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企业会计准则论文题目要求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08:40:29

企业会计准则论文题目要求怎么写

百度的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3、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4、论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5、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 6、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 7、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货币计量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9、论电于商务及其与会计软件的整合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会计问题的研究 12、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控制研究 14、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若会计问题 16、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探讨 1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21、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2、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2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24、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2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试论重组会计 27、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问题的思考 29、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0、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31、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2、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33、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4、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问题的思考 36、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37、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3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39、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40、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1、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4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这是我毕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的会计专业论文写作指导提纲,没有电子版的只能给你打出来了。都是我的亲身感受要仔细看啊。1 关于选题,要选择有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要选择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改革和创新方面的新课题以及企业在会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需要解决的新问题。2 在选题之前,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个人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上能为自己提供的条件。从主观上说,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特长,在校学习几年来,对专业课总有一个或几个方面学的比较扎实,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展,那就尽可能的在这些方面选择课题,这样才有可能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其次要考虑自己对问题的兴趣,对课题有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使自己对课题不断认识,从而更加激发自己对课题的兴趣,这样就容易出成果。3 选题要适中。包括选题的难易度要适中和选题的大小要适中两个方面。掌握难易度要防止两种倾向:一个是防止急于求成,想搞出非常有分量的论文,于是选题的难度过高,选题难度过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起步艰难。即使开头较为顺利,随着问题的深入,难度也会逐渐加大。结果使自己丧失了信心。二是要防止缺乏自信心,选题难度偏低。如果自己某一方面的只是比较扎实,平时在资料方面有所积累,甚至对某些问题的认识颇有见地,但却不敢攀登,这样会失去发挥自己特长,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机会!给你一些论文选题方向:一 会计部分的1关于会计理论结果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启示 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的思考 5试论人力资源 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6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7试论重组会计 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的思考 9会计目标等等二财务管理部分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4经营者薪酬计划 5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6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关于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8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等等三管理会计部分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5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四审计部分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等等五会计电算化部分这部分我有些同学有写的,可能是会计基础专业课不扎实牢固吧才选择这类的题目。你可以看看你电算化的书里面找点资料。PS:我的论文题目是《有关无形资产会计计量问题的探讨》,还是那句话,先从兴趣出发,我对无形资产这块感觉很有意思,就写了,感觉也很不错呢!

企业会计准则论文题目要求

这是我毕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的会计专业论文写作指导提纲,没有电子版的只能给你打出来了。都是我的亲身感受要仔细看啊。1 关于选题,要选择有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要选择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改革和创新方面的新课题以及企业在会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需要解决的新问题。2 在选题之前,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个人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上能为自己提供的条件。从主观上说,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特长,在校学习几年来,对专业课总有一个或几个方面学的比较扎实,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展,那就尽可能的在这些方面选择课题,这样才有可能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其次要考虑自己对问题的兴趣,对课题有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使自己对课题不断认识,从而更加激发自己对课题的兴趣,这样就容易出成果。3 选题要适中。包括选题的难易度要适中和选题的大小要适中两个方面。掌握难易度要防止两种倾向:一个是防止急于求成,想搞出非常有分量的论文,于是选题的难度过高,选题难度过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起步艰难。即使开头较为顺利,随着问题的深入,难度也会逐渐加大。结果使自己丧失了信心。二是要防止缺乏自信心,选题难度偏低。如果自己某一方面的只是比较扎实,平时在资料方面有所积累,甚至对某些问题的认识颇有见地,但却不敢攀登,这样会失去发挥自己特长,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机会!给你一些论文选题方向:一 会计部分的1关于会计理论结果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启示 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的思考 5试论人力资源 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6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7试论重组会计 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的思考 9会计目标等等二财务管理部分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4经营者薪酬计划 5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6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关于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8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等等三管理会计部分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5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四审计部分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等等五会计电算化部分这部分我有些同学有写的,可能是会计基础专业课不扎实牢固吧才选择这类的题目。你可以看看你电算化的书里面找点资料。PS:我的论文题目是《有关无形资产会计计量问题的探讨》,还是那句话,先从兴趣出发,我对无形资产这块感觉很有意思,就写了,感觉也很不错呢!

很多的这种,什么方向都可以实现

会计专业方面的题目很广的,你学校那边没有范围吗

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论文题目要求

一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时间,背景和意义 1(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时间 1(二)新准则出台的历史背景 1(三)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意义 2二、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2(一)第一个层次,它是起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 2(二)第二个层次,主要是38项具体准则 21、一般业务准则 2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33、报告准则 3(三)第三个层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3三、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 3(一)基本准则有所变更 3(二)存货管理办法发生变革 4(三)计量基础有了较大的变革 4(四)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重大改变 4四、针对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思索 5(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引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5(二)新准则有些定义虽然明确,需要会计人员好好理解和学习 5(三)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化了会计的功能 5(四)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 从容面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 5

百度的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3、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4、论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5、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 6、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 7、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货币计量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9、论电于商务及其与会计软件的整合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会计问题的研究 12、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控制研究 14、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若会计问题 16、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探讨 1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21、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2、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2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24、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2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试论重组会计 27、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问题的思考 29、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0、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31、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2、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33、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4、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问题的思考 36、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37、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3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39、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40、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1、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4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和核算的探讨2、 加强工资核算和管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研九3、 关于目标成本的研究4、 会计准则的性质与会计准则的完善5、 不确定性及其对会计管理的影响6、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7、 网络环境下的收入确认与控制问题8、 我国企业会计的基本目标及实现路径9、 关于责任成本核算的研究10、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反腐倡廉11、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1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13、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14、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信性15、论稳健原则16、稳健原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17、论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18、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9、存货的管理问题20、存货计价与存货控制21、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实问题22、论企业折旧问题23、论加速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论文题目要求高吗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 [论文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经济后果;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财务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的经济决策的正确程度,从而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选择企业会计政策,可以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而这些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 一、会计政策选择及相关问题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会计政策既包括总的、指导性的会计原则,也包括相对具体的、体现会计原则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决定了会计方法,会计方法体现着会计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会计政策的基本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会计政策的初步定义:会计政策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程序)。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特点。“会计政策”侧重指政策内容(原则、方法或程序)本身,而“会计政策选择”则侧重指政策的形成、修正及调整的过程,即任何会计政策都是政策选择的结果。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范围内(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其他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选择不是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而是一种整体优化。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受统一的政策思想指导。(2)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作出选择,而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影响 (一)短期投资期末计价会计政策的选择 1.短期投资跌价损失确认的标准与会计处理。对于短期投资未实现的损失,会计处理上有两种方法:一是计人当期损益;二是作为股东权益的减项。由于短期投资通常是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因此,期末对市价与成本的差额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均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借记“投资损益”,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市价回升,按回升金额冲减前期确认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但市价回升幅度较大超过上期确认的损失,冲减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到零为止,冲减时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记“投资收益” 2.短期投资期末计价会计政策的评价。(1)成本法。按成本法计价较为客观,实务操作简便,也可以避免由于短期投资期末计价产生的对外投资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问题,在市价波动不大或短期投资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小时,采用成本法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披露带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1)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往往不能代表短期投资的变现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企业财务状况。2)在市场价格变动的情况下,相同的资产往往由于取得的时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从而使资产负债表的汇总合计失去可比的基础,难于解释其正确的含义。3)在短期投资市场变动情况下,容易出现虚增或虚减资产的现象。(2)市价法。在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并且短期投资占流动比重较大时,采用市价法能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尽管市价法具有上述优点,却同样有其不足之处:1)市价处于经常变动中,市价法不能绝对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2)将未实现的收益记入账簿,不符合稳健性原则,而且将虚增当期利润,多交所得税。3)将未实际发生的投资损失记入账簿,也将虚减企业利润。4)用市价计量短期投资,动摇了历史成本这一传统会计计量基础,其真实性不便于检验。(3)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优点主要有:一是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以扣除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反映,不会高估资产,可使资产计量较为客观、明确。当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也有着其本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一是会计理论不一致,表现为确认损失与确认收益不一致;二是方法相对烦琐,不便于操作。 (二)材料计价会计政策的选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平均法等不同的方法。先进先出法,就是假设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或耗用,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次序对发出或耗用的存货按最先购入存货的成本(即购入价格)计价。这样,在把材料费用转入成本时,根据材料的入库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先入库材料费用先转出计入产品成本。先进后出法或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假设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或耗用,在把材料费用转入成本时,把后入库的材料费用先计入产品成本。平均计算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是将进库材料的费用平均摊在单位材料上计人成本,即先计算库存材料的平均价格,把生产耗用的材料按平均单价计入产品成本。采用不同的材料计价方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的高低不同,企业利润额的多少及应交所得税的多少也不同。在材料价格不断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材料计价政策的选择,将成本调整到最高位,把利润总额调到最低,使按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所计算的所得税相应减少。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结转材料成本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重,平均法次之,后进先出法最轻。所以,若在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后进先出法计算结转材料成本,以节约税负。在材料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若材料价格上下波动,则可选择平均法。这样,作为理财手段,企业可通过不同材料计价方法的选择来调高成本,节约税负,并用节约的资金再投资,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加速资金的周转。 (三)折旧政策的选择。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及行业财会制度规定的企业计算折旧的方法,除采用平均年限法外,还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折旧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产品成本中去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每期计算的折旧额是一个相等的平均数,所以使用年限是影响折旧额的唯一因素。加速折旧法或叫成本递减法,就是使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期内尽快得到补偿,在这种方法下,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是不等的,在其使用早期提得较多,使用后期提得较少。我国现行的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不同,会造成年折旧额的提取不同,计人产品成本中的折旧费用不同,从而影响利润额受抵减的程度,造成所得税负的轻重不同。无论采用的折旧年限是多少,折旧方法是哪种,当每年的获利水平相同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交纳的所得税总额是相等的,但每年的税负轻重不同。在相同的折旧年限内,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每年提取的折旧额不同,对税负的影响不同。在平均使用年限法下,每年的折旧额相等,每年的纳税额相等;而加速折旧法下,每年的折旧额不等,税负不同,早期提取的折旧额多而税负减轻,后期提取的折旧额少而税负加重,但应交纳的所得税总额和平均法下是相等的。所以,加速折旧实际上是推迟了纳税时间。尽管早期减轻的税负与后期加重的税负在数额上是相等的,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企业减轻税负在前,加重税负在后,这使企业犹如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增加了现金流人的现值。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期,采用加速折旧实际上就是节约税负,对企业是有利的。在现阶段,加速折旧方法的使用被限制在一些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企业,但新制度在规定折旧年限时,规定了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所以企业还可以通过不同年限选择达到节税目的。[ 三、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趋向于为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利益集团的需要。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司已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雇员等,他们都作出了特殊投资。所有在企业从事业务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各方,为了尽可能维护其自身的利益都需要了解备选会计政策对其利益的影响程度。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得不综合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从中获取自己的那部分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效果将越来越注重整体优化。企业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各项看似独立的会计政策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各项会计政策发挥的各自效用却未必一致,由于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时所处的环境不同,从单一动机出发进行的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效用往往十分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本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结合会计的职业判断,根据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的基本原理,寻找或创立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对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最优化会计政策组合。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可以预见,在以会计准则建设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全面建立以后,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有关部门与机构执法力度的提高,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提出新的要求。 (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揭示程度将越来越规范。会计政策揭示是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会计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随着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披露规范的不断完善,今后我国企业将在遵循其他报表信息揭示的一般原则下,更加注重企业会计政策揭示的重要性、明晰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公正性,使企业会计政策的披露越来越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探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完全替代,还是并列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到底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应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情况来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和意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明确我国实施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都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指导思想不同。在国外,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侧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比较抽象简略;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其内容比较直观、具体。 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由于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由于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需要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正确选择,需要较多的专业判断,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不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原理进行判断选择,只要机械地照搬条文就可以了,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自然比较低。 二、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一)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资本的加速流动使资本的所有者越来越远离他们投资的企业,加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远离投资企业的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相关、可靠的信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会计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及时透明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前提和保证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以规则为导向,具有强制性,因而制度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经济业务。而现实的经济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制度的规定对于层出不穷的经济业务始终是“滞后”的,也就难以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相反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它规定的是概念和意义,当准则未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时,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新问题,这使得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更具有灵活性。 转(二)国际趋同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全球六家主要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2003年2月12日发布了一份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调查报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报告——2002年全球调查》。该项调查有一个调查选项就是:是否有直接采用或者是使本国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计划。在59个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95%(有56个国家和地区)有意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3%(有2国)已经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2%(有54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打算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者是向其趋同,只有5%无意于接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表明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我国也选择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方向,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一套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所以在采用会计准则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做法的情况下,再采用以前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做法不符合国际趋同的大环境。 三、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特别是2003年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换届以后,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界、学术界等组成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我们这种纯政府模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二)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规定组成。新会计准则体系构成 (三)会计准则操作性的增强。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三部分: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指南和具体准则讲解。 具体准则指南其实就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讲解,虽不如会计制度那么详细,但相对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来说足以对具体准则进行理解,而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实际造成了准则的指南和会计制度在很大部分上的重复,所以在完善准则指南的前提下,取消会计制度其实是完全可行的。 (四)政府部门的努力。 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因此做好相关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十分重要。财政部会计司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召开的各省市财政厅会计处长座谈上,会计司就促进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若干拟采用的宣传措施供与会人员讨论。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将对全国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7万多名注册会计师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使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极大地提高我国整个会计队伍的素质,也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铺平了道路。 (五)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领导人在会上纷纷表示,为了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将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今后一段时间,要把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另外,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改进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由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中注协、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与信息中心五方联合组织开发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于2006年2月16日正式运行。这些措施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证。 四、结论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会计准则本身的完善程度,还是外部条件的准备,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时机都已经比较成熟。当然如同执行新会计准则一样,它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企业可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以便企业内部人员更快、更好地应用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孙铮、刘浩,“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上海证券报》,2; 石丽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4; 张东扣、王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会计)》,4; 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使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也在飞速发展,会计理论也在日益完善。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由于我国经济的特殊性,新会计准则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等问题上还存在着差异,但我国的会计工作开始往国际化迈进,已是不争的事实。  新旧会计准则交替,在资本市场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公允价值”了,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允价值已经运用得较为普遍。此次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是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亮点之一。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虽然它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还难以预测得很具体。  一、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运用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的会计信息新理念。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环境和会计环境,尤其是在具体的操作上,更体现了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开创性地在基本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基本准则具有强制约束力,它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写入基本准则中,说明了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决心和力度,比如,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体现在企业当期损益中。这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对企业资产价值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公允价值是指双方在理智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平等且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存在活跃的市场,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新的会计准则一方面公允价值只是作为计量属性的一种,和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并存;另外对于公允价值的应允前提,也规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再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不允许被滥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中能否成功运用公允价值,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所以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内涵、计量与报告方法都很陌生。为了尽量避免因认识不足而产生的盲目运用,应首先使会计人员在理论上对公允价值加以认识和理解,掌握公允价值的内涵和应用的意义,使这种计量模式起到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作用。另外,公允价值的确定也依赖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近期市场交易价格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因此判断的结论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管理层主观意志的影响,高管人员的诚信度和道德观就会左右计量的结果;而且主观判断也考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参差不齐,也会导致判断结果缺乏公允性。在现实会计环境下,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持谨慎态度仍是最优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都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此外,由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在实际应用中遵从会计准则的规定,灵活运用,在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向完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过渡。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活跃市场还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不但会使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而且有可能使其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关键。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完善法制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公司治理,努力提高相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我国从实质上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有利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对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论文怎么写

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会计史上的里程碑,但新准则的简约化也使得弹性空间加大,对职业判断具有更高的依赖性。本文通过分析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的关系,指出了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3 标题:或有事项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项的意义和种类,掌握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内容:1、或有事项的涵义与种类;2、或有事项的确认;3、或有事项的计量;4、或有事项的帐务处理及披露;5、或有事项准则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1996、3,“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林斌;《会计研究》”关于我国或有事项准则的有关问题“,宣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2003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万宇洵编著,2003年,湖南大学出版社;《上海会计》”试谈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王锡岚等。 4 标题: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会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熟练运用其要求处理实际问题。 内容:1、会计调整事项的涵义和内容;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3、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4、会计估计变更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5、会计差错更正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6、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改进建议。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制定,相应学习辅导资料及继续教育的教材,《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万宇洵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各种会计杂志上相关论文。 5 标题:实质量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分析目的:结合实际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精神,旨在会计实践中灵活加以运用。 内容:1、实质重于形式为什么是修正性原则(要义);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确认收入时的表现;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的表现;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确认资产时的表现;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其他方面的运用;6、对该原则在具体准则中进一步体现的建议。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制定,“实质重于形式探析”万宇洵,《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期;近几年来有关财会杂志上相关文章。 6 标题: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体现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则的要义,融会贯通其在会计实践中的运用。内容:1、重要性原则的要义分析;2、重要性原则在干具体准则中的体现;3、具体准则中重要性原则表现的分析;4、进一步完善我国具体准则的建议。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几年来有关会计杂志的相关论文。

首先我们要了解会计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科学性  会计毕业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以会计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要立论客观、论据可靠充分、论证严密有力  (二)创新性  会计毕业论文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在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践等方面解决了前人长期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及提出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或新的理论模型  (三)应用性  会计毕业论文应取材于会计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会计实践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活动  其次做好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  (一) 搜集资料  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财会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如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财务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都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得  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网络,查找文献资料利用该途径搜集资料应熟悉图书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同时,尽可能"上机"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二) 核实整理资料  对搜集到的材料首先要认真加以鉴别,查清各种指标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保证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然后认真刻苦研究,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对资料进行筛选,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拟定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草拟会计毕业论文提纲的过程,是整理思想、进行构思的过程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毕业论文写作少走弯路会计毕业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毕业论文提纲要列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  会计毕业论文的提纲拟订以后,为将要写成的论文描绘了一个轮廓,或者说画出了一幅蓝图  最后开始写作会计论文  写作要求介绍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反复思考,形成论点写作财务会计毕业论文,就是要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题突出,论点明确写好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各方面的论证例证,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会计毕业论文的论述要开门见山,突出主要观点,毕业论文的论点要鲜明  层次分明,详简适当写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要注意体系结构的安排毕业论文内容的叙述,要有简有详至于作者的新意,有争论的观点,则要讲透,绝不吝惜笔墨  注意书写规格,讲究语法会计毕业论文前面要列出目录,文后要写出引文注释和主要参考书目如果毕业论文较长,文章本身可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几部分,另外写出内容提要行文要讲究语法,防止文句不通、用词不当  会计毕业论文初稿写成后,必须认真加以修改,这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的修改可以说是无止境的,大至问题提得是否鲜明确切、结构层次是否严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标点符号的推敲运用一篇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是需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的(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探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完全替代,还是并列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到底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应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情况来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和意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明确我国实施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都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指导思想不同。在国外,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侧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比较抽象简略;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其内容比较直观、具体。 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由于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由于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需要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正确选择,需要较多的专业判断,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不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原理进行判断选择,只要机械地照搬条文就可以了,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自然比较低。 二、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一)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资本的加速流动使资本的所有者越来越远离他们投资的企业,加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远离投资企业的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相关、可靠的信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会计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及时透明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前提和保证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以规则为导向,具有强制性,因而制度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经济业务。而现实的经济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制度的规定对于层出不穷的经济业务始终是“滞后”的,也就难以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相反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它规定的是概念和意义,当准则未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时,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新问题,这使得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更具有灵活性。 转(二)国际趋同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全球六家主要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2003年2月12日发布了一份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调查报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报告——2002年全球调查》。该项调查有一个调查选项就是:是否有直接采用或者是使本国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计划。在59个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95%(有56个国家和地区)有意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3%(有2国)已经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2%(有54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打算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者是向其趋同,只有5%无意于接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表明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我国也选择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方向,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一套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所以在采用会计准则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做法的情况下,再采用以前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做法不符合国际趋同的大环境。 三、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特别是2003年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换届以后,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界、学术界等组成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我们这种纯政府模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二)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规定组成。新会计准则体系构成 (三)会计准则操作性的增强。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三部分: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指南和具体准则讲解。 具体准则指南其实就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讲解,虽不如会计制度那么详细,但相对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来说足以对具体准则进行理解,而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实际造成了准则的指南和会计制度在很大部分上的重复,所以在完善准则指南的前提下,取消会计制度其实是完全可行的。 (四)政府部门的努力。 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因此做好相关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十分重要。财政部会计司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召开的各省市财政厅会计处长座谈上,会计司就促进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若干拟采用的宣传措施供与会人员讨论。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将对全国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7万多名注册会计师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使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极大地提高我国整个会计队伍的素质,也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铺平了道路。 (五)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领导人在会上纷纷表示,为了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将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今后一段时间,要把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另外,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改进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由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中注协、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与信息中心五方联合组织开发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于2006年2月16日正式运行。这些措施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证。 四、结论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会计准则本身的完善程度,还是外部条件的准备,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时机都已经比较成熟。当然如同执行新会计准则一样,它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企业可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以便企业内部人员更快、更好地应用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孙铮、刘浩,“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上海证券报》,2; 石丽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4; 张东扣、王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会计)》,4; 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