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摘要怎样写

发布时间:2024-07-09 06:31:55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摘要怎样写

在高远而明澈的天空下,得得的马蹄声,“二牛抬杠”的耕作与老人烟杆飘出的青烟,组成古老生活的图画。以雪山为背景,这曾经生活的意象,如今真实地呈现在面前,是束河的田野给人的温暖亲切的印象。 一如这些人、物生活的家园———隐约在树丛中束河古镇的身影,散发着与大地田园贴近的独特芬芳。 玉龙雪山余脉下背风向阳的村落———“束河”,被纳西语称为“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在村民的眼中,村后的聚宝山形如堆垒的高峰,因此以之为名。 这里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在遥远的年代,当氐羌先民离开曾经策马纵横的河源草地,沿着纵列的山河南下,成为分散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众多部落时,他们中的一支,顺无量河,经过木里进入了今天的滇西北。在“白天白地,白山白海”的神圣白水台,这支氐羌后裔,孕育了最初的东巴文化。 从冬渡口(金沙江)到盘又打鼓(大具),他们终于来到了一马平川的丽江坝子。在这肥沃的土地间,他们“前面赶着成百上千的牛羊,后面跟着黄色黑色的猎狗”,将祖先游牧的生活又延续了千年。直到粗砺的性情逐渐被温润的雪水所浸洗,风霜雨雪的游徙也逐渐转向安定具体的农耕,在这个过程中,连忽必烈的南征也没有将放马牧歌的生活重新复原。元代以后的丽江坝子,“得雪山丽水之奇胜,土地肥饶,人资富强”,已经是一派农耕之景。得益于玉龙雪山冰清玉洁的融水,丽江坝子的水利网在明代正式形成,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条件,纳西先民引束河、白沙、清溪、黑龙潭等几处水流滋润农田。特别是束河所在的青龙河两岸,沟渠纵横,更是稳产的农田,徐霞客也记载了当时的丽江坝子“本年种禾,次年即种豆菜之类”轮耕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耕水利网的健全更表现在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上,在洪水隐患的季节,丽江坝子的百姓轮流派遣人员巡视沟渠,一旦发现洪水来临的征兆,立即吹响牛角号,村民则迅速聚集,开展清理河道的工作。 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条件下,束河与临近的白沙不仅成为纳西先民定居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使是当纳西先民在南宋末年,进入今天的英古地———大研镇之后,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地位和繁荣景象,成为丽江纳西民族心灵的故乡,后来更成为赫赫有名的丽江木氏土司发祥之地。徐霞客经临此地时,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书中的“十和”即今日的束河。 束河的马帮往事 那辆红顶的马车跑过笔直的道路,一转过弯,停在了束河古镇的入口处,赶马人跳下马背,抖了抖缰绳,加入到了招呼游客的队伍当中。 阳光爽剌,赶马人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刚才的一阵御马,使他的额头渗出了点点汗珠,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揽客的热情。赶马人看到远处几个游客正结伴向束河走来,便随即迎了上去,我听不清楚他们之间的交谈,只见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游客却摇摇头、摆摆手示意。 赶马人回到马车身边,坐进车里继续等待。这期间,他那并不高大的马儿一直在旁边静静地伫立着,偶尔甩甩耳朵,咬着马爵子,发出打嗝般的声音。 几十辆红顶的马车和经过装扮的马匹挤在进入束河的道路上,一字排开,等待着游客的挑选,他们着装整齐,铜铃红辔,杨柳春风,勾连起人们对昔日马帮云集的追忆。 依山傍水的束河位居丽江坝子的祥瑞之址,曾被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以此来预言它的文化昌盛与兴旺发达。而历史上的束河确实繁荣喧闹一时,纳西先民在这里展现着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整个过程。 这一切,缘于那穿行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充满传奇的茶马古道。 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如同蛛网将西南横断山脉的民族、文化、经济与政治相串联。在其中一条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的道路上,无数的马帮来往穿梭,做着世间最艰苦危险,却最具文化意义的贸易。马蹄敲击着幽寂的山路,在月夜星光中日夜兼程,赶马人无不希望早日到达漫长旅途的终点,然后返家团圆。但是他们往往行进到束河,就不由自主地停下奔波的脚步,在这个兼具美丽风光与富饶繁荣古道重镇驻足歇息,采办或中转货物,然后乘翌日的朝阳,各自重新出发。据统计,在最兴盛的年代,每天停留在束河的马匹达到3000匹之多。 没想到人流往来,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大增,催发了束河独具特色的手工产品。明朝年间,木氏土司为了保证茶马贸易中各种工具用品的需求,专门从江南延聘了一批工匠。这些工匠定居束河,开始生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古道上的日用品,从此,该地也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在最繁荣的年代,束河的居民中有300多户在从事与皮革相关的手工业,他们生产的各种皮货曾经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束河工匠们也走遍了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在宁蒗、中甸、德钦,形成了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而有的商人更是将生意做到了印度、尼泊尔等国。于是便有了“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的民谚。在1942年,束河皮匠村甚至与国际工合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皮革合作社”。 与皮革加工手工业同样闻名于世的,是束河曾经发达的文化教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与村落中的三所私塾并存,到了近现代,束河开始创办小学、中学,成为了丽江坝子著名的人才之乡。 从唐宋开始,历经元、明、清,束河古镇延续千余年的发展,为沿线居民带来无数回味至今的岁月。 时尚酒吧与田里青菜 曾经穿行在险山恶水之间,跋涉千里,牵动边疆生活命脉的马帮生活,不再是束河现在的气象。今日守候在束河村口的新马帮,经营与规划的,是与祖先们完全不同的生活。 赶马人终于揽到了一车的游客,他高兴地一扬鞭,得得地马蹄踏着光滑石板路,游人们开始随着马车微微的颠簸,徜徉在今日的束河。 身边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眼前是琳琅满目的招牌。光滑的石板路,一直延伸到与丽江古城形制相仿的四方街,潺潺的青龙河,从丽江最大的青龙石桥下流淌而过,街头还残留着高突的上马石,巷中还隐藏着马锅头的曾经的豪宅,店铺里摆放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无一不做成了古旧沧桑的模样,让人抚今追昔,感叹岁月中的马帮背影。 曾经属于手工业与马帮文明的束河街头,在琳琅拥挤的店招和川流的人群中,正逐渐走向商业与休闲文明的束河。 农耕生活与后工业文明在今天束河奇怪地交织着,在束河的阳光中,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穿着时尚的游客慵懒地坐在椅子上喝咖啡,窗外隔着不到五米的街道,少女正在三眼井旁专心地浣衣洗菜,旁边的田地里,少妇在埋头打理着蔬菜,而一个光着脚板扛着锄头归家的男人正走过这家挂着“看书、发呆、睡觉、烤太阳”等休闲话语的酒吧。 这已经成为束河旅游的一块招牌和看点:时尚的酒吧和田里的青菜,很大程度上满足着许多人追求惬意与享受田园的双重愿望。 望月阁主人胡叔来自北京,传说曾是商界大佬,厌倦都市繁华,现在是束河是最有名的望月阁客栈的老板。在聚宝山脚下,他租下了几栋民房,并投入了几百万的资金进行装修,将其改成了具备接待条件的客栈。前面临街的房间是他的藏宝楼,后面的两层小木楼是各种规格的客房,巨大的院落,摆放着几个小桌和躺椅。在午后的轻风中,而几位来自广东、北京、湖南或台湾的客人正依在躺椅上看着国外的名著,闲聊起台湾的选举。如同丽江大研曾经发生的一切,外来的人员与本地居民正在束河进行着越来越多的置换。 76岁的杨大爷在一个偏僻的树阴下摆着一个水果摊,尽管生意冷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聊天的心情。他正准备在明年年初将束河的老房子出租,一年至少5万的租金收入将让他们一家生活平添很多充裕的资金,他们自己则已经在束河镇外修建了新居,很快就会搬到那里生活,“谁让城里人喜欢这里呢。”他说道。 杨大爷说话的时候,几位当地的少女正骑着载客的马,从身边走过。 如果说丽江古城已变成越来越热闹的城市的话,束河古镇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宁静的世外山村,可以这样说,束河古镇才是中国真正最美的山村。 去丽江前,知道新开发的一个景点叫束河,网上风光无限。到了丽江的第二天就急忙安排去了束河。在丽江的客栈用完早餐,与同来的同事便急匆匆来到街上打了出租车直奔束河。不曾想没走多远,我们便一头撞进了束河古城的怀中。 束河与丽江古城比起来,更加古朴幽静,石板反射着夕阳的光彩,木板楼由于抵御严寒的需要经常年的烟熏火燎而黑得发亮。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汇成小溪,束河古镇整个依水而建,家家门前都有清亮的溪水流过,山民们用这个水做饭洗衣,悠然而自得。由于旅游开发,很多农家小院被租了出去,改装成客栈、酒吧、书屋、茶馆一体的所在,而且往往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吸引游客到那里小憩。我和同事的兴趣在拍摄古镇风光上:房屋的结构、山民的皮质背衣、石板小路、小溪里天然“冰镇”的啤酒和西瓜是我们眼光追逐的目标,反倒没有时间停留在某个所在喝喝茶、看看书了。 步入束河,湿漉漉的街面仿佛净水泼地。一群纳西族妇人牵着小孩正在跳着当地的舞蹈,古朴的乐器声融于其中。我们在一户虚掩着的门前停下,正巧碰上院子的主人,他热情地敞开两扇朱漆大门欢迎我们入户参观。一位大嫂在粉刷阁楼的二层,与她攀谈后得知,她把一家三口都带来了,已经在这儿住了一个多月,她笑着对我们说:这旮地忒好了,到这儿就不想走嘞。我们听后,禁不住为她这份洒脱而赞叹。 继续沿小巷走,小巷四通八达,并且有明渠一直伴随我们(明渠是南方古城的特色之一)。依小巷的地势蜿蜒而下,一会儿,我们来到有三个水池的明渠边。三个水池一个比一个低,此时,一幅在都市中看不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几个妇人蹲在水池边干着家务,上面的在担水,中间的在洗菜,下边的则在洗衣服、涮墩布。她们井然有序,就像是在表演。这就是丽江古城最著名的一景“三眼井”。这里民风淳朴,人们自觉遵守着自古沿袭下来的用水习惯。 在束河也有着类似丽江古城四方街”一样的旅游商品集散地,但是这里的商业气息还不及那边,估计跟刚开发不久有关吧!这里的商品价格也比较便宜,游人不多,可以尽兴挑选、砍价(经过充分实验,估计砍个2/3都能拿下,不过一般当地自己做的手工品价格都还很合适),在这里买些纳西族特有的蜡染类纪念品带回去,如纳西族手绘锦、东巴壁画、神态各异的吉象。 束河的魅力让人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我们寻着远处飘来的纳西古乐声惬意行走。看看表,已近傍晚,我们继续逛着,延着小溪找到了传说中的望月阁客栈空中茶苑坐下,果然如入仙镜,抬头望望天,啊!一下子让人身心空灵。天空是如此深邃,银河就悬在头上,深深吸一口束河的清新空气,实在是爽!望着外面的景色深陷进去。思想也随着情景到处闲逛。入夜的束河在一家家小酒吧的灯光中缥缈不定,猛然间我们发现,我们迷路了,迷在了古城,迷在了束河,迷在了望月阁花园。房檐上滴答而下的水滴,它们落在青涩的石板路上、落在小渠的溪流里、落在窗前的花丛中、落在我的记忆里。

丽江古城介绍——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一人艾滋病 全村艾滋病 一灭灭一村~ 围绕这个主题写下去。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其中纳西净地最为有名风靡古城。【风俗习惯】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我今年上四年级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去过很多地方有:北京,日照,贵阳,云南,其中让我最难忘就是云南了。 在云南我去了昆明,丽江,我在丽江游玩的影响最深刻,那里藏着古老的文化,例如:东巴纸,东巴文字还有大家最喜欢的东巴小皮人。东巴纸是由原料为海拨高达2400-3500米的一种被叫做“阁弯呆”(音译)的灌木树皮以及丽江金沙江河谷两岸被纳西人称为“糯窝”的乔木树皮,经传统工艺制成。此种纸千年不腐,因原料难以采集,所以非常珍贵。 大家听了我对云南的介绍,是不是有了深刻的了解呢?云南还有很多的美,说也说不尽,请大家去细细游赏。

丽江古城介绍——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怎么写啊

宝贝,你就是我的太阳♂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实际上是有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在大研古城三个相对独立的成见单元共同组成的图案统一体,而他的主体部分就是通常人知道的大眼古镇。1997年12月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城,在古城的中心电视呢,有名的诗房间。这里快这里这里见面宽阔主机有四条原来古城的数就是原来古城的路就是只向四周辐射开来的,是那一条街道我就分出许多有尊敬里面的横相关就是店铺比一比气势,如街铺房和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丽江古城介绍——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实际上是有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在大研古城三个相对独立的成见单元共同组成的图案统一体,而他的主体部分就是通常人知道的大眼古镇。1997年12月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城,在古城的中心电视呢,有名的诗房间。这里快这里这里见面宽阔主机有四条原来古城的数就是原来古城的路就是只向四周辐射开来的,是那一条街道我就分出许多有尊敬里面的横相关就是店铺比一比气势,如街铺房和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丽江古城介绍——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