纸币发行制度日渐完善,但真正把它推向顶峰的却是元朝。元世祖入主中原之后,统一币制,专用纸币,实行不兑换纸币,禁止金银,铜钱的流通,设平准库,买卖金银以维持钞价,在国库集中大量现银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元代制定的钞法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而由最完备的纸币流通制度。通过种种努力,元代初步实现了纸币的全面流通。以至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以后,看见一张普通纸券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也不禁惊叹不矣。说:“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简直是中国皇帝的“点金术”。⑦当然纸币的发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纸币这种)价值符号的流通中,实际货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反着表现出来了,颠倒过来了。金因为有价值才流通,而纸币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流通的金量决定于金自己的价值,而纸票的价值却决定于流通的纸票的数量” ⑧。由于两宋的纸币发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故常因军需而大肆滥发,导致宋末纸币的一文不值。而金人以发行不兑换纸币来搜刮民财,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经常更换新钞,导致民生凋敝,终致亡国。元朝纸币的发行,最后也由于大肆滥发,导致通货膨胀,使得元纸币随着政权的覆灭而消失。从北宋到元代的400多年中,之所以形成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纸币阶段,其主要源于铜币的不足和铜币在大宗贸易中的交易不便,以及政府的财政危机,如果不考虑最后一条原因,只从前两方面来看,使用贵金属作为主流货币也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就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随着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各个国家都觉得用银计算比用铜计算方便,用金计算又比用银计算方便。随着国家日益富裕,国家就使价值较低的金属变成辅币,使价值较高的金属变成货币。” ⑨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局面呢?宋太宗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西汉赐予,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 ⑩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宋时期黄金稀有的事实,这或许可以看作该时期黄金没有成为主流货币的原因。那么白银呢?货币史方面的专家发表过这样的言论:“白银在宋代比黄金重要。它不但具备黄金所具备的各种职能,而且在每一种职能方面,比黄金运用得更为广泛。在作为支付手段方面,帝王的赏赐,常常是金银并提,而用白银的次数更多。政府的开支,人民的税捐以及其他付款、对官吏的贿赂等也是这样。” ⑾其实两宋时期政府便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并在政府收支中占重要地位,如:“北宋真宗天禧末年(1021年),政府岁收中白银为八十八万余两,岁支中白银为五十八万余两。” ⑿“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中,左藏库对政府禁军百官俸给岁支中白银为二百九十三万余两。” ⒀后来虽然元、明两朝建国初期都曾经明令禁止民间交易中使用白银,以推行纸币。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无力阻止白银的流通。可见,白银的主导货币化已是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可以把宋元时期的白银的广泛使用看作白银成为流通界主导货币的“前夜”。明代初年,由于元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国内各种战事不断,导致政府财政不足,禁止白银和铜币的流通,一度恢复了纸币制度。初期也得到了人民的接受。后来由于大量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使得白银和铜钱在商业贸易和生活中大行其道,政府屡禁不止。最后明朝政府被迫废除了纸币制度,改用白银作为主导货币。随着宋元以来商品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白银的积累和充分供给,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前提和重要保障。加之纸币制度的严重败坏,总之,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白银在明代中叶获得了正式货币的地位。并发展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开始了中国货币史上的白银货币时期。白银货币时期经历了从明朝中叶到清朝末年400多年,在此期间,铜币和纸币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币的作用,成了白银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领域对白银的需求量扩大,以及政府和私人对白银的大量贮藏,而白银的开采量有限,导致了从明朝后期到康熙中叶大范围银荒,直到后来取消海禁,中国从海外贸易中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白银,才逐渐摆脱了银荒,但中国白银货币的数量并没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乾隆末年到嘉靖朝,伴随中国本土产银渐渐减少,赵翼曾指出:“银本出内地……今内地诸山有银矿处,俱取尽,故采至滇徼。然滇中为乐马厂,岁出银数万而已,他皆恃外番来。粤闽二省用银钱,悉海南诸番载来贸易者。” ⒁这一状况持续至道光朝,魏源提到《军储篇》:“近数百年间钱粮改银以后,白金充布天下,谓非闽粤番舶之来,何自得之?是则中国自古开场,采铜多而采银少。今则云贵之铜矿多竭,而银矿正旺。银之出于开采者十之三四,而来自番舶者十之六七。”⒂又据日本学者研究:“……到十七、十八世纪以及十九世纪初期,中国自外国接受了巨额白银的供给。在此依据上述考察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流入总额进行概算,通过广东由欧洲诸国流入约三亿元,由美国流入一亿数千万元,再加上通过菲律宾以及通过南洋流入的,大概超过五亿元。”⒃不过,这也并未能动摇该时期白银的主导货币地位,当然铜币和纸币也在这一时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的作用。在中国近代的前夜,货币体系中出现了相对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久便被随之而来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所打破。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也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时开始了它们的近代化之路。参考资料: 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 ②《诗经·小雅·菁菁者莪》③ 摘自《中国货币发展简史》④《九章算术》卷6⑤《九章算术》卷7⑥《新唐书·食货志四》⑦ 马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⑧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⑩《宋史杜镐列传》⑾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版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⒀《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左藏库》⒁ 赵翼《粤滇杂记》⒂ 魏源《军储篇》⒃(日)百濑弘.清代西班牙元的流通[A].南炳文,刘俊文.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C].北京:中华书局,1993

中国古代钱币期末论文摘要格式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3、 西周时期的货币。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金属货币广泛使用:a、铜贝与铜块;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 春秋时期的货币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7、秦朝时期的货币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8、 西汉时期的货币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 东汉时期的货币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二年:错刀、契刀、大泉。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二十八品11、汉代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12、三国两晋的货币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蜀:直百钱;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刘宋:四铢钱;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陈:大贷六珠;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东魏:沿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14、隋唐时期的货币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15、唐末五代的货币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16、两宋时期的货币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北宋铁钱区:四川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南宋铜钱区:东南、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等地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17.元代的货币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18、明清时期的货币大明宝钞:钞面以 来计,发钞没有准备金,允许人民持金银换大明宝钞,支付有限制,旧钞可换新钞;1481年纸币崩溃,1581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写这样的论文可以结合一下经济学知识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 古钱的钱文与形制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雕母和铁母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现将融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这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畴,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生坑品和熟坑品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久,尚带锈片残迹称老生坑,或称熟坑。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钱币的文字、锈色。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著名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字有其形而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钱币也是假的。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经过几十百把年甚至上千年,钱币的表面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会脱落的。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浸泡后,锈就会脱落。 通宝、元宝和重宝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记号钱、蚁鼻钱与鬼脸钱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特殊记号的钱币。比如钱面钱背有星纹、月纹等等。象乾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这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咸淳钱是宋最后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后的前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 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鼓铸,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有北平、鄂、京、桂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千元以上,皆属珍品。 世俗所称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钱币学家认为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因为大多出土于南方,而且文字是阴文,和中原的货币不同。蚁鼻钱的形状是正面凸起,背面平。按照钱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许多种。最普通的是所谓鬼脸钱,因为钱身为椭圆形,而且上面有的阴文,看起来的确象人的脸。其次是各六朱,因为上面的文字好像是各六朱三字的连写,同时又象一只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蚁鼻钱这个名称。这两种钱最多见。 其余几种蚁鼻钱,即铜贝铭文作“全”字者,均很少见。解放后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鲁南都不断发现蚁鼻钱。普通鼻钱传世较多,几乎没有伪品,但出土少的“全”字币,就应留神有否做伪痕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