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题目推荐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18 10:15:54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题目推荐高中生

你得充分地了解地球(),然后在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论,精彩的语句,新颖的话题这样的论文绝对优秀!!

这个电子书我没有,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本由汪品先院士编写的一本书籍《地球系统与演变》,2018年六月刚刚面世,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题目推荐高中

第一节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如人们要靠山 川大地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要从地球中开采矿物资源制造生产和生活 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便发展生产,要与地球上发生 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因而,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地球的认 识,并且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球科学 (geoscience)。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 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周围的气 体(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至于地球表面的生物体(生物圈),由于其研究内容广、分支学科较多、且 研究方法具有特殊性,因而已独立成一门专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物学。 但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生物体与生存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地球科学 的研究范畴。 地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不仅承担着揭示自然 界奥秘与规律的科学使命,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 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 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 合性学科体系。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 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其中,地质学(geology) 由于其研究领域广博、分支学科较多,并且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 因而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至于人们有时把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作 为同义语使用,其实两者的含义是有差别的,它们具有包容关系。随着科学 的发展,地球科学还会不断地诞生新的学科和出现一些边缘学科。 地理学(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 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一 般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 形、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普通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地志学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与自然地形、地理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与聚落地 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 气象学(meteorology)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 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其研究内容也很广泛,包括许多 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高 空气象学、动力气象学等,主要的应用学科有卫星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等。其目的在于揭示大 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本质,从而掌握并应用它为人 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水文学(hydrology)和海洋学(oceanography)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 为研究对象。水文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沼、冰川、地下水以及海洋等 各种水体的数量、质量、运动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生态 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海洋学是以海洋作为一个独立 体进行研究的,它实际上是从地球科学的其它几个分支学科中独立出来的, 这是由于海洋在现代地球科学、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 越重要的缘故。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 各门学科的总称,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可分为海洋物理学、海洋水文学、海洋 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气象学和海洋地质学等。 土壤学(soil science)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 究土壤的物质组成、结构、类型、分布和形成发展过程。根据具体研究内容 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土壤学也有一些分支学科,如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 土壤气候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地质学等。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地球科学与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重要边缘学科。广义的地 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其表部的水体和周围的大气圈。但由于 水体和大气圈的研究都已建立起相应的独立学科,所以一般所称的地球物理 学是狭义的,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因而也可称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重点研究固体地球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过 程、地球的内部构造与组成、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等。其主要分支学科有地震 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地电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应 用地球物理学等。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 在地球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球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地质学(geology)研究的主体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 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地壳或岩石圈的厚度一般为几十到二百公里 左右,与地球的半径(6371km)相比只是一个很薄的表壳。这一薄壳之所以 成为地质学当前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方面是出于实际需要,因为这一层与人 类的生活、生产及生存都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是受现时人类能力的限制。人 们可以直接观测和研究地球表层,但现阶段人类尚无能力对地下深处进行直 接研究。钻井取样是目前人们获取地球较深部物质进行直接研究的唯一途 径,但由于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钻井所能达到的深度是有限的。目前世 界上最深的钻井(5km)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这一深度尚不足 该区大陆地壳厚度的二分之一。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学研 究的对象将不断向地球的深部(如地幔、地核)扩展。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 成、内部构造和形成演化历史。按其研究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地质学的主要 分支学科可简举如下: (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 (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学科,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 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等;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学科,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 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学科,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 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 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 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 此外,人们为了更好地研究上述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吸收和借鉴 其它一些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以促进和深化地质学的各项研究,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数学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 天文地质学、海洋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及实验地质学等,这些边缘学科在现 代地质学各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农业、军事、航天、交通等产业的飞 速发展,其结果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 的(如污染问题)、有些是间接的(如气候变化),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地 球的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受到科学工作者和全人类的广泛关 注。这一问题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关系密切,于是在地球科学中逐渐形成 了一门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即环境地学。环境地学主要研究地球 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变以及环境的破坏、污染、防止、保护、 改良与评价等。根据地球科学中各学科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境 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气象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 等。

网上应该是有很多这类的论文呀~你可以参考学习下的~你想免费下载文献的话~你可以看下(自然科学),他们官网上的文献好像都是可以免费下载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EarthUS Vice President Al Gore, January 31, 1998 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delivered a speech entitled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pproach" the official presentation of the "Digital Earth" Gore's report points out that: a new wa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o allow people to access, storage, processing and display of the Earth's vast data of unprecedented and wide-ranging and diverse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data; and most of such data is "the light of the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that i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data on the Earth's surface by reference to a specific location; and now the difficulty lies in how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se vast data, which is how these data become meaningful, that is, to raw data into comprehensible Today, we often find a lot of data, but I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One example can illustrate this Satellite is designed to help human beings we underst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it will be in two weeks filming the Earth's surface aga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d to collect image data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history; bu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images is still quiet lying electronic data As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period of time over the past agricultural policy, on the one hand, the production of food was piled up in the Midwest rotten food warehous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were starved to Now, it is greed and a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a lot of information while it is idle, no one is

你得充分地了解地球(),然后在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论,精彩的语句,新颖的话题这样的论文绝对优秀!!

地球科学论文题目推荐高中生

提示: 大沙鼠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动物学报 2000/02 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植树造林与21世纪我国盐渍土开发利用的关系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GIS在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及展望分析 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 2006 湖北氟中毒流行的环境地理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灾害区划的方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地理信息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02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 2006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测绘通报 2000/06 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 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数字地球与3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测绘学报 2000/03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中巷道模型的研究 测绘学报 2000/04 QQ:258456895

科学发展,共建地球家园

科学发展,共创美好地球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题目推荐初中生

网上应该是有很多这类的论文呀~你可以参考学习下的~你想免费下载文献的话~你可以看下(自然科学),他们官网上的文献好像都是可以免费下载

地球科学导论论文题目推荐高中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数与形简洁、高效、优美的描述,是有内部抽象性和外部有效性的学科。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应用数学是数学应用于科学与技术的纽带,包括:计算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控制理论、工业应用数学、组合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数学等。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它有时由于其它科学的促进而发展,有时也超前发展,领先的发展最终定能获得应用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若离开了数学,就不能准确地刻画客观事物变化的状态,更不能从已知推出未知,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都涉及数学知识,不过最基本的不外是幼儿园、小学所教内容:认识数字大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最多加上分数、小数的知识,基本上就是日常都要用到的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运算以及所谓“应用题”的解决,再掌握一点关于面积、体积的计算更好。至于其他“数学知识”,即使顶尖数学家恐怕难以说清楚“数学”最终包括哪些内容,因为科学技术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边缘科学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1、科学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2017年9月1日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科学课(未分科)。在小学,科学课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兴趣,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将科学作为基础性课程。在中考中占有较高的分值(各地的分值不同),其主要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内容;高中将科学细分成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高考中(理科)占300分。2、基础科学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技术科学和生产技术起指导作用。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 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可以采用许多学校推荐学生使用的“VCM仿真实验”软件,它是为学生拓展课堂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而研发的。用VCM仿真实验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课堂课外都可以随时地、反复地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会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为了解决问题,促使你动脑思考,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会将学过的物理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 二: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用途 结构 性质 制法保存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 念 内 涵 外 延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质化学性质 微粒 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上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三:学会加工 加工,指的是对所感知的事物通过特殊的思维方法对获取(感知)的饿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是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这些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类比、比较和质疑呢?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如在高一学习卤族元素极其化合物性质知识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1)要考虑不同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即善于发现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质上属性,只有本质上属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类比;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一本质属性,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类比提供基础。2)要注意类比的或然性,正确类比,防止类比的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属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差异性一面。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其电子层数不一样,因此其化学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不能有Cl2+H2O==HCl+HClO类推出F2+H2O==HF+HFO等。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学习时着重从其定义、特征、使用范围等差异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掌握四个概念。要学会比较,关键在于对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义。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能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往往标志一个人学习水平的高低或学习能力的强弱。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 四:学会阅读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呢? 第一、学会速读 速读是一目十行的阅读。它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速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试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以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掌握化学事实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阅读,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为目的。(3)跳度。即对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内容进行阅读,以便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对于速读,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但速读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读,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对化学事实的整体概貌无法搞清;又如浏览,无法获取化学事实背后隐含的深层的东西,仅能获取知识的概貌。象采用浏览方式预习《盐类的水解》内容时,仅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2)强碱弱酸盐、强酸弱减盐的水解情况;3)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等。 第二、学会精读 精读一般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阅读。其目的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精读的主要策略是学会聚焦。所谓聚焦,是指在阅读时抛开冗余信息和枝节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来。如在阅读《盐类的水解》时,通过速读,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盐类水解的实质上。于是,在此基础上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一内容上,深入研究课本中相关段落的内容,从而概括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第三、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此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 五:化学课本空白栏的利用 打开高中新版化学课本,同学们立刻会发现:课本中的每页被明显地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印刷着章节的正文内容,其面积约占书页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则印着与正文相配套的注释、插图等内容,约占书页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注释、插图等辅助性内容的篇幅总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明确编书者留出这些空白并不是浪费,而是旨在通过同学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应用,使空白处成为同学们发挥才能的自由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然而,从过去课本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些同学在空白处信手涂鸦、胡乱地写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内容,使空白栏失去应有的作用。下面和同学谈谈空白栏空间的使用。 1、利用空白栏记录预习时的疑点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抽象性。因此,作好课前预习便成为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总回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在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回里哟内个空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等。因此,在空白处作好预习疑点的记录,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2、利用空白栏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 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 3、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 学习过程总不免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3)学习方法;(4)典型例题剖析;(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材相应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记录,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4、利用空白栏作好学习总结 作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化学学习过程中如能按上述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课本的空白栏做详实的记录,那么,你的课本将成为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百科全书”,为将来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附:绝招 1、你必须记一些知识。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很多知识是记下来的,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但是,只记,也是难以及格!因为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没有必要去刻意地死记硬背的。有些知识如果不理解,简直没法记住。2、找一个小本本,专一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考试化学,今天你还想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小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要复习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方法,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上才是!考试作弊是非法的,但是,考试之前看一看自己准备的“作弊材料”是合法的。希望你能领悟这一点。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有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与“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写一遍,节约时间,多做一些其它的题。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之二 000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而得名,具体数值是0221367×包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例如1mol铁原子,质量为847g,其中含0221367×1023个铁原子;1mol水分子的质量为010g,其中含0221367×1023个水分子;1mol钠离子含0221367×1023个钠离子; 1mol电子含0221367×1023个电子 这个常数可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阿伏加德罗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数据现在公认的数值就是取多种方法测定的平均值由于实验值的不断更新,这个数值历年略有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公认的数值是023×1023,1986年修订为0221367×flysui 01-18 20:13 ·阿伏加德罗常数之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12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02×1023这个数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两者是有区别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不是纯数,其单位为mol-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0221367×1023mol-1,这个数值还会随测定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把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不是说含有02×1023,在定义中引用实验测得的数据是不妥当的,不要在概念中简单地以/"02×1023/"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

摩尔定义中的012千克碳--12(162C)所含的原子数目就是阿佛加德罗常数 的定义值,摩尔定义中并未指定一个准确的粒子数目,因此,测定阿佛加德罗常 数就可以看成实现了摩尔单位。传统方法用碳--12的单晶体测量原子的质量、密 度和原子间距。现在阿佛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电 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 精密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N0可通过N0与晶体各参数的关系式用X射线干涉仪 测量。现在一般用纯单晶硅代替碳--12,先用质谱仪测定碳--12与硅的原子量的 比值以及硅的同位素成分,然后用浸入液体法得出硅晶体的密度。因为晶体的晶 格d和相同的波长的X射线的波长与晶格成倍数关系,可确定晶体尺寸准确的长度 比值。利用测量小位移的X射线和光学干涉仪可以直接测量硅晶体的晶格常数。 由阿佛加德罗常数N0等于分子量M与一个分子的质量m之比,得关系式: N0=M/m=M/ρv=n·M/ρфd3 注:n为单胞中的分子数,ρ为密度,d为晶格常数,φ为几何因子 1971年,美国德斯拉梯斯(Deslattes)用此法求得 N0 = 0220943×1023 mol--1 , 不确定度为1×1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