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诗词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17 13:20:55

诗词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是盛世还是乱世),是否符合诗人一向的写作风格,描写的是景还是抒发的情,是真实地写还是在比拟,哪些字用得很传神,哪些地方是转折,哪些地方更上层楼~

我现在能憋出300字都不错了

怎一个“情”字了得——柳永词《雨霖铃》赏析在北宋的词人中,柳永可以说是“情场高手”了。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在这首词中,柳永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获得的第一印象。《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情人分手时的缠绵伤感之情。昔江淹有《别赋》一文,其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可见朋友或情人之间的分别,是足以让人黯然伤神、魂断肠穿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此有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将它写足写透。柳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备尝了离别的痛苦,才有可能将《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写得这么充分的。在词的一开始,柳永便为全词创造了一种凄楚的感情基调。“寒蝉”大概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叫得是那样“凄切”,一声声地揪着离人的心。夕阳已经挨在长亭的顶边,天色快要暗下来了,却要在此时与情人分手,叫人好不凄怆。本来刚刚过去的暴雨可以作为自己留下不走的借口,但这恼人的雨却在人家最不愿意它停的时候“初歇”了。这里,“天的无情”对“人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分别当然要喝饯行酒,尽管酒菜的味道都十分好,但是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也就品尝不出其中的美味了。就在一对情人相互表达留恋之情、依依不舍的时候,那“兰舟”上的船夫却一声声地催着上路。看来最后分手的期限还是到来了。这里,“船夫的无情”也对“我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多想拉着情人的手,和她长相厮守。四目对视中,蓦然发现双方的眼里早已蓄满泪水。有千言万语要对情人倾诉,话到喉头却又硬生生地卡住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样一系列神情举止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想到自己的去路,千里烟波浩渺,到处是沉沉的“暮霭”。楚天何其广阔,谁知“我”将飘向何方?何时才能与心上人重新聚首?此时,作为词的主人公的“我”的心态,是希望天地小一点再小一点,小到只容得下他们两个。然而,楚天却是那样的“阔”。“楚天”越是“阔”,越显得情人重新聚首的渺茫。现实就是那样的无情,生生要将一对情人拆散。简单的词句中,包含着诸多的无奈,倾注着对情人的深情。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更何况分手在这个冷落凄清的秋天,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搬出“自古”的“多情”者,说明“多情”的不止我柳永一个,它是文人墨客普遍具有的一种人之常情。“冷落清秋节”给离别的场面蒙上了很厚很灰色的一层阴影。不是“情到深处”的人,是很难有这样敏感的神经触角的。都说醉酒是解脱烦闷的好方法。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李白更是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独特感受。在与情人不得不分手的愁闷当中,词人也想到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于是在他的设想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我”酒醒之后,大概已是第二天晓风吹拂残月当头的时候了。词人醉得越深,越能说明他对情人的感情之深。这一次的分手,最短的时间怕也要一年吧?在这一年当中,再吉利的“良辰”,再美好的景致,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只当它是空虚的摆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是因为旧情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随便什么东西也不可替代的。它是“良辰”也好,“美景”也罢,对“我”都不能起任何作用。只有感情十分专一的情人,才会吐露出这样的心声来的。最后,词人设想自己今后即使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话,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更与何人说?”是的,像这种风情的话语,是不能随便向其他女子去说的。这一番出自肺腑的内心表白,相信任何一位烟花女子都会为之动容,从而将自己的终身相许的。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陈师道《后山诗话》里说:柳永的词“天下咏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叶梦得《避暑录话》里更是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为什么柳永的词会流传这么广呢?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它写出了男女之间的深情,写出了人之常情。有“情”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得到广泛的传播。柳永用他的词、他的“情”赢得了烟花女子们的芳心。在当时的歌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见柳七(柳永)在歌妓们心目中的地位了。或许是出于对这位“情场高手”的报答吧?在柳永“贫病即死,家无余财”,连下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的情况下,“群妓合金葬之”。有人说,妓女们是只认得钱,不会对交往过的任何男人有真情实意的。这一点用在柳永这里显然是通不过的。因为“群妓”只有真心实意地倾慕柳永的为人,才肯在他离世之后,大家凑份子来安葬他的。人做到这个份上,正应了一句俗话,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无论是柳永的为人还是他的词,一言以蔽之,就是:怎一个“情”字了得。

诗歌赏析文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诗词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

电脑计数2798个字,是根据网上的内容自己攒的,麻烦您稍微改一改再交上去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提起宋词,不得不谈到北宋前期文人词。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北宋作为词的第一个繁荣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一流作家和作品,使词从“伶工之词”、“小道”变为“士大夫之词”、“文人词”,这一时期北宋已不再忙于战事,文治颇有成就,社会继续发展,经济繁荣,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词迅速发展起来。晏殊就是这一时期不可不提的一位词人。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诗、文、词兼擅,尤擅小令,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晏殊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和所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均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由于一生显贵,晏殊的词作主要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感触和闲愁,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晏殊的词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婉的词风,但摒除了那种猥俗和过浓的脂腻,艺术风格和婉明丽,清新含蓄。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写景重其精神,前人评为“更自神到”。语言精炼浑成。这是他的词作内容虽一般却能万口流传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写作技巧上,晏殊有所发展,且使之日臻纯熟。王国维曾有治学三境界之语,其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就出自晏殊的一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之句。这是晏殊一首以摹拟女性声口来写伤离怀人的情词,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古代诗词中,男性作家常代女性立言,摹拟女性的心理和语气来写离情、闺怨、爱情等。揣摩、代言,自魏晋以来沿习已久,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习惯。在宋代,由于词的题材的缘故,这种文学习惯更为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此词先写思妇眼中的景物,视线由外至内。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门槛外的庭院中,秋菊在清晓时蒙罩着一圈圈淡淡的烟霭,仿佛含愁低垂;兰叶上沾着一粒粒晶莹透亮的露珠,起来好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是品格的幽洁象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秋天清晨,室内悬挂的罗幕也无法抵御这秋凉寒意,连寄宿在屋檐下的燕子也双双飞将而去,将主人孤零零地撇在屋内。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词人眼中,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达意非常委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偏有那残月不懂离人之苦,从夜到晓将斜光投射到屋内来,害得主人公彻夜难眠。明点“离恨”,情感也从委婉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无识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本很自然,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词的下片继写思妇的行为与愿望,视线由近及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承接上片“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离恨”,反照“双飞”,思妇独上高楼怀远,只见昨晚西风骤起,一夜之间将楼前的碧树吹得凋零残败,思妇的怀人之心也随着远行道路延伸至天之尽头。“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将抽象的思念化为远行的道路、行人的脚步、天涯的云彩,绵绵千里,漫至天涯,揭示出词人对远人的深意笃情。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深沉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晏殊此词虽以女性声口抒怀,但无意之中却表现出士大夫的忧生叹世的苍凉感,词人写金菊的愁容、幽兰的泪珠、月光的孤独和西风的凌厉及其所带来的惆怅,虽都含有孤苦凄美的意义,但在词的结尾却因有登高望远的雄视而化解掉了。“凋碧树”和“望尽天涯路”体现出一种骨力和阔大的气象,“山长水阔知何处”还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气象,将怀人的愿望托付于远方和未来,展现出一种寥廓苍茫的高远词意和雄阔的气魄。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怎一个“情”字了得——柳永词《雨霖铃》赏析在北宋的词人中,柳永可以说是“情场高手”了。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在这首词中,柳永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获得的第一印象。《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情人分手时的缠绵伤感之情。昔江淹有《别赋》一文,其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可见朋友或情人之间的分别,是足以让人黯然伤神、魂断肠穿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此有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将它写足写透。柳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备尝了离别的痛苦,才有可能将《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写得这么充分的。在词的一开始,柳永便为全词创造了一种凄楚的感情基调。“寒蝉”大概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叫得是那样“凄切”,一声声地揪着离人的心。夕阳已经挨在长亭的顶边,天色快要暗下来了,却要在此时与情人分手,叫人好不凄怆。本来刚刚过去的暴雨可以作为自己留下不走的借口,但这恼人的雨却在人家最不愿意它停的时候“初歇”了。这里,“天的无情”对“人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分别当然要喝饯行酒,尽管酒菜的味道都十分好,但是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也就品尝不出其中的美味了。就在一对情人相互表达留恋之情、依依不舍的时候,那“兰舟”上的船夫却一声声地催着上路。看来最后分手的期限还是到来了。这里,“船夫的无情”也对“我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多想拉着情人的手,和她长相厮守。四目对视中,蓦然发现双方的眼里早已蓄满泪水。有千言万语要对情人倾诉,话到喉头却又硬生生地卡住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样一系列神情举止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想到自己的去路,千里烟波浩渺,到处是沉沉的“暮霭”。楚天何其广阔,谁知“我”将飘向何方?何时才能与心上人重新聚首?此时,作为词的主人公的“我”的心态,是希望天地小一点再小一点,小到只容得下他们两个。然而,楚天却是那样的“阔”。“楚天”越是“阔”,越显得情人重新聚首的渺茫。现实就是那样的无情,生生要将一对情人拆散。简单的词句中,包含着诸多的无奈,倾注着对情人的深情。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更何况分手在这个冷落凄清的秋天,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搬出“自古”的“多情”者,说明“多情”的不止我柳永一个,它是文人墨客普遍具有的一种人之常情。“冷落清秋节”给离别的场面蒙上了很厚很灰色的一层阴影。不是“情到深处”的人,是很难有这样敏感的神经触角的。都说醉酒是解脱烦闷的好方法。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李白更是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独特感受。在与情人不得不分手的愁闷当中,词人也想到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于是在他的设想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我”酒醒之后,大概已是第二天晓风吹拂残月当头的时候了。词人醉得越深,越能说明他对情人的感情之深。这一次的分手,最短的时间怕也要一年吧?在这一年当中,再吉利的“良辰”,再美好的景致,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只当它是空虚的摆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是因为旧情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随便什么东西也不可替代的。它是“良辰”也好,“美景”也罢,对“我”都不能起任何作用。只有感情十分专一的情人,才会吐露出这样的心声来的。最后,词人设想自己今后即使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话,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更与何人说?”是的,像这种风情的话语,是不能随便向其他女子去说的。这一番出自肺腑的内心表白,相信任何一位烟花女子都会为之动容,从而将自己的终身相许的。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陈师道《后山诗话》里说:柳永的词“天下咏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叶梦得《避暑录话》里更是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为什么柳永的词会流传这么广呢?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它写出了男女之间的深情,写出了人之常情。有“情”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得到广泛的传播。柳永用他的词、他的“情”赢得了烟花女子们的芳心。在当时的歌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见柳七(柳永)在歌妓们心目中的地位了。或许是出于对这位“情场高手”的报答吧?在柳永“贫病即死,家无余财”,连下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的情况下,“群妓合金葬之”。有人说,妓女们是只认得钱,不会对交往过的任何男人有真情实意的。这一点用在柳永这里显然是通不过的。因为“群妓”只有真心实意地倾慕柳永的为人,才肯在他离世之后,大家凑份子来安葬他的。人做到这个份上,正应了一句俗话,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无论是柳永的为人还是他的词,一言以蔽之,就是:怎一个“情”字了得。

古诗词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

中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魅力广泛,它的包含的内容特别多,是我们具有深深的意。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拜托。。。才30分。。。你拷贝谁的不是拷贝,别人的和我们自己写的都不是你的,有什么区别么?。。。再说是选修你根本不用这么重视,别说我自己写200字,老师20字基本都不会仔细看你的。安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凉州词 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诗句中改变词性也是常见的。例如: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中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句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一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象叠起的青钱。还有名词当作形容词的,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和"春"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成了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这两句的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还有动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副词用的,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所以读诗词更讲究"咬文嚼字",咬出文外之义,嚼出字外之意。各种版本的注释也不尽一致,还要靠读者自己多琢磨。三 第三个难点是弄通古语、典故。用古语、典故状物、写景、伤时、感事、酬谊、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传统和特点。读一首诗或词,若不把其中的古语、典故等原委弄明白,就不能理解全诗(词)的含义,更谈不上领略其意境和艺术构思。例如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是诗人为他的好友贺知章还乡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贺知章在朝庭官居太子宾客,故称贺宾客;贺是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属越地,故云归越。镜湖就是绍兴的鉴湖;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故曰:"狂客归舟逸兴多"。诗的后两句用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喜爱白鹅,山阴有一道士,请他写《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以所养的一群白鹅为报酬。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工草隶,亦是山阴人。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又将在山阴发生了。现在有的学书法的同志,把这首诗写成条幅送人。若是送给离退休好友,没问题;若是送给在职的就不适合了,因为贺知章是向朝庭请渡为道士而还乡的。若是对方也爱好书法,很相称;否则就显得勉强了。 白居易遭权贵所忌,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唱和他的好朋友元稹《放言五首》,写了一组政治抒情诗,亦名《放言五首》。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每一首中都引用典故或古代警语名句,宣泄不满和劝导朋友。文化大革命中的"九一三"之后,社会上曾传抄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诗除了以"试玉"、"辨材"作比喻,表示受诬陷的人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外,还举了两个历史故事。一个是周公佐成王,当时曾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一个是西汉末年王莽"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假,代汉篡权才是他的真面目。读者若不弄清这两个典故,就很难理解这诗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放言》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第一句的"倚伏"二字,系引自《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这一警语名句的简化,意思同现在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差不多。第二句的"尘网"是把现实世界看作束缚人的罗网的意思。陶潜《归田园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四句中的"手藏钩",是古代一种将钩藏在手中叫别人猜的游戏。第五句中的"龟灵"是占龟卜卦虽然灵验的意思;"刳肠"即开膛剖肚之患。第六句中的"马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典故的简称。读者如果不把这些词的原委和含义弄明白,就很难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祸福观,以及诗人遭受打击之后的政治上不服输的精神。 有一点古籍基础的人,对诗中的古语、典故比较好理解些,但也不能对所有这些一看就明白,因此读诗词时就要好好读注释。

怎一个“情”字了得——柳永词《雨霖铃》赏析在北宋的词人中,柳永可以说是“情场高手”了。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在这首词中,柳永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获得的第一印象。《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情人分手时的缠绵伤感之情。昔江淹有《别赋》一文,其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可见朋友或情人之间的分别,是足以让人黯然伤神、魂断肠穿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此有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将它写足写透。柳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备尝了离别的痛苦,才有可能将《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写得这么充分的。在词的一开始,柳永便为全词创造了一种凄楚的感情基调。“寒蝉”大概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叫得是那样“凄切”,一声声地揪着离人的心。夕阳已经挨在长亭的顶边,天色快要暗下来了,却要在此时与情人分手,叫人好不凄怆。本来刚刚过去的暴雨可以作为自己留下不走的借口,但这恼人的雨却在人家最不愿意它停的时候“初歇”了。这里,“天的无情”对“人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分别当然要喝饯行酒,尽管酒菜的味道都十分好,但是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也就品尝不出其中的美味了。就在一对情人相互表达留恋之情、依依不舍的时候,那“兰舟”上的船夫却一声声地催着上路。看来最后分手的期限还是到来了。这里,“船夫的无情”也对“我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多想拉着情人的手,和她长相厮守。四目对视中,蓦然发现双方的眼里早已蓄满泪水。有千言万语要对情人倾诉,话到喉头却又硬生生地卡住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样一系列神情举止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想到自己的去路,千里烟波浩渺,到处是沉沉的“暮霭”。楚天何其广阔,谁知“我”将飘向何方?何时才能与心上人重新聚首?此时,作为词的主人公的“我”的心态,是希望天地小一点再小一点,小到只容得下他们两个。然而,楚天却是那样的“阔”。“楚天”越是“阔”,越显得情人重新聚首的渺茫。现实就是那样的无情,生生要将一对情人拆散。简单的词句中,包含着诸多的无奈,倾注着对情人的深情。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更何况分手在这个冷落凄清的秋天,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搬出“自古”的“多情”者,说明“多情”的不止我柳永一个,它是文人墨客普遍具有的一种人之常情。“冷落清秋节”给离别的场面蒙上了很厚很灰色的一层阴影。不是“情到深处”的人,是很难有这样敏感的神经触角的。都说醉酒是解脱烦闷的好方法。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李白更是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独特感受。在与情人不得不分手的愁闷当中,词人也想到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于是在他的设想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我”酒醒之后,大概已是第二天晓风吹拂残月当头的时候了。词人醉得越深,越能说明他对情人的感情之深。这一次的分手,最短的时间怕也要一年吧?在这一年当中,再吉利的“良辰”,再美好的景致,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只当它是空虚的摆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是因为旧情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随便什么东西也不可替代的。它是“良辰”也好,“美景”也罢,对“我”都不能起任何作用。只有感情十分专一的情人,才会吐露出这样的心声来的。最后,词人设想自己今后即使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话,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更与何人说?”是的,像这种风情的话语,是不能随便向其他女子去说的。这一番出自肺腑的内心表白,相信任何一位烟花女子都会为之动容,从而将自己的终身相许的。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陈师道《后山诗话》里说:柳永的词“天下咏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叶梦得《避暑录话》里更是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为什么柳永的词会流传这么广呢?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它写出了男女之间的深情,写出了人之常情。有“情”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得到广泛的传播。柳永用他的词、他的“情”赢得了烟花女子们的芳心。在当时的歌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见柳七(柳永)在歌妓们心目中的地位了。或许是出于对这位“情场高手”的报答吧?在柳永“贫病即死,家无余财”,连下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的情况下,“群妓合金葬之”。有人说,妓女们是只认得钱,不会对交往过的任何男人有真情实意的。这一点用在柳永这里显然是通不过的。因为“群妓”只有真心实意地倾慕柳永的为人,才肯在他离世之后,大家凑份子来安葬他的。人做到这个份上,正应了一句俗话,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无论是柳永的为人还是他的词,一言以蔽之,就是:怎一个“情”字了得。

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是盛世还是乱世),是否符合诗人一向的写作风格,描写的是景还是抒发的情,是真实地写还是在比拟,哪些字用得很传神,哪些地方是转折,哪些地方更上层楼~

诗词散文鉴赏论文3000字怎么写

初识苏东坡还是从他那首《水调歌头》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像是在初中的课本里的,觉得这首词里有种很高远的境界,淡淡的愁里透出股人生的淡定。特别是那最后一句影响最深,记得当时还是好多流行歌曲里唱的。后来学了越来越多的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文,对他的生平也了解得越来越多,喜爱之情与日俱增。  我初中时很喜欢小说,高中时才开始看看散文,那是受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影响,觉得散文竟能写得如此之好。还记得高二暑假借了本余秋雨的散文精选集,晚上一个人在灯下读。窗外夜色如水,虫声唧唧,窗内拥灯夜读,在乡村的环境中有种无比的惬意,现在想来都是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当读到《苏东坡突围》时都是热泪盈眶,为他的命运悲不平,为他的旷达所激动。记得当时最后那段话,我读了又读,现在想来言犹在耳: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样评价他毫不为过,他以一种无人能及的大气环视周围的一切,在颠沛流离中不失人生的淡定。  林语堂曾言: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从苏东坡的一生经历看他的成就,就会对他有更深的认识。他少时高中进士,可谓才华横溢,踏入仕途后曾书《思治论》,体现文韬武略。但因政见不合,他屡次主动请求外放。在密州(应该是后来又贬到此地时吧),他写下拉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读到这首词时,有满怀的慷慨激昂。特别是最后那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让我深深感受到那种豪情与壮志。苏东坡的才气是无人能比的,而这也使他被人嫉,最终因“乌台私案”而贬官黄州,也正是在那里,他叹了口气,道出了:人生识字忧患始。但也是从那里起,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转向老庄和佛禅寻求解脱,也是在那里,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楚地记得这是当时高二学的诗,当时放在一起的还有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别的一些词,但相比之下,气势与境界就相差很大了。他这一贬就永没起身,离了朝廷,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先是辗转于扬州、定州,最后被贬到了当时的荒蛮之地广西岭南,以至于海南岛。但的心境却越来越旷达,他把老庄哲学从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的立场看待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及世间是是非非的观照方法,与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顺乎自然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他没有像许多文人那样,在抑郁中苦捱时日,而是随遇而安,很快能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并自得其乐。他一次与弟子由的对话中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哲学,也可以看出他的心境。即使在贬到岭南后,他还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自从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就回家过两次,一次失怙,一次丧母,一生中在各地辗转流离,但他却说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处即吾乡。我想如果让我离家三年我会是什么感觉,会忍不住地思念亲人,怀念朋友。我是恋旧的人,那些老朋友在我心里总是最好的,到了一地我也会有好多的新朋友,但我没有那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满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与清旷。我还是我,所以才会赞叹他一贬再贬后的淡定,壮志难酬后的豁达。  其实使我感慨最深的作品还是他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微微的悲凉中充满了豁达与坦荡,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被无数人所向往,这和他另外一首诗意境很像: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他把老庄的旷远和禅宗的淡定都渗透在了他的诗词文里。我有好几本日记的扉页都题有这首词,也是用来在忧愁烦闷是激励自己的吧,其实这是一种求之难得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一次见一qq好友的签名档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禁又感慨一番。  苏轼最终在宋徽宗大赦时得以北归,但长期流放的折磨和长途跋涉的艰辛使他一病不起,在归程中静静地走了。他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对人生的淡定让后人一直仰望。苏轼是一千年来历代人都热爱的大诗人,值得所有人敬爱。

拜托。。。才30分。。。你拷贝谁的不是拷贝,别人的和我们自己写的都不是你的,有什么区别么?。。。再说是选修你根本不用这么重视,别说我自己写200字,老师20字基本都不会仔细看你的。安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凉州词 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诗句中改变词性也是常见的。例如: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中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句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一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象叠起的青钱。还有名词当作形容词的,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和"春"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成了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这两句的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还有动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副词用的,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所以读诗词更讲究"咬文嚼字",咬出文外之义,嚼出字外之意。各种版本的注释也不尽一致,还要靠读者自己多琢磨。三 第三个难点是弄通古语、典故。用古语、典故状物、写景、伤时、感事、酬谊、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传统和特点。读一首诗或词,若不把其中的古语、典故等原委弄明白,就不能理解全诗(词)的含义,更谈不上领略其意境和艺术构思。例如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是诗人为他的好友贺知章还乡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贺知章在朝庭官居太子宾客,故称贺宾客;贺是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属越地,故云归越。镜湖就是绍兴的鉴湖;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故曰:"狂客归舟逸兴多"。诗的后两句用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喜爱白鹅,山阴有一道士,请他写《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以所养的一群白鹅为报酬。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工草隶,亦是山阴人。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又将在山阴发生了。现在有的学书法的同志,把这首诗写成条幅送人。若是送给离退休好友,没问题;若是送给在职的就不适合了,因为贺知章是向朝庭请渡为道士而还乡的。若是对方也爱好书法,很相称;否则就显得勉强了。 白居易遭权贵所忌,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唱和他的好朋友元稹《放言五首》,写了一组政治抒情诗,亦名《放言五首》。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每一首中都引用典故或古代警语名句,宣泄不满和劝导朋友。文化大革命中的"九一三"之后,社会上曾传抄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诗除了以"试玉"、"辨材"作比喻,表示受诬陷的人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外,还举了两个历史故事。一个是周公佐成王,当时曾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一个是西汉末年王莽"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假,代汉篡权才是他的真面目。读者若不弄清这两个典故,就很难理解这诗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放言》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第一句的"倚伏"二字,系引自《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这一警语名句的简化,意思同现在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差不多。第二句的"尘网"是把现实世界看作束缚人的罗网的意思。陶潜《归田园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四句中的"手藏钩",是古代一种将钩藏在手中叫别人猜的游戏。第五句中的"龟灵"是占龟卜卦虽然灵验的意思;"刳肠"即开膛剖肚之患。第六句中的"马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典故的简称。读者如果不把这些词的原委和含义弄明白,就很难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祸福观,以及诗人遭受打击之后的政治上不服输的精神。 有一点古籍基础的人,对诗中的古语、典故比较好理解些,但也不能对所有这些一看就明白,因此读诗词时就要好好读注释。

哈哈,我告诉你,不会有人给你写的。顶多是搜。不信你看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