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明清史论文选题有哪些问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6 00:34:19

明清史论文选题有哪些问题及答案

可以评价一下明清时期的帝王或者政策

明清史论文选题有哪些特点及答案

你想写那个方面的?历史也有很多分类,思想史、书法史、政治史、经济史等等,你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呢?

可以讨论一下明朝末年,朝内党派林立、人心涣散,北方战事不断,东北清军入关,西北各路民军起义,反而无人过问的江、浙一带经济蓬勃发展,自由通商、进出口贸易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逐渐萌芽。正史上都有记载,有史料可查。

还好意思说你是本科生,写论文还要别人给提供题目,不知道你上学时都干什么了。

可以评价一下明清时期的帝王或者政策

明清史专题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明清公主:最恨生在帝王家

可以讨论一下明朝末年,朝内党派林立、人心涣散,北方战事不断,东北清军入关,西北各路民军起义,反而无人过问的江、浙一带经济蓬勃发展,自由通商、进出口贸易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逐渐萌芽。正史上都有记载,有史料可查。

明清时期榆林城遭受流沙侵袭的历史记录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 元明清时期云南的外地移民 试论明清时期河南城镇发展的特点 明清时期华北宗族的发展——以山西洪洞刘氏为例 明清时期华北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历史反思 乡土医神: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的华佗信仰研究 明清时期闽北乡族地主经济

可以评价一下明清时期的帝王或者政策

明清文学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有分也没有用啊,,又没说要求!!~~~~~~~~~~~~~~~ ~~~~~~~~~~~~~~~~~~~~~

1、 在艺术节奏上达到最高美学韵致的,当推赤壁之战的描写了。早在赤壁之战正式打响之前,罗贯中就已匠心独运地设置了多层艺术丘壑,在文势上节奏鲜明地呈现出一起三伏的艺术落差:先通过曹操挥师穷追刘备,当阳一战使刘备几陷绝境;接着写曹操驰书孙权会猎于江夏,近置刘备于倒悬之危,把战争的气氛一下子渲染到了白热化的紧张程度。然后笔势一转,徐徐降温,渐露转机,乃至静谧——先是鲁肃来江夏吊丧,并陪同诸葛亮至柴桑晋见孙权。再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促其坚定抗曹信心,结成孙刘联军,使联吴抗曹的战略得以实现,刘备也随之转“寇”为“主”,彻底解除了被“剿”之危。最后是在曹军进逼赤壁,两岸战云密布的情况下,奇异地出现了周瑜和诸葛亮的施计斗智,周瑜大宴宾客,孔明草船借箭,庞统西山庵诵兵书,曹操临江横槊赋诗等欢愉、舒缓的场面。尤其是孔明率草船逼进曹营借箭时,插入了词意婉艳的《大雾垂江赋》,更给人在感觉和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幽雅、安谧的气氛,从而使艺术落差降到了幽谧徐缓的最低度。这种幽缓的艺术境地,使后面的赤壁之战正式打响后异峰突起,起落悬殊,节奏鲜明,气势猛增,衬托出两军相接、舟揖相错、火光涨天、刀戟蔽日、杀声如潮、血肉横飞的激战景象;更使读者稍稍平静的心绪陡起波澜,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这种动中有静、错落有致的艺术手法,在整部小说的战争描写中比比皆是。例如,作者刚写完袁绍和公孙瓒、孙坚和刘表之间的戈矛相争,就接叙董卓、吕布和貂蝉之间的风韵纠葛;惊心动魄的官渡之战和冀州厮杀的烽烟尚弥漫天际,喊声尚萦回耳际,忽又插人曹丕纳甄氏入帘的故事。在刘备和孙权正为争夺荆州而剑拔弩张、战云骤飞的时候,偏又来了个周瑜巧施美人计,顺顺当当地演了一出刘备东吴招亲的小喜剧。彝陵之战中,陆逊火烧蜀营七百里,杀得刘备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损兵折将,一败涂地。正当刘备急逃,陆逊猛追之时,兵至鱼腹浦,路遇八阵图,却忽然转出个黄承彦,竟与陆逊说天道地讲起生死阵法来了,使紧张的战斗归结于轻松的笑谈。从而收到了既跌宕起伏,又刚柔和谐的艺术效果。  这种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情节起伏跌宕,节奏徐急变幻、细腻明朗,极富于情境美和表现力,使读者在欣赏中能实现紧张、轻快的精神状态的互相转换,从而获得更大的美感享受。    2、 宋江,他疏材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反,这是他性格敦厚温柔的一面,他效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蛤也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施耐庵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故我认为宋江是一个忠义双全的人。又因为宋江是梁山头领,英雄代表,故梁山好汉乃一批忠义之士,这就是作品所盛赞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忠义观。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宋江自己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雨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这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对宋江,我从下面几方面来分析:  1、宋江的绰号表现了英雄本色,侠义之气。宋江,表字公明,绰号有三:○1孝义黑三郎(可现宋江外理家庭关系是孝义为本);○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3呼保义(据考证与宋之官名有关,反映宋江对朝廷的态度之忠)。  2、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之大。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刀笔精通。他的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守法习惯。宋江到了梁山泊之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3、宋江上梁山前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4、宋江上梁山后,成了义军首领。他自己说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5、宋江受招安以后,成了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出力,保境安民。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爱国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6、悲剧的结局。宋江征方腊,108位好汉还剩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悲惨而死。可以说宋江的一生是成于“义”,败于“忠”。    3、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那根梢棒,从在酒店里开始,作者一路上不断点染:出客店时,“还了房钱,拴了包裹,提了梢棒”;进到酒店,“把梢棒倚了”;喝完酒,出了店门,“手提梢棒便走”……直到大虫出现时,用它来打虎,“这一棒劈不着大虫”却打在枯树上,将梢棒折成两截。而最后在拳打大虫没力气时,又将它检了回来,用它结果了大虫性命。小小一根梢棒,作者不避重复,原来是要在最后派上大用场。作者写这根梢棒,既重复而又有变化,武松在不同情况下,或绰起,或手提,或横拖,或倚放,姿势意态,各不相同。这样的细节描写,显得细腻而又丰富。李逵的杀虎情节。李逵看到老娘被老虎吃了,心头火起,杀死一只幼虎,又一头钻进洞中追杀另外一只幼虎。正往外走,母老虎回洞,李逵一刀捅入其粪门,母老虎逃跑,正要追赶,一只吊睛白额雄虎袭来,李逵手起刀落,正中大虫颌下,伤了气管,死在岩下。同样是杀虎的情节,从中表现出来的武松的性格和李逵的性格就不一样。写武松打虎是精细,写李逵杀虎是大胆。武松虽然神勇,却没有李逵那样不要命,而是先惊出一身冷汗,待到将老虎打死之后,看到草丛中又有老虎时,他没想到这是人所扮装,他哀叹“我今番罢了”,完全失了英雄视死如归的本色;李逵则有勇无谋,不过也难怪他刚失去老母,恶从胆边生,生死不顾,才敢一头钻进老虎洞中。倘若当时不是雄雌老虎都已外出,而是都在洞中,则李逵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劫数了,李逵杀虎是杀得侥幸。同是灭虎的情节,表现的是不一样的性格。    4、《项脊轩志》生动地描绘了项脊轩的今昔变化和其中发生的几件生活琐事,流露出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无限惋惜,抒发了怀念亲人的深挚感情,也寄寓着功业未成的身世之感。这篇文章鲜明地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如下:  (1)形散而神聚的艺术结构。文章既无奇特的内容,也无曲折的情节,而都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其实,作者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是巧妙的地以项脊轩的变迁为线索来展开的。项脊轩是作者回首往事、触发感情的媒介,用它将一系列细小的生活碎片串在一起,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2)注重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虽寥寥数语,给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如写对母亲的怀念,借老妪之口,引述母亲的话:“儿寒乎?欲食乎?”语极平常,却描绘出母亲温柔、凝视的神情。再如母亲问话时“以指扣门扉”的动作描写,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读之倍加真切动人。写对妻子的回忆,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细节,揭示出夫妻感情的深笃,等等。  (3)在写景、叙事、议论时,饱含浓厚的感情。作者选取感受最深的生活细节,在生动具体的描绘中倾注自己的深情,“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王锡爵《归公墓志铭》)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也是归有光散文的基本特色。特别是最后写了一颗枇杷树,以树的“亭亭如盖”寄托对亡妻的思念,抒发了人亡物在,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耐人思索,余味无穷。  另外,文章的语言清新凝炼而又通俗自然,“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有很多地方运用叠字,如“庭界寂寂”、“珊珊可爱”、“呱呱而泣”、“默默在此”、“亭亭如盖”等等,对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情韵,起了一定的作用。  /zwx/Upfiles/doc

还好意思说你是本科生,写论文还要别人给提供题目,不知道你上学时都干什么了。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  《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  《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  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  近世京津词坛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唐前曹植接受史  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  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  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  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明清史论文选题有哪些问题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